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获取资源的研究

合集下载

开放获取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研究

开放获取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研究

2 开放获取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研 究
2 1 检 索 工具 研 究 .
开放获取周时间 已经确 定,即为每年 1 0月的最 后一
个完 整 周。2 1 0 0年 l 月 2 O 5—2 日在 北 京 召 开 了 7
2 1 1 搜索引擎研 究。搜索 引擎 研究 的 内容 为调查 ..
对 比研 究 相 关 搜 索 引擎 检 索 工 具 的 功 能及 其 各 种 相 关
对 开 放 获 取 文 献 信 息 资源 建 设 进 行 研 究。
关键词
1 开放获 取及其文献 信息资源的发展
1 称 为 O e cs 简 称 OA 是 一 pnAce , s ,
种在学术领域使学术文献信 息资源 免费共享 的理念与 出版机制 ,也是一种利用互联 网免 费获取文献信息资
源 的 “ 术 共 产 主 义” 运 动 。其 目的 是 将 科 研 成 果 和 学 学 术 文 献 信 息在 互 联 网上 公 开 发 布 ,供 所 有 用 户 免费 获取 。学 术 文 献 信 息 的 开 放 获 取 , 已不 再 仅 仅 是 诞 生
之 初 应 对 科 技 期 刊 价 格 危 机 的 手 段 , 而 已演 化 成 为 影
研 究 文 献 的研 究结 果 和 相 关 网 友 的 评 论 文 章 等 ,调 查
2 纪8 0世 O年代 以来, 电子文 献以其收 藏占用 空
扩 大 , 由最 初 的 图 书 情 报 领 域 扩 大 到 科学 技 术 领 域 并 进 一 步 向全 方 位 的 学 术 领 域 扩 大 ;开 放 获 取 文 献 信 息 资源 的深 度 日益 加 深 , 由全 部 资 源 的 部 分 开 放 获 取 向 部分 资源 的全 部 开 放 获取 发 展 , 并进 一 步 向全 部 资 源 的 全 部 开 放 获取 发 展 。 因 此 , 开 放 获 取 文 献 信 息 资 源 建设 对 于 图 书 馆 中 数 字 图 书 馆 部 分 的 电子 文 献 资 源 建 设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图书馆开放获取资源的利用与管理

图书馆开放获取资源的利用与管理

图书馆开放获取资源的利用与管理通过图书馆开放获取资源的利用与管理可以提供更便捷的学习与研究环境。

本文将探讨图书馆开放获取资源的概念、利用与管理策略,并分析其对用户和图书馆的重要性。

一、图书馆开放获取资源的概念图书馆开放获取资源是指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的免费电子资源,如电子图书、学术期刊、数据库等。

这些资源是通过网络远程访问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使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所需信息。

二、图书馆开放获取资源的利用1. 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开放获取资源使用户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站或其他相关平台直接搜索并下载所需内容,避免了传统借阅流程的限制和时间的浪费。

这使得用户能够更快速地获取信息,提高学习和研究的效率。

2. 多样化的学术资源图书馆开放获取资源涵盖了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涉及各个学科领域。

学术期刊数据库、电子书籍、学位论文等资源的免费提供,使得用户可以广泛涉猎各种学术资源,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参考资料。

3. 提升学术交流与合作通过开放获取资源,用户可以与其他研究者共同分享学术成果。

用户可以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上传至开放获取平台,与其他研究者进行交流和合作,为学术领域的进展做出贡献。

三、图书馆开放获取资源的管理策略1. 知识产权合规管理图书馆在开放获取资源的提供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确保资源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通过订立合适的合作协议和授权方式,图书馆可以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提供更多免费资源。

2. 用户教育与培训图书馆应当为用户提供开放获取资源的使用教育和培训,让用户了解如何获取和利用这些资源。

通过组织培训课程、举办讲座和提供使用指南,图书馆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利用开放获取资源。

3. 数字资源管理开放获取资源大多以数字化形式存在,图书馆需要进行有效的数字资源管理。

这包括建立合理的数字资源存储与管理系统,确保资源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图书馆还需要定期更新和维护资源,提供便捷的网络访问通道,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开放获取政策与实践

