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内容

合集下载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内容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内容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职业病概论一、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职业卫生?职业卫生是指人们在从事行业和工作活动中,保持符合保护健康、防止疾病所必须的情况、状况以及达到这种状态所实施的行为和过程。

2、什么是职业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哪几类?职业危害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由于受不良的生产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影响,给劳动者带来危险和伤害,其中包括事故和疾病等多种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伤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3、什么叫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4、什么叫法定职业病?法定职业病是指国家规定并正式公布的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引起的疾病。

2002年国家卫生部会同劳动保障部重新颁布的法定职业病目录有10类115种5、职业病的特点:⑴病因明确:由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 这些人为因素被控制消除, 即可防止疾病发生;⑵病因可测:所接触的危害因素(病因)通常可以检测, 过量接触才得病;⑶群体性:接触相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常集体发病;⑷多无特效药:早发现,易恢复,晚发现,疗效差。

6、如何发现职业病最有效是做职业性体检就业前体检 : 发现职业禁忌症在岗体检: 早发现可疑职业病、禁忌症离岗体检: 证明在职期间有无得职业病或损害7、毒物进入人体的三个途径呼吸道(最常见最危险的途径)皮肤(有些毒物只要与皮肤接触,就能被吸收)消化道(职业中毒的机会极少)二、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物理性危害因素:噪音、振动、高温、光线过强、电离辐射等。

化学性危害因素:强酸强碱、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

职业卫生健康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职业卫生健康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职业卫生健康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职业卫生健康安全知识培训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 职业病防治知识:介绍不同职业的职业病危害及其防治措施,如化学品、尘埃、噪声等职业病的预防。

2. 劳动保护知识:介绍劳动者的权力和保护措施,如工伤保险、职业病保险等。

3. 安全生产知识:介绍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和常见事故的防范措施,如火灾、爆炸、电气等安全事故的预防。

4. 紧急救援知识:介绍突发事件处理的基本知识和紧急救援的步骤,如自然灾害、火灾、事故等情况下应急处理的方法。

5. 职业健康知识:介绍职业健康的基本知识和保护措施,包括饮食健康、心理健康、体育锻炼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6. 职业安全知识:介绍不同行业的安全要求和措施,如建筑、电力、化工等行业的职业安全标准和检查要点等。

以上是职业卫生健康安全知识培训的主要内容,参与培训的人员可以根据工作岗位和行业特点,加强相关领域的学习和实践经验,提高职业卫生健康安全水平。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职业安康卫生知识培训职业病概论一、职业病危害及职业病的根本概念1.什么是职业卫生?职业卫生是指在从事工作活动时,为保护安康、防止疾病所必须的情况、状况以及到达这种状态所实施的行为和过程。

2.什么是职业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哪几类?职业危害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由于受不良的生产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影响,给劳动者带来危险和伤害,其中包括事故和疾病等多种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伤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3.什么叫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4.什么叫法定职业病?法定职业病是指国家规定并正式公布的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引起的疾病。

2002年XXX会同劳动保障部重新公布的法定职业病目录有10类115种。

5.职业病的特点:⑴病因明确:由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这些人为因素被控制消除,即可防止疾病发生。

⑵病因可测:所接触的危害因素(病因)通常可以检测,过量接触才得病。

⑶群体性:接触一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常集体发病。

⑷多无特效药:早发现,易恢复,晚发现,疗效差。

6.如何发现职业病?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职业性体检。

就业前体检:发现职业禁忌症。

在岗体检:早发现可疑职业病、禁忌症。

离岗体检:证明在职期间有无得职业病或损害。

7.毒物进入人体的三个途径呼吸道(最常见最危险的途径)。

皮肤(有些毒物只要接触皮肤就能被吸收)。

消化道(职业中毒的时机极少)。

二、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物理性危害因素:噪音、振动、高温、光线过强、电离辐射等。

化学性危害因素:强酸强碱、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

职业卫生健康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职业卫生健康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职业卫生健康安全知识培训内容一、引言随着职业健康问题的日益凸显,职业卫生健康安全知识培训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职业卫生健康安全知识培训内容,以帮助员工提高工作场所的卫生健康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二、职业健康与安全概述1. 职业健康:介绍职业病的定义、分类和危害,帮助员工了解各种职业病的症状和防控方法。

