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典音乐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音乐的历史与魅力

中国古典音乐的历史与魅力

中国古典音乐的历史与魅力中国古典音乐是一种充满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的乐种,具有丰富的创作、演奏和表现手法,以及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

古典音乐不仅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重要形式,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史上,先后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他们为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传承和创新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中国古典音乐的悠久历史自古以来,音乐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史书记载,在中国的华夏文明时期,就已经有了一些形式上类似音乐的艺术形式。

到了周代,音乐逐渐成为重要的宗教仪式和礼仪活动的一部分。

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音乐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且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规范。

在唐朝,音乐作为宫廷文化的一部分,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当时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纷纷涌现,创作出了许多流传至今的经典作品。

例如,王维的《采桑子》、李白的《庐山谣》等等,都是经典的唐代诗词兼音乐作品,对于中国音乐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宋朝时期,演唱艺术和音乐作品的创作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当时的音乐家们不仅注意到了音乐的形式美感,还追求表达音乐内涵的深刻意义。

因此,宋代的音乐作品在音乐形式、表现方法以及主题内容上,极富探索精神和实验精神,不同于以往各朝代的音乐风格。

二、中国古典音乐的独特魅力中国古典音乐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世界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形式和演奏技法独具特色。

中国古典音乐具有独特的五声音阶和五行音律体系,这种体系为中国古典音乐赋予了独具魅力的形式美学。

中国传统音乐在演奏技法方面也属于弹奏和吹奏相结合的方式。

这种演奏技法可将音乐演绎出画面化的感觉,使音乐成为一种无言的语言,真正地传达着一种无形情感。

2.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浓郁。

中国古典音乐是中国文化的产物,代表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哲学思想。

每一首古典音乐都蕴含着深层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反映了中国人的恢宏气魄和文化智慧,这使得中国古典音乐的魅力不仅仅是音乐本身,更多的是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独特美学。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特征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特征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特征分析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其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旋律、节奏和声音特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本文将对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各种音乐元素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以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一、旋律特征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旋律特征十分独特,包括了古老而富有韵味的旋律形式,如古乐、雅乐、丝竹乐等。

其中古乐是指汉代以前的乐曲,其特点是旋律简洁、朴素、自然,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崇拜自然的意味。

雅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宫廷音乐,其曲调优美、和谐,表现出古代社会宗法等级制度的特点。

丝竹乐则是中国传统器乐音乐的代表,其旋律清新婉转,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魅力。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旋律特征还表现在其使用的音阶和音律上。

中国音乐使用的音阶主要是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这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的基础。

在音律上,中国古代音乐追求的是“和谐、平和、婉转”,强调音乐的气韵和情感表达,因此在旋律上常常表现出平和、婉转、抒情的特征。

二、节奏特征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节奏特征十分丰富多样,不仅包含了各种基本的节奏形式,还有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独特节奏特点。

在中国古代音乐中,常用的节奏形式有固定节拍、自由节拍和变奏节拍。

固定节拍是指音乐中的节奏有着明显的规律和规定,如古罗马音乐《广陵散》中的“一拍一拍”、“两拍一拍”等固定的节奏形式。

自由节拍则是指音乐中的节奏没有固定的规律,而是根据作曲者的要求进行变化,如黄龙谣中的自由节奏形式。

变奏节拍则是指根据音乐的表达需要,对原定的节奏进行适当的改变,增加音乐的表现力,如《走马观花》中的变奏节奏。

这些不同的节奏形式为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表现形式提供了丰富的变化。

三、声音特色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声音特色主要表现在器乐、歌唱和声腔等方面。

在器乐方面,中国传统音乐使用的乐器种类繁多,其中包括了民族乐器和宫廷乐器两大类。

浅析中国古典音乐中融入书画意境的原因

浅析中国古典音乐中融入书画意境的原因

浅析中国古典音乐中融入书画意境的原因中国古典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和内涵深受人们喜爱。

其中,融入了书画意境的音乐作品更是给人以深厚的艺术享受。

那么,为什么中国古典音乐中融入书画意境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追求是书画意境与古典音乐相融的重要原因之一。

古代文人对于书画的欣赏和创作具有非常高的造诣,他们通常追求写意的笔墨,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境界。

