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质合金生产技术之压制和烧结

合集下载

硬质合金烧结工艺

硬质合金烧结工艺
? 烧结主要是物理过程,烧结体 致密化,碳化物晶粒长大,粘 结相成分的变化以及合金结构 的形成等。
图1W-C-C O系状态图在凝固温度下的等温切面
1. 1 烧结过程四阶段及相应的组织转变
1.1.1. 脱蜡预烧阶段(<800℃) 1) 成形剂的脱除 2) 粉末表面氧化物还原 3) 粉末颗粒相互之间的状态发生变化 1.1.2. 固相烧结阶段(800℃~共晶温度) ? 共晶温度是指缓慢升温时,烧结体中开始出现共晶液相的温度,对
③重结晶阻力 a. 阻止WC 晶粒长大; b. 降低对烧结温度的敏感性; c. 降低WC 晶粒长大倾向对碳的敏感性; d. 降低WC 晶粒长大倾向对湿磨时间的敏感性。 (2 )WC -TiC -CO合金 1 ) TiC-WC +γ两相合金 固溶体的晶粒长大具有如下特点: ①与碳化钨不同,长大的结果没有那样明显的不均一性。 ②对工业合金而言,固溶体的晶粒长大与烧结体的液相数量无关。 ③这种合金的固溶体晶粒长大主要决定于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 ④合金的晶粒大小与碳化钛在混合料中存在的形式有关。
相;碳量过剩,则为WC+C+ 液相;碳适量,则为WC+ 液相。
? 1.1.4. 冷却阶段(烧结温度~室温)
? 冷却速度只影响γ 相成分,不影响组织,最终组织为 WC+ γ。 ? WC-TiC- CO合金的烧结:与WC – CO 合金的烧结基本类似 。其主要区别表现 在液相的成分,出现液相的温度和所得 合金组织的不同。
? 就几何参数的影响而言,所有相( WC、CO和抑制剂碳化物)在粉末压块中的分布 状况决定着后续烧结时的初始几何位置。抑制剂碳化物是以细散碳化物颗粒形式 存在于 WC、CO粉末基体中。在后续烧结过程中,决定抑制剂利用率的参数如下 (见图5-52)。

整体合金刀具生产工艺流程

整体合金刀具生产工艺流程

整体合金刀具生产工艺流程
整体合金刀具的生产工艺流程包含原材料制备、压制成型、烧结、磨削和质检等关键步骤。

1.原材料制备:生产过程始于精确混合的原材料,主要是碳化钨(WC)粉末和钴(Co)粉末。

这两种材料的混合比例对最终产品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2.压制成型:混合好的原材料会在高度自动化的CNC控制冲压机内用冲头和冲模进行压制,形成基本的形状和尺寸。

压制后的刀片硬度还不够,需要后续处理才能达到标准。

3.烧结:为了提升硬度,刀片在1500摄氏度下进行15小时的热处理。

烧结过程使得融化的钴与碳化钨颗粒粘结在一起,刀片会明显收缩,并且粉末混合物转化成具备金属性的新材料,成为硬质合金。

4.磨削:由于硬质合金非常坚硬,需要使用工业金刚石对其进行磨削。

根据几何角度要求,刀片会进行各种磨削加工,以达到准确的形状和要求的厚度。

5.质检:在生产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后,都会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以确保产品的质量满足工业标准。

硬质合金的生产工艺流程

硬质合金的生产工艺流程

硬质合金的生产工艺流程
硬质合金生产包括混合料制备、成形、烧结3个主要工艺流程、生产产品或所用装备流程图如下:
配料
湿磨
掺胶、干燥、制粒
混合粒
成形
烧结
硬质合金
硬质合金生产中的形成剂
(1)形成剂的作用
硬质合金混合料在形成前一般应加入形成剂。

形成剂的主要作用都是增加粉末粘性,方便实现形状,提高压胚强度。

由于作为硬质合金基体成分的难溶金属硬质合化物具有高硬度、高弹性模量、高抗压强度等特性,其粉末在压制过程中难以生产塑性变形,应添加足够数量的成型剂,使粉末能在较低的压力下回想粘结而成形。

