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 意识障碍2635579042
第七节 意识障碍_检体诊断学电子教材

第七节意识障碍意识(Consciousness)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对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
前者称环境意识,后者为自我意识。
意识活动是通过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激活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共同实现的。
皮层下活动是大脑皮层活动的动力源泉,网状结构的上行激活冲动传导对维持大脑皮层活动或觉醒状态有重要作用;同时,大脑皮层又不断的调节或控制皮层下的活动。
意识的内容包括定向力、感知力、注意力、思维、情感等。
正常人意识清醒,若大脑皮质或脑干网状结构发生损害或功能抑制时,可出现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是指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意识感觉和运动)受损所引起的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
[病因和发生机制]意识障碍是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结果,昏迷属于意识障碍的严重形式。
任何累及脑干或双侧大脑皮质的病损,均可引起意识障碍和昏迷。
常见原因主要有:①由颅脑疾病和全身疾病引起中枢神经递质的水平或平衡发生变化;②各种感染、炎症和中毒、机械的因素等引起的神经细胞或轴索损害。
③因缺血缺氧等因素引起脑细胞代谢活动的变化。
临床常见的疾病有:1、颅脑疾病①颅脑感染:如脑炎、脑膜炎、脑脓肿等;②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脑病等;③脑占位性疾病:脑肿瘤等;④颅脑损伤:如颅内血肿、脑挫伤、脑震荡等;④癫痫;⑤感染中毒性脑病:如败血症、休克型肺炎、中毒性菌痢等。
2、全身疾病(1)心血管疾病见于阿—斯综合征,重度休克等。
(2)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见于肺性脑病,肝性脑病,甲状腺危象,甲状腺功能减退,尿毒症,糖尿病性休克,低血糖,妊娠中毒症等。
(3)水、电解质紊乱见于稀释性低钠血症,高氯性酸中毒,低氯性碱中毒等。
(4)外源性中毒见于有机磷杀虫药、氰化物、一氧化碳、酒精、安眠药、吗啡等中毒。
(5)物理性损害如触电,中暑,溺水,日射病等。
(6)缺氧性损害如高山病等。
意识障碍主要是由于脑缺血、缺氧、葡萄糖供给不足、酶代谢异常等因素→脑细胞代谢紊乱→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网状结构功能损害和功能减退。
意识障碍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意识障碍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意识障碍指的是人体大脑功能紊乱导致的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自我感知和环境感知能力减退或丧失。
如果不及时诊治,意识障碍将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威胁。
因此,本文将从临床诊断和治疗两个方向,对意识障碍作出深入阐述。
临床诊断症状表现患者的意识障碍表现有很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意识消失:患者完全失去意识,没有任何反应和意识。
2.意识模糊:患者减少对外界的感知,思维不清晰。
3.意识错乱:患者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认知出现错误。
4.昏迷状态:患者对外界没有任何反应,无法唤醒。
病因分类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因病因而异,应根据不同的病因作出分类。
1.颅脑损伤:由于头部受到力量的撞击,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意识障碍。
2.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脑卒中和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病变引起脑部缺血或出血性损伤,导致神经元死亡和功能障碍。
3.中毒或药物反应:长期滥用酒精、药物等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引起意识障碍。
4.代谢性异常:如肝性脑病、尿毒症等,都可以导致意识障碍的发生。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的目的在于明确疾病的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1.脑电图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脑部电生理功能的异常。
2.血液检查:检查血糖、电解质等指标,以判断代谢异常是否存在。
3.放射学检查:通过脑CT、脑MRI等检查,帮助诊断颅脑损伤等。
治疗方案对症治疗根据不同病因分别进行针对性治疗,比如应用镇静剂、解热镇痛剂等控制病情,同时应针对患者的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比如,对于颅内出血等原因引起的意识障碍,可以进行手术切除等治疗方法。
对症支持治疗对症支持治疗是意识障碍患者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氧气吸入、加热或冷却、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帮助患者维持血供、呼吸和其他生命体征的正常状况。
