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观后感_1000字
《百家讲坛》观后感(合集15篇)

《百家讲坛》观后感(合集15篇)《百家讲坛》观后感1我对宋史很不了解,一次,我在电脑上搜关于历史的百家讲坛视频,看到了袁飞老师做客百家讲坛讲述专题《两宋风云》之《康王赵构》,听着袁老师精彩的讲述,这段历史一下子就迷住了我,也使我从中受益匪浅。
《两宋风云》这个专题给我们展现了从北宋靖康之变到南宋皇帝宋高宗禅位这40多年来的风风雨雨。
在此之中,一个又一个精彩之幕不断上演。
若将中华5000年的历史比作深蓝色的天空,那么这40多年的历史就是这广阔天空中的一颗闪亮的星星。
看完了30集的讲述,不仅仅让我对宋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使我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40多年来,宋金两国虽有几次议和,但仍处于战争状态。
一场场著名的战事令人拍案叫绝,一次次错误的决定让人嗟叹不已,一位位英雄人物在深入了解他们后,更使人顿生敬佩之情。
老师说,事物就应一分为二地去看待。
虽然诸位人物身上有许多的缺点,但我们更应懂得汲取其中的精华之处。
正如《论语》所讲:“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宋高宗的朴素节俭,秦桧的富有心计,岳飞的忠心、勇敢,韦贤妃的冰雪聪明,都是十分值得我们去认真体会和学习的。
两宋风云只是历史长河中的短短一瞬,仿佛划破夜空的一颗明亮的彗星,让人感受到之中的悲壮,让人惋惜它的匆促。
它虽然是历史中最精彩的一幕,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好好学习,实现人生的价值,并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百家讲坛》观后感2老子和庄子都是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很有智慧,就连孔子也曾向他请教。
老子和庄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深深的影响着中国人。
老子的人生智慧便是弱者生存,钢亡而弱存。
老子提倡做人要柔一点,弱一点,低调一点,遇事要懂得以柔克刚。
这让我想起了张三丰的太极拳,据说当时张三丰正在树林中练功,看到一只蛇和一只乌龟正在恶斗,便静静的站在一旁仔细的观察起来。
蛇的动作迅速而凌厉,乌龟的动作缓慢而精准,神奇的化解了蛇的进攻,最后居然一口咬住蛇头,赢得了这场恶斗,伫立在一旁观看的张三丰被这出奇制胜,以柔克刚的招式给震撼了,之后由此悟出了“太极”的概念,以柔克刚,独步天下,傲视群雄。
百家讲坛观后感范文8篇

百家讲坛观后感范文8篇《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xx年7月9日开播的讲座式栏目,栏目选材广泛,曾涉及文化、生物、医学、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现多以文化题材为主。
以下是为大家的关于百家讲坛的,欢迎大家阅读!这一次的《百家讲坛》让我有了很大的感悟。
《百家讲坛》是个好栏目。
有时间会常看的。
这天我看了百家讲坛,主要讲的是贞观之治之李世民夺位。
当时汉高祖时期,皇帝李渊治国有方,当时全国上下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这时,李世民就起了夺位之心,他的第一步就是朝太子和齐王开刀,他设计计谋在玄武门把太子和齐王杀了。
这就是所谓的玄武门政变。
为什么当时皇帝不处罚李世民呢是因为他的声望太高了,杀了他天下就会乱。
杀了齐王和太子后,李世民就派他的一员大将去找皇帝要兵权。
当时,皇帝和几个大臣在划船,看见一名全副武装的将士来到他的面前,就被吓着了,明白了此人的来意,但皇帝还是故作镇静地问他:你来干什么此人就说外面有人生乱,请你把兵权交给秦王,让他来统一安排,全部听从他的指挥,旁边两位大臣也帮李世民说好话,皇帝没有办法,也只有交了兵权。
从而也把自己的皇位拱手相让了,因为当时兵权就等于一切,所以李世民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帝。
李世民当上了皇帝,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他篡位,有的又说是继位。
史书是史书,说法归说法,我认为李世民的做法是错的。
因为他不就应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杀兄囚父。
虽然他到达了自己的目的,却失去了手足、父子亲情。
百家讲坛一向是我比较喜欢的栏目。
从纪连海的《正说和珅》到易中天的《品三国》。
这几天我就关注着于丹教授的《论语》。
《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与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书。
