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质量标准

四年级下册质量标准
四年级下册质量标准

四年级下册一、学期内容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数与代数

内容:认识计算器,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计算及探索规律(P2~7);用字母表示数、求代数式的值(P8~11);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公式(P12~15);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及简算(P17~21);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简算(P22~26);乘法分配律及简算(P27~31);小数的意义(P49~54);小数的大小比较与小数的性质、化简及改写(P55~59);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P60~64);名数的改写及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为单位的数(P65~72);小数加减法(P78-8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P83~87)。

目标:1.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求代数式的值。

2.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规律。

3.理解并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及减法和除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能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4.了解加减乘除法各部分的关系,并会在实际计算中应用。

5.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进行十进制复名数与小数之间的改写;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6.理解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意义,掌握小数加减运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运算;正确运用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图形与几何

内容:三角形的认识(P32~40);平行四边形、梯形的认识及特征(P41~45);观察物体(P74~77)。

目标:1.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

2.会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根据三角形边的特点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能运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及梯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上面和侧面)看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图;在此基础上了解从同一角度观察一组(4个)正方体拼搭成的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看到的平面图形可

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统计与概率

内容:认识平均数,学习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P91~95);单式、复式分段统计表(P96~100)。

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作用,会求平均数,会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平均数解决与分析实际问题。

2.学会用分段统计表整理数据(包括单式和复式分段统计),同时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综合与实践

内容:图形的密铺(P47~48);智慧广场(P89~90);消费知多少(P101~102)。

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密铺现象,初步理解密铺的含义,通过拼摆各种图形,探索密铺的特点;认识一些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能运用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3.在实践活动中,利用统计知识了解消费情况,学会合理消费。

(二)数学思考

1.在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数学化过程,发展学生的概括、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2.经历各种运算律模型的建立过程,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学习用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归纳推理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3.在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经历观察、操作、验证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经历调查、搜集、整理数据的活动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不断提高收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意识与能力。

(三)问题解决

1.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提出并解决用小数加减法计算解答的问题,培养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能综合应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3.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获得初步的用直观图、

集合等数学思想方法研究问题的经验。

4.经历“制订方案——收集数据——整理数据——交流反思”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体会统计知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四)情感态度

1.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性及数学的应用价值。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热爱数学、节能环保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3.在统计过程中,逐步形成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会统计的工具性。

二、单元质量标准

第一单元计算器

质量标准

1.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名称和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规律。

2.教学中,充分运用学生对计算器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在尝试操作、自主探索中学会计算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操作中,发现问题,学会本领。

3.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用途。

4.发展数学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教学案例

案例:计算器。

【说明】学生对计算器已有认识和操作经验,本课教学是让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可以使用计算器。主要目的,一是进行较大数值的计算;二是用于探索一些和计算有关的规律。教学旨在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出示信息窗)你到过泰山吗?这是泰山古树的数量统计表,根据信息窗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有选择性板书。

(1)红门、中天门和南天门一共有多少棵树?

(2)灵岩寺古树的数量是岱庙的几倍?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全班交流计算结果,要想算得快有什么小窍门?(数字这么多而且大,用竖式很麻烦,使用计算器比较简便。)

[意图:沟通计算器与生活的联系,当我们遇到复杂的计算时就可以借助计算器,感受计算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和帮助。]

2.讨论交流,学习新知

(1)联系生活,学习电子计算器,小组内将课前搜集的关于电子计算器的按键、构成及常用功能进行讨论、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教师点拨讲解,师生集体总结。

(2)你会用计算器计算3000-128×6吗?

学生自主尝试后,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点拨讲解,师生集体总结。

(3)了解计算工具发展史

关于计算工具发展的历史,你知道吗?对于计算工具发展的历史,你有什么想法?教师结合师生交流进行多媒体展示。

[意图:让学生在厚实的感性经验的支撑下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按键和基本功能;介绍计算器的发展历史,让学生知道计算工具的发明和发展是经过了一段漫长的历史,给学生渗透爱国、爱科学的教育观念。]

3.动手操作,探索发现

(1)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你能发现什么?

9999× 11 = ________ 9999× 12 = ________

9999× 13 = ________ 9999× 14 = ________

(2)奇妙的回文数

①按入一个指定的数,如:367

②加上这个数的翻转数,如:763

③再加上和的翻转数,如:1130+0311

④结果是多少?1441

结论:就像语文的“回文诗”,数学也有“回文数”。

[意图: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和快捷,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

信息窗1

质量标准

1.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数,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掌握含有字母的式子中乘号的简写、略写等习惯写法;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3.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数学化过程,逐步建立用各种符号来表示数的意识,体会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和高度概括性,发展学生的概括、抽象思维能力。

4.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在数学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的优势,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教学案例

案例:用字母表示数。

【说明】“用字母表示数”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过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四则运算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几何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就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足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基础,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它们,通过谈话,交流、讨论有意识地让学生体会“含有字母式子”的含义,充分利用练习题让学生体会到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

【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信息图让学生从图中获得数学信息,从信息中提出与本课有关的问题。

如:“节水水龙头2分钟节水多少毫升?3分钟、4分钟... ...”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问题:10×2表示什么? 10×3呢?……

象这样的式子你能写得完吗?你能不能想一个好办法,用一个式子简明概括的表示出任何时间段内的节水量呢?

[意图:这一问题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创造符号的机会,激发了探索的欲望和兴趣,同时使学生体验到用符号表示数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2.合作交流获取新知

(1)小组内交流上面的问题,代表板演后全班交流。

①10×a、②△×10、③10×□……

a、△、□指的是什么?它可以表示哪些数?

强调:这里的a、△、□可以表示任意的自然数,但不能表示小数。

(2)在数学里我们经常用字母表示数,在这里如果用a表示用水的时间,a分钟内节水的毫升数就是:10×a。

10×a还表示什么?

[意图:学生根据数量关系用字母或符号表示各时间段内节水量的式子,体会每一个式子所表示的意义,建立字母式子的模型。通过全班交流,教师引导使学生认识到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概括性,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作用和优越性。] (3)关于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便写法,让学生看课本第9页上面粉色框里面的一段话;指导学生读的同时强调加号、减号、除号不能写成“·”或省略。

[意图:用字母表示的读写及一些规范,学生无法通过讨论来获得,教师直接讲解或学生直接从课本上获得,实效性高。]

3.应用拓展深化理解

提出问题:如果小明家原来每年的电费是m元,节约用电后每年的电费是多少元?(m-50)元。

当m=900时,现在每年的电费是多少元?同桌讨论:m可以表示哪些数?