添加成型剂的另一个作用是便于制粒,改善粉末的流动性和润滑性,有利于压胚密度的均匀分布。

硬质合金混合料粉末添加成型剂后,粉末颗粒被形成剂所包裹,这种起保护作用,可大幅度降低粉末的氧化速度,使压胚经较长时间存放而不发生明显氧化。

加入成型剂时,要特别注意成型剂的增碳作用和随之带入杂质,这些都会对硬质合金性能生产不良影响。

硬质合金的制备方法

硬质合金的制备方法

硬质合金的制备方法硬质合金是一种高性能、高强度材料,广泛应用于机床、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硬质合金的制备方法。

硬质合金的制备方法主要分为粉末冶金法和熔融冶金法两种。

1. 粉末冶金法粉末冶金法是制备硬质合金的主要方法之一。

其主要原理是将金属粉末和非金属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合,再经过压制、烧结等工艺制成。

具体步骤如下:(1)原料制备。

将金属粉末和非金属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合,经过筛选、干燥等处理。

(2)压制成型。

将经过处理的原料粉末放入模具中,经过压制成型。

(3)烧结处理。

将成型后的粉末坯体放入高温炉中,进行烧结处理。

烧结温度一般在1300℃~1500℃之间,时间约为1~4小时。

烧结后的坯体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

(4)后续加工。

经过烧结后的坯体,需要进行后续的加工,如切割、磨削、抛光等工艺处理,制成成品。

2. 熔融冶金法熔融冶金法是另一种制备硬质合金的主要方法。

其主要原理是将金属和非金属原料按一定比例熔融后,冷却成坯,再进行后续加工制成硬质合金。

具体步骤如下:(1)原料制备。

将金属和非金属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经过筛选、干燥等处理。

(2)熔融处理。

将经过处理的原料放入电炉中,进行熔融处理。

熔融温度一般在1600℃~2000℃之间。

熔融后的合金液体需要进行除渣、保温等处理。

(3)坯体铸造。

将熔融后的合金液体倒入铸造模具中,冷却成坯体。

(4)热处理。

将坯体进行热处理,使其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

(5)后续加工。

经过热处理后的坯体,需要进行后续的加工,如切割、磨削、抛光等工艺处理,制成成品。

粉末冶金法和熔融冶金法是制备硬质合金的主要方法。

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严格控制各项工艺参数,以保证制得的硬质合金具有优良的性能和质量。

硬质合金的生产工艺流程

硬质合金的生产工艺流程

硬质合金的生产工艺流程硬质合金是一种具有高硬度、高强度和耐磨性能的材料,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矿山工具、石油钻探等领域。

其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选择、粉末制备、混合、成型、烧结、后处理等几个关键步骤。

一、原料选择硬质合金的主要成分为钨碳化物和钴,钨碳化物提供了高硬度和耐磨性,而钴则起到了结合剂的作用。

在原料选择阶段,需要选择高纯度的钨粉、碳粉和钴粉,确保合金的质量和性能。

二、粉末制备在硬质合金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钨粉、碳粉和钴粉分别进行研磨和筛分,以确保粉末的细度和均匀性。

通常采用球磨机和高能球磨机进行粉末的研磨,然后通过筛分去除粗粉和杂质,得到所需的粉末。

三、混合将经过研磨和筛分的钨粉、碳粉和钴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确保各个成分均匀分布。

混合采用的方法有干法混合和湿法混合两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混合过程中,还可以添加一些其他的合金元素和添加剂,以调整合金的性能。

四、成型混合好的粉末通过成型工艺进行成型,常见的成型方法有压制成型和注射成型两种。

压制成型是将混合好的粉末放入模具中,经过一定的压力进行压制,使其形成所需的形状。

注射成型则是将混合好的粉末与有机粘结剂混合后,通过注射机将其注入到模具中,然后进行脱蜡处理。

五、烧结成型后的硬质合金零件需要进行烧结处理,以提高其密度和硬度。

烧结是将零件放入高温炉中,在一定的温度和气氛条件下进行加热处理。

在烧结过程中,粉末颗粒之间会发生相互扩散和结合,形成致密的硬质合金。

六、后处理烧结后的硬质合金零件还需要进行后处理,以进一步提高其性能。

常见的后处理方法有研磨、抛光、涂层等。

研磨和抛光可以提高合金的表面光洁度和精度,涂层可以提高合金的耐腐蚀性和润滑性。

总结:硬质合金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选择、粉末制备、混合、成型、烧结和后处理等几个关键步骤。

在每个步骤中,都需要严格控制工艺参数,确保合金的质量和性能。

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和后处理方法,可以生产出具有高硬度、高强度和耐磨性能的硬质合金产品,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硬质合金密封环 工艺

