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的开放获取
试述开放获得医学信息资源的类型

试述开放获得医学信息资源的类型
开放获得医学信息资源的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1. 学术期刊:很多学术期刊都提供了免费获取或开放获取的文章,以便医学专业人士能够获得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医学知识。
2. 学术数据库:一些学术数据库也提供了免费或开放获取的医学文献、研究报告和其他医学信息资源。
3. 政府机构或组织发布的报告和指南:政府卫生部门、国际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通常会发布医学报告、指南和统计数据等开放获取的信息资源。
4. 开放获取的教科书和学习资料:一些学术和教育机构发布了免费获得的医学教科书和学习资料,方便医学学生和从业人员学习和参考。
5. 学术会议和研讨会的展示和演讲资料:一些学术会议或研讨会的组织者会公开分享演讲和展示资料,方便广大医学从业人员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6. 学术社交网络和论坛:一些学术社交网络和专业医学论坛提供了免费获取医学信息的平台,医学专业人士可以在这些平台上交流、分享和获取最新的医学信息。
总之,开放获得医学信息资源的类型众多,这些资源可以帮助
医学专业人士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临床指导、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等信息,促进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发展。
信息资源共享的模式有哪几种方式

信息资源共享的模式有哪几种方式信息资源共享是指不同组织或个体之间共享信息资源的活动,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可以实现信息的高效利用和共享,提高整体的效率和效益。
信息资源共享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 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是指将信息资源以开放的方式供他人获取和使用,通常采用开放获取的期刊、数据库、图书等,完全免费或者部分免费,并且对使用者不设权限限制。
开放获取可以促进信息资源的广泛传播和共享,有利于推动科研进展和社会发展。
2. 数字资源共享数字资源共享是指将信息资源数字化处理后共享给他人使用,主要包括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数字化期刊等,通过数字化的形式方便用户检索和利用信息资源。
数字资源共享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长期保存和便捷检索,促进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3. 云端服务平台云端服务平台是指提供云计算服务的平台,用户可以在云端存储、管理、共享信息资源。
云端服务平台具有高效、灵活、便捷等优点,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即时共享和协作,适合多人协同工作和跨地域信息共享。
4. 社交化分享平台社交化分享平台是指借助社交网络等平台分享和传播信息资源,通过用户生成内容、评论、分享等方式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
社交化分享平台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快速传播和推广,让用户更便捷地获取和共享信息资源,形成信息传播的网络效应。
5. 知识共享平台知识共享平台是指通过知识库、在线学习平台等形式共享知识和信息资源,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学习、分享、交流各类知识。
知识共享平台可以促进知识的传播和交流,培养用户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推动知识的共享和创新。
以上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几种主要方式,不同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目的,共同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推动信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信息资源的开放存取与免费获取