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开放获取政策与实践

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开放获取政策与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在数字化时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数字资源的开放获取政策和实践成为图书馆界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探讨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开放获取政策以及相关的实践方法。

一、数字资源的开放获取政策数字资源的开放获取政策是指图书馆对于数字化文献资源的获取、利用和共享的政策规定。

这些政策的目的是提高公众对于信息的获取和使用的便利性,促进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

数字资源的开放获取政策通常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 政策的范围:规定开放获取政策适用于哪些数字资源,例如电子图书、期刊文章、学术论文等。

2. 开放获取的方式:规定开放获取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进行,例如免费下载、在线阅读或者使用特定的许可证进行共享。

3. 权限管理:规定开放获取资源的使用权限,例如是否需要注册账号、是否允许下载、是否允许转载等。

4. 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规定对于开放获取资源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

数字资源的开放获取政策在提供更便利的服务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版权保护和收入来源的问题,因此需要在各方面进行平衡和权衡。

二、数字资源的开放获取实践数字资源的开放获取实践是指图书馆根据开放获取政策的要求,将数字资源提供给用户的具体操作和措施。

以下是一些数字资源开放获取的实践方法:1. 开放获取平台建设:图书馆可以建立自己的数字资源开放获取平台,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搜索和访问界面。

开放获取平台可以提供不同类型的数字资源,例如电子书库、期刊数据库和学术论文数据库等。

2. 合作与共享:图书馆可以与其他机构合作,共享数字资源。

合作与共享可以扩大资源的覆盖面,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例如,图书馆可以与其他图书馆、学术机构或者出版社合作,共同建设数字资源库,并且互相交换和共享资源。

3. 特色服务:图书馆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和资源特点,提供一些特色服务。

例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推荐服务,帮助用户更好地发现和利用数字资源。

利用开放获取资源提升高校图书馆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研究

利用开放获取资源提升高校图书馆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研究
源 ,这 对 于 维 护 图书 馆 在 现 代 学 术 交 流 体 系 中 的地 位
术 信 息 。另 一 方 面 ,高 校 内产 生 的大 量 原 生 数 字 化 学 术 知 识 产 品 .这 些 产 品 都 是 高 校 重 要 的 学 术 资 源 。但 是 这 些 学 术 资 源 还 分 散 在 众 多 教 学 和科 研 人 员 手 中 ,

信 息 资 源建 设 与 管 理 ・
农 业 网 络信 息
AGRI L U CU T RE N பைடு நூலகம்TWOR K f DR F 肘 刀 2 v
21 0 2年 第 4期
利用 开放获取资源提 升高校 图书馆 在 学 术 交 流 中 的作 用研 究
何 艳 香
( 塔里 木大 学 图书馆 ,新疆 阿拉 尔 830) 430
校 的科 研 人 员 在 限定 I P范 围 内才 有 权 限 浏 览 、下 载学
尤 其 是 在 O 模 式 下 ,科 研 论 文 的及 时 性 、开 放 性 、 A
免 费 获 得 性 、合 理 使 用 不 受 限 制 性 。使 得 科 研 成 果 可
以 得 到 更 广 泛 的传 播 并 带 来 更 大 范 围 的学 术 影 响 。 图 书 馆 通 过 对 O 资 源 的利 用 ,不 仅 可 以降 低 成 本 ,而 A 且 有 利 于 学 术 资 源 的 长 期 保 存 , 全 面 地 获 取 学 术 资 更
入 .我 国 高 校 图 书 馆 也 逐 渐 开 始 重 视 起 OA 资 源 来 .
信 息资源 、人 力 资源 、研 发能 力 等方 面 具有 明显 优
势 [ 高 校 的 文 献 资 源 绝 大 部 分 都 有 图 书 馆 购 买 和 管 3 1 。 理 ,而 电子 资 源 仅 在 校 园 的 局 域 网 内 可免 费 使 用 ,高

