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赏析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

合集下载

机场图片赏析

机场图片赏析

仁川国际机场
成田国际机场
东京成田国际机场简称成田机场, 位于日本千叶县成田市,是日本最 大的国际机场,也是东京的联外国 际机场,年客流量居日本第二位, 货运吞吐量居日本第一、全球第三。 成田机场是日本航空、全日空、美 国联合航空公司、美国西北航空公 司的枢纽机场。 根据日本机场分类法,成田机场与 东京国际机场(羽田机场)、大阪 国际机场(伊丹机场)、关西国际 机场和中部国际机场统一划分为第 一类机场。
停机位
127个(28个登机桥位, 26个远机位,23个专机位,18个货 机位,32个维修机位)
候机楼
2座
Ⅱ类双向
仪表着陆系统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新白云国际机场一期共有两条平 行跑道,分别位于航站楼的东西 两侧。其中: 东跑道:长3800米宽60米, 西跑道:长3600米宽45米。 飞行区按4E标准建设,可供目前 全球最大型的客机空中客车 A380起降。 新机场目前共有46个近机位和 28个远机位,停机坪总面积超 过90万平方米。Fra bibliotek港赤鱲角国际机场
桃园国际机场
台湾桃园国际机场(英语译名: Taiwan Taoyuan International Airport),简称桃园机场2006年 10月以前称中正国际机场,位于台 湾西北部的桃园县大园乡,为台北 的联外国际机场与北台湾主要的国 际货运、旅客出入吞吐地,也是台 湾最大与最繁忙的机场,其管理及 营运单位为中华民国交通部民用航 空局桃园国际航空站。
夏尔· 戴高乐机场
法兰克福国际机场
法兰克福国际机场(德语:RheinMain-Flughafen或者Flughafen Frankfurt am Main)位于德国法兰 克福。它是德国最大的机场和欧洲 第二或第三大机场,是全球各国际 航班重要的集散中心。 法兰克福机场有2座航站楼,由走廊 连接,也可以使用旅客运送工具和 巴士。

T3_世界枢纽机场航站楼的经典之作

T3_世界枢纽机场航站楼的经典之作

中华建筑报/2007年/12月/15日/第B08版案例T3—世界枢纽机场航站楼的经典之作——北京首都机场新航站楼规划设计解读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邵韦平为应对高速发展的航空市场需求及迎接2008年奥运会,构建东北亚最大的综合型枢纽机场, 北京启动了新航站楼计划。

由著名的Foster公司主笔创意,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协同完成的新航站楼设计是同类建筑的经典之作,体现了当今枢纽机场航站楼发展中最先进的设计理念。

它强调以人为本和生态节能,通过诗意与理性并存设计手法构筑了一个面向未来的世界级枢纽机场航站楼。

新航站楼的建设背景在亚太地区枢纽机场的竞争中,北京首都机场既存在巨大的航空市场空间,又正面临周边国家中心机场的竞争压力。

枢纽功能提升成为首都机场最当务之急的紧迫任务。

在这样竞争背景下,首都机场根据中国民航发展战略,实施国际枢纽机场建设计划,构建东北亚最大的国际、国内综合型枢纽机场是本次扩建的重要目标。

首都国际机场是目前北京市用于航空运输的唯一大型民用机场,也是中国最大的门户机场和民航运输网中最重要的中心机场。

经过50多年的建设,现正在运行的航站楼有两座,分别是80年启用的T1航站楼,和99年10月启用的T2航站楼。

首都机场目前年旅客吞吐量已占全国1/4,起降飞机架次占全国近1/3,已成为亚洲最繁忙的空港,跻身世界最繁忙的机场之列。

由于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对机场运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预计奥运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4800万人次,这是本次扩建T3新航站楼工程直接原因。