师生一起完成书写格式并强调:计算结果后面一般不写单位。

[意图:用字母表示数对初次接触这一知识的学生来说有一点抽象,课中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先弄清数量关系后,再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这样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也体会到字母可以用来表示任何数。]

信息窗2

质量标准

1.在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学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2.学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及计算公式,体验字母既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一种关系,促进学生由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

3.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合作学习及相互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第三单元运算律

信息窗1

质量标准

1.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够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并掌握应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2.在具体的运算中,发现减法的运算性质,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减法运算性质,能运用减法运算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经历探索运算定律的过程,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展并概括出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案例

案例:加法结合律。

【说明】对于加法结合律,学生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已有相应的认知,过去只知道这样做,不知道这样做的依据,本节课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独立解决一共购进多少棵树苗,然后观察、比较不同的解法,初步感知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结果相等。两组算式都是如此,这是不是加法运算中的一个规律呢,很自然就引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接着举例验证,采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总结出规律。

【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看信息图,学校在植树节期间从苗木基地购进一批树苗和花苗来绿化校园。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下面我们先来研究“一共要购进多少棵树苗”、“一共购进多少棵花苗”这两个问题好吗?

[意图: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定向,明确探究目标。]

2.解决问题,初步感知

问:你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吗?自己试着做一做。

可以怎么列算式?你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说:每个问题同学们都用了不同的算法解答,这几种算法都有道理,并且得数相同。 [意图:引导学生经历计算的过程,通过交流算理算法,明确这两种算法都有道理,都是正确的,为后面进一步探究规律做好铺垫。]

3.比较异同,发现规律

问:请同学们看这两组算式,(56+72)+28和56+(72+28)以及(80+88)+112和80+(88+112),每组中的两个算式计算结果相等,可以把两个算式连成等式吗?观察每个等式左右两边,你有什么发现?

说: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结果相等。

[意图: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只做恰当的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

4.猜测规律,举例验证

问:这是不是加法运算中的一个规律呢?当然这只是我们的猜测,怎样才能确定我们的发现是一个规律?

那我们一起来举例验证一下吧!算一算下面的圆圈里能填上等号吗?

(35+63 )+15○35+(63+15)

(325+82)+18○325+(82+18)

你能不能再举些例子来验证一下?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验证结果。

[意图:列举大量的实例,进一步验证了“和不变”的规律,帮助学生积累感性认识,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学生潜意识中对加法结合律有了进一步的感知。]

5.归纳总结,形成规律

问:看来,我们的发现不是一种巧合,三个数相加确实存在一定的规律。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规律吗?

说:同学们说的得真好!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这个规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结合律。

问:加法结合律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你能用a、b、c三个字母把加法结合律表示出来吗?

[意图:学生经历了“猜测—举例验证—归纳总结”这一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知识、增长智慧,形成一定的自主发现与探究的能力。]

信息窗2

质量标准

1.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够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掌握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2.在具体的运算中,发现除法的运算性质,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除法运算性质,能运用除法运算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过程,体会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4.通过合理灵活的简便算法,增强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信息窗3

质量标准

1.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成立条件,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能初步应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探索、发现和概括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概括及推理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逐步提高抽象思维水平。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四单元认识多边形

信息窗1

质量标准

1.通过拉一拉、分一分、摆一摆、量一量等数学活动,认识三角形,知道各部分名称,了解它的特性,掌握它的分类并能画出三角形的高。

2.在经历观察与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

空间观念。

3.在三角形的分类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案例

案例1 :认识三角形。

【说明】学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但还缺乏对其知识的深入了解,因此本节课以活动为主线,以操作为主要形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通过具体的数学活动探究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归纳、类比、交流及反思活动中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如引入问题:师出示生活中有关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观察后举出身边有关三角形的例子,提出问题:“三角形为什么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如此密切?这些物品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的?”引发学生思考三角形有什么特性?

2.动手操作,概括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拉一拉、摆一摆、分一分等操作活动,由学生自己感知、验证、概括、归纳总结出三角形的特性、概念及分类等有关知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良好的学习情感。

拉一拉

问:三角形真的牢固吗?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每个小组内有一个三角形框架和一个多边形框架,分别拉一拉,比比看,两个框架各有什么变化?

摆一摆

每个小组分别用课前准备的小棒摆出三角形,边摆边思考:三角形是怎样构成的,讨论交流后总结出概念,并结合自己摆出的三角形了解各部分的组成。

分一分

仔细观察每个学具袋内,大大小小的三角形中角和边的特点,以小组为单位分类,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研究问题。

说一说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你们的研究成果,分别从角和边两方面汇报交流并概括出三角形的不同分类。

【意图】创设多种感官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用拉一拉框架的方法认识三

角形的稳定性,用摆一摆的方法了解三角形各部分的组成,用分一分、说一说的方法给三角形进行分类。这些活动的创设,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索对象,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归纳、类比、交流及概括活动中,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能力。

信息窗2

质量标准

1.在观察、操作、验证等学习活动中,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2. 通过实践,体验探索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空间观念。

4.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和热爱。

案例2: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说明】本节课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知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大胆猜想、积极验证、合理的概括归纳,使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同时,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激活数学思维。

【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三角形的概念引发问题:“是不是只要给你三条线段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学生大胆猜想后,分组操作验证、汇报交流、概括发现、归纳总结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1.大胆猜想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三角形的概念引发问题:“是不是只要给你三条线段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学生大胆猜想。

2. 操作验证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不同长度的小棒摆三角形,在摆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探索发现规律。

3. 概括发现

学生汇报交流,概括总结出三角形三边长度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意图】通过概念引发有效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这一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合作探索、解决问题、主动获取新知的实践过程,激活数学思维,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信息窗3

质量标准

1.在联系生活实际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知道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部分名称。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掌握他们的特征及高的画法。

2.在观察、辨析、动手操作中,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3.能够自觉运用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平面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图形的密铺

质量标准

1.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密铺现象,初步理解密铺的含义,知道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密铺。通过拼摆各种图形,探索密铺的特点,认识一些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

2.通过铺一铺、摆一摆等实践活动,探索哪些平面图形可以密铺,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密铺的特点。

3.通过欣赏密铺图案和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经历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享受由美带来的愉悦。

第五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信息窗1

质量标准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读写小数,理解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十进制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掌握含有

小数部分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小数部分各数位对应的计数单位。

2.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涂一涂,帮助学生体会和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利用已掌握知识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3.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案例

案例:小数的意义。

【说明】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利用小数与分数的内在联系,借助方格纸引导学生分一分、涂一涂、想一想,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帮助学生掌握小数的意义。

【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引导发现

(1)问: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除了整数外,你还知道哪些数?(小数)。你能举一个我们学过的小数的例子,并说出它表示的意义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一组一位小数:0.1 、0.4 、0.7……,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这组数的意义: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意图:本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和“分数的初步认识”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先引导学生回顾一下前面所学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2)学习小数的读写。

(出示情境图)问: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引出学生对0.05米、0.365千克意义的思考)。教师根据学生的读、写情况引导学生概括小数读、写的基本方法。

[意图: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从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引出小数,不仅体现了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习两位小数的意义。

问:0.25千克中的0.25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先弄清0.01表示什么意思。

①分一分

出示平均分成10份和100份的方格纸。问:如果一张方格纸表示单位“1”,那么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份可以怎样表示?如果把它平均分成100份。每份又可以怎样表示?

