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胶体
食用胶体介绍

卡拉胶的应用
食品工业: 果冻、果酱、果糕、凝胶软糖、肉制品、蛋
制品、冰淇淋、乳制品、乳饮料、饮料、啤酒 等 日用. 化工、精细化工:
面膜、牙膏、固定化载体等 医药:
胶囊等
海藻酸钠-原料:褐藻
海藻酸钠化学1.有一定的增稠作用,1.5%的粘度在1,000 m.Pas 2.遇二价(钙)盐能形成热不可逆凝胶
琼胶的应用
食品工业: 布丁果冻、软糖、面点、肉制品、酸奶等
微生物学: 培养基
.
瓜尔豆胶-原料:瓜尔豆
瓜尔豆胶化学结构式
.
瓜尔豆胶的特性
1.粘度较高,冷水即可溶解,1%溶液粘度能达到 5000mPas
2.和. 黄原胶有良好的协同作用,最高能提高至原有 粘度的4倍
3.和硼酸盐反应,生成不可逆凝胶(不可食用)
食品工业: 肉制品、布丁、果糕、糖果、冰淇淋、糕点、
奶制品等
.
瓜儿豆胶的应用
食品工业: 冰淇淋、乳制品、调味料、方便面等
石油开采: 填充
.
印染造纸: 增稠剂、补充半纤维
魔芋胶-原料:魔芋
魔芋胶的化学结构式
.
魔芋胶的特性
1.是粘度最高的食用胶体,冷水溶胀,1%溶液粘度最高
能达到50,000 m.Pas; 2.有胶体中最高的膨胀率,可达体积100~200倍 3.和卡拉胶有良好的协同作用,提高强度.
刺麒麟菜 E. Spinosum
鹿角叉菜 C. Ocellatus
卡拉胶化学结构式
.
卡拉胶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A)白色至淡黄褐色微有光泽、 半透明片状体或粉末状
B)无臭或有微臭,无味,口感 粘滑
C)冷水中膨胀,溶于60℃以上 的热水
生活中常见的胶体

生活中常见的胶体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胶体,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胶体是一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其中一种物质呈颗粒状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
胶体的特点是颗粒大小在溶液与悬浮液之间,而且能够形成凝胶。
在食品中,我们常见的胶体包括牛奶、酸奶、果冻等。
牛奶是由乳脂球和乳清蛋白等物质组成的胶体,它的稠度和浓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酸奶则是由牛奶和乳酸菌发酵而成,它的胶体结构使得它具有特殊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果冻则是由果汁、糖和明胶等物质组成的胶体,它的凝胶结构使得它能够保持形状和口感。
在化妆品中,我们常见的胶体包括乳液、面霜、护肤品等。
这些产品中含有乳化剂和稳定剂等物质,使得它们能够形成稳定的胶体结构,从而能够更好地渗透和滋润皮肤。
在医药领域,胶体也被广泛应用。
例如,胶体银具有抗菌和消炎的作用,被用于医用敷料和消毒液中。
胶体药物能够更好地渗透和吸收,从而提高药效。
总之,胶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而且为我们的健康和美容带来了便利。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了解和重视生活中常见的胶体,以便更好地利用它们的特性。
