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婚嫁民俗

合集下载

枣庄结婚攻略大全、结婚流程

枣庄结婚攻略大全、结婚流程
2.10.2.选定婚礼当天摄影摄像人员
2.10.3.安排摄影摄像分工
2.10.4.准备摄影像器材和胶卷录像带
2.10.5.预约摄影摄像
2.11.其他
2.11.1.调换崭新钞票
2.11.2.确定滚床儿童
2.11.3.为远道而来的亲友准备客房
3.婚礼前一天准备
3.3.2.将婚礼当天要穿的所有服装分装口袋
3.3.3.准备两瓶假酒
3.3.4.准备婚礼当天新郎新娘的快餐干粮
3.3.5.最后检查所有物品并交于专人保管
3.3.5.1.新娘的新鞋
3.3.5.2.结婚证书
3.3.5.3.戒指
3.3.5.4.红包
3.3.5.5.要佩戴的首饰
在结婚的前一天,你要修好指甲,然后涂抹指甲油,注意指甲油的颜色要和你的口红搭配好,要用同一色系的颜色,衣服和鞋子再试穿一次,不合适的地方还可以修改。
结婚的当天,去化装之前,记得往眼睛里滴一些眼药水,可以使你的眼睛一天都保持明亮有神,吃东西的时候要小心饭菜里的油把口红化开。
只要你这些地方准备的充分,您就可以做个美丽迷人的新娘了!
2.2.1.6.蜡烛
2.2.1.7.胶布
2.2.1.8.插线板
2.2.1.9.其他物品
2.2.2.婚礼用品订购
2.2.2.1.新郎新娘婚纱礼服
2.2.2.2.结婚戒指
2.2.2.3.新娘化妆品
2.2.2.4.喜贴、红包、喜字
2.2.2.5.彩带、拉花、喷物
1.7.1.召开kick-off项目启动会
1.7.2.制定婚礼项目计划书
1.7.3.明确筹备组分工
2.婚礼前准备

滕州的婚礼习俗

滕州的婚礼习俗

马克思原理基本原理概论作业三:关于枣庄滕州市的婚礼习俗的调研姓名:***学号:***********班级:光信121学院:理学院习俗是一种传统文化,新时代的我们要清楚的知道一些文化习俗,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精华的部分传承下去。

