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高一第一册文言文整理

合集下载

沪教版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沪教版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沪教版高一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根据沪教版高一语文教材的编排,以下是一些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1. 《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 《离骚》(节选)- 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3. 《将进酒》-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4. 《滕王阁序》(节选)- 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5. 《岳阳楼记》- 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6.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7. 《赤壁赋》(节选)- 苏轼对海而唱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8. 《醉翁亭记》- 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9. 《琵琶行》(节选)- 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10.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2.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是沪教版高一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言文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应熟读并背诵这些经典作品,以加深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感悟。

沪教版——高中20篇文言文简表

沪教版——高中20篇文言文简表
左忠毅公
方苞
多侧面描写
多侧面地表现了左光斗识才、选才、惜才的崇高品格,刻画了他以国家利益为重、刚毅正直、临危不惧的英雄形象
子路、曾暂
论语
通过孔子与四个学生的言志谈话,写出了学生的志趣与性格,也表述出孔子的思想和态度,即“礼治’’的最高境界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既记叙了兰亭的山水胜景及宴会盛况,充满了诗情画意,也抒发了对世事变幻、人生无常的感慨
秦晋殽之战
左丘明
叙事有法
反映春秋时代大国争霸的社会现实,揭露秦国统治者师出不义的罪恶行径,揭示战争胜负的因果规律——贪暴轻狂必败
简约而不简单
鸿门宴
司马迁
对比手法
人物性格特点:刘邦:圆滑机警,能言善辩,多谋善断,能屈能伸;项羽:光明磊落,坦率粗豪,自大轻敌,寡谋轻信,优柔寡断,有勇少谋,妇人之仁;张良:老练多谋;樊哙:忠勇豪爽;范增:老谋深算
苏武传
班固
对比反衬等
通过记述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对比手法
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戒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高中文言文精简梳理(共20篇)
篇目(20篇)
作者
写作手法
主要内容
语言特点
种树橐驼
柳宗元
类比
通过对郭橐驼种树情况的记述,映照当时弊政,表达了作者关于“养民”的思想
病梅馆记
龚自珍
托物言志:以梅喻人
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

上海高中文言文整理

上海高中文言文整理

上海高中文言文整理1. 上海高中课内所有古文高中语文第一册邹忌讽齐王纳谏(背诵全文)《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劝学(背诵全文)《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沪教版高一上语文知识点

沪教版高一上语文知识点

沪教版高一上语文知识点高一上学期语文教材主要包括了《文言文阅读与鉴赏》、《现代文阅读与鉴赏》、《古代文学》、《百年风云》等多个模块,下面将对这些模块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介绍。

一、文言文阅读与鉴赏本模块主要学习了古代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鉴赏方法,培养了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1.文言文的基本认识学习了文言文的定义、特点以及与白话文的区别,了解了文言文的演变过程和地位。

2.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学会了通过猜词猜意、分析语法结构等方法来理解古文,提高了古文阅读的能力。

3.文言文的鉴赏方法学习了如何欣赏、评价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古代文学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二、现代文阅读与鉴赏本模块主要学习了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培养了学生对不同文体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1.现代散文的阅读学习了现代散文的形式与特点,通过阅读不同题材的散文作品,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2.现代小说的阅读学习了现代小说的分类和写作技巧,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小说,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3.现代诗歌的阅读学习了现代诗歌的形式和表达手法,通过分析诗歌作品,培养了学生的诗意和感悟能力。

三、古代文学本模块主要学习了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和传统文化的理解,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把握。

1.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学习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不同时期和流派,了解了古代文学作品的代表作和创作背景。

2.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学习了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艺术表现手法,通过阅读古代文学名著,培养了学生的古文鉴赏能力。

3.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和文化符号,了解了古代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影响。

四、百年风云本模块主要学习了近代的历史事件和文学作品,了解了近代史的发展和当时的社会背景。

1.近代历史事件的了解学习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了解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思潮。

2.近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学习了反映近代社会现象和思潮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近代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把握了当时的文学风貌。

最新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内容梳理

最新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内容梳理

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第1课、《沁园春·长沙》1、知识要点:1.文学体载得种类:文学体载可分为小说、散文、戏剧、诗歌四大类2.中国诗歌发展得脉络:3.诗歌得分类①按题材可分:田园诗(代表人陶渊明)山水诗(代表人王维)边塞诗(代表人岑参)此外还有讽喻诗、打油诗等。

