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年月日时算法
如何用天干地支计算年月日时

如何用天干地支计算年月日时如何用天干地支计算年月日时?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
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
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
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
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
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
可是,这就是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纪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
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
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
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
还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
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
但是用天干和地支搭配纪年的表现方式相传自黄帝时期就开始了,在殷墟商代考古发现过六十甲子表的残片。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12345678910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123456789101112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
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
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
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编辑本段]六十年甲子(干支表)12345678910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11121314151617181920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21222324252627282930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31323334353637383940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41424344454647484950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51525354555657585960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编辑本段]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1.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
计算年月日时天干地支

计算年月日时天干地支
年天干地支:
十天干: 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10癸;
十二地支:1子、2丑、3寅、4卯、5辰、6巳、7午、8未、9申、10酉、11戌、12亥。
所需年份的天干=( 公元年数-3 )÷10的余数。
所需年份的地支=( 公元年数-3 )÷12的余数。
如:2022-3=2019, 余数9为壬;2022-3=2019÷12=168余数3,为寅。2022壬寅。
月天干地支:
月天干=年天干×2+农历月份,取尾数。
月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正月建寅,二月卯,以此类推。
时辰的天干推算有一个口诀,时天干=日天干×2+时地支-2(因为天干有十个,所以计算出来的数字如果大于10,就要减去10)。
年月日时干支速推方法