②涂一涂

1

问:我们知道了0.01就是,那么你能在方格纸上表示出0.25吗?它表示什么意

100

思?(教师将准备好的平均分成100份的方格纸发给学生)让学生在纸片上涂一涂。然后小组合作讨论0.25的意义,最后全班交流,使学生明确0.25就是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

100份,表示其中的25份,也就是

。接着多媒体出示:0.05、0.13,请学生在方格纸上表示出来,并说一说它们表示什么?

③想一想

问: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小组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两位小数的意义。

[意图:通过对方格纸的划分、涂色,使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帮助学生顺利总结出小数的意义。]

(2)学习三位小数的意义。

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两位小数表示的意义,那么0.001表示什么?0.365表示什么?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正方体塑料块动态平均分产生0.365的过程(教材P50的图),帮助学生

理解0.365就是365个 ,也就是 ;引导学生概括出三位小数表示的意义。 [意图:在探究两位小数的启发下,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化抽象为具体,考虑将正方体平均分成1000份,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三位小数的意义。]

(3)总结小数的意义

问:今天我们认识了0.25和0.365这样的小数,你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小数吗?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小数,并结合实际说出它们的意义。

[意图:培养学生系统归纳知识的能力,也让学生在归纳中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小数无处不在,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重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信息窗2

质量标准

1.理解和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和小数的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和利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涂一涂,帮助学生体会和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与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的联系等),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利用已掌握知识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3.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4.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索知识的乐趣;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10025100011000365

信息窗3

质量标准

1.借助计算器,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学会利用这种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引导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归纳、应用”的探究过程,初步掌握探究规律的一般方法。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与反思的能力,学会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提高。

信息窗4

质量标准

1.通过知识迁移,掌握利用小数点的位置移动进行名数改写的方法,会熟练地利用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改写。

2.培养学生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窗5

质量标准

1.掌握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近似值的方法,理解保留的位数越多,精确度就越高;掌握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后再求它的近似值,能正确区分“改写”和“保留”的要求以及各自的方法。

2.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帮助学生体会和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小数求近似数的方法与整数求近似数的方法的联系等),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利用已掌握知识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3.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获取新知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质量标准

1.通过具体的观察活动,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上面和侧面)看到的一组(3个)正方体的形状图。

2.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现从同一角度观察一组(4个)正方体拼搭成的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看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锻炼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

4.能够根据图形推测拼搭方式,发展数学思考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掌握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策略。

5.在观察、拼搭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案例

案例:观察物体。

【说明】本单元是在学生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图形与几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感知、体验是教学中应注意的重要方面。教学过程要以学生的操作为主,从学生的主观感知入手,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学会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策略。同时还应把操作与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去思考、去讨论、去交流,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为以后的“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建议】

1.看一看,猜一猜

用《盲人摸象》故事的启示引入课题。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并猜一猜:图上三位同学从不同的的方向看这组物体,看到的各是什么形状?并把自己的猜想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意图: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独立观察、大胆猜测,让学生在初步的观察中感知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同一组物体的不同形状。]

2.摆一摆,说一说

(1)动手操作,验证猜测。小组内的同学用三块积木摆出图上的样子,然后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说出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

(2)交换位置再做观察,说出看到的又是什么形状?组内交流,说出发现。

(3)用“我从()面看到的是()形状”的格式描述从所在的观察位置看到的同一组物体的形状图。

[意图:观察实物——交换位置再次观察,由猜想到验证,进一步感知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同一组物体的不同形状,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同一组物体的形状图。让学生准确描述看到的一组物体的形状和观察位置,一来准确把握所学内容,二来训练学生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比一比,议一议

小组内用四块积木先摆一摆,摆出不同的样子,再从前面、上面和侧面观察,说出从各个位置看到的形状。比一比各组物体从各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图,针对不同组物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图和理由议一议,然后说出发现。

[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从而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组物体,观察到的形状图有可能相同,也有可能不同。本环节承接前两个环节而设置,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逐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填一填,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P76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然后班内交流并说明理由。

[意图:在学会由看到的形状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的同时,渗透对应思想,巩固学习方法和策略。]

5.想一想,拼一拼

以小组为单位,随机抽取一张印有图形和观察方向的卡片,组内同学各自摆一摆,然后交流有几种摆法并验证摆法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看到的形状和指定的视图不一致,分析原因后重新摆。

[意图:让学生经历研究视图——摆放物体——验证摆法的过程。由图形想象物体的摆放位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摆法的多样化又帮助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第七单元小数加减法

信息窗 1

质量标准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并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沟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感受迁移、类比等思考问题的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案例

案例:小数的加减法。

【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探究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建议】

1.自主探究,尝试解决

(1)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先让学生独立列式。

(2)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计算。

(3)交流算理。

问:计算小数加法时,你想到了以前的什么知识?

笔算整数加法时,对位有什么要求?

让学生初步明白算理: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4)明确算法。

问:小数加法应如何计算呢?

引导学生概括出:相同数位对齐,从最低位开始计算。

[意图:引导学生激活整数加减法的认知经验,通过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究小数的加减法,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的过程中明白算理,掌握算法,从而体验应用旧知学习新知的方法。]

2.合作交流,总结算法

(1)出示问题:“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先让学生独立列式,并尝试用竖式计算。

问: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2)出示小电脑标示的问题:“你会计算1.3-1.25吗?”

问:有没有很快把相同数位对齐的小窍门呢?让学生交流得出结论:小数点对齐。

师生共同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先把小数点上下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意图:学生在初步感知了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再出示一个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减法算式,适时为学生创设认知冲突,让学生意识到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小数的相同数位才能对齐,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信息窗 2

质量标准

1.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体验迁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增强计算的灵活性。

3.经历计算、比较、归纳、推理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智慧广场

质量标准

1.引导学生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2.通过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验重叠问题的建模过程,初步感知数学的严密逻辑。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案例

案例:重叠问题。

【说明】“重叠问题”中渗透着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集合”。这一部分是专门研究含有重叠部分的集合图,我们利用直观图把参加这两种社会实践活动小组的关系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材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

思想,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重叠问题,让学生经历重叠问题建模过程,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本环节可提前发给各小组不同数量的报名表,以小组为单位做好如下统计:

(1)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小记者有多少人?参加小交警的有多少人?全班交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小记者有10人,参加小交警的有9人。

(2)参加两项社会实践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各组汇报人数,(实际就是报名表的张数。)各组结果不一致,(12人、15人……)。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报名参加小记者和小交警的人数一致,而报名的人数为什么不一致呢?学生思考后会发现:各小组内都有部分同学同时参加了两项活动。