test / test
2. 代理服务器 代理服务器(Proxy Server)就是代理网络用 户去取得网络信息。形象的说,它是网络信息的 中转站. 它是一种重要的安全功能,它的工作主 要在开放系统互联(OSI)模型的对话层,从而起 到防火墙的作用。代理服务器大多被用来连接 INTERNET(因特网)和INTRANET(局域 网)。 相关软件: 代理猎手 ProxyJusticer 花刺代理
4.3 VPN, 代理服务器
1. VPN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 用网)被定义为通过一个公用网络(通常是因特 网)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稳定的连接通道, 使用这条通道可以对数据进行几倍加密达到安全 使用互联网的目的。 VPN是对企业内部网的扩展。它可以帮助 远程用户同企业的内部网建立可信的安全连接, 并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
4.6图书馆文献传递
文献传递服务,面向校内外读者。当您在馆藏和 电子资源中都无法找到所需文献时,可以申请文献传 递服务。 ( 收费服务 )
-- THE END --
利用谷歌搜索更多的开放资源 inurl:openaccess inurl:e_print inurl:eprint inurl:preprint inurl:dspace
4. 全文的免费获取
4.1 利用最近的图书馆
学校图书馆或公共图书馆
4.2 网络学术论坛
4.中外文献资源 介绍中外文献资源,提供了特定资源的使用 方法,为用户bbs/ 零点花园 /bbs/ 网上读书园地 /bbs/ 鸭绿江论坛 / 博研联盟 / 代理中国 /
1.学术交流 网络学术论坛的主要目的就是为科研服务。用 户可以在网上与同行请教、探论个人感兴趣的话 题,展现学科生长点、研究的前瞻性观点,启发 思维的切人点。 2.检索知识交流 介绍文献检索、课题查新等知识及经验体会, 各搜索引擎使用方法;常见数据库使用方法等。 3.文献互助 用户可以发布自己所需要的文献信息,有此文 献使用权限的用户会帮你获取全文。
论学术信息资源开放获取政策的构建

论学术信息资源开放获取政策的构建
萤 日 卓 I
( 天津 外国语 大学 图书馆 天津
300 ) 0 2 4
摘 要 : 过 对 比研 究 国 外有 关开 放 获 取 政 策 , 出我 国制 定 学 术 信 息 资 源 开放 获取 相 关政 策 的建 议 。 通 提 关 键 词 : 放 获 取 政 策 比较 信 息共 事 开
中图分 类号 : 2 3 G 0
文献标识码 : A
d i1 . 6/.s.0 5 8 9 .0 1 50 3 o:03 9js 10 — 0 5 1 . . 9 in 2 0 3
21 0O年 1 0月 2 5日。 八 届 开放 获 取 柏林 会 议 第 在北 京 召开 . 是 自 2 0 这 0 3年 开放 获取 国际会 议首 次 举行 以来 . 一次在 欧洲 以外的 国家 召开 。 放 获取 第 开 运动 自2 0世 纪 9 o年代 以来 大 规模 兴 起 , “ 其 开放 、 共享 ” 的理念 迎 合 了学术 界及 科学 界 所追 求 的 目标 , 网络 技 术 的发展 也 为开 放获 取机 制 的实 现提 供 了技 术 支 撑 。近年 来 , 开放 获 取 ( pnA cs, 称 O O e ces简 A) 这种 新 的学 术信 息 交流 机制 .正 受 到 国内外 越来 越 多机构和组织的关注 。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 的政策 支持 。 目前 ,有关 O A理 念 和技 术 的研 究 已较 为成 熟 ,但 对 O A资 源建 设 政策 的研 究 仍 是一 个 比较 薄
21 美 国 NI 公 共 获 取 政 策 . H
弱的环节。国外在学术信息资源开放获取上有许多 宝 贵经 验 。 比如美 国、 典 、 拿 大 、 国等 国家相 关 瑞 加 英 法 律及 政策 比较 深入 , 们需 要借 鉴 国外 的 经验 , 我 根 据 实 际情 况制 定 出适应 我 国国情 的开 放获 取政 策 。 1 开 放获取 政策 的 内涵和 发展 目前 .印刷 型文 献及 电子 文 献种 类 的价 格不 断 攀 升 。 研机 构 、 众 以及产 生这 些科 研 成果 的科 研 科 公 人员 都 需要 花 费 昂贵 的代价 才能 获取 到 使用 这些 科 研成果的有限权利 ,图书馆等资料提供者需要支付 的购买费用也大幅增长 , 而使图书馆、 从 科研人员等 都难 以承受 。实现信息资源高度共享一直是人们 的 梦想 和希 望 。 开放 获取 为此提 供 了可 能性 。 对 于 开放 获取 的定义 ,o 1年 布达 佩 斯会 议 中 2o 的描 述为 : 以免费在公 共 网上 得到 , 可 允许读 者 阅读 、 下 载 、 制 、 播 、 印 、 索 或者 链 接 文 章 的 全文 , 复 传 打 检 可 以制 作索 引 , 把它们 作 为 软件数 据 库 , 或者 为 了其 他合 法 目的使 用 而不 存在 资金 、 律 、 术障 碍 。对 法 技 复制 与传 播 的唯 一 约束就 是 应确 保作 者有 权 利控 制 他们 成果 的完 整性并 使 成果得 到认 可 与引用 [。 1 】 目前 国际上 已有很 多关于 开 放获 取 的宣 言与计 划 ,这些 宣言 与计 划 对 制定 开放 获取 政策 具 有重要 的推 动作用 。其 中 比较 著名 的是 3 B会 议 ( 达佩 斯 布 会 议 、e ed 会 议 、 林会 议 ) B t sa h 柏 的召 开 , 国际 开放 获 取政 策 取得 了明 显 的进展 。2 0 04年 , 分 国家 表示 部 计划制定开放获取政策;05 ,大部分国家 的开 20 年
