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G 860—94压力传感器(静态)检定规程

合集下载

压力开关校验、压力变送器校验方法

压力开关校验、压力变送器校验方法

压力开关校验、压力变送器校验方法一、试验依据JJG 544-2011 压力控制器检定规程JJG 860-1994 压力传感器(静态)检定规程JG 882-2004 压力变送器二、试验准备票1、压力开关校验试验仪器:多功能智能压力校验仪ConST273(0~10)MPa,台式气压泵SC-YFQ-S06T (-0.095~14)Mpa工器具及材料:转接头一套、螺丝刀七件套、扳手、生料带、橡胶垫片、合格证等。

资料:定值单工作人员:两人2、压力变送器校验试验仪器:多功能智能压力校验仪ConST273(0~10)MPa,台式气压泵SC-YFQ-S06T (-0.095~14)Mpa工器具及材料:转接头一套、螺丝刀七件套、扳手、生料带、橡胶垫片、合格证等。

资料:接线图工作人员:两人三、试验标准1、压力开关校验1)外观检查2)控压范围压力开关的空压范围为15%-95%。

3)设定点误差的检定45)切换差切换差不可调的控制器,其切换差应不大于量程的10 %6)绝缘电阻控制器在环境温度为15℃~35℃二巳俨相型温度为45%~75% 的条件下,各接线端子与外壳之间、互不相连的接线端子之间、触头断开的两解析那端子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MΩ。

2、压力变送器校验1)外观2)密封性变送器的测量部分在承受测量上限压力(差压变送器为额定工作压力)时,不得有泄漏和损坏现。

3)基本误差与回程误差(现场为电动变送器)4)绝缘电阻在环境温度为15-35℃,相对湿度为45%-75%时,变送器各端子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M Ω。

四、试验方法 1、 压力开关校验1) 用于感和目测检查压力开关外观。

2) 试验接线根据现场实际选择被检压力开关的 常开或者常闭接点进行校验 标准表ConST273本身自带有 压力测量功能与开关量检测功能 标准表ConST273的开关量检测 功能的实现: 电气插孔为开关量显示方式按下四次选择“开关量”模式标准压力表校验之前应先进行清零操作。

JJG860—94压力传感器静态检定规程

JJG860—94压力传感器静态检定规程
16.7压力传感器的基本误差
线性压力传感器的基本误差,按下式计算:
A=±(ξS+ξLH)(22)
式中压力传感器系统误差ξLH计算如下:
采用端点平移线为工作直线的压力传感器,其系统误差按下式计算:
(23)
采用最小二乘直线为工作直线压力传感器,计算各检定点正行程示值的算术平均值和反行程示值的算术平均值分别与最小二乘直线相应的yLSi之间差值:
JJG--860—94压力传感器(静态)检定规程
压力传感器(静态)检定规程
JJG 860—94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许新民(航空工业总公司第304研究所)
郭春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张首君(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参加起草人:
陈景文(航空工业总公司第304研究所)
目次
一概述
二技术要求
三检定条件
四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
10检定设备
10.1激励电源。激励电源应按压力传感器要求配套,除非压力传感器对激励电源稳定性无特殊要求,否则其稳定度应为被检压力传感器允许基本误差绝对值的1/5~1/10,可选用精密稳压电源、稳流电源、干电池或蓄电池等。
10.2读数记录装置。检定压力传感器用的读数记录装置基本误差的绝对值应小于被检压力传感器允许基本误差绝对值的1/5~1/10,可选用数字式电压表、数字式频率计、电流表等。
无论是单向差压传感器还是双向差压传感器,将高压端(+)与低压端(-)相连通,加额定静压值(低压端)的25%、50%、100%,在这三个静压时读取压力传感器的零位输出,连续进行3次,此时零位输出值与压力传感器未加压(通大气)时零位输出值之间的最大偏差不得超过其允许基本误差。
16压力传感器的工作直线及各项误差的计算
16.1校准曲线的确定

