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子集解释
“经史子集”表格汇总(全)(可打印版)

称法
书籍
前四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十三史(唐)
前四史+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
十七史(宋)
十三史+南史、北史、唐书、五代史
二十一史(明)
十七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
二十四史(清)
二十一史+明史、旧唐书、旧五代史、新元史
书名
作者
简介
史记
司马迁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从五帝到西汉武帝二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合计130篇,内容包括∶
乐经
据猜测已亡于秦火
记载着春秋战国时间各地民间乐曲,以及孔子及其弟子所作之曲,含五音十二律的音调部分,有节拍,有乐器的演奏方式,以及乐曲如何和舞蹈配合等等
2)经典书籍注疏
有经典,自然有对经典的解释、注解,比如∶朱熹的《论语集注》,王弼的《周易正义》,韩愈、李翱的《论语笔注》等等。
3)经学史与小学类
可以理解为经典语文课,包括丁度的《集韵》、扬雄的《方言》、许慎的《说文解字》、刘熙的《释名》等等。
后汉书
范晔
第二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光武帝刘秀至东汉献帝刘协近两百年东汉的历史。叙事简明周全坦率,勇于发表个人独到见解。
三国志
陈寿
断代体史书,记载汉献帝建安二十年至西晋灭吴之奶奶的历史,含魏蜀吴三国鼎立60年的历史。含《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
晋书
房玄龄等
记载西晋和东晋及十六国割据156年的历史,全书130卷,含帝王10卷,志20卷,列传70卷,载记30卷。该书条理清楚,体例严谨,集百家之长,成书快。
未定∶可能是周公旦、孔子及秦汉其它学者
十九篇,外国第一部词典,解释经、书上的字、词意义,被儒家奉为经典。
名言警句-选自中国古典经史子集(附解释)

名言警句-选自中国古典经史子集(附解释)简介:名言警句,选自《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资治通鉴》《论语》等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2.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史记》译文:明智的人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早早预见,聪明的人在无形中就能避开灾祸。
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史记》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4.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史记》译文:能够做到一件事情的人未必能够说出他是如何做的,而能够说出怎么做这件事情的人不一定能够做得好这件事情。
5.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6.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史记》译文:苦口的直言,就像良药;动听的言辞,就像疾病。
7.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史记》译文:依赖品行立足的人越来越兴盛,依赖武力让人顺服的人会逐渐走向消亡。
8.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
《史记》译文:事情要取得成功很难,但失败却非常容易;时机要得到很难,但失去却十分容易。
9.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史记》译文: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10.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汉书》译文:先采取行动的往往处于主动地位,后采取行动的往往被人所制。
1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汉书》译文:有了过错,而不悔改,这才叫过错。
1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汉书》译文: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国学源流之经史子集概要

02 经部——儒家经典
《易经》
易学之源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包 含了古代哲学、天文、历法、数学等 方面的知识,被誉为“群经之首”。
阴阳五行
卦爻辞
《易经》通过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 爻的卦爻辞,揭示了自然和人类社会 的变化规律。
阐述了阴阳五行学说,对后世哲学、 医学、占卜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道法自然” ,强调无为而治,追求自然与人的和 谐统一。
庄子
继承并发展老子思想,提出“逍遥游 ”的人生境界,追求精神自由。
法家、墨家等其他学派
法家
以管仲、商鞅等为代表,主张以 法治国,强化中央集权,提倡功 利主义。
墨家
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 “非攻”,倡导节用、节葬等实 用主义思想。
历代散文名篇欣赏
先秦散文
先秦时期是中国散文的萌芽和奠基时期,代表作 品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 散文和诸子百家的哲理散文。
唐宋八大家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巅峰时期之一,出现 了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 王安石、曾巩等八位杰出的散文家,他们的作品 代表了唐宋散文的最高成就。
元曲和明清小说
元曲
元曲是元代杂剧和散曲的合称。杂剧是戏曲,散曲属诗歌,它们都以曲牌为基本单位进行创作,因此 统称为元曲。元曲的代表作品包括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等。
明清小说
明清小说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小说作品。其中,明代四大奇书《三国 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和清代的两部巨著《红楼梦》、《儒林外史》尤为著 名。
D
04 子部——诸子百家思想
儒家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300字介绍经史子集