在古代中国,书画与音乐被并列为六艺之一,被视为高尚的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文人常常通过书画来表达自己的意境和情感,而古典音乐恰恰具有其类似的表达方式,因此,将书画意境融入到音乐中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其次,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独特审美理念也促使了书画意境与音乐的融合。

中国文化注重“意境”,强调通过表现意象和情感传达思想,而不仅仅追求技巧和规则的严谨。

传统的中国音乐也是如此,它注重通过音乐的音色和旋律来表达情感,重视音乐的情感共鸣。

在这样的审美理念下,将书画意境融入音乐自然符合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使音乐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再次,书画和音乐在表现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因此容易相互借鉴。

书画和音乐都是以视觉和听觉作为表达方式,都是通过图像和声音来传递情感和观念,因此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相似性。

中国古代文人常常通过画卷的构图、墨色和画意来表达情感和意境,而古典音乐也通过旋律、和声和节奏来表达情感。

通过将两者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可以使音乐作品更加丰富多样,更具表现力。

最后,中国古典音乐中融入书画意境还有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古典音乐和书画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融合两者可以使音乐作品更加富有中国特色,更具艺术价值。

通过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音乐中,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文化。

总之,中国古典音乐中融入书画意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古代文人的审美追求、中国古典文化的独特审美理念、书画和音乐的相似性以及弘扬传统文化等因素都为这种融合提供了条件。

浅析中国古典音乐对现代音乐的启示和推动

浅析中国古典音乐对现代音乐的启示和推动

141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04之后,雅乐音乐艺术方向得以进一步拓展,使其得以在中华文明之外广泛传播。

现阶段,日本、朝鲜及越南等地区,仍然沿袭雅乐艺术表演传统,其中不乏大量中国古典音乐艺术元素。

(三)清乐清乐是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代表。

清乐与燕乐、雅乐有着本质区别。

燕乐追求对音乐艺术文化内涵展现,因此,燕乐艺术表演融入各类不同音乐艺术元素,表演乐器更为丰富。

雅乐虽然是宫廷音乐,但与燕乐相比显得更为庄重、严肃,在艺术表达形式上也具有更好艺术融入性,可以与不同地区艺术文化充分互通。

三、现代音乐特征及流派(一)特征1、旋律。

现代音乐是以西方音乐体系为主导,音乐内容倾向于自然化表述。

因此,现代音乐更注重表象化形式,尤其是音乐旋律打破传统规律性音乐表演逻辑,在音乐演奏方面注重突出起伏感,使现代音乐主体旋律棱角分明,通常是以宏观感受作为音乐艺术表演主要切入点,为音乐整体结构塑造更倾向于对不同技法的运用。

2、节奏。

音乐节奏是现代音乐的重要框架。

由于现代音乐的结构弹性较高,现代音乐的节奏灵活度更强,可以将更多元化元素融入音乐节奏,同时,亦可将音乐表演者自身对现代音乐的理解融入音乐节奏,使现代音乐艺术表演不受过多框架限制,能自由组合音乐结构。

3、调性。

中国古典音乐对不同调性选择,需要根据现有规则、所处环境进行调整。

因此,中国古典音乐对调性选用,具有一套完整的音乐体系。

现代音乐虽然音乐体系也相对完善,但对调性的选择并无固定规范,即可采用自创音阶、音列,同时亦可选择不规则调性、调式进行表演。

因而,从标准规范角度分析,现代音乐对调性、调式应用并无标准,保证音乐表演完整性及受众群体感知效果,方才是现代音乐艺术表演的重要根本。

(二)流派1、印象主义。

现代音乐的印象主义在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中期较为盛行,受战争因素影响,现代音乐的印象主义发展,一度在西欧地区掀起的艺术浪潮,由于印象主义现代音乐更注重和声及不同乐器之间搭配,使其对音乐色彩审美观念,逐渐成为各个地区贵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战争环境下,音乐主义的现代音乐,更是成为突出贵族高雅文化重要象征。

浅析中国古典音乐的独特审美追求 (2)

浅析中国古典音乐的独特审美追求 (2)

