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PPT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优秀课件:12.词四首 (23页PPT)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优秀课件:12.词四首 (23页PPT)

部 编 版 九 年 级语文 下优秀 课件: 12.词四 首 ( 2 3页PPT )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再现了 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刻画了 一个冲锋陷阵的将军形象。 从侧面烘托战斗的激烈。
了却君王天下事, 表现了词人想要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 雄心壮志及壮志未酬、 报国无门的悲愤。
部 编 版 九 年 级语文 下优秀 课件: 12.词四 首 ( 2 3页PPT )
部 编 版 九 年 级语文 下优秀 课件: 12.词四 首 ( 2 3页PPT )
• 满江红 •秋 瑾
小住京华,
交代写作时间、地点,
早又是中秋佳节。
⇨ 流露出词人不安于现状、 不想无所作为的情怀。
为篱下黄花开遍, 秋容如拭。
部 编 版 九 年 级语文 下优秀 课件: 12.词四 首 ( 2 3页PPT )
部 编 版 九 年 级语文 下优秀 课件: 12.词四 首 ( 2 3页PPT )
下片: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 管 悠 悠 霜 满 地 , 人 不 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
部 编 版 九 年 级语文 下优秀 课件: 12.词四 首 ( 2 3页PPT )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狂”字奠定了全词 豪迈纵横的感情基调。 “千骑”运用夸张, 表现出队伍的威武。 “卷”极言行走之快, 人数众多,场面壮观。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化用“孙权射虎”的 典故,词人以孙权自比, 展现打猎时情绪高昂、 精神抖擞的形象,表现出 词人的英雄气概。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 四首—— 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 25张PP T)
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 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人, 谥号“文正”,有《范文正公 集》。曾任参知政事,诗文俱 佳,散文《岳阳楼记》的名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传诵千古,也是一位 优秀词人。词仅存五首,但能 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 其边塞词突破了“词为艳科” 的限制,开一代之风气。
塞下 sài 浊酒 zhuó 羌管 qiān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嶂 zhàng 燕然未勒 yān lè 寐 mèi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 四首—— 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 25张PP T)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 四首—— 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 25张PP T)
范仲淹
塞 下\秋 来 \风 景 异,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 四首—— 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 25张PP T)
羌 管
什么时间?听到悠怨的羌笛 声,戍守边关的将士们会有 何感受?

悠 这入夜的悠悠羌音、浓浓
霜 白霜,更使人惆怅难眠。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 四首—— 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 25张PP T)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 四首—— 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 25张PP T)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 四首—— 渔家傲 秋思》 课件(共 25张PP T)
戒备森严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气氛紧张
1、千嶂,长烟,落日,表现出苍凉壮阔的景状, 然而“孤城闭”,又是何种情形,暗示了什么?
分为
上下。阕
2、词的流派: 豪放派 和 婉约派 。 3、豪放派以 苏轼和辛弃疾 为代表 婉约派以李清照和秦观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课件(共78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课件(共78张PPT)

渔家 傲· 秋思
上阕:写景——奇异——
肃杀、荒凉、严峻
(气候、边声、孤城) 思念家乡
下阕:抒情——思乡——
壮志未酬
凄凉、悲壮、慷慨
(浊酒、羌管、浓霜、白发)
《渔家傲·秋思》这首词通过对边塞秋色 的生动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立业的英雄 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 的艰苦。
·
词牌名 江 城 子 密 州 出 猎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于淳熙十 五年(1188)左右,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之时。淳熙 八年(1181),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 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同 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他与辛弃疾是 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 首词就是辛弃疾寄给陈亮的。
全词以一个“狂”字贯穿,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 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的“狂”是 虚写。一狂在“亲射虎,看孙郎”,自喻孙权。二是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自喻魏尚。三是“西北 望,射天狼”,说自己有跟辽国与西夏对抗的志向、 决心和本领。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 胸怀,抒发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卫国的壮志豪情。
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
苍鹰。黄,指黄犬。苍,
作者自称。指苍鹰。 Nhomakorabeaqínɡ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姑且,暂且。
锦缎帽子,这里做动词。
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形容从骑之多。骑, 为了报答倾城百姓相随。 一人一马的合称。 倾城,形容随观者很多。
指孙权。这里是作者自喻。
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
孙郎。
叙事
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作者壮 志满怀的英雄气概。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共13张PPT)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课件(共13张PPT)