学术信息资源开放获取

5
1.2.5 e-Print arXiv 预印本文献库
中科院理论物理所镜像站点:/
美国主站点:/ e-print arXiv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能源部资助,在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建立的电子预 印本文献库,始建于1991年8月。2001年后转由Cornell University进行维护和管理。该预印本资料库由Dr. Ginsparg 发起,旨在促进科学研究成果的交流与共享。
此外,很多大学机构仓储中会有学位论文。 各国学位论文导航: /web/20041013193943/www.mkeng el.de/thesis/thesis.htm 15
开放文共建共享项目,利用 Open Archives Initiative- OAI的学位论文联合目录,目前包含全球十几家成员,多 数有全文) MIT Theses(MIT学位论文,多数有全文,下载时间稍长。)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的,不能访问全文。 Texas Digital Library(The Universit-y of Texas、Texas A&M University、 The University of Houston、Texas Tech Universit-y四所大学的部分学位论文,有全 文。) DIVA Portal(北欧部分大学的学位论文,部分有全文。) Digita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from Swedish Universities(可查到瑞典学位论文以 及其文。)
8
MIT机构收藏库(DSpace)简介
DSpace系统,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美国惠普公司联合开 发,前期开发历时4年。麻省理工学院发布的新闻公报 介绍说,按照设计,此系统具备处理该校教师和研究人 员每年完成的总计1万多份数字化科研成果的能力。这 些成果包括期刊论文、技术报告和会议论文等,囊括了 文本、音频、视频和图片等各类媒体格式。
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开放获取政策与实践

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开放获取政策与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在数字化时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数字资源的开放获取政策和实践成为图书馆界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探讨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开放获取政策以及相关的实践方法。
一、数字资源的开放获取政策数字资源的开放获取政策是指图书馆对于数字化文献资源的获取、利用和共享的政策规定。
这些政策的目的是提高公众对于信息的获取和使用的便利性,促进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
数字资源的开放获取政策通常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 政策的范围:规定开放获取政策适用于哪些数字资源,例如电子图书、期刊文章、学术论文等。
2. 开放获取的方式:规定开放获取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进行,例如免费下载、在线阅读或者使用特定的许可证进行共享。
3. 权限管理:规定开放获取资源的使用权限,例如是否需要注册账号、是否允许下载、是否允许转载等。
4. 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规定对于开放获取资源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
