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教案新部编本

合集下载

《香菱学诗》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香菱学诗》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香菱学诗》教案初中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香菱学诗》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1.1.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1.1.3 学会默写《香菱学诗》全诗。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2.2 学会通过诗句理解人物情感,提升语文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香菱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1.3.2 领会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熟读并理解《香菱学诗》课文内容。

2.1.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2 教学难点2.2.1 诗句中隐含的含义和人物情感的理解。

2.2.2 诗歌中所表现出的哲理的领会。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3.1.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诗句分析诗歌修辞手法。

3.2 教学手段3.2.1 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2.2 运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4.1.1 简介《香菱学诗》的作者和背景。

4.1.2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世界。

4.2 自主学习4.2.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4.2.2 让学生通过诗句分析香菱的性格特点。

4.3 合作探讨4.3.1 分组讨论诗句中的修辞手法。

4.3.2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4 诗歌鉴赏4.4.1 分析诗中的意象,理解诗句所表现的意境。

4.4.2 感受诗歌的美,领会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4.5 课堂小结4.5.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4.5.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消化所学知识。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熟读并默写《香菱学诗》。

5.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write a short essay explning the meaning of a specific poem.5.3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香菱学诗精神的看法。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优秀6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优秀6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优秀6篇】布置作业:篇一1、课外阅读《红楼梦》的有关章节,浅析黛玉性格的复杂性。

2、香菱与宝钗是姑嫂关系,同住一室,香菱为什么不跟宝钗学诗?3、写一篇读后感:香菱学诗的启示。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篇二达标训练1.填空。

《香菱学诗》一文选自________,该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列为我国“四大古典白话小说”。

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小说家________(姓名),名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

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

2.文中黛玉说香菱是“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而宝钗却说她“本来呆头呆脑的”,两个人的看法截然不同,是否矛盾?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列举你学过的李白、杜甫、王维的诗各一首,并选其中一首说说它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提高1.一个孤苦的女子,痴心学诗,是对艺术的崇拜,还是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你从中得到些什么样的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是香菱诗作的第三稿(即“梦中所得”那一首),仔细品味一番,说说跟前两稿相比,这首诗好在什么地方。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九年级上册课文《香菱学诗》教案设计

九年级上册课文《香菱学诗》教案设计

九年级上册课文《香菱学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香菱学诗》。

(2)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理解香菱学诗的过程和意义。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香菱学诗》的朗读与理解。

(2)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3)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古代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2)理解香菱在学诗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香菱学诗》的背景和作者。

(2)引发学生对诗词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和意义。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诗词韵律和节奏。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香菱在学诗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香菱学诗》中的优美句子。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学习诗词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情感发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诗词的氛围。

2. 引导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香菱学诗》教案【优秀3篇】

《香菱学诗》教案【优秀3篇】

《香菱学诗》教案【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香菱学诗》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香菱学诗》教案设计【9篇】

《香菱学诗》教案设计【9篇】

《香菱学诗》教案设计【9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香菱学诗》教案设计【9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篇一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六重对话的阅读方法。

2.理解人物形象的创作意义。

教学重点:多角度理解人物行为的意义。

教学难点:作者创作人物形象的目的。

主要方法:对话分析法。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间播放《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并配上红楼女子图片)。

师:听着这曲《枉凝眉》,让我们走进文学巨著《红楼梦》!《红楼梦》是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铸就的一部“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文学巨著。

有人说;“平生不读《红楼梦》,满腹诗书亦枉然。

”可见《红楼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之高。

为什么这部书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我们且以其中的一个片断来品析其中的韵味,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香菱学诗》。

【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学习观照的阅读方法。

2.理解人物形象的创作意义。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标题是个主谓短语,假如在标题中添进一个字,来形容香菱学诗的状态,你觉得应填什么字?香菱学诗(苦、乐、善、喜、痴…..)作者曹雪芹是怎样评价香菱学诗的?[从文章第八自然段找出八个字---苦志学诗、精血诚聚]。

师:可见曹雪芹对香菱学诗是给予了高度评价,那么香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她的身世和故事背景又如何呢?三、多边观照,深入理解1.简要介绍香菱身世和故事的背景,引出话题。

