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赣南客家传统的婚嫁风俗文化的调查

合集下载

江西赣州结婚风俗及流程

江西赣州结婚风俗及流程

江西赣州结婚风俗及流程
江西赣州的结婚风俗和传统流程是赣州地区备受瞩目的文化异色,吸引着外地游客。

从早期起,江西赣州的居民就遵守结婚的相关习俗,一切都按照他们的传统方式进行。

赣州的传统结婚流程从求婚开始,包括新郎带媒人到新娘家,宣读婚书,有门客送礼及歌舞等。

此外,新郎要携带一口蒲蓉笼到新娘家给新娘放凤冠,新娘则要佩戴礼物登堂。

这一传统习俗在当地一直很流行,被世人熟知。

结婚大型庆典也是江西赣州极具特色的一项活动。

首先新人出嫁,把花车拉到新婚喜宴的地点,在这个过程中有礼炮的点燃和庆祝的祝福。

然后,新郎新娘要参加喜宴,在宴席上众多的嘉宾为新郎新娘献上祝福。

婚宴结束后,新人在路边或酒店结合实施,最终完成婚姻仪式。

结婚宴会后,新郎新娘也要提前进行疏省。

新婚夫妇回主家,必须邀请老爷婆以及长辈前往,交换个人历史,尊敬师傅,收养亲戚和自己的子女,以及尊敬宗族等习俗。

江西赣州的结婚风俗和传统流程已经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被当地的人民所称颂。

这些习俗不仅让赣州的新人们感受到浓浓的爱意,也为后世传递婚俗文化,树立了美好的家庭关系。

赣南客家婚俗——送灯打甑盖

赣南客家婚俗——送灯打甑盖

赣南客家婚俗——送灯打甑盖送灯打甑盖"是赣南客家人富有特色的一项喜庆活动。

它既是春节期间舞花灯、闹元宵的内容之一,又是客家婚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凡是当年娶媳妇的人家,翌年春节期间(正月初九到十五),新媳妇娘家及族亲好友,都必须向新婚夫妇敬送一盏"麒麟送子灯",祝愿新媳妇早生贵子。

而婆家除隆重接待宴请来宾贵客之外,当晚还必须举行赞唱玩闹"打甑盖"的活动。

"送灯打甑盖"活动不但十分热闹,礼仪也十分讲究。

仪式的主持者和主要参加者的身份、地位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同时还必须有三种主要的道具。

第一件是一种用彩色纸、竹篾和木棍制扎的名叫"麒麟送子"的彩灯,由新媳妇的娘家制作。

具体形象,即一个双层莲花灯座,座内装灯,莲花座面上,有一个骑在麒麟背上的小男童,最顶上是一个圆形盖灯伞。

麒麟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化动物,专门给人们带来吉祥和幸福,麒麟送子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而"灯"在客家方言中又和"丁"同音,意喻"添丁"。

娘家人送的这盏灯,是娘家人对已出嫁女儿的最诚挚的祝愿,希望她早生贵子、人丁兴旺。

第二件道具是甑盖,这是农村中常用的、用竹篾制成的"伞"形饭甑盖,在甑盖上扎一朵大红花,或者斜贴长形红纸。

甑盖由婆家自备。

第三件道具是丝瓜络,客家方言中又叫作"南瓜布"、"乱绩布",这种丝瓜络结籽特别多,意喻新媳妇子女多。

每个参加者都必须自备一条这样的丝瓜络,在其外面扎上一圈红纸,并将一端切去,以便敲打时其中瓜籽顺利掉出。

具体日子一般由新媳妇的娘家和婆家双方事先商量好。

到了那天,娘家人成群结队将"麒麟送子灯"送去婆家。

婆家房族至亲则必须隆重举行接灯仪式,组织乐队吹吹打打,鸣放鞭炮,到村口大路上迎接,然后将灯接回家。

客家民俗调研报告

客家民俗调研报告

客家民俗调研报告1. 调研目的和背景本次调研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客家民俗文化,并通过实地调研收集相关数据,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客家民俗。

客家民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

本报告将通过调研结果,对客家民俗的特点、传统习俗和民间艺术进行介绍和总结,为相关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走访、采访和文献研究等。