食用胶

食品胶体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已有60多种应用于食品工业。根据其从事的研究,提出3种分类法。 1、 M.Glioksmom将食品胶分为六类 ; M.Glioksmom提出的食品胶分类 1、庄志仁建议分为三类:一类为天然食品胶,一类为修饰(半合成)食品胶,另一类为合成食品胶; 2、黄来发主张分为五类 : 黄来发提出的食品胶分类 注:△植物籽胶;△△植物树胶;△△△其他植物胶 另外,一些较新型的食品胶如亚麻籽胶、凝结多糖、普鲁兰糖、结冷胶、海藻酸丙二醇酯等已在食品工业中 开始应用,且应用范围日趋广泛。
肉制品中常见单体食用胶
在冷冻食品中的应用
食品胶添加到冷冻食品中,可提高黏度,改善凝胶性,防止或抑制微粒冰晶增大,延缓冰渣出现,改善口感、 内部结构和外观状态,提高体系稳定性和抗融性。陈洁等[陈]研究表明,通过添加瓜尔胶、果胶、黄原胶和CMC 制作速冻水饺,对其品质都有明显改善作用,其中黄原胶增大煮后硬度与饺皮强韧性、降低破肚率效果最好,还 能明显降低冻裂率; CM C降低冻裂率效果最好;适量果胶能明显降低蒸煮损失; 0.2%瓜尔胶对冻裂率和破肚率 改善效果较好。
牙膏制造业
牙膏中添加食用胶能起到较明显的粘合、赋形功能,因此达到取代均匀性好,保湿、固香、耐洗及耐高温等 功效。
烟草制造业
新型食用胶聚丙烯酸钠能起到制作烟草薄片的粘结作用,对降低烟草成本有一定效果。另外,还可以用作卷 烟纸的粘结剂。
在鳗鱼、对虾、甲鱼、鱼类、鸡、猪等的饲料中加入食用胶,可增加粘结度,在水中不糊化,对鱼虾各类有 增量、增肥的作用。
除在食品上应用外,还可应用于其他许多工业。在化工上可用来做涂膜、胶黏剂、牙膏、在农业上可用作叶 肥、缓释肥料。在其他方面的应用也很广,包括作为人体组织材料、感光薄膜、房间清香剂、包裹热敏感材料 (例如酶与细胞、脱氧核糖核酸电泳与分离的可逆凝胶)以及用于胶片、胶卷、纤维、个人护理用品 。
食用胶体介绍

2.遇二价(钙)盐能形成热不可逆凝胶
.
海藻酸钠的应用
食品工业: 布丁、糕点、果汁、人造果粒、肉制品、冰 淇淋、饮料、啤酒等 变性 . 可以和环氧丙烷反应生成藻酸丙二醇酯,是 一种极好的酸奶稳定剂
琼胶-原料:红藻(江篱)
琼胶化学结构式
.
琼胶特性
1.能形成硬脆性不易脱水的可逆凝胶,最低浓度 0.04%即可凝胶
黄原胶的应用
食品工业: 糕点、糖果、果冻、面包、调味料、饮料、 乳品、冰淇淋、肉制品、酱制品、保鲜等 日用化工: . 油漆涂料、乳浊液
明胶-原料:动物皮、骨头,是胶原蛋白加热水解产物 分子构式
明胶的特性
1.冷水中溶胀 2.使用浓度比其他多糖胶要高10倍左右
.
3.凝胶性能随浓度由柔软变坚韧
明胶的应用
食品工业: 肉制品、布丁、果糕、糖果、冰淇淋、糕点、 奶制品等
.
.
果胶的应用
食品工业: 软糖、果酱、果糕、果冻、酸奶等
.
黄原胶-来源:黄单胞菌代谢获得的胞外多糖胶质 分子构式
黄原胶的特性
1.冷水即可溶解,1%溶液粘度在2,000 m.Pas; 2.对于电解质、酸、温度,是最为稳定的食用胶体;
. 3.具有最大的剪切变稀性, 6转和60转的比值能达到8倍;
4.和其他甘露聚糖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如槐豆胶、瓜儿豆 胶等
刺麒麟菜 E. Spinosum
鹿角叉菜 C. Ocellatus
卡拉胶化学结构式
.
