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说唱音乐
中国说唱音乐

廣東南音
什麼叫說唱音樂?
說故事的人,
或稱說書人. 半說半唱, 或只說不唱. 用簡單音樂作伴奏, 節奏用. 常見種類: 蘇州評彈, 廣東龍舟, 南音.
廣東南音
半說半唱性質.
題材多是歷史故事(例如“火燒
明清朝起於Βιβλιοθήκη 東流行.古稱“木魚”連環船”)或愛情故事(例如“客 途秋恨”, “微之憶薛濤” 等) 以往多由盲人演唱, 盲人稱為 “地水”, 故稱為“地水南音”.
工尺: 合 士 乙 上 尺 工 反 六 五
簡譜: s, l, t, d r m f s l’
音名: G, A, B, C D E F G A
廣東常用記譜法–工尺譜(二)
南音的音樂形式
基本上每句七字,
但因應音樂變化
可加襯字補充. 調性有兩種: 正調與乙反調 . 正調: 合士上尺工六五 s, l d r m s l 乙反調: 合乙上尺反六乙 s, t d r f s t 速度: 慢板, 中板與流水板. 樂器: 古箏, 椰胡, 木魚, 拍板.
廣東常用記譜法–工尺譜(一)
天佑喊麦歌曲大全

天佑喊麦歌曲大全天佑,是中国说唱音乐领域中备受瞩目的一位rapper,他以独特的喊麦风格和深厚的音乐功底赢得了众多粉丝的喜爱。
在他的音乐创作中,有许多经典的喊麦歌曲,让人耳目一新,深受听众喜爱。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天佑喊麦歌曲的大全吧!1.《天佑》。
这首歌曲是天佑的代表作之一,以犀利的喊麦和饱满的音乐感染力,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歌曲中的旋律简洁明快,让人听了忍不住跟着一起唱和。
天佑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了对音乐的热情和对生活的态度,让人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的力量。
2.《天地人》。
这首歌曲展现了天佑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对人生的思考,歌词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探索。
天佑的喊麦在这首歌曲中更显深沉和厚重,让人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
歌曲中的旋律与歌词相得益彰,给人以启迪和鼓舞,让人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力量。
3.《天佑之音》。
这首歌曲以独特的节奏和饶舌风格展现了天佑在音乐上的才华和对音乐的热爱。
歌曲中的旋律简洁明快,让人不由自主地跟着一起摇摆。
天佑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音乐的热情和对生活的态度,让人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的力量。
4.《天佑之声》。
这首歌曲以强烈的节奏和震撼的喊麦展现了天佑在音乐上的冲击力和独特魅力。
歌曲中的旋律简洁明快,让人不由自主地跟着一起摇摆。
天佑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了对音乐的热情和对生活的态度,让人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的力量。
5.《天佑之歌》。
这首歌曲以犀利的喊麦和饱满的音乐感染力,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歌曲中的旋律简洁明快,让人不由自主地跟着一起唱和。
天佑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了对音乐的热情和对生活的态度,让人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的力量。
以上就是天佑喊麦歌曲的大全,每一首歌曲都充满了天佑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让人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的力量。
让我们一起沉浸在这些动听的音乐中,感受天佑带给我们的力量和感动吧!。
教资国考: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识点三【说唱音乐】

教资国考: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识点三【说唱音乐】【说唱音乐】(一)说唱音乐的历程及表现形式我国说唱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
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作于秦始皇九年(公元前238年),有人认为这是说唱音乐最早的形式,而汉魏的“相和歌”可以看做是今天说唱音乐的前身。
宋元时期,说唱艺术趋于成熟。
由于说唱音乐具有容纳长篇故事和表现复杂情节的特点,因为称为市民喜爱的艺术形式,并有了固定的演出场所,即所谓“勾栏瓦肆”。
在这里艺术家们云集演出,不断进行交流,大大推动了说唱音乐技艺的发展,同时,由于文人参与唱本的编写活动,唱本文学水平也有所提高,这时流行的曲种,小型曲艺如“陶真”、“小唱”、“货郎儿”、“鼓子词”,也有集诸家腔谱而成的大型曲艺如“唱赚”和诸宫调。
明清以来,说唱音乐延续发展表现为几种不同的情况,有古老的曲种如“道情”、“宜卷”“莲花落”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一直流传至今。
有些曲调因为不能适应时代,而自行消亡。
但其艺术成就却被其他音乐体裁所吸收,使其积累的技艺与传统在别的艺术品种的形式内得以延续。
(二)汉族说唱音乐的分类我国说唱音乐的品种十分丰富,全国各地现存的曲种,共有200多个。
它们之中,有的曾高度发展,流行很广。
有的则由于语言限制等原因,只盛行于某一地区,为当地人民所深深喜爱。
汉族的说唱音乐,根据其主奏乐器、历史渊源、音乐风格及特点,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1.鼓词类鼓词类说唱曲种俗称大鼓,主要流行在我国北方。
如西河大鼓、乐亭大鼓、京韵大鼓、唐山大鼓、京东大鼓、东北大鼓、胶东大鼓等。
此外,安徽、浙江、湖南、湖北等地也有大鼓流行。
大鼓以演唱者自击鼓板为特点,其他伴奏乐器还有三弦、二胡、琵琶,曲调多来自于民间音乐【京韵大鼓】京韵大鼓流传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地区,主要伴奏乐器为三弦与四胡有时辅以琵琶,演员自击鼓、板掌握节奏。
表演者以说唱为主,间有说白,清末民初刘保全对京韵大鼓进行大胆的革新,形成独特的“流派京韵”。
说唱音乐的类别

