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ESMO局部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
2020CSCO结直肠癌指南

2020CSCO结直肠癌指南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2020CSCO(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结直肠癌指南的发布,为结直肠癌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结直肠癌的发病情况。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结构的调整以及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其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早期结直肠癌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这使得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因此,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对于早期发现结直肠癌至关重要。
在诊断方面,2020CSCO 结直肠癌指南强调了多种检查方法的综合应用。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直肠癌的金标准,不仅可以直接观察肠道内的病变情况,还可以进行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
此外,CT、MRI 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评估肿瘤的大小、位置、侵犯范围以及是否存在转移。
肿瘤标志物如 CEA、CA19-9 等的检测也有助于辅助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
治疗是结直肠癌管理的关键环节。
手术治疗仍然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早期和局部进展期的患者,手术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
然而,对于中晚期患者,往往需要综合治疗,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化疗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立替康等。
化疗方案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肿瘤的分期、病理类型、身体状况等进行个体化制定。
例如,对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常用的化疗方案有 FOLFOX(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和 FOLFIRI(氟尿嘧啶、伊立替康、亚叶酸钙)等。
靶向治疗是近年来结直肠癌治疗的重要进展。
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靶点的药物,如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等,在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靶向药物的使用需要进行相关基因检测,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使用。
2020ESMOAsia与ESMOIO肝癌领域研究进展回顾

2020ESMOAsia与ESMOIO肝癌领域研究进展回顾近期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举办的两场学术盛会--2020年ESMO亚洲大会(ESMO Asia)及ESMO免疫肿瘤学大会(ESMO IO)拉开帷幕,同时带来一波学术热潮,我们精心为您挑选与梳理了肝癌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带您感受ESMO浓郁的学术氛围!百般红紫斗芳菲-晚期HCC免疫联合治疗研究结果陆续出炉NO.1(ESMO IO) 32P - Tremelimumab (T)联合Durvalumab (D)治疗方案在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患者中具有低免疫原性和良好的安全性前期一项II期研究(NCT02519348)提示,T联合D治疗不可切除HCC患者具有很好的获益,近期针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数据显示,抗药抗体(ADA)能够降低药物疗效,基于此,研究者评估了此种疗法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研究纳入332名索拉非尼不耐受的不可切除HCC患者,随机分为T(300mg)+D组、D单药组,T单药组和T(75mg)+D组,观察各组耐受性和安全性,并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定ADA水平。