②按内容可分:叙事诗、抒情诗、史诗、哲理诗等③按形成可分:格律诗、民歌体、自由诗、散文诗等④从时间上可分: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新诗4.诗歌得四个特点: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5.诗歌按表现内容得方法可分:①赋:直接陈述铺叙②比:即打比方③兴:即先借用别得事物来引发所咏之词。

6.词:①名称:隋唐时兴起得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得诗体。

最初叫“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过“乐府”(如《东坡乐府》),也有叫“诗余”、“琴趣”得,一般叫“长短句”。

②词牌:原就是词得音乐曲调得名称,因它就是可合乐演唱得诗体,故需标明曲调。

如“沁园春”、“水调歌头”等③词题:即词得标题名称。

如“长沙”、“游泳”等④词序:有些词为了说明写此词得缘由,在词题与正文间写有说明。

如毛泽东得《卜算子·咏梅》⑤阕:词得一段叫一阕,就是从音乐上得名称而来得。

⑥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最长不过240字。

⑦填词:词有严格得规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写词之人,须按词牌规定得格式,韵律填写,称为填词。

2、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毛泽东,代表词作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

沁园春,词牌名。

3、内容主旨: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得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得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抒写出一个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得感慨与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得豪情壮志。

4、艺术特色:第2课、跨越百年得美丽1、文学常识梁衡(1946-)新华社高级记者,当代散文家。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内容梳理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内容梳理

最新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内容梳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第1课、《沁园春·长沙》1、知识要点:1.文学体载的种类:文学体载可分为小说、散文、戏剧、诗歌四大类2.中国诗歌发展的脉络:3.诗歌的分类①按题材可分:田园诗(代表人陶渊明)山水诗(代表人王维)边塞诗(代表人岑参)此外还有讽喻诗、打油诗等。

②按内容可分:叙事诗、抒情诗、史诗、哲理诗等③按形成可分:格律诗、民歌体、自由诗、散文诗等④从时间上可分: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新诗4.诗歌的四个特点: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5.诗歌按表现内容的方法可分:①赋:直接陈述铺叙②比:即打比方③兴:即先借用别的事物来引发所咏之词。

6.词:①名称: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最初叫“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过“乐府”(如《东坡乐府》),也有叫“诗余”、“琴趣”的,一般叫“长短句”。

②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的名称,因它是可合乐演唱的诗体,故需标明曲调。

如“沁园春”、“水调歌头”等③词题:即词的标题名称。

如“长沙”、“游泳”等④词序:有些词为了说明写此词的缘由,在词题与正文间写有说明。

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⑤阕:词的一段叫一阕,是从音乐上的名称而来的。

⑥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最长不过240字。

⑦填词:词有严格的规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写词之人,须按词牌规定的格式,韵律填写,称为填词。

2、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毛泽东,代表词作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

沁园春,词牌名。

3、内容主旨: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抒写出一个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沪教版高一语文知识整理

沪教版高一语文知识整理
2.托物言志
借拯救梅花表达了拯救人才的决心。
表达了拯救人才的强烈愿望和准备迎接斗争的坚定决心
《诗二首》
1.左思
2.陶渊明
古体诗
古体诗
1.选自《左太冲集》。左思,字太冲,西晋诗人。
2.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东晋诗人,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一、咏史
1.比兴
Eg.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用“松”和“苗”来比喻因“地势”不同而带来的不平等状况,形象地引领全诗。
高一第一学期课文归纳整理表
课文
作者
文体
文学常识
写作手法(角度+例子)
主题思想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最初称“曲子词”南宋后简称词。
配合音乐——倚声、琴趣
(所倚之曲——燕乐)
句式长短不齐——长短句
从诗发展而来——诗余
单调/双调(上下阕/片)/三叠/四叠
小令/中调(59~90)/长调
1.寓情于景,表现出乐观向上的情绪
1.托物言情
Eg.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合欢树象征母亲,作者借着对合欢树产生的思绪表达了对母亲深深地怀念和愧疚。
全文以合欢树为线索,截取了作者和母亲生前身后的几个记忆片段,借物抒情,表达了自己对母亲无尽的追思和深深地愧疚,同时含蓄赞扬了母爱的伟大。
《蒹葭》
佚名
古体诗
体例:风雅颂
手法:赋比兴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梁衡
散文
梁衡,当代散文家
居里夫人,原籍波兰。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和诺贝尔化学奖
1.倒叙
Eg.1998年是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100周年。

上海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大全40题word含答案

上海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大全40题word含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1.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

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適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与语,大说之。

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第一册文言文第五单元:品味“树木花卉”中的人格、情趣、哲理《诗经·蒹葭》一、文学常识:《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305篇,又《诗三百》,儒家经典。