开放获取学术资源集成模式研究

开放获取学术资源集成模式研究

开放获取学术资源集成模式研究
刘锦宏 闫 翔
( 武汉理工 大学文法 学院 , 武汉 ,3 0 0 ( 国水 利水 电出版社 , 40 7)中 北京 ,0 0 4 10 4 )
【 摘
要 】 在 分 析 开 放 获 取 学 术 资 源 集 成 动 因 的 基 础 上 ,提 出 并 详 细 探 讨 一 次 集 成 、二 次 集 成 和 动 态 集 成 三 种
2 开放获 取学术资源的集成动因
关 于 “ 成 ” 的 概 念 ,《 代 汉 语 词 典 》 的 解 集 现
的垄断 … 。美 国 国家卫生研 究院 ( ainlIs tt N t a nt e o i s u
o el ,NI ) 要 求 其 资 助 的 研 究 成 果 在 发 表 6个 fH at h H 月后 必 须 典 藏 在 公 共 医 学 中 心 (u Me e t l MC P b dC nr , aP ) 仓 储 中 ,向 用 户 提 供 开 放 获 取 服 务 。包 括 爱 思 唯 尔 ( l ve) Es ir、斯 普 林 格 (p i e)等 著 名 国 际 S M e Sr gr n T 出版 商 在 内 的 越 来 越 多 的 出 版 机 构 也 直 接 参 与 开 放
极参与 各种 开放 获取 运动 和 实践 。美国研 究 图书馆
协 会 ( a e c eerhLbay AR ) 提 出 学 术 研 Acd miR sac i r, L r 究 机 构 应 尝 试 开 放 获 取 出版 模 式 以 制 衡 商 业 ・ 科 技 性 (ceti,tcn lgcl n dcl T Sinic eh oo i dMeia,S M) 出 版 商 f aa
编者按 :发 端于上世纪 9 0年代 的开放 获取 运动对 出版 业尤其是 学术 出版造成 了深刻影响 ,全球

我国图书情报类开放获取期刊资源地区分布状况研究

我国图书情报类开放获取期刊资源地区分布状况研究

・图书馆事业建设・贵图学苑2019年第1期我国图书情报类开放获取期刊资源地区分布状况研究于新国(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1607)〔摘要〕我国图书情报类开放获取期刊资源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文献资源体系。

文章从我国图书情报类期刊资源开放获取的总体状况,我国大陆地区图书情报类期刊资源的开放获取状况,我国大陆地区开放获取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资源分布状况,公开期刊资源分布状况,内部期刊资源分布状况,我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开放获取图书情报类期刊资源分布状况等方面,对我国图书情报类开放获取期刊资源的地区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图情期刊;地区分布;开放获取Research on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OpenAccess to Informative Periodicals in ChinaYu Xinguo(Tianjin Petroleum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Tianjin,301607)Abstract:Open access to informative periodicals has formed a relatively complete literature system in Chi­na.This article studies general distribution of open access to informative periodicals in China,including the distribution of kernel,open and internal journals in mainland as well as Taiwan,Hong Kong and Ma­cao.Keywords:Library Journals;Regional Distribution;Open Access我国图书情报类开放获取期刊资源在地区分布方面,已形成了包括大陆地区、台湾地区、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在内的我国图书情报类开放获取期刊资源的地区分布子体系。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及开放获取研究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及开放获取研究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及开放获取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及开放获取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数字资源整合与开放获取不仅有助于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效率,还能满足师生对多样化、高质量学术资源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数字资源整合的重要性、开放获取的优势以及高校图书馆在这方面的作用。

首先,数字资源整合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至关重要。

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纸质图书、期刊、报纸等资源。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资源越来越丰富,包括电子期刊、电子书籍、学位论文等。

数字资源整合可以将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满足师生对多样化资源的需求。

通过数字资源整合,师生可以更便捷地查阅和获取所需的学术资料,为教学、科研和学习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

其次,开放获取作为数字资源整合的一种形式,具有独特的优势。

开放获取是指通过网络免费提供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模式。

相较于传统的收费获取方式,开放获取能够消除信息获取的经济壁垒,让更多人能够充分利用学术资源。

通过开放获取,高校图书馆可以提供更多、更广泛的学术资源,引领并推动学术界的发展。

此外,开放获取还有利于学术知识的传播和分享,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快科研进程,推动学科发展。