我们选择了客家地区的代表性城市和乡村作为调研对象,与当地的居民进行交流,并观察他们的生活方式、建筑风格、传统习俗和民间艺术等。

此外,我们还查阅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献,以便更好地了解客家民俗的起源和发展。

3. 客家民俗特点客家民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3.1. 保守性客家民俗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相对保持了较为传统和保守的特点。

例如,在婚礼习俗方面,客家人通常秉持着严肃和庄重的态度,注重尊重和传统礼仪。

3.2. 集体性客家民俗强调集体意识和归属感。

在重大节日或庆典活动中,客家人常常会组织集体的庆祝仪式和活动,加强社区凝聚力和社会联系。

3.3. 劳动性客家人民风勤劳朴实,劳动性是客家民俗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农耕社会时期,客家人以农耕和手工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劳动习俗和节日庆典都与农事活动息息相关。

4. 传统习俗客家民俗的传统习俗丰富多样,下面列举了几个代表性的例子:4.1. 婚礼习俗客家婚礼习俗具有独特的仪式和程序。

新郎要先送媒人,然后亲自前往新娘家拜访,进行过门的仪式。

在婚礼当天,还有丰富多样的仪式和娱乐活动,如拜堂、敬茶、宴请等。

4.2. 祭祀习俗客家人民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

每逢重大节日或祭祀活动,客家人会举行祭祀仪式,向祖先和神灵表达敬意和祈福。

祭祀活动中通常还伴随着歌舞和戏曲表演等民间艺术形式。

4.3. 传统节日客家地区有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如农历正月初一的迎春节、农历七月的鬼节、农历九月的重阳节等。

这些节日不仅是重要的传统习俗,同时也是人们交流、传承和欢庆的重要时刻。

南康客家婚俗的特色及传承

南康客家婚俗的特色及传承

摘要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且各具特色,众民族的不同文化形式使得我国的文化特点显得更加地丰富和多样。

而其中较为常见的婚嫁习俗,是发源于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夏代,臻于周代。

客家作为汉民族一支重要民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是由数次南迁的中原汉人与当地土著交往、互动、融合而成的群体。

赣南地区由于具备重要的地域条件和军事特点,是中原汉民南迁较早的聚集区与扩散地,是最早形成客家文化的地域之一,其中南康则是客家民系的摇篮。

他们定居赣南后,除了保持自己的中原传统文化外,还吸收了大量异族文化,与之形成了自己丰富多彩、独具客家风情的文化形态。

婚俗作为客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客家人生五大习俗中最为重要的礼俗,其形式多样、仪式复杂、功能丰富,体现了浓郁的客家特色。

客家人的婚嫁习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其特点,并将这种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进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民族;客家;婚俗;传承目录摘要 (I)一、前言 (1)二、客家人的定义 (1)三、南康客家婚俗的特色及其历史意义 (2)(一)议婚 (2)(二)订婚 (2)(三)完婚 (3)(四)完婚阶段的特色 (4)四、南康婚俗的传承情况 (5)五、继承客家婚俗的方案 (5)总结 (7)参考文献 (7)一、前言当前时代,婚俗在众人眼中无非是洁白的婚纱和帅气的媳妇,或者是当下流行的汉代婚礼,又抑或是神圣的教堂、庄严的神父等各种充满西方色彩的婚庆仪式的画面。

而当这样的婚俗变为常态时,那些传统的婚嫁风俗就显得愈发的遥远与珍贵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现今只有生活在乡镇的普通百姓,依旧还是保留了许多旧时的婚嫁风俗,尤其是赣南这片充满着浓郁的客家风土气息的土地,时常能从老一辈的人那儿听闻关于婚嫁的那些事儿,偶尔有幸也可以亲临旧时的婚嫁现场。

婚俗是赣南客家地区的一种文化体现形式,也是当地人民较为重视的活动,颇有历史特色[1]。

所以,我觉得提高对传统婚嫁风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很有必要的,需要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这份不可丢失的文化。