火电厂十四项监督现行有效规程、标准目录

火电厂十四项监督现行有效规程、标准目录

火电厂十四项监督现行有效规程、标准目录电测监督现行有效规程、标准目录一、通用标准类1、DL/T5137 — 2001《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技术规范》2、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评定》3、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4、JJF1069—2003《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5、JJF1094—2002《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技术规范》6、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7、GBJ 63 —1990《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设计规范》8、DL 408 —1991《电业安全规程》9、JJF1022—1991《计量标准命名规范(试行)》10、JJG1027—1991《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技术规范(试行)》二、模拟指示电测量仪表类1、JJG124—1993《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及电阻表检定规程》2、JJG494—1987《高压静电电压表检定规程》3、JJG603—1989《指针式频率表检检定规程》4、JJG440—1986《工频单相相位表检定规程》5、SD 110—1983《电测量指示仪表检验规程》6、SD 111—1983《交流仪表检验装置检定方法》7、SD 112—1983《直流仪表检验装置检定方法》8、JJG622—1997《绝缘电阻表(兆欧表)检定规程》9、JJG366—2004《接地电阻表检定规程》10、JJG984—2004《接地导通电阻测试仪检定规程》11、JJG410—1994《精密交流电压校准源检定规程》12、DL 500–1992《电压监测仪订货技术条件》13、DL /T845.1–2004《电子式绝缘电阻表》14、DL /T845.2–2004《工频接地电阻测试仪》15、DL /T845.3–2004《直流电阻测试仪》16、DL /T845.4–2004《回路电阻测试仪》三、电测量变送器类1、DL 410—1991《电工测量变送器运行管理规程》2、JJG 01—1994《电测量变送器检定规程》3、JJG126—1995《交流电量转变为直流电量电工测量变送器检定规程》四、直流电工仪器类1、JJG166—1993《直流电阻器检定规程》2、JJG125—2004《直流电桥检定规程》3、JJG982—2003《直流电阻箱检定规程》4、JJG123—2004《直流电位差计检定规程》5、JJG531—2003《直流电阻分压箱检定规程》6、JJG153—1996《标准电池检定规程》7、JJG506—1987《直流比较仪式电桥检定规程》8、JJG546—1988《直流比较电桥检定规程》9、JJG690—2003《高绝缘电阻测量仪高阻计检定规程》10、JJG485–1987《万能比例臂电桥检定规程》11、JJG486–1987《微调电阻箱检定规程》(试行)12、JJG495–1987《直流磁电系检流计检定规程》13、JJG724–1991《直流数字式欧姆表检定规程》14、JJG837–2003《直流低电阻表检定规程》15、JJG505–2004《直流比较式电位差计检定规程》五、数字显示仪表类JJG445—1986《直流标准电压源检定规程》JJG410—1994《精密交流电压源检定规程》JJG250—1990《电子电压表检定规程》JJG315—1983《直流数字电压表检定规程》(试行)JJG598—1989《直流数字电流表检定规程》(试行)JJG724—1991《直流数字式欧姆表检定规程》JJG780—1992《交流数字功率表检定规程》JJG782—1992《低频电子电压表检定规程》六、电能计量仪表类JJG307—1988《交流电能表检定规程》JJG569—1988《最大需量电能表检定规程》(试行)JJG596—1999《电子式电能表检定规程》JJG597—1989《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检定规程》JJG691—1990《分时计度(多费率)电能表检定规程》JJG842—1993《直流电能表检定规程》JJF1055–1997《交流电能表现场校准技术规范》JJG2074–1990《交流电能计量器具检定系统》JJF1036–1993《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试验规范》10、SD 109–1983《电能计量装置检验规程》11、DL / 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12、DL / T585–1995《电子式标准电能表技术条件》13、DL / T460–1992《电能表检定装置检定规程》14、DL / T566–1995《电压失压计时器技术条件》15、DL / T614–1997《多功能电能表检验规程》16、DL / T645–1997《多功能电能表通讯规约》17、DL / T5137-2001《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七、互感器类JJG244—2003《感应分压器检定规程》JJG169—1993《互感器校验仪检定规程》JJG313—1994《测量用电流互感器检定规程》JJG314—1994《测量用电压互感器检定规程》JJG2082–1990《工频电流比例计量器具检定规程》DL / T668–1999《测量用互感器检验装置》DL / T725–2000《电力用电流互感器定货技术条件》DL / T726–2000《电力用电压互感器定货技术条件》DL / T866-2004《电流互感器和电业互感器选择及计算导则》八、交流采样测量装置类GB / T13729—2002《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GB / T13730—2002《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DL / T 645 — 1997《多功能电能表通讯修约》4、DL / T 630 — 1997《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5、DL / T 721 — 2000《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动终端》6、DL / T 743 — 2001《电能量远方终端》7、华北电力行业标准《交流采样测量装置检验规程》8、国家电网公司《交流采样测量装置检验方法》热工监督现行有效规程、标准目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2、国务院法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3、国家计量局/电力部法规《水利、电力部门电测、热工计量仪表和装置检定管理的规定》4、国电安运[1998]483号《火力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规定》5、国家电力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反措》6、DL/ 435-2004《火电厂煤粉锅炉燃烧室防爆规定》7、DL/T 496-2001《水轮机电液调节系统及装置调装试验导则》8、DL/T 