为了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家乡,我做了关于家乡枣庄滕州市婚嫁习俗方面的调研。

下面是我的调研结果。

首先是我摘抄的关于滕州的传统婚礼的一些资料,可以与现代的婚礼作比较。

传统婚礼议婚。

民国年间,男女十几岁,父母即托媒说合,为儿女求亲。

只要年龄合适,门当户对,生肖相合,便由家长作主,相约吉期,通启定婚。

定婚。

男送禽鳞、糕点、美酒、布帛、首饰为彩礼,女回以鞋帽(或《尚书》与文房四宝)、禽鳞等物回聘。

请期(俗称要“八字”)。

至婚龄,男家先期遣人往女家索取女方生辰,非数往而不得。

既得庚帖,便请人择定婚期、进门时辰。

嫁女。

嫁前,多由姑嫂操持摆盒、装柜,交待婚仪事项,传授新婚之道。

届时,嫁女梳网头,裹棉衣、扎裤腿、赤袜底,外罩凤冠霞帔,头顶蒙脸红子。

呜咽上轿出门。

放炮启程、兄弟扶轿,送至村外。

迎亲。

娶日,男方门庭挂红结彩,亲朋好友登门志贺。

民国时,有钱人家多采用大娶仪式。

新郎披红戴花,穿缎靴,戴礼帽,乘坐绿网官轿,前有旗锣伞扇喝道,后有人马相随。

或迎亲于途,或迎于女家。

一般人家小娶,只新娘乘轿至夫家。

新郎或迎于村口,或迎于门前。

花轿到,放鞭炮,去轿顶,进大门,跨马鞍,到院中。

迎女客扶新娘出轿,坐于椅上,抬到香台前。

拜天地。

香台上燃香烛,置粮斗,摆托盘。

司仪赞礼,新人拜天地,拜毕,迎女客边唱歌谣边撤枣、栗入洞房。

坐帐入洞房,新人拜过床公床母,升床朝一定方向坐下。

迎女客唱着歌谣,挑蒙脸红子。

随后,新人饮交心酒,喝同心面。

闹房。

邻里少年,群入洞房,戏谑喧闹,俗谓之“吵喜”。

子夜,仍有童稚潜伏窗下窃听,人称“听房”。

上拜。

翌日晨起,新人拜谒公婆。

尔后,近门嫂辈用红丝线为新人缚脸,俗谓之“开脸”。

叫对月。

民初,此俗已大变,仅近日回门而已。

滕州女儿出嫁的风俗流程

滕州女儿出嫁的风俗流程

滕州女儿出嫁的风俗流程滕州位于中国山东省,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传统习俗。

女儿出嫁是滕州当地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有着一系列独特的风俗流程。

以下是滕州女儿出嫁的风俗流程:1. 提亲:婚礼的第一步是提亲。

男方家庭会委托一位德高望重的媒人到女方家提亲。

如果女方家长同意这门婚事,就会收下媒人带来的礼物,称为“纳采”。

2. 订婚:提亲成功后,双方家庭会举行一场隆重的订婚仪式。

仪式上,男方家庭会向女方家庭赠送彩礼,包括金钱、衣物、食品等。

女方家庭也会回赠礼物,表示对男方家庭的尊重。

3. 择日:婚礼前,双方家庭会请一位风水先生挑选一个吉祥的日子作为婚礼日期。

通常,会选择一个有助于婚姻美满、家庭幸福的黄道吉日。

4. 婚礼前一天:在婚礼前一天,女方家庭会举行一场名为“妆嫁”的仪式。

女方家族的女性成员会为新娘梳妆打扮,并送上祝福。

同时,新娘会向父母献上“离娘饭”,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敬意。

5. 迎亲:婚礼当天,男方家庭会组织一支迎亲队伍,骑着高头大马,带着丰厚的礼品到女方家迎亲。

女方家庭会设置一些障碍,考验迎亲队伍的诚意。

经过一番趣味互动后,女方家人会将新娘交给迎亲队伍。

6. 拜堂:迎亲队伍将新娘接回家后,会举行拜堂仪式。

拜堂过程中,新郎新娘需要向天地、父母、配偶行礼,以表达对婚姻、家庭的敬意和承诺。

7. 宴席:婚礼结束后,男方家庭会举办一场丰盛的宴席,邀请亲朋好友共享喜悦。

在宴席上,新郎新娘会向宾客敬酒,接受他们的祝福。

8. 回门:婚后第三天,新郎新娘会带着礼物回娘家探望父母。

这是新娘婚后第一次回娘家,寓意着夫妻和睦、家庭幸福。

这些风俗流程是滕州女儿出嫁的传统仪式,蕴含着当地居民对婚姻、家庭的美好祝愿。

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习俗可能会有所简化或演变,但它们依然承载着滕州人民对家庭、亲情的重视和珍爱。

山东结婚习俗精选

山东结婚习俗精选

山东结婚习俗(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活动方案、自我介绍、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activity plans, self introductio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山东结婚习俗山东结婚习俗山东结婚习俗1山东一带的婚嫁,大体上分为这样几个步骤:议婚、订婚、送日子、铺房、迎娶、拜堂合卺。

山东滕州结婚风俗

山东滕州结婚风俗

山东滕州结婚风俗
1.提亲:男方家庭正式提亲,女方家也同意,这时男方要准备一份礼物去女方家,叫做“定礼”。

定礼一般是男方给女方家的聘礼,也有给女方嫁妆的。

2.结婚:男方备齐礼物去女方家,通常是男方送两套衣服一床被子(结婚当天用),女方送两床被子(结婚当天用)。

当然也有特殊的情况,那就是男方送不了的东西,那就要自己备了。

3.过礼:过礼是结婚前一周或者一天由媒人去女方家提亲。

过礼也叫“见红”。

4.接亲:
新郎去接新娘。

新郎到了女方家以后,先到厨房去“点”几盘菜,意思是告诉厨房今天我们结婚了。

5.送亲:
送亲是新娘进家门后的第一件事。

一般要用十盘菜来招待送亲的人。

—— 1 —1 —。

山东枣庄结婚风俗流程

山东枣庄结婚风俗流程

山东枣庄结婚风俗流程山东省枣庄市的结婚风俗流程是一个古老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下山东枣庄结婚的风俗流程。

