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思考题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

基础化学实验I (下)基本知识问答1指出下列情况中各会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采取什么方法避免?答:(1)砝码被腐蚀: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通过校正仪器消除。
(2) 在重量分析中被测组分沉淀不完全:系统误差中的方法误差,通过对比试验消除。
(3) 天平两臂不等长: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通过校正仪器消除。
(4) 容量瓶和移液管不配套: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通过校正仪器消除。
(5) 试剂中含有微量被测组分: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通过做空白试验消除。
(6) 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测不准:偶然误差。
(7) 某人对终点颜色的观察偏深或偏浅:系统误差中的主观误差,通过严格训练,提高操作水平。
(8) 天平的零点稍有变动:偶然误差。
(9) 移液管移液后管尖残留量稍有不同:偶然误差。
(10) 灼烧SiO2沉淀时温度不到1000C :系统误差中的方法误差,通过对比试验消除。
2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消除测定过程中的系统误差?答: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有方法误差、试剂误差、仪器误差和主观误差。
方法误差可通过对比试验进行消除;试剂误差可通过空白试验进行消除;仪器误差可以通过校正仪器来消除;通过严格的训练,提高操作水平予以避免。
3准确度和精密度有何区别?如何理解二者的关系?怎样衡量准确度与精密度?答:精密度表示分析结果的再现性,而准确度则表示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高,而准确度高,必然需要精密度也高。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密度低,说明测定结果不可靠,也就失去了衡量准确度的前提。
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来衡量;精密度的高低用偏差来衡量。
4某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为土0.2mg,如果称取试样的质量为0.0500g,相对误差是多少?如果称量1.000g时,相对误差又是多少?这些数值说明什么问题?答:称取试样的质量为0.0500g,相对误差为:E 0.0002 100% 0.4%0.0500称取试样的质量为1.000g,相对误差为:E 0.0002 100% 0.02%1.000这些数值说明对同一仪器来说,所称质量越大,相对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汇总

思考题汇总盐酸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标定盐酸溶液浓度除了用Na2CO3以外,还可以用哪几种基准物质为什么HCl标准溶液配制后,一般要经过标定答:可用硼酸。
因为盐酸是瓶装的,在量取的时候是用量取一定体积的盐酸,所以浓度无法确定,一定要经过基准物质标定。
2.用Na2CO3标定HCl溶液时,为什么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能否改用酚酞作指示剂答:用酸性溶液滴定碱性溶液时,如盐酸滴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突跃区间是(~),终点是酸性的所以选甲基橙(颜色由黄色到橙色(PH≈)。
不能改用酚酞,因为不利于滴定重点的观察。
3.盛放Na2CO3的锥形瓶是否需要预先烘干加入的水量是否需要准确答:不需要烘干,加入的水不需要准确,加水只是起到溶解碳酸钠的作用而已,无需定量。
4.第一份滴定完成后,如滴定管中剩下的滴定溶液还足够做第二份滴定时,是否可以不再添加滴定溶液而继续往下滴定第二份为什么答:不可以,滴定误差主要来源与读数误差,这样的操作方法会出现4次读数,比正常的方法多了两次读数误差。