因所配曲调不同,分风、雅、颂,艺术手法上创造赋、比、兴,风雅颂赋比兴称“诗经六义”。

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

开创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

二、重要词语:1、所谓伊人..:那个人。

2、溯洄..从之:逆流而上。

3、溯游..从之:顺流而上。

4、在水之涘.:水边。

三、情感:1、思念向往。

2、执著、坚贞不渝。

3、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失望。

四、写作特色:1、朦胧凄清的意境。

2、重章叠句的结构方式。

3、赋、兴手法的运用。

《种树郭橐驼传》一、文学常识: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曾任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

有《柳河东集》。

二、思想内容:记叙郭橐驼所说的种树之道,突出“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根本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即“治民”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摘中唐吏治扰民、伤民的弊端,反映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政治的愿望,体现了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哲学思想。

三、写作特色:1、对比与映衬:郭橐驼与他植者种树方法的对比,养树与养人的映衬。

2、寓言形式,婉约而多讽。

3、简洁而生动的语言《病梅馆记》一、文学常识:龚自珍,一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近代杰出思想家,文学家。

二、思想内容:作者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的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

三、写作特色: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病梅”指遭摧残、压抑的人才,“文人画士”指封建统治者。

借梅议政,通过写梅来曲折地抨击社会的黑暗,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

《诗二首》一、文学常识:1、左思,字太冲,西晋诗人,出身寒微。

《三都赋》和《咏史》诗是其代表作。

2、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

东晋著名诗人,后世称靖节先生,田园诗人。

二、重要词语:1、荫.此百尺条:遮蔽。

2、世胄.蹑高位:后裔。

3、金张藉.旧业:凭借。

4、白首不见.招:被。

5、问君何能尔.:如此。

三、思想内容:《咏史》表达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之情;《饮酒》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四、写作特色:1、对比:《咏史》中涧底松与山上苗、英俊与世胄、金张与冯公对比,突出阴阳易位,贤愚颠倒的极不合理的事实,鞭挞当时极不合理的门阀制度。

2、比喻:《咏史》中用“涧底松”比喻怀才不遇的寒士,以“山上苗”比喻凭借门阀世代卿相的士族,揭示自然界之不合理现象,以暗示人类社会之不平等现象。

3、用典:借用《汉书》中的几个故事(金日磾、张汤、冯唐),鞭挞当时极不合理的门阀制度。

4、《饮酒》中将叙事、写景、说理、抒情融为一体。

5、陶渊明田园诗的风格:平淡自然。

第六单元:了解中国古代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促织》一、文学常识: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二、思想内容:小说通过成名一家由悲到喜,由喜转悲,悲极复喜的故事,寄托了作者对成名的同情,对腐朽的封建统治者的谴责。

三、写作特色:1、情节安排上:跌宕起伏,曲折多变;详略得当;幻想和现实结合。

2、以物为线索:围绕“虫”组织材料,征虫—捉虫—卜虫—得虫—失虫—化虫—斗虫—献虫—评虫3、人物描写:心理描写,细腻合理。

4、借古讽今:用明朝“宣德间”的故事,揭露清朝的黑暗现实。

五、填空(9分)1、《促织》选自《聊斋志异》,是我国朝著名的小说集,作者是,字,号。

2、“聊斋”是书斋名,“志”的意思是,“异”指奇闻异事。

3、“异史氏曰”中,“异史氏”是指,“曰”的意思是,在不少的史书中都有类似的格式,如《史记》中的,《资治通鉴》中的“臣光曰”。

《香菱学诗》一、文学常识:《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清代著名小说家。

二、思想内容:文章通过叙述香菱因仰慕大观园的众姐妹结成海棠社作诗、吟诗的雅事,拜黛玉为师苦心学习作诗终有所成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天真、执著、不服命运安排、以诗作抒发自我的聪明伶俐、勤勉好学的女性形象。

三、写作特色:人物描写:正面描写(香菱的苦学、痴学)和侧面烘托(宝钗、宝玉对她的评价)相结合;语言、动作描写。

《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文学常识:《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

名本,号湖海散人。

相传是施耐庵的学生。

二、思想内容:群英会蒋干中计,反映了曹操与东吴之间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赞美了周瑜卓越的军事才干。

三、写作特色:1、通过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刻画人物形象。

2、情节环环相扣,前后呼应。

3、“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点。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学常识:《水浒》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

二、思想内容:文章刻画了林冲要忍受还是要反抗的矛盾心理,生动反映了林冲由“忍”到奋起反抗的转变过程。

三、写作特色:1、刻画人物:细节描写(语言、动作)表现人物复杂的性格特点。

2、景物描写:渲染荒凉、寂寞、冷落的气氛,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影响人物的命运。