578-95《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基本技术条件》9、DL/T 589-96《火力发电厂燃煤电站锅炉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10、DL/T 591-96《火力发电厂汽轮发电机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11、DL/T 592-96 《火力发电厂锅炉给水泵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12、DL/T 590-96《火力发电厂固定式发电用凝汽轮机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13、DL/T606-1996《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15、DL/T 655-1998《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16、DL/T 656-1998《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17、DL/T 657-1998《火力发电厂模拟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18、DL/T 658-1998《火力发电厂顺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19、DL/T 659-1998《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20、DL/T 563-2004《水轮机电液调节系统及装置技术规程》21、DL/T654-1998《火电厂超期服役机组寿命评估技术导则》22、DL/T 701-1999《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术语》23、DL/T 774-2004《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24、DL/T 775-2001《火力发电厂除灰除渣热工自动化系统调试规程》25、DL/T793-2001《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26、DL/T824-2002《汽机电液调节系统性能验收导则》27、DL5004-2004《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试验室设计标准》28、DL/T 5065-96《水力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规定》29、DL/T5175-2003《火力发电厂热工控制系统设计技术规定》30、DL/T5182-2004《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就地设备安装、管路、电缆设计技术规定》31、JB/T 8185-99*《电站自动化术语》32、JB/T 8217.1-99*B《系列气动基地式仪表--液位仪表》33、JB/T 8217.2-99*B《系列气动基地式仪表—压力仪表》34、JB/T 8217.3-99*B《系列气动基地式仪表—温度仪表》35、JB/T 8217.4-99*B《系列气动基地式仪表—差压仪表》36、JB/T 8219-99*《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用电动执行机构》37、JB /T 8207-99*《工业自动化仪表用电源电压》38、JB/10390-2002《现场总线智能仪表可靠性设计方法》39、JB/T10387-2002《符合FF协议的智能电动执行机构通用技术条件》40、JB/T10388-2002《带总线通信功能的智能测控节点产品通用技术条件》41、JB/T10389-2002《现场总线智能仪表可靠性评审》42、GB/T 4213-92《气动调节阀通用技术条件》43、GB/T 13399-92《汽机安全监视装置技术条件》44、GB/T 14394-93《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45、GB/T16701.1-1996 《热电偶材料试验方法第一部分:贵金属热电偶丝热电动势测量》46、GB/T16701.2-1996《热电偶材料试验方法第二部分:廉金属热电偶丝热电动势测量》47、JJG 49-99《弹簧管式精密压力表及真空表检定规程》48、JJG51-2003《带平衡液柱活塞式压力真空计》49、JJG 52-99《弹簧管式一般压力表、压力真空表及真空表检定规程》50、JJG 59-1990《二、三等标准活塞式压力计检定规程》51、JJG 74-92《自动平衡式显示仪表检定规程》52、JJG 75-95《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检定规程》53、JJG 105-2000 《转速表检定规程》54、JJG 128-2003《二等水银温度计检定规程》55、JJG 129-90《一等标准活塞式压力计》56、JJG 130-2004《工作用玻璃液体温度计检定规程》57、JJG 131-2004《电接点玻璃水银温度计检定规程》58、JJG 134-2003《磁电式速度传感器检定规程》59、JJG 141-2000《工作用贵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60、JJG 158-1994《标准补偿式微压计检定规程》61、JJG 159-1994《二、三等标准双活塞式压力真空计》62、JJG 160-1992《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检定规程》63、JJG 161-1994《一等标准水银温度计检定规程》64、JJG 164-2000《水表及其试验装置检定规程》65、JJG 172-1994《倾斜式微压计检定规程》66、JJG 186-97《动圈式温度指示、指示位式调节仪表检定规程》67、JJG 189-1997《机械式振动试验台检定规程》68、JJG 190-1997《电动式振动试验台检定规程》69、JJG 195-2002《连续累计自动衡器(皮带秤)》70、JJG 198-94《速度式流量计检定规程》71、JJG 226-2001《双金属温度计检定规程》72、JJG 229-98《工业铂、铜热电阻检定规程》73、JJG 233-96《压电加速度计检定规程》74、JJG 234-90《动态秤量轨道衡检定规程》75、JJG 239-1994《二、三等标准活塞式压力真空计检定规》76、JJG 257-94《转子流量计检定规程》77、JJG 285-93《带时间、比例积分微分作用的动圈式温度指示调节仪检定规程》78、JJG 298-1995《中频标准振动台(比较法)检定规程》79、JJG 310-2002《压力式温度计检定规程》80、JJG 350-94《标准套管渤电阻温度计检定规程》81、JJG 351-96《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82、JJG 363-84《半导体点温计检定规程》83、JJG 364-94《表面温度计检定规程》84、JJG 368-2000《工作用铜-康铜热电偶检定规程》85、JJG544-97《压力控制器检定规程》86、JJG 560-88《悬臂式电子皮带秤试行检定规程》87、JJG 573-2003《膜盒压力表试行检定规程》88、JJG 618-1999《高精密玻璃水银温度计检定规程》89、JJG617-96《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检定规程》90、JJG618-99《高精密度玻璃水银温度计》91、JJG 624-89《压力传感器(动态)检定规程》92、JJG 