混合碱的滴定1、测定某一混合碱样品时,若分别出现V1<V2、V1=V2、V1>V2、V1=0、V2=0等五种情况,说明各样品的组成有什么差别答:若V1=0说明只有NaHCO3;若V2=0说明只有NaOH;若V1=V2说明只有Na2C03;若V1<V2说明是Na2C03和NaHCO3混合碱;若V1>V2说明是Na2CO3和NaOH混合碱。
2、滴定管和移液管使用前均需用操作溶液润洗,而滴定用的烧杯或锥形瓶为什么不能用待测溶液润洗答:滴定管和移液管属于量器,本身已经考虑了挂壁液滴体积可能带来的误差,因此在不洁净或者不能保证完全洁净的情况下处于避免杂质防止污染的考虑可用待测溶液润洗,烧杯和锥形瓶属于容器,如果用待测溶液润洗,可能因为容器壁上挂有未知体积的待测液而影响滴定结果出现较大误差。
NaOH溶液的配制、标定及HAc含量的测定1.配制 NaOH时,为何要用煮沸冷却的蒸馏水如何配制不含CO、纯度更高的2NaOH溶液答:自来水中溶解CO2显弱酸性,会中和一部分的NaOH,热的水的体积会不一样,在配置溶液的时候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思考题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1.称取NaOH 固体为什么不能放在纸上称量,而要放在表面皿上称量? 因为NaOH 有很强的吸湿性,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潮解。
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称量的话会造成误差。
NaOH 还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aCO3,降低样品的纯度2、NaOH 溶液为什么要盛在带有橡皮塞的试剂瓶中?因为磨口瓶那个地方很粗糙,二氧化硅是“裸露”的,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硅酸钠是很好的粘合剂,会将瓶盖与瓶身黏住。
而瓶身内壁很光滑,二氧化硅被一层稳定的硅酸盐包裹起来,与氢氧化钠隔绝,一般认为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3、滴定结束后,溶液放置一段后为什么会褪为无色?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在反应液中,使溶液偏酸性,酚酞又恢复到了无色4、配制盐酸标准溶液时能否用直接配制法?为什么?定。
不能,盐酸易挥发,因此不能直接配制准确浓度的HCl ,只能先配制近似浓度的溶液,然后用基准物质标定其准确浓度。
也可用另一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定该常溶液,再根据它们的体积比求得该溶液的浓度。
5、为什么无水碳酸钠要灼烧至恒重?充分除去无水碳酸钠中的碳酸氢钠6、除用基准物质标定盐酸外,还可用什么方法标定盐酸?邻苯二甲酸氢钾标NaOH,再用标好的NaOH 标定HCl1、双指示剂法中,达到第二计量点时为什么不用加热除去CO 2?因为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3.1-4.4,而CO2的饱和溶液的pH=5.6,因此不会影响指示剂的变色,不用加热除去二氧化碳2、测量一批混合碱样时,若出现①V2>V1>0;②V1=V2>0;③V1>V2>0;④V1=0,V2不等于0;⑤V2=0,V1不等于0五种情况时,各样品的组成有何差别?(1) V 1= V 2时,组成为Na 2C03c (Na 2C03)=00.25)(1V HCl c ⨯ (1) V 1=0,V 2≠0时,组成为NaHC03,c (NaHC03)=00.25)(2V HCl c ⨯ (2) V 2=0,V 1≠0时,组成为Na0Hc (Na0H)=00.25)(1V HCl c ⨯(4) V 1﹥ V 2时,组成为Na 2C03和Na0Hc (Na0H)=00.25)()(21HCl c v v ⨯-c (Na 2C03)=00.25)(2HCl c v ⨯ (5) V 1﹤ V 2时,组成为Na 2C03和NaHC03,c (NaHC03)=00.25)()(12HCl c v v ⨯- c (Na 2C03) =00.25)(1HCl c v ⨯,1在中和标准物质中的HCl 时,能否用酚酞取代甲基红,为什么 ?可以的。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

实验一:绪论(容量仪器洗涤、使用和洗液配制)&天平(电子天平的使用和递减称量法操作)1.滴定分析用玻璃器皿洗净的要求是什么?为什么要达到这一要求?有物质没有洗干净,减少误差。