高一第二册文言文《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这是我国最早的乐府诗集。

本诗又名《孔雀东南飞》,是保留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称“古今第一首长诗”(区别于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1、乐府与乐府诗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掌管音乐官署。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后来把它搜集、整理的诗歌,也叫“乐府诗”或简称为“乐府”。

汉乐府:主要反映广大人民的生活和爱情的乐府诗歌,以五言为主,句式灵活,语言流畅,继承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和《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

主要保存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

《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

2、赋比兴宋代的理学家朱熹是这样解释的:赋——铺陈其事者也;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二、课文小结这首诗主题积极,它不仅借助具体生动的形象描绘,朴素生动的个性化语言,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等人物形象,而且在情节的安排上也独具匠心,写得跌宕起伏、婀娜多姿、张弛有致、真实感人。

堪称千古绝唱。

在表现上,大胆继承和发扬了《诗经》中托物起兴、排比铺陈的手法。

这首古诗代表着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

《黄州快哉亭记》一、文学常识苏辙:北宋散文家,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与其父苏洵、史苏轼合称“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课文解读1、写作背景: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苏辙上疏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

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了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苏辙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

2、文章内容本文作于苏辙被贬期间,那时他在政治上处于逆境,但他和其兄一样,有一种旷达的情怀,故文章擒住题面“快哉”二字,一篇之中而“快”字七出,极写其观赏形胜与览古之快,抒发其不以个人得失为怀的思想感情,道出了人生的一条哲理:心中坦然,无往不快。

风格雄放而雅致,笔势迂徐而畅达,叙议结合,情景交融,堪称千古快文!《黄州快哉亭记》是其游记文的代表作,把记事、描写、抒情和议论结合起来,就“快”与“具有不快”层层写来,有开有合,有眼前景,有历史回顾,写得波澜起伏,汪洋恣肆。

《阿房宫赋》杜牧一、文学常识1、关于“赋”“赋” 同“说” 、”表”、“记”一样是一种文体,在古文中介乎于韵文与散文之间。

最早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形成于汉代,盛行于六朝。

这种文体在艺术表现上注重铺陈,在语言上使用新奇美丽的辞藻,在形式上讲究声韵谐美。

2、作者及其创作杜牧 (803-852),字牧之,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人称“小杜”,以别与杜甫。

李商隐齐名,并称为“小李杜”。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成家。

特别是在“赋”这种文体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的进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唐宋古文运动”中自觉地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形成了区别于“汉赋”、“骈赋”和“律赋”的独特文体“文赋”二、写作特色:这篇赋充分体现了唐代文赋的特点,即描写和议论紧密结合。

前面极力铺叙渲染宫殿歌舞之盛,宫女珍宝之多,人民痛苦之深,既夸张,又富于想象,且比喻奇巧新颖。

后面发议论,回环往复,层层推进,见解精辟,发人深省。

语言上骈散兼行,错落有致,词采瑰丽,声调和谐,成为古代赋体文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三、观点句子: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四、主题:荒淫奢侈的统治者,必将遭致灭亡《项脊轩志》归有光一、介绍作者:归有光,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

归有光与唐顺之、茅坤并称为“唐宋派”。

他的散文朴素简洁,自然真挚,以神味见长,尤善以家庭琐事寄托真情。

《项脊轩》《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为代表,他的作品对清代桐城派散文影响很大。

二、解题:项脊,地名,是作者九世祖归道隆所居之处;轩,小屋,作者将自己的书斋题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志,记也,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三、写作特色:1、善于选取生活中的琐事,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深情。

2、善于利用细节描写。

3、语言委婉含蓄,清新淡雅,感情浓郁真挚。

四、本文以什么为线索?作者写了哪些悲喜之事?本文以悲喜的情感为线索,围绕这条线,作者写了“五喜五悲”。

五喜:修缮后,“不上漏”、“室始洞然”,一喜;兰桂增胜,二喜;“偃仰啸歌,冥然兀坐”,庭阶寂寂,小鸟来食,三喜;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四喜;补记一段,夫妻欢乐,五喜。

第二段,作者用“然余居于此,亦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承上启下,写了五悲:诸父异爨,庭中多墙,一悲;祖母对自己生活的关心,祖母对自己的厚望到现在还没实现,二悲;轩四遭火,三悲;妻死室坏而不修,四悲;妻子所种之树,现已亭亭如盖,但物在人亡,五悲。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一、题解: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所梦内容。

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

也由诗人情绪决定。

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二、文学常识1、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