[意图:认知冲突是引发学生主动求知的动力源泉,只有学生有所思,有所疑,才会主动探究。]

2.自主探索,尝试解决

(1)小记者和小交警的名片进行分类整理。

(2)展示交流:

小记者小交警

方伟王东方李明王强于平丽丁娜

孙亮周晓丽赵刚张小帅徐大文刘乐乐

赵云孙红毛小宁

通过分类,学生会发现其中有4名同学同时参加了两项活动,是重复的。但这些同学的名片每人只有一个,因此只有把他们的名片放在中间才能兼顾到两项活动。

(3)活动名单设计,要求:既要清楚地看出参加小记者的是哪10个人,参加小交

警的是哪9个人,又要看出两项活动都参加的是哪4个人。

小记者10人小交警9人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答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答案 微小世界单元 一、放大镜 1、判断题。 (1)√(2)√(3)√(4)×(5)×(6)√2、选择题。 (1)C(2)C、D 3、小制作。(略)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判断题。 (1)√(2)√(3)×(4)√(5)×(6)√2、观察小报告。(略)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 1、填空题。 (1)晶体(2)矿物晶体(3)规则 2、判断题。 (1)√(2)√(3)×(4)√(5)× 3、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1)A(2)B(3)C 四、怎样放得更大 1、填写观察记录。(略) 2、判断题。 (1)√(2)√(3)√(4)×(5)√ 3、选择题。 (1)A(2)B(3)B 五、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1、填图题。 BEDAC 2、判断题。 (1)×(2)√(3)×(4)×(5)√(6)√3、连线题。

2、小制作。(略) 单元练习 1、填空题。 (1)厚、薄(2)细毛、足、复(3)晶体、规则(4)触角(5)细胞2、判断题。 (1)×(2)√(3)×(4)√(5)√(6)√(7)√(8)× 3、选择题。

(1)A(2)C(3)A(4)C(5)B、C(6)A(7)C(8)A 4、排序。 2、4、 3、5、1、6、7 物质的变化单元 一、我们身边的物质 1、判断题。 (1)×(2)√(3)×(4)√(5)√(6)√ 2、简答题。 (1)自然界中的岩石,在长期的自然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具体表现在大小、形状、成份等都会发生变化。 (2)火柴燃烧时会发出光和热,燃烧后火柴变成了灰烬;木条折断后,只是形状发生变化。 二、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选择题。 (1)A(2)A(3)C(4)A(5)B 2、观察记录。(略) 三、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1、实验记录。(略) 2、判断题。 (1)√(2)√(3)×(4)×(5)× 四、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1、选择题。 (1)C(2)A、C(3)B(4)C(5)B(6)A 2、简答题。 答: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有以下特点:无色透明,比空气重,能火焰熄灭。 五、铁生锈了 1、填图。 铁的特点:B、C、F、H、I、L 铁锈的特点:A、D、E、G、J、K 2、填表。(略) 六、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选择题。 (1)C(2)B、C(3)B 2、连线题。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四年级科学备课教案(教科版) 下册 第一单元电 1.1 电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1、经历调查家用电器的活动过程,并且科学文件夹记录; 2、经历一次收集并且处理数据的科学研究过程; 3、讨论他们想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4、明确一些安全用电的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教学难点:关于电的知识。 教学准备: 准备一份科学调查记录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电的知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课前我们做了一个调查记录,调查了我们自己家里的用电器,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个统计,交流我们的调查结果。 二、探究过程 1、调查家中的电器。

(1)小组内互相交流调查记录,同学之间相互说说。 (2)个人统计:生活中常用的用电器有哪些?大的电器有哪些?小的用电器有哪些?最少使用的用电器有哪些?这些用电器分 别是用哪些电的?你统计的数量是多少? (3)全班交流。 (4)在调查你们发现了哪些问题? (5)自己还有哪些想法? (6)要是没有电的话,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2、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 (1)小组讨论,相互说说你在以前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A、静电的知识 B、雷电的知识 C、富兰克林的故事 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块宽阔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风筝。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嘎嘣一声脆雷,那如铜钱般的雨点就瓢洒盆泼般地倾下来了。只见老者大声喊道:“威廉,站到那边的草房里去,拉紧风筝线。这时,闪电一道亮过一道,雷鸣一声高过一声。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顺着儿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见那拉紧的麻绳,本来是光溜溜的,突然怒发冲冠,那些细纤维一根一根都直竖起来了。他高兴地喊道:“天电引来了!”他一边嘱咐儿子小心,一边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绳上的那把铜钥匙。突然他象被谁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浑身发麻。他顾不得疼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带来的莱顿瓶接在铜钥匙上。这莱顿瓶里果然有了电,而且还放出了电火花,原来天电和地电是一个样子!他和儿子如获至宝似地将莱顿瓶抱回了家。 这捕获天电的人就是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富兰克林于1706年4月17日生在美国,小时候家里很穷,无钱上学,就在哥哥开的印刷厂中当学徒。然而,他凭借他的聪明才智和不懈的努力,一生中具有许多发明,而且是电学的开门鼻祖。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独立宣言》的发起人之一,是美国第一任驻外大使。

四年级下册科学笔记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科学笔记 第一单元 1、电和我们的生活 一、调查家中的电器 (1)电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2)电有不同的种类:摩擦形成的电、雷电、日常使用的电。日常使用的电可以分为交流电和干电池。交流电有220V的电和高压电。 (3)电还可以分为有触电危险的电和没有触电危险的电两大类。 (4)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 (5)36V以下的电对人体无伤害。 二、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注意要安全用电。 2、点亮我的小灯泡 玻璃泡铜帽(正极)外包皮灯丝电池 小灯泡金属架电线 连接点(金属螺纹和焊点)锌壳(负极)金属丝 短路——电池两端直接用电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电线会发热变烫。 断路——电没有流过小灯泡。 我们发现:只要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连上,小灯泡就会亮。

3、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一、使用灯座的小电灯 二、点亮更多的灯泡:串联 4、电路出故障了 一、什么地方会出故障 (1)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2)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 (3)可能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小灯泡坏了、电池电量不足、电线的连接、灯座坏了…… 二、做个电路检测器 安全警告: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5、导体和绝缘体 一、检测区分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1)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导体。 (2)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绝缘体。 二、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