浅析中国古典音乐的独特审美追求摘要:相比较西方音乐美学的审美意识,中国古典音乐具有独特的审美追求。

正如日本学者岩山三郎所说,中国古典音乐着重于对意境的追求。

意境的描写是文学创作中将思想情感和文字联为一体的的手段,可以让观众在接触艺术形式后,通过对其内容的联想体会到其中的思想情感,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意境在中国古典音乐中的运用,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理论思想,这种思想在中国古典音乐作品中都得以体现。

关键词:中国音乐美学;意境之美;古典音乐审美一、中国古典音乐的独特审美中国传统音乐在五千多年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中最精彩、最绚烂的部分。

关于中国古典音乐的美学问题,学术界早已进行了一系列深入浅出的探讨。

正如我国著名音乐美学家宗白华认为:“音乐对人心的和谐、行为的节奏,极有影响。

”笔者认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总体特征是“淡远”、“深邃”、“雄浑”的,正如道家的“大音希声”一样,中国古典音乐正是以最少的乐音来给人最丰富的蕴含,比如我国古代传统乐器古琴、箫等,都是此类的代表,其意不在乐曲本身,而是在声音之外,着重对声音外的意境的描写。

陶渊明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即是此类的意思,他认为弹琴真正的乐趣不在于乐曲本身,而是在于对乐曲之外意境的领会,弹琴就是为了能够体会到乐曲之外的意趣,这是一种超脱于音乐本身,重视弦外之音的哲学思想。

因此,追求音乐外的“意趣”就成为中国古代音乐作品中最常使用的创作手法、欣赏手法,作为一种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其也是中国人衡量艺术作品至高标准,成为了中华民族艺术审美的一个突出特征。

上文的“意趣”也可称为“意境”,也与我们常说的“境界”相等。

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在他的著作《人间词话》中说:“境界非所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有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些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佛则谓之无境界。

”仔细的分析这段文字,在这段话中,王国维先生将文学创作中的“象”与“意”都统一于“境界”之中,并简要的将“境界”划分为“象”与“意”,即自然境界和人文境界两种,显而易见,在中国古典音乐的创作中,其应是属于人文境界的范畴,即注重“意”的范畴,侧重于对人的自身等内在精神品质的追求。

浅谈对中国古典音乐的赏析

浅谈对中国古典音乐的赏析

知识文库 第23期20 浅谈对中国古典音乐的赏析李 姗中国作为文明发源的四大古国之一,在中国悠长的历史中也产生了独特的中国古典音乐,并且流传至今。

随着人们对国学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人们学习如何鉴赏中国古典音乐是十分有必要的。

然而历史终归是历史,处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对于古老的古典音乐的赏析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对中国古典音乐的研究,通过对中国古典音乐特点的分析,对于如何鉴赏中国古典音乐进行探究。

引言: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美妙的声音传递着创作者独一无二的情感。

对于美妙音乐的赏析能力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

音乐不光能使人烦躁的心情得以平静,更能让人的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

中国古典音乐存在和发展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了,在传承的过程中很多优秀的作品已经失传,很多曲种也逐渐失传,但是中国古典音乐的影响力还存在,并且很多中国古典元素也被融入在现代音乐作品中。

但是中国古典音乐、西方古典音乐、现代音乐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中西方一直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发展形势中,中西方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和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

1、中国古典音乐的主要特点古代中国很早就有音乐的出现,从最早期的口口相传到以乐谱形式广泛流传的过程中,中国古典音乐不断地演变和发展,形成了形式众多的不同音乐。

对于我国古典音乐的分类可以从音乐形式简单的分为:戏曲、歌舞表演、乐曲、说唱和乐器演奏。

虽然中国古典音乐的表现形式众多,彼此之间的深层内涵大有不同。

但是中国古典音乐的风格大致相同,都在于讲究意境,讲究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讲求乐符、乐器、歌声之间的相互和谐和包容。

中国古典音乐中最重要的可能并不是音乐本身,而在于创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创作者的每一丝感情都以曲调、声音的变化溶于音乐之中。

这与西方古典音乐的不同在于,西方古典音乐的情感表达主要依靠音律的大幅度变化,音律的起落来进行表达,而且西方古典音乐中常常使用乐器的合奏烘托一定的氛围,使用乐符的不断变化创造一定的节奏感。

浅谈中国古典音乐论文

浅谈中国古典音乐论文

《艺术概论》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浅谈中国古典音乐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成绩:浅谈中国古典音乐内容摘要:音乐在艺术领域中有着独一无二的重要地位,它是一种艺术表现的独特手法。