客家婚礼习俗

客家婚礼习俗

关于赣南客家婚嫁习俗的论文摘要:客家习俗大致上包括全国性的传统岁序节俗,地方性崇拜、礼节等。

在我们赣南地区分散着许多客家人,他们现存的风俗习惯许多有别于我们其他群体,但也存在相似之处。

除了一年中重要的民俗外,还包括民间文艺,像客家山歌,赣南采茶戏、歌谣等。

我对于赣南客家人的婚嫁习俗甚是好奇。

这篇论文是我在参加了南康一个朋友的婚礼后选定的题材,是我觉得最为好的内容。

关键字:合八字;过聘;哭嫁;送嫁;拜堂---闹房;回门;送满月正文:(一):一、婚前习俗:1、合八字。

“合八字”也可以说成是“传庚”,在现代则称之为“相亲”。

男方托媒人到女方家说媒求婚,女方若有意联姻,即将自己的生辰八字交媒人带给男方,男方请“先生”将双方的八字“推算”一番后(俗称“合八字”),看是否“相克”,这个过程即为传庚。

进入新时代后,这个“合八字”的仪式已经极少见了。

这第一道程序就已经吸引我了,对于接下来的也甚是好奇。

我的朋友他们是通过交往后才决定结婚,但却也走了这样一道程序,想必这是必须要履行的规矩了!而,在我们老家没有这个规定,也没有与之相似的习俗。

2、过聘即订婚。

相亲允婚之后,本来是存在一段“男女双方有一段‘思考期’”的,而我朋友他俩因为是交往走到一起的,就直接省去了中间一段。

女方选定一个日子,携着一群亲属到男方住处“看屋场(采家风)”。

届时,男方百般殷勤,用美酒佳肴将女方带来的亲属灌醉之后,便在宴席上与他们讨价还价,议定恩恤金、礼金、鱼肉、米酒的数量与嫁妆的项目,并敲定行嫁娶亲的日子。

如若不能近期嫁娶,每逢重大传统节日,男方必须携带礼品到女方家“捎节”——慰敬女方的长辈。

过礼是迎亲的第一步,也就是履行订婚手续,先由媒人把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交换请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双方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姻就要重新考虑,通过换帖合八字后媒人选个日子带男方过礼订婚,过礼是大事,男方要向女方送一笔重礼,礼金多少、给姑娘一些什么订婚礼物一般都由媒人事先协商好. 按照传统的做法嫁娶的主动一方,其父母应选择迎娶良辰吉日准备迎娶,古代择日一般请星象学者或算命先生择日后来有通书和日历参照进行择日发请柬,由嫁娶者父母亲自送达亲友手中。

浅论赣县传统客家婚俗的变迁

浅论赣县传统客家婚俗的变迁

需 带 雁作 为礼 物 . 问 E要州 来 知 晓 女 方是
礼 的蜒础 I _ _ - 肜成 的议 婚 、订婚 、迎 亲 一 - 大程
到 婚 龄 及对 “ 八字” 进 行 占 卜, 以断 双 方 命缘 是
否 相 冲 。明 清时 期 称之 为“ 传庚 ” ~ 、 第 二, 订婚 . .源 于 “ 纳吉 ” 、 “ 纳 ” 及“ 请
性。 男 女 双方 的会 面 、 订亲 只需 至 亲 在场 , 结婚
婚 姻观 念 诸 如 求偶 、男 女 平 等 思 想 稍有 传播 。
由于赣 县 距 离 辛 亥革 命 席 卷 的大 城 市 较 远 , 所
以绝 大部 分 新 人成 婚 仍 是 旧时 “ 说媒 、 登 门、 采 家风” 等 婚俗 。 童养媳 、 转 房 婚等 恶 习 陋俗 仍普 遍 存 在 。但 在 社 会 转 型 风 云激 荡 的大 背 景 下 ,
在 新 时 代 经 济 快 速 发展 、 婚 姻 有 较 大 自主 权 的 背景 下 , 赣 县 婚 俗 中也 出现 了不 平 衡 的现
赣 县婚 俗 在 二 十 世 纪 三 、 四十年 代 苏 区改
_
浅论赣县传统客家婚俗的变迁
陈俊 伶 樊 凌 云
土 著
礼 的 赣 县
凌 云
县 传
赣 县作 为南迁 中原 汉人 中转之 地 .其 娇俗 习惯深 受 中原遗J x 【 影响 。 自周代 《 仪礼・ t昏礼》 规定“ 六礼 ” 始 至 民 国时期 “ 婚 礼 犹 守 ^六 礼 _ 兀
则“ 行 聘 多辞 . 不受财, 【 卜 受服 饰 而 ” l l 【 纠清 H , l ‘ 期 聘 礼 多 为金 器 , 如 镯 、 戒指 、 耳环之 类 , 方择定 占E t 带上i 荇肉 、 m肉 、 聘礼 、 衣物 、 钱, 家 族 巾有 名 望 及 “ 命好 ” 之人f i 3 , 陪 同 前 女 方家 巾。 第_ t , 结 婚 、 源于“ 求迎 ” 。 I 时 男方 婿娶 之 日择 福 泽 深 厚 荇 前 女 方 家 迎 亲 , 渭之“ 亲 迎” , 赣 县 方言 为 “ 接 亲” 、 “ 一 般 是接 亲 人 , 方送 鱼 肉头 牲 等 给女 家 , 供 女 家 办 婚 宴 款 待 寅 客. .这 日待 嫁 女 要 洗 澡 换 装 , “ 女 父 坶 行 告