本次扩建工程概念方案通过国际招标,由荷兰的Naco 公司、英国的Foster公司和Arup公司组成联合体提供的方案赢得本次竞赛并予以实施。

以上三家公司都是在机场建设方面世界最优秀的专业咨询机构。

特别是Foster公司在建筑设计方面出色的创意,为新航站楼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在国内机场设计方面的优势,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作为本土建筑设计公司,受业主和外方团队邀请,共同参与了招标方案之后各项设计深化工作,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作为业主与外方设计师的纽带,为该工程的逐步实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

土木工程鉴赏报考题目: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T3)航站楼系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本电气自动化101班姓名:邹志强学号:2010020143104指导老师:陈铃培日期:2012年12月16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T3)航站楼目录一:工程概况 (2)二:该工程的独特与创新之处 (3)三:该工程的设计理念 (4)四:该工程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5)五:该工程对于新技术及新工艺的应用 (6)六:我欣赏这个伟大建筑的原因 (10)七:参考文献 (12)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土木工程鉴赏报告一:工程概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T3)航站楼主楼由荷兰机场顾问公司(NACO)、英国诺曼·福斯特建筑事务所负责方案设计,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设计管理和施工图设计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 ,民航机场(成都)电子工程设计所负责弱电/信息系统专项设计。

2000年6月,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开始进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中远期规划研究。

2004年3月26日,3号航站楼完成施工及监理招标,正式签订了施工和监理合同,首都机场开始三期扩建工程。

共征用了22200多亩土地,搬迁了9个村庄,共涉及1.2万人。

扩建工程已于2007年底全面竣工,2008年2月试运行,确保了2008年奥运会之前投入正常运营。

3号航站楼位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东边。

T3主楼及其配套工程位于现有东跑道和新建跑道之间。

3号航站楼是世界第二大的单体航站楼。

3号航站楼(T3)由主楼和国内候机廊、国际候机廊组成,配备了自动处理和高速传输的行李系统、快捷的旅客捷运系统以及信息系统,总建筑面积98.6万平方米。

新建一条长3800米、宽60米的跑道,满足F类飞机的使用要求,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三类精密自动飞机引导系统,这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起降导航系统,在很低的能见度下仍可实行飞机起降。

世界上最大的飞机空中客车A380能够顺利起降。

跑道试飞成功后,于2008年10月份投入试用。

浅析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建筑设计

浅析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建筑设计

浅析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建筑设计从建筑的总体布局、功能组织、细部设计三个方面出发,分析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的设计过程及对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概括介绍了T3航站楼的设计要点并加以研究。

标签T3航站楼;人性化考虑;高完成度;性能化设计T3航站楼的設计由著名的Foster公司主笔创意,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协同完成。

到目前为止,T3航站楼是世界一次建成的最大的航站楼。

T3航站楼从南到北3公里,长于奥运中心区2.4公里的长度,总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单一个交通中心停车楼就比鸟巢大2倍,工程量和施工难度十分罕见。

工程的开工日期是2004年3月28日,如此庞大的工程,仅用3年7个月时间建设完成建筑主体,这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是罕见的。

1 因地制宜的建筑布局根据首都机场扩建规划,新的航站楼被布置在新的东部航站区,在现有的东跑道和新建第三跑道之间。

两条跑道之间的距离为1525米,也是建设航站楼必要的最小间距。

它也成为制约T3航站楼总体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

并催生出现有航站楼的总体方案和空侧布局。

T3航站楼是一个具有空气动力学造型的建筑,整个建筑沿南北方向线性展开,南北各有两个人字型格局,即T3A和T3B,对应组合在一起。

T3A楼前是椭圆形的停车场,上面有轨道车站。

从空中俯视,T3A和T3B像两架巨大的喷气式飞机,机头遥遥相接,而T3C则立于其中,呈一字形排列。

T3航站楼之所以被布置成三截,主要是考虑到楼过长会影响飞机的调配。

虽然分成三截,但地下是连成一体的长廊,地下室的自动捷运系统(APM 系统)和行李机房都是一个整体。

APM系统不仅将这几幢楼串起来,将来还要延续到T2航站楼,实现不同航站区的接驳。

2 人性化的功能组织T3航站楼功能上由共用的一个中央处理单元和两个空侧航站楼单元组成,其国内候机单元与中央处理单元共同组织T3A楼,国际候机单元构成T3B楼,国内和国际航站楼有所分离,同时又有联系,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part3技术之美——诺曼·福斯特与首都机场T3航站楼