四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班级学号姓名 1、电是一种常见的能量。电在电路中流动和工作。 2、电有不同的种类:根据地暖的形成可以把电分为摩擦形成的电、雷电、日常使用的电三大类;根据点的危险程度可以把电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电和有触电危险的电两大类。 3、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干电池电两种。 4、发电厂出的、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 的交流电,5500V 以上的高压电也是一种交流电,这两种电都有触电危险。干电池里 1.5V 的电是没有触电危险的。 5、由电池、电线、灯泡等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6、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7、当电池的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电线会发热变烫。 8、电路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9、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叫导体。铜、铝、铁等各种金属、铅芯、人体、大地等都是导体。利用导体可以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10、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叫绝缘体。干木头、塑料、玻璃、纸等都是绝缘体。利用绝缘体可以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11、开关是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 12、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控制亮灭。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通常是用并联的方法连接的。 13、电池和灯泡都可以串联和并联。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把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会更亮些。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会太亮。 14、写一写、画一画 (1)小电珠结构图(2)简单电路。 A、串联 B、并联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作业(刘存保)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作业(刘存保)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1、我在成长 一、填空题。 1、测量体重的工具是:体重称。 2、在成长中,我们的身体长高了,体重变重了。 3、我们出生时没有牙齿,最先长出来的牙齿是乳牙,乳牙脱落后长出来的是恒牙。 4、出生后,我们经历了了生长发育的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出生后的一年内,第二个高峰期是进入青春期后 5、时期年龄(岁) 乳儿期0—1 婴儿期1—3 幼儿期3—6、7 童年期6、7—11、12 少年期(危险期)11、12—14、15 青年期14、15—17、18 成年期20~25 中年期40岁 老年期65岁以后 学龄期6、7—12、13 6、我们现在所处的生命周期是少年而不是成年。 7、测量身高时,我们应该脱鞋,身体站直,目视前方. 8、测量体重时,衣物越少,测量结果越准确。 9、人刚站在体重称上时,体重称的指针会不断变化,所以应该等体重称指针稳定后读数。 10、成长的标志有很多,比如:身高和体重的增加、我们越来越懂事了、鞋子变得挤脚了。 二、判断。 1、体重并非每年匀速增长。(√) 2、我们的成长就是指身高和体重的增加。(×) 3、体重并非每年匀速增长。(√) 4、我们的成长就是指身高和体重的增加。(×) 5、测量身高时,必须脱掉衣服。(×) 三、简答。 1、我们的身体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答:我们的身体在成长过程中身高和体重有明显的变化,除此之外,大脑、心脏等各个器官也有很大的变化。 2、你在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 答:①以前的衣服现在穿不上了。 ②与以前照片上的人相比,现在长大了。 ③体重与身高都比以前增加了。 ④我们的心理变得更加成熟了。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试题-全册

四年级科学学科(下册)第一单元形成性测试参赛试卷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知识大展台 1、人体的支架叫(),它由()块形状不同的骨组成。骨骼具有()、()、()的作用。 2、骨头中间的软物质叫(),它能制造()。 3、骨与骨之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最大的特点是能够()。 4、关节分为()和()两种,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都是()。 5、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带动()、() 而实现的。 6、人不运动时,负责()、()的肌肉仍在继续工作。 7、人体的主要关节有: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 8、体育运动可以强健我们的()和(),使我们身体更加健康。()和()有利于骨骼和肌肉的生长。 9、我们打乒乓球时,胳膊上有()、()、()三个大关节在活动。 10、要保护骨骼肌肉的健康,就必须()、()、()。 二、我会判断,我能行(对的打“√”,错的打“×”) 1、骨骼又硬又结实,可以生长。() 2、指关节可以做屈伸运动。()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关节没有好处。() 4、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肌肉完成的,而是由多块肌肉共同完成的。 () 5、游泳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并增大肺活量,使人更有耐力。() 6、要保护好关节不受伤,就不能经常参加体育运动。()

7、不同的运动对身体的锻炼效果不同。() 8、骨骼、关节受伤的急救措施是迅速热敷受伤部位。() 9、骨头上的肌肉是成对在一起工作的。() 10、身体不同的部位关节的连接方式是一样的。() 三、我会选 1、关节所起的两大作用是()作用和缓冲作用。 A、支撑 B、连接 C、运动 D、保护 2、曲臂时,胳膊前部的肌肉();伸臂时,胳膊后部的肌肉()。 A、收缩 B、放松 3、收缩后的肌肉会()。 A、变短变硬 B、变长变软 4、常吃()含量高的食物可保持骨骼、肌肉正常工作。 A、蛋白质和脂肪 B、蛋白质和钙 C、碳水化合物 5、人体骨骼运动的力量来自于() A、关节的运动 B、骨骼的运动 C、肌肉的运动 四、你来问我来答 1、可以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有哪些? 2、经常运动对我们有哪些好处? 3、怎样避免在运动中受伤?

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知识讲解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一)电单元 科学概念 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2、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 3、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4、知道小灯泡的各部分名称。 5、电池的一端是铜帽,一端是锌壳,当用电线把这两端直接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6、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不要用这些电线、插座的电做实验。 7、导线、电池、和小灯泡就组成了一个简单的电路。电路连接的方法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我们家里的家用电器一般都是并联的。 8、观察手电筒,我们看到手电筒的亮灭是由开关控制的。 9、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称为导体,像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10、电路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科学实验 1、会用1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组成电路。 2、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3、会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是导体。 4、会用不同的方法连接电路,并比较串联与并联电路在连接方法上的本质不同。 5、会画简单电路图,并且会用串联和并联两种不同方法连接电路。 简答题 1、说说在生活中应如何用电? 2、猜测电路中的小灯泡不亮,可能是什么地方出故障了?该如何解决? (二)新的生命单元 科学概念 1、油菜和凤仙花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2、油菜的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3、油菜是十字花科,有4个花瓣。 4、大多数植物的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四部分完全具备的花叫做完全花。也有四部分不完全具备的花,这些缺失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就叫做不完全花。 5、只有雄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线上课程知识点汇总 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摩擦 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便物体带上静电。 2、物质同时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相同的电荷接触时相互排斥,不同的电荷接触时相互吸引。 3、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4、电路是指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5、小灯泡的构造:玻璃泡、灯丝、金属架、两个连接点。 6、1.观察小灯泡的构造,用直线连一连各部分的名称。 2.猜测电流是怎样移动的,试着用铅笔画一画电流的路径。 7、电池的一端是铜帽,一端是锌壳,当用电线把这两端直接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 短路 。短路时,电池、电线会发热变烫。 8、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玻璃泡金属架 灯丝 连接点