卡拉胶性质
物理性质
A)白色至淡黄褐色微有光泽、 半透明片状体或粉末状 B)无臭或有微臭,无味,口感 粘滑 C)冷水中膨胀,溶于60℃以上 的热水
化学性质
A) κ-型卡拉胶: 对钾离子敏感,形成脆性凝胶, 有泌水性 B) ι-型卡拉胶: 对钙离子敏感,形成柔性凝胶, 不泌水 C) λ-型卡拉胶: 不能形成凝胶
生活中有关胶体应用的实例

生活中有关胶体应用的实例胶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状态,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其中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
胶体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下面将以几个实例来介绍胶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1. 胶体应用于食品工业胶体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酸奶就是一种由乳蛋白质胶体形成的乳酸菌发酵产生的胶体溶液。
酸奶的乳蛋白质能够形成胶体,使得酸奶具有较高的稠度和黏度,口感更加浓郁。
此外,胶体还可以用于制作果冻、酱油、冰淇淋等食品,使其更加口感丰富。
2. 胶体应用于药物制剂胶体在药物制剂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胶体颗粒可以用于制备药物微粒,增强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胶体纳米颗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释放速率,从而提高药效。
此外,胶体还可以用于制备纳米胶囊、纳米粒子等药物载体,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提高疗效。
3. 胶体应用于油漆和涂料胶体在油漆和涂料中起到了增稠和分散颜料的作用。
油漆和涂料中的颜料往往是固体颗粒,通过加入胶体可以将颜料均匀地分散在溶液中,避免固体颗粒的沉淀和堆积。
同时,胶体还能增加涂层的粘度和附着力,使得涂层更加均匀、光滑,提高涂层的质量和耐久性。
4. 胶体应用于防晒霜胶体在防晒霜中起到了分散和吸附紫外线的作用。
防晒霜中的颗粒物质往往是纳米级的二氧化钛或氧化锌,这些颗粒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可以吸附和散射紫外线,起到防晒的效果。
通过将颗粒分散在胶体中,可以使防晒霜更容易涂抹和吸附在皮肤表面,提高防晒效果。
5. 胶体应用于化妆品胶体在化妆品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化妆品中的乳液、霜状产品都是由胶体形成的。
胶体可以增加化妆品的黏稠度,使其更容易涂抹和吸附在皮肤上。
此外,胶体还可以用于制备化妆品的载体,将活性成分包裹在胶体中,实现对皮肤的缓释和渗透,提高化妆品的效果和持久性。
胶体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食品工业、药物制剂、油漆涂料,还是防晒霜和化妆品,胶体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食品胶体知识点总结高中

食品胶体知识点总结高中一、食品胶体概述食品胶体是指在食品中形成的具有胶凝、黏稠等特性的分散系统,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其中一种物质以细小颗粒或分子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
食品胶体是食品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影响食品的质地、口感、稳定性等性质。
二、食品胶体的形成和特性1. 食品胶体的形成食品胶体的形成是由于物质在溶液或悬浮体系中的分散状态产生的。
在食品加工中,常见的形成食品胶体的方法包括凝胶、乳化、溶胶等。
其中,凝胶是通过溶液或浆液中的多糖或蛋白质分子之间的交联作用形成的;乳化是由于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混合形成的胶体系统;溶胶是指固体颗粒分散在水或有机溶剂中形成的胶体系统。