首先,结婚的第一步是订婚。

男方家长会先向女方家长提亲,交换彩礼和聘礼。

彩礼是指男方家庭为女方家庭送去的一些礼品,通常有钱、金饰、首饰、布料等;聘礼是指男方家庭为女方家庭送去的一些必需品,如米、面、油、茶叶等。

女方接受彩礼和聘礼后,表明双方订婚,表示双方答应结婚。

接下来,山东枣庄的结婚过程中会举行婚礼仪式。

婚礼通常在男方家庭中举行。

婚礼当天,新娘会穿着一身华丽的婚纱,坐在花轿上由婚车接到新郎家。

这一过程也被称为“迎亲”,迎亲队伍会伴随着锣鼓喧天、烟花爆竹声的喧嚣声,向全村人展示新娘的美丽和喜庆氛围。

到了男方家,全家人会热烈欢迎新娘的到来。

婚礼现场会摆放一道红布搭建的门坎,新娘需踩过门坎,象征着新娘已经跨过了婚姻的门槛,进入了新婚生活。

然后,新人会双手捧着饼果,祈祷家庭和睦、百子孙,并以此象征着共同成就美好的生活。

过门过后,新娘会拜见夫家父母和夫家长辈,表示对夫家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此时,夫家长辈会为新娘戴上一顶红色头巾,这象征着新娘已经成为夫家的一员。

接下来的一个环节是庆贺婚礼。

亲朋好友会为新人举行盛大的喜庆宴会,大家一起祝福新人幸福美满。

婚宴上,还会有一些传统的节目表演,如跳舞、唱歌等,给宾客们带来欢乐。

最后,婚礼结束后,新人会前往新家开始新的生活。

这个过程叫做“入洞房”。

新娘进入新房后,要跨过一把“炕门”,象征着新娘顺利进入新家。

然后,新郎会为新娘解下头巾,力求新婚第一晚美满。

在山东枣庄,结婚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私事,也是一个家族的盛事。

整个结婚过程充满了喜庆和祝福的气氛。

通过这样的传统风俗流程,新人们能够感受到家人和亲友的祝福和支持,同时也让整个村庄的和睦氛围得到了加强。

以上就是山东枣庄结婚的风俗流程,这些传统风俗还在一些农村地区保留至今,代代相传。

结婚是人生中的大事,无论是什么地方的结婚风俗,都代表着幸福和美满的祝愿。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