亮了。 9、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 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不要用这些电线、插座的电做实验。对于人体来说, 低于36V的电压是安全的。 10、电路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也 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11、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叫导体。铜、铝、铁等各种金属、铅 芯、人体、大地等都是导体。利用导体可以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叫绝缘体。干木头、塑料、玻 璃、纸等都是绝缘体。利用绝缘体可以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12.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流的通断。开关是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 13.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 把两个灯泡串联起来接,灯泡比较暗;因为一节电池的电压要平均分给两个小灯 泡,每个小灯泡就只有0.75V电压。 把两个灯泡并联起来接,灯泡都比较亮。每个小灯泡的电压是相同的,都是1.5V。 部编版两个小灯泡串联两个小灯泡并联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作业设计说明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第1课放大镜 一、填空题 1、放大镜也叫。镜片中间,边缘。 2、人类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 3、放大镜具有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 4、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在放大镜下看是由组成。 二、选择题 1、放大镜是用来()的工具。 A观察B照明C计量 2、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 A反射B折射C不变 3、根据下列放大镜的图形描绘情况,放大倍数最大的一个是()。 A B C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观察到的围就()。 A越大B越小C不变 5、下面透明玻璃镜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 B C 三、问答题 1、能放大物体的器具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他们把物体放大的原理是什么? 2、如何正确使用放大镜? 四、实验探究 请介绍一种自制放大镜的方法。

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一、选择题 1、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 A眼睛B鼻子C脚 2、蟋蟀的耳朵长在()。 A头部B足侧C腹部 3、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足。 A.2 B.3 C.4 4、蝴蝶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 A细毛B触角C花纹 5、蝇的眼由许多小眼组成,叫做()。 A单眼B复眼C双眼 二、连线题 将下列昆虫与它们的触角类型连起来。 蚕蛾棒状 天牛丝状 蝴蝶鞭状 蚂蚁羽状 蝗虫膝状 三、简答题 1、我们用放大镜去观察昆虫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2、昆虫的复眼有什么作用? 第3课放大镜下的晶体 一、填空题 1、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或由组成。 3、晶体的多种多样,但都很有,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 ,有的像。 4、雪花晶体的形状是形的。

2021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全套》期末复习【知识归纳总结】百度文库

新教材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全册5单元知识点整理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冷和热 1.冷热与温度 1.冷和热是人类最早观察和认识的自然现象之一,与冷和热有关的现象称为热现象。 2.用手测量温度是不准确的。要想知道准确的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 3.温度计主要由液泡、液柱构成。(如右图) 4.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 5.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6.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①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温度计上端。 ②将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待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 7.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须轻拿轻放。 8.正确的读取温度计示数的姿势: 9.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10.在实验中,如果发现结论与自己的假设不一致,也不要紧。因为假设仅仅是我们的主观判断,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所以我们的实验结论与自己的假设不一致,这也是很正常的。 1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 电子水温计:用来测量各种液体的温度,精度高,读数方便。 电子体温计:用来测量体温,读数更方便。 干湿温度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红外线感应温度计:探测物体的温度时不需要接触被测物,更方便、快捷。12.在“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怎样变化的”实验中,假如继续观测下去,水温会怎样变化? 继续观察下去,会发现水温下降速度越来越慢,达到某一个温度(该温度大多数情况下与室温相同),这个时候,温度就会停止下降,保持不变。 13.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作业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作业 第一课我们在成长 1. 回想一下,由于自己太小过去做不了而现在能做的事情有哪些? 答: 2. 我的身体在成长过程中有什么变化?谈谈自己的感受。 3.如果按照出生后一年内的生长速度一直长下去,会怎样? 答:人体在出生后一年内,身体大约增长50%,如果按照这个生长速度,以出生时50厘米计算,到12岁时大约会增高80多倍。 第二课悄悄发生的变化 1.什么是青春期?从何时开始? 答: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到成年人过渡的时期。女孩大约从10岁将陆续进入青春期,而男孩要稍晚

一些。 2.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变化? (1)不要穿高跟鞋。 (2)女生要注意月经期的卫生,要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卫生巾;避免着凉;适当运动。 (3)男生不要拔胡须。 (4)要正确对待与异性交往。 (5)不吸烟、不酗酒。 3,。判断题。 (1)进入青春期我们要尽量避免穿高跟鞋。() (2)我们长大了,可以抽烟、喝酒了。() (3)我们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要自觉地去承担更多的责任。() 第三课人生之旅 一、选择题。

1. 对于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性意识骤然增长,易对异性产生好感。 B 智力水平迅猛提高。 C 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烈。 D 身体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二、连线。 呀呀学语老年期 十月怀胎婴幼儿期 颐养天年胎儿期 抚育后代青年期 勤奋求学成年期 生长迅速学龄期 努力工作青春期 三、人的一生应怎样划分? 答:人的一生可以划分为:幼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也可以划分为胎儿期、婴幼儿期、

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第四课踏上健康之路 一、判断。 1.睡觉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健康。() 2.吸烟和酗酒是少年健康的大敌。() 3不同的少年,生长发育情况是不一样的。() 4.价钱越贵的食品,营养价值越高。() 二、选择 1.下面不属于科学用脑的是() A.动静结合 B.课程交替 C.勤于思考 D.多睡觉 2.下列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行为不包括() A. 勤洗澡 B.勤洗手 C.勤挖鼻孔

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知识点一、填图。

二、简答题。 1.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安全用电?答: (1)不要在电线上晾衣服; (2)不要在电线下放风筝; (3)不要用湿手、湿抹布擦带电设备;(4)不要超负荷用电; (5)不要在孤零零的大树下躲雨; (6)不要在高压线下玩耍; (7)不要贪便宜购买假冒伪劣电器产品。 (8)做实验时,要用干电池做电源; (9)电器的绝缘体老化了要及时更换; (10)发现电器起火,要先却断电源; (11)电器坏了,要找专业的技术人员修; 2.简述植物的果实和种子是怎样形成的? 答:雄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在柱头上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向下延伸到达子房里的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和胚珠里的卵结合,花朵开始凋谢,子房逐渐膨大形成果实,子房里的胚珠形成种子。 3.你的膳食原则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讲究营养卫生?)