并发症防治意识障碍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比如良性位置性眩晕、压疮、肺炎等,需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和加重。
结语意识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上需要注意对其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学-头痛、意识障碍

引起头痛的代表性疾病
颅脑病变
SAH----急,持续性;全头痛,颈枕为主;剧烈;爆炸样。 颅内占位性病变----慢,持续性;部位较固定;轻;胀痛。 偏头痛----急,间歇发作性;多偏侧;中;搏动性。
颅外病变
枕神经痛----急,间歇发作性;固定,枕后部;中;电击样。 紧张型头痛----慢,间歇持续性;多为全头;轻;紧箍感。
意识障碍病因
严重脑部病变 炎症:脑炎、脑膜炎、脑脓肿等。 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塞等。 占位病变:脑肿瘤等。
严重全身病变 感染、心血管、内分泌、中毒等。
意识障碍发生机制
各种病因脑缺血、缺氧、葡萄糖供给不 足、酶代谢异常脑细胞代谢紊乱网状 结构(“开关”系统)功能损害和/或弥漫 性大脑皮层(中枢整合结构)损害意识 水平下降,意识内容改变临床表现。
+
腱反射 + +
光反射 + +
生命体 征 稳定
稳定
浅昏迷
+
可有 +
+
无变化
中昏迷 深昏迷
重刺激 可有
很少
±Leabharlann 迟钝 轻度变 化显著变 化
意识障碍临床表现 ——伴意识内容改变的意识障碍
意识模糊:在嗜睡的基础上,有定向力障 碍,突出表现是有错觉。
谵妄状态(兴奋性增高) :在意识模糊的 基础上,定向力丧失、感觉错乱,突出的 表现是出现错觉、幻觉、躁动不安。
本章节重点内容或思考题
头痛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的概念、发生机制 熟记意识水平下降的意识障碍的临床分级
和表现
头痛、意识障碍
头痛
头痛的概念
是指额、 颞、顶及枕部的疼痛。[狭义与广 义]
意识障碍的名词解释

意识障碍的名词解释意识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紊乱,其主要特征是对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受损。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脑部受伤、中毒、代谢紊乱或神经系统疾病。
意识,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核心,指个体对外界环境及自身存在的感知和认识能力。
而障碍则意味着这种正常的感知和认识能力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干扰或中断。
因此,意识障碍实际上是一个范围广泛的症状,它可以涵盖从轻微的混淆状态到昏迷等严重的状况。
意识障碍可以通过观察和评估患者的行为、表情和语言来诊断。
多年来,医学界针对该症状的分类和评估工具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目前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Glasgow-Liège标度。
意识的正常状态可以被分为清醒和嗜睡两种。
清醒意识指的是个体对外界环境的客观认知和反应能力,嗜睡则是轻度意识障碍的一种表现,其特征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减弱,并伴有疲惫感。
如果患者表现出明显的清醒意识下的意识丧失,可以称之为昏迷。
意识障碍可能表现为认知能力下降、注意力减退、反应迟钝和行为异常等症状。
认知能力下降意味着患者无法准确地理解和处理外界信息,其思维逻辑可能紊乱甚至前后不一。
注意力减退则导致患者难以集中精力,并容易分散注意力。
反应迟钝通常表现为患者对外界刺激缺乏或延迟作出反应。
行为异常可能包括异常兴奋、抑制、自言自语、幻觉、妄想等。
意识障碍可以由多种复杂的原因引起,如脑部创伤、缺氧、中毒、感染和脑血管意外等。
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脑部创伤,如颅脑震荡、脑出血等。
脑部创伤可能导致脑细胞的功能受损,从而影响了意识的正常运作。
此外,某些药物、酒精和其他物质的滥用也可能引起意识障碍。
针对意识障碍的治疗方法因病因而异。
对于一些短暂的意识障碍,如药物过量或中毒,治疗重点在于清除有害物质,保证患者的基本生命支持。
对于其他慢性的意识障碍,如脑部损伤或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治疗的目标通常是减轻症状并促进患者的康复。
物理治疗、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等都是常见的治疗手段。
新版诊断学——意识障碍-医学课件

根据病因和程度不同,意识障碍可分为嗜睡、意识模糊、昏 睡、谵妄和昏迷五种类型。
意识障碍的病因
神经系统疾病
如脑卒中、脑炎、癫痫等。
呼吸系统疾病
如肺性脑病、呼吸衰竭等。
内分泌代谢紊乱
如低血糖、高血糖、甲状腺危象等。
消化系统疾病
如肝性脑病、重症肝炎等。
心血管系统疾病
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
预防措施
预防意识障碍的发生
对于可能引发意识障碍的疾病和症状,如脑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应及早发现、诊断和 治疗。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良好的饮食、运动、睡眠和心理状态有助于维持神经系统健康,预防意识障碍的发生。
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
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和心理压力下,容易导致神经系统疲劳和不稳定,从而引发意 识障碍。
02
意识障碍的诊断
病史采集
发病时间