633-90《气体腰轮流量计》93、JJG 640-94《差压式流量计检定规程》94、JJG 644-2003《振动位移传感器检定规程》95、JJG 650-90《电子皮带秤试行检定规程》96、JJG 667-97《液体容积式流量计检定规程》97、JJG 668-97《工作用铂铑-铂10、铂铑-铂短型热电偶检定规程》98、JJG 676-2000《工作测振仪检定规程》99、JJG 684-2003 《表面铂热电阻检定规程》100、JJG 706-90《表面铂热电阻检定规程》102、JJG 718-91《温度巡回检测仪检定规程》103、JJG 781-2002《静态电子轨道衡检定规程》104、JJG 829-93《电动温度变送器检定规程》105、JJG 860-94《压力传感器(静态)检定规程》106、JJG 874-94《温度指示控制仪检定规程》107、JJG 875-94《数字式压力计检定规程》108、JJG 882-2004《压力变送器检定规程》109、JJG 897-95《质量流量计检定规程》110、JJG 926-97《记录式压力表、压力真空表及真空表检定规程》111、JJG951-2000《模拟式温度指示调节仪》112、JJG968-2002《烟气分析仪》113、JJG1001-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114、JJG 1027-91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115、JJG 1030-1998《恒温槽技术性能测试规程》116、JJG 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117、JG 1048-95《数据采集系统校准规范》118、JJG 105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119、JJG 2003-87《热电偶检定系统》120、JJG2020-1989《273.15—903.89K温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121、JJG 2054-90 《振动计量器具》122、JJG2062-1990《13.81—273.15K温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123、JJG (电力)02-96《电子皮带秤实物检测装置检定规程》124、JJG (机械)18-1990《LDQ-1型零度恒温器检定规程》125、JJG (机械)19-1990《热电偶检定用管型炉检定规程》126、DL/T 5190.5-2004《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热工仪表及控制篇)》127、SD300-1998 《10-20Mp双色水位计》128、JJF1022-91《计量标准命名规范》129、JJF1098-2003《热电偶热电阻自动测量系统校准规范》130、NFPA 8502《多燃烧器锅炉炉膛防外爆/内爆标准》131、DL/T5190.5-2004《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第5部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电气设备监督现行有效规程、标准目录1、DL/T596-1996《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及《修订说明》2、GB50150-9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及《条文说明》3、GB/T 7595-2000《运行中变压器油质量标准》4、GB7252-2001《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5、GB1094.1-1996,GB1094.2-1996,GB1094.3-2003,GB1094.5-2003《电力变压器》6、GB 6451-1999《三相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7、DL/T572-95《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8、DL/T 573-95《电力变压器检修导则》9、DL/T 574-95《有载分接开关运行维修导则》10、DL404-97《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订货技术条件》11、DL/T 593-96《高压开关设备的共用订货技术条件》12、DL/T 617-97《交流高压断路器参数选用导则》13、DL474 1~6—92《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14、GB/T5582-93《高压电力设备外绝缘污秽等级》15、GB/T16434-1996《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16、JB/T8737-1998《高压线路用复合绝缘子使用导则》17、GB 755-2000《旋转电机基本技术要求》18、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19、DL/T664-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T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21、GB7674-1997《六氟化硫封闭组合电器》22、DL/T 639-1997《六氟化硫电气设备运行、试验及检修人员安全防护细则》23、《电气设备用六氟化硫标准汇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8年DL506-92《六氟化硫气体绝缘设备中水分含量现场测量方法》GB/T8905-1996《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气体管理和检测导则》26、DL408-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27、GBJ148-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GB50168-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0-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3-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7-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容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9-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3-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DL/T607-1996《汽轮发电机漏水、漏氢的检验》DL/T651-1998《氢冷发电机氢气湿度的技术要求》DL/T751-2001《水轮发电机运行规程》38、DL779-2001《带电作业用绝缘绳索类工具》39、DL/T782-2001《110kV及以上送变电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40、DL796-2001《风力发电场安全规程》DL/T 797-2001《风力发电场检修规程》DL/T 401—2002 《高压电缆选用导则》。