答: (1)食物多样化,不偏食,不挑食,不然就会因为缺乏某种营养而得 病; (2)进食要适量,吃得不够会导致营养不良,吃得过多会得肥胖等疾 病; (3)膳食营养五搭配:主杂搭配,荤素搭配,粗细搭配,水陆搭配, 多样搭配; (4)每天吃适量的水果蔬菜,每天多喝水; (5)每天吃一些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4.面包上长出了什么?像这样的食物还能食用吗?为什么? 答:(1)面包发霉是因为在它的上面生长了一种生物——霉菌,与其他生物一样,它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2)因为霉变的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食用的。 5. 什么是胎生动物?什么是卵生动物?举例说明。 答:(1)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做胎生动物;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做卵生动物。 (2)胎生动物:猪、牛、羊、猫、狗 卵生动物:鱼、蛇、青蛙、乌龟、麻雀 6. 如何鉴别矿物的软硬?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一、岩石的知识 1、我们能告诉别人什么是岩石,岩石是什么样子的吗各种各样的岩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答:岩石都是天然的、比较坚硬,它们在地球上广泛分布。 岩石在颜色、软硬、轻重、表面有无花纹、光滑还是粗糙等方面是各种各样的。 2、我们观察岩石的方法 ..有:(用手摸)、(用鼻闻)、(轻轻敲打)、(放在水里)、(用指甲、铜钥匙或小刀等刻划)、(滴盐酸)等。 3、我们可以观察岩石的(颜色)、(条痕)、(软硬)、(光泽)、(气味)、(花纹)、 (轻重)等来描述岩石。 4、常见 ..的岩石有:(花岗岩)、(砾岩)、(砂岩)、(石灰岩)、(页岩)、(板岩)、 (大理岩)、(浮石)等。 5、遇盐酸冒泡 .....的岩石和矿物有:(石灰岩)、(大理岩)、(方解石); 常有化石 ....的岩石有:(石灰岩)、(页岩)。 6、稀盐酸 ...有(腐蚀性),千万不要弄到皮肤和眼睛里。滴过稀盐酸的岩石要用(清水)冲洗干净。 7、(冷热)、(风)、(地表变动)、(植物的根)等都会对岩石产生变化 ......。 8、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风化 ..)。 岩石风化后产生了(沙和泥土)。 9、根据岩石成因 ..,我们可以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0、在地球运动过程中,日积月累(沉积而成)的岩石是(页岩)。经过地球运动,火山喷 发过程中流淌出来形成的岩石是(浮石)。一些岩石上保留有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的岩石是(化石)。最轻 ..的是(浮石),特征:(微细颗粒,很轻,有许多小气孔)。 二、矿物的知识 1、在生活中,我们的(钟表)、(计算机)、(铅笔)等地方都用了(岩石)和(矿物)。 2、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石英)、(云母)、(长石)都是自然界的矿物 .. ..。花岗岩.的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云母)。 3、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描述 ....矿物,主要有:(外表颜色)、(光滑度)、(透明度)、(条痕)、(光泽)、(硬度)、(晶体形状)以及(用途)等。 4、石英:一端有尖角的(六角柱状),(无色透明或半透明),具有(玻璃或脂肪光泽),可以制.作.(计算机、钟表)等。 5、长石:呈(柱状或板状)、(微细颗粒状),颜色 ..:(肉红、浅黄色、白或灰白),(半透明),具有(玻璃光泽)。 6、云母:(片状或片状集合体);(白色、黑色、棕红、浅灰)等;(不透明),具有(珍 珠、丝绸光泽)。 7、很多矿物是以(颜色)命名的,如赤铁矿 ...是(黄 ...是(褐色)的、黄铜矿 ...是(红色)的,褐铁矿 色的)、白钨矿 ...是(灰白色)的。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为更好地做好科学教学工作,现将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加强新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用先进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现在的新课程,很多老师都感觉到处理教材有一定的难度。内容形式多样,活动性、操作性的内容占教材绝大部分比例。面对这种情况,我一是通过个人自学和集体讨论学习相结合形式学习新课程理论,充实头脑,深刻把握课标精神内涵;二是通过网络收看新课程解读、新课程讲座等专题影片,用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做到融会贯通;三是提高网络研修、个人自省的方式,在网络上与教材交流群中的教师商讨每课中的疑问和教学设计,利用读科学课杂志的机会,了解同行们对教学热点、难点问题的处理策略,有针对性地处理好教学各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抓好教学认真工作,上好每一堂课,切实提高学生素质。科学课的内容繁多,涉及的知识面广。本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若教师只是照本宣科,不去钻研教材,了解学情,解决教法、学法中存在的问题,这样的课一定是收效甚微。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浓厚了。为了保持学生的这种学习兴趣,一方面我努力做到—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另一方面,力求以最优的教学设计满足学生发展

需要。为了寻求最好的教学设计,我一是了解学生性格特点和学 习差异,在课堂提问、布置练习时留有不同层次的问题,再次就是把握每课的重难点,力求人人掌握重点知识,绝大部分能突破难点,让学生能较轻松地掌握知识。为了能让学生更全面深刻认识科学知识,认识科学事物变化中的规律,在开学初就开始发动学生找备用实验器材、材料,学生学习兴趣较浓厚,掌握知识效果也较好。 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加强与他人交流,以适应新时期课改发展的需要。有句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我们学校的综合学科教师少,有时一些问题不能得到较好解答,这时候我就向“大象版教材交流群” 、“科学教师之家”的网络QQ群上的高手讨教。如找齿轮组的模型,不同材料的饮料瓶性质的实验等问题。通过网络研讨,明白了科学知识和道理,更让我明白了科学老师是需要全面的素质作基础,这样才能有效发展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 以上列举是我平时教学工作中的基本做法。当然,教学中也存在诸如:对学生分析不透彻,实验分组麻烦,课堂纪律难以调控维持等现象,今后还要多多与同班老师多沟通,学习他们的先进教学经验,切实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尽心尽力!

科学六年级(下册)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 微小世界单元 一、放大镜 1、判断题。 (1)√(2)√(3)√(4)×(5)×(6)√ 2、选择题。 (1)C(2)C、D 3、小制作。(略)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3.选择题 A 1、判断题。 (1)√(2)×(3)√(4)×(5√ 阅读资料:选择(A)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 1(略) 2、判断题。 (1)√(2)√(3)×(4)√(5)× 3、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1)B(2)C 四、怎样放得更大 2、填写观察记录。(略) 2、判断题。 (1)√(2)√(3)√(4)×(5)× 3、选择题。 (1)A(2)B(3)B 五、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1、填图题。 BEDAC 2、判断题。 (1)×(2)√(3)×(4)×(5)√(6)√ 3略 六、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1、略 2填图:(细胞的作用)组成生命体;运输氧气;运输二氧化碳;储存脂肪;抵抗病毒;抵抗细菌;制造养料;消化、繁殖、遗传等 3、填空题。 (1)细胞(2)细胞 资料阅读: 判断题: 1、√ 2、× 3、√ 4、√ 5、× 6、√ 七、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1、判断题。 (1)√(2)√(3)√(4)√ 2、连线题。 3、阅读题。 (1)我还知道的微生物有:(喇叭虫)、(眼虫)、(团藻)等。 (2)这些微生物都是生物,是因为它们与其他生物一样: √□能吃东西 √□都有细胞组成 √□都会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 □都会制造食物 √□都会繁殖 √□都会排泄4略 八、微小世界和我们 活动记录: 发明放大镜以后:能看清——蝴蝶鳞片;电视屏幕;各种晶体;蝇的复眼 发明显微镜以后:能看清——变形虫;细胞;大肠杆菌;叶绿体 2、小制作。(略) 单元练习 1、填空题。 (1)厚、薄(2)细毛、足、复(3)晶体(4)触角 2、判断题。 (1)×(2)√(3)×(4)×(5)√ 3、选择题。 (1)C (2)C (3)A (4)C (5)B (6)B (7)C (8)A 4、排序。 2、4、 3、5、1、6、7 变形虫 鼓 藻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教科版修订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电 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 点亮小灯泡 3 简单电路 4 电路出故障了 5 导体与绝缘体 6 做个小开关 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1 油菜花开了 2 各种各样的花 3 花、果实和种子 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5 种子的萌发 6 动物的卵 7 动物的繁殖活动 第三单元食物 1 一天的食物 2 食物中的营养 3 营养要均衡 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 面包发霉了 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1各种各样的岩石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3 岩石的组成 4 观察、描述矿物(一) 5 观察、描述矿物(二) 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7 岩石、矿物和我们