孔子说,一个人要有人格的尊严他不提倡以怨抱怨因为冤冤相报何时了他也不提倡以德抱怨他说那是一种浪费是对人生的浪费试想,人家很对不起你,但是你仍然忍辱负重,还在那里对他人宽容,忍让,会让那人感到你是可欺的这样会让那个人瞧不起你的,你要用你的公正,磊落的人格,既不是德,也不是怨,要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有用的地方因为人生有限,生也有涯光明磊落才是你就应做的事情。
《百家讲坛》观后感(精选15篇)

《百家讲坛》观后感(精选15篇)《百家讲坛》观后感1放假回家的时候,爸妈推荐我有时间的时候看看中央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栏目。
对于这一个节目,我以前就有耳闻,前几年很火,像易中天老师品三国,于丹老师讲论语,讲的很好,很为人津津乐道,也成了一段时间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因为上学,所以看电视少。
趁放假的时候这才有机会看了些。
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叫妙!我一开始看的是赵玉平老师讲的《刘备的谋略》,才听了一会我就入迷了。
赵老师的语言很风趣,而且很接地气,时不时地以古论今,让人听了不乏味,不仅学习了知识,更是一丁点也不觉得的累。
我听了一集又一集,很感兴趣,一直到饭点了,爸妈叫我吃饭的时候,还有点恋恋不舍的按了暂停。
吃饭期间,我和爸妈聊起来刚刚听到的新知识,把其中评论刘备,吕布等人的性格等等和我们自身还有周边人联系起来。
看得出来,爸妈听的也很开心,也许,他们也觉得这个栏目对于我,也起到了一定的教育的目的。
窥一斑而知全貌,虽然我才看了一个老师所讲的,但我真觉得《百家讲坛》是个特别好特别好的节目。
以前学历史,就觉得是老师一行行地对着课本念,留一些知识点,感觉很枯燥,而通过这个栏目,这些老师如此精彩的讲解,一下子发现历史真的是太有趣了,听那些伟大的古人的事迹发现他们也是和我们一样真实的普通人,却是比我们更勤奋努力,以铜为镜正衣冠,以史为镜知兴替,这个栏目让我更深地明白了这些字里行间的意义。
大爱《百家讲坛》,希望这个栏目越办越好!《百家讲坛》观后感2经常看《百家讲坛》这个节目。
它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知识,启发了我们的心灵,架起了通向百姓的桥梁……它带领着我们穿越时空,回到过去,让我们了解了我国5000年的历史,了解了古代伟大人物的故事,了解了我们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看了百家讲坛我明白了不少,本以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就是真正的三国,因为《三国演义》把东汉末年的战事夸张的淋漓尽致,自从听了易中天教授品论《三国演义》后才明白真正的三国并不是那么惊心动魄,只是少了几分精彩,多了几分阴险。
百家讲坛的观后感(精选7篇)

最新百家讲坛的观后感(精选7篇)最新百家讲坛的观后感(精选7篇)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为此就要认真思考如何写了。
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帮大家的最新百家讲坛的观后感(精选7篇),欢送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在这些天来,我一直在收看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是由教授于丹讲的《论语》。
她在这里讲述了如何以道德的观念,来对待人生。
对待身边的一切事情。
听着她的演讲,我一次次地感悟着。
畅想着……于是我写出了自己对道德的看法。
大家都知道《论语》就是讲道德的,刚刚看到了电视台播发的对待中国游客提出了几条建议和意见,让大家遵守道德的标准,其实这些建议都是在《论语》里说过的话,也是孔子让人在小时候树立的礼貌行为。
如果我们在小时侯都能学学"论语","论语"是孔子教在课堂上的课堂笔记,后来让学生们出来的教材。
其实如果这些良好的品德就会从小树立起来。
那么每个中素质就会提高一些。
就不会有说随地吐痰和出口不逊的事情出现。
于丹教授说:学论语对创造和谐社会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这就是当前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播放学习论语的原因。
论语里述说的就是要学会感谢。
于丹教授说:学会了感谢,就学会了如何乐观的生活。
她还说:如果你对经常为一些小事流泪,那么你就看不不见星星和太阳。
对世界上的万物,要心存感谢,人生就不再单调,而会显得更加美好。
一个人要懂得学会感谢,感谢是一个人应树立的美德。
也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素质。
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是啊,我认同于丹教授的观点,也同意论语里说的哲理性的话语。
我认为:要记住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错,那是一种豁达和宽容的表达。
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的心胸就会是宽广的。
退一步海阔天空。
你的胸怀是无比的宽大。