压力传感器静态特性校准

压力传感器静态特性校准

压力传感器静态特性校准1. 实验目的1.1 掌握压力传感器的原理1.2 掌握压力测量系统的组成1.3 掌握压力传感器静态校准实验和静态校准数据处理的一般方法2. 实验设备本实验系统由活塞式压力计,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5位半数字电压表,直流稳压电源和采样电阻组成。

实验系统框图如下图所示。

实验设备型号及精度3. 实验原理在实验中,活塞式压力计作为基准器,为压力传感器提供标准压力。

信号调理器为压力传感器提供恒电源,将压力传感器输出电压信号放大并转换为电流信号。

信号处理器输出为二线制4~20mA信号,在250 采样电阻上转换为1~5V 电压信号,由5位半数字电压表读出。

4. 实验操作4.1 操作步骤(1)用调整螺钉和水平仪将活塞压力计调至水平。

(2)核对砝码重量及个数,注意轻拿轻放。

(3)将活塞压力计的油杯针阀打开,逆时针转动手轮向手摇泵内抽油,抽满后,将油杯针阀关闭。

严禁未开油杯针阀时,用手轮抽油,以防破坏传感器。

(4)加载砝码至满量程,转动手轮使测量杆标记对齐,再卸压。

反复1-2次,以消除压力传感器内部的迟滞。

(5)卸压后,重复(3)并在油杯关闭前记录传感器的零点输出电压,记为正行程零点。

(6)按0.05Mpa的间隔,逐级给传感器加载至满量程,每加载一次,转动手轮使测量杆上的标记对齐,在电压表上读出每次加载的电压值。

(7)加压至满量程后,用手指轻轻按一下砝码中心点,施加一小扰动,稍后记录该电压值,记为反行程的满量程值。

此后逐级卸载,并在电压表读出相应的电压值。

(8)卸载完毕,将油杯针阀打开,记录反行程零点,一次循环测量结束。

(9)稍停1~2分钟,开始第二次循环,从(5)开始操作,共进行5次循环。

4.2 注意事项保持砝码干燥,轻拿轻放,防止摔碰。

轻旋手轮和针阀,防止用力过猛。

正、反行程中,要求保证压力的单调性,如遇压力不足或压力超值,应重新进行循环。

当活塞压力计测量系统的活塞升起是,请注意杆的标记线与两侧固定支架上的标记对齐,同时,用手轻轻旋动托盘,以保持约30转/分的旋转速度,用此消除静摩擦,此后方可进行读数。

力传感器的静态校准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力传感器的静态校准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力传感器的静态校准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发布时间:2021-04-28T10:15:41.667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4期作者:陈亚华[导读] 摘要:杠杆式规格机械的运行原理时力传感器进行静态校准的重要依据,按照杆杠式规格机械的运行原理进行能够分析出力传感器在静态校准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结合卷积原理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并对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来源进行分析,能否采用相应的校准方式进行力传感器精确程度的增加。

身份证号:32128219800611XXXX摘要:杠杆式规格机械的运行原理时力传感器进行静态校准的重要依据,按照杆杠式规格机械的运行原理进行能够分析出力传感器在静态校准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结合卷积原理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并对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来源进行分析,能否采用相应的校准方式进行力传感器精确程度的增加。

关键词:力传感器;静态校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1、力传感器阐述传感器是一种精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装置,并且加工所测量到的信息属于转化为能够和该数据信息进行结合的机械装置,此类机械装置能够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在测量过程中实现信息数据交换与传输,针对信息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专业性针对。

而力传感器则是传感器的一种分支,能够在适用范围内获得比传统通用传感器的测量范围更广,精确程度更高,加上在适用环境内部可以使其使用周期延长,较为简单的结构使得在力传感器的使用方面更加便捷,根据目前力传感器的使用信息数据得知,在力的测量与检测、称重行业以及管控系统方面都有着较为广泛的使用。

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将所要测量力的物质,对其加入传感器的应变片,或者是其他能够测力物质,将上述物质的内部进行不同程度的力反应强弱进行判定,根据物质所反映出的物理特征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在测量电力线路上对力进行测量,得出精确数据的过程。

一般来说,力传感器也可以从力学性能方面进行解释,通过内部的力学结构形成力标准装置,产生校准规格力,从而获得精确力值,整体呈现出固定式标准装置,能够用于测量校准力仪与力感应器。

0.1级压力传感器不确定度

0.1级压力传感器不确定度

0.1级压力传感器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1. 概述1.1 测量方法: 依据JJG860-1994 压力传感器(静态)检定规程. 1.2 环境条件: 温度:(20±5)℃,温度波动每10min 变化不大于1℃,相对湿度:≤45~75%1.3 测量标准:1.3.1 一等标准双活塞式压力真空计,其最大允许示值误差为:±0.02% 1.3.2 数字多用表(用于测量压力传感器输出电压)直流电压档(0~10)V ;最大允许示值误差±(0.0035%读数+0.0005%量程)1.4 被测对象:压力传感器(0~100)kPa ;电压输出(1~5)V ;准确度等级为0.1级 1.5测量过程:将压力传感器的压力端与双活塞式压力真空计相连,电压输出端与数字多用表压的直流电压档相连,在活塞上加相应的产生的小砝码,这时数字多用表的电压档显示相应的电压输出值。

1.6评定结果的使用:在符合上述条件下的测量结果,一般可直接使用本不确定度的评定结果.2. 数学模型传感器输出电压测量的数学模型为:式中:U Δ——传感器的输出电压误差;U ——传感器输出电压值;0U ——传感器电压输出起始值。

m U ——传感器电压输出量程; P ——传感器输入压力值; Pm ——传感器压力输入量程;3输入量U 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3.1 输入量U 的标准不确定度)(U u 的评定输入量U 的标准不确定度来源有数字多用表的电压档测量不确定度)(1U u 和压力传感器电压输出的测量不重复性)(2U u)(o mm U P P UU U +⋅-=∆3.1.1数字多用表的电压档测量不确定度)(1U u 的评定)(1U u 的主要来源是数字多用表的直流电压档最大允许示值误差,因此采 用B 类方法进行评定。