2. 职业安全:强调工作场所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措施,包括事故预防、应急处理和安全设施的使用等。

三、工作环境与职业卫生1. 工作环境评估:介绍如何进行工作环境评估,包括空气质量、噪音、辐射等方面的评估方法和标准。

2. 职业危害因素:详细介绍各类职业危害因素,如化学物质、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并提供相应的防护措施。

3. 个人防护措施:指导员工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以减少职业危害对身体的影响。

四、职业病防控1. 职业病预防:介绍职业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工作场所的改善、职业危害的控制和员工个人的防护措施等。

2. 职业病识别与治疗:指导员工识别职业病的症状和体征,及时就医并接受相应的治疗和康复。

五、职业安全管理1. 安全管理体系:介绍职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作,包括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安全培训和事故报告等。

2. 应急预案与演练:指导员工制定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个人安全行为:强调员工个人的安全责任和行为规范,如佩戴安全帽、正确使用机械设备等。

六、心理健康与职业压力管理1. 职业压力的影响:指导员工了解职业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提供应对职业压力的方法和技巧。

2. 心理健康支持:介绍心理健康支持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关资源和机构的联系方式。

七、职业卫生健康安全法律法规1. 相关法律法规:介绍职业卫生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规,包括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等,以及相关政策和标准。

2. 法律责任与维权途径:指导员工了解自身权益,并介绍维权途径和法律责任。

八、案例分析与讨论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员工了解职业卫生健康安全问题的实际情况和解决方法,提高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一、培训目的本次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旨在提高员工对职业健康卫生的认识,掌握基本的职业健康防护技能,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身心健康,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培训内容1.职业健康卫生基础知识(1)职业病的概念、分类及危害;(2)职业健康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3)职业健康卫生的管理体系和制度。

2.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1)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如化学、物理、生物因素等;(2)各类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控制方法;(3)个人防护措施的选择与正确使用,如防护服、防护眼镜、口罩等。

3.职业健康检查与档案管理(1)职业健康检查的目的、内容及周期;(2)职业健康档案的建立、管理与使用;(3)员工健康问题的及时发现与处理。

4.应急救援与事故处理(1)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与实施;(2)职业健康事故的现场处置与报告;(3)员工自救互救技能的培养。

三、培训形式与方法1.采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2.结合实际,进行现场教学,使员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职业健康卫生知识;3.邀请专家进行授课,确保培训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四、培训要求与考核1.所有员工必须参加本次培训,并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2.培训结束后,将进行考试或问卷调查,以检验员工的学习成果;3.对于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员工,将进行再次培训或辅导,直至合格为止。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相信员工们对职业健康卫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同时,企业也将更加重视职业健康卫生工作,加强职业健康卫生管理,为员工的健康和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职业健康卫生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健康意识和防护技能,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内容职业健康培训内容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内容职业健康培训内容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职业病概论一、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的基本概念1、什么就是职业卫生?职业卫生就是指人们在从事行业与工作活动中,保持符合保护健康、防止疾病所必须的情况、状况以及达到这种状态所实施的行为与过程。

2、什么就是职业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哪几类?职业危害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由于受不良的生产条件与工作环境的影响,给劳动者带来危险与伤害,其中包括事故与疾病等多种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伤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3、什么叫职业病?职业病就是指企业、事业单位与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与其她有毒、有害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4、什么叫法定职业病?法定职业病就是指国家规定并正式公布的职业病,就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与其她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引起的疾病。

2002年国家卫生部会同劳动保障部重新颁布的法定职业病目录有10类115种5、职业病的特点:⑴病因明确:由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 这些人为因素被控制消除, 即可防止疾病发生;⑵病因可测:所接触的危害因素(病因)通常可以检测, 过量接触才得病;⑶群体性:接触相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常集体发病;⑷多无特效药:早发现,易恢复,晚发现,疗效差。

6、如何发现职业病最有效就是做职业性体检就业前体检 : 发现职业禁忌症在岗体检: 早发现可疑职业病、禁忌症离岗体检: 证明在职期间有无得职业病或损害7、毒物进入人体的三个途径呼吸道(最常见最危险的途径)皮肤(有些毒物只要与皮肤接触,就能被吸收)消化道(职业中毒的机会极少)二、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物理性危害因素:噪音、振动、高温、光线过强、电离辐射等。