高校图书馆在数字资源整合及开放获取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图书馆需要建设高效的数字资源管理系统,确保数字资源能够被及时、准确地检索和获取。

通过建立统一的数字资源平台,高校图书馆可以整合不同来源的数字资源,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方便师生获取所需的学术资料。

其次,图书馆需要制定合理的数字资源开放政策,并与出版机构、学术界等合作,推动开放获取的实践。

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中心,有着丰富的资源和丰富经验,可以为学术界提供支持和指导,促进数字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开放。

然而,数字资源整合及开放获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数字资源的质量和可靠性是一个重要问题,需要高校图书馆加强资源评估与筛选,确保所提供的资源符合学术标准,并保护知识产权。

图书馆开放获取与知识共享

图书馆开放获取与知识共享

图书馆开放获取与知识共享在当代社会,知识的获取和共享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大宝库,不仅是知识的仓库,还是知识的共享平台。

图书馆的开放获取和知识共享不仅满足了读者的知识需求,也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创新发展。

本文将从图书馆开放获取的意义、知识共享的形式以及图书馆在知识共享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展示图书馆在知识传播中的重要性。

一、图书馆开放获取的意义图书馆作为知识资源的发源地,其开放获取的意义不言而喻。

首先,图书馆开放获取能够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知识的福利,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普通读者,他们都可以通过图书馆获取到各种各样的图书、期刊、报纸等资料,满足自己的学习、研究和娱乐需求。

其次,图书馆开放获取可以促进学术研究的进展和创新。

学者们可以通过查阅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开展自己的学术研究,积累启发灵感。

此外,图书馆开放获取还可以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提升公众的素质和福祉。

二、知识共享的形式图书馆在知识共享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知识的管理者和保护者。

知识共享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实现:1. 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共享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将馆藏的图书、期刊、报纸等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了数字化图书馆和电子资源库。

这为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共享提供了便利条件。

通过数字化资源,读者可以在线阅读、下载和使用图书馆的丰富资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 图书馆合作与联盟为了更好地实现知识共享,图书馆之间可以进行合作与联盟。

通过合作与联盟,图书馆可以共享自己的馆藏资源,互相借阅、互相补充,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

同时,图书馆之间还可以共同采购图书、期刊等资源,在经济上实现共享,避免资源的重复投入。

3. 文献传递与共享平台图书馆作为知识传递的重要场所,通过建设文献传递与共享平台,为读者提供更多便捷的服务。

例如,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互文引文索引数据库,就是图书馆共享的重要方式。

通过文献传递与共享平台,读者可以随时查找和获取各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自己的学术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放获取资源的研究摘要随着布达佩斯开放获取运动的开展,开放获取资源的数量日益增多,并呈海量增长的态势。

这些开放获取资源具有极高的知识性、学术性、科研性,是教学、科研极具要的潜在资源。

开放获取作为一种新型的学术交流理念和机制,这些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开放获取的信息资源类型已经不仅仅限于最开始的学术期刊,还包括电子印本(eprint)、电子图书、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研究报告、专利、标准、多媒体、数据集、工作论文、课程与学习资料等。

此外,还包括一些带web2.0特征的微内容,如论坛、博客(blog)、维基(wiki)、RSS种子(RSS feed)以及P2P的文档共享网络(file sharingnetworks)等内容。

开放的信息获取途径为科研成果的交流打开了一条快速的通道,从而使得学术的交流跨越了出版周期长的壁垒,同时也使得图书馆界不再为高昂的图书资料购置经费而可望不可及。

关键字:开放获取资源;OA;学术信息;交流平台目录摘要 (1)目录 (2)引言 (3)一、开放获取资源概述1.开放获取的定义及其产生背景 (4)2、开放获取的特点 (5)二、开放获取资源的应用1.开放获取将改变文献资源采访策略 (6)2.开放获取资源与服务 (6)3.开放获取效应 (7)三、开放获取对图书馆的影响1.开放获取资源的文献类型及实现途径 (8)2.开放获取将改变图书馆的文献服务角色 (8)3.开放获取将扩充图书馆资源整合的范围 (8)4.开放获取对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影响 (9)5.开放获取对原文文献传递服务工作的影响..9总结 (9)参考文献 (11)引言人类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日益发达,图书情报界在新技术的直接推动下产生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新进展。