京韵大鼓
一、曲种简介 二、曲种名家 三、代表作品 四、基本风格特征
一、京韵大鼓曲种简介:
京韵大鼓由河北省南部流行的木板大鼓改革、发展, 于清末形成。
木板大鼓即“怯大鼓”,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叫 过很多名称:
1. 在北京曾称“京调大鼓”、“小口大鼓”、“音韵大 鼓”、“文明大鼓”、“平韵大鼓”,
抬手举足的刀枪架式,形成一套表演身段; 4. 三弦伴奏结合唱腔,托腔保调严谨自如,宣统
三年(1911)后增添了四胡、琵琶,形成珠联璧 合的伴奏小乐队。
京韵名家刘宝全、白云鹏、张筱轩并起
刘、白、张成为民国初年京韵大鼓最早期的三个流派。 白云鹏青年时在农村演唱竹板书,后改学大鼓,光绪二十六
年(1900)来北京金乐班演唱,以吐字清晰、行腔柔美、演唱 风格朴素自然见长。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由于新思潮的影响, 白云鹏等人曾演唱过《大劝国民》、《灯下劝夫》等新曲目。 与此同时,旗籍票友张云舫曾将京韵大鼓改革成“改良大 鼓”,其特点是:编写了新曲词,多属诙谐幽默的题材;唱 腔高低多变、滑稽可笑;击鼓法加上了忽轻忽重不时画圈的 夸张动作。后被称为“滑稽大鼓”,成为京韵大韵的一个支 派。演员有富少舫、崔子明、叶德霖、杜玉衡等,经常演唱 《蒋干盗书》、《刘二姐拴娃娃》、《吕蒙正赶斋》等滑稽 曲目。 张筱轩自幼住北京南郊,早年票演时调小曲,后来拜朱德庆 为师改唱木板大鼓,演唱时虽曲调较原始纯朴,但京音纯正、 咬字清晰、刚劲浑厚,具有一气呵成的特色。
2. 在天津曾称“卫调”、“卫调大鼓”、“文武大鼓”、 “京音大鼓”。
3. 民国三十五年(1946)北京成立曲艺公会后,遂正式统一 名称为“京韵大鼓”。
资料记载情况
梅兰芳在《谈鼓王刘宝 全的艺术创造》一文中 记载:“刘宝全说‘怯 大鼓’是从直隶河间府 传出来的,起初是乡村 里种庄稼歇息的时候, 老老少少聚在一起,像 秧歌那样随口唱着玩, 渐渐受人欢迎,就有人 到城里来作场。”
高迪喊麦歌曲大全

高迪喊麦歌曲大全高迪,是中国说唱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其独特的喊麦风格和深厚的音乐功底而备受瞩目。
在他的音乐生涯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喊麦歌曲,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高迪喊麦歌曲的精彩吧!1.《燃烧的青春》。
这首歌曲是高迪的代表作之一,歌曲以其激昂的旋律和励志的歌词而广受好评。
高迪在歌曲中表达了对青春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让人仿佛置身于燃烧的激情之中。
2.《中国有嘻哈》。
作为中国说唱音乐的先驱者,高迪在这首歌曲中表达了对中国嘻哈文化的热爱和对音乐的执着。
歌曲中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和现代说唱的风格,展现了高迪独特的音乐魅力。
3.《梦想的声音》。
这首歌曲以其深情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词而广受好评。
高迪在歌曲中表达了对梦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和温暖。
4.《勇敢的心》。
这首歌曲以其激昂的节奏和励志的歌词而备受瞩目。
高迪在歌曲中表达了对勇敢的赞美和对坚持的敬佩,让人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和力量。
5.《自由飞翔》。
这首歌曲以其清新的旋律和励志的歌词而备受好评。
高迪在歌曲中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梦想的追求,让人仿佛感受到了自由飞翔的快乐和幸福。
6.《未来的路》。
这首歌曲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词而备受好评。
高迪在歌曲中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和温暖。
7.《激情燃烧》。
这首歌曲以其激昂的旋律和励志的歌词而备受瞩目。
高迪在歌曲中表达了对激情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和力量。
8.《心中的歌》。
这首歌曲以其清新的旋律和励志的歌词而备受好评。
高迪在歌曲中表达了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和温暖。
以上就是高迪喊麦歌曲的精彩内容,每一首歌曲都充满了高迪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和温暖。
希望高迪能够继续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喊麦歌曲,为我们带来更多的音乐惊喜!。
浅谈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

