八味除烦汤治疗顽固性肩疼痛背痛-黄煌教授调神治痹证案2例

合集下载

△△黄煌:出神入化黄芩汤@八味逐瘀汤及四味健步汤@八味除烦汤@八味解郁汤

△△黄煌:出神入化黄芩汤@八味逐瘀汤及四味健步汤@八味除烦汤@八味解郁汤

△△黄煌:出神入化黄芩汤@八味逐瘀汤及四味健步汤@八味除烦汤@八味解郁汤★能治痛经的黄芩汤近来接到几位痛经患者的反馈,黄芩汤有效。

W女士,37岁,体态丰腴,头发乌黑油亮,面润唇红。

痛经4年。

每次剧痛,在床上打滚,甚至晕厥,经常使用止痛栓剂,最多一次经期用12片。

诊断为子宫腺肌症。

去年11月下旬来诊。

询得其月经量大,烦躁怕热,入睡难,夜间盗汗一夜更衣数次,痔疮常发,断为热性痛经。

处方:黄芩20克、白芍20克、生甘草5克、红枣20克,水煎服,每周服5剂。

此方间断服用至今年3月,疼痛明显缓解,无需止痛栓。

T女士,46岁,中等身材,脸颊虽有少量色斑,但明眸红唇,风韵犹存。

去年11月来诊,诉经来腹痛剧烈,并下肢抽筋。

检查雌二醇674 pmol/L(卵泡期),查子宫肌瘤36*24毫米。

用黄芩汤:黄芩15克、生白芍20克、生甘草5克、红枣20克,20剂,每周服5剂,今年3月初复诊,告知痛经消失,查雌二醇降至168 pmol/L(卵泡期),子宫肌瘤30*25毫米。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中医认为的原因很多,寒凝、气滞、湿热、血虚、瘀血等均有,用方也很多,黄芩汤适用的仅仅是一种热性痛经。

其病大多痛势剧烈,常常翻滚惨叫,或依赖止痛剂。

月经量大有血块,经血粘稠色深红。

检查多见子宫增大,或有盆腔炎、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

其人大多唇红舌红,烦躁难眠,手足心热,脉多滑数;或有痔疮肛裂便血,或有身热盗汗,或晨僵关节肿痛,或干呕腹泻,或头痛乳胀;其大便或泻臭秽,或干结难解,大多肛门口灼热。

黄芩汤是《伤寒论》方,原文为“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后世多用黄芩汤治疗热利,如痢疾肠炎等。

为何能治痛经?这与黄芩汤的主治有关。

黄芩汤方用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全方可以看作是黄芩与芍药甘草汤的组合。

芍药甘草汤专治“脚挛急”,而痛经本身就是一种子宫平滑肌的挛急状态。

临床所见,适用黄芩汤的痛经患者,常常伴有腹肌拘挛,或腹痛便秘腹泻交替,或腰痛腿痛,或头痛,或乳房疼痛,特别是下肢易于抽筋。

中医名家黄煌:一个治糖尿病的珍贵秘方,3味药,让你惊喜满满!

中医名家黄煌:一个治糖尿病的珍贵秘方,3味药,让你惊喜满满!

中医名家黄煌:一个治糖尿病的珍贵秘方,3味药,让你惊喜满满!某区委书记,有糖尿病,频发口腔溃疡,开会间隙索方,嘱用黄连、肉桂,等量为丸,日吞服3-5克。

月余后电话我,药后口腔溃疡即控制,且血糖值稳定。

问可否常服?答曰:可。

其人面黄唇红。

老同学之兄,食道癌术后突发胃坏死,复手术,虽挽回一命,但吻合口难愈,卧病榻三月,邀往诊。

其人有糖尿病,精神尚可,面黄,舌质暗,胃内引流管漏液甚多。

嘱咐用生黄芪20克、肉桂10克,水煎胃管注入,5日后电告药后漏液明显变少,嘱原方续服。

某老翁,脑梗半身不遂多年,苦便秘。

其儿问方于我。

嘱咐用制大黄、肉桂,按3:1比例研粉,冲服5克。

三日后微信喜告,药后得畅便,老人甚舒。

嘱隔日服用。

黄连肉桂,取自治“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的黄连汤和蛔厥专方乌梅丸,能除烦热、通阳气,能治失眠、腹痛、心悸、宿醉,且能止渴疗饥。