300字介绍经史子集
经史子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经典、史
书和子部三大分类,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
其中,“经”主
要是指儒家经典,包括《四书五经》等经典著作,是儒家思想的重
要载体,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经典强调
仁爱、礼义、忠孝等传统道德观念,对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
准则产生了深远影响。
“史”则是指历史类著作,主要包括了《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史书,记录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
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发展历程,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
重要意义。
最后,“子”则是指其他类别的著作,包括了诸子百家的著作,如《孟子》、《庄子》等思想类著作,以及医学、农学、艺术等方
面的著作,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度。
经史子集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古代
人民的智慧和文化成就,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思想、文化具有
重要意义。
这些经典著作不仅在中国古代具有重要地位,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经史子集的解释

经史子集的解释
经史子集是指中国古代的经、史和子三大类经典文献的集合。
其中,经指的是儒家经典,主要包括《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春秋》、《诗经》、《易经》等;史指的是史书,主要
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旧唐书》、《新唐书》等;子指的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主要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尔雅》等。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认为是中国传
统文化的源头和核心内容。
经典文献中的经部是儒家学术的基础,是
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是关于人伦道德性理论、政
治治国理论以及教育指导等;史部是记载历史事件与人物的文献材料,对于了解历史演进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价值;子部是儒家学派的经典
著作,对于理解儒家思想体系和道德教育具有深远影响。
经史子集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还承载了古代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思想家的智慧和思考。
这些经
典文献包含了古代中国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社会规范等,对中国
人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影响。
经史子集在现代中国仍然有着很高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价值。
它们
不仅为今天的人们提供了研究古代社会、文化和思想的重要资料,也
为人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通过对于经史子
集的深入学习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为
现代社会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经史子集的意思

经史子集的意思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代文学家苏轼所著的一部经史著作,主要记载了中国古代朝代及其历史,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相关知识。
始于公元1037年,完成于公元1045年,是中国古代文学家中重要的文学成就,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经史子集》的内容是苏轼根据前代一系列古籍及历史记载,整理和总结而成,共分经书三十卷、史书三十卷,两部分都以志传类为主,着重介绍了中国古代朝代,以及中国古代历史上发生的重要事件。
经书部分介绍了中国古代礼仪、仪礼、礼乐等方面的学问,史书部分主要记载了中国古代各朝代政治形势和历史事件,还介绍了地理人文等方面的信息。
《经史子集》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时事,也记载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经济文化情况,不仅是古代文学的重要成就,也是中国历史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它是古代文学家们追求科学的结晶,对当时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发展状况极具参考价值的文学作品,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学意义和文学价值。
《经史子集》主要记载了中国古代朝代及其历史。
中国古代大量历史记载都是在《经史子集》中有所提及,可以说它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参照系,是中国历史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从《经史子集》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历史政治文化及社会经济等方面都有很多陆续发展,所以它在中国古代文学著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并且也被后人称赞。
《经史子集》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历史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及其历史均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经史子集》是中国古代文学及其历史研究中令人敬仰的重要
作品,为我们了解古代文学知识和文学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经史子集分类法