万里
·“浊酒”是什么酒?有什么表达作用?
·古代以酒清为好,如李白诗中“金樽 清酒斗十千”,这里的“浊酒”指质量 低劣的酒,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
9
品析诗词
·将士们为什么有家不能回? ——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句诗用了什么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用典,表达将士们不甘无功而返, 体现建功立业与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
5
疏通词意
②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 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 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 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 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 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6
品析诗词 ·上阕和下阕各写什么?
·上阕写景 ·下阕抒情
7
品析诗词
·上阕中,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的是哪一个字?
——塞下秋来风景异。
“异”在 何处?
·衡阳雁去无留意 ——寒悲凉凄婉
·千嶂里
——塞外雄奇壮阔风光
·长烟落日孤城闭 ——戒备森严,肃杀紧张
8
品析诗词
·“浊酒一杯家万里”表现了将士什么情绪?
思乡之情
一杯
3
初读课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4
疏通词意
想象词描绘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①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 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长烟落日, 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这首词上阕写塞下秋景,下阕抒发身处边塞的 征人之情。全词抒发了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 乡忧国的情怀。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满江红》课件(共17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满江红》课件(共17张PPT)

情感探究
再读诗歌,品味诗人情感。
上阙 下阙
冲破藩篱 投身革命
以身许国 知音难觅
坚决 矛盾 豪情 苦恼
梦醒后无路可走,初入革命的迷惘,但并不自怨自艾。
诗人在词中以男子自许,表示了词人对祖国前途 的担忧,唱出一个女英雄的高亢壮歌,抒发她决心为 国捐躯的豪情壮志,同时,也讲述了因自己的情怀和 理想,不为丈夫和其他庸人所理解,而生的苦恼和悲 愤。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 情,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 胸怀。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不知去何处去寻找知音。 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折磨。想到这一点,作者不觉伤心 落泪,也是很自然的。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 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
“青衫湿”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借此悲叹自己无知音的痛苦。但这不是 消极的自怨自艾,而是积极的探索和追寻。词中蕴含强烈的 爱国主义情怀,对之后的革命起到思想上的推动作用。
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意。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 末路当磨折。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平生与人相处,一副火 热肝胆,一副男儿英雄形象。但世俗又怎么能理解一个女 子的侠肝义胆呢?“俗子胸襟谁识我?”发出震撼人心的 感慨。即使如此,也不能阻挡作者探索的脚步,这只不过 是英雄所经历的磨难罢了。
”1再9这读05明两 诗年句歌,进,秋创一品瑾步味回作“的诗国思人加时京想情入发感光展。复间华。会。和”环点境明。地点,在北京城。“中秋佳节”点