2.使用铬酸洗液应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环保问题:+6Cr对环境有害,可以重复试验;安全问题:具有腐蚀性。
Cr(失效)。
溶液安全变为绿色+33.固定质量称量法和递减称量法各有何优缺点?各适合何种式样的称量?CO反应粉末,固定质量称量法:空气中稳定的物质,不会被氧化与2少颗粒状操作简单,只称一次。
递减称量:称量瓶减少物质与空气接触,在空气中不稳定的物质操作复杂称2次4.直接称量法中天平零点是否一定要调至“0.0000g”处?不一定。
5.单次减重称量法中敲样后为什么出现负值?单次减重称量法称量时称量瓶和物质去皮后为0.0000g,倒出一部分后,所以会出现负值。
实验二:滴定分析操作1.使用胖肚移液管、刻度吸量管应注意什么?留在管内的最后一点溶液是否需要吹出?使用前不烘干,刷洗,用水洗,最后要润洗。
绝大部分移液管不需要,除非标有“吹”,否则不用吹出。
2.滴定管的涂油、排气操作为何?在滴定过程中若有漏液现象应如何处理?涂油:防漏,使活塞旋转自如;迅速转转活塞。
排气:减少误差。
迅速旋转活塞(倾斜045)可能凡士林油损耗,再次涂油试试。
3.锥形瓶用前是否需要烘干?是否需用待测溶液淋洗?不需要烘干,一定不可以淋洗。
4.为什么滴定分析要用同一支滴定管移液管?滴定时为什么每次都从零刻度或零刻度以下附近开始?每支滴定管移液管误差不同。
保证一次滴定用量,减少误差,保证20ml 以上。
实验三0.1mol/L 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如何配制盐酸(0.2mol/L)溶液1000ml?计算所需溶液的体积,然后说说操作。
2.用碳酸钠标定盐酸溶液,滴定至近终点时,为什么需大力振摇?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遇水变为碳酸,然后溶液形成缓冲溶液,影响指示剂变色和实验的准确性。
分析化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课后思考题答案第⼆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思考题答案1 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答:准确度表⽰测定结果和真实值的接近程度,⽤误差表⽰。
精密度表⽰测定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偏差表⽰。
误差表⽰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偏差表⽰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来衡量分析结果的精密度,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准确度就⾼,精密度差,则测定结果不可靠。
即准确度⾼,精密度⼀定好,精密度⾼,准确度不⼀定好。
2 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1)砝码被腐蚀;答:系统误差。
校正或更换准确砝码。
(2)天平两臂不等长;答:系统误差。
校正天平。
(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答:系统误差。
进⾏校正或换⽤配套仪器。
(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答:系统误差。
分离杂质;进⾏对照实验。
(5)天平称量时最后⼀位读数估计不准;答:随机误差。
增加平⾏测定次数求平均值。
(6)以含量为99%的邻苯⼆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答:系统误差。
做空⽩实验或提纯或换⽤分析试剂。
3 ⽤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结果,哪⼀个更合理答:标准偏差。
因为标准偏差将单次测定的偏差平⽅后,能将较⼤的偏差显著地表现出来。
4 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答:增加平⾏测定次数,进⾏数据处理可以减少偶然误差。
通过对照实验、空⽩实验、校正仪器、提纯试剂等⽅法可消除系统误差。
5 某铁矿⽯中含铁%,若甲分析结果为%,%,%,⼄分析得%,%,%。