化学性危害因素:强酸强碱、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1.职业健康和安全法规:了解国家和地区的职业健康和安全法规,并熟悉与工作环境相关的法律要求和义务。

(1)职业健康和安全法:各国或地区通常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来确保工作场所的健康和安全。

这些法律规定了雇主在工作场所中提供安全设施、培训员工、记录工伤事故等方面的责任。

(2)职业病防治法:此类法律旨在预防和控制由于工作环境引起的职业病。

它们规定了雇主采取必要措施以预防职业病的责任,包括监测、筛查、提供防护设备和培训等。

(3)化学品管理法规:这些法规针对工作场所中使用的化学品进行监管,确保其正确使用和储存,并规定了对有害化学品的标记、通风要求和事故应对等。

(4)建筑和施工安全法规:针对建筑和施工行业的特殊风险,国家和地区通常会制定相关的安全法规,以确保在建筑工地上的安全操作、高空作业、机械使用等。

(5)紧急情况和灾害管理法规:这些法规规定了应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包括灭火、疏散、急救等,并要求雇主制定紧急情况应对计划。

2.职业病防护:了解不同职业环境中的常见危害因素,如化学物质、噪音、振动、放射性物质等,并学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减少职业病的风险。

(1)风险评估:对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包括化学物质、噪音、振动、放射性物质等。

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危险因素可以帮助制定相应的防护策略。

(2)工程控制措施:采取工程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危险因素的释放和暴露。

例如,使用局部排风系统、隔离工作区域、改进工艺或设备等。

(3)健康监测: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包括体检、生物监测和职业健康档案的建立。

监测旨在及早发现职业病的征兆和影响,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4)培训和教育:提供员工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因素、职业病的预防和早期识别方法,以及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等。

(5)工作时间和休息:确保员工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减少长时间劳动和疲劳对身体的负面影响。

(6)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工作场所的设备和机器,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以减少事故和危险因素的风险。

关于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内容(精选)

关于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内容(精选)

关于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内容(精选)关于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内容(精选篇1)(1)预防和减少工作伤害:采取各种预防性措施,如定期检查、培训和教育,以及提供必要的安全装备等,确保员工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少因工作所造成的身体伤害。

(2)促进心理健康:加强对员工心理健康的保护和关注,通过消除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满意度等措施,有利于员工心理健康。

(3)提高员工健康水平:鼓励员工通过健康生活方式、营养饮食、适量运动等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从而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和挑战。

(4)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通过减少污染和浪费、优化工作流程和能源使用等措施,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员工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宜居的工作环境。

总之,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是确保员工在工作环境中得到良好的健康和安全保障,它的关键是要将员工的健康和安全置于首要位置,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少或避免工作伤害,提高员工的心理与身体健康水平,并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环境。

关于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内容(精选篇2)职业病概论一、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职业卫生?职业卫生是指人们在从事行业和工作活动中,保持符合保护健康、防止疾病所必须的情况、状况以及达到这种状态所实施的行为和过程。

2、什么是职业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哪几类?职业危害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由于受不良的生产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影响,给劳动者带来危险和伤害,其中包括事故和疾病等多种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伤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3、什么叫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4、什么叫法定职业病?法定职业病是指国家规定并正式公布的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引起的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职业病概论一、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职业卫生?职业卫生是指人们在从事行业和工作活动中,保持符合保护健康、防止疾病所必须的情况、状况以及达到这种状态所实施的行为和过程。

2、什么是职业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哪几类?职业危害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由于受不良的生产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影响,给劳动者带来危险和伤害,其中包括事故和疾病等多种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伤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3、什么叫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4、什么叫法定职业病?法定职业病是指国家规定并正式公布的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引起的疾病。

2002 年国家卫生部会同劳动保障部重新颁布的法定职业病目录有10类115种5、职业病的特点:⑴病因明确: 由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 这些人为因素被控制消除即可防止疾病发生;⑵病因可测: 所接触的危害因素(病因)通常可以检测, 过量接触才得病;⑶群体性: 接触相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常集体发病; ⑷多无特效药:早发现,易恢复,晚发现,疗效差。