基于开放获取理念的机构知识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y)的兴起和发展就是其中的代表。

作为一个机构所有员工的所有智力产出的集合,机构知识库是对传统的以正式出版物为主的学术交流体系的补充。

机构知识库的兴起和发展得益于开放获取(open access)运动的开展,开放获取是在网络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术交流理念和出版模式。

它具有促进学术信息的广泛交流及资源共享,促进利用互联网进行学术交流和出版,提高科学研究成果的产出率,缩小数字鸿沟,使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都能平等、有效地利用人类的科技文化成果的作用。

大学、科研机构在科学研究与生产经营过程中,其优势在于对知识的积累、获取、对其智力产出的传播与应用,若要使这些智力产出成为其健康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一种有效的知识组织、知识管理手段——机构知识库的建设尤为重要,而作为学术文献资源的收藏基地和信息资源的重要传播者,具有知识交流核心地位的图书馆,完全有能力也有必要组织建设好本单位的机构知识库。

一、开放获取资源概述1.开放获取的定义及其产生背景Open Access,简称OA。

其英文原意为“图书馆的开架阅览”,国内学者多翻译为开放获取、开放存取、公开获取、开放使用、开放式出版,也有台湾学者译为“公开取用”,笔者认为Open Access强调的是信息资源的获取,而不是拥有,所以“开放获取”的译法更为贴近Open Access的实质。

(一)定义关于开放获取的定义各学术机构、学者都有不同看法,比较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有: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先导计划(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BOAI)给出的定义:“文献的“开放获取”,即意味着它可以在公共网络上被免费获取,允许任何用户对该文献的全文信息进行阅读、下载、复制、分发、打印、检索、超链接,支持爬行器收割并建立本地索引、用作软件的输入数据、用于其他任何法律允许的用途。

而在使用这些文献时用户不存在财力、法律或技术上的障碍,只需在获取文献时保持其完整性,而对文献复制和发布的唯一限制,或者说版权在该领域的唯一作用就是给予作者控制其作品完整性及作品被正确理解和引用的权利。

”(二)开放获取的产生背景开放获取在20世纪90年代末发起,与开放获取活动(Open Access Movements,原为Free Online Scholarship Movements)的兴起有直接关系。

1998年的自由扩散科学成果运动(也称“自由科学运动”是较早提出的具有开放获取意向的倡议,它要求对于科学文献要减少版权条约中的限制条款,反对将作品复制权从作者转移给出版商。

2001年12月1~2日,开放社会研究所(Open Society Institute,OSI)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Budapest)召集了一次有关开放获取的国际研讨会,并起草和发表了“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先导计划”(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BOAI)。

2002年2月14日的“布达佩斯开放使用创始行动”,在这次会议上发起成立了开放社会组织(the Open Society Institute)。

2003年10月22日,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科研机构在德国柏林联合签署了由德国马普学会发起的《柏林宣言》。

在这些关于开放获取意向的运动背后,隐藏着三个根本原因:(1)学术信息的获取危机自从1665年世界上第一本科学期刊——《科学家杂志》在法国问世以来,学术期刊就是学术传播领域中最为重要的学术交流途径。

研究人员一方面通过学术期刊了解相究的历史、现状和尚待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另一方面通过学术期刊发布自己的研究成果以供同行参考、讨论,同时确立自己的学术地位,提升职业影响力。

学术期刊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但是在过去20年里,学术期刊的平均价格比通货膨胀的增长速度快4倍,造成了科学信息的获取危机,即便是顶级学术研究机构也不能买得起所有的期刊,发展中国家由于经费紧张情况更加艰难。

为了应对这种获取危机,图书馆等信息服务机构不得不削减某些期刊、图书的订购,这种情况已严重影响了学术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同时,传统的学术交流体制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进行学术交流与传播的需求。

明显存在能力不足问题,如学术内容单一,不能满足人们的多样需求;容量有限,难以保存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成果;出版时间滞后,人们很难获得最新的学术信息。

