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名曲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WAV版)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公认的中国十大名曲烟之蕰:古代十大名曲欣赏1.高山流水2.广陵散琴曲3.平沙落雁4.梅花三弄5.十面埋伏6.夕阳箫鼓7.渔樵问答8.胡笳十八拍9.汉宫秋月10.阳春白雪一、高山流水二、广陵散琴曲三、平沙落雁四、十面埋伏五、渔樵问答六、夕阳箫鼓七、汉宫秋月八、梅花三弄九、阳春白雪十、胡笳十八拍1.高山流水《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
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古代琴曲。
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
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
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
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
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
《传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
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代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
据琴家考证,在《天闻阁琴谱》问世以前,所有琴谱中的《流水》都没有张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与《神奇秘谱》解题所说相符,但张孔山的传谱已增为九段,后琴家多据此谱演奏。
另有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
现有多种流派谱本。
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一、被善意无限夸大了的友谊——《高山流水》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郑国人列御寇在《列子·汤问》中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无论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伯牙在曲中每表现某一主题或意象时,钟子期必能领会其意。
一日,伯牙与钟子期共游于泰山之阴,逢暴雨,二人止步于岩下。
伯牙心情郁闷,于是弹奏了一会琴。
琴曲起初表现的是雨落山涧的情景,接着模拟山流暴涨和岩土崩塌之音。
每段曲弹奏完毕,钟子期“辄穷其趣”,把曲中意象说的穷极通透。
伯牙于是离开琴而叹道:“善哉,善哉,阁下能听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我哪里能隐藏的了我的音声呢?”于是二人成为人生知己。
但《列子》中并无伯牙因钟子期离世而从此不再鼓琴的内容。
大约成书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吕氏春秋》,在《本味篇》中也做了类似的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少时而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吕氏春秋》的记述与《列子》的记述大致相当,但交代了结局:钟子期死后,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二、刺客的高义,名士的绝响——《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一首曲调较为激昂的古琴曲。
根据刘东升的《中国音乐史略》,《广陵散》大约产生于东汉后期。
据说,《广陵散》这一旷世名曲,因聂政刺韩相而缘起,因嵇康受大辟刑而绝世。
因而古曲《广陵散》的背后,实际上包含了聂政和嵇康的两个典故。
《广陵散》的各曲段分别为井里(聂政故乡)、取韩、亡身、含志、烈妇、沉名、投剑、峻迹、微行,与聂政刺杀韩相的整个过程大致相切合。
《广陵散》原是东汉年间广陵一带民间乐曲,之所以与聂政刺韩拉上关系,是因为蔡邕。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介绍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介绍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分别是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和阳春白雪。
高山流水最早见于《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钟子期便能领会其意。
后人为纪念这一对知音,便将此曲命名为“高山流水”。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中国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
据《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最早出现于东汉末年。
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有多种流派传谱,现存曲谱为七十余种。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是古琴曲中最受欢迎的十大名曲之一。
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十面埋伏是传统琵琶曲之一,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这首曲子描绘了楚汉争霸的最后一战——垓下之战,琵琶通过演奏模拟出紧张激烈的角逐画面。
夕阳箫鼓是一首琵琶文曲,又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春晓》。
此曲通过虚无缥缈的琴音,再现了夕阳箫鼓的动听音韵和江南水乡的纯美画景。
渔樵问答是一首中国古琴曲,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30多种版本,最有影响的包括今虞山派的李玉仙演奏谱及吴韬的演奏谱等。
胡笳十八拍又名《胡笳五拍》,是一首大曲,唐人根据汉乐府古题写的作品。
它也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
全曲为十八段,自第一拍至第十八拍,一章为一拍。
汉宫秋月是一首中国古典民乐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
这首曲子表现了古代宫女哀婉幽怨的情绪,深刻地表达了离愁别绪和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是古典名曲,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
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阳春》取万物知春和大地萌动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古代出名的乐曲

古代出名的乐曲1.《高山流水》这首曲子以山水为主题,表现了高山峻岭、流水奔腾的壮丽景象,以及人们面对自然时的豁达与胸襟。