赣县风俗调查问卷模板

赣县风俗调查问卷模板

尊敬的受访者: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赣县丰富多彩的民族风俗,我们特开展此次问卷调查。

您的宝贵意见将对我们研究和保护赣县民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是:()A. 男B. 女2. 您的年龄是:()A. 18岁以下B. 18-30岁C. 31-45岁D. 46-60岁E. 60岁以上3. 您的民族是:()A. 汉族B. 回族C. 藏族D. 维吾尔族E. 其他民族4. 您居住在赣县哪个乡镇?()A. 赣县城区B. 白鹭镇C. 梅林镇D. 其他乡镇二、民族风俗认知5. 您是否了解赣县的民族风俗?()A. 非常了解B. 较了解C. 一般D. 不太了解E. 完全不了解6. 您认为赣县最具代表性的民族风俗有哪些?(可多选)A. 抢打桥B. 擂茶C. 放添丁炮D. 踩高跷E. 烧瓦塔F. 其他__________7. 您是否参与过赣县的民族风俗活动?()A. 经常参与B. 偶尔参与C. 从未参与D. 不清楚三、民族风俗传承与保护8. 您认为赣县民族风俗传承面临哪些主要问题?(可多选)A. 文化同化B. 年轻人参与度低C. 传统技艺失传D. 保护力度不够E. 其他__________9. 您认为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赣县民族风俗?(可多选)A. 加强宣传和教育B. 鼓励年轻人参与C. 举办民俗活动D. 保护传统技艺E. 其他__________10. 您对赣县民族风俗的未来发展有何期望?()A. 保留传统特色B. 与现代文化相结合C. 成为赣县的一张名片D. 其他__________感谢您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祝您生活愉快!【调查机构】【调查时间】【联系方式】。

赣南客家人的婚嫁习俗

赣南客家人的婚嫁习俗

赣南客家人的婚嫁习俗□张文锋赣南是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赣南客家人的婚嫁习俗,既保留中原汉人的遗风,又独具赣南客家地方特色。

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思想的影响,赣南客家人还是会先相亲,双方满意后,再正式进入谈婚论嫁的程序。

请媒人提亲,也叫传庚,就是男方委托媒人到女方家说媒求婚。

女方家长若有意联姻,便将女儿的生辰八字交媒人带回给男方。

男方请礼仪先生将男女双方的八字推算一番(俗称“合八字”),看是否“相克”,这个过程即为传庚。

接着是男女见面相亲,双方交换信物。

第二道程序是下聘礼,女方派出亲朋好友到男方家中去实地了解家庭情况,叫“察人家”。

女方派出的大多是女眷,她们会仔细询问男方的情况,包括收入、房屋、家庭结构等。

待深入了解后,双方议定婚期,女方提出礼金等要求。

根据女方提出的要求,男方备好礼金到女方家,这场婚姻就算定下来了。

接着是男女双方选定一个黄道吉日准备婚事了。

在整个婚嫁过程中,出嫁和迎亲尤为隆重。

客家人筹办婚宴,事先要做精心的准备:发送请帖、自酿米酒、采购物品以及聘请厨倌师傅、礼仪先生等。

还要备上礼物逐一到亲戚家送请帖。

喜庆的日子到了,古老的围屋被装饰一新,祠堂贴出了大红的对联,大门上高高挂起了喜庆的灯笼,整个村子洋溢着热闹祥和的气氛。

亲朋好友都会义务前来帮厨、帮工。

新娘出嫁前要到祠堂叩拜祖宗,村子里的老辈们会对新娘做一番教诲,勉励她要勤俭持家,牢记祖德家风,给娘家人增光添彩。

新娘接着开始哭嫁了,所谓“哭嫁”,就是哭诉父母的养育恩情,包含对娘家的无限眷恋。

此时亲朋好友一边安慰新娘,一边馈赠红包给新娘,这叫“眼泪钱”。

新娘拜别娘家的亲人,随着娘家的送亲队伍和男方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到了男方家。