面黄人瘦,有内热者宜之。

黄芪肉桂,取自血痹专方黄芪桂枝五物汤、虚劳专方黄芪建中汤以及治疗自汗的芪芍桂酒汤,能固表生肌,能通阳活血,创口久不愈合,非此配伍不可。

大黄肉桂,取自治疗“大实痛”的桂枝加大黄汤和解郁经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两药能通便泄浊,也能通阳活血,老人便秘、积食常用之,当今多见的高脂血症、高粘血症、高血糖等见头昏头晕、面暗红腹胀满者亦宜之。

方不在大,有证则名;药不在贵,适体则灵。

此说诚然!☆本人研究经方的着眼点,可能更重视整体,重视'人’的感受。

☆经方是中医学的一支流派,是一支重实证、重实效、重临床、具有鲜明学术个性的流派。

☆中医非常重视保护和利用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因势利导,这个势,就是抗病的趋向,或汗,或吐,或下,或进食,或睡眠,等等。

如果压制或替代机体的抗病能力,逆向而治,就是误治。

☆光读书不实践,光临床而不观察总结,对中医均无济于事。

学中医的过程,是研究的过程,是总结经验积累经验的过程,所以,要有科研的头脑,每个案例都是科研课题。

☆学真正的中医其实不难,难在选择,难在鉴别。

【转载】黄煌八味解郁汤和八味除烦汤的方证及其临床运用黄煌语录26条.doc

【转载】黄煌八味解郁汤和八味除烦汤的方证及其临床运用黄煌语录26条.doc

【转载】黄煌八味解郁汤和八味除烦汤的方证及其临床运用+黄煌语录 26 条作者:管隽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摘要 :黄煌教授擅长于经方的研究和运用 ,在临证中总结出了治疗情志疾病两张有效方———八味解郁汤和八味除烦汤 ,疗效颇佳。

现通过应用两方的几则医案 ,总结两方方证 ,并介绍其临床运用,以飨同道。

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黄煌,擅长经方的研究和运用 ,在临证中总结出了两张有效方———八味解郁汤和八味除烦汤 ,分别针对出现抑郁和焦虑症状的疾病 ,疗效颇佳。

笔者有幸随师临证 ,现介绍几则医案 ,总结两方方证临床运用 ,与同道探讨。

1 八味解郁汤方证及其应用 1.1 八味解郁汤方证八味解郁汤为半夏厚朴汤合四逆散 (枳实换成枳壳 ),由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半夏、厚朴、茯苓、苏梗组成。

在临床上 ,黄师发现许多 (包括梅核气)以身体感觉异常为表现的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常常兼有四逆散证 (譬如手冷等 ),将两方合用 ,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精神状态改善尤其明显。

八味解郁汤方证特征如下 :(1) 因精神刺激所致的咽喉异物感 (咽中如有炙脔 )。

《金匮要略》第二十二篇第五条曰 :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黄师认为此咽喉异物感不仅包括咽痛、痒、干燥 ,咽中有粘痰、鱼骨梗阻感等 ,还包括胸部的重压感、呼吸不畅感、呼吸表浅感 ,以及有气流向上攻撑至咽喉感、经常嗳气等。