同时,曲子中优美的旋律和深邃的意境,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高山流水》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珍品之一,被广泛演奏和传唱,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广陵散》这首曲子以聂政刺韩傀的历史故事为背景,通过琴声表现了英勇悲壮、慷慨激昂的情感。
曲调起伏跌宕,音域广阔,演奏技巧高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广陵散》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珍品之一,被广泛演奏和传唱,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平沙落雁》这首曲子以大雁为题材,表现了雁群在空中的翱翔和落地的情景,以及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向往。
曲调悠扬优美,富有诗意,演奏技巧高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平沙落雁》被广泛演奏和传唱,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梅花三弄》这首曲子以梅花为题材,通过轻柔优美的旋律和清新淡雅的曲调,表现了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曲中运用循环再现的手法,表现了梅花的静态和动态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梅花三弄》被广泛演奏和传唱,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十面埋伏》《十面埋伏》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同时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其演奏为独奏,乐曲激烈,震撼人心,忽而快,忽而慢。
清楚地表现出了当时项羽被大军包围时走投无路的场景。
为上乘的艺术佳作。
6.《夕阳箫鼓》此曲为琵琶曲中的大文套,由此曲改编的琵琶曲名为《春江花月夜》,此曲最迟在十八世纪就流传在江南一带。
7.《渔樵问答》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30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有歌词。
现存谱初见于明代肖鸾编《杏庄太音续谱》。
谱本有多种。
《琴学初津》云此曲:「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
」由于音乐形象准确、生动,因此近几百年来在琴家中广为流传。
杨表正修订曲谱,配制歌词。
【公基常识】我国十大古典名曲

【公基常识】我国十大古典名曲我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1、《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
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曲中高山流水之意。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2、《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一首汉族古琴名曲,属于古代大型琴曲,它最早出现在汉代。
其内容向来说法不一,但最多的是将它与《聂政刺韩王》琴曲联系起来。
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
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
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为了不连累母亲,自己毁容而死。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汉族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
《广陵散》在历史上曾绝响一时,建国后我国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据《神奇秘谱》所载曲调进行了整理、打谱,使这首奇妙绝伦的古琴曲音乐又回到了人间。
3、《平沙落雁》《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或《平沙》,是一首汉族古琴名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
平沙落雁,本是著名的自然景色「潇湘八景」之一。
曲中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水墨小品画──黄昏将至,烟波浩淼的洞庭湖边,岸边一带白沙,安详恬静,蒙蒙如霜。
一群大雁从远天飞来,在空中徘徊飞鸣,先有几只降落在岸上,仰首与空中的飞翔者相互鸣叫呼应,继而雁群一一敛翅飞落。
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名曲

我们毕业啦其实是答辩的标题地方公共艺术音乐SZM《梅花三弄》《高山流水》《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渔樵问答》《十面埋伏》《高山流水》据文献记载,《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水》分为两首独立的琴曲。
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
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的金唱片,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寻找新的“知音”。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
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都是同名异曲,风格也完全不同。
SZM《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为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
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
据《神奇秘谱》载录,此曲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共45段。
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
此曲之所以能跻身十大古曲之一,还得部分归功于嵇康。
魏末著名琴家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的专政而惨遭杀害,在临行前嵇康从容弹奏此曲以为寄托,弹奏完毕他叹息道,《广陵散》今天成为绝响。
之后《广陵散》名声大振,人们在理解这首乐曲时又多了一层意义,它蕴涵了一种蔑视权贵、愤恨不平的情绪。
SZM《平沙落雁》《平沙落雁》是一首展景抒怀的琴曲,又名《雁落平沙》、《平沙》,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逊、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
国乐精华之十大名曲..