滕州民俗文化一贺婚嫁贺娶:接喜帖即备贺礼,亲戚多赠衣料或床上用品,至亲还须拿见面礼,俗称“磕头礼”。

好友致贺,多赠实用生活用品,另备少数室内饰品为纪念。

一般相识、同事,多集资同贺。

贺嫁:得嫁女喜讯,亲友携礼相贺,俗谓之“填箱”。

亲戚—般赠送衣物或床上用品、盒装糕点,或者以现钞为贺礼,朋友以关系亲疏而定,或单送或凑份子。

50年代后,壁镜或工艺挂匾已成为必赠之物。

60年代后,嫁女好友常结伴相送,男方筵后常馈赠小礼物相谢。

二贺生育得知喜信,产妇叔伯姐妹(已嫁)各备红糖、鸡蛋、淀粉、衣料、饰物、玩具。

于送粥米之日,由小儿姥娘一并送往。

如今生育,婴儿父母好友及同事,皆有贺礼,多为衣物、玩具、童车之类。

主人回以喜糖、喜烟或红鸡蛋,以示同喜。

生男者,则多设酒宴待客。

三贺痘愈麦收前所,小儿种痘落痂,亲友备礼探视,称为“看花”,俗称“掉疙疤”。

礼品为衣料、糕点、鲜果、玩具等物。

其中大烧饼油条为必备之物,并以此为大宗。

民间最重此俗,虽无种痘之事,乡民亦备礼物循例以往,仍称为“掉疙疤”。

四祝寿乡俗,人不过6旬不为寿。

过6旬,也只在66岁生日,方有庆寿之举。

一般不惊动亲友,只在家中接受亲人拜贺,稍事改善饮食,喝长寿面而已。

上有尊长,虽逾66岁,也不庆寿。

旧时代,唯有名流绅士庆寿,摆大席,唱大戏。

嫁女特别重视为父母庆寿。

有“六十六,闺女送一刀肉;七十三,送白面蒸的老板犍;七十七,送只老母鸡;八十八,闺女送只鸭;九十九,闺女送条狗”的说法。

至今,老人6旬后,每逢数九,嫁女都送一只鸡或鸭,用以“抚劳”,每遇闰月,嫁女为父母送闰月鞋袜。

老母高龄,闰月之时,女儿要为其母绣制寿靴。

现在,城镇小家庭,对小孩生日极为重视。

届时,亲友常备礼物致贺。

家庭备置蛋糕、寿面。

依循古俗在新年阖家团聚之际,人们要举杯为老人祝寿。

五送节礼逢节,亲友互赠礼品,俗谓之送节礼。

民国年间,富裕人家送礼常备四荤四素四样馃子。

姻亲特重,一般人家稍有变通,数量常择以偶数,鱼肉必备。

山东枣庄结婚风俗流程

山东枣庄结婚风俗流程

山东枣庄结婚风俗流程山东枣庄是中国东部的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其婚礼风俗流程也十分独特。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山东枣庄结婚的风俗流程。

一、婚前准备在山东枣庄,结婚前的准备工作往往要提前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开始。

首先是完成双方父母之间的婚礼筹备工作,包括商定婚礼日期、聘礼事宜等。

接下来是女方的婚礼筹备工作,准备嫁妆,包括床品、衣物、首饰等,这些东西需要提前购买或者定制。

二、聘礼在山东枣庄,聘礼被视为很重要的一环,也是双方家庭传统习俗的表现。

聘礼通常由男方家长带领一些长辈亲戚前往女方家中,将聘金、大红包、礼金、礼品等送给女方家庭,以表明男方诚意。

女方家庭接受聘礼后,会回礼一些贴身物品和礼金。

三、婚车队伍在结婚当天,男方会组织一支盛大的婚车队伍前往女方家中接新娘。

整个婚车队伍通常由红色装饰的豪华轿车或婚车组成,前面有一支醒目的队伍引导车,后面跟随着追车队伍,发出嘈杂的鞭炮声和喜庆的音乐声。

四、迎亲仪式婚车队伍到达女方家门口后,男方家长会派代表上前敲门,象征着媒人联络双方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开始迎亲仪式的标志。

女方父亲会亲自见识敲门的代表,双方互相寒暄,然后由女方父亲把女儿送到男方家中。

五、敬茶仪式在枣庄,敬茶仪式是结婚仪式的一个重要环节,代表着新娘进入新家后对长辈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婚礼当天,新娘会提着茶具,跪拜父母和双方长辈,先敬献给男方父母,然后再敬献给男方的爷爷奶奶、舅舅姨妈等。

长辈接过茶杯后会递给新娘红包作为回礼。

六、喜宴在枣庄的传统婚礼中,喜宴通常是在结婚当天的晚上举行。

喜宴的规模随着家庭经济条件和亲友数量不同而有所不同。

在喜宴上,亲朋好友和宾客们会一起品尝各式菜肴,祝福新人的幸福生活。

七、拜堂仪式在喜宴结束后,新娘一般会陪同新郎回到新家,进行拜堂仪式。

在拜堂仪式中,新郎新娘会在家中的堂上拜谢天地和祖先,然后再行三鞠躬,接着举行敬茶仪式,向长辈敬茶。

之后,双方亲友会一起分享喜酒和欢乐,祝福新人的美满婚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沂大学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年级:2012级专业:历史
姓名:刘凯学号:201202020109
滕州地区民间婚嫁风情与民俗文化
成员:刘凯家庭住址:山东省滕州市荆河街道婚姻,女婚为嫁、男婚为娶。

婚姻不仅是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男女结为夫妻组成家庭,还使得两个本毫无关系的家庭紧密交织在一起。

深层次的解读婚姻,婚姻则更是作为一种人类自身的再生产,是维系人类繁衍和社会延续的基本制度与活动。

而婚姻从原始社会作为人类本能欲望的展现到如今的情投意合的精神追求,形式不断发展变化,其风俗也有不同的地域差异,但归根究底,不同的婚姻制度和形式为一定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