有时患者自述咽痛 ,但咽喉并不充血红肿 ,扁桃体也不肿 ;咽痒有时可表现为越紧张越痒 ;自觉咽中有痰者 ,总是吐不出 ,即便吐出也仅有少许白痰。

(2) 消化道症状。

腹胀 ,呕吐恶心 ,食欲不振。

(3) 四肢常冷 ,精神紧张、月经期和生气时更甚。

(4) 胸胁苦满。

除自觉胸痛胸闷以外 ,尚有客观的“硬满” , 即通过腹诊按、诊发现胸胁部、腹部绷硬 ,按压有抵抗感 ;或头侧面、肩颈部、胸腹部、身体两侧有肿块及疼痛,包括乳房肿块 ,乳腺小叶增生 ,肩颈部酸痛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常用合方版!!!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常用合方版!!!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常用合方版医品阁 202106261半夏厚朴汤加减法:(1)痰多、呕甚、惊恐、焦虑、失眠严重:重用半夏(2)眩晕、心悸+水舌、水肿、小便不利+胃内振水音:重用小半夏加茯苓汤(3)胸闷、腹胀,舌苔厚腻:重用厚朴(4)胸闷、腹胀、手脚冰凉、便秘+脉弦长有力:合四逆散(5)眩晕、心悸、失眠:合温胆汤(6)焦虑失眠:合酸枣仁汤(7)腹痛腹泻:合黄芩汤(8)心烦焦虑失眠+腹中胀满:合栀子厚朴汤2半夏泻心汤加减法:(1)上消化道出血、舌苔黄腻、腹胀腹痛、大便不畅:加制大黄(2)腹胀气多,叩之如鼓:加厚朴(增加胃肠动力)(3)舌不红、面黄、消瘦:加肉桂(4)咽痛充血、胸闷、身躁热:加连翘、栀子。

3白虎汤加减法:(1)消瘦、口渴、舟状腹:加人参(白虎加人参汤)(2)关节疼痛+气上冲:加桂枝(白虎加桂枝汤)(3)关节疼痛+口中粘、苔厚腻:加苍术(苍术白虎汤)(4)高热不退、发斑、吐血、衄血、谵语躁扰:加水牛角、玄参(化斑汤)(5)甲亢:合小柴胡汤(小柴胡汤+白虎汤)。

4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法:(1)其人如狂、少腹疼痛、大便秘结:合桃核承气汤(2)脑梗死:合桂枝茯苓丸(3)心烦失眠、舌体紫暗、面色暗红:合桂枝茯苓丸(4)失眠头痛恍惚舌淡红:合酸枣仁汤(5)高血压烦躁+心下痞(黄连证):合三黄泻心汤(6)焦虑不安+胸闷腹胀:合栀子厚朴汤。

5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法:(1)腹中疼痛+面黄、眩晕:合当归芍药散(2)口渴(水少)+浮肿(水多):合五苓散(3)腹胀腹痛:合四逆散。

6大柴胡汤加减法:(1)心中烦+心下痞(黄连证):合三黄泻心汤(2)面红赤、舌紫暗+少腹压痛+小腿皮肤干燥:合桂枝茯苓丸(3)焦虑+腹满胀气:合栀子厚朴汤(4)咽喉异物感:合半夏厚朴汤(5)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心悸失眠:合黄连解毒汤(6)急性感染:合黄连解毒汤(中药抗菌素)(7)哮喘见痰稠难咯:合排脓(痰)散(8)胸痛、痰黄、便秘:合小陷胸汤。

重用黄茋,治好了肩周背寒疼

重用黄茋,治好了肩周背寒疼

重用黄茋,治好了肩周背寒疼民间中医网:/forum/thread-127059-1-1.html 作者: yixing妙善时间: 2011/11/22 16:26人过四十,各种疾病纷纷找上门来,开始患上了过敏性鼻炎,找方子煎中药,忙忙碌碌。

中药一吃就有效,过后又不行。

反反复复,清热解毒的药,不知道吃了多少,喝凉药到了吐,恶心才醒悟,最近几年整个后背,就像背了一座小山,不舒服。

前天翻医书,看到了一个方子,大着胆子抓了三付,吃了二付,后背和肩部轻松了许多,肩头是肩头,背部是背部,沉重感消失了,汗越会出了。

为了有类似的病友减轻痛苦,特录处方如下,利益有缘之人。

生黄茋120 克,桂枝15克,全虫3克,蜈蚣3条,桃仁10克,红花10克地龙10克,当归90克,白芍90克,陈皮15克,柴胡15克,羌活10克,秦艽10克,白芥子【炒研】10克,半夏10克。