年月日时干支速推方法年月日时干支速推方法用一公式计算任何一天的天干地支,不出一二分钟就能计算出1900年到2100年间任何一天的天干地支,且非常准确,一、1900----2100年年干=年尾数—3例:1969年年干=9—3=6,第6位天干就是已2012年年干=2—3=9,第9位天干就是壬(2不足减就补十成12)二、1900----1999年年支=年尾二位数+12000----2099年年支=年尾二位数+5例:1969年年支=69+1=70,去掉60的倍数为10,地支第十位为酉。
2012年年支=12+5=17,去掉12余5,地支第五位是辰。
那么1969年干支就是已酉2012年干支就是壬辰。
三、月干公式、月的地支是固定的如正月起寅之类,只计算月干月干=年干数×2+月份例:1969年(已酉)年八月(酉月)的天干=6*2+8=20,天干10为周期就去掉10,天干第十位为癸,则此月干支为癸酉。
四、日干支公式:1900----1999年日干支基数=(年尾二位数+3)×5+55+(年尾二位数—1)/4。
2000----2099年日干支基数=(年尾二位数+7)×5+15+(年尾二位数+19)/4。
(只用商数,余数不用,数过60就去掉60)。
例:2008年月日10月18日:日干支基数=(8+7)*5+15+(8+19)/4=36(已去掉60的倍数)这数就是1月1号的干支数。
从1月1号到10月5日按满60去之后数为36+31(1月下类推)29+31+30+31+30+31+31+30+18=7+0+1+1+1+18=28 则天干去10的倍数余8为辛,地支去12的倍数余4为卯。
今天干支就是辛卯。
五、时干公式=日干序数*2+日支序数—2六、还有一法,叫倒推年龄法,从今年的干支推算出任何年龄的干支,但只能推算出年干支不能推出日干支,即年龄去掉60为基数,去掉十的倍数为倒推天干数,去掉十二的倍数为地支倒推数。
年月日时与干支转换的计算方法

年月日时与干支转换的计算方法如今,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很少能用得到天干地支和五行八卦,但是不乏有些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喜欢它,会去记忆它。
一、年干支计算公元后年份的口诀是:“公元年数先减三,除10余数是天干,基数改用12除,余数便是地支年”。
以2010年为例,年份减3得基数2007,除以10得余数7,对查天干次序(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得“庚”,再将基数2007除以12得余数为3,再循环对查地支次序(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得“寅”,故2010年为庚寅年。
(若得0可理解为1之前即12)二、月干支月的地支是固定的,如正月起寅之类。
只计算月干。
月干=年干数乘2+月份例:2010年(庚寅)三月(辰月)的天干=7×2+3=17,天干10为周期,就去掉10,得7,天干第7位为庚,则此月干支为庚辰。
三、日干支1900——1999年日干支基数=(年尾二位数+3)×5+55+(年尾二位数-1) ÷4。
2000——2099年日干支基数=(年尾二位数+7)×5+15+(年尾二位数+19) ÷4(只用商数,余数不用,数过60就去掉60)。
例:2010年4月12日星期一日干支基数=(10+7)×5+15+(10+19)÷4=47(已去掉60的倍数)这就是1月1日的干支数。
从1月1日到4月12日为47+31(1月天数,下类推)+28+31+12=149,去掉60的倍数得29、天干去10的倍数余9为壬,地支去12的倍数余5为辰,今天的干支就是壬辰。
四、时干支时干=日干序数×2+日支序数-2五、倒推年龄法从今年的干支推出任何年龄的干支,即年龄去掉60为基数,去掉10的倍数为天干倒推数,去掉12的倍数为地支倒推数。
如今年为庚寅年,56岁生年的干支这样推:56去50余6,天干从庚倒推6位是乙,地支为56去掉48余8,从寅倒推8位是未,生年就是乙未年。
天干地支年月日时算法(二)

天干地支年月日时算法(二)
上一篇说到了年的计算,那么这一篇来说一下月的计算。
月份的计算就要运用到五虎遁歌:
甲己之年丙做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之年寻庚上,丁壬壬寅顺水流,若问戊癸何处发,甲寅之上好追求。
具体办法是,如今年壬寅年四月,那么根据歌诀“丁壬壬寅顺水流”,就可以推出壬寅年正月是壬寅,然后就可以一次推出二月癸卯,三月甲辰,四月乙巳,由此可见,这一年四月的干支是乙巳了。
这里必须注意的是,月份要结合二十四节气来推算,在一年二十四节气里,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是节;雨水、春风、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是气。
而推算月份要要严格按照以节为界限,本月节前的,就用上个月干支,本月下一个节后的,也就是下一个节提前到本月的,也要用下一个月的干支,因为一个月通常一个节一个气,但是也有被打乱的。
例如今年壬寅四月初五才交立夏节,那么四月初一到初四还是算上一个节气的,也就是三月。
2023年立夏才三月十七,也要按四月干支算了。
图源网络,侵权必删
为了便于记忆,有二十四节气歌一首道:
正月立春雨水节,二月惊蛰及春分,
三月清明并谷雨,四月立夏小满方,
五月芒种并夏至,六月小暑大暑当,
七月立秋还处暑,八月白露秋分忙,
九月寒露并霜降,十月立冬小雪降,
子月大雪并冬至,腊月小寒大寒昌。
有什么问题或者不同意见可以一起探讨探讨,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天干地支时辰推算方法

天干地支时辰推算方法
天干地支时辰推算方法,又称为八字推算法,是通过从年、月、日、时四个方面来推算人的命运。
具体方法如下:
1. 确定出生年份的天干地支(十二地支与十天干相配),并排在八字的开头。
2. 依次根据出生月份和日期,将对应的地支填入八字中间的两个空格中。
3. 再根据出生时间,将对应的地支填入八字最后的一个空格中。
4. 根据天干地支的五行相生相克关系,分析命中五行属性的数量,以及命宫、财官、食伤、伤官、比肩、劫财六个部位的情况,来了解个人的命运。
参考内容:
例如,某人的出生年份为1990年,那么他的天干地支为庚午年。
假设他的出生月份为5月18日,那么八字为:庚午、庚午、辛巳、辛已。
如果他的出生时间为11点,那么八字就是:庚午、庚午、辛巳、辛已、乙亥。
据此可以分析他的命运,以及五行属性和各个部位的情况。
日干支推算方法

日干支推算是一种古老的中国农历算法,用于计算日期和时间。
这种算法基于天干和地支的组合,每天的天干支组合都是独特的。
以下是简单的日干支推算方法:
1. 天干地支:
-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它们按照“甲子、乙丑、丙寅”等规律循环。
2. 天干地支组合:
-通过天干和地支的组合,可以得到日干支。
例如,甲子、乙丑、丙寅等。
3. 年月日时干支:
-在日干支推算中,通常还考虑年、月、日、时的天干支。
这样,一个特定日期和时间就可以通过这四个参数得到一个确定的干支组合。
4. 干支循环:
-天干和地支的循环规律是60年一个周期。
在计算时,可以使用模60的方式,例如:61年的天干支是甲子,62年的天干支是乙丑,依此类推。
5. 干支计算工具:
-为了方便计算,可以使用一些干支计算的工具或者查找天干支表。
举例说明:
-假设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的天干支分别为甲子、乙丑、丙寅、戊辰,那么这个时间点的日干支就是戊辰。
-如果需要计算未来某一天的日干支,可以通过模60的方式计算。
请注意,这是一个简要的介绍,实际的日干支推算可能涉及到更多的细节和修正,因为历法和时区的不同可能会影响计算结果。
如果需要更精确的计算,建议使用专业的历法工具或咨询专业的历法学家。
如何计算年月日时干支

年月日时干支是中国传统历法中使用的一种时间计算方法,主要用于干支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
干支是指天干和地支,共十干十二支,分别表示了不同的年、月、日、时。
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计算年月日时干支。
1.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是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为基础,循环周期为60年。
根据甲子纪年表,可以得到甲子年为第一年,乙丑年为第二年,以此类推。
计算方法如下:-年份除以60,得到的余数对应地支的序号,余数为0时对应地支为第12位。
-年份除以10,得到的余数对应天干的序号,余数为0时对应天干为第10位。
例如,2024年对应的是辛丑年,辛为第8位天干,丑为第2位地支。
2.干支纪月:干支纪月是以天干和地支纪法来计算月份,每年的月份循环周期为12个月。
计算方法如下:-以立春为分界点,立春前为腊月,立春后为正月。
-计算年份的天干位置,例如2024年是辛丑年,辛为第8位,丑为第2位。
-计算立春的干支纪年,例如2024年的立春是在2月3日,即辛丑年的干支纪年为庚寅年。
-计算干支纪月,以立春为始,依次按照干支顺序排列,例如辛丑年的立春前一月为庚子月。
3.干支纪日:干支纪日是根据天干和地支的顺序来编号和计算每一天。
计算方法如下:-天干序号除以十,得到的余数为干日的序号,余数为0时对应干日为第10位。
-地支序号除以十二,得到的余数为支日的序号,余数为0时对应支日为第12位。
例如,2024年1月1日对应的是庚子日,庚为第7位天干,子为第1位地支。
4.干支纪时:干支纪时是在一天24小时的基础上,根据天干和地支的顺序来计算每个时辰的干支。
-从早子时开始,依次按照天干地支的顺序对应到每个时辰。
-例如,早子时对应甲子时,早丑时对应乙丑时,以此类推,晚子时再次对应甲子时。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计算方法是以农历为基础,对应的公历日期可能会有所不同。