2. 食品胶体的特性食品胶体具有多种特性,包括黏度、弹性、稳定性等。
其中,黏度是指食品胶体的粘稠程度,可以影响食品的口感;弹性是指食品胶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能力;稳定性是指食品胶体在储存或加工过程中能够保持其形态和性质不发生改变。
三、食品胶体的应用1. 食品胶体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食品胶体在食品加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常见的包括增稠剂、乳化剂和稳定剂等。
增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口感和质地,常见的增稠剂有明胶、果胶等;乳化剂可以使油和水等不相溶的物质混合均匀,常见的乳化剂有大豆异黄酮等;稳定剂可以帮助食品维持良好的外观和口感,常见的稳定剂有明胶和果胶等。
2. 食品胶体在食品营养中的应用食品胶体不仅可以提高食品的口感和稳定性,还可以对人体的健康有益。
例如,果胶是一种常见的增稠剂,它可以有效地帮助降低胆固醇和血糖,有益于心血管健康;大豆异黄酮是一种常见的乳化剂,它可以降低痛经和更年期综合征等妇女相关疾病。
因此,食品胶体在食品营养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四、食品胶体的质量安全1. 食品胶体的合法使用食品胶体的使用需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包括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和限量。
食品生产企业在使用食品胶体时,需要确保其来源合法,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在使用过程中对食品胶体进行必要的检测和监控。
食品胶体知识点总结

一、食品胶体的基本概念1. 食品胶体的定义食品胶体是指由分散相和连续相组成的异相体系。
其中,分散相是指在连续相中呈现出分布状态的微粒,而连续相是指分散相所处的媒介物。
在食品胶体中,分散相往往是由溶解或悬浮在连续相中的微粒组成。
2. 食品胶体的特点食品胶体的特点包括稳定性、均匀性、流变性和渗透性。
其中,稳定性是指食品胶体在静态或动态条件下能够保持其结构和性质的能力;均匀性是指食品胶体中微粒的分布是均匀的;流变性是指食品胶体在受力下能够发生流动;渗透性是指食品胶体能够通过滤膜的透过性。
二、食品胶体的形成机制1. 凝聚态胶体的形成凝聚态胶体的形成是由于分散相的微粒间的范德华力、静电吸引力、双电屏蔽效应等作用力,使微粒之间发生相互结合。
当这些作用力超过了微粒间的热运动能量时,微粒之间就会发生结合,形成胶体。
2. 膨胀态胶体的形成膨胀态胶体的形成是由于分散相的微粒吸附了水分子,使得微粒间出现了静电排斥力,从而使得微粒之间发生排斥,形成胶体。
三、食品胶体的分类食品胶体根据其形成机制和结构特点可以分为溶液胶体、胶束胶体和凝胶态胶体三类。
1. 溶液胶体:是由极小的分子或离子在溶剂中形成的稳定的分散体系。
例如,水溶液中的葡萄糖溶液就是一个典型的溶液胶体。
2. 胶束胶体:是由极小的分子或离子在溶剂中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的胶体。
胶束胶体通常由亲水头基和疏水尾基组成,靠疏水尾基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结构。
例如,肥皂分子在水中形成的胶束就是一个典型的胶束胶体。
3. 凝胶态胶体:是由一个三维网状结构的连续相中分散着大量微粒的胶体。
凝胶态胶体通常包括溶胶和凝胶两种状态,其中溶胶是指微粒均匀分散在连续相中,而凝胶是指微粒相互连接形成了空间结构。
例如,果冻、布丁等食品就属于凝胶态胶体。
食品胶体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改善食品质地食品胶体可以通过增稠、乳化、凝胶等方式改善食品的质地,使得食品口感更加丰富和柔软。
食品胶体化学试题及答案