--------------------------------------------------------------------------------作者: goldharp 时间: 2011/11/22 16:53哪本医书多少页--------------------------------------------------------------------------------作者: yixing妙善时间: 2011/11/22 17:16书在哪记不清了,由于处方吃了以后确实有效,没有舍得丢掉,故补录此。

希望对有这方面病的患者能有所帮助。

--------------------------------------------------------------------------------作者: yixing妙善时间: 2011/11/22 17:27黄芪,当归,白芍用量不可谓不重,亦不得不重。

服药后感觉太明显了,就像过去解放军过长江一样,药力強。

【经方医案】八味除烦汤治反流性食道炎案

【经方医案】八味除烦汤治反流性食道炎案

【经方医案】八味除烦汤治反流性食道炎案
【经方医案】八味除烦汤治反流性食道炎案
王某,男,30岁,河间市戈楼人。

2013年5月3日初诊。

近两个月来,胸疼,后背疼,烧心泛酸,恶心,睡眠差,爱激动,爱生气,胃脘胀满。

胃镜检查:反流性食道炎。

服用奥美拉唑、雷尼替丁等药,无效。

遂来求中医治疗。

患者体形中等,面色红润有光泽,唇红,咽喉充血,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处方:半夏20g,厚朴20g,茯苓15g,苏梗10g,枳壳20g,黄芩20g,连翘20g,栀子10g。

7剂,水煎服。

药后,胸疼大轻,烧心泛酸无,胃脘胀满好转。

前方再服7剂。

后领妻子来诊他病,言前症已愈。

临证心得:反流性食道炎,西药长期治疗往往乏效;中药治疗有见效快、无复发的优点。

黄师治疗此病常用的经方有:大柴胡汤、半夏厚朴汤、除烦汤、小陷胸汤、半夏泻心汤等,疗效安全可靠。

本案患者面色红润,唇舌鲜红,失眠,烦躁,恶心,为半夏体质,其方证为八味除烦汤证。

因体质明,方证确,虽未用海螵蛸、瓦楞子等制酸药,竟也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补充阅读:八味除烦汤是黄煌前辈的经验方,多是在半夏厚朴汤的基础上,根据药证加用黄芩、连翘、枳壳、栀子等药组成的,可以认为是与栀子厚朴汤的合方。

黄煌前辈认为,半夏厚朴汤的主治有两大特点:一是病位多在咽喉,二是病性多为自我感觉异常。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方歌)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方歌)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方歌)1八味解郁汤八味解郁四逆散,半夏厚朴汤补齐,柴芍枳夏朴苓苏,甘草一两心欢喜。