硬质合金密封环 工艺

硬质合金密封环工艺
硬质合金密封环是一种常用于机械密封的零部件,它具有耐磨、耐腐蚀、耐高温、耐压等优良性能,适用于各种工业领域。

硬质合金密封环的制造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原料选择:硬质合金密封环的主要原料是钨钴合金粉末和钛碳化物粉末。

这些粉末需要经过筛分、清洗和干燥等处理,以保证其质量和纯度。

2. 混合和压制:将钨钴合金粉末和钛碳化物粉末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一定量的粘结剂和润滑剂,然后通过压制机将混合后的粉末压制成密封环的形状。

3. 烧结:将压制好的密封环放入烧结炉中进行烧结处理。

烧结过程中,密封环会经历高温高压的环境,使得钨钴合金和钛碳化物粉末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一种坚硬的材料。

4. 精加工:经过烧结处理后的密封环需要进行精加工,包括车削、磨削、抛光等工艺,以保证其精度和表面光洁度。

5. 检测和包装:经过精加工后的密封环需要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检测、硬度测试等,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最后,将密封环进行包装,以便于运输和使用。

总的来说,硬质合金密封环的制造工艺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处理,包括原料选择、混合和压制、烧结、精加工、检测和包装等。

这些步骤需要严格控制,以保证密封环的质量和性能。

《硬质合金的生产》PPT课件

《硬质合金的生产》PPT课件

多涂层:基体+TiC+TiN+TiCN
基体+TiN+TiC+TiN等
精选ppt
19
6 涂层硬质合金
二、制造工艺 主要有:化学气相沉积法、物理气相沉积法、 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等。 化学气相沉积(CVD): 1. 原理:加热合金基体→送入化合物蒸气和 反应气体→反应生成涂层物并沉积
精选ppt
20
6 涂层硬质合金
精选ppt
12
4 硬质合金生产过程中粒度的控制
一、钨粉颗粒尺寸的控制
氢还原过程中颗粒长大影响因素:
1. 温度:
2. 氢气湿度、流量:
3. 推舟速度、装舟量:
4. 原料粉粒度:
5. 杂质:
6. 通氢方向: 顺氢精选、ppt 逆氢
13
4 硬质合金生产过程中粒度的控制
二、钨的碳化物的粒度控制(含复式碳化物) 钨粉粒度的影响: 温度的影响: 时间的影响:
用铵镁盐去Si、P、As;Na2S去钼 三、仲钨酸铵的制取(APT)
四、钨的氧化物的制取
WO3、 WO2.72、 WO 、 精选pp2t W
2
1 原料粉末的制备
五、氢还原制取钨粉 1. 还原机理: "吸附催化"机制 2. 工艺:称重→装舟→还原→钨粉→检查合格→
合批(与混合)→过筛→检查→装桶 3. 还原过程质量控制:
并回收 2.方法:电热烘烤、蒸汽干燥、蒸汽振动干燥、
喷雾干燥、真空干燥 3. 比较:蒸汽振动干燥与喷雾干燥
精选ppt
7
2 混合、成形
三、掺胶(蜡)制粒 1. 加成形剂的目的: 2. 选择原则: 3. 成形剂的选择: 4. 制粒: 5 .过程:掺胶(蜡)→ 干燥→ 擦筛制粒

硬质合金制造工艺

硬质合金制造工艺

硬质合金制造工艺
硬质合金制造工艺:
硬质合金烧结成型就是将粉末压制成坯料,再进烧结炉加热到一定温度(烧结温度),并保持一定的时间(保温时间),然后冷却下来,从而得到所需性能的硬质合金材料。

烧结成型是硬质合金制造工艺的主要方法。

硬质合金烧结过程可以分为四个基本阶段:
1:脱除成形剂及预烧阶段,在这个阶段烧结体发生如下变化:
成型剂的脱除,烧结初期随着温度的升高,成型剂逐渐分解或汽化,排除出烧结体,与此同时,成型剂或多或少给烧结体增碳,增碳量将随成型剂的种类、数量以及烧结工艺的不同而改变。