第一单元电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电 1、电是一种常见的能量。电在电路中流动和工作。 2、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不显示带电。物体表面的电荷能发生转移。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具备两个条件1、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2、要有电路,电流只能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3、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直流电(干电池电)两种。 4、发电厂出的、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 220V 的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一节普通的干电池的电压时1.5v。人体安全用电是在36v 以下。 5、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等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叫电路。 6、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7、当电池的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电线会发热变烫,会造成电池损坏。 8、电路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等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9、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我们称为导体。铜、铝、铁等各种金属、铅芯、人体、大地等都是导体。利用导体可以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10、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我们称为绝缘体。干木头、塑料、玻璃、纸等都是绝缘体。利用绝缘体可以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11、开关是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 12、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或灭,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亮或灭。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通常是用并联的方法连接的。相同材料下,并联比串联的电路要亮。

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总资料

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 点整理-总

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1、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电池的电压是1.5V。 2、静电既然存在与所有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平时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物质中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3. 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而且在它们靠近时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4.同种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互相吸引。 5、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6.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但是在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不能持续流动 7.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电源(动力)、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8.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大树容易遭到雷击。不要靠近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这些地方的电更危险。5500V以上的高压电,使人触电死亡。学校和家里的电线、插座的电都是很危险的220V的电。不要用这些电线、插座的电做实验。 9.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10. 小灯泡的构造有玻璃泡、灯丝、金属架、和两个连接点。 11.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正极;另一端是锌壳,称为负极。当电池的正负极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线和电池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线也会很快坏掉。 12、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灯泡,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灯泡就会发光。小灯泡不亮,说明灯泡中没有电流通过。 13、不能用我们实验室的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14.电路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哪里出了问题。 15.1879年,爱迪生用电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电灯。 16、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 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 17.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18、如何安全用电? 答:要保护好外面的绝缘材料。不要用湿布擦拭,也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班级; 姓名: 第一单元电 1、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2、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3、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用梳子梳理头发时,梳子带正电荷,头发带负电荷。 4、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5、电荷流动起来就形成了电流,电流形成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就是电源,另一个是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6、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7、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2个连接点组成。 8、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很快就会被损坏。 9、电池有两极,铜帽一端叫正极,锌壳一端称为负极。 10、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才会发光。 11、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它为导体。铜、铝、铁等各种金属、铅芯、人体、大地等都是导体。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它为

绝缘体。干木头、塑料、玻璃、纸等都是绝缘体。 12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13、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做。 14、大多数电器都有开关,有些开关是接触式的,如学校铃声的按键开关;有些开关是非接触式的,如遥控开关。 15、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控制亮灭。家里和教室里的照明电路通常是用并联的方法连接的。 16、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有:①小灯泡坏了;②导线断了;③电池没电了;④灯座松了,没有连上。⑤开关坏了。 17、电路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哪里出了问题。检测时要检2次。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在使用“电路检测器”前,要让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18、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3V,所以小灯泡会特别亮。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18、闪电是一种大气放电现象;避雷针是利用尖端放电的原理制成的。 19、(我们怎样做到安全用电?)安全用电小常识: 答:①湿手不能接触带电设备,不要用湿毛巾擦带电设备;②不要在大树下避雨; ③不要在同一个插座上接入太多的用电器;④户外活动时,不要靠近高压电线、架线

六年级下册科学作业

六年级科学作业 班级 姓名

第一单元 1、我在成长 一、填空 1.哪些证据说明自己长大了? ()() ()() 2.()和()是生长发育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指标。 二、判断题 ()1.从小到老,身高、体重都在不断增加。 ()2.在睡觉的时候我们身体的生长变化就停止了。 ()3.我现在还没有以前胖,肯定没成长。 ()4.量身高时可以不脱鞋子。 ()5.测量体重时,衣物尽量减少,检测结果越准确。 三、简答 1.测量身高应注意哪些? 答: 2.测量体重应注意哪些? 答: 3.参照课本第3页身高体重曲线图,说说我们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答: 2、悄悄发生的变化 一、填空 1.青春期男生骨骼闭合在()岁,女生骨骼闭合在()岁。 2.青春期是从()向()过渡的时期。女孩大约从()岁开始,将陆续进入青春期;而男孩要()一些,在这个时期我们的()和()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时我们要注意(),注意(),加强()为一生的健康打下基础。 3.()和()是少年健康的大敌。 4.一个人的成长和成熟意味着她(他)将要更自觉的承担更多的()。 5.青春期男女()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6.人的一生有两次生长高峰期,第一次是(),第二次()。 7.青春期发育除了身高突增以外,另一个特点就是()的开始。

二、判断题 ()1.青春期变化是人体的正常发育,是生命的重要时期。 ()2.青春期我们正逐步走向成熟,也意味着将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3.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生长发育时间是一样的,只是女生速度快。 ()4.青春期穿高跟鞋可以提高气质,我们要经常穿。 ()5.青春期不仅身体会发生很大变化,心理也会发生很大变化。 ()6.自己的身体发生变化时,只能和同伴讲,给父母讲会带来麻烦的。 ()7.进入青春期后,我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变得强烈了。 ()8.智力水平迅猛提高是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之一。 ()9.青春期的王刚喜欢和女生一起学习玩耍这是早恋现象。 三、简答 1.青春期心理特点有哪些? 答:(1)性意识骤然增长,易对异性产生好感; (2)智力水平迅猛提高; (3)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并能做出自己的判断,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或过低; (4)情感世界充满风暴,情绪不稳定,易与老师、家长对立; (5)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烈; (6)人际交往欲望强烈,有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依赖性。 2.我们应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变化?(男女分别记3点) 答:(1) (2) (3) 3、人生之旅 一、填空 1.()的“司芬克斯”之谜,将人的一生划分为()()()三个阶段。 2.人的一生还可以怎样划分: 四阶段:()()()() 七阶段:()()()()()()() 3.人人会长大,人人会变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判断题 ()1.每一个老人都需要我们尊敬,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我们呵护。 ()2.孝敬老人、尊老爱幼是大人的事,我们小孩子只要享受保护就行了。 ()3.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和父母的身高精确计算自己成年后的身高。 ()4.爸爸和妈妈身高高,孩子一定长得高,所以不用锻炼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