2八味除烦汤八味除烦情志施,夏苏苓翘枳朴栀,黄芩清热又泻火,胸闷烦燥此方治。

3八味活血汤八味活血四逆散,归芎桃红四味添,胸闷头痛四肢冷,面青唇黯黄褐斑。

4八味通阳汤八味通阳五苓散,半夏厚朴共组成;胃肠感冒与湿疹,痛风眩晕脂肪肝。

5四味健步汤四味健步糖尿方,牛膝芍斛丹参良,养阴活血融血栓,腰以下痛瘀血畅。

6竹叶石膏汤三参二草一斤膏,病后虚羸呕逆叨,粳夏半升叶二把,麦门还配一升熬。

7栀子厚朴汤朴须四两四枚枳,十四山栀亦妙哉,下后心烦又腹满,止烦泄满效兼该。

8栀子柏皮汤里郁业经向外驱,身黄发热四言记,草须一两黄柏二,栀十五枚不去皮。

9猪苓汤胶滑茯猪泽相连,咳呕心烦渴不眠,煮好去渣胶后入,育阴利水法兼全。

10枳实薤白桂枝汤痞连胸胁逆攻心,薤白半升四朴寻,一个瓜蒌一两桂,四枚枳实撤浮阴。

11枳术汤心下如盘大又坚,邪之结散验其边,术宜二两枳枚七,苦泄专疗水饮愆。

12枳实芍药散烦满不卧腹痛频,枳实微烧芍等平,羊肉汤方应反看,散调大麦稳而新。

13炙甘草汤结代脉须四两甘,枣枚三十桂姜三,半升麻麦一斤地,二两参胶酒水涵。

14真武汤生姜芍茯数皆三,二两白术一附探;便短咳频兼腹痛,驱寒镇水与君谈。

咳加五味要半升,干姜细辛一两足;小便若利恐耗津,须去茯苓肾始固。

下利去芍加干姜,二两温中能守住;若呕去附加生姜,足前须到半斤数。

15薏苡附子败酱散气血凝痈阻外肤,腹皮虽急按之濡,附宜二分薏仁十,败酱还须五分驱。

16越婢汤一身悉肿属风多,水为风翻涌巨波,二草三姜十二枣,石膏八两六麻和。

17越婢加术汤里水脉沉面目黄,风水相搏湿为殃,专须越婢平风水,四两术司去湿良。

18玉屏风散当归补血有奇功,归少芪多力量雄,更有芪防与白术,别名止汗玉屏风。

19茵陈蒿汤二两大黄十四栀,六两茵陈先煎宜,身黄尿短腹微满,解自前阴法最奇。

20下瘀血汤脐中着痛瘀为殃,廿粒桃仁三两黄,更有蛰虫二十个,酒煎大下亦何伤。

黄煌经方讲解全集(一)

黄煌经方讲解全集(一)

黄煌经方讲解全集(一)中医十大类方方证歌诀之一桂枝类方(1)桂枝体质:形瘦肤白纹理细,肌肉较硬肌表湿,腹部扁平腹肌紧,唇淡红暗目有神,舌体柔色暗淡,舌面润苔薄白,各种汗证接踵来。

敏感寒冷及疼痛,易感伤风心悸动,易肌挛,易便秘,睡眠浅,或多梦,桂枝类方投多中。

(2)桂枝证:发热感,身热感,甚或自汗易出汗,恶风关节痛,敏感冷和寒,腹部上冲搏动悸,易惊烘热失眠。

(3)桂枝汤方证:发热自汗恶风,肌挛拘急悸上冲,脉浮虚缓大无力,苔薄白,舌质暗淡红。

(4)桂枝加附子汤方证:皮肤湿冷汗,脉弱浮大见,关节痛四肢挛。

体痛手足冷,寒疝腹中痛,舌淡脉沉迟。

(5)小建中汤方证:虚弱型,慢腹痛,烦热起,心悸动,腹肌紧张腹扁平,苔少,舌质嫩。

(6)桂枝加大黄汤方证:桂枝证,兼便秘,持续腹痛拒按,看其舌苔厚干。

(7)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证:胸腹动悸易惊,自汗盗汗失眠梦,脉浮大而无力,苔少舌质嫩红。