粉末表面氧化物被还原,在烧结温度下,氢可以还原钴和钨的氧化物,若在真空脱除成型剂和烧结时,碳氧反应还不强烈。

粉末颗粒间的接触应力逐渐消除,粘结金属粉末开始产生恢复和再结晶,表面扩散开始发生,压块强度有所提高。

2:固相烧结阶段(800℃--共晶温度)
在出现液相以前的温度下,除了继续进行上一阶段所发生的过程外,固相反应和扩散加剧,塑性流动增强,烧结体出现明显的收缩。

3:液相烧结阶段(共晶温度--烧结温度)
当烧结体出现液相以后,收缩很快完成,接着产生结晶转变,形成合金的基本组织和结构。

4:冷却阶段(烧结温度--室温)
在这一阶段,合金的组织和相成分随冷却条件的不同而产生某些变化,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对硬质合金进行热处理以提高其物理机械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压制第一节压制机理一,压制过程:粉末压制成型是粉末冶金生产的基本成型方法;在压摸中填装粉末,然后在压力机下加压,脱模后得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压坯制品,,粗略分三阶段:1,压块密度随压力增加而迅速增大;孔隙急剧减少。

2,压块密度增加缓慢,因孔隙在1阶段中大量消除,继续加压只是让颗粒发生弹性屈服变形。

3,压力的增大可能达到粉末材料的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粉末颗粒在此压力下产生塑性变形或脆性断裂。

因颗粒的脆性断裂形成碎块填入孔隙,压块密度随之增大。

二,压制压力:压制压力分二部分;一是没有摩擦的条件下,使粉末压实到一定程度所需的压力为“静压力”(P1);二是克服粉末颗粒和压模之间摩擦的压力为“侧压力”(P2)。

压制压力P=P1+P2侧压系数=侧压力P2÷压制压力P=粉末的泊松系数u÷(1-u)=tg2(45º-自然坡度角Φ÷2)侧压力越大,脱模压力就越大,硬质合金粉末的泊松系数一般为0.2-0.25之间。

三,压制过程中的压力分布:引起压力分布不匀的主要原因是粉末颗粒之间以及粉末与模壁之间的摩擦力。

压块高度越高,压力分布越不均匀。

实行双向加压或增大压坯直径,能减少压力分布的不均匀性。

四,压块密度分布:越是复杂的压块,密度分布越不均匀;除压力分布的不均匀(压力降)外,装粉方式不正确,使压块不同部位压缩程度不一致,也会造成压块密度不均匀。

1,填充系数:是指压块密度Y压与料粒的松装密度Y松的比值;压缩比:是指粉末料粒填装高度h粉与压块高度h压之比;在数值上填充系数和压缩比是相等的。

K=Y压÷Y松=h粉÷h压2,为了减少压块密度分布的不均匀性:(1)提高模具的表面光洁度;(2)减少摩擦阻力;(3)提高料粒的流动性;(4)采用合理的压制方式;3,粉末粒度对压制的影响;(1)粉末分散度越大(松装越小),压力越大。

压块密度越小;有较大的强度值,成型性好。

(2)料粒较粗,压块容易达到较高的压块密度,但其密度分布往往是不均匀的;一般情况下,压块强度随成型剂的加入量而提高。

五,压块的弹性后效:1,弹性内应力:粉末颗粒内部和颗粒间接触表面上,由于原子间引力和吸力的相互作用,会产生一个与颗粒受力方向相反,并力求阻止颗粒变形,以便达到与压制压力平衡的作用力叫弹性内应力。

2,弹性后效:在除去压制压力和把压块脱模后,由于弹性内应力的松弛作用而引起压块体积膨胀的现象叫弹性后效。

3,在许多情况下,压块脱模后发生弹性膨胀是造成压块裂纹和分层的原因。

4,粉末粒度细,颗粒粗糙程度降低,颗粒间结合强度降低(成型不足或含水量大)以及氧化物和杂质含量增加都会增加弹性后效。

料粒干燥太干而变硬,也会增加弹性后效。

第一节压制工艺一,压模;1,压缩比(或填充系数):混合料愈细,则松装比容愈大,要压制成给定密度压块的压缩比也愈大。

一般在2.5-4倍间;压模在压制过程中发生弹性变形往往造成脱模后压块的横向裂纹。

2,线收缩系数:压块尺寸与烧结制品相应尺寸之比。

压块密度越大,收缩系数越小。

二,压制工艺:模压成型包括称料,装模,压制,脱模以及压块干燥,修边(半检)和压块加工;压制压力机操作比较简单,关键在于安调整单重,尺寸以及处理由于设备故障及物料不稳定带来的一些问题。