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电压的最大值为5V ,所以半宽度 a=0.0035%×5V +0.0005%×10V=0.00023V,在区间内可认为服从均匀分布,k=3所以)(1U u =k a=0.00013V估计)()(Δ11U u U u =0.1,故自由度)(1U v =503.1.2压力传感器输出电压的测量不重复性)(2U u 的评定)(2U u 的主要来源是压力传感器输出电压的测量不重复性,可以通过连续测量得 到测量列,采用A 类方法进行评定,对压力传感器的最大压力100kPa 下,对其相应的输出电压进行重复测量10次,得到测量列:5.00325 5.00275 5.00275 5.00225 5.00275 5.00300 5.00300 5.00225 5.00250 5.00325平均值: ===∑11ni i U n U 5.00278V单次实验标准差: 1)(2--=∑n U Us i=0.00036V所以,10)(2s U u == 0.00012V, 故自由度)(2U v =n-1=9因此合成输入量 =+=)()()(2212U u U u U u 0.00018,)(U v =403.2输入量P 的标准不确定度u (P)的评定输入量P 的标准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为一等标准双活塞式压力真空计的最大允许示值误差±0.02%,所以,半宽度a=0.02%×100kPa =0.02kPa在区间内可认为服从均匀分布,k=3所以u (P)=ka=0.012kPa ,估计)()(P u P u ∆=0.1,故自由度v (P)=50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4.1 灵敏系数输入电压对传感器输出误差的灵敏系数为:=∂∆∂=UUc 1 1 输入压力对传感器输出误差的灵敏系数为: ==∂∆∂=mmP U P U c 20.04V/kPa 4.2 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如表4-1所示:4.3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因x i 彼此独立,所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 c (y)为:)y (u c ==+)()(22U u P u 0.00082V4.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有效自由度=effν∑=n i i i c v y u y u 144)()(=555. 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差压传感器属工作计量器具,置信概率取95%。

JJG--860—94压力传感器(静态)检定规程

JJG--860—94压力传感器(静态)检定规程

JJG--860—94压力传感器(静态)检定规程压力传感器(静态)检定规程JJG 860—94本规程主要起草人:许新民(航空工业总公司第304研究所)郭春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张首君(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参加起草人:陈景文(航空工业总公司第304研究所)目次一概述二技术要求三检定条件四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五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附录1 压力传感器检定记录格式附录2 检定证书内容格式(1)附录3 检定证书内容格式(2)压力传感器(静态)检定规程本检定规程适用于新制造、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压力传感器的静态检定。

一概述压力传感器是一种能感受压力,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压力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一般为电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压力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按压力测试的不同类型,压力传感器可分为表压传感器、差压传感器和绝压传感器等。

二技术要求1 压力传感器的准确度等级和允许基本误差应符合表1规定。

表1准确度等级允许基本误差准确度等级允许基本误差0.01 ±0.01%F·S 0.5 ±0.5%F·S 0.02 ±0.02%F·S 1 ±1%F·S 0.05 ±0.05%F·S 1.5 ±1.5%F·S 0.1 ±0.1%F·S 2.5 ±2.5%F·S 0.2 ±0.2%F·S 4 ±4%F·S2 压力传感器的配套应完整,外观不应有影响计量性能的锈蚀和损伤。

各部件应装配牢固,不应有松动,脱焊或接触不良等现象。

3 压力传感器在外壳上或外壳的铭牌上应清楚地标明其型号和编号。

压力传感器的名称、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制造厂家、制造日期及工作电源可在外壳或铭牌上标明,或在相应的技术文件中说明。

4 差压传感器的高压(+)和低压(-)接嘴应有明确的永久性标志。

JJG 860—94压力传感器(静态)检定规程

JJG  860—94压力传感器(静态)检定规程

压力传感器(静态)检定规程JJG 860—94本规程主要起草人:许新民(航空工业总公司第304研究所)郭春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张首君(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参加起草人:陈景文(航空工业总公司第304研究所)目次一概述二技术要求三检定条件四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五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附录1 压力传感器检定记录格式附录2 检定证书内容格式(1)附录3 检定证书内容格式(2)压力传感器(静态)检定规程本检定规程适用于新制造、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压力传感器的静态检定。

一概述压力传感器是一种能感受压力,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压力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一般为电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压力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按压力测试的不同类型,压力传感器可分为表压传感器、差压传感器和绝压传感器等。

二技术要求1压力传感器的准确度等级和允许基本误差应符合表1规定。

表12压力传感器的配套应完整,外观不应有影响计量性能的锈蚀和损伤。

各部件应装配牢固,不应有松动,脱焊或接触不良等现象。

3压力传感器在外壳上或外壳的铭牌上应清楚地标明其型号和编号。

压力传感器的名称、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制造厂家、制造日期及工作电源可在外壳或铭牌上标明,或在相应的技术文件中说明。

4差压传感器的高压(+)和低压(-)接嘴应有明确的永久性标志。

5压力传感器的电源端和信号输出端应有明确的区别标志。

6重复性误差。

压力传感器的重复性误差不得大于允许基本误差的绝对值。

7回程误差。

压力传感器的回程误差不得大于允许基本误差的绝对值。

8线性误差。

压力传感器的线性误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允许基本误差的绝对值。

非线性压力传感器对此不作要求。

三检定条件9 压力标准器压力标准器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其基本误差的绝对值应小于被检压力传感器基本误差绝对值的1/3。