(8)当归四逆汤方证:手足厥寒麻木冷,青紫疼痛脉细形,头腹腰腿脚痛,舌淡苔白可用。

(9)温经汤方证:月经不调血暗块,手足心热又恶风,自汗午后发热感,或有恶心头痛,腹壁无力急胀痛,唇燥舌质暗淡型。

(10)炙甘草汤方证:三五不调脉无力,倦怠消瘦面憔悴,舌苔薄,或无苔,头昏失眠多梦随,虚烦便秘动悸。

(11)苓桂术甘汤方证:心下动悸或眩晕,气上冲胸振水音,腹部软弱胸胁满,小便不利或浮肿。

(12)内有瘀血特征:痛处固定不移,出血易凝紫黑,舌紫面晦暗属瘀。

(13)桂枝茯苓丸方证:下腹包块按压痛,头痛昏晕烦悸痛,舌暗或有紫点,面红或紫红。

(14)枳实薤白桂枝汤方证:胸背闷痛心下痞,便秘便干燥难解,舌面干腻舌苔厚,舌质暗而有瘀点。

(15)桂枝芍药知母汤方证:剧烈关节肿痛,有汗发热恶风,面色暗黄或浮肿,脚浮肿。

中医十大类方方证歌诀之二-----麻黄类方(1)麻黄证:头痛寒热骨身痛,无汗咳喘鼻塞,浮肿,溲约。

(2)麻黄体质:肌肉发达或偏松,体形略胖肤黄黑,血压不高唇暗红,体壮无汗肤燥粗,舌淡苔白口不干,寒喘鼻塞流清涕,感觉迟钝头沉重,汗出不畅易汗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味除烦汤治疗顽固性肩疼痛背痛-黄煌教授调神治痹证案
2例
临床上颈肩腰腿痛等大多属于中医“痹证”范围,中医外治法有针灸推拿、刮痧等,中药常规治疗不外独活寄生汤、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桃核承气汤等,针对痹证常见病因风、寒、湿,及瘀血所致“不通则痛”,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通过中医调神治疗痹证,视角独特,疗效显著。

案1 八味除烦汤治疗顽固性背痛
患者,女,28岁,2010年3月8日来诊。

背部疼痛间断性发作两年。

患者正常体型,面色红,唇红,双目有神。

性格外向,比较敏感,易上火,心烦。

疼痛部位不固定,入夜甚,影响睡眠,无明显活动受限。

自服美洛昔康片,可缓解,旋即复发。

前医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当日见效,次日复发。

背部肝俞有压痛,无脊柱叩击痛,舌尖红,苔薄微腻,脉滑。

处方:姜半夏15克,茯苓15克,苏梗15克,厚朴15克,栀子15克,枳壳15克,黄芩10克,连翘20克。

7剂,水煎服。

一周后复诊,背部疼痛渐愈,睡眠改善。

案2 黄连温胆汤合栀子厚朴汤治疗右肩疼痛
患者,男,40岁,2010年3月2日初诊。

右肩疼痛2月。

患者体格偏胖,面青暗,性格敏感,易心烦,恐高,夜寐不安,无外伤史,无明显活动受限,右肩部X线片未见异常。

既往有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炎病史。

未行系统治疗。

右肩部无明显按压痛,舌尖红,苔微腻,脉滑。

处方:姜半夏20克,茯苓20克,陈皮20克,生甘草5克,枳壳20克,竹茹10克,厚朴15克,黄连5克,栀子15克,干姜6克,红枣15克。

7剂,水煎服。

一周后复诊,右肩疼痛明显缓解。

按:上述两例患者均属“半夏”体质。

黄煌教授对“半夏”体质的患者描述为:营养状况较好,肤色滋润或油腻,或黄黯,或有浮肿貌,但缺乏正常的光泽;形体并不羸瘦,肥胖者居多,所谓“肥人多痰”;主诉较多而怪异,多疑多虑,易于精神紧张,情感丰富而变化起伏大,易于出现恶心感、咽喉异物感、黏痰等。

脉象大多正常,或滑利,舌象多数正常,或舌苔偏厚,或干腻,或滑苔黏腻,或舌边有两条由细小唾液泡沫堆积而成的白线,或有齿痕舌。

临床中此类患者因对痛觉敏感而痛阈减低,当出现躯体疼痛症状时,宜用半夏类方治疗。

案1所用八味除烦汤系黄煌教授所创,运用于“半夏”体质病人兼有心烦、易上火、舌红等症状,案2患者属于“温胆汤”体质,此类患者在“半夏”体质基础上常有“恐高、怕狗”等特征性表现,若兼有舌尖红,心烦,胃肠道疾患,常加黄连、栀子、厚朴等。

黄煌教授认
为心情不畅可导致肌肉紧张痉挛,使肌肉附近的骨骼关节偏离原来的位置而压迫附近的神经产生疼痛。

通过对患者情志的调整使患者局部肌肉的紧张度缓解,进而消除疼痛,是黄煌教授治疗痹证患者的重要出发点。

(孙可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