三,压制废品:1,分层:沿压块的棱出现,与受压面呈一定角度,形成整齐的分界面叫分层。

造成压块分层的原因是压块中弹性内应力或弹性张力。

如混合料钴含量低,碳化物硬度高,粉末或料粒愈细,成型剂太少或分布不均匀,混合料过湿或过干,压制压力过大,单重过大,压块形状复杂,模具光洁度太差,台面不平,均有可能造成分层。

提高压块强度,减少压块内应力和弹性后效是解决分层的有效方法。

2,裂纹:压块中出现不规则局部断裂的现象叫裂纹。

由于压块内部的拉伸应力大于压块的抗张强度。

压块内部拉伸应力来自于弹性内应力。

应注意:影响分层的因素同样影响裂纹。

另外,延长保压时间或多次加压,减少压力,单重,改善模具设计和适当增加模具厚度,加快脱模速度,增加成型剂,提高物料松装密度;可以减少裂纹。

3,未压好(显颗粒):尽管压块孔隙度可达到40%左右,但由于压制时物料或压力降原因,压坯孔隙是不均匀的;如果局部空隙尺寸太大,烧结中无法消除,叫未压好。

料粒太硬,料粒过粗,物料松装太大;松装料粒在模腔中分布不均匀,单重偏低。

均可能造成未压好(显颗粒)。

第三节其他成型方法一,增塑性毛坯加工:利用增塑剂,提高模压成型压块的可塑性,随后进行各种机械加工,以制取压制品的方法叫增塑性毛坯加工,其生产原理:1,一般对毛坯收缩系数应控制在1.23-1.30之间。

2,预烧:目的提高毛坯强度,同时在排除成型剂时形成小空隙,以利于随后的渗蜡,预烧在400℃时应保持较长的时间,预烧温度为700-800℃之间,预烧时间1-1.5小时。

防止压块在脱蜡过程中起皮。

3,渗蜡:提高毛坯的可塑性,以利于加工,毛坯放入石蜡中的温度为60℃,缓慢升到180-200℃停止。

毛坯取出是石蜡温度为60℃。

4,切削加工:切削加工是应注意,由于毛坯强度低,容易夹裂;碳化物硬度高,易磨损刀具,应使用低钴细颗粒合金刀具,采用较大的前角和后角,低速,小刀进量;一,等静压制利用高压液体的静压力直接作用于装在弹性模具内的物料,使压块多向同时均衡受压的一种成型方法,通过传递压力的介质是水溶液,因而也称水静压制;等静压制时,压块强度,线收缩和成型压力没多大关系,一般在2吨/cm2以下。

1,模具:(型芯和模套)用来成型塑料模的外表,钻有孔眼的薄铁皮套筒;(弹性模具)须不易变形,不粘附压件。

2,成型工艺:将粉末装入弹性模具中,经密封后置于高压容器中,由高压泵打入液体介质,造成等静压力,使物料均匀受压,降压放出高压容器中的液体介质,然后取出压块;使用较细的料粒可以改善压块的表面质量。

装模均匀一致,密实,装好料的模具用塑料塞子塞住,用金属丝扎紧。

封模后进行真空排气处理,以免出现大气孔和表面缺陷。

装入等静压机的高压容器中,升成型,压力为600-1800KG/cm2。

3,干粉(干袋)压制:此工艺生产方式是由等静压制方式进化而成,物料装在塑料模套里,压缩空气推动液体介质,造成静压力,物料受压成型;一般压缸增压压力在13-15MPa。

松压后取出压坯。

主要用于棒材或模芯生产。

二,挤压成型:将经过增塑的混合料放入挤压筒中,在挤压筒的一端安放模子,模子上有所需挤压制品断面的模孔,在挤压筒的另一端插入挤压杆,挤压机的压力通过挤压杆转给混合料,使之通过模孔而成为具有一定形状的制品。

第一节氢气烧结将含有成型剂的压块装在石墨舟皿中,再充填有一定碳含量的氧化铝填料或石墨颗粒填料,然后,通常是装入连续推进式的钼丝炉内,在氢气保护下进行烧结,这个过程就是氢气烧结过程。