(2)网络的运用使学术期刊出版和传播的成本大大降低20世纪90年代网络环境日益发达,通过因特网的快捷的信息交流更能满足人们进行学术传播与交流的需要。

开放获取作为一种新型的出版机制和学术信息共享的自由理念应运而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新的学术交流运动。

电子预印本和网络期刊开始成为学术交流的重要媒介。

相对于传统的印本期刊需要编辑、印刷和发行等复杂程序,这种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运作的模式使学术期刊出版和传播的成本大大降低。

(3)学术界的需求作者方面:科研成果数量急剧增加,科研成果的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形式越来越多样;资助者及所属机构想借以扩大影响力及显示度;用户方面:想要获取最新的科研进展、成果与思想,并且要求信息的全面、准确、及时和价格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2、开放获取的特点通过对开放获取的定义和背景进行分析,并结合开放获取的实践,我们认为开放获取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一)科学信息的获取更加便利开放获取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对具体交流的信息只有质量上控制,而没有内容和形式上的限制,可以是期刊全文、学术论文、教学资料、图书、专利文献、研究报告,可以是文本文件、多媒体文件,都可以从Internet上免费、自由地获取。

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从而大大方便科研人员,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同时也提高了文章的被引率、作者的学术声望及职业影响力。

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许多科学家而言,期刊的订阅费用过于昂贵,开放获取成为他们跟上世界其它地方科研进展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重视学术交流的时效性、交互性开放获取在交流方式与交流效率方面,重视提高信源、信宿交流的直接性和交互性,可以实现作者、读者、编辑之间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交互模式,能利用网络将研究成果发布,免去漫长的评审和编辑出版时间,国内一篇纸本期刊论文从投稿—修回—出版,一般至少要经过三、四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开放获取期刊重视提高学术交流的时效性,增进文献处理自动化程度,缩短了出版周期。

(三)收费模式新颖学术期刊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维持其正常运作。

传统学术期刊的收费模式是“订户(用户)付费”模式,OA期刊为作者付费模式——向作者(作者机构)收费。

全世界有一半的开放获取期刊的主要经费来源是收取论文出版费用,出版费用通常由作者的研究资助者或所在机构支付,而不用作者自掏腰包。

比如两个著名的开放获取出版商——科学公共图书馆(PLoS,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和生物医学中心(BMC,BiomedCentral)出版文章的费用分别是500美元和1500美元,而对于不发达国家或有经济困难的作者则免除其出版费用。

(四)作者拥有文献的版权开放获取出版模式下,作者愿意免费提供他们的作品,开放获取期刊充分尊重作者的个人意愿,版权由作者保留,并要求作者在提交论文时遵守一定的协议,目前比较常用的是创作共用授权协议(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而大多数传统学术期刊则要求作者签署版权转让协议书,把版权转给了学术期刊。

二、开放获取资源的应用1.开放获取资源的文献类型及实现途径开放获取资源指的是通过开放获取方式可以获得的文献信息内容,最典型的开放获取资源指的是期刊论文。

开放获取资源包括:数据库:如美国国家生物工程中心NCBI的基因数据库可以通过 PubMed Central进行检索;开放获取资源还包括图书和百科全书: 如斯坦福哲学大百科(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音乐作品、艺术作品等。

开放获取资源的实现途径:1、开放获取期刊:Peer-reviewed or NOTOAJ or NOT(Article Level)2、机构文库,IR=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比如,MIT的Dspace3、主题文库,SR=Subject Repositories,比如Cogprints, 心理学研究文库,E-LIS图书馆雪研究文库4、个人主页Self-archiving, to a publicly accessible Web site2.开放获取资源与服务开放获取资源指的是通过开放获取方式可以获得的文献信息内容。

开放获取资源的文献类型包括:期刊论文、数据库、图书和百科全书等。

期刊论文是最典型的开放获取资源,数据库例如美国国家生物工程中心NCBI的基因数据库可以通过 PubMed Central进行检索,图书和百科全书比如斯坦福哲学大百科(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音乐作品、艺术作品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