试⽐较甲、⼄两⼈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答:通过误差和标准偏差计算可得出甲的准确度⾼,精密度好的结论。
x 1 = ++÷3 =(%) x 2 = ++ ÷3 = (%)E 1=- =(%) E 2=- = (%)%030.01/)(1)(2221=-∑-∑=--∑=n n x x n x x s i %035.01/)(222=-∑-=∑n nx x s i6 甲、⼄两⼈同时分析同⼀矿物中的含硫量。
分析化学实验课本思考题

分析化学实验课本思考题一.分析天平称量练习1.分析天平有哪几种称量方法?指定质量试样的称量方法,减量法称样2.分析天平称量操作练习实验中称量结果应记录至几位有效数字?为什么?四位,分析化学的要求,一般精确到0.1mg3. 使用称量瓶的时,如何操作才能保证试样不至损失?首先一定要用干净的纸条或者手套。
使用称量瓶,容易出问题的就是粉末状的吧。
注意动作要缓慢一些,减量法称取物质时,在锥形瓶或小烧杯上边磕上沿边慢慢竖立,这样基本就不会弄在外面了。
4. 在递减称量法称出样品过程中,若称量瓶内的试样吸湿,对测定会造成什么误差?偏轻,样品吸湿则有效含量就少了。
二.容量仪器的校准1. 为什么要进行容量仪器的校正?校正可以知道仪器的精准度的状况,更重要是可以保证被校验仪器或设备的所量测数据的精准度!继而保证所测量产品品质!2. 分段校准滴定管时为什么每次都要从0.00 ml开始?因为制作滴定管的工艺问题,刻度不是很准确,且刻度越大误差越大.由于每次从0.00开始,这样就排除了起始的误差,使误差减少到最低,提高测量的精准度.。
三.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1. 配制NaOH溶液时,应选用何种天平称取试剂?为什么?普通的小数点后两位的天平就可以了,因为氢氧化钠吸湿非常厉害,如果用四位小数的天平会发现最后一位小数不停的增加,根本无法读数,所以不是所有时候都是越精密越好的。
2. 配制NaOH标准溶液时,固体NaOH的称取为什么用台称,而不用电子分析天平?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是先粗配再用标准算来滴定,没有必要,因为氢氧化钠会吸水,就是用电子天平也称不准,配的标准溶液是要重新测浓度的3.移液管,吸量管和滴定管在使用之前必须用待吸溶液和滴定剂润洗几次,而锥形瓶则不用为什么?其实对于完全洁净干燥的前三者,也不必润洗。
但是由于不能保证其绝对洁净干燥,因此通过润洗对其进行清洗,避免杂质(包括溶剂,会稀释溶液而造成误差)对溶液造成污染。
前三者是量器,考虑了挂壁体积,因此可润洗。
化学分析思考题与习题与答案

分析化学思考题与习题(化学分析部分)1、滴定分析中,化学计量点与滴定终点有什么区别与XXX?2、什么叫基准物质?作为基准物质应具备哪些条件?3、什么是系统误差?如何减免?4、什么是偶然误差?如何减免?5、判断下列情况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1)以失去部分结晶水的硼砂作为基准物质标定盐酸溶液。
(2)标定NaOH溶液时,邻苯二甲酸氢钾中混有邻苯二甲酸。
6、某弱酸型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为pH4.5~6.5,该指示剂的离解常数为多少?7、下列同业用NaOH溶液或HCl溶液滴定时,在滴定曲线上会出现几个突越?(1)HCl+H3BO3(2)Na2HPO4+NaH2PO4(3)H2SO4+H3PO4(4)NaOH+Na3PO48、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有哪些特点?为什么?9、何谓条件稳定常数?它与绝对稳定常数有何XXX与区别?10、如何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11、何谓条件电极电位?它与标准电极电位有何异同?哪些因素影响条件电极电位的大小?12、为了使沉淀完全,必须加入过量沉淀剂,为什么又不能过量太多?13、试简要讨论重量分析和滴定分析两类化学分析方法的优缺点?14、用吸光光度法测定磷矿中磷含量,特取试样0.0250g,测得试样中P2O5为27.360%,该结果是否合理?应如何表示?15、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为±0.01ml,如果滴定时用去标准溶液2.50ml,相对误差是多少?如果滴定时用去标准溶液25.00ml,相对误差又是多少?这些数值说明什么问题?16、下列数据各包括几位有效数字?(1)0.00330 (2)10.030 (3)0.072 (4)4.20×10-4 (5)40.02% (6)Ph=2.38 (7)0.00002 (8)π17、欲配制浓度为0.20mol/L的下列各物质溶液各2000ml,应取其浓溶液多少毫升?