新娘到来的时刻,男方家早已做好|047||民间习俗|准备,亲朋好友列队恭候在大门口用鞭炮迎接。

一位长辈用米筛子遮着新娘引入祠堂,这叫“牵新人”归门。

选定牵新娘子进门的这个长辈是有讲究的,需要是多子多女有福气的人,以期望能够给这个家庭带来好运与福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赣南客家传统的婚嫁风俗文化的调查姓名:曾慧学号:200950107现如今,当说起结婚这两字时,著着白婚纱美如天仙的新娘、帅气的新郎、神圣的教堂、庄严的神父等各种充满西方色彩的婚礼现场便立刻映入了很多年轻人的脑海中,当问之对于家乡传统的结婚习俗时,很多人的表情都是漠然或是摇头称不知,似乎很多传统的婚嫁风俗已经开始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当中变得陌生和无知了。

所以,我觉得对于婚嫁风俗文化的调查是很有必要的,需要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这份不可丢失的文化。

俗随时变,随着社会的发展,时至今日,虽然各阶层繁简不尽相同,但生活在乡镇的平民百姓,依旧还是保留了许多旧时的婚嫁风俗并沿用至今,尤其是赣南这片充满着浓郁的客家风土气息的土地,时常都能从老一辈的人那儿听闻关于婚嫁那些事儿,通过数天的走访家乡本地人,参加数次婚礼现场,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和询问家人,对于赣南地区的婚嫁风俗文化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总结。

现在,我将赣南客家传统婚嫁风俗按时间顺序分为婚前礼俗、婚事礼俗和婚后礼俗来叙述。

一、婚前礼俗婚前礼俗,即是结婚之前的礼节风俗,换言之,通常是指从提亲到“暖轿晡”之前这段时间。

一般包括行提亲,访家,行定,送节,报日之礼。

1、提亲客家人口中的“看妹崽子”就是提亲,也就是说媒的意思。

采访者告诉我们,为了表示明媒正娶,婚姻合理,当父母觉得儿女已到了适婚的年龄,便会托媒人去四处打听,物色门当户对的人家(客家人一般同族同姓不联婚),而通常是男方托媒(老人家说,若是女方托媒是会被笑话的,即所谓的“倒伐媒”)。

因此,客家人的婚事是要由媒人来说合的。

而媒人打听后,若发现有可配得对象时,媒人便会努力去游说女方家庭,如果女方家庭有意,便择日与男方见面。

见面时,也有一些讲究,比如,见面时,男方是须给女方“见面礼”,而为了图吉利,金额的尾数通常是“九”,以表示长长久久之意。

如果不同意,则婉辞谢绝,并退还“见面礼”。

如果双方同意后,就要互告男女生辰八字。

回去后,各请算命先生来合八字。

如八字合得来,不会相冲相克,就写出庚帖(俗名婚单),各置于香案之上,如三天内无不祥之兆,则认为“合八字”,这门亲事就定下来(如八字不合,男方要把女的庚帖送还女家)。

这就是“看妹崽子”的全过程,也是赣南客家婚仪的开端。

2、访家以前常常听说的“拉屋场”,今日终于知道原来就是访家的意思,也叫“睬嫁场”,是指“看妹崽子”之后,女方得到男方的邀请,在家人和媒人的陪同下前往男方家,察看男方的家庭、亲戚、邻里等情况。

而访家时,男方则要置办酒宴款待女方家。

待酒宴散后,男方发给每位客人一个红包,金额视亲疏不等。

临走时,男方撑好女方不论晴雨均带的雨伞为其送行。

惜别时,女方则收回雨伞并回赠“送伞包”,以示满意。

尔后,男家则选吉日托媒人告知女家“行定”。

3、行定待女方去男方家“拉屋场”完之后,则就表示双方都同意这场婚事,于是,便要正式把婚事给定下来,也就是行定。

通常是指男方在媒人的陪同下,择吉日前往女家定婚的习俗,女方根据俗规和男方家境列出彩礼数目,其中包括操办婚宴的“三牲(猪头,鱼,肉等)”数量;孝敬双亲的“恩恤礼”;置办嫁妆的银钱等。