part3技术之美——诺曼·福斯特与首都机场T3航站楼

part3:技术之美——诺曼·福斯特与首都机场T3航站楼这是一条长达三公里的东方巨龙,这是一座融会了全球最新科技的人民宫殿,这是一个花费了270亿元的世界之最,创新、震撼、超越时空……它出自一位被英国女王封为世袭贵族的建筑师之手。

2003年11月,英国著名建筑师诺曼·福斯特在2008奥运工程北京新机场的设计竞赛中,脱颖而出,赢得了该项工程的设计招标。

从20世纪80年代起,福斯特已经声名鹊起,他的作品以显著的高科技应用和生态学倾向而著称。

但是,首都机场新航站楼的设计,却成为了这位高技术流派领军人物面临的一次巨大的挑战。

这将是他设计生涯中最大,也是时间最为紧迫的一件作品。

世界上著名的希斯罗机场达到同等规模所花费的时间,几乎是北京首都机场的十倍。

但这位有着飞行员经历的建筑师,却必须在短短的四年之间中,将自己对飞行的理解、丰富的机场设计经验、高科技手段的应用,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

他要设计的不仅是一座复杂的大型枢纽机场,同时也是中国的一道国门,是北京形象的一个代表。

在北京市东北方的首都机场,一座占地近一百万平方米的巨大建筑正在拔地而起。

这就是正在修建的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

这一建筑呈现出中国最传统的吉祥之物——龙的形状,屋顶长3.25千米,宽785米,其面积是现有1、2号航站楼总和的两倍之多。

曾有报道称,“这将是全世界最大的有顶建筑。

有4万个工人在那里按8小时轮班工作。

建造时间从2004年4月6日开始,将于2007年12月31日封顶,刚好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

”首都机场三期的设计者福斯特是位完美主义者,他的建筑设计都是集体的结晶,由结构工程师、设备工程师和造价顾问共同完成,而福斯特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统帅。

他的建筑事务所可以说是世界最大的建筑、规划和设计公司,已荣获了280多项奖励,赢得了50多次国际设计竞赛,工程遍及全球。

其代表性作包括:德国新议会大厦;大不列颠博物馆大厅;汇丰银行香港和伦敦总部;德意志商业银行总部;加里艺术中心;香港新机场等等。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航站楼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航站楼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航站楼由Foster + Partners公司主笔创意,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协同完成的新航站楼设计是同类建筑的经典之作,体现了当今枢纽机场航站楼发展中最先进的设计理念。

它强调以人为本和生态节能,通过诗意与理性并存设计手法构筑了一个面向未来的世界级枢纽机场航站楼。

新航站楼在给人带来强烈冲击的同时兼顾了环保节能的视觉设计理念为了体现枢纽航站楼空间简洁、通透的效果,在屋面挑檐之下是连续不断的玻璃幕墙,绵延数公里的玻璃由Foster + Partners公司主笔创意,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协同完成的新航站楼设计是同类建筑的经典之作,体现了当今枢纽机场航站楼发展中最先进的设计理念。

它强调以人为本和生态节能,通过诗意与理性并存设计手法构筑了一个面向未来的世界级枢纽机场航站楼。

新航站楼在给人带来强烈冲击的同时兼顾了环保节能的视觉设计理念为了体现枢纽航站楼空间简洁、通透的效果,在屋面挑檐之下是连续不断的玻璃幕墙,绵延数公里的玻璃幕墙强化了建筑的通透和开放的效果。