浅谈中国说唱音乐的发展摘要:说唱音乐品种丰富,独具特色,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集文学、音乐、表演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是一个民间音乐门类。
说唱音乐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代表自己发展特征的形式出现。
本文主要通过时间顺序,简要的说明了说唱音乐在每个历史时期代表自己发展特征的形式以及说唱音乐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说唱音乐;历史沿革一、唐代的说唱音乐——变文说唱音乐在唐代正式形成,其标志是寺院里的变文讲唱。
变文讲唱在许多记载中称“俗讲”,主要在中晚唐时期盛行在长安大寺院里,是僧侣们讲经时穿插讲唱的佛经故事或世俗故事。
变文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文体为后世的讲唱文学所继承。
唐代早期的变文和南北朝“唱导”一样,是以杂序因缘或傍引譬喻的讲经形式民间说唱形式相结合来演绎佛经神变故事的。
它首先出现于佛寺禅门,是把佛教经典艺术化、形象化的产物。
僧人为了使深奥的佛理经义通俗化,逐渐加进了一些历史故事和现实内容,还出现了专门讲唱故事的俗讲僧。
到了中晚唐时期,长安城内许多寺庙经常进行俗讲,盛况空前。
除俗讲僧外,当时还出现了以转唱变文为职业的民间艺人,他们又进而创作出许多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变文,大大增加了变文的民间性、故事性和现实性。
变文对唐代文人创作,特别是传奇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影响。
唐初传奇张鷟的《游仙窟》通篇以散文叙事、以韵语对话,便与变文散韵夹杂、唱白并用的形式基本一致;而且描写细致生动,语言通俗易懂,也接近变文的风格。
中唐是传奇繁荣的时期,也是俗讲、转变、说话盛行的时期。
此外,从唐代传奇到宋、元以后的话本、拟话本等白话小说,它们那种长篇铺陈叙事的表现手法,也是跟变文相通的。
变文对后代的诸宫调、宝卷、鼓词、弹词等讲唱文学和杂剧、南戏等戏曲文学,也有积极的影响,有些变文,如《维摩诘经讲经文》、《八相押座文》,颇类似于戏曲的脚本 , 它们那种讲唱间杂的形式 , 与戏曲的唱白体式已很接近。
南京free-out的简介

南京Free-out是中国知名的说唱音乐厂牌之一,创立于2016年,由南京知名的老炮Rapper光光创立。
团队成员包括MC光光、KC左元杰、Trouble.Z高天佐、Round_2(早安和貳万)、zun哥、Ice-Paper、Joannne、Lil Howcy、Big Year、九万姐姐、G.G张思源等。
Free-out是一个比较低调的团体,血性十足,低调并不代表实力不行,没能力没实力那就真的叫没名气。
Free-out代表南京的说唱水平和风格,是一个比较有实力的说唱厂牌,一直在提升自己的风格。
他们也一直在提升自己的风格。
他们也有参加说唱节目《说唱听我的》,该节目把旗下拿得出手的都大将全部带到了节目当中,可见光光也是想让兄弟们都能走起来,拥有更多的流量和粉丝。
在节目里差点全军覆没,晋级的KC最后还是以自己拿手的Freestyle 赢了对手,所以这也成了节目当中最大的槽点之一。
中国说唱音乐