准确度等级为0.05级的压力传感器允许采用一等标准器(±0.02%)作为压力标准器。

压力标准器可选用工作基准活塞式压力计、工作基准微压计、标准活塞式压力计、标准活塞式压力真空计、气体活塞式压力计、标准浮球式压力计、标准液体压力计、补偿式微压计、数字式压力计、精密压力表及其他相应准确度等级的压力计量标准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检定条件
9压力标准器
压力标准器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其基本误差的绝对值应小于被检压力传感器基本误差绝对值的1/3。准确度等级为0.05级的压力传感器允许采用一等标准器(±0.02%)作为压力标准器。
压力标准器可选用工作基准活塞式压力计、工作基准微压计、标准活塞式压力计、标准活塞式压力真空计、气体活塞式压力计、标准浮球式压力计、标准液体压力计、补偿式微压计、数字式压力计、精密压力表及其他相应准确度等级的压力计量标准器。
(27)
注:对定点使用的非线性传感器基本误差指标仅对检定点适用。
五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
17经检定符合本规程要求,并达到原有准确度等级的传感器,发给检定证书。
经检定达不到原有准确度等级要求的传感器,如能满足下一等级的要求,可降级使用,发给相应等级的检定证书,但必须更改压力传感器的等级标志。
对不合格的压力传感器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
18压力传感器的检定周期最长不超过1年。
附录1
压力传感器检定记录格式
附录2
检定证书内容格式(1)
测量范围:Pa
准确度等级:
电源电压:
检定时室温:℃
工作介质:
检定结果
一、重复性误差:ξH=%
二、回程误差:ξH=%
三、线性误差:ξL=±%
四、基本误差:A=±%
五、满量程输出值:YF·S=
六、工作直线方程:
准确度等级高于0.05级(含0.05级)的压力传感器,应在测量范围内至少均匀或合理地选取9个检定点(包括零点)。
对测量范围包括正压和负压的压力传感器,正压和负压可分别进行检定。
14.2检定方法。检定首先从测量下限(或零点)开始,按规定选取的检定点逐点平稳地升高压力(或抽空)至压力传感器的测量上限值(或测量下限值),依次记录各检定点正行程输出值。然后使输入压力在测量上限处(或测量下限处)产生一明显的波动,待压力稳定后记录在测量上限处(或测量下限处)的压力传感器反行程输出值,再逐点平稳地降压(或升压)至测量下限(或零点),倒序记录各检定点的反行程输出值。
采用此种方法检定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只计算其线性误差,必须在检定证书中说明采用“复零检定”方法。
15.2差压传感器
15.2.1单向差压传感器。低压端(-)通大气,高压端(+)加压,按本规程第14条的要求进行差压范围的示值检定。
15.2.2双向差压传感器。首先低压端(-)通大气,高压端(+)加压,然后高压端(+)通大气,低压端(-)加压,分别按本规程第14条的要求进行差压范围的示值检定。
16.1校准曲线的确定
压力传感器在整个测量范围内有m个检定点,并进行n次循环检定。
各检定点的正、反行程检定示值的算术平均值,分别按下式计算:
(i=1,2,……,m)(1)
(i=1,2,……,m)(2)
式中yIij——正行程第i个检定点第j次检定示值;
yDij——反行程第i个检定点第j次检定示值。
分别由 、 (i=1~m)所连接的曲线称为正行程校准曲线和反行程校准曲线。
15.2.3无论是单向差压传感器还是双向差压传感器,将高压端(+)与低压端(-)相连通,加额定静压值(低压端)的25%、50%、100%,在这三个静压时读取压力传感器的零位输出,连续进行3次,此时零位输出值与压力传感器未加压(通大气)时零位输出值之间的最大偏差不得超过其允许基本误差。
16压力传感器的工作直线及各项误差的计算
(i=1,2,……,m)(24)
(i=1,2,……,m)(25)
以上两式所有数据中找出绝对值为最大值|ΔyLH|max,则采用最小二乘直线的系统误差为:
(26)
注:若使用不同工作直线计算压力传感器的基本误差时,以准确度低的作为压力传感器定级的依据。
16.7.2定点使用的非线性传感器的基本误差,按下式计算:
10检定设备
10.1激励电源。激励电源应按压力传感器要求配套,除非压力传感器对激励电源稳定性无特殊要求,否则其稳定度应为被检压力传感器允许基本误差绝对值的1/5~1/10,可选用精密稳压电源、稳流电源、干电池或蓄电池等。
10.2读数记录装置。检定压力传感器用的读数记录装置基本误差的绝对值应小于被检压力传感器允许基本误差绝对值的1/5~1/10,可选用数字式电压表、数字式频率计、电流表等。
13检定系统密封性检查及预压
13.1将压力传感器按要求安装在包括加压(或抽空)装置的压力标准器上,对采用液体为传压介质的压力标准器,安装时应排除管路中的空气。
13.2压力传感器、激励电源、读数记录装置等仪器设备按规定线路连接调整,使其处于正常工作位置和正常工作状态。
13.3检定系统正确安装、连接后,预热半小时,然后对检定系统加压至测量上限值(或抽空至测量下限值),压力稳定后,恒压1min,然后缓慢通大气,连续进行3次。
4
±4%F·S
2压力传感器的配套应完整,外观不应有影响计量性能的锈蚀和损伤。各部件应装配牢固,不应有松动,脱焊或接触不良等现象。