从古至今,音乐一直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深受人们的喜爱。

中国古典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集大成者,是中华民族流传千年以来的音乐的精华所在。

本文对中国古典音乐进行了讨论,通过对中国古典乐器的讨论来分析中国古典音乐的特色。

关键字:中国古典音乐,乐器,特色。

1、中国古典音乐中国有着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

拥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止在书画、诗词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音乐方面也有着自己的独特而又漫长的发展过程。

从周朝的风、雅、颂,六代乐舞到春秋时期的五声音阶;从秦皇朝的乐府到隋唐时期音乐的兼容并蓄;从宋代诗词歌曲到明清的市民音乐;从清朝的京剧曲艺到辛亥革民的戏曲改良再到五四前后的行当表演。

每一个发展的步调都推动了中国古典音乐生生不息至今。

2、中国古典乐器中国古典乐器都有着中国的民族特色,多达1000余种,共分为四大类,分别为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

风格各异,演奏形式各不相同。

而在中国古典音乐的创作中,最常见的乐器则是古琴、古筝、琵琶、二胡、箫、埙、扬琴、阮、箜篌、编钟、瑟、筚篥、笙、笛。

接下来我们就以古琴、琵琶、二胡和笛这几种乐器为代表进行讨论。

2.1 古琴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亦是汉文化中的瑰宝。

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

古琴造型优美,声音独特。

古琴有三种音,都非常安静。

散音松沉而旷远,让人起远古之思;其泛音则如天籁,有一种清冷入仙之感;按音则非常丰富,手指下的吟猱余韵、细微悠长,时如人语,可以对话,时如人心之绪,缥缈多变。

泛音象天,按音如人,散音则同大地,称为天地人三籁。

因此古琴一器具三籁,可以状人情之思,也可以达天地宇宙之理。

在古琴音乐三音交错、变幻无方、悠悠不已之中,凡高山流水、万壑松风、水光云影、虫鸣鸟语及人情复杂之思和宗教哲学之理,尽能蕴涵表达。

中国古典音乐-中国音乐知识小百科

中国古典音乐-中国音乐知识小百科

中国古典音乐-中国音乐知识小百科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篇一:浅析中国古典音乐学号:《音乐鉴赏》论文学院政法学院专业法学年级2013级姓名陈华悦论文题目浅析中国古典音乐指导教师邵良柱职称讲师2014年12 月28 日浅析中国古典音乐学生姓名:陈华悦学号20135014245 政法学院法学专业指导老师:邵良柱职称:讲师摘要:中国的音乐有着很长的文化历史,但是中国真正欣赏中国古典音乐的人却不多。

本文首先就中国古典音乐的大体情况展开分析,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与古典音乐的关系,重点探讨中国古典音乐的主要特点及其蕴含的意境和感情,由此向世人展示中国古典音乐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音乐赏析中国古典音乐特点影响Abstract: China music has a long cultural history, but Chinese appreciate classical music Chinese person but not much. Firstly, the general situation China classical music to analyze,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Chinese ancient culture and classical music, focusing on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lassical music and its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the feelings contained, thus to show the world the charm of art and appreciation of classical music China method. Keywords: music appreciation Chinese classical music Characteristic Influence 中国古典音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比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20135014245学院政法学院专业法学年级2013级姓名陈华悦论文题目浅析中国古典音乐指导教师邵良柱职称讲师2014年 12 月 28 日浅析中国古典音乐学生姓名:陈华悦学号20135014245政法学院法学专业指导老师:邵良柱职称:讲师摘要:中国的音乐有着很长的文化历史,但是中国真正欣赏中国古典音乐的人却不多。

本文首先就中国古典音乐的大体情况展开分析,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与古典音乐的关系,重点探讨中国古典音乐的主要特点及其蕴含的意境和感情,由此向世人展示中国古典音乐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音乐赏析中国古典音乐特点影响Abstract: China music has a long cultural history, but Chinese appreciate classical music Chinese person but not much. Firstly, the general situation China classical music to analyze,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Chinese ancient culture and classical music, focusing on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lassical music and its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the feelings contained, thus to show the world the charm of art and appreciation of classical music China method.Keywords: music appreciation Chinese classical music Characteristic Influence中国古典音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比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