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历法的变化和修正。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可以通过查询相关的农历工具或网站来获取具体的干支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快速推算年柱干支法推算公式:①推算天干:西元年末位數-3=年幹(適用於任何年代)。
②推算地支:西元年末二位數+9=年支(適用於十九世紀,即1800—1899 年);西元年末二位數十1=年支(適用於二十世紀,即1900—1999 年);西元年末二位數+5=年支(適用於廿一世紀,即2000—2099 年);說明:①年幹按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10(癸)順序;年支按1(子)、2(醜)、3(寅)、4(卯)、5(辰)、6(巳)、7(午)、8(未)、9(申)、10(酉)、11(戌)、12(亥)順序。
②求年幹,不夠減則借10;求年支,超過12要遞減12,取餘數。
③求年幹之公式,適用於任何年代;求年支之公式,不同公式只適用於某一世紀“00年)。
例一:求1800年的年柱干支①末位數0-3:7(不夠減借10),天干序數7是“庚”。
②末二位數00+9:9,地支序數9是“申”。
則知1800年是‘‘庚申”年。
例二、求1989年的年柱干支①末位數9-3=6天干序數6是“已”。
③末二位數99+9=108遞減8個12後餘12,地支序數12是“亥”。
則知1899年是“己亥”年。
例三:求1935年的年柱干支①末位數5-3=2天干序數2是”乙”。
②末二位數35+1:36遞減2個12後餘12,地支序數12是“亥”。
則知1935年是“乙亥”年。
例四:求1981年的年柱干支①末位數1-3=8(不夠減借10),天干序數8是“辛”。
②末二位數81+1=82,遞減6個12後餘10,地支序數10是”酉”。
則知1981年是“辛酉”年。
例五:求1999年的年柱于支①末位數9-3=6天干序數6是“已”。
②末二位數99十1=100遞減8個12後餘4,地支序數4是“卯”。
則知1999年是·己卯”年。
例六:求2000年的年柱干支①末位數0-3=7(不夠減借10),天干序數7是"庚”。
②末二位數00+5-=5地支序數5是“辰”。
則知2000年爲“庚辰”年。
.例七:求2022年的年柱干支①末位數2-3=9(不夠減借10),天干序數9是‘壬”。
②末二位數22+5-=27遞減2個12後餘3,地支序數3是“寅”。
則知2022年是“壬寅”年。
例八:求2033年的年柱干支、①末位數3--3=o(o即是10)。
天干序數10是“癸”。
②末二位數33+5=38遞減3個12後餘2,地支序數是“醜”。
則知2033年是“癸醜”年。
二、快速推算月柱干支法推算公式:①推算公式:年幹x2+月數=月幹(超過10要遞減10,只取個位數)。
②推算地支:農曆月支是固定不變的,正月爲“寅”、二月爲“卯”、三月爲“辰”、四月爲“巳”、五月爲“午”、六月爲“未”、七月爲“申”、八月爲“酉”、九月爲“戌”、十月爲“亥”、十一月爲“子”、十二月爲“醜”。
例一:求1935年農曆六月的月柱干支①按上法(推算年柱干支法)已知1935年是“乙亥”年。
年幹“乙”即2x2+6;10,天干序數10是“癸”。
②農曆六月,地支固定爲“未”。
則知1935年農曆六月的月柱干支是“癸未”。
例二:求1999年農曆五月的月柱干支①按上法已知1999年是“己卯”年。
年幹“己”即6x2+5=17,17—10=7,天干序數7是“庚”。
②農曆五月,地支固定爲“午”。
則知1999年農曆五月的月柱干支是“庚午”。
例三:求1898年農曆九月的月柱干支①按上法已知1898年是“戊戌”年。
年幹“戌”即5x2+9=19,19—10=9,天干序數9是“壬”。
②農曆九月,地支固定定爲“戌”。
則知1898年農曆九月的月柱干支是“壬戌”。
例四:求2001年農曆八月的月柱干支①按上法已知2001年是“辛巳”年。
年幹“辛”即8x2+8=24,遞減10後餘4,天干序數4是“丁”。
②農曆八月,地支固定爲“酉”。
則知2001年農曆八月的月柱干支是“丁酉”。
三、快速推算日枉干支法A.推算閏年日柱干支法甚麽是閏年?能用4整除的年稱爲閏年。
每4年有一個閏年:在二十世紀,1904、1908、1912、1916、1920、1924、1928、1932、1936、1940、1944、1948、1952、1956、1960、1964、1968、1972、1976、1980、1984、1988、1992、1996、2000均爲閏年。
每個世紀有25個閏年。
推算日柱于支,必須先算出元旦日干支。
以元旦日干支推算其他日干支。
①推算閏年元旦日天干:在二十世紀,上列閏年的末二位數÷4;元旦日天干(超過10要遞減10,取餘數。
)例如1904年,04÷4=1,元旦日天干爲“甲”。
再如1960年,60÷4:15,減10餘5,5爲“戊”,則元旦日天於爲“戊”。
又如1988年,88÷4=22,減20後餘2,2爲“乙”,則元旦日天干爲“乙”。
在廿一世紀,即2000年以後,求閏年元旦日天干的公式是:(閏年的末二位數+100)÷4:元旦日天干。
例如求2008年元旦日的天干:(08+100)÷4=27,7爲"庚”,則元旦日天干爲“庚”②推算閏年元旦日地支(適用於20、21兩個世紀) 將上面已算出的元旦日天干數÷4,然後看餘數。
