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第一课时铜都双语学校自主发展型人本跨界大课堂语文学道

合集下载

《桃花心木》教案范文

《桃花心木》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桃花心木》教案范文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桃花心木的美丽和作者对桃花心木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作者对桃花心木的喜爱之情,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桃花心木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桃花心木》。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词,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桃花心木的美丽和作者喜爱之情的理解。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桃花心木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深入学习:学生细读课文,深入理解作者对桃花心木的喜爱之情。

3. 实践活动:学生进行桃花心木绘画或写作,展示自己对桃花心木的理解和喜爱。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桃花心木的喜爱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桃花心木》的内容,分享自己对桃花心木的喜爱之情。

2. 学生根据对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桃花心木的短文,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作者对桃花心木的喜爱之情,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分享情况进行评价,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策略1. 直观展示: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桃花心木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桃花心木的美丽。

桃花心木教案(精选3篇)

桃花心木教案(精选3篇)

桃花心木教案(精选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桃花心木教案(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桃花心木教案1一、回忆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桃花心木》,出声音朗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我对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产生疑问,通过交谈,找到了原因,并且从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二、朗读质疑,抓住重点1、主要讲桃花心木,那么桃花心木什么样啊?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图片,(出示课件),你能用一个词说说它的样子吗?速读课文,作者是怎样介绍桃花心木样子的?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2、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再读一读这句话,感受它的高、直、美(自己练,指名读)3、这样一棵桃花心木,它是如何长成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1自然段,回答问题,注意把相关语句画出来(出示课件)谁来说说,他哪奇怪呀?这是什么不确定?(板书:天数不定、水量不定、时间不定、苗数不定)哎呀,这个人真是很奇怪,不光我们觉得奇怪,作者也觉得很奇怪,我们看他提出了哪些疑问呢?作者发现时间不定,为什么时间不定?为什么水量不定?为什么带来的树苗不确定?他还不是每天都来,为什么天数不固定呢?三、默读思考,切入重点1、发现了这些奇怪的举动,产生这样的疑问,现在你们自己默读12-13自然段,看看能不能帮助作者找到答案,你能解决哪个问题?(板书:自找水源、汲水生长、拼命扎根、减少枯萎)2、了解了种树人要让桃花心木自找水源、汲水生长、拼命扎根、减少枯萎,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换句话说,能长成百年大树的树具备了什么能力呢?学会自我生存3、我们同学昨天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些桃花心木为什么会无缘无故枯萎,那现在大家看一看,那些枯萎的树是一些什么样的树?四、自读合作,解决难点1、我们现在知道了种树人希望桃花心木具有自我生存的能力,仅仅是桃花心木需要这种能力吗?自读14-16自然段,看看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都用笔在书上标注下来,再与小组同学交流,都不明白的一会儿我们全班讨论。

3、桃花心木第一课时

3、桃花心木第一课时
(树木和人都是在不确定中生存的,这是共同点。树木想茁壮成长必须学会在无规律中找水源,人要想成长长才也须经受得起生活的磨练。这样就பைடு நூலகம்他们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所以说是借“桃花心木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材”。
3、在生活中,也有许多人与事物有相同特点,有联系,用心去发现,并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把他写下来。
【作业设计】
D、3自然段中“个子很高的人”与“像插秧一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夸张的表现了树苗的弱小。写出了种树的难。
E、这些描写引起了作者的疑惑:桃花心木苗是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
(2)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种树人的做法:
A、浇树间隔的时间没有规律,浇水的多少没有规律――“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
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的心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树喻育人,体会其中所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自主
调整
【导入新课】
上节课,同学们通过自主阅读,互动交流对课文的字词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有了大概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通过认真阅读,合作交流,会有更
(指导朗读种树人说的两段话,读出“语重心长”,在读中感受领悟种树人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F、引导学生想起关于在逆境中成材的名言: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不经一番彻骨寒,哪来梅花扑鼻香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
……
(3)我的感受
A、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够经受生活的考验,锻炼自主的精神,努力成长。(板书:经受考验锻炼自主努力成长)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优秀14篇)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优秀14篇)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优秀14篇)《桃花心木》教案篇一一、课文分析《桃花心木》是中国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

课文借生活平凡小事给树苗浇水,喻深刻的育人道理。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阅读要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看法或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本课时教学,把感悟人生哲理,引导发表见解作为重点。

二、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点1.学会本单元9个生字,掌握枯萎汲水依赖一旦一番锻炼优雅勃勃生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能力训练点1.训练学生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训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感悟到作者借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心理。

(四)美育渗透点使学生感受到人生之美在于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在于学会自立、自强。