国乐精华之十大名曲以作品产生的大致年代先后为序一、《流水》(古琴)(04:54)二、《阳春白雪》(琵琶)(07:27)三、《十面埋伏》(琵琶)(09:01)四、《广陵散》(古琴)(06:10)五、《梅花三弄》(古筝、洞箫合奏)(08:53)六、《阳关三叠》(古琴)(05:02)七、《春江花月夜》(古筝)(09:03)八、《渔舟唱晚》(古筝)(03:27)九、《良宵》(二胡)(06:09)十、《二泉映月》(二胡)(06:09)一、《流水》(古琴)“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不必再多说什么了。
《高山流水》的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后分为《高山》、《流水》两曲。
“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
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
后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经常被后人演奏者多为《流水》。
此曲曾入选美国70年代的“旅行者2号”飞船的太空唱片,在太空中播放,向外星文明展示人类文明的精华。
此太空唱片的使用寿命据估计超过地球的年龄,也就是说在地球毁灭之后,这首曲子仍然存在。
二、《阳春白雪》(琵琶)战国时楚人宋玉在《对楚王问》中说:“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
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者弥寡……”看来,所谓“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者,是我国已知最早的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的对立了。
可惜后世只传下了这首“阳春白雪”。
此曲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
三、《十面埋伏》(琵琶)此曲描写的是韩信以“十面埋伏”在垓下大败楚霸王项羽的战争场面。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意境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四、《广陵散》(古琴)东汉蔡邕的《琴操》中记载有与此曲相关的历史故事:聂政是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因为韩王铸剑,违了期限,被韩王所杀。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每一首都有一个故事,每一曲都让你荡气回肠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每一首都有一个故事,每一曲都让你荡气回肠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中国在每一方面都可以说是崭露头角,而今天我们要说得就是中国在音律方面的成就,十首金曲带你领略不一样的中国风采。
第一首,摔琴绝弦,天涯何处觅知音——《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相传在先秦时期,当时的楚国有个读书人,姓伯,名牙。
他很喜欢弹琴,从小跟一位名叫连城的先生学琴。
伯牙天资聪颖,琴艺大进,但却很难捕捉到乐曲的神韵。
一日,老师对伯牙说:'我带你去寻一个仙师点化点化,好吗?伯牙一口答应,高高兴兴地背着琴随老师乘船来到东海蓬莱山,老师让他坐地休息,自己去找老师去了。
伯牙在这巍峨苍郁的山野之中,久等不见老师归来,便沿一条山路寻去。
绕过一个山头之后,不想却有一幅奇景挂在眼前:真是云中飞瀑,雾中清泉,水花四溅如珍珠,激音回荡如仙乐。
伯牙顿感天眼大开,灵感涌起,便席地而坐,抚琴而成妙曲。
突然,他的身后传来老师的声音:'哈哈,哈哈……仙师被你找到了。
'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所说的仙师就是大自然啊。
相传《水仙操》和《高山流水》这两首古琴曲都是伯牙当时成就的。
从此,他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却始终没能找到一个知音。
后来,伯牙到晋国做了大夫。
一日,他奉命出使楚国。
因遇大风,只好在汉阳江口停留。
待风平之后,一轮中秋之月便从浮云中漫步而出。
伯牙站立船头,仰视明月,俯视江面水波,琴兴大发,便抚琴而弹。
一曲即终,忽从草丛中跳出一个樵夫来,此人对伯牙的琴艺赞叹不已。
伯牙大惊,便问道:'你会听琴,你能识琴之优劣吗?'樵夫接琴观之,答道:'此琴叫瑶琴,是伏羲氏所造,取树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做成。
其树必高三丈三尺,截为三段,上段声音太清,下段声音太浊,只有中段,清浊相济,轻重相兼。
后再把此木漫在水中七十二天,择吉日良时,凿成乐器。
最初,此琴有五条弦,外按金、木、水、火、土,内按宫、商、角、徵、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音乐十大名曲
一、《高山流水》
据文献记载,《高山流水》原为一
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
水》分为两首独立的琴曲。
其中
《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
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
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
管平
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
国太空探测器的金唱片,于1977年
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
寻找新的“知音”。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
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都是同名异曲,风格也完全不
同。
二、《广陵散》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
息》,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
器乐作品,为汉魏时期相和楚
调但曲之一。
嵇康因反对司马
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
容弹奏此曲以寄托。
据《神奇
秘谱》载录,此曲原是东汉末
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共45段。
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
此曲之所以能跻身十大古曲之一,还得部分归功于嵇康。
魏末著名琴家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的专政而惨遭杀害,在临行前嵇康从容弹奏此曲以为寄托,弹奏完毕他叹息道,《广陵散》今天成为绝响。
之后《广陵散》名声大振,人们在理解这首乐曲时又多了一层意义,它蕴涵了一种蔑视权贵、愤恨不平的情绪。
三、《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是一
首展景抒怀的琴
曲,又名《雁落平
沙》、《平沙》,
作者传有唐代陈子
昂、宋代毛逊、明
代朱权等,众说不
一。
曲谱最早载于
公元1634年(明
末崇祯七年)刊印
的藩王朱常淓纂集
《古音正宗》。
此
曲原为四段,在流
传的过程中发展成