一,气相与烧结体反应原理:1,脱氧反应:MeO+H2=Me+H2O2,碳化钨的脱碳反应(温度在800-950℃以上):WC+H2O=W+H2+COWC+2H2=W+CH4(甲烷)3,增碳反应:CH4=C+2H2 (CH4来自成型剂在400-500℃产生分解时的裂化)2CO=CO2+C4,水煤气反应的产生:H2O+C=CO+H2 (碳来源于石墨舟皿,填料以及游离碳)二,实际烧结过程中常见的化学反应1,钴氧化物的还原:混合料中的某些细颗粒的钴粉是以氧化物形态存在的,较粗的钴粉表面也会形成氧化物膜;因钴粉在空气中储存,混合料湿磨,干燥以及压块长时间暴露于空气,压块的进一步干燥;通常细颗粒混合料中的氧含量甚至超过1.0%,但钴的氧化物可以完全被氢和碳化物还原:2COO+2C=2CO+CO22COO+WC=2CO+W+CO23COO+3WC=W3CO3C+CO+CO22,湿氢脱碳:由于氢的含水量高达1000毫克/M3,温度达到950℃以上,使碳化钨急剧脱碳并形成η相;在固相烧结中,由于严重脱碳形成η相使压块体积增大。

线尺寸可增大6-7%,造成压块孔隙度增高使收缩困难;不均匀的脱碳造成制品变形。

为避免因氢气中含水量太高而造成脱碳,应充填石墨颗粒或含碳的氧化铝作保护。

3,气相渗碳:因炉气存在一氧化碳和甲烷带来的渗碳叫气相渗碳。

(1)固相渗碳阶段:在烧结过程的前面两个阶段,烧结体中为出现液相,压块还是一个多孔体,这时炉气渗碳是通过含碳气体在烧结体孔隙表面上分解出碳,然后此活性碳进一步向颗粒内部扩散,从而完成渗碳过程,采用高碳填料烧结,以便给缺碳的烧结体增碳,防止合金中出现η相组织。

(2)液相渗碳阶段:当烧结体进入液相烧结阶段以后,迅速收缩达到致密状态。

烧结体的渗碳过程是通过液态钴的吸碳过程来实现的。

由于烧结体中出现液相以后,碳在液相中的溶解度迅速增大,使液相渗碳明显进行,提高温度,增加保温时间,增加渗碳气体浓度都可以提高渗碳速度,合金含钴量高,碳化物颗粒细,都有利于液相渗碳。

三,成型剂的增碳作用:在低温烧结阶段,成型剂的分解使烧结体增碳。

1,成型剂增碳过程和特点:(1)橡胶:加热时会发生裂变,在低温烧结阶段分解成氢,甲烷等碳氢化合物和游离碳。

碳留在烧结体中,给烧结体一次增碳,碳氢化合物进入炉内,炉气的气相渗碳反应给烧结体二次增碳。

(2)石蜡:石蜡在蒸发冷凝过程中会发生某些变化。

石蜡在高温下裂化也会产生碳氢化合物气体,使烧结体渗碳,不过,渗碳量极少,只有高熔点石蜡才能产生较多的碳。

2,影响成型剂增碳的因素:(1)成型剂的加入量与增碳量成正比;(2)升温速度:升温速度越快,增碳越多。

反之,则越少。

(3)氢气流量:增大氢气流量,可减少成型剂的增碳量。

四,氢气烧结规范的选择:1,烧结温度:硬质合金的烧结温度通常应高于其主要碳化物与粘结金属的共晶温度40-100℃;如WC—CO的共晶点为1340℃,其烧结温度为1370-1440℃2,烧结时间:必须保证足够的时间才能完成烧结过程的组织转变。

尽管在一定的范围内,烧结温度和时间可以互相补充。

如高温快速或低温慢速。

但是,这个范围是有限的。

如果温度过于偏低,再延长烧结时间也不能使合金达到应有的密度。

为了在烧结温度下能达到平衡状态,并有充分的组织转变时间,通常保温1-2小时。

但是,烧结时间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如制品大小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3,填料的选择:填料的作用在于氢气烧结中很重要,它可以在局部空间内造成一种适合于烧结体烧结的气氛,从而保证合金的碳含量在允许的范围内,使合金组织正常。

(1)渗碳的填料:石墨粉1-3mm大小;(2)烧结体内有生成大量气体的化学反应,当烧结体中存在某些氧化物,在出现液相以后才被还原,生成气体,这就会使制品臌泡;WC—CO合金一般由混合料中氧化物结块引起的。

3,孔洞:40微米以上的孔隙叫孔洞。

能够造成臌泡的因素,均可形成孔洞,只是不象臌泡有大量气体,此外,当烧结体内存在不为溶体金属所润湿的杂质,如“未压好”之类的大孔,或烧结体存在严重的固相与液相的偏析,都可能形成孔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