三、教学重难点、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种树喻育人,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相关知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更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更能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正如俗话说得那样:不经风雨,难成大树。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为男。

人和树是一样的,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更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从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课文中的桃花心木一样,能够经得起生活的磨练,最后长成参天大树,长成栋梁之材。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时间二课时七、教学步骤时间教学流程学生活动课前修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桃花心木,通过句子的品读感受种树人的奇怪。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

(板书:3 桃花心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自主学习,谈感悟。

五年级语文桃花心木教案学案

五年级语文桃花心木教案学案

五年级语文《桃花心木》教案学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会通过描写词语来表达情感和描绘画面。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能够准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学会通过描写词语来表达情感和描绘画面。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课文《桃花心木》的文本。

生字词卡片。

绘画工具(如彩笔、水粉等)。

3.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自然环境,可以在教室里摆放一些植物。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植物,引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提问学生对桃花心木的了解,引出课文。

4.2 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发音和语调。

学生互相交流对课文的理解,教师进行讲解。

4.3 学习生字词:学生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学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进行练习。

第五章:课堂练习与拓展5.1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学生通过绘画工具,描绘出课文中的画面。

5.2 拓展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每组提出一个保护自然环境的行动计划,并进行展示。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内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6.2 评估方式:课堂练习题目的完成情况。

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展示。

学生对保护自然环境的行动计划的表现。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提升情况。

7.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

第八章:教学资源8.1 教材资源:推荐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扩展学生的阅读面。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5篇)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5篇)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桃花心木》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桃花心木教学设计相关内容,作者精心整理了5篇《桃花心木》教学设计,欢迎查阅与参考。

桃花心木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继续学习课文,通过朗读和学习种树人的话,理解“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底,一旦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

幸而可以存活的,遇到狂风暴雨,也是一吹就倒了。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联想: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教学难点】能在理解作者和种树人的话后,联系自己的实际。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回顾师说:上节课我们一起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请同学们回忆种树人是怎样种桃花心木的?为此,作者感到莫名其妙,就去问种树人,种树人是怎样回答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看一看。

二、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种树人的话种树人的话都明白了吗?生:明白了。

师:是吗?现在找一个同学做本文的作者了,你们就是种树人,我可是有几个问题要问你们,你们能给我以满意的答复吗?生:能!师:回答我的问题可不许看书,老师建议你们再读一读种树人的话,较好能记住。

生读种树人的话。

师:不看书能回答我的问题吗?生(信心十足):能!师走到一位小姑娘身边,问:我说你这个种树人可真是的,既不按时给树苗浇水,又不浇一定量的水,瞧,树苗都枯萎了,后悔吧?(生笑。

)生:不后悔。

我之所以不不按时给树苗浇水,不浇一定量的水,是要让它们自己学会在土里找水源,自己会找水源的,才能长成百年的大树,自己不会找水源的,枯萎了也没什么可后悔的。

种树人,我有个问题要向你请教。

生:没问题,你问吧!师:嗬!口气不小啊!师:我问你,如果按时给树苗浇水,浇一定量的水,结果会怎么样?生: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底,一旦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

《桃花心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7篇)

《桃花心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7篇)

《桃花心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7篇)《桃花心木》第一课时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反复诵读文章中描写桃花心木的句子,积累文中描写树的词,并尝试用文中的词,自己的词来赞美桃花心木。

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重点从“从从容容”一词,感悟这是一个怎样的种树人,并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1、你最喜欢的书?2、你最喜欢的作家?老师喜欢的作家也挺多,在现代作家中,中国台湾作家林清玄就是我非常仰慕的一位。

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如此说来,林清玄也可以算是老师非常心仪的一位朋友,今天,我要把这位朋友真诚地介绍给大家,并将他的一篇散文与同学们分享,同学们愿意吗?(真好,有了好东西,能有人与自己分享,那也是一种莫大的快乐!)散文的题目是──《桃花心木》。

看老师写完题目,心里面有什么疑问吗?二、初读课文,了解桃花心木1、好,听老师来读课文,到文章中去找答案,并把能解答问题的有关词句划下来。

2、现在明白什么是桃花心木了吗?简单点说,一个字,桃花心木是──树,怎样的树?3、真棒,能马上用文中的词(句)来形容文中的事物。

4、文章中描写桃花心木的句子主要有两处,咱们一起来读读。

5、这是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一些词,我们一起来读读,然后我们来说说,你最欣赏它哪个特点?6、谁能读出桃花心木的这些特点?谁先来试试?我们一起来试试。