想到这一点,作者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2课《词四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件(共29张PPT)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2课《词四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件(共29张PPT)
11
理想的世界
描述词境 结合选文,以第一人称视角,用散文的语言,描述选文内容, 可以展开适当的想象,加入适当的心理描写。 开头示例 一个秋天的清晨,作为将军的我推帐而出。黄沙漫漫,近处,我 们的几十座军营一座挨着一座,井然有序。军士们早已起床,有 的已经在营外列阵操练,喊声阵阵。帐营内外,响起哀厉而高亢 的号角声,听来让人热血沸腾……
注意了这种形式,开始介入它的文学创作。晚唐、五代,
致力于词的文人逐渐增多,一些著名的词人如温庭筠、韦
庄、李煜都具有自己独到的风格。此时,文人词和民间词
的区分也逐渐明显,到了宋朝,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导致
了宋词空前的繁荣、发展与提高,并且产生了许多著名的
词人。
24
• 北宋苏轼高举创新的旗帜,首先打破词的狭隘的传统 观念,开拓词的内容,提高词的意境,开创了一种新的豪 放词的风格。苏轼“以诗为词”,不仅用诗的某些表现手 法作词,而且把词看作和诗具有同样言志的作用,使它具 有较以前宽广得多的社会功能。他特别重视词的文学方面 的意义,不把它作为音律的附庸,不让思想内容和艺术表 达受损害,给词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28
作业
29
17
主题
《破阵子》极写抗金部队壮盛的军容,横戈跃马的 战斗生活以及收复祖国河山的畅想,这些都是作者醉 梦中所不能忘怀的,但是他的想法被"可怜白发生" 的现实碾碎了。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 酬的痛苦和愤恨。
18
对 比 赏 析
19
(一)相同点: 内容上:都有对边塞景象、征战将士的描写。 情感上:都将个人经历与征战戍边联系在一起,由此引
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新、含蓄,情思曲折 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代表人物:李清照、温庭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优质PPT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优质PPT课件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zhàng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qiāng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
mèi
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精读细研
请同学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北宋仁宗即位后,国家逐渐形成积弱积贫之势,表面上一片升平,实际 上危机四伏。宋朝从建立之后,就采取了重内轻外的政策,对内加紧控制, 把禁军分驻全国各地,而在边疆上长期放松戒备,武备松弛。宝元元年( 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讨伐,但事起仓促,将不知 兵,兵不知将,以致每战辄败。在这种情况下,范仲淹移知延州,可以说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到任后,他一方面加紧军队训练, 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筑防御工事,始终居于守势,不敢轻易出击,延州局势 暂时稳定下来,但就整个形势来说,延州仍处于孤立状态。这首题为“秋思 ”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知识备查
两大流派
婉约派:
我国古代词人,大致可分为“婉约词派”和“豪放词派”两大派。因明 人张延有“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之说而得名。婉约派以秦观、李清照 为代表,继承南唐词的风韵,发扬柳永词铺叙、描写的特色,又吸取东坡词 个性鲜明的长处,融为一体,形成“词人之词”之正宗。
在内容上坚持“词庄词媚”的主张,多以艳情为题材;在形式上则以蕴 藉雅正见长,严守音律,讲究含蓄,语言精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风 格委婉、绮丽。此派对词坛影响很大,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句话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表现了征人思归而不得的矛盾心理。

第12课 词四首 《满江红》课件 (共25张PPT)