食品胶体化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食品胶体化学主要研究的是以下哪类物质?A. 蛋白质B. 多糖C. 油脂D. 所有以上答案:D2. 食品中常见的胶体类型是?A. 溶液B. 胶体C. 悬浮液D. 乳浊液答案:B3. 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A. 淀粉B. 纤维素C. 蔗糖D. 明胶答案:C4. 食品胶体的稳定性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A. 分子大小B. 分子形状C. 电荷分布D. 所有以上答案:D5. 食品胶体的稳定性可以通过以下哪种方法增强?A. 加热B. 增加电解质浓度C. 增加pH值D. 添加稳定剂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食品胶体的稳定性可以通过______来增强。
答案:添加稳定剂2. 胶体的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______,从而增加胶体的稳定性。
答案:表面张力3. 食品胶体的稳定性受到______的影响,如温度、pH值和离子强度。
答案:环境因素4. 胶体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______和排斥力。
答案:吸引力5. 食品胶体的分散介质通常是______。
答案:水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请简述食品胶体化学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答案:食品胶体化学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包括改善食品的质地、稳定食品的悬浮液、提高食品的保质期等。
2. 描述食品胶体的分散体系及其特点。
答案:食品胶体的分散体系是指分散相粒子在分散介质中的存在状态,其特点是粒子大小在1-100纳米之间,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
3. 解释食品胶体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食品胶体的稳定性是指胶体粒子在分散介质中保持分散状态的能力。
影响因素包括粒子大小、电荷分布、表面修饰、环境条件等。
4. 举例说明食品胶体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
答案:在食品加工中,胶体可以作为乳化剂、增稠剂、稳定剂等,如明胶用于果冻的制作,果胶用于果酱的增稠等。
四、计算题(每题20分,共20分)1. 如果一个食品胶体的表面张力为50 mN/m,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后降低到30 mN/m,请计算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的百分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胶体Colloid In Food第一章绪论1.1 胶体体系的概念1.1.1 分散体系(Dispersed System,Dispersion)分散体系: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体系。
分散相(Dispersed Phase):分散体系中不连续的部分,即被分散的物质。
连续相(Continuous Phase):分散体系中连续的部分, 又称分散介质。
A.根据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可将分散体系分为三个大类:B.根据分散相的情况:多分散体系(Polydispersed system):体系中粒子的大小不是单一的,或者它们的形状或电荷等也不是相同的。
实际胶体体系大多数属这种情况。
单分散体系(monodispersed system):体系中粒子完全或基本上相同,胶体科学中的许多理论推导是源于这种理想体系。
C.根据分散相及分散介质的状态可将分散体系分为:D.根据胶粒表面是否容易被分散介质所润湿:分为亲液胶体(Lyophilic)和疏液胶体(Lyophobic)。
对水溶胶,英语表达为hydrophilic or hydrophobic。
E.以其它指标分类胶体:1. 多重胶体(Multiple Colloids):存在有两种以上的分散相2. 网状胶体(Network Colloids):两种以上的组分相相互交联成网状的体系。