如何配制?(1)浓盐酸(密度1.18g/ml,含HCl 37%)(2)氨水(密度0.89g/ml ,含NH 3 26%)18、选用邻苯二甲酸氢钾(KHC 6H 4O 4)作为基准物质来标定浓度为0.2mol/L 的NaOH 时,若要使NaOH 溶液用量控制在25ml 左右,应取基准物质多少克?若改用草酸(H 2C 2O 4·2H 2O )作基准物,应称取多少克草酸?19、分析苯巴比妥钠(C 12H 11N 2O 3Na )含量,称取试样0.2014g ,加碱溶解后用HAc 酸化,转移至250ml 容量瓶中,加入25.00ml0.03100mol/L Hg (ClO 4)2,稀释至刻度,此时生成Hg (C 12H 11N 2O 3)2,干过滤,弃去沉淀,移取25.00ml 溶液,加入10ml 0.010mol/L MgY 溶液,在pH=10.0用0.01234mol/L EDTA 标准溶液滴定置换出来的Mg 2+,消耗3.6ml 。
分析化学(第四版)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1-1 为了探讨某江河地段底泥中工业污染的聚集情况,某单位于不同地段采集足够量的原始平均试样,混匀后,取部分试样送交分析部门。
分析人员称取一定量试样,经处理后,用不同方法测定其中有害化学成分的含量。
试问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答:不对。
按该法测出的结果是整个河道有害化学成分的含量,不能反映污染物聚集情况,即分布情况,应将试样分河段进行分析。
1-2答:不对。
因为镍币表层和内层的铜和银含量不同。
只溶解表层部分镍币制备试液,测其含量,所得结果不能代表整个镍币中的铜和银含量。
1-3 怎样溶解下列试样:锡青铜,高钨钢,纯铝,银币,玻璃(不测硅)。
答:锡青铜:可用硝酸溶解;高钨钢:可用高氯酸溶解(可将W氧化为H2WO4);纯铝:可用HCl或NaOH溶解;玻璃:可用HF溶解。
1-4 下列试样宜采用什么熔剂和坩埚进行熔融:铬铁矿,金红石(TiO2),锡石(SnO2),陶瓷。
答:参见:中南矿冶学院分析化学教研室. 分析化学手册.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铬铁矿:用Na2O2熔剂,刚玉坩埚熔融;金红石(TiO2):用KHSO4熔剂,瓷坩埚熔融;锡石(SnO2):用NaOH熔剂(铁坩埚)或Na2O2熔剂,刚玉坩埚熔融;陶瓷:用Na2CO3熔剂,刚玉坩埚熔融。
1-5 欲测定锌合金中Fe,Ni,Mg的含量,应采用什么溶剂溶解试样?答:用NaOH溶解。
可将Fe, Ni, Mg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可与锌基体分离,但溶解速度较慢。
1-6 欲测定硅酸盐中SiO2的含量;硅酸盐中Fe,Al,Ca,Mg,Ti的含量。
应分别选用什么方法分解试样?答:测定硅酸盐中SiO2的含量,用KOH熔融分解试样;测定硅酸盐中Fe, Al, Ca, Mg, Ti的含量,用HF-HClO4-H2SO2混酸作溶剂分解试样。
1-7 分解无机试样和有机试样的主要区别在哪些?答:分解无机试样通常采用溶解法和熔融法,将试样的组分溶解到溶剂中。
对于有机试样来说,通常采用干式灰化法或湿式消化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解答】
1.解释下列名词:
a.吸收光谱及标准曲线;
b. 互补光及单色光;
c. 吸光度及透射比
答:
a. 吸收光谱:测量某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单色光的吸收程度。
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
纵坐标作图,所得到的曲线。
标准曲线:在选定的测定波长下,固定吸收池的厚度不变,测定一系列标准溶液的吸
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作图,所得到的曲线。
b. 互补光:如果将两种颜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可成为白光,则这两种色光称为互补色光。
单色光:理论上讲,将具有同一波长的一束光称为单色光。
c. 吸光度:表示物质对光吸收的程度,数值上等于透射比倒数的对数,用T
I I A t 1lg lg 0==。
透射比:透射光与入射光的比值,又称为透射率,可表示为0
I I T t =。
2.符合朗伯-比耳定律的某一吸光物质溶液,其最大收吸波长和吸光度随吸光物质浓度的增加其变化情况如何?