女方父母、哥嫂、叔伯、外祖父母等都要出场。

吃完中饭后,女孩子要出来见面,称男家父母为爸妈,两家父母相互称亲家公、亲家母。

4、送节在行定后,婚事关系确定下来,男方依客家习俗逢端午、中秋、重阳、春节等节日向女方送礼。

送节,亦称“捎节”。

而不同的节日所送礼物不一样,通常捎端午节时除送“三牲”外,还会送些夏令时节的服装、雨伞、扇子、苎麻粽子之类的东西;送中秋节,礼物大体与端午的相似,不过粽子改为月饼、柚子等;送年节,则送些冬季服装、火笼、苎麻等礼物,有时还会添些年果年糕,而所送“三牲”的份量则要更重些。

但送节不论送哪一个,礼物均须贴上红纸或染成红色,以表吉祥如意、红红火火。

5、报日通常,在行定后,婚事定下以后,男方要请算命先生择定归门日子,包括新娘出门的日子、时辰,到男家后归门的时辰,此外女方裁红衣、男方铺床的日子也要同时择定,确定后便用红纸具书成贴与彩礼数目一并送至女家,俗称“报日”,过去也称“过茶”。

而女家接到报日则对日期进行复验,俗称“册日子”。

二、婚事礼俗行嫁与接亲是赣南客家婚俗中最隆重的仪式,要举行一整套项目繁多的礼仪。

也就是在准备婚礼期间以及婚礼上的一些礼仪习俗。

在传统的赣南客家地区,不举行结婚仪式,人们也不承认这门婚姻,因此归娶仪式显得异常神圣。

在归娶仪式中,男女双方的礼节是不相同的。

男方在归娶前一天早晨,为祈吉祥、求喜庆,举行贴红双喜、红喜联,宰生猪并喷洒猪血到门联和横批上以驱邪求吉,称之为“祭门神”;在归娶前一天晚上,男家点燃迎亲花轿内的“斗莲灯”,又称“交亲灯”,谓之“暖轿”,此礼节称作“暖轿礼”,亦称“暖轿晡”;在“暖轿晡”当晚的晚饭过后,新郎在“吹倌”的乐曲声中,由司仪官引领祭祖敬神、拜母舅,此仪式叫做“贺郎礼”;除以上各种仪式后,男方还须行“安床礼”。

“安床礼”则是男方为新人缝被叠褥、铺床挂帐时举行的仪式。

安床挂帐者通常必须是“福禄寿全”的女人,安床时,众人喝彩、唱吉利之词,安床后还得让一男童“翻床”,以祈生男。

女方在出嫁前一天须行“开面礼”,即由族戚中“命好”的两位妇女用两根丝线绞去新娘脸部汗毛,为其开容,以示姑娘成人可以出阁嫁人的仪式。

在“暖轿夜”,女方与父母姐妹同桌吃饭别话,以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倾述姐妹深厚之情,也就是赣南人常说的“吃爷娘饭”。

女子在出嫁的前一天,还要行“哭嫁礼”,也称“叫新娘子”,所哭内容多为叙述父母养育之恩,咒骂媒人和接亲之人,通常哭声愈凄厉愈好,而不哭则被视为不体面,不哭不热闹,不哭家庭不兴旺,不哭会被笑之忘本。

婚礼当天,新郎进行化妆,叩拜祖宗吼随同唢呐手、先生(礼生)、媒人等到新娘家迎亲。

而新娘子则要化好妆,叩拜祖宗。

迎亲队伍一路吹吹打打,有说有笑。

当他们临近女家时,新娘的母亲便来到房中陪女儿“哭嫁”,所哭内容多半诉说自己命苦之言或叮嘱女儿嫁后要孝顺公婆兄长等。

当队伍到女家门前时,孩子们赶紧在门前架凳阻拦,俗称“拦轿”。

直到男家主事撒些小额硬币后他们方才让其入内。

进门后,新郎首拜岳父母,并给众亲友敬烟,男家主事随后呈拜贴,拜太世翁婆、拜亲家,奉礼目,分发各类红包,如“恩恤礼”、“整容礼”、“沐浴礼”、“扶迎鸾礼”、“步仪礼”、“云厨礼”、“秉烛礼”、“司翰礼”等。