例如我的家乡——山东省滕州市,坐落在山东省西南部的一个小城市,作为淳朴的农耕区,我们地区的婚嫁风俗更多的都彰显了农耕民族的渴望安定祥和的特点与风情。

我的家乡地区的婚嫁习俗和山东省大部分地区有些相似的过程,比如婚姻仪礼大都还延续着中国古代的“六礼之说”。

所谓六礼,即纳采()、问名(卜算生辰八字)、纳吉(送礼订婚)、纳征(下聘礼)、请期(商定结婚日期)、亲迎(结婚仪式)。

但也不乏本地特色:新娘子的嫁妆,迎娶,标志新娘正式成为男方家人的上拜礼等等。

更不消说合卺(新娘新郎喝交杯酒)、闹洞房以及回门(新娘婚后回娘家)这些礼节,都是热闹非凡而且多有讲头和寓意。

以下是寒假期间我参加见证记录的婚礼过程以及拜访咨询老人们,整理归纳的滕州地区的婚嫁风情和其中所包函的风俗文化。

一、恋爱、进城(订婚)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思想的变化,现今已经鲜见媒婆上门提亲的事情,适婚男女们大都自由恋爱(我们也叫自谈),也有些许是有心人牵线搭桥相亲成婚,但不管是哪一种大都不会再进行问名了,这是较之旧时科学文明的变化了。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我们家乡一些较为边缘和落后的地区还存在着生肖相克的愚昧思想,这也是卜算八字陋习的遗存。

当年轻男女有了结婚组建家庭的意愿并征得双方家长同意后,就要进行定亲。

我们的定亲有着特别的称呼,叫做“进城”。

进城就是男方带女方买订婚的礼物,买多买少买什么价位取决于男方
的家境和心意,进城大多男方会为女方买金饰、大红衣裳等,值得一提的是这其中必须要买的东西是:梳子、篦子、红包袱。

寓意是:一辈子(辈字取方言篦音)生活舒舒服服,包袱
越大能包住的东西越多寓意一辈子生活红火富足。

二、下彩礼、登记、请期、
结婚前的下彩礼如今也简化许多,大多都在婚前由男女双方商谈确定,并在婚前由男方家长将礼金交付给女方家长。

进城过后的男女朋友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未婚夫妻,待到小两口选定好日子登记领证便终成好事。

而举办婚礼也大都选择在登记之后,婚礼日期由双方商定,一般来讲选择双月双日的黄道吉日进行婚礼,取成双成对的好彩头。

三、备嫁妆
准备嫁妆是结婚过程中的重头戏,旧时结婚新娘的嫁妆只在婚礼当天全部从娘家运往夫家,“十里红妆”说的就是娘家人对出嫁女儿的支持,嫁妆不仅是父母对女儿的心意与祝福,
还有着显示女方家境,让女儿嫁入婆家不被低看的能力。

当下男女平等观念的普及,这种男权色彩的理念淡化了很多,娘家嫁妆也有些会提前置入婚房,但妈妈为女儿亲手备置的嫁妆更含了一份母女亲情与不舍。

不管是贫是富,不管城市还是农村,嫁妆中必不可少的就是一个柜子,这是娘家送给女儿的“一生富贵”。

这柜子里更是包罗万象,丰富得很。

柜子最底层的四角放上压柜钱,保佑婚后生活富足进财聚财。

还要放入女儿的红棉袄和岁数饼,可以是单饼或糖饼,保佑女儿嫁作人妻也可丰衣足食,而旧时这红棉袄则是不管酷热严寒新娘都要在婚礼当天穿着进行婚礼的,也是寓意婚后过的厚实,所幸的是这个习俗早
已转变为将红棉袄放入柜里,而不变的是母亲对出嫁女儿的关心、操劳和不舍。

除此之外柜子里还要放上女方家人为新郎采购的压柜鞋和腰带,寓意是新娘可以将新郎牢牢的留住、拴住。

最上层放上些烟果糖茶,是娘家人为新娘备好用来应付闹婚房的人的。

而最有意思的东西是痰盂里放了两个水煮蛋,这是在新婚之夜要新郎亲自剥吃的,而且绝不能让新娘或旁人代劳,这是寓意婚后新郎会勤快,会连
滚带跑的干活。

另一独具特色的是合棋,即旧时盛放碗筷的木质提盒,现在换用纸箱装呈或提前置入婚
房。

这里要放入五湖四海和各类生活用品。

五湖四海取其意,代指两个水瓶、一酒壶、一短把壶、一提壶;两个茶盆和两个脸盆。

另置四碗、双筷、
两对灯(皆取成双成对之意)和其他琐碎用品。

另外还要请来新娘子亲戚
中最近的小男孩在婚礼当天挎鸡,公鸡母鸡绑在一起放入竹篮,也是新娘嫁妆的一部分,只是用来取个好彩头,若结婚当天母鸡下蛋将是婆家高兴地事,婚后第二天男女两个分放公鸡母鸡,哪个跑得快寓意哪方会当家。