经史子集分类法经史子集分类法,是一种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分类方式。
简单来说,它就是按照经、史、子三个方面进行分类的。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经史子集分类法。
经古代经典中的经,指的是经典、典籍,也可以称为经书、经典书。
经书大致可以分为儒家经、道家经、释家经等。
其中,儒家经包括《周易》、《诗经》、《尚书》、《礼记》、《春秋》、《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道家经包括《道德经》、《列子》、《庄子》等;释家经包括《南华经》、《金刚经》、《大般涅磐经》等。
经典书是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也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古代经典中的史,指的是史书、史籍,也就是历史书籍。
史书主要包括国别史和通史两大类。
国别史以一国为中心,记述了某一个国家的历史。
其中,比较著名的国别史有《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南史》、《北史》等。
通史则是对于世界、中国、某一时期等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进行的串讲。
比较著名的通史有《通鉴纪事本末》、《资治通鉴》、《日本通史》等。
史书是研究历史和了解古代社会的重要工具。
子子是经典的一种类别,指的是儒家经典中的子部。
子部包括了《子》书和《集》书两大部分。
《子》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集》书包括《诗经》、《尚书》、《礼记》三部。
子部的内容比较深奥,主要涉及到儒家的思想、哲学和传统文化等方面。
集集是指儒家经典中的集部,包括诸子百家、以及一些备考材料,比较杂乱。
诸子百家是指儒家以外的一些学派,比如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
备考材料则是指古代文人在学科考试中用的一些操作手册和题目,比较实用。
集部内容虽然杂乱,但也是研究古代文化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依据。
以上就是经史子集分类法的简要介绍。
虽然这种分类方式已经非常古老,但仍然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起点。
经史子集解释

经史子集解释
今天咱们来聊聊经史子集。
啥是经史子集呢?简单来说,就是古代人把各种书籍分的大类。
就好像你整理自己的书架,把书分成小说类、科普类、漫画类等等。
古代人就把书分成经、史、子、集这四类。
先说“经”。
这主要是指那些特别重要的经典书籍,就像《论语》《孟子》《诗经》这些。
这些书都是讲大道理的,告诉人们怎么做人、怎么治理国家。
就好比是人生的指南针,给大家指引方向。
接着说“史”。
这就是历史书啦,像《史记》《资治通鉴》。
历史书记录了过去发生的事情,让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的生活、国家的兴衰。
就像看老照片一样,能看到过去的样子。
“子”呢,就是各种思想家、哲学家的著作。
比如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庄子》。
这些书里有很多深刻的思想和智慧,能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
最后是“集”。
这主要是文学作品,像诗词集、散文集。
比如李白、杜甫的诗集,苏轼的散文集。
这些作品能让我们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为啥要分经史子集呢?这样可以方便人们找书、读书呀。
你要是想学习做人的道理,就去看“经”;想了解历史,就看“史”;想思考哲学问题,就看“子”;想欣赏文学之美,就看“集”。
总之,经史子集是古代人对书籍的分类方法。
通过这种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的文化和知识。
下次你去图书馆或者看到古代书籍的时候,就可以想想它们属于经史子集的哪一类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的分类
• 以学科分:哲学、史学、文学、 宗教学、礼俗学、伦理学、版 本学、考据学。 • 以思想分:先秦诸子九家或十 家,主要是儒释道三家。 • 《四库全书》给出的分类:经、 史”。 • 段玉裁:“织,纵丝谓之经,必先有经,而后有纬, 是故三纲五常六艺,谓之天地常经”。 • “经”:有经常、经纬之意,是指在一切书籍中特 别重要的东西,足以作为经典,具有神圣性。 • “六经”:《诗经》、《尚书》、《礼记》、《乐 记》、《易经》、《春秋》; • “十三经”: 《诗经》、《尚书》、《礼记》、《 周礼》、《仪礼》、《易经》、《春秋左氏传》、 《春秋公羊转》、《春秋谷梁传》、《论语》、《 孝经》、《尔雅》、《孟子》; • “经学”:历代儒家对以孔子为代表的经典所做的研 究、议论和著述的学问。
史
《说文解字》:“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 正也。” • 段玉裁:“君举必书,良史书法不隐。” • 《周礼》:“史,掌管书以赞治。” • 纪传体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 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 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 》、《周书》、《南史》、《北史》、《隋书》、 《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 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 》、《新元史》 • 二十五史:再加上《明史》 • 二十六史:再加上《清史稿》
子
• 《汉书· 艺文志》:“诸子十家,其可观 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衰,诸侯力政, 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起 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 取合诸侯。今异家者各推其所长,穷知究 虑,以明其指,虽有弊端,合其要归,亦 六经之支与流裔。” • 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 杂、农、小说家。 • 集:个人的专集是别集,多家的合集是总 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