3压力传感器在外壳上或外壳的铭牌上应清楚地标明其型号和编号。压力传感器的名称、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制造厂家、制造日期及工作电源可在外壳或铭牌上标明,或在相应的技术文件中说明。
压力传感器(静态)检定规程
JJG 860—94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许新民(航空工业总公司第304研究所)
郭春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张首君(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参加起草人:
陈景文(航空工业总公司第304研究所)
目次
一概述
二技术要求
三检定条件
四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
五检定结果处理和检定周期
附录1压力传感器检定记录格式
20±3℃
其他等级
20±5℃
11.2检定前,压力传感器应在检定的环境温度下放置2h以上,方可进行检定。
11.3相对湿度:小于80%
大气压力:86~106kPa
四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
12外观检查
12.1使用中的压力传感器应有前次检定证书,新制造的或修理后的压力传感器应有出厂合格证书。
12.2检查压力传感器的外观应符合本规程第2~5条要求。
16.7压力传感器的基本误差
16.7.1线性压力传感器的基本误差,按下式计算:
A=±(ξS+ξLH)(22)
式中压力传感器系统误差ξLH计算如下:
采用端点平移线为工作直线的压力传感器,其系统误差按下式计算:
(23)
采用最小二乘直线为工作直线压力传感器,计算各检定点正行程示值的算术平均值和反行程示值的算术平均值分别与最小二乘直线相应的yLSi之间差值:
恒压时,观察读数装置的示值,同时检查管路系统的密封性,系统不应有影响检定的泄漏和波动。
13.4有测量下限值(或零值)和测量上限值调整装置的压力传感器,在预压时作好相应的调整,在示值检定过程中不允许进行再调整。
14示值检定
14.1检定点选取,准确度等级低于0.1级(含0.1级)的压力传感器,应在测量范围内至少均匀或合理地选取6个检定点(包括零点)。
各检定点的正行程和反行程检定示值的算术平均值为:
(i=1,2,……,m)(3)
由i所连接的曲线称为压力传感器的校准曲线。
16.2工作直线的确定
本规程规定可采用端点平移线和最小二乘直线作为压力传感器的工作直线,但必须在检定证书中予以证明。
16.2.1端点平移线计算
a.端点连线方程可用下式表示:
(4)
式中pm——测量上限压力值(Pa);
15检定几种不同类型压力传感器的附加要求
15.1压电式压力传感器
15.1.1压电式压力传感器按要求与配套的电荷放大器相连(除非传感器本身带有阻抗变换器),调整电荷放大器的灵敏度,检定过程中不允许重新调整,按本规程第14条的要求进行检定。
15.1.2对于输入阻抗较低的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允许采用以下方法检定。检定时,均由零值(通大气)开始加压到预定检定点,记录传感器输出示值,然后降压回零值,再从零值加压至下一个检定点,这样依次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逐点检定为一个循环。并参照本规程第14.1和第14.3款的要求执行。
(13)
16.4重复性误差
按下式计算在各检定点上正、反行程子样标准偏差:
(14)
(15)
压力传感器在整个测量范围内的标准偏差为
(16)
压力传感器的重复性误差表示为其随机误差的极限,按下式计算:
(17)
16.5回程误差
计算各检定点中,同一检定点正行程示值的算术平均值与反行程示值的算术平均值之差:
(i=1,2,……,m)(18)
检定过程中应平稳地升压或降压,避免出现超调或回调现象。
14.3正行程和反行程检定往返一次为一个循环。准确度等级低于0.1级(含0.1级)的压力传感器应连续进行3个循环;准确度等级高于0.05级(含0.05级)的压力传感器,应至少连续进行4个循环。
检定过程中出现中断,重新调整零点值或输出值等现象,必须重新进行检定。
1.端点平移线:
a=b=
yEP=a+b(p-p1)=
2.最小二乘直线:
a′=b′=
ySL=a′+b′×p=
附录3
检定证书内容格式(2)
传感器校准曲线:
序号
标准压力值(Pa)
y(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注明:(1)压电式传感器采用“复零检定”方法。
(2)下次送检请带此检定证书。
附录2检定证书内容格式(1)
附录3检定证书内容格式(2)
压力传感器(静态)检定规程
本检定规程适用于新制造、使用中和修理后的压力传感器的静态检定。
一概述
压力传感器是一种能感受压力,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压力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一般为电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压力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