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和出现ADA(ADA+)发生率见表。
本研究结果提示,D和T的免疫原性极小。
针对D或T的ADAs 较少,持续时间短(<16周),滴度低,表明对安全性或有效性的影响较小。
NO.2(ESMO-ASIA)177P - 不可切除HCC患者一线仑伐替尼联合PD-1抗体治疗后器官特异性反应该研究是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樊嘉院士主持的一项回顾性研究,评估了不可切除HCC患者一线仑伐替尼联合PD-1抗体治疗后器官特异性缓解率(OSRR)。
结果显示,60例肝内肝癌并伴有大血管癌栓(MVTT)肝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33.3%,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为7个月,总生存期(OS)未达到。
伴有MVTT患者的OSRR为54.5%,肝内肿瘤为32.8%。
伴有MVTT的13例患者具有较好的应答率,其中6例患者治疗后进行了手术切除,4例患者病理学完全缓解。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0版

≥1位一级或二级 亲属患大肠癌
Lynch HT, et al. 2013
遗传性结直肠癌指南总体框架
遗传性结直肠癌主要包括:
• Lynch综合症 • FAP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典型的FAP
结直肠内息肉数均在100枚以上,癌变 年龄早,癌变风险几乎为100%
AFAP (轻症FAP)
结直肠癌 患者
息肉 (10-20枚)
关注家族史
(+) 强烈建议
本人定期结肠镜检查 三甲/省级专科医院就诊
体格检查
CHRPE* 颅骨骨瘤
*CHRPE: 眼底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肥大
腹腔肿块
• FAP家系受影响者可出现有多种肠外疾病,我国人群的文献报道,肠外疾病以腹腔内硬纤维瘤和骨瘤 最容易被识别且相对较为常见。因此,怀疑FAP时,应特别注意是否有腹腔内硬块和骨瘤。
家组取得一致共识(支持意见
变,主要考虑的因素
≥80%)
是患者的明确获益性
II级 1B类证据:
2A类证据:
• 可及性差或者效价比
专家推荐 基于高水平证据,如严谨的 基于稍低水平证据,如一般质量
低
Meta分析或大型随机对照 的meta分析、小型随机对照研
临床研究结果,专家组取得 究(II期)、设计良好的大型回
虽然缺乏循证医学证 据,但是专家组具有 一致共识的
良好的大型回顾性研究、病 得共识,而且存在较大争议(支
例-对照研究,专家组取得 持意见<60%)
基本一致共识,但有小的争
议(支持意见60%~80%)
结直肠癌的MDT诊治原则
—— MDT基本概念
核心:以病人为中心,以专家组为依托
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

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内科解读2023—08—08浏览次数586《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是基于循证医学理念的临床实践指引。
每年都有新的研究结果与临床证据不绝推出,从而影响了该指南的更新。
今年,NCCN发布了最新版结直肠癌(CRC)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即结肠癌,现就内科部分更新的相关内容进行初步解读。
解读1:可切除结肠癌的辅佑襄助治疗选择化疗近5年来,可切除结肠癌辅佑襄助化疗领域的发展进入缓慢期,但针对其标准方案的探究连续受到关注与期望。
对于辅佑襄助化疗方案的选择,新版《指南》基于现有证据(表1)规定:FoLFoX方案[奥沙利粕+5氟尿喀唳(5—FU)+亚叶酸钙(LV)]为首选标准治疗方案,列为1类证据;5—FU推注+LV+奥沙利粕(FLOX方案)列为1类证据;卡培他滨与奥沙利箱联合(CaPeOX方案)列为2A类介绍;对不能使用奥沙利箱的患者,可选用单药卡培他滨或5—FU+LV0指南仍不介绍将贝伐珠单抗(Bev)、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与伊立替康用于除临床试验外的非转移性结肠癌辅佑襄助治疗。
靶向治疗探究Bev、西妥昔单抗在晚期肠癌辅佑襄助化疗中作用的大型In期临床研究已开展,包含NSABPC—08、AVANTNO147试验,但结果均不支持将靶向药物用于H、III期结肠癌患者的术后辅佑襄助治疗(表2)。
解读2:结直肠癌治疗药物的个体化选择CRC的靶向治疗研究方兴未艾,生物标志物受到日益关注。
随着新证据的显现,2023年《指南》对于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及其对治疗选择的影响作出了相应的新建议。
KRAS突变大量文献表明,KRAS基因突变预示着西妥昔单抗及帕尼单抗治疗无效。
目前,不建议对KRAS第12或13密码子突变的转移性CRC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