六段、七段、八段
等不一。
全曲以水墨画般的笔触,淡远而苍劲地勾勒出大自然寥廓壮丽的秋江景色,表现清浅的沙流,云程万里,天际群雁飞鸣起落的声情。
曲意爽朗,乐思开阔,给人以肃穆而又富于生机之感,借鸿雁之高飞远翔,抒发和寄托人们的胸臆,体现了古代人民对祖国美丽风光的歌颂与热爱。
四、《梅花三弄》
古琴曲《梅花三弄》又名
《梅花引》、《梅花曲》、
《玉妃引》,是中国古典乐
曲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早在
唐代就在民间广为流传。
全
曲表现了梅花洁白芳香、凌
霜傲雪的高尚品性,是一首
充满中国古代士大夫情趣的
琴曲。
《枯木禅琴谱》说:
“曲音清幽,音节舒畅,一
种孤高现于指下;似有寒香
沁入肺腑,须从容联络,方
得其旨。
”
晋隋以来有此笛曲,为东晋大将桓伊所作。
后经唐代琴家颜师古改编为琴曲,流传至今。
梅花傲霜高洁的品格,是古今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常为人们用以隐喻具有高尚节操的人。
明杨抡《伯牙心法》记载:“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
三弄之意,则取泛音三段,同弦异徽云尔。
”琴曲中采用完整重复三段泛音写法不多见,“故有处处三叠阳关,夜夜梅花三弄之诮。
”(《律话》)。
五、《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堪称曲中经典。
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
此曲最早见于1818年出版的华秋萍《琵琶谱》,1895年出版的李芳园编订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将它改名为《淮阴平楚》。
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
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
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
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而彻底
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
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
写而成。
垓下决战是我国历史
上一次有名的战役。
琵琶曲
《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
手段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
烈战况,向世人展现了一幅生
动感人的古战场画面。
六、《夕阳萧鼓》
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在演奏中运用了各种琵琶技法。
在曲式上,用扩展、收缩、局部增减和高低音区的变换等手法展开全曲。
此曲流传甚广,是琵琶古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乐谱最早于1875年的抄本。
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
社根据此曲改编成丝竹乐曲
《春江花月夜》,它犹如一
幅长卷画面,把丰姿多彩的
情景联合在一起,通过动与
静、远与近、情与景的结
合,使整个乐曲富有层次,
高潮突出,音乐所表达的诗
情画意引人入胜。
七、《渔樵问答》
《渔樵问答》是一首古琴曲。
存谱最早见于
明代萧鸾撰写的《杏庄太音续谱》(1560
年)。
萧鸾解题为:“古今兴废有若反掌,
青山绿水则固无恙。
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
樵一话而已”。
近代《琴学初津》说此曲:
“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
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
指下,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
想。
”
八、《胡笳十八拍》
汉末大乱,连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难
中被匈双所掳,流落塞外,后来与左
贤王结成夫妻,生了两个儿女。
在塞
外她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但她无时无
刻不在思念故乡。
曹操平定了中原,
与匈奴修好,派使邪路用重金赎回文
姬,于是她写下了著名长诗《胡笳十
八拍》,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
遇。
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
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
曲调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
邪路思念故乡而又不忍骨肉分离的极
端矛盾的痛苦心情。
音乐委婉悲伤,撕裂肝肠。
九、《汉宫秋月》
中国传统音乐中,同名异曲、异曲同名的现象很多,乐曲各个版本的历史渊源与流变往往需要艰苦的考证。
比如,《汉宫秋月》就有琵琶曲、二胡曲、古筝曲、江南丝竹等不同版本。
此曲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
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
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
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
乐曲表现了
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
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十、《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
的两首高深的歌曲名,即《阳春》和《白雪》,是由楚国著名歌舞家莫愁女(姓庐,名莫愁。
郢州石城,今湖北钟祥人)在屈原、宋玉的帮助下传唱开来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
首器乐曲,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
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乐曲产生的年
代没有确切的史料可以说明。
唐代显庆二年(657年)吕才曾依琴中
旧曲配以歌词。
《神奇秘谱》在解题中
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
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
之音。
”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
学艺术。
扩展资料:中国古典十大名曲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指《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单单听了这些名字就已经神为之夺,再加上由中国传统乐器演奏,声音优雅,中国韵味之美由此可见一斑,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