伴随症状
了解患者发病的具体时间,包括昏迷的起始 时间、持续时间等。
了解患者是否伴有发热、恶心、呕吐、抽搐 等其他症状。
既往病史
诱发因素
询问患者是否有过类似的发作史或既往疾病 史,如头部外伤、神经系统疾病等。
了解患者发病前是否有情绪激动、劳累、饮 酒等诱发因素。
体格检查
提供心理支持
意识障碍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恐惧等情绪,家属 和护理人员应给予关爱和支持,减轻患者的心理 压力。
05
意识障碍的病例分析
病例一:急性脑卒中导致的意识障碍
1
急性脑卒中是指突发性的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 ,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或出血,进而引发意识障 碍。
2
患者通常会出现突然的头痛、恶心、呕吐、意 识模糊或昏迷等症状。
意识障碍名词解释医学

意识障碍名词解释医学
意识障碍是与认知障碍、行为障碍、情绪障碍等有着某些共性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可以是一次性的或持续性的,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些心理状态。
在一般社会上,意识障碍被认为是一种精神疾病,尤其是涉及各种形式的学习障碍和行为问题。
在医学上,意识障碍是由下列属性共同组成:意识混乱、言语混乱、精神活动和认知功能障碍。
意识状态可能是清晰、烦恼或混乱;言语可能是清晰有力、混乱无力或完全不能说话;精神活动可能是慢慢的,可能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或者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很快地发展;认知功能可能被明显削弱,或者可能受到影响而变得不稳定。
意识障碍在医学上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可以指与脑机能受损有关的意识障碍,也可以指与心理状态有关的意识障碍,如精神病。
而影响意识障碍的原因也是千差万别的,可能是因为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症、生理因素如酒精、药物滥用、脑部损伤等,也可能是由于事故或心理压力引起的。
在医学中,意识障碍的治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具体而言,就是根据病情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一般而言,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营养治疗、脑部刺激治疗和生活行为改变是治意识障碍的一些常见方法,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
通过以上对意识障碍名词解释医学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意识障碍是一种与认知障碍、行为障碍、情绪障碍等有着某些共性的一
种心理状态,意识障碍的原因也是千差万别的,其可能的治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以上就是对意识障碍名词解释医学的基本概述。
急诊科意识障碍分诊要点

急诊科意识障碍分诊要点意识障碍是指人体对内外环境不能认识,是高级神经系统功能活动处于抑制状态的结果。
(一)根据意识障碍严重程度不同分为以下几种1.意识模糊对周围事物反应迟钝。
轻度意识模糊易被忽略,临床表现为说话不太流利,用词不当或思路不连贯,定向力可能不够准确。
中度意识模糊表现为只能回答简单的问题,回答问题不连贯,定向力差。
严重意识模糊表现为只能说简单的字或词,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
轻度中度重度痛刺激反应有重刺激时有无对光反应有迟钝无角膜反射有迟钝无腱反射有减低无肌张力轻度减弱减弱或增强减低或消失病理反射可有有有呼吸功能正常正常有改变或严重损害循环功能正常有改变明显改变或难以维持2,昏睡临床表现为处于睡眠状态,可叫醒,可将眼睛睁开观察事物,但无表情,所答非所问。
3.谙妄意识障碍同时伴有精神激动或躁动,烦躁不安,感觉错乱,定向力丧失,语无伦次,可有幻觉。
4.昏迷意识完全丧失,根据其严重程度而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鉴别如表所示。
(二)根据有无病理体征对昏迷进行鉴别1.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1)锥体束征阳性,常见于脑出血、脑水肿、脑血栓、脑肿瘤等。
(2)脑膜刺激征阳性,伴有发热者,常见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结合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
不伴有发热者,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
5.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1)既往有相关病史者,常见于尿毒症、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低血糖昏迷、肝性昏迷、甲状腺危象等。
(2)无原发病,起病急,若伴有感染者,常见于感染中毒性脑病,若不伴有感染着,常见于一氧化碳中毒、催眠药中毒、有机磷中毒等。
(三)根据伴随症状或体征对意识障碍进行鉴别1.伴有抽搐者,常见于癫病、子痫、高血压脑病、脑水肿、尿毒症、脑缺氧、感染中毒性脑病等。
2.伴有颅压增高者,常见于脑水肿、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3.伴有高热者,常见于脑炎、脑膜炎、中暑、感染中毒性脑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肾上腺危象、阿托品中毒等。
意识障碍.pptx

心血管疾病 休克 、心律失常 外源性中毒
意识?