答:吸光物质浓度增大,其最大吸收波长不变,吸光度增加。
3.吸光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入射光波长、被测物质的浓度、络合物的离解度、掩蔽剂。
答:摩尔吸光系数只与入射光波长有关。
条件摩尔吸光系数还与络合物的离解度,掩蔽剂有关。
4.试说明吸光光度法中标准曲线不通过原点的原因。
答:①选择的参比溶液不合适;②吸收池厚度不等;③吸收池位置放置不妥;④吸收池透光面不清洁等;⑤如有色络合物的离解度较大,特别是当溶液中还有其他络合剂存在时,会使被测物质在低浓度时显色不完全。
5.在吸光光度法中,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显色剂的用量 ②溶液的酸度 ③显色温度 ④显色时间 ⑤副反应的影响 ⑥溶剂⑦溶液中共存离子的影响。
6.酸度对显色反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①影响显色剂的平衡浓度和颜色 ②影响被测金属离子的存在状态 ③影响络合物的组成。
7.在吸光光度法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原则是什么?
答:为了提高测定灵敏度,应选择波长等于被测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的光作为入射光。
即“最大吸收原则”,当此时有干扰物质干扰时,则应根据“吸收最大,干扰最小”的原则选择入射波长。
8.分光光度计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各部件的作用如何?
答:主要部件:光源、单色器、比色皿、检测器和显示装置。
光源可以发射连续光谱,是产生入射光的基础;单色器是将光源发出的连续光谱分解为单色光的装置,提供单色光作为入射光;比色皿是盛放试液的容器;检测器的作用是接受从比色皿发出的透射光并转换成电信号进行测量;显示装置的作用是把放大的信号以吸光度A 或透射比T 的方式显示或记录下来。
9.测量吸光度时,应如何选择参比溶液?
答:①当试液及显色剂均无色时,可用蒸馏水作参比溶液;②如果显色剂为无色,而被测试液中存在其他有色离子,可采用不加显色剂的被测试液作参比溶液; ③如果显色剂和试液均有颜色可将一份试液加入适当掩蔽剂,将被测组分掩蔽起来,使之不再与显色剂作用,而显色剂及其他试剂均按试液测定方法加入,以此作为参比溶液。
11.示差分光光度法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它能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答:示差分光光度法是用一个比被测试液浓度稍低的标准溶液作参比溶液,设参比液的浓度C s ,被测试液浓度为C x ,并且C x >C s ,根据朗一比定律知:A x =εbC x A s =εbC s ()x s x s A A b C C b C εε-=-=∆, 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作参比调零(T%=100%),那么测得的吸光度就是被测试液与参比溶液的吸光度差值,由上式知:被测溶液与参比溶液的吸光度差值,与两溶液的浓度差值成正比,这就是示差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示差法由于采用一定浓度的溶液作参比液,把一般分光光度法测得的较小的透光率调到了透光率最大T%=100%,亦即相当于把检流针上的标尺扩展了,因而提高了测定值的精度,即提高了高浓度溶液分光光度测定准确度。
12. 下列情况各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
a 、天平零点稍有变动
可引起偶然误差,适当增加测定次数以减小误差。
b 、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测不准
可引起偶然误差,适当增加测定次数以减小误差。
c 、试剂中含有微量待测组分
系统误差,做空白试验
d 、重量法测定SiO 2时,试液中硅酸沉淀不完全
会引起方法误差,是系统误差,用其它方法做对照实验,方法校正。
e 、砝码腐蚀
系统误差、校正砝码
f 、称量时,试样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
系统误差,应重新测定,注意防止试样吸湿。
g 、以含量为98%的金属锌作为基准物质标定EDTA 溶液的浓度。
系统误差,换成基准试剂