人生是一场战斗,需要你有技巧,让你有睿智和智慧。
百家讲坛一直是我比拟喜欢的栏目。
从纪连海的《正说和珅》到易中天的《品三国》。
《百家讲坛》观后感(通用15篇)

《百家讲坛》观后感(通用15篇)《百家讲坛》观后感1我是《百家讲坛》一名忠实的小“坛友”,收看这个节目已经两三年了。
古人云:“以史为镜,能够知兴替。
”这个节目增长了我的知识,开拓了我的视野,使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
最近一期节目是河南大学的王立群教授讲的“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
有人说秦始皇是一个暴君,暴虐无道,也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名垂青史。
听了王教授精辟的讲解和独到的见解,我对秦始皇有了新的认识,也了解了许多这位“始皇帝”鲜为人知的故事。
世人对秦始皇的功过评说不一。
他有许多伟大的功绩,像众所周知的灭六国、统一度量衡、文字和货币、统一车轨、修建驰道和水路等等。
并且秦始皇身上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一次,秦始皇派兵攻打楚国,由于没有听取老将军王翦的意见,而是派遣了没有经验的李信,李信大败而归,秦始皇事后十分后悔,便亲自去王翦家认错,请王翦亲征伐楚。
这件事反映出秦始皇知错就改的品质和他宽厚的胸襟气度。
当然秦始皇犯的错误也不少,他增加税赋,刑法严苛,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甚至听信术士的邪说歪道,大兴土木建造宫殿,使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
他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虽然保卫了领土,并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遗迹,却也埋葬了无数的生命,家喻户晓的传说“孟姜女哭长城”就是百姓们对秦始皇暴政的控诉。
王立群教授还告诉我们,“焚书坑儒”这个典故也是有争议的。
“焚书”就应是指焚烧经书,“儒”并不是指儒家的读书人,而是算命的人,也就是“焚经书,坑术士”,这是后人对秦始皇的误解。
除此之外,我还明白了与秦朝有关的“奇货可居”、“指鹿为马”、“图穷匕见”等成语的由来,真是令我受益匪浅。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个节目呢?那么每一天中午12点45分,我们就相约《百家讲坛》吧!《百家讲坛》观后感2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远是朴素的。
真正的圣贤也是平易近人的。
赵普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这部儒家经典对为人处世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之大。
2024年《百家讲坛》观后感集合15篇

2024年《百家讲坛》观后感集合15篇《百家讲坛》观后感1有人说,我们中国人缺少信仰,但是,在这个星期六,阿宋给我们全班诠释了什么是中国人的信仰。
有一个人,其貌不扬却改变了中华民族教育传统,有一本书,是这个人的语录却被称为治国之道。
这个人是孔子,这本书是《论语》。
于丹教授在理解《论语》上很有自己的心得,而阿宋给我们看的就是《百家讲坛》中于丹《论语》心得的第一集《天地人之道》。
在这一集中我明白了天、地、人之间的联系。
盘古开天辟地后,上面是天,下面是地,盘古就在中间,所以天地人在境界上是一样的。
人只有真正感悟到了天地至理,才能纳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于自己胸中,使自己成为天地间最为强大的存在。
孔子是凭借什么感染其他人的,正是凭这浩然之气。
孔子有一个“仁”的思想,这大家都知道,可你知道什么是“仁”吗?孔子的弟子就曾经问过他,什么是“仁”?孔子回答:“爱人。
”又问,什么是“智”,又答:“知人。
”多么玄奥的两个字,孔子就以此作答。
原来“仁就是爱人,智就是知人。
”孔子还有一个故事让我深受启发。
有位弟子问孔子:“老师,我们向你学了这么久,是想以后能当大官,你说有什么条件,才能治理国家?”孔子的话依旧简短:“足兵足食民信之矣。
”学生不甘心,问:“去掉一条的话,您去哪一条。
”“去兵。
”孔子认为没有兵力也行。
“再去一条。
”孔子很严肃地回答:“去食。
”人在世上,难免一死,可怕的是国家因为没有人民信仰而崩溃。
信仰的力量是那样伟大。
最后,我感动于孔子的一个字:“恕”。
对自己宽容一点,对别人宽容一点就是“恕”。
有了这个字,我们就可以过好一辈子。
我深深地被孔子的智慧所打动。
《百家讲坛》观后感2百家讲坛是我少有喜欢看的科教类节目。
遗忘看的那些教育节目都觉得很是乏味、枯燥总觉得有些纸上谈兵的感觉,但是百家讲坛给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比如今天看的这期节目,我就受益匪浅。