历史
发病机理
三位一体的大脑
awareness
自身及环境的理解程度
arousal
清醒程度
现状 意识是中枢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 出的有意义的应答能力
发
意识的组成
病
机
理
意识内容
开关系统
大脑皮质功能活动.
记忆 思维
2定向 力 情感
01
第九版《诊断学》课程
大脑短路
第一临床学院
意识障碍
disturabance of consciousness
2
定义 意识障碍是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
觉察能力出现障碍
3
病因 01
颅脑非感染性疾病
02
外伤、出血、肿瘤、癫痫
03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04
05
物理性及缺氧性损害
06
高温中暑
07
重症急性感染
05 大脑皮质功能活动
意识内容
02
与外界保持联系的能力
视、听
语言
复杂运动
8
维持意识清醒的结构
大脑皮质
丘脑
广泛的大脑皮质 神经元完整性
特异性投射系统 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
脑干上行网状激 活系统
经典的感觉传导 径路
中枢整合机构 非特异性 特异性
脑缺血 缺氧 葡萄糖供给不足 酶代谢异常
脑细胞 代谢紊 乱
—
很少
无
—
—
—
+
+
无变化
—
迟钝ur text
症状
发 呼瞳瞳
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主观自身状态及其活动的辨认能力称自我意识, 又称人格意识. 2.周围意识或环境意识 对客观事物的辨认能力称周围意识或环境意识。
◆意识障碍定义: P67 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认识和觉察能力 出现障碍.
意识障碍是由高级神经中枢活动受损所引起。
脑的原发性疾病,全身性疾病引起
6.伴高血压 ◆高血压脑病 ◆ 脑血管意外 ◆ 尿毒症昏迷
第一篇 症状学
常见症状
意识障碍(1课时)
长沙医学院内科教研室
概述 意识是大脑高级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 人对环境及自我的认知能力以及认知的清晰程度。
意识包括: ◆觉醒状态:对外界及自身的认识状态 ◆精神活动:
思维 情感 环境和主观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是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最高级形式。
(1)特征:高级神经活动急性失调
兴奋性增高 (2)表现:
◆意识模糊 ◆定向力丧失 ◆感觉错乱 :幻觉、错觉 ◆躁动不安 ◆语言杂乱
临床上见于:
◆高热 ◆中毒,如阿托品类药物中毒 ◆酒精中毒 ◆肝性脑病 ◆循环障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去大脑皮质状态
▪ 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 ▪ 大脑皮质受到严重的广泛损害,功能丧失,
使大脑保持一定水平兴奋状态
机体处于觉醒状态:从而产生记忆、思维、定向 力、情感、与外界保持联系能力, 若开关系统有损害,可产生意识障碍。
三.临床表现 1.啫睡定义: ◆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是一种病理性倦睡,患者陷
于持续的睡眠状态,可被唤醒,并能正确回 答和做出各种反应,但当刺激去除后很快又再入 睡。 注意: ◇定向力基本完整,能配合检查, ◇常见于颅内压增高或器质性脑病的早期。 定向力:是指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及自已身 状态的认识能力。
脑细胞代谢紊乱
网状结构功能减退,脑活动功能减退
意识障碍
(二)意识的组成 1.意识内容(大脑皮质功能活动)
◆记忆 ◆思维 ◆定向力 ◆情感 ◆与外界保持联系能力 若大脑半球损害或半球下移压迫丘脑或中脑时
意识障碍
2.意识的开关系统 (1)包括
◆感觉导系统 ◆脑干网状结构 (2)作用
开关系统可激活大脑皮质
2.下列哪些是深昏迷的表现? A.对疼痛刺激有反应 B.无自发动作 C.生理反射存在 D.对光反射消失 E.生命体征平稳
极度昏迷:又称脑死亡。
▪ 病人处于濒死状态, ▪ 无自主呼吸,各种反射消失, ▪ 脑电图呈病理性电静息,脑功能丧失持续
在24小时以上, ▪ 排除了药物因素的影响。
5.谵妄状态(delirium state) 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急性活动失调 状态,称为谵妄状态。
中昏迷: 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强烈刺激可 出现防御反应。
角膜反射减弱 瞳孔对光反射迟钝 眼球无运动
深昏迷: ◆全身肌肉松弛 ◆对各种刺激全无反应 ◆深浅反射均消失
多选题 1.浅昏迷的表现包括下列哪些?