中国古典音乐犹如一棵古老而常青的参天大树,以其源远流长和多彩多姿屹立于世界音乐艺术之林。

它反映了中华民族以音乐修身养性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道德、文化和追求。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反映中国古典音乐难以欣赏,不如流行音乐和西方音乐那么直感。

当然,热衷于中国古典音乐者也大有人在,其关键在于是否懂得欣赏。

一、中国古典音乐的大体情况中国古典音乐的历史,古代文献一般追溯到黄帝。

中国《吕氏春秋·仲夏记·古乐篇》记载:“黄帝令伶伦作音律。

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昆仑之阴,取竹之懈谷……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

”但据目前的考古发现,中国音乐的历史远不止于此。

1986年—1987年,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新石器遗址发掘出了随葬的至少16支骨笛。

据碳14测定,这些骨笛距今已有8000—9000年之久。

至于在8000—9000年之前何时开始出现音乐,是千年还是以万年计,难以定论。

经过几千年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国古典音乐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并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典雅优美的旋律和多姿多彩的演奏形式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各国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在中国古典音乐的乐律方面,相传黄帝命伶伦律吕,同时按音律,铸钟十二件,以和五音,古代史书上称之为“五音十二律”。

由此可见,在中国远古时代的古典音乐,就已经是五声音阶。

五音的文字谱记作:宫、商、角、微、羽,约等于简谱:1、2、3、5、6。

到了周代,增加了“变微”(4)和“变宫”(7),形成了七声音阶。

但在实际的音乐活动之中则使用五音十二律。

周代的“礼记”中的“礼运篇”中说:“五音十二律,还相为宫也。

”周代的音乐家,推算出的五音音阶序列、七音音阶序列,都很准确。

这是中国古典音乐史上的伟大成就,比希腊人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的三分损益法要早200年;所不同的是中国人用竹管的长短计算音律,而希腊人则用琴的长短计算法。

中国古代的乐器,相传在公元前三千年伏羲氏创造了琴与瑟,比埃及发明弦乐器要早一千年;公元前2500年颛顼时期造出了鼓;女娲氏时发明了笙、簧、管、箫、笛等乐器。

而到了夏、商、周时期,则为三代盛行铸钟,尤以周代为最,且分为特钟和编钟两种;周代非常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发明的乐器也多,如馨、搏、竽;秦代主要是造筝。

从西域,沿着丝绸之路传来的乐器有:琵琶、箜篌、羌笛、胡笳等。

据统计,中国的民族乐器多达1000余种,共分为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等四大类,具有风格各异、演奏形式多样的特点。

如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河北吹歌、西安鼓乐、舟山锣鼓、新疆十二木卡姆和西藏弦子等。

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唐代伎乐人乐舞图》真实展示了1000多年前庞大的宫廷乐演奏的情景。

二、中国古典音乐的文化底蕴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的优秀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音乐神韵独特。

抛开技巧性、技术性而把中国古典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层面来审视时,我们就会发现中国古典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画面,透视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精神。

丰富多彩的中国古典音乐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它又以其独特的功能作用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中国传统的世界观即“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崇仰创造万物的神,又重视人的内心体验,而音乐的产生正是源于人心对神的敬仰和对大自然的感悟。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乐记》)古人认为“音乐达天地之和而与人之气相接”。

音乐不但是由人们对大千世界感悟而产生,而且还能反过来调整情绪,调和人心,使人与人的关系达到协调和平,“七情不能自节,待乐而节之,至性不能自和,待乐而和之”。

(《欧阳文忠全集》)在重视道德的封建社会,儒家利用音乐塑造理想人格以达到儒家学说中的核心“仁”。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认为人的全面修养不能缺少音乐,孔子对平和优美的《关雎》大加赞赏。

孔子曰:“《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古典音乐不仅起着塑造人格的作用,还有安邦治世的功能,《吕氏春秋.适音》曰:“凡音乐通乎政而移风平俗者也。

”《礼记.乐记》曰:“致礼乐之道,举而措之,天下无难矣。

”中国封建社会的巩固发展主要依赖于“礼乐”制度。

儒家便是“礼乐”制的倡导者。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乐是指宫廷雅乐,它的实质功能是对“礼”的辅佐,把最具震撼人心的音乐形式与礼法结合在一起,其渗透力和凝聚力是强大的。