此外我在一位老人那里听得了一个有意思的习俗,是新娘婚礼前夜在家里用红纸包上盐和麸子,嫁入婆家后的第二天大早要偷偷倒入水缸中,这是要女儿家在夫家有眼法,眼法和盐麸在滕州方言中都取yan、fa的音。

这样的习俗怕在别的地方是没有的吧。

四、迎亲、婚礼
早晨七八点钟,太阳升起的时候,新郎就来到女方家迎亲,以便正好回到男方家里赶上中午举行婚礼的好时辰。

新娘等待已久却不可走出闺房,因为这还有个习俗就是新娘是不可以下地的,是不可以沾上娘家的土走的,正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因此新郎要给新娘穿鞋并由新郎将新娘背或抱上婚车。

新娘在出嫁前留给娘家的将是眼泪,这不仅是对父母的不舍,也有着讲头,叫做出嫁的女儿给娘家掉金豆,而新娘的哥哥弟弟或叔叔伯伯则要扶着婚车走出一些路,陪着自己的亲人踏出人生重要的一步。

但在传统婚礼中有一样不太近人情的习俗:女方家人,除伴娘外,是不可以参加婚礼的。

这既是宣告女孩子已是别人家的媳妇,也是想着在男方家闹新娘时的没大没小让女孩家人伤心。

但送走女儿后的娘家却只剩下悲伤,仿佛这喜庆与他们无关,着实让人心酸。

在前往婆家的路途中新娘手里握着的是父母准备好了的顶针,在路遇其他婚车时要从窗口扔出,意为将其他人家顶走,是父母希望自己女儿的喜气福气更大。

路遇桥梁、路口则要由陪迎队伍中的人放鞭炮,将分叉、分离统统吓跑。

婚车停在新郎家门外五六十米,新娘再
由新郎抱回家门。

这时,
婆婆竟不开门,直待新娘连喊三声妈妈,大门打开迎面向新娘撒一把麸子,并夹杂着红枣、花生、桂圆、瓜子,寓意:发福喜庆和早生贵子。

入门以后即可开始婚礼仪式。

婚礼仪式除
三拜外也增加很多娱乐节目。

五、闹洞房、开席、上拜礼
洞房之中最是喜庆,红被红喜红衣裳,再有着满床的红枣花生桂圆和栗子,男方家里找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在大红鸳鸯被上滚上两三下,实实在在的是早生贵子。

先进的男孩滚床其实生男孩的期望虽然还有,但更多的是遗留下来的喜庆的习俗了。

夫妻俩在众人哄闹中喝下滴了公鸡鸡冠血的交杯酒后,亲戚邻里就要开始不分辈分没大没小的闹新娘了。

这里闹着新娘,那里公婆就要张罗起酒席。

酒席的热闹过后,新郎家里的宾客散去,新娘换上帐衣就要进行上拜礼了。

一般在农村举行婚礼的话,要先拜祖坟,宣告新娘成为家里的一份子。

然后挨家挨户上拜亲戚(本村中男方家里五服内的),要磕头改口并收取长辈的改口钱。

六、回门
一番热闹后,小两口就要开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了,在这之前刚出嫁的女儿家心心念的是自己的父母。

因此,婚后前三天新娘要回门,即回娘家。

这样既了却新嫁娘的心思也让娘家父母解了相思苦。

有些时候因为时间的不允许,新婚头三天的回门也会在婚礼当天下午
回完。

这就要新娘分三次从婆家坐车回娘家,也多第一次回家,后两次象征性的出门再重回婆家。

这虽然流于形式,但并不会改变女儿和女婿孝顺的心。

而经过这样隆重的婚礼见证,双方的姻亲关系得到见证,至此男娶女嫁夫妻关系正式确立,并得到公认和祝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