3. 凝胶(Gel):分散介质为液态,但整个体系的性质却如同固态的体系。
1.2 胶体的基本性质:1.2.1胶体的定义连续相(or分散介质)中分散着胶粒的体系。
胶粒的尺寸远大于分散相的分子又不致于因为其重力而影响它们的分子热运动。
具体来说,粒子的尺寸大约在1nm-1μm之间。
1.2.2 胶体的基本性质a.非均相(heterogeneous):分散相与连续相之间存在界面。
b. 热力学不稳定(thermodynamically unstable):表面能大,体系能量高,热力学不稳定。
粒子趋于聚集以降低比表面积。
C. 动力学稳定:胶体稳定与否是胶体体系研究和应用的核心。
1.3 胶体稳定性概念稳定性是胶体的一个基本性质。
在特定的时间里,胶体的稳定性可用其是否存在可观察到的粒子聚集和上浮(或下沉)进行定性。
憎液胶体的稳定性:一种动力学意义上的稳定,即热力学不稳定。
这样的胶体不会自发的形成,即使形成亦是热力学不稳定的。
亲液胶体的稳定性:可以是稳定的,如大分子溶液和含有表面活性剂的体系如微乳状液和胶束。
它们的不稳定表现不是粒子的聚集而是分成两相。
1.3.1 胶体不稳定的主要表现:聚集(Aggregation):两个或多个胶体粒子粘附在一起的过程。
絮凝(Floculation):松散的聚集,粒子间的距离较大,过程是热力学可逆的;凝结(Coagulation):刚性的聚集,粒子间的距离在原子尺寸的范围,过程是热力学不可逆的分层(上浮或下沉,Creaming or Sedimentation):最常见的胶体不稳定现象,是由于重力导致的粒子的迁移和聚集。
其动力学速度取决于迁移单元的尺寸和两相的密度差。
Cream:稀O/W乳状液经分层后所形成的高浓度的乳状液。
它可能是聚集的亦可以是胶体稳定的。
但液珠的凝结决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否则乳状液被“破乳”,转变为热力学稳定的均匀的油和水两相溶液。
Sediment:低浓度的悬浮体经沉降后所形成的高密度的悬浮体。
1.3.2稳定胶体的两种主要方式:a:静电稳定:在静电稳定的胶体中,粒子与粒子的表面间存在着所谓的库仑力(即一种源于永久性电子电荷的作用力,可以是排斥的也可以是吸引的)排斥,这种作用的结果使得一个粒子会对另外的粒子产生排斥而使它们不能相互接近。
聚合物稳定:在这样的体系中,粒子与粒子不能相互接近是由于大分子物质在连续相中的存在。
这种存在可以是吸附在粒子表面而造成空间阻碍,亦可以是溶入连续相中以形成缠绕或者是弱网状结构的连续相的体系,进而阻止了粒子的移动和相互接近。
1.4 大分子胶体的凝胶化Gelation of macromolecule -hydrocolloid凝胶(Gel):一种特殊的胶体,它是由胶体粒子或大分子交联而行成的软且有弹性的能变形的固态的胶体体系。
凝胶的特点:1.分散相的量远远少于连续相。
2.从分子状态来说,分散相中可存在分子和离子的自由扩散,所以体系如同液态(liquid-like);但宏观地看,这种体系又可以视为固态(Solid-like),因为胶体粒子或大分子交联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在抵制体系变形时有储藏机械能的能力。
在能形成聚合物凝胶的食品生物大分子中,常见的有一些多糖(琼脂,海藻胶,卡拉胶,果胶)和一些蛋白质(明胶)。
凝胶化(gelation):生物大分子溶液在适当的条件下被转变成生物大分子凝胶的过程。
凝胶化发生的条件:改变温度:温度的改变会导致生物大分子构象的改变,进而改变分子的缔合性质。
如果此时的大分子已达到一定的浓度,就能发生凝胶化。
降低温度可能导致分子的构象更为有序,这种情况下所发生的凝胶化过程可视为是一种不成功的大分子结晶过程。
升温常导致分子的无序,进而因为一系列复杂的新引起的分子间反应而产生网状结构。
非变温所引起的凝胶化过程:可以由加入酶、酒精、盐或改变pH而造成网状结构的形成。
一种情形是加入的新组分直接介入生物大分子相互缔合作用(如钙离子参与海藻胶的凝胶化反应),另一种情形是它们不直接介入凝胶化,而只是推动大分子的构象转变进而引起分子的交联。
Types of Cross-links⏹Covalent bonds–common in synthetic gels; less common in foods•S-S bond in protein gels (e.g. -lactoglobulin)⏹Salt bridges–charged macromolecules connectedthrough attraction to oppositely charged ion⏹Microcrystalline regions–small portions of molecule “stack together” to partially phase separate–mechanism for neutral macromolecules⏹Hydrophobic interactions1.5 胶体的结构假设:是理想的单分散体系;粒子为同样大小的刚性球体。