近来,德鲁克(deRoock)的研究显示KRAS13密码子突变或许不能肯定猜测患者对治疗无效;使用抗EGFR制剂治疗这类患者仍属研究范畴,不介绍用于常规临床实践。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和随访——2020ESMO指南解读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和随访——2020ESMO指南解读正文1 发病率和流行病学1997~2012年GEP-NENs的发病率增加超过6倍,与有远处转移的NENs相比,局限性或局部进展NENs发生率增加更多。
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美国GEP-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 tumors,NETs)的年发病率估计为3.56/10万[3],欧洲发病率为(1.33~2.33)/10万[4],这些数据大多来源于不同国家或区域的登记资料,且多为回顾性,之间存在差异。
大多数NENs为分化良好的NETs且为散发性的,男性略多于女性且预后较差。
需注意多发性内分泌肿瘤1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1,MEN1)、原发于胰腺的VHL(von Hippel-Lindau)、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和神经纤维瘤病等遗传相关性疾病,这些肿瘤多为多器官受累,MEN1和VHL与遗传相关的比率约为5%[5]。
全基因组测序显示17%的散发性Pan-NETs携带包括DNA修复基因(如MUTYH、CHEK2、BRCA2)在内的胚系突变[6]。
推荐要点·虽然大多数NENs是散发性的,但需注意有无遗传背景因素,特别是在Pan-NETs中。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或垂体肿瘤)患者,有NENs家族史或相关疾病史者,具有疑似遗传疾病特征者,以及年龄<40岁的胃泌素瘤患者均应考虑行基因检测(Ⅳ/A)。
2 诊断与病理/分子生物学2020版指南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17年和2019年GEP-NENs的分类标准[7,8](表2)。
2020年结直肠癌病理指南解读

环切缘的取材
楔形取材方式
4. 肿瘤退缩分级(TRG)
目的:量化治疗后的肿瘤表现,提示治疗效果,预测预后
肿瘤退缩评级
注释
0 (完全退缩) 1 (接近完全退缩)
镜下无可见的肿瘤细胞* 镜下仅见单个或小灶肿瘤细胞*
2 (部分退缩)
有明显退缩但残余肿瘤多于单个或小灶肿瘤细胞*
3. 环切缘(CRM)的评价
1.除了近端和远端切缘外,对于任何无腹膜覆盖或仅有不完整腹膜覆盖的 肠段,都要进行环周(放射状)切缘评估。 2.环周(放射状切缘)代表的肿瘤最深浸润区域相对应的最近的外周软组 织切缘,由外科手术时对腹膜后或腹膜下组织的钝性或锐性分离产生。 3.多因素分析提示环周(放射状)切缘累及是直肠癌局部复发的最重要预 测因子。环周(放射状切缘)阳性使直肠癌复发风险增加3.5倍,疾病相 关死亡率增加一倍。 4.病理报告应该注明肿瘤与环周(放射状切缘)之间的距离。
完全分离直肠系膜和筋膜可减少盆前复发的几率,不完全分 离可能会增加局部复发率。
直肠系膜 (没有明显的缺损)
直肠系膜内 (有缺损但未到达肌层)
完整性评价
直肠系膜
缺失
完整
完整系膜组织,光滑
深度不大于5 mm
肌层 (缺损到达肌层)
锥形
环切缘
无
光滑、规则
较完整 不完整
中等块系膜组织,不规则 小块系膜组织
深度大于5 mm,但未 到 达固有肌层
Ver. 1 2021
热烈欢迎各位领导、 2020年结直同肠仁癌病理指南解读 莅临襄阳市中心医院
提纲
1. 一般原则 2. TME手术标本系膜完整性评估 3. 环切缘(CRM)的评价 4. 肿瘤退缩分级(TRG) 5. TEM标本的病理评估 6. 恶性息肉(pT1)的病理评估 7. 肿瘤出芽 8. MSI/MMR的检测 9. 结直肠癌的分子标志物检测
NCCN 肿瘤临床实践指南-结肠2020V1修订

NCCN 指南——结肠癌 2020.V1
或 伊立替康 300-350mg/m2 IV 第一天 贝伐单抗 7..5mg/kg IV 第一天 每三周重复 ·伊立替康+阿帕西普 伊立替康 180 mg/m2 IV 第一天 阿帕西普 4mg/kg IV 第一天 每两周重复 二十二、COL-D 11 of 13 1.在纳武单抗+易普利姆玛下新增纳武单抗 480mg IV 每四周 二十三、COL-E 放疗原则 1.更名为放疗和放化疗原则 2.一般原则 ·第一个栏目修改:对于最初不能切除或上不能手术的非转移性 T4 结肠癌,可以考虑新辅助放射治疗加氟嘧啶为基础的化疗,以提高可切除性。 ·新增下列方案:
◆新增下列治疗方案:FOLFOXIRI±帕尼单抗或西妥昔单抗(FOLFOXIRI 联合应用为 2B)(仅应用于 KRAS/NRAS/BRAF 野生型和左侧肿瘤) 2.移除脚注:BRAF V660E 突变会导致帕尼单抗或西妥昔单抗不能产生疗效。 七、COL-8 1.为了表述清楚:手术后 1 年时结肠镜检。 八、COL-B 3 of 5 免疫组化对于前哨淋巴结和微转移的探查 1.前哨淋巴结和免疫组化微卫星检测