数字资源的开放获取政策在提供更便利的服务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版权保护和收入来源的问题,因此需要在各方面进行平衡和权衡。
二、数字资源的开放获取实践数字资源的开放获取实践是指图书馆根据开放获取政策的要求,将数字资源提供给用户的具体操作和措施。
以下是一些数字资源开放获取的实践方法:1. 开放获取平台建设:图书馆可以建立自己的数字资源开放获取平台,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搜索和访问界面。
开放获取平台可以提供不同类型的数字资源,例如电子书库、期刊数据库和学术论文数据库等。
2. 合作与共享:图书馆可以与其他机构合作,共享数字资源。
合作与共享可以扩大资源的覆盖面,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例如,图书馆可以与其他图书馆、学术机构或者出版社合作,共同建设数字资源库,并且互相交换和共享资源。
3. 特色服务:图书馆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和资源特点,提供一些特色服务。
例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推荐服务,帮助用户更好地发现和利用数字资源。
信息资源共享的主要方式

信息资源共享的主要方式在当今社会,信息资源共享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它可以促进知识传播、加速创新发展、提高工作效率。
以下是信息资源共享的主要方式:1. 开放获取开放获取是一种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方式,它通过网络平台向公众免费提供学术、科研等各类资源,包括期刊论文、数据集等。
开放获取可以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有助于加速科学研究的进展。
2. 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是将传统图书馆中的文献、资料等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访问和检索。
数字化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资源获取方式,同时保护了珍贵的文化遗产资源。
3. 联合出版联合出版是指多个机构或个人共同合作出版一本书籍、期刊或其他形式的出版物,在共同出版的过程中资源共享,分担风险,提高出版效率。
通过联合出版,可以整合各种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学术交流和发展。
4. 知识共享平台知识共享平台是为了促进信息资源共享而建立的在线平台,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或研究成果,也可以从平台上获取他人共享的资源。
知识共享平台有助于汇聚各方力量,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推动社会进步。
5. 合作研究项目合作研究项目是不同机构或个人合作进行研究的重要方式,通过项目合作可以共享研究设备、人才和资金等资源,推动科研成果的共享和应用。
合作研究项目有利于促进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传播和应用。
在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各种方式相互结合,形成多层面、多角度的共享体系,为推动知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通过不断探索创新,信息资源共享的方式将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为社会各界带来更多益处。
什么是开放获取(OA)

什么是开放获取(OA)开放存取,简称是国际科技界、学术界、出版界、信息传播界为推动科研成果利用网络自由传播而发起的运动,它始于20世纪90年代。
开放获取特指文献资源尤其是期刊论文或学术研究论文的开放获取。
即文献可以在互联网上免费获取,允许任何用户阅读、下载、复制、传播、打印、检索、连接其全文,将其编进索引、作为软件数据或用于任何合法的目的。
开放获取运动实现了网络出版学术文献,并为用户提供了在线免费获取学术信息资源的途径。
由于许多开放获取期刊坚持同行评议的机制,因此开放获取资源中不乏很多高质量的期刊。
自开放获取运动发起以来,得到了许多强制性政策的支持。
截止2014年,全球有包括美国、中国、加拿大、英国等主要科研大国在内的46个国家施行了强制性开放获取政策。