【结合三幅图片简介人物身世。

】明确:香菱,原名英莲(谐音应怜),是乡绅甄士隐的独生女,掌上明珠。

三岁元宵节观灯走失,几经人贩子拐卖,最后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作侍妾,命运坎坷、饱受摧残的香菱最终年纪轻轻不幸重病而亡。

这样一个苦命女子在《红楼梦》里却不同凡响,她进入薛家后被薛蟠呼来唤去,饱受折磨。

九年级上册课文《香菱学诗》教案设计

九年级上册课文《香菱学诗》教案设计

九年级上册课文《香菱学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香菱学诗》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能够分析课文中香菱学诗的过程,理解香菱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课文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引导学生从香菱的身上汲取执着追求梦想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香菱学诗》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分析课文中香菱学诗的过程,理解香菱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和方法。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准备:课文《香菱学诗》的文本材料。

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香菱的形象,引导学生对香菱产生兴趣。

提问学生对香菱的了解,引出课文《香菱学诗》。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香菱学诗》,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和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从香菱的身上汲取执着追求梦想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欣赏与感悟: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教师引导学生从香菱的学诗过程中,激发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5.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香菱学诗的过程和方法。

学生根据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感悟,进行相关的写作或绘画活动,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对香菱学诗过程的分析能力。

观察学生在欣赏与感悟环节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评价学生在总结与拓展环节的写作或绘画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创造力。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能够理解《香菱学诗》这篇诗文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识读《香菱学诗》这篇诗文。

2. 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境。

2. 如何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学准备:1. 课件PPT。

2. 黑板、白板和粉笔/白板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简要复习诗歌的概念和特点。

2. 提问:你们对《香菱学诗》这篇诗文有了解吗?你们觉得这篇诗文叙述了什么内容?Step 2:课文解读1. 将《香菱学诗》的课文内容呈现在课件PPT或黑板上,同时朗读课文。

2. 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3.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4. 开展课文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发表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Step 3: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1. 引导学生分析《香菱学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所描述的生活情境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3.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诗歌中的感情和情感表达,拓展思维。

Step 4: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1. 引导学生分析《香菱学诗》的诗歌结构(韵律、押韵等)。

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表达,如比喻、拟人等。

3. 引导学生从形式和修辞手法上深入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

Step 5:拓展活动1. 让学生尝试仿写一首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2. 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自己的诗歌作品。

Step 6:小结与反思1.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重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诗歌的价值和作用。

3. 学生回答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并进行解答。

Step 7:作业布置1. 布置课后阅读任务:阅读《香菱学诗》这篇诗文,并写一篇读后感。

2. 课后思考题:诗歌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请写一段话表达你的观点。

高中语文:《香菱学诗》教案

高中语文:《香菱学诗》教案

高中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香菱学诗》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如对比、讽刺等。

(3)能够欣赏并评价《香菱学诗》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作品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3)通过写作实践,运用对比、讽刺等手法,提升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香菱这个人物的深厚感情,理解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香菱学诗》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如对比、讽刺等。

(3)欣赏并评价《香菱学诗》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文学手法的运用和理解。

(2)对作品艺术特色的鉴赏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

2. 互动法:小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 实践法:写作实践,运用对比、讽刺等手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香菱学诗》的内容,了解作品背景。

2. 学生准备:预习《香菱学诗》,了解作品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香菱学诗》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香菱学诗》,感知作品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

3. 讲解与讨论:(1)教师讲解《香菱学诗》的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如对比、讽刺等。

4. 欣赏与评价:(1)学生分享对作品艺术特色的欣赏和评价。

(2)教师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欣赏作品,提高鉴赏能力。

5. 写作实践:(1)学生运用对比、讽刺等手法,进行短篇写作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香菱学诗
曹雪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

2、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白话文的阅读能力。

3、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4、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

方法与过程
让学生自读整体把握故事情节,通过精读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从而引导学生提高对写作的认识。

情感体验
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赏析小说通过神态、细节描写塑造人物的手法。

难点: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助。

教学设想:1课时。

教学准备
1、搜集曹雪芹及《红楼梦》的相关的资料。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导入1:课前播放《红楼梦》电视剧的主题曲,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红楼梦》中的一个情节——《香菱学诗》。