看于丹的心得.很受启发.特别是其中的一个牧羊人的比喻更是让我感触很大.她说.我们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样.只要看好最后一只羊就好了.最后一只羊赶上了.其他的羊就会跑得快了.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只看着自己的头羊沾沾自喜.却不曾想他的有的羊已经落下了很多了.和这个故事相似的是木桶的故事.一个木桶是由许多片木板组成了的.要看这一个木桶的盛水多少.要看最低的一块木板而不是最高的一块木板.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学生.其实你看一看.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其实在日常的学习中.并不需要老师下多大的功夫.相反.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是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我们只有抓好了学习落后的学生的成绩.那么我们一个班的成绩也就会好了.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就像是那只最后的羊一样.只有抓好他们的成绩才是最主要的.当然任何的比喻都有其不恰当性.我们对于学习一帆风顺的学生还要有更高一层的要求.要让他们有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够自主学习.老师只是给予一定的指导就好了.这一次的让我有了很大的感悟。
百家讲坛观后感(集锦15篇)

百家讲坛观后感百家讲坛观后感(集锦15篇)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
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百家讲坛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百家讲坛观后感1每天早上起床就是看《百家讲坛》,今天听的是喻大华教授评说《嘉庆王朝(五)——洪亮吉大案》当把洪亮吉流放新疆后,地方上发生了一场罕见大旱,先是老百姓拜神祈雨,后来各级官员向天求雨,大到极致的官员也没有用,无奈皇上只好亲自向天祈雨还是没用。
实在没有办法,想到了大赦天下,仍然仍然是滴雨不下。
于是嘉庆想到了洪亮吉,在他亲自含泪写完诏书(相当于自我检讨,嘉庆觉得委屈所以流泪)后,一场大雨倾盆而下。
这是迷信吗?应该说不是,因为从老百姓到当官的祈雨应该是过了很久的时间,从时间上来说,也许本来就是到了该降雨的时候,再者嘉庆本身就有点心虚,如果说他对洪亮吉不是心存不安,他不会觉得自己应该受到惩罚,他作为一国之君能够自我检讨非常不容易,在他内心深处其实早就知道自己错了,只是一直不愿意承认,直到这场大旱让他把这份内疚显露无遗。
每一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线,这个底线就是牵制自己的行为,甚至也会让自己倍受折磨,当自己无法逾越自己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些恐惧,于是就会用一些行为救赎自己。
于是人的信仰便产生了,不断的用一些行为来救赎,只求自己问心无愧。
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没有了这种种的自我约束,内心没有一种道德的天平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全靠着所谓的法律法规来制约,约称“树无皮则无命,人无脸则无敌”,那么,后果无法想象,而一个人真的什么都不在乎了,活着还有意义吗?百家讲坛观后感2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远是朴素的。
真正的圣贤也是平易近人的。
赵普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这部儒家经典对为人处世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之大。
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就是指有利的时令和气候,有利的地势,得人心和上下团结。
《百家讲坛》观后感

《百家讲坛》观后感《百家讲坛》观后感18篇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百家讲坛》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百家讲坛》观后感1今天看了百家讲坛,这次王立群教授主要讲的是“合纵连横”,说实话,刚刚听到这个词的确有点陌生,下面,我就向大家来说说什么叫合纵连横吧!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与军事政策。
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
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
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
张仪曾经游说六国,让六国共同事奉秦国。
秦在西方,六国在东方,东西相连,故称连横。