胶体的结构是一种三维的结构,这里为了说明方便,采用一维的图形。
类型Ⅰ:溶胶的原始模型充分稀释和分散良好。
这种理想的状态可经常在科研报告,有时亦在试验室遇到。
但实际上并不存在。
特点:1. 分散相的体积分数十分小,即可以认为粒子间不存在相互作用。
所以我们甚至可以把这种体系认为是理想上的气态体系。
2. 粒子在重力下的沉降速度符合Stokes’定律v = 2r2 (ρ0-ρ)g / 9η03. 体系粘度和分散相体积分数间的关系可用Einstein公式描述;η =( 1+ 2.5 φ)* η04.粒子的半径小于0.1μm,则它的布朗运动导致的沉降以及粒子扩散系数可用Stokes-Einstein公式描述;D= kT/f =kT/6πη0a5.这种胶体在试验上具有的一个特点是它的透明性,这种性质适合于详细研究它的光散射或浊度。
所以用于进行胶体粒子大小测定的技术大都要求胶体体系是这种状态。
至少应该充分稀释和分散以接近这种状态。
类型Ⅱ:是一种稀释了的絮凝的溶胶。
有别于类型Ⅰ,它是一种不完全的“气体”。
特点:1.它的粒子或多或少地随机地分布在介质中,有的还暂时地结合在絮凝体中;2.这些絮凝体由相当弱的力连在一起,很容易被Brownian运动或外力场所破坏。
单体粒子与小絮凝物之间的平衡有点类似于单独水分子和小的氢键连结的水分子结合体之间的平衡;3.具有更大的光散射、更快的沉降和与流动条件更为相关的粘度。
类型Ⅲ:一种稀释的聚集的粒子的分散体,不过它是一种不可再次分散的絮凝,因为粒子的絮凝是由于较强的短程力的吸引。
特点:1.较强的聚集,不能再次分散;2.单个聚集体的扩散系数比单个粒子小;3.单个聚集体的沉降速度比单个粒子大。
类型Ⅳ:类似于Ⅰ或Ⅱ,但浓度更大特点:1.尽管粒子彼此间靠的更近,但体系仍然是稳定的,只要用足够的连续相稀释体系可以恢复到类型Ⅰ;2.结构取决于粒子间的排斥作用;3.不透明;4.体系的粘度远高于连续相的粘度;5.粒子扩散极端困难。
类型ⅣA:当类型Ⅳ的分散相体积分数接近自由紧密装填时所形成的体系。
特点:1.粒子的移动几乎完全不可能;2.体系的结构和机械性质接近“玻璃态”而不是液态。
类型Ⅴ:具有如同晶体的长程有序特征以及其它晶体的特征特点:1.具有弹性;2.衍射电磁波;3.当“熔化”为液态时表现出一级转变的性质;4.尽管粒子的扩散运动非常困难但它们并无聚集。
只要充分稀释就可转变为类型Ⅰ胶体。
类型Ⅵ:这种类似固体一样的胶体表示了由具较强短程吸引力的粒子组成的胶体体系的聚集过程达到极点时的状态。
这种结构的胶体可由类型Ⅲ的体系形成:机理1:小的聚集体逐渐变大,重力作用下大的聚集体迅速升降,沉淀的聚集物堆积成内聚沉降体。
后者具有强度大、结构疏松的凝胶网状结构。
机理2:在粒子数目足够多的情况下,聚集的粒子连接在一起形成了网状并充满了整个体系—形成“粒子凝胶”。
这一类内聚的沉降物或粒子凝胶的机械性能取决于无序网状中的粒子的具体排列情况,因而也取决于溶胶具体的聚集过程。
类型Ⅶ:表示一种高浓度的絮凝了的且具有无序结构的溶胶。
1.它与类型Ⅴ的区别在于它的结构非常不均匀,与具有非常强的连结结构的类型Ⅵ的体系相比,这种体系时一种弱凝胶体系,粒子与粒子或者是一群粒子与另一群粒子之间的连结是十分脆弱的和易断的。
2.如果类型Ⅵ是弹性的,则类型Ⅶ是一种粘弹性的。
3.在相同的体积分数时,这种体系的粘度要比类型Ⅳ的高,这是因为使弱絮凝体变形和裂开需要额外的能量。
4.与类型Ⅵ相比,后者的聚集是不可逆的而前者却是可逆的。
这种体系在中等浓度的食品生物大分子溶液中常可遇到。
1.6 食品胶体食品体系的特点:复杂的,多组分的多相体系食品胶体中最基本的两类结构元素是粒子和大分子。
粒子:形状:可以是球型(气泡,油珠和水珠),亦可能是近似球型(脂肪球,蛋白质和淀粉粒子)、非球型(针状、板状、纤维状等)。
尺寸:范围较宽,从nm(表面活性剂胶束)到μm(乳状液液珠)到毫米(泡沫)。
状态:可以是分散的,亦可以是聚集的并形成不同的形状、尺寸和结构。
大分子:可以是紧实的和高度规则的(如球状蛋白),亦可能是链状和无规则的(如许多多糖和变形蛋白质),其分子量约在数万(许多蛋白质)到数百万(许多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