◆第一个栏目修改:前哨淋巴结检出后可以进行更详细的组织学和/或免疫组化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转移癌。免疫组化发现的单个肿瘤细胞或多个层面 的 HE 染色和/或肿瘤细胞团块<0.2mm 被称为孤立的肿瘤细胞(pN0)。有文献报道对其进行多切片 HE 染色和/或 IHC 染色检查 CK 阳性的细胞是更详细的 方法之一 37-39。第八版 AJCC 癌症分期手册提出:远处微转移定义为 10 到 20 个的直径≥0.2mm 癌细胞的细胞簇,且建议这些远处微转移应当被当作标准的 阳性结节。但有学者对此提出挑战:一些学者认为大小不应该影响转移癌的诊断,他们认为那些具有生长证据(例如腺体样分化、淋巴窦扩张或者间质 反应)的肿瘤灶,不论大小如何,皆应诊断为淋巴结转移。 第 8 版 AJCC 癌症分期手册将微转移块定义为直径≥0.2mm 的肿瘤细胞团块或者一簇数量为 10-20 个的肿瘤细胞,而且推荐将这些微转移灶当做标准的阳性淋巴结来进行处理(pN+)。
2020 ESMO指南解读: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和随访(完整版)

2020 ESMO指南解读: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和随访(完整版)正文2020年6月,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指南委员会正式发布了《ESMO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EP-NENs)的诊治和随访指南》[1](以下简称2020版指南).2020版指南是在2012版指南发布8年后的更新版,从流行病学、病理和分子诊断、分期和风险评估、局部病变的治疗、进展期病变的治疗、随访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说明,且每部分均附有总结性的推荐要点,整体内容较2012版指南有较大变化,本文将对2020版指南进行解读。
2020版指南由来自欧洲不同国家的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ENs)领域多个专业的7位专家完成撰写,为GEP-NENs 的管理提供了关键的推荐建议,对每部分推荐的证据级别和推荐等级均进行了标注(如适用)(表1)[2]。
2020版指南的前言中指出,尽管标题为GEP-NENs指南,但其主要关注点是散发性小肠NENs(small intestinal NENs,SI-NENs)和胰腺NENs(pancreatic NENs,Pan-NENs)的诊治,因为这是晚期GEP-NENs中最常见的类型;其他胃肠道来源的NENs的处理均应遵循同样的原则。
1 发病率和流行病学1997~2012年GEP-NENs的发病率增加超过6倍,与有远处转移的NENs相比,局限性或局部进展NENs发生率增加更多。
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美国GEP-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 tumors,NETs)的年发病率估计为3.56/10万[3],欧洲发病率为(1.33~2.33)/10万[4],这些数据大多来源于不同国家或区域的登记资料,且多为回顾性,之间存在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ESMO局部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
结肠癌(CRC)的风险因素可分为生活方式或行为特征和遗传因素两大类。
应根据CRC个体发生风险调整筛查试验。
年龄被认为是散发性结肠癌的主要不可变危险因素:近70%患者年龄为65岁以上,40岁之前散发性结肠癌很罕见,有研究显示,40-44岁年龄组发病率有所增加。
以下任一种疾病都被认为是结肠癌的高危人群,必须积极筛查,若有遗传性癌症综合征,需要进行遗传咨询。
➤有腺瘤、结肠癌、炎症性肠病病史(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
➤有明显结肠癌或腺瘤家族史。
➤一种遗传性癌症综合征(占所有CRC的2%~5%),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1%)、林奇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2%~4%)、Turcot综合征、黑斑息肉综合征和MUTYH相关息肉病。
01
筛查原则——推荐要点
肿瘤处于早期和可治愈阶段时,逐步地筛查有助于肿瘤预防和早期诊断,对于平均风险人群,应遵循欧洲和美国CRC筛查循证指南。
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虽具有侵入性,但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均有优势。
➤与其他检查相比,结肠镜检查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推荐一般风险男性和女性进行进行完整的结肠镜检查[II, B]。
最佳年龄为50~74岁[V, D],阴性结果重复检查的最佳时间间隔为10年[III, C]。
➤对于拒绝结肠镜检查的人群,每5-10年进行一次乙状结肠镜检查(FS)可能是一种可替代选择[II, B]。