第12课  词四首 《满江红》课件 (共25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2课
满江红(小住京华)
导入新课
她,本来是可以活的, 却选择了死。她的死, 如一道划破黑夜的闪 电,为后来者照亮了 前路。古城绍兴,解 放路与府横街相接的 闹市区轩亭口,由此 矗立起了一座纪念碑。 她,就是秋瑾!
学习目标
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 握词作的主旨。 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 3.体会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4.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思考:词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强派”“殊未屑”强烈表达了 词人极不屑作为女儿身,不甘心受到束 缚,决心报效国家的愿望。
资料链接:
在徐自华为秋瑾撰写的墓志铭中,记述 了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华之后,秋瑾的一 段言论:“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以 吐抱负,宁能米盐琐屑终身其乎?”可 见,秋瑾不屑为女性的背后,正是溢于 言表的爱国之情。
6.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 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思考:结合背景,联系上下文,把 握词句大意。
我平生对国对民赤胆忠心,并常常为 他人、为国家、为民族的忧患而心潮 起伏、热血沸腾。凡夫俗子的胸怀狭 窄,怎么能够理解我呢?英雄的末路 自然是磨难重重。
7.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思考:词句引用典故表达什么意思? 结合词作内容和写作背景,体会结尾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5.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身 与 心 得对比,“列”“烈”两 句读来铿锵有力,写出了词人怎样的 气概?
明确: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 的豪迈气概,这是秋瑾作为“巾帼英 雄”的写照。
资料链接:
在词人的另一次词作《鹧鸪天》也真 切地抒发了她当时的情感:“祖国沉 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 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 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 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江红》这是秋瑾在 1903 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 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中 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钧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 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虽由别人出面调解,但秋瑾下 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便东渡日本留学。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 号稼轩。他一生力主抗金,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 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 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 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擅长化用前人典故入 词,风格沉雄豪迈、慷慨悲壮。
秋瑾(1875—1907),字璇卿 , 祖籍山阴 (今绍兴市),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 中国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清政权和数千 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 了巨大贡献。1907 年 7 月 15 日凌晨,秋瑾从容 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 32 岁。
原文: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注释: 孙郎:指孙权。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孙权曾 经“亲乘马射虎”。这里是作者自喻。
译文:
为了报答倾城百姓相随,我亲自射杀猛虎,就像 当年的孙权一样。
原文: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注释:
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词人 历任陕西经略副使、延州、知州等职。在镇守西北边 疆期间,他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西夏人对他深为 惮服,《渔家傲·秋思》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作于公元 1075年(神宗熙宁 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 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 意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 称苏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父苏洵、 弟苏辙同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他是北宋中期 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成就 很高。其词开创了一个新的 流派,表现为题材新、形式新、风格新,具有豪壮、雄浑的风格, 后南宋辛弃疾等人继承并发展其词风,形成豪放词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 十五年(1188)左右,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之时。 他积极主张抗金,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 打击、诬陷,不得已在上饶一带赋闲隐居。陈同甫,名亮,也 是主张抗金的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 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辛弃疾寄给陈亮的。
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渔家傲·秋思》
《江城子·密州出猎》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满江红》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渔家傲·秋思 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译文:
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 下边患未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返回故里。
原文: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羌管:即羌笛,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不寐:睡不着。 征夫:出征的士兵。
译文:
只听羌笛悠悠,又见寒霜满地,戍边的人整夜难 以入睡。将军和士兵都愁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江城子·密州出猎 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 卷平冈。 注释: 老夫:作者自称。 聊:姑且,暂且。 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 千骑:形容从骑之多。
译文:
让我也暂且抒发一下少年的张狂,左手牵着黄犬, 右臂托着苍鹰。头戴锦帽,身上穿着貂皮大衣,带 领随从千骑席卷过平坦的小山冈。
2.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重点) 3.掌握典故在词中的作用,并灵活运用。(难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杰 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少时家贫好 学,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及第。 官至参知政事。范仲淹积极推行“庆历新 政”,为人廉洁公正,奉行“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做人准则。
12 词 四 首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 以及文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现在请同学 们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或将士戍边 的诗词。今天我们要学的几首词也是关于边关的。我 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边关的风光吧。
1.积累文学常识,了解作者生平、创作风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5.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感情怀
导思1.四首词分别抒发了 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赏名句
导思3.哪首词有千古传 诵的名句,你能结合具 体的语境进行赏析吗?
关键词: 爱国
学技巧
导思2.四首词分别运用了 什么写作手法?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
注释: 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当时的西北边疆。 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为符合格律而倒置。 秋季北雁南飞,传说至湖南衡阳城南的回雁峰而止。
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风光大不相同。 大雁又飞回南方衡阳去了,一点儿也没有停留的意 思。
原文: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注释: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 千嶂:层峦叠嶂。
译文: 随着军营的号角声,边塞所特有的声音从四面纷
纷响起,层峦叠嶂里,烟雾弥漫,残阳西沉,一座孤 城紧紧关闭着城门。
原文: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注释: 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 于,出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一 读一读字音
yān 燕然
huī 麾下
qiāng 羌管
二 写一写字形
qíng( 擎 )苍 mǎng( 莽 )红尘
é( 蛾 )眉
三 文言知识积累 古今异义
殊未屑 ・
古义:很,甚;
名句积累
今义:特别。
1.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3.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