h 、天平两臂不等长
系统误差,校正仪器
i 、以含量为98%的金属锌作为基准物质标定EDTA 溶液的浓度
会引起试剂误差,是系统误差,应做对照实验。
j 、天平两臂不等长
会引起仪器误差,是系统误差,应校正天平。
13. 解释下列现象。
a. CaF 2在 pH =3的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在 pH=5的溶液中的溶解度大;
答:这是由于酸效应的影响。
因为'()sp sp F H K K α=⋅,随着[H +]的增大,()F H α也增大,'sp K 也随之增大,即溶解度变大。
所以,CaF 2在 pH =3的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在 pH=5 的溶液中的溶解度大。
b. Ag 2CrO 4在0.0010 mol ·L -1AgNO 3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在0.0010 mol ·L -1 K 2CrO 4溶液中的溶解度小;
答:Ag 2CrO 4的pK sp =11.71
Ag 2CrO 4在0.0010 mol ·L -1AgNO 3溶液中的溶解度s 1:
1
5.7111.7122101[]0.001010sp K Ag mol L s ---+⋅==
=
Ag 2CrO 4在0.0010 mol ·L -1 K 2CrO 4溶液中的溶解度s 2:
1
4.36210mol L s --⋅===
所以, s 1< s 2,即Ag 2CrO 4在0.0010 mol ·L -1AgNO 3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在0.0010 mol ·L -1 K 2CrO 4溶液中的溶解度小。
c. BaSO 4沉淀要用水洗涤,而 AgCl 沉淀要用稀 HNO 3洗涤;
答:BaSO 4沉淀要水洗涤的目的是洗去吸附在沉淀表面的杂质离子。
AgCl 沉淀为无定形沉淀,不能用纯水洗涤,这是因为无定形沉淀易发生胶溶,所以洗涤液不能用纯水,而应加入适量的电解质。
用稀HNO 3还可防止Ag + 水解,且HNO 3加热易于除去。
d .BaSO 4沉淀要陈化,而 AgCl 或F
e 2O 3·nH 2O 沉淀不要陈化;
答:BaSO 4沉淀为晶形沉淀,陈化可获得完整、粗大而纯净的晶形沉淀。
而 AgCl 或Fe 2O 3·nH 2O 沉淀为非晶形沉淀。
对于此类沉淀,陈化不仅不能改善沉淀的形状,反而使沉淀更趋粘结,杂质难以洗净。
14.某人计算M(OH)3沉淀在水中的溶解度时,不分析情况,即用公式K sp ==[ M 3+][ OH -]3
计算,已知K sp =1⨯10-32,求得溶解度为4.4⨯1-9 mol ·L -1。
试问这种计算方法有无错误?为什么?
答:错误。
因为按此方法求得[OH -]=4⨯10-9 mol ·L -1,即pH=5.64,显然是不合理的。
当M(OH)3的K sp 极小时,所电离出的 不足以影响水的pH 值,pH =7.0。
11130.732
10110101][--⨯---⋅⨯=⨯==L mol OH K s sp
因此测定Mg 2+应在pH 2~8酸度下进行,此时Mg 2+还未水解,Fe 3+已形成Fe(OH)3沉淀,不干扰测定;而测定SO 42-在pH > 2酸度下进行即可。
15.Ni 2+与丁二酮肟(DMG )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丁二酮肟镍[Ni(DMG)2]沉淀,然后可以采用两种方法测定:一是将沉淀洗涤、烘干,以 Ni(DMG)2形式称重;二是将沉淀再灼烧成NiO 的形式称重。
采用哪一种方法较好?为什么?
答:应采用第一种方法为好。
因为称量形的摩尔质量越大,称量所引起的相对误差越小。
Ni(DMG)2的摩尔质量显然远大于NiO ,所以以 Ni(DMG)2形式称重较好。
16.何谓均匀沉淀法?其有何优点?试举一均匀沉淀法的实例。
答:均匀沉淀法是通过化学反应使沉淀剂在溶液内部逐步、均匀地析出,避免局部过浓现象。
均匀沉淀法的优点在于:沉淀颗粒大、表面吸附杂质少、易滤、易洗。
例如,沉淀CaC 2O 4:
于酸性含Ca 2+试液中加入过量草酸,利用尿素水解产生的NH 3逐步提高溶液的pH ,使CaC 2O 4均匀缓慢地形成,反应为
232222)(CO NH O H NH CO +−→−+∆
尿素水解的速度随温度增高而加快。
因此通过控制温度可以控制溶液 提高的 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