当归门时辰一到,唢呐手便来到新娘闺房门口“吹”促新娘“出亲”,但新娘一般不会轻易“出亲”,而是紧抱“手箱子”(箱内装的是新娘哭嫁钱)号陶大哭,以示依恋,这时新娘的哥哥和叔叔到新娘房间把手箱抢出来,箱子被“抢”,司娘趁机蒙上盖头,罩上米筛,通常在“抢手箱”时,如果新娘出亲时不哭不“赖”,则会被人骂为没良心。

凤冠霞披、红衣绣鞋的新娘出屋时,在喜炮声中由长辈和媒人牵着头顶簸箕的新娘走出闺房,过一门槛给一个红包,然后在大厅的上厅叩拜祖宗,再由哥哥或弟弟背到大门前送进香车(或花轿、单车、汽车),由新郎带路,在送嫁姐妹和弟弟(一般是小男孩,寓意早生贵子)的随同下起程,在吹吹打打的男方接亲队伍的簇拥下,来到鼓乐相迎的新郎家。

男方家的亲朋好友恭候在门口用鞭炮迎接,并请送嫁的亲戚进屋喝茶,但新娘仍要站在门前的摸篮(米筛)中“站性子”,表示到婆家后不能任性,必须蹈规守矩,懂得方圆,待鞭炮燃放后,由手持点燃火把的婶子或嫂子牵着新娘进入新房(火把一般由竹片、丝茅、桃树枝、红绳组成,寓意驱邪迎新),并分撒花生等果品。

然后开始就餐。

其入席是很有讲究的,正酒那天的首席是由舅舅坐。

在酒席上还有一种独特的客家分菜(寓意分财)习俗,就是把一些便于携带的菜肴分给来客带回家中,让其家中老小一起分享丰盛的喜宴。

待入洞房时辰一到,司娘便牵新娘跨过火把,以“烧尽秽气”入新房,入房的新人行“交亲合卺礼”,行礼时,主事边赞边引新郎新娘叩拜,一拜百年好合,二拜夫妻齐眉,随后命新郎用左手、新娘用右手将油盏里分开的两根红绳灯芯拨拢,以示“合伙到老”。

之后新郎新娘开始喝“交杯酒”,古称“交亲合卺”,喝了交杯酒则寓示新人自此已结永好,永不分离。

行礼后,新娘便将娘家带来“新娘果子”分发给围观的人们,谓之“发子孙果”。

婚礼当晚最热闹的自然是要属“闹洞房”了,新郎新娘的青年宾客聚集在在新郎新娘的洞房中,尽情戏耍新人,待尽兴后离去,新郎新娘洗澡更衣,同床入梦。

三、婚后礼俗在新婚当晚,新人行拜堂成亲礼后结婚就算完成,但在赣南客家地区,归娶后还须行诸多礼仪,新娘出嫁第三天,即是“归宁”之日,也叫做“回门”或“回红”,也有叫做“拉三朝”,新郎备好“三牲”和酒礼陪新娘婚后第一次归省父母,二女儿和女婿必须当天来回,不能留宿在娘家。

婚后半个月,新娘的母亲去看望女儿,了解她在婆家是否习惯、是否孝长尊夫等。

而新婚夫妇在婚后第一个春节须备厚礼看望女方父母,这一习俗叫做“转门礼”,转门”时,新郎在丈母娘家是贵宾须坐上席,而新人作为“上门客”,娘家近亲会轮流请餐,新郎新娘有请必到,数日后,娘亲族人便陪送新人回家,男家同样置酒宴厚待数日,宾客散后转门礼结束。

从此新娘不再叫“新娘子”,婚礼就此结束。

调查报告总结:通过这次的实践调查,让我真的学到了不少,不但使自己透彻详尽的了解了家乡传统的婚嫁风俗文化,并且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让我清楚的认识到,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不但要将课堂上所学知识掌握并运用好,还得不断的积累各种知识来武装和充实自己。

最重要的是,在此次实践中,我运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定律,并因此提高了我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信这次实践所学到的东西会在我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产生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