6、如何发现职业病最有效是做职业性体检就业前体检: 发现职业禁忌症在岗体检: 早发现可疑职业病、禁忌症离岗体检: 证明在职期间有无得职业病或损害7、毒物进入人体的三个途径呼吸道(最常见最危险的途径)皮肤(有些毒物只要与皮肤接触,就能被吸收)消化道(职业中毒的机会极少)二、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物理性危害因素:噪音、振动、高温、光线过强、电离辐射等。

化学性危害因素:强酸强碱、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

生物性危害因素:病源微生物等。

心理性危害因素:工作压力大等。

三、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四、劳动者在职业病防治中须承担的义务:认真接受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培训,努力学习和掌握必要的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卫生法规、制度、操作规程等;正确使用与维护职业病危害防护设备及个人防护用品;及时报告事故隐患;积极配合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有关资料等。

常见的职业病及预防一、生产性噪声1 、职业性听力损伤:系由于听觉长期遭受噪声影响而发生缓慢的进行性的感音性耳聋;早期表现为听觉疲劳,离开噪声环境后可以逐渐恢复,最终导致感音性耳聋。

2 、噪声的危害:听力疲劳、听力减退、噪声性耳聋引起语言障碍、生活、工作不便、社交受限等。

还可引起头痛、头昏、失眠、烦躁不安、高血压、心电图改变、影响胃的蠕动和分泌等。

3 、生产性噪声的预防:改造声源、降低噪声。

对噪声传播途径采取措施降低噪声强度。

加强个人防护,佩戴耳塞、耳罩、防护帽。

定期进行健康监护体检。

二、高温与中暑1 、高温作业:是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温度达到本地区夏季通风设计计算温度时,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 度或2 度以上的作业。

高温作业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改变。

当机体获热与产热大于散热时体温升高,因大量出汗造成机体严重缺水和缺盐,心脏负荷加重,心率增加、血压下降,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严重时还可导致中暑发生。

2 、中暑定义:是受热作用而发生的一种急性疾病的统称。

临床表现: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3 、中暑预防防暑降温措施为:合理设计工艺流程,隔热及通风,加强个人防护及医疗预防急救:迅速把病人移至阴凉处,平卧休息。

用冷水擦洗全身,并逐步降低水的温度。

在头部、腋窝、股窝处可用井水或冰袋敷之,以加快散热。

与此同时,用扇子或电扇吹风,帮助散热。

针刺人中、曲池、百会穴位。

口服人丹、藿香正气水等。

鼓励病人喝含盐的清凉饮料。

严重中暑者,经降温处理后,及早送往医院。

三、粉尘与尘肺病1 、生产性粉尘: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长期吸入主要引起肺部病变。

2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其化学成分和浓度空气中粉尘浓度:同一种粉尘,浓度愈高,对人体危害愈严重。

接触时间:接触时间越长,对人体危害越大。

3 、粉尘的危害:根据不同特性,粉尘可对机体引起各种损害:粉尘可通过呼吸器官,可刺激呼吸道,造成支气管敏感。

可溶性有毒粉尘进入呼吸道后,能很快被吸收进入血流,引起中毒;放射性粉尘,则可造成放射性损伤;某些硬质粉尘可损伤角膜及结膜,引起角膜混浊和结膜炎等;粉尘堵塞皮脂腺和机械性刺激皮肤时,可引起粉刺、毛囊炎及皮肤皲裂等;粉尘进入外耳道混在皮脂中,可形成耳垢等。

4 、尘肺:是因长期吸入生产性有害粉尘引起的肺部弥漫性纤维化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5 、粉尘与尘肺病预防防尘的主要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使防尘工作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2)工艺改革和技术改造,这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3)湿式作业,可防止粉尘飞扬,降低环境粉尘浓度;(4)加强通风及抽风措施,将工作面的含尘空气抽出,并将新鲜空气送入工作面;(5)加装防尘罩,把生产性粉尘的发生源密闭起来;(6)个人防护,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和增强体质;(7)维修管理,加强技术管理,建立必要的防尘制度;(8)定期检测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对接触者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

四、职业中毒1 、职业中毒:在生产环境中,毒物常以粉尘、烟尘(比粉尘更细的颗粒)、气体、蒸汽或者雾滴的状态出现,在防护不严或意外事故等异常情况下,在生产、使用、运输等过程中,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或者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损害全身各个系统,如神经系统、肝脏等,引起职业中毒。

2 、影响职业中毒的因素:毒物的毒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量;人的精神状态与健康状况。