7、就这样,读着读着,你心里产生了怎样的感受与想法?你真希望怎样?8、说得真好!刚才,我们是用文中的词来形容桃花心木,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词来(如刚才那些描述自己感受的词来形容桃花心木吗?)(真好!会用文中的词来形容文中的事物,说明你读懂了,而会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文中的事物,则说明你对文章内容有了自己独到的感悟。

老师还想告诉大家的是,它可是名贵的木材。

)9、看,这就是桃花心木(看图),让我们漫步在这桃花心木的林荫道中,把这美丽的桃花心木记在心中──读。

《桃花心木》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桃花心木》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桃花心木》第一课时说课设计大家好,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桃花心木》第一课时的说课设计。

这堂课是针对三年级的学生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的特点和生长习性,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能力和对植物的保护意识。

一、课前准备1. ppt课件:包括桃花心木的图片和简要介绍。

2. 教学媒具:放大镜、绘画纸、彩色铅笔等。

3. 实物准备:一株桃花心木的活体植物,以及它的种子、树枝、叶片等。

二、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教师用ppt展示桃花心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并向学生提问,“你们见过桃花心木吗?它长什么样?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2. 学习桃花心木的特点:教师展示实物的桃花心木植物,让学生仔细观察。

引导学生发现桃花心木的特点:植株较小,茎干纤细柔软,叶片形状呈心形,花朵为粉红色或白色等。

并通过实物的呈现,让学生感受到桃花心木的柔软和娇嫩。

3. 学习桃花心木的生长习性:教师以图片的形式展示桃花心木的生长习性,如喜欢湿润、阴凉的环境,生长在山坡或林下等。

通过图片的呈现,让学生理解桃花心木的生活环境。

4. 学习桃花心木的繁殖方式:教师向学生介绍桃花心木的种子繁殖方式,并分发给学生一些桃花心木的种子。

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形状和大小,并让学生亲手将种子埋入土壤中,观察它们生长的过程。

5. 小结复习:教师以问答的形式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

并请学生用绘画纸和彩色铅笔画出一幅自己心目中的桃花心木,展示并交流。

三、课堂延伸1. 邀请学生参观学校周围的环境,观察是否有桃花心木的存在。

2. 配发桃花心木的种子给学生,鼓励他们在家中栽种并观察生长过程。

3. 小组或个人活动,提供一些桃花心木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图片中桃花心木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桃花心木的特点和生长习性,还能够通过亲自观察和实践培养自己对植物的观察能力和保护意识。

希望这堂课能够在学生心中埋下对大自然的热爱之种,让他们从小就懂得保护环境、珍惜植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铜都双语学校人本跨界大课堂登山型语文学道班级:姓名:编号:04 日期:2013-3-7 编制:六年级语文组主备校长: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清平乐》宋·晏殊】
【自研课导学】
预习课:
自读自悟《桃花心木》,20分钟内完成如下任务:
资料准备:收集有关林清玄的资料。

自主积累:积累课文中的生字词,如“秧”、“萎”、“番”“语重心长”等词语。

自我感悟:初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讲述了什么样的道理。

晨读课:(30分钟)
1、齐唱班歌:全班起立,面朝一方,放声齐唱班歌。

(4分钟)
2、晨启诵读:大声朗读《桃花心木》两遍,认准字型、读准字音。

(10分
钟)
3、朗读《桃花心木》两遍,直至读通、读的流畅、读出感情。

(10分钟)
4、导生检测组员的朗读和背诵情况并点评。

(6分钟)
激励语: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展示课导学】(课题:《桃花心木》课时:第一课时)·学习主题: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训练课导学】
“日清过关”巩固提升三级达标训练题
书写等级达成等级批阅日期
·基础题
一、组词:
萎()秧()番()锻()勃()
委()殃()翻()段()脖()
·发展题(相信你能行!)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莫名.其妙()(1)名字(2)有名的(3)称说;叫出名字(4)量词,用于有某种身份的人。

2.无缘.无故()(1)原因(2)缘分(3)沿着;顺着(4)边
3.语重.心长()(1)情意深(2)重量大,比重大。

(3)重量,分量。

二.填空
本文作者是,桃花心木是一种,的树,种桃花心木苗的人常来浇水,但是来得,他这样做只是为了让树木,因为。

的生长,这种写法叫。

·提高题
阅读片断,填空。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或(),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

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在不确定中去寻找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1.按原文填空。

2.在短文中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3.填空。

种树的人的意思是,他之所以不确定地给树苗浇水,是在模仿(),来锻炼树苗的根系在不确定供给()的环境中()、()的能力。

培辅课【1、今晚你需要培辅吗?要()不要()】
培辅内容:
效果描述:优()良()差()生签名师签名
【自主反思】(日反思)
我当日的收获
我当日的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