透过玻璃人们可以全景地看到外部飞机动态和自然景色,从而放松出行的紧张。

T3设计中大量采用了中国北京的传统色彩“装饰”建筑,大红色调是中国传统色和最受欢迎的颜色,红色代表热情奔放、喜庆,金黄色是北京紫禁城的主色调,代表着尊严和富贵,金黄色还是落日余辉的色彩。

整个室内的主屋面底板,钢结构网架及构件被由红到金黄的过渡色彩装饰。

红色从航站楼的南端巨大的挑檐开始,经过中央直指廊到T3B最北端逐渐过渡到橙色和金黄色,形成一条绵延3公里的色彩长龙。

在东西方向,T3A是由中央的红色过渡到东西两侧的金黄色,而T3B反之。

它产生了一种类似于双向复色退晕渲染的效果。

为了避免过于鲜艳的颜色产生负面影响,整个彩色屋盖下铺设了一层开放的白色隔栅吊顶,这样50%的覆盖率具有单一方向的开放吊顶,巧妙地把浓烈和宁静这两个相冲突的效果结合在一起。

为加强色彩的效果,支撑幕墙的鱼腹绗架也被赋予与屋面相同色彩。

低碳建筑施工的成功案例

低碳建筑施工的成功案例

低碳建筑施工的成功案例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低碳建筑的概念在建筑行业中得到广泛关注。

低碳建筑旨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通过运用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和设计理念,实现建筑的高效运行和资源利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低碳建筑施工成功的案例,以启发更多的建筑师、设计师和施工人员应用低碳原则增加可持续性。

1. 首都机场T3航站楼(北京,中国)首都机场T3航站楼是一个杰出的低碳建筑案例,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航站楼。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该项目重视能源效率、节能和环保。

采用了高效隔热材料,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并使用了大量的太阳能供电系统。

通过这些措施,T3航站楼成功地减少了能源消耗,降低了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国家综合科学中心(Kuopio,芬兰)国家综合科学中心是一个位于芬兰的低碳建筑典范。

该项目采用了多种创新的节能技术和设计方法。

建筑外墙采用以太阳能电池板为基础的玻璃幕墙系统,能够捕捉太阳能并转化为电力。

此外,建筑内部还安装了高效的LED照明系统和智能温控设备,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能源消耗。

综合科学中心的成功表明,低碳建筑在冷气候条件下也能实现节能和环保。

3. 雷恩医院扩建项目(雷恩,法国)雷恩医院扩建项目是法国低碳建筑的一个杰出案例。

项目采用了可再生能源系统,如地热和太阳能供暖系统。

此外,设计师还使用了各种再生建筑材料和技术,如可回收的材料和灰水回收系统。

这些措施显著降低了建筑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通过该项目的成功实施,雷恩医院成为欧洲地区低碳建筑领域的典范。

4. 菲利普斯总部绿色大楼(蒙德纳莫亚,美国)菲利普斯总部绿色大楼是美国低碳建筑的一个典型案例。

项目采用了多项节能技术,如太阳能光伏板和高效的照明系统。

此外,建筑还采用了可持续的建筑材料,如再生纸纤维隔板和低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涂料,以确保室内空气质量。

通过这些设计和技术措施,菲利普斯总部绿色大楼实现了可持续性和低碳化的目标。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设计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设计

ARCHICREATION 2004.06112overview of the section facing land/陆侧剖面鸟瞰 1model of the terminal building/3号航站楼整体模型 2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设计terminal building 3 of BeijingCapital Airport莫扎·马加迪 罗隽 邵韦平Mouzhan·Majidi, Luo Juan, Shao Weiping1自2003年10月底,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指挥部宣布NACO-FOSTER-ARUP设计联合体赢得3号航站楼的国际设计竞赛以来, 设计联合体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于2003年12月5日共同完成了方案设计,并于2004年3月20日提交了初步设计。