开放获取的好处总体来说开放获取有利于研究成果的传播1研究人员科研成果获取更多的曝光,有了更多的赌注,并可能获取更多的应用,论文影响因子也可能更高;2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获取研究人员的成果。
3纳税人最终能够获益,包括无需再付费获取来自已资助项目的成果。
4符合授权规范。
5公众能免费获取研究人员成果。
开放获取的现状2011-2015中美两国以形式发表的论文数量对比•中国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每年都会召开多次会议以及开放获取周来推介开放获取。
•至2016年12月12日,已收录了来自129个国家9939本开放获取期刊,其中被收录的期刊超过1300本,可访问的文章超过245万篇。
•全球主要的出版社加入了开放获取组织,、以及这样传统的出版社,不仅设置大量的开源期刊,同时对一些尚未开源的期刊设置了开放获取选项。
•不仅如此涌现了众多的开源出版期刊出版社如,,,,等开放获取出版社。
而大量小型的出版社和期刊也采用了类似的措施,收取版面处理费。
•传统期刊运营期刊发行获利的趋势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传播,成为趋势。
由于开放存取,出版是将收入来源由传统的出版后征订转向出版前由作者方支付论文处理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
1.1.3 HighWire Press
/lists/freeart.dtl HighWire Press是全球最大的提供免费全文的学术文献 出版商,于1995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创立。目前 已收录电子期刊710多种,文章总数已达368万多篇,其 中超过181 (去年144,前年77) 万篇文章可免费获得全 文;这些数据仍在不断增加。通过该界面还可以检索 Medline收录的4500种期刊中的1200多万篇文章,可看 到文摘题录。 HighWire Press收录的期刊覆盖以下学科:生命科 学、医学、物理学、社会科学。 部分全文可免费访问,并不是全部。
18群中国年轻的科学、教育与技术工作者 创办,非盈利性质的网络服务项目。 其目 的是为中国研究者提供免费、方便、稳定的 eprint平台,并宣传提倡开放获取(Open Access)的理念。 可使用分类浏览的方法或用关键词查询的方法 查找所需资料。
3
2010
开放获取(Open Access)是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图书 情报界为了推动科研成果利用互联网自由传播而采取的 运动。其目的是促进科学及人文信息的广泛交流,促进 利用互联网进行科学交流与出版,提升科学研究的公共 利用程度、保障科学信息的长期保存,提高科学研究的 效率。 开放获取数字资源是网络上重要的共享学术信息资源, 提供期刊论文全文的免费阅读,是获取学术信息的一种 新模式。 国外的一些研究表明,在很多学科领域,开放获取的文 章比非开放获取的文章具有更大的研究影响力。
公共信息开放使用(如专利/标准等)
5
2010
学术信息的开放获取类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开放获取期刊 电子预印本 开放获取仓储 学位论文/研究报告 学术会议信息 学术动态信息(定制) 专利/标准 数字图书
常规资源
特种信息资源
6
2010
1.1 开放获取期刊
开放获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s)是 一种论文经过同行评审的、网络化的免费期刊, 全世界的所有读者从此类期刊上获取学术信息 将没有价格及权限的限制,编辑评审、出版及 资源维护的费用不是由用户,而是由作者本人 或其他机构承担。
4
2010
信息资源开放获取的四个途径
开放获取仓储(Open Access Repository)
a) 对于有版权,但是出版社允许进行自存储(self-archiving)的作品, 作者可以放到信息开放存取仓库中,例如论文、专著等; b) 对于没有版权的作品,作者可以直接放到信息开放存取仓储中,例 如讲义、PPT等。
16
2010
1.2 电子预印本(e_print)
电子预印本没有正式在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一 般电子预印本比印刷版论文。 e_print是开放获取的另一种方式,对加快科学 研究成果的交流与共享,帮助研究者追踪本学 科的最新研究进展,避免研究工作的重复等方 面都有重要作用,对科学研究者有很高的参考 价值。 一些电子预印本同行可以直接进行评论。
网络信息检索:
信息资源的开放获取
王建涛 nbwangjt@
1
学术与教学信息资源的开放获取
学术信息的开放获取
开放获取期刊 预印本文献 开放获取仓储 学位论文/研究报告 学术会议信息 数字图书 专利/标准 国外开放课程 国内开放课程 学习资料
2
教学信息资源的开放获取
17
2010
电子预印本特点
1.
2.
3. 4. 5. 6.