讲一个关于合纵连横的典故吧。
公元前313年的一天,秦国的使臣张仪来到楚国,对楚怀王说:“秦王愿意与大王结成兄弟之国。
大王如果能同齐国断交,秦国愿献地六百里,两国永远与好。
”楚怀王听了非常高兴,便一口答应下来,并派使者同张仪一起来到秦国,打算接收土地。
可是刚入秦国境内,张仪就假装从车上摔下来,称病不出,拒绝会见楚国的使者。
楚怀王见秦王迟迟不肯献地,以为秦王担心楚与齐的断交不够彻底,于是又派人北上大骂齐王。
齐王被惹怒了,坚决与楚国绝交,并且与秦国建立了联盟关系。
当楚使再次向张仪索讨献地时,张仪却说:“哪有六百里地献给你们,一定是听错了,只有六里宽嘛。
”楚怀王发觉上了当,决定发兵攻秦,结果受到秦、齐两国夹攻,楚国大败而归。
接着,在蓝田交战中,楚国又被秦国打败,割给秦国两个城市。
从此,楚国就一蹶不振。
这就是张仪采用连横政策,帮助秦王离间敌国联盟,扩张秦国势力的典型例子。
合纵连横就是一种外交的国策选择,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其历史作用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是智慧的一种表现。
《百家讲坛》观后感2百家讲坛是我少有喜欢看的科教类节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家讲坛》观后感_1000字
今天我看了百家讲坛,主要讲的是贞观之治之李世民夺位。
当时汉高祖时期,皇帝李渊治国有方,当时全国上下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这时,李世民就起了夺位之心,他的第一步就是朝太子和齐王开刀,他设计计谋在玄武门把太子和齐王杀了。
这就是所谓的玄武门政变。
为什么当时皇帝不处罚李世民呢?是因为他的声望太高了,杀了他天下就会暴乱。
杀了齐王和太子后,李世民就派他的一员大将去找皇帝要兵权。
当时,皇帝和几个大臣在划船,看见一名全副武装的将士来到他的面前,就被吓着了,明白了此人的来意,但皇帝还是故作镇静地问他:你来干什么?此人就说外面有人生乱,请你把兵权交给秦王,让他来统一安排,全部听从他的指挥,旁边两位大臣也帮李世民说好话,皇帝没有办法,也只有交了兵权。
从而也把自己的皇位拱手相让了,因为当时兵权就等于一切,所以李世民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帝。
李世民当上了皇帝,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他篡位,有的又说是继位。
史书是史书,说法归说法,我认为李世民的做法是错的。
因为他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杀兄囚父。
虽然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却失去了手足、父子亲情。
百家讲坛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栏目。
从纪连海的《正说
和珅》到易中天的《品三国》。
这几天我就关注着于丹教授的《论语》。
《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与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书。
孔子说,一个人要有人格的尊严。
他不提倡以怨抱怨。
因为冤冤相报何时了?他也不提倡以德抱怨。
他说那是一种浪费。
是对人生的浪费。
试想,人家很对不起你,可是你仍然忍辱负重,还在那里对他人宽容,忍让,会让那人感到你是可欺的。
这样会让那个人瞧不起你的,你要用你的公正,磊落的人格,既不是德,也不是怨,要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有用的地方。
因为人生有限,生也有涯。
光明磊落才是你应该做的事情。
于丹教授把孔子说的文言文给予大家解释得惟妙惟肖。
让人容易懂得为人处世道理,她讲述的人生哲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
所以我认真做着笔记。
我需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因为在我的面前总感到很困惑,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处理为好。
如今我找到了答案。
其实,身为教师不光要看看。
学生们也可以看看答案补充
纪连海讲的《纪晓岚之谜》最好看,通过《纪晓岚之谜》我知道了纪晓岚先当官,然后犯了错误,被发配到新疆。
在去新疆的路上,他写了好多好多文章,后被编成《阅微草堂笔记》。
纪晓岚在新疆待了两年,因为要编《四库全书》,又被调回到北京。
《四库全书》编了十年,编书特别辛苦,十年中还累死了好多人,幸好纪晓岚没死。
这部书总共写了七
卷,保存到了中国的七个地方,有北京颐和园,北京故宫,台北,沈阳等。
后来,有几个地方的书因为外国人的侵略被烧毁,还有几个地方的书全部保存到现在。
通过这个讲坛,我的脑子里又增加了许多知识。
我想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也登上讲坛,为大家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