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非常重视的,它赞美古代乐舞《韶》乐对舜仁德文治的歌颂及《九辨》完善的艺术形式。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也。

而对周朝乐舞《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以高度赞扬外,对其表现周武王伐纣灭商的战争功绩的内容却给予批评:“《大武》尽美未尽善也”。

三、中国古代文化与古典音乐的关系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记谱方法是用宫商角子羽这些文字来记谱的,包括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有谱的,只不过,在儒教统治的古代,艺人一直处在三教九流的最底层,和妓女一般,只是比花子高一些,所以那些中国古典的个种艺术形式都只是以一种文学的形式流传下来。

这样的历史背景直接导致中国古典音乐与中国的诗词歌赋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且许多古典音乐的意境只是存在于某一特定的自然境界和生活场景中,也正是这种独特性,才影响了经典古典音乐的独创力和影响力。

因此中国古代文学与古典音乐的融合成为中国古典音乐发展的一个特征。

如李白的《关山月》,杜甫的《清明》,刘禹锡的《竹枝歌》,王之焕的《凉州词》,王维的《阳关曲》《陇头吟》,柳宗元的《渔翁》等。

其中有的作为民歌在民间长期流传,有的则被琴家所吸收,以琴歌形式被保存了下来。

四、比较中国古典音乐与西方音乐的主要特点(一)旋律与和声西方音乐从古希腊的五声音阶,逐渐发展到七声音阶,直到十二平均律;从单声部发展到运用和声。

西方音乐如同一堵厚重的墙壁,上面轮廓如同旋律、砖石如同和声,即使轮廓平直只要有和声也可成为墙;而中国古典音乐虽然很早已经掌握七声音阶,但一直偏好比较和谐的五声音阶,重点在五声中发展音乐,同时将中心放在追求旋律、节奏变化,轻视和声的作用。

中国古典音乐好像是用线条画出的中国画,如果没有轮廓(旋律)则不成其为音乐,但和声是可有可无的。

(二)场面与气势西方音乐气势宏伟,场面壮观,雄壮欢快,以宏大的场面引起听众的共鸣;中国古典音乐似感情流露,委婉缠绵、细水长流,很多是独奏或者“琴瑟合奏”、“琴箫合奏”,场面不大,让欣赏者仔细品味、得以慧悟,如同知己之间的交流、密闺之中的私话。

(三)听觉与领会西方音乐是感官的艺术,重于主题的叙述性,由点到面层层推开、有序进行;通过听者的感官来引发其想像、思考和情感的体验,即使不懂音乐的人也可以作出粗略的辨别;而中国古典音乐是心灵的艺术,讲究天人合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似有混沌不清的感觉,感到不好懂,但静心凝听股股韵味幽然而来,透过感官直达心底,在心灵深处回旋、激荡,微妙含蓄、意味深长而难以言达。

不难理解,中国的古典音乐就仿如中国的茶,它的味道、意境是那样的幽玄,内涵是那样的博大精深;与西方音乐完全不同——后者是充满感情的澎湃流露,前者则在平淡中深透着真挚……五、古典音乐对人的影响我国古典音乐的高雅气质是从旋律中透出来的!严谨而完整的结构、优雅而曼妙的旋律、丰富而深邃的思想内涵,这些是古典音乐“高雅”的根源。

从中可以听到属于人类最圣洁的情感、发自心灵最深处的呼唤和最崇高的理想。

中国文化是一种综合的包罗万象的文化艺术,他是西方划分的政治哲学艺术社科天文等等学科的综合体。

古典音乐的欣赏着便是要在欣赏古典音乐的过程中体味创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古典音乐的共鸣。

在欣赏陈钢、何占豪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化蝶”为情节展开的《梁祝》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挚的情感,大提琴与小提琴交相互应的音乐形式让人印象深刻,欣赏者可以从中清楚的体味主人公的情感。

如今的生活中,音乐作为生活的调和剂存在。

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

这些经历都将累积成你的深邃,构筑起你的高度。

同时音乐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

六、结语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审美情趣,并决定其审美标准,人们音乐文化视野也日益扩大。

但在我们欣赏喜爱欧美音乐、流行音乐时,不能遗忘中国古典音乐的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