作者自愿提交:作者按照一定的格式将论文进行排版后, 通过网络、E-mail等方式,按学科类别上传至相应的目 录或数据库中。 文责自负:送入预印本库中的论文是不经过任何审核的, 也没有任何先决条件决定某一论文能否送入库中。只要 作者所投论文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有一定学术水平,符 合系统的基本投稿要求。涉及到具体期刊的预印本相对 严格一些。 共享性:任何人在尊重作者版权的基础上都可利合理用。 交互性:有些系统允许对论文进行评论和交流。 多载体性:作者可发表到正式的刊物或其它载体形式上。 交流速度快、利于学术争鸣、可靠性高的特点。
7
2010
1.1.1 cnpLINKer(中图链接服务)
由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开发并提供的国外期 刊网络检索系统,于2002年底开通运行。目前本系统共 收录了国外1000多家出版社的18000多种期刊的目次和 文摘数据,并保持时时更新。其中包括7000多种Open Access Journals(开放获取期刊)供用户免费下载全文。 除为用户提供快捷灵活的查询检索功能外,电子全文链 接及期刊国内馆藏查询功能也为用户迅速获取国外期刊 的全文内容提供了便利。
入口
8
2010
1.1.2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 是由然瑞典兰德大学图书馆整理的一份 开放期刊目录。该项服务涵盖了免费的、可 获取全文的、高质量的科学和学术期刊(This service covers free, full text, quality controlled scientific and scholarly journals)。他们的目标是涵盖所有学科和语 言的开放期刊,目前一共有2900种开放期刊 被收录到了该目录中,其中的 933(去年708, 前年278)种可以进行文章检索。
开放获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s)
a) 出版提供信息开放获取的杂志,或者将原有杂志改造为信息开放获取 的杂志; b) 期刊运行经费来源:一种是主办者全部筹集资金,杂志对作者和读 者都是免费的,
个人网页
a) 对于有版权,但是出版社允许进行自存储的作品,作者可以放到个人 网页上; b) 对于没有版权的作品,作者可以直接放到个人网页上
22
2010
1.2.5 e-Print arXiv 预印本文献库
中科院理论物理所镜像站点:/ 美国主站点:/ e-print arXiv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能源部资助,在美 国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建立的电子预印本 文献库,始建于1991年8月。2001年后转由Cornell University进行维护和管理。该预印本资料库由Dr. Ginsparg发 起,旨在促进科学研究成果的交流与共享。 目前包含物理学、数学、非线性科学、计算机科学四个学科共计 28万篇预印本文献。 该站点的全文文献有多种格式(例如PS、 PDF、DVI等),需要安装相应的全文浏览器才能阅读。
国内预印本服务子系统主要收藏的是国内科技工作者自 由提交的预印本文章,可以实现二次文献检索、浏览全 文、发表评论等功能。
21
2010
1.2.4 国外预印本门户(SINDAP)
/ 国外预印本门户(SINDAP)子系统是由中国
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丹麦技术知识中心合 作开发完成的,它实现了全球预印本文献资 源的一站式检索。通过SINDAP子系统,用户 只需输入检索式一次即可对全球知名的16个 预印本系统进行检索,并可获得相应系统提 供的预印本全文。目前,SINDAP子系统含有 预印本二次文献记录约80万条。
2010
1 学术信息的开放获取
开放获取概念
开放获取( Open Access ,OA) :把同行评 议过的科学论文或学术文献放到互联网上。使用 户可以免费获得,而不需考虑版权或注册的限制。 开放获取运动旨在打破学术研究的人为壁垒。
此外:付费出版,免费使用 /service/fuwudaoh ang/tyck/2005/53-2.htm
10
2010
1.1.4
FreeFullText提供网上可以免费获取全文(部分) 的7000多种学术期刊的链接,全部按字顺排列。
11
2010
1.1.5 BMC The Open Access Publisher
The
Open Access Publisher(BioMed Central)[生物医学中心开放获取期刊] /browse /journals/ [all content Open Access] 目前BMC已经拥有165种开放存取期刊,收 录的期刊范围涵盖了生物学和医学的主要领 域,包括麻醉学、生物化学等57个分支学科。 部分被MEDLINE收录。
20
2010
1.2.3 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
/eprint/ 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联 合建设的以提供预印本文献资源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实时 学术交流系统,是国家科学技术部科技条件基础平台面 上项目的研究成果。该系统由国内预印本服务子系统和 国外预印本门户(SINDAP)子系统构成。
更多……
Dialog Open Access /products/dialogselect/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Journals /journals/index.html J-STAGE E-Journal http://www.jstage.jst.go.jp/browse/char/en Scientific Electronic Library Online /index.php?lang=en FreeMedicalJournals /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 / Stanford Computer Science Technical Reports and Technical Notes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报告 /TR/
12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