3 、职业中毒的表现:神经系统:神经衰弱症;多发性神经炎;中毒性脑病。

血液系统:血细胞减少症;血红蛋白变性;溶血性贫血。

呼吸系统:窒息状态;中毒性肺水肿;中毒性支气管炎和肺炎。

消化系统:铅中毒时有较明显的便秘、腹绞痛等消化道症状。

4 、职业中毒的预防措施生产场所建立安全操作规程和检查制度,生产流程应做到密闭化,以避免或减少直接接触。

生产车间要有有效的通风系统,增加通风排气设备,将有毒气体局限化并及时排出。

建立空气中毒物浓度测定制度。

定期测定,以提供改进预防措施的依据。

建立工作前体检、定期体检制度。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是预防职业中毒的一种辅助措施,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口罩、面具、袖套、眼镜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应急措施和注意事项1、烧伤急救常见烧伤源有:热液、热蒸汽、火焰、炽热金属、化学烧伤等。

热力烧伤急救:一灭:迅速灭火,除去热源,特别注意着火的棉衣;二查:除烧伤外,检查全身有无其他伤害,如骨折、内脏损伤、每煤气中毒等。

三防:防休克、防窒息、防创面感染。

四包:用干净的布类毛巾或纱布三角巾包裹伤面。

五送:初救后,速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化学烧伤急救:应迅速解脱衣服,清除皮肤上的化学药品,并用大量的水冲洗,再用消除这种有害药品的特种溶剂、溶液或药剂仔细处理,严重的应送医院治疗。

强酸强碱类:用大量清水冲洗10 分钟以上,然后用中和剂,即强酸烧伤用弱碱,如苏打水、碱性肥皂中和;强碱烧伤用弱酸,如食醋、硼酸水中和。

2、眼睛受伤急救若眼睛受到污染,应立即用水冲洗,不得稍有延迟,且连续冲洗至少15 分钟。

冲洗时,用手将眼睛翻开,并让眼球动,确保眼睑遮盖下的每一部分均冲洗到。

也可以用无任何刺激性的水溶液。

如果是碱灼伤,再用20%硼酸溶液淋洗,如果是酸灼伤,再用3%碳酸氢钠溶液淋洗。

在此基础上,送医疗单位进行进一步的急救。

3、固体化学品处理注意事项不要随便用手接触任何化学品,因其特性可能是有毒或是腐蚀性,接触后会令人中毒或腐蚀皮肤。

如意外被危险化学固体粉末或碎粒溅着身体,要立即扫除并立即用水冲洗。

不要尝试固体化学品的味道或气味,因为此化学品可能含有毒性。

不兼容的固体化学品要分开存放,加上标签并将器皿锁好,由专人保管。

如危险固体化学品被倒泻或漏出,在安全情况下立即进行清除程序。

如有危险,立即撤离现场。

如不清楚某种化学品的特性,要作危险化学物处理。

处理化学品时,必须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

4、液体化学品的处理注意事项不要随便接触任何化学液体,因其可能滚烫、有毒或腐蚀性。

如意外地被危险液体化学品溅泼或烧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不要再又液体化学品的范围内吸烟,因此等液体可能是易燃物品。

不要嗅液体化学品的气味,因此等液体可能会发出有毒气体。

不要饮用或尝试液体化学品的味道,因此等液体可能含有毒性。

在倾倒液体化学品后,立即将瓶盖旋上或将瓶塞塞紧。

如危险液体化学品被泼泻或漏出,在安全情况下,立即用清水冲洗,如有危险,立即撤离现场。

如存放危险液体化学品的器皿没有标签,确认该化学品立即加上标识,才可使用。

如不清楚某种液体的特性,要当危险化学液体处理。

处理化学品时,必须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

5、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正确的选择:首先了解危害的性质和程度,选择正确的防护用品。

其次是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设备,最后考虑使用者的舒服程度。

正确的使用:要充分明白和依照防护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使用前和使用后要检查和清洁,如发现个人防护设备有任何损坏,应报告主管,并立即更换。

正确的保养:个人防护用品,用后要清洁吹干,妥善存放,按照制造商的建议进行保养。

加强监督:单位主管要监督员工是否在工作期间有依照指示正确的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员工须按指示佩戴防护器具,妥善保管,如有损坏要向主管报告,不可误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