目前正进行初步设计深化和部分施工图设计。

工程已于3月28日奠基开工。

首都机场作为中国的门户机场,近年来旅客流量年平均增长幅度超过12%。

2002年旅客流量达2716万人次,货物吞吐量达88.61万吨。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到2015年,机场年旅客流量将从每年2700万人次增长到6000万人次。

为了满足北京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国民航工业的要求,实现国际枢纽机场功能,增强与亚太地区其他大型机场的竞争力,扩建现有机场设施十分重要。

2003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通过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立项报告》,2003年10月,中国民航总局完成了申报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号航站楼是首都机场此次扩建工程的主体部分,包括航站楼内旅客捷运系统(APM)、行李处理系统(BHS)和信息技术系统(IT)3个机场特殊系统。

辅助基础设施项目包括航站楼前的地面交通中心(GTC)、空侧跑道、滑行道和站坪系统等其他设施,也将新建一条从东直门直达新航站楼的城市轻轨和第二条机场高速公路,新航站区空侧规划新的3号航站楼设施将分期实施,设计容量到2015年为旅客2004.06 ARCHICREATION113ARCHICREATION 2004.061142004.06 ARCHICREATION115流量达3 100万人次,2020年达4 300万人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办,届时首 都机场将有大批境外旅客到访。
截至2007年12月5日,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 5000万。
在旅客吞吐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为保证首都机场 正常运营和高水平的服务,亟待新的航站楼投入使 用。
设计师: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 结构设计:马丁·曼宁(Martin Manning) 中方设计负责人:邵韦平
建筑增添恢弘气势,更是国内机场首次运用的大规 模自然采光设计思想,可以有效的节约照明能源; T3著名的“彩霞屋顶”还有一个独特的功能——指方
向,屋顶密布的条纹由红色向橘黄色渐变,始终指 向南北,旅客在航站楼内就不会担心迷路了。
T3航站楼为机场运营者和航空旅客设立了全新的标
准,充分考虑了人性化设计和无障碍设计,将高质 量的设计细节和实用需求完美结合,成为成功设计 的主要特点。
新航站楼内部空间高大宽敞,旅客身临其境,建筑 色彩从红色到金色的转换,使得他们的旅程沐浴在 缤纷之中。巨大的空间还为旅客营造出宁静舒适的 感觉,做到以人为本,功能齐全,流程合理,造型 优美,使之真正达到一流枢纽机场的设施和服务水 平。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从空中俯视犹如一条巨龙,形成了充满整体动感的 建筑体量。
这种完整的建筑格局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都将 形成令人震撼的出行体验。
整个3号航站楼工程可以看成为“龙吐碧珠”、“龙身”、 “龙脊”、“龙鳞”、“龙须”五部分。
3号航站楼不仅建筑外形在时尚元素中融入中国古典意象,内部景观 更是彰显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历史。
旅客置身航站楼,犹如畅游一座满是稀世珍宝的艺术博物馆,相信过 往旅客都会收获一份身心的愉悦与享受。
3号航站楼的文化景观继和丰富了中国传统艺术文化,集观赏性与 功能性于一身,颂扬了中华文明的同时,又有旅客对T3的坐标定位 功能。
。航站楼建筑通透大方,屋顶被设计成155个“龙鳞 ”样式的天窗,这种独特的造型不但为航站楼的整体
T3值机大厅,迎面即是《紫微辰恒》雕塑,它的原型是我国古代伟 大科学家张衡享誉世界的发明“浑天仪”,精巧逼真;国内进出港大厅 摆放了4口大缸,名为《门海吉祥》,形似紫禁城太和殿两侧的铜缸 ;二层中轴线上,摆放了形似九龙壁的汉白玉制品——《九龙献瑞》
15000平方米的免税购物区以“御泉垂虹”喷泉景观为核心,东、西两 侧是“御园谐趣”、“吴门烟雨”皇家园林;国际进出港区还设有两个巨 幅屏风壁画——《清明上河图》和《长城万里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