A.对疼痛刺激有反应 B.存在无意识自发动作 C.腱反射存在 D.瞳孔对光反射正常 E.生命体征无变化
强烈刺激:压眶上神经、摇动
4.昏迷定义 是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持续中断或完全 丧失。
昏迷程度分为3级 ◆浅昏迷 ◆中昏迷 ◆深昏迷
轻度昏迷: ◆意识大部分丧失 ◆无自主运动 ◆对声、光刺激无反应 ◆对疼痛刺激可出现痛苦表现,肢体退缩反应。 ◆生理的反射存在:
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 眼球运动、吞咽反射存在
2.伴呼吸缓慢 ◆吗啡中毒 ◆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有机磷农药中毒:图片 ◆银环蛇咬伤:图片
3.伴瞳孔散大 ◆颠茄类中毒 ◆酒精中毒 ◆氰化物中毒 ◆低血糖状态
4.伴瞳孔缩小 ◆吗啡中毒 ◆巴比妥类中毒 ◆有机磷农药中毒
5.伴心动过缓 ◆颅内压过高 ◆房室传导阻滞 ◆吗啡中毒 ◆毒蕈中毒:图片
一、病因
1.重症急性感染 ◆伤寒 ◆败血症 ◆中毒性肺炎 ◆中毒性痢疾 ◆颅脑感染 休克型流脑:图片 ◆ 脑型疟疾,脑膜炎
2.颅脑非感染性疾病 ◆脑缺血 ◆脑出血 :图片 ◆脑肿瘤 ◆外伤性颅内血肿 ,脑震荡 ◆癫痫大发作等
3.内分泌与代谢障碍 ◆肝性脑病 ◆肺性脑病 ◆糖尿病酮中毒昏迷 尿毒症,低血糖
2.意识模糊定义: ◆是意识水平轻度下降,较嗜睡为深的一种意识障
碍。 注意: ◇为时短暂 ◇定向力发生障碍 ◇醒后定向力、注意力、思维内容均无变化 ◇但情感反应强烈,如哭泣、躁动等
◆常见于车祸引起的脑振荡或强烈的精神创伤后。
3.昏睡定义 是接近人事不省的意识状态。患者处于熟睡状态, 不易唤醒。虽在强烈刺激下可被唤醒,但 很快又入睡。醒时答非所问。
A.低钾低氯性碱中毒 B.低钾高氯性碱中毒 C.高钾高氯性碱中毒 D.高钾低氯性碱中毒 E.高钾高氯性酸中毒
6.外源性中毒 ◆安眠药 ◆麻醉药 ◆有机磷中毒:图片
7.物理性及缺氧性损害 ◆高温中暑 (室外温度大多数超过38℃ ) ◆触电:图片 ◆溺水:图片
二.发生机制 (一)发生机制 脑缺血、缺氧、葡萄糖供给不足、酶代谢异常
◆稀释性低钠血症
◆低氯血症碱中毒: 轻度碱中毒可使用等渗盐水静滴即可收效,盐水
中Cl-含量高于血清中Cl-含量约1/3,故能纠正 低氯性碱中毒。 ◆高氯性酸中毒
1.如长期应用速尿易导致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呼吸性碱中毒 D.低氯性碱中毒 E.低氯性酸中毒
2.幽门梗阻的病人,因长期呕吐常易发生
4.心血管疾病 ◆急性心肌梗塞 ◆重度休克 ◆心律失常 Adams-Stokes综合征
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综合征) (心原性脑缺血综合征)
是指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的缓慢性 和快速性心律失常,引起心排出量在短时 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志丧失和 晕厥等症状。
5.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大脑皮质下及脑干功能仍然保存在一种特 殊状态。 ▪ 有觉醒和睡眠周期。 ▪ 常见于各种急性缺氧、缺血性脑病、癫痫 大发作持续状态、各种脑炎、严重颅脑外 伤后等。
四、伴随症状
1.意识障碍伴发热 ◆发热在前,意识障碍在后
中毒性痢疾、流脑、脑型疟疾 ◆发热在后,意识障碍在前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巴比妥类药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