推荐与每年一次的粪便隐血试验(FOBT)结合使用,以减少右伴结肠癌的发生风险[III, B]。
➤其他侵袭性检查包括胶囊内镜检查不推荐用于筛查[IV]。
非侵袭性检查
➤建议年龄50岁以上且未参加结肠镜筛查的一般风险男性和女性进行非结肠镜检查。
最佳检测频率为每年一次,不迟于每三年一次[I,B]。
检查结果阳性时,必须尽早进行结肠镜检查[I,A]。
➤在现有检测中,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IT)在腺瘤和癌症的检出率和阳性预测方面优于高分辨率愈创木脂粪便隐血测试[III]。
其他新型方法包括基于DNA的检测或使用其他标记物的检测(例如,M2-PK),目前缺乏试验性能的正式比较,与其他试验的整合需要监测。
02
诊断——推荐要点
➤在没有紧急肿瘤切除适应证的情况下,推荐采用全结肠镜检查来确诊结肠癌并排除同期肿瘤。
若不能进行全结肠镜检查,左半结肠镜联合CT结肠镜检查是一种可选方案[I,A]。
➤若在手术前或手术中没有进行结肠镜检查,则应在肿瘤切除后3-6个月内进行全结肠镜检查[IV, B]。
➤在确定最终治疗方案之前,必须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生物化学检查、血清CEA [III,A]。
➤胸腔、腹腔和盆腔CT(腔内静脉注射造影剂)是评价CRC进展的首选放射学方法[II, B]。
03
局部结肠癌的管理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足以实现非侵入性切除(结肠癌原位癌,即上皮内或粘膜内)腺癌[IV, B]。
➤需病理学家和外科医生对息肉浸润性癌(pT1)进行细致观察。
要求手术切除淋巴结的高危特征包括淋巴管或静脉侵犯、3级分化、明显(>1级)的肿瘤出芽[IV, B]。
➤鉴于复发率低、耐受性高以及内科治疗相似的结果,无禁忌证时,专业技术可行的情况下,可以安全地进行腹腔镜结肠切除术[I, C]。
➤阻塞性结直肠癌可采用一期或两期手术治疗方式。
04
01
生活方式与GC风险
病理学报告
➤标准的手术/病理报告应包括标本描述、手术过程、肿瘤位置和大小、肉眼可见的肿瘤穿孔、组织学类型和分级、延伸至肠壁和邻近器官、肿瘤距切除边缘的距离(近端、远端和放射状)、是否存在癌结节、淋巴管和/或神经周围侵犯、肿瘤出芽、切除和受累区域淋巴结的位置和数量、MMR/MSI状态和其他器官受累情况[IV, A]。
05
风险评估
➤辅助治疗的选择方案应与患者进行充分讨论,肿瘤复发风险,化疗的预期获益和并发症风险应考虑在内。
➤结肠癌切除术后复发风险应综合TNM分期、MMR/MSI状态和采样淋巴结数(+/- 12)进行评估[III, A]。
➤II期肿瘤风险评估的微调,应考虑其他临床病理特征,例如组织学亚型、分级、淋巴管或静脉或周围神经侵犯、淋巴炎症反应、累及切除边缘和血清CEA等[III, A]。
➤仅患者年龄对是否接受辅助治疗无预测价值,必须结合潜在获益、潜在复发风险、与生物学年龄相关的预期寿命和并发症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氟尿嘧啶±奥沙利铂的治疗获益似乎有限,毒性可能性更高。
➤MSI/MMR状态是辅助治疗决策中唯一有效的分子标记物,应在II期结直肠癌中确定MSI/MMR状态;III期结直肠癌中,MMR状态仅限于检测和识别林奇综合征[IV, A]。
➤根据监管机构的建议,在开始使用含氟嘧啶的辅助治疗方案之前,强烈建议进行DPD基因分型或表型分型[III, A]。
➤由于缺乏对化疗获益的预测价值,基因表达特征不建议用于常规治疗的指导;虽然其在预测化疗获益方面的作用尚不明确,但临床医生和患者可能会考虑用来补充中等风险II期疾病的临床病理信息[II, C]
➤可考虑Immunoscore™与TNM评分联合使用,以改善早期结肠癌患者
的预后,从而调整II期甚至低风险III期患者的化疗决策过程[III, C],但预测化疗是否获益仍不明确。
06
治疗选择
III期疾病
➤氟尿嘧啶或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是III期结肠癌辅助治疗的基础方案[I, A]。
➤基于IDEA研究,综合考虑病理风险特征、并发症和风险评估,III期结肠癌CAPOX辅助治疗方案的治疗时长可调整为3个月或6个月 [I, A]或6个月的FOLFOX方案 [I, A]。
➤基于IDEA研究,根据风险亚组进一步改善的治疗方案需谨慎选择:3个月CAPOX 方案(T1-3 N1),6个月CAPOX方案(T4或N2)或6个月FOLFOX 方案(T1-3 N1或T4或N2),因为这是基于IDEA事后分析,交互分析无统计学差异[V]。
➤对于不适合或不能耐受奥沙利铂的患者,卡培他滨或LV5FU2持续输注6
个月是可接受的辅助治疗方案[I, A]。
II期疾病
➤对于低风险II期结肠癌患者,建议进行随访[I, A]。
➤对于中等风险(非MMR/MSI +除pT4或经评估的<12淋巴结的任何危险因素)患者,推荐使用6个月氟尿嘧啶[I, B]。
➤II期高危患者(pT4或<12个淋巴结或多个中等危险因素,不论MSI状态如何)可考虑加用奥沙利铂[I, C]。
➤高风险II期结肠癌患者可考虑使用3个月CAPOX方案,IDEA汇总分析
显示,3个月CAPOX和FOLFOX方案对比6个月显示非劣效性[II, B]。
07
辅助化疗时机
➤尽快开始辅助化疗至关重要,最好不要迟于手术后8周[I, A]。
08
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