中国说唱音乐说唱音乐是我国的一种以讲唱故事为主的音乐形式,带有很强的叙事性。
说唱音乐沿革简述我国的说唱音乐有着悠久历史,它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学者荀子撰写的《成相篇》,还可以从成都天迥山东汉时代说唱乐俑推测,早在东汉以前就已有说唱音乐艺术存在。
汉乐府中的《陌上桑》、《木兰辞》、《孔雀东南飞》等叙事歌曲,可以认为是早期说唱音乐的形式。
“唱赚”是一种具有高度技巧性和艺术性的大型歌曲演唱形式,早期包含有“缠令”、“缠达”两种曲式。
南宋时,民间艺术家张五牛创用了“赚”这一新的歌曲形式——即一种说在唱中进行的歌曲形式。
唱赚的曲本叫“赚词”。
唱赚的音乐范围很广,它既包含有传统艺术歌曲,也有当时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
伴奏乐器为鼓、板、笛等。
鼓子词鼓子词是宋代说唱艺术的一种,因歌唱时用鼓伴奏而得名。
它是用同词调重复演唱多遍,或中间插入说白,用来叙事写景的说唱音乐形式。
如北宋欧阳修《六一词》中的《十二月鼓子词•渔家傲》等。
赵德瑞的《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和《刎颈鸳鸯会》就是说唱鼓子词仅存的实例。
伴奏乐器以鼓为主,其它可能还有笛子等管乐器和弦乐器,吹笛的人是不能歌唱的,一般至少要三人。
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一种大型说唱形式。
由汴梁艺人孔三传于“神宗”(公元1068——1085年)年间所创。
诸宫调的歌唱部分是由多种宫调不同曲牌所构成:①有单个曲牌的只曲;②有由一个曲牌的双叠或多叠加上尾声而构成的短套曲;③有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接而成的曲套。
这几种曲式用各种不同方式组织起来,并间以说白,说唱长篇故事。
诸宫调的曲调来自唐、宋的词调、唐宋大曲、宋初赚词的缠令以及当时流行的其它俗曲。
诸宫调大约在宋金对峙时期已经成熟,并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现存金中叶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可以说就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宋元时期还有一种说唱形式——“货郎儿”。
“货郎儿”起源于民间小商贩的叫卖声调,宋周密《武林旧事》载:“叫声,自京师起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说唱音乐
说唱音乐是我国的一种以讲唱故事为主的音乐形式,带有很强的叙事性。
说唱音乐沿革简述
我国的说唱音乐有着悠久历史,它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学者荀子撰写的《成相篇》,还可以从成都天迥山东汉时代说唱乐俑推测,早在东汉以前就已有说唱音乐艺术存在。
汉乐府中的《陌上桑》、《木兰辞》、《孔雀东南飞》等叙事歌曲,可以认为是早期说唱音乐的形式。
“唱赚”是一种具有高度技巧性和艺术性的大型歌曲演唱形式,早期包含有“缠令”、“缠达”两种曲式。
南宋时,民间艺术家张五牛创用了“赚”这一新的歌曲形式——即一种说在唱中进行的歌曲形式。
唱赚的曲本叫“赚词”。
唱赚的音乐范围很广,它既包含有传统艺术歌曲,也有当时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
伴奏乐器为鼓、板、笛等。
鼓子词
鼓子词是宋代说唱艺术的一种,因歌唱时用鼓伴奏而得名。
它是用同词调重复演唱多遍,或中间插入说白,用来叙事写景的说唱音乐形式。
如北宋欧阳修《六一词》中的《十二月鼓子词•渔家傲》等。
赵德瑞的《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和《刎颈鸳鸯会》就是说唱鼓子词仅存的实例。
伴奏乐器以鼓为主,其它可能还有笛子等管乐器和弦乐器,吹笛的人是不能歌唱的,一般至少要三人。
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一种大型说唱形式。
由汴梁艺人孔三传于“神宗”(公元1068——1085年)年间所创。
诸宫调的歌唱部分是由多种宫调不同曲牌所构成:①有单个曲牌的只曲;②有由一个曲牌的双叠或多叠加上尾声而构成的短套曲;③有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接而成的曲套。
这几种曲式用各种不同方式组织起来,并间以说白,说唱长篇故事。
诸宫调的曲调来自唐、宋的词调、唐宋大曲、宋初赚词的缠令以及当时流行的其它俗曲。
诸宫调大约在宋金对峙时期已经成熟,并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现存金中叶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可以说就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宋元时期还有一种说唱形式——“货郎儿”。
“货郎儿”起源于民间小商贩的叫卖声调,宋周密《武林旧事》载:“叫声,自京师起撰。
因市井诸色歌吟、卖物之声,采合宫调而成也。
”可见“货郎儿”的源起是和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有着密切联系。
元代时,这种演唱形式已发展成为“说唱货郎儿”。
《货郎儿》的较高艺术形式是“转调货郎儿”,为区别则称之为“九转货郎儿”。
“弹词”也叫“南词”,是明、清时代流行于南方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
其种类有:“苏州弹词”、“扬州弹词”、“四明南词”、“长沙弹词”、“桂林弹词”等。
表演者大都一至三人,有说有唱,其伴奏乐器多以三弦、琵琶或月琴为主,自弹自唱。
弹词由于篇幅长大,因此“开篇”受到群众欢迎。
“开篇”一般没有说白,短的开篇只有两韵四句,长的也不过十几韵,在长篇中起定场作用,目的是把听众的兴趣引向正书,有些象宋人的“说话”中的“入话”,后来逐步发展成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鼓词
“鼓词”是明、清两代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因表演者多自击鼓、板而得名。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鼓词是“大鼓”的旧称。
现在也有把各种大鼓的唱词称为“鼓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