記住:餘數爲1,則地支是“午”:餘數爲2,則地支是“卯”;餘數爲3,則地支是“子”;餘數爲4(余4即餘0),則地支是“酉”。
這一點與天干不同,不是按地支順序數來取地支,而是另按此規定。
爲了便於記憶.可按“子午卯酉,3124"米記。
或用諧音法,“3124"1~曠三要爾(兒)死”或“三要魚死”,即知順序是“子午卯酉”。
例如1904年元旦日,已知天干數爲1即“甲”,地支數也爲1,即“午”,則知元旦日干支爲“甲年”。
又如1960元旦日,已知天干數爲15,即“戌”,地支數爲15÷4,餘3,3爲“子”,則知元旦日干支爲”戊子”。
再如1988年元旦日,已知天干數爲22(88÷4)即“乙”,地支數爲22÷4,餘數爲2,2爲“卯”,則知元旦日干支爲“乙卯”。
③推算閏年任何一日的日干支:花甲60一迴圈,每個閏年366日有6次迴圈。
故下面6天與元旦日干支相同:3月1日,4月30日,6月29日,8月28日,10月27日,12月26日。
同理,下面6天則與元旦日天干相同.地支相沖:1月31日,3月31日,5月30日,7月29日,9月27日,11月26日。
由於以上前6個日子與元旦日干支相同,後6個日子與元旦日地支相沖,可將一年內任何一天的日干支鎖定在60日內。
再根據天干10日一迴圈,地支12日一迴圈,進一步將所求之日鎖定於一句之內。
如求1964年5月3日和10月7日的干支:經算,1964年的元旦日干支爲”己酉”(64÷4;16,6爲“己”,16÷4余0即餘4,4爲“酉”),則4月30日也爲“己酉”,順推加3天,則5月3日干支爲”壬子”。
同理,10月27日也爲”己酉”,則逆算順推,17日爲”己亥”,7日爲“己醜”。
或9月27日爲“己卯”,順算逆椎,10月7日亦爲“己醜”(天干相同。
地支子寅辰午申戌或醜卯巳未酉亥,順算則逆推,逆算則順推。
)又如:求1992年8月30日和12月5日的干支:經算:1992的元旦日干支爲“丙子”(92÷4=23,3爲“丙”;23÷4餘數爲3,3爲“子”),則月28日也爲“丙子”,順推加2天,則8月30日干支爲“戊寅”。
同理,12月26日也爲”丙子”,逆算順推,16日爲:“丙寅”,6日爲“丙辰”,5日則是”乙卯”。
或按11月26日爲“丙午”,順算逆推,12月6日爲“丙辰”,5日爲“乙卯”。
再如:求2008年3月21日及9月18日的干支:經算,2008年的元旦日干支爲“庚子”(108÷4=27,7爲“庚”;27÷4餘數爲3,3爲”子”),則3月1日也爲“庚子”,順算逆推,11日爲“庚戌”,21日爲“庚申”。
同理,8月28日也是“庚子”,順算逆推,9月7日爲“庚戌”,17日爲“庚申”,18日則爲“辛酉”。
或9月27日爲“庚午”,逆算順推,9月17日爲“庚申”,則18日爲“辛酉”。
B·推算平年日柱干支法(適用於20、2l兩個世紀)同樣,推算日柱干支,必須先算出元旦日干支。
以元旦日干支推算其他日干支。
①平年元旦日干支,是按閏年元旦日干支推算出來的。
按下面的規律辦:a·閏年後一年的元旦日干支是該閏年元旦日干支的“天克地沖”。
b,閏年後二年的元旦日干支是該閏年元旦日干支的“天順地逆”。
c·閏年後三年的元旦日干支是該閏年元旦日干支的“天克地庫”。
例如:1904年元旦日干支是“甲午”,則1905年元旦日子支是“庚子”(“庚子”與“甲午”天克地沖),1906年元旦日干支是“乙巳”(乙是甲的順行一位,已是午的逆行一位),1907年元旦日干支是“庚戌”(戌爲午火之庫。
“庚戌”與“甲午”的關係是天克地庫)。
又如1964年元旦日子支是“己酉”,則1965年元旦日干支是“乙卯”(天克地沖),1966年元旦日干支是“庚申”(天順地逆),1967年元旦日干支是“乙丑”(天克地庫)。
又如2008年元旦日干支是“庚子”,則2009年元旦日干支是“丙午”(天克地沖),2010年元旦日干支是“辛亥”(天順地逆),2011年元旦日干支是“丙辰”(天克地庫)。
②推算平年任何一日的日干支:花甲60一迴圈,每個平年365日有6次迴圈。
故下面6天與元旦日干支相同:3月2日,5月1日,6月30日,8月29日,10月28日,12月27日。
同理,下面6天則與元旦日天干相同,地支相沖:1月31日,4月1日,5月31日,7月30日,9月28日,11月27日。
如求1989年5月9日和10月18日的干支:經算:1989年的元旦日干支爲“辛酉”(閏年1988年元旦日干支“乙卯”的天克地沖),則5月1日也是“辛酉”,順推8天.5月9日爲“己巳”。
同理,10月28日也是“辛酉”,逆算順推,18日爲“辛亥”。
或9月28日爲“辛卯”,順算逆推,10月8日爲“辛醜”,10月18口爲“辛亥”。
又如求2015年2月28日和7月27日的干支經算,2015年元旦日干支爲“丁醜”(閏年2012年元旦日干支“辛酉”的天克地庫。
醜爲酉金之庫。
),則3月2日也是“丁醜”,倒推兩天,2月28日爲“乙亥”。
同理,7月30日爲“丁未”,倒推3天,7月27日爲“甲辰”。
至於1901—1903年元旦日干支,即以閏年1904年元旦日干支反推即可。
如1904年元旦日干支是“甲午”,反推5天,1903年12月27日爲“己醜”,則1903年元旦也爲“己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