导入2: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

你知道《红楼梦》中有哪些女性。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红楼梦》是第一个出现的女性——香菱。

出示课题。

二、曹雪芹及《红楼梦》简介
1、作者:
曹雪芹名霑,号雪芹,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曹雪芹的家庭是一个百年望族的贵族世家。

从曾祖父曹玺起,到他父亲都任江宁织造要职。

曹雪芹的童年,正当曹家极盛时期,在南京过着“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豪华生活。

雍正五年(1727) 曹雪芹十三岁,他的父亲获罪革职,全部家产被查抄,全家由南京迁到北京,他的青壮年是在家境由盛而衰的过程中度过的。

四十岁后,他进入了凄苦的晚年。

他家迁到北京西郊,生活日渐贫困,竟然到了食粥赊酒、围毡御寒、卖画谋生的境地。

大约在一七六四年除夕,因贫病无医,
加上爱子夭折,过度伤痛,而离开了人间。

2、《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

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风、袭人、香毛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

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3、关于香菱
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

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受尽屈辱、折磨。

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

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

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这使得香菱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

后来正妻金桂一来,她的命运更为不堪,很快便被折磨死了。

三、设疑自探
1、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2、结合标题与学习目标,设计出你认为是本文重点的问题。

四、解疑合探
1、请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明确:香菱学诗的过程可以有多种表达,有四分法:读诗、悟诗、谈诗、作诗;有三分法:拜黛玉为师、品味王诗、边读杜诗边写诗;有二分法:黛玉指导读诗、香菱练习写诗。

2、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由于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再加上她良好的资质、较高的领悟力;其次是有较好的老师指点,特别是善教的黛玉;第三是与大观园这个优雅、美好、洁净的环境分不开的,环境造就人,香菱在这里得到精神上的解放,她的聪明才智才得以显露出来。

3、黛玉给香菱指点学诗门径时谈到了哪些问题?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何特点?
明确:黛玉给香菱指点学诗门径时主要谈到四个方面的问题:重立意,不以词害意;重内容,格调、规矩是末事;重领悟,崇尚名家方成高品位;重研究讨论,方能长进。

黛玉的教学方式很独特,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诗‘什么难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她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重视积累和感悟,先读王维的诗,体会情景统一,进入诗情画境;再读杜甫的七律,体会“真景物,真感情”;读李白的七绝,培养诗的个性和想象力。

她强调自学,强调实践、探究,重视能力的培养,力主创新,“只管放开胆子去做”。

4、香菱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香菱是一个精敏灵秀、悟性极高、做事极其执着的女子。

香菱极富文学气质,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偷空看几首旧诗。

进入大观园后,香菱深藏内心的饥渴一下子激发出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甚至到了“呆”“疯”“魔”的程度。

她对王维诗的品读,足见她的领悟力极高。

5、你对香菱的三首咏月诗怎么评价?
明确:第一首只说月儿美丽又明亮,可供观赏。

诗意浅显,了无韵味;用词陈腐,
堆砌前人咏月辞藻;无真情实感,无新意。

第二首只说月色很美。

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较前一首有进步,但有些淡而寡味,不耐咀嚼。

第三首“新奇而有意趣”,句句写月,句句写离别。

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

如果说对离愁这种深沉的感情的抒写,那第一首是肤浅的,第二首是游离的,第三首是实的,意境真切,余韵悠长。

五、问题探究
请认真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描写香菱的地方,并指出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看看文中是怎样刻画香菱这个人物的?
明确:在刻画香菱时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办法。

正面描写主要通过香菱的语言、动作、神情的刻画体现了香菱读诗作诗的苦心、专心、用心的痴迷程度及写出好句子后的激动与兴奋。

侧面描写主要通过宝钗、宝玉的相关语言描写。

如,如:宝钗:“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这个人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了”“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
宝玉:“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

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

可见天地至公。


这些都是香菱苦志学诗在周围人们心上的折光反映。

侧面烘托会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更具体感人。

六、质疑再探
香菱学诗给我们的学习和写作带来哪些启发?
明确:要有自信心;要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要多读书;要不耻下问;要勤于实践,不怕失败。

写作要有真情。

七、课堂小结: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八、巩固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