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利率政策研究及其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启示

合集下载

国外非常规货币政策运作及其启示

国外非常规货币政策运作及其启示

国外非常规货币政策运作及其启示非常规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采取一些不同于传统的货币政策措施,以促进经济的增长、扩大货币流通和引导投资、消费等经济活动。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许多国家纷纷采取了非常规货币政策,如Quantitative Easing(QE,量化宽松)、Negative Interest Rates(负利率)、Forward Guidance等。

这些非常规货币政策的运作对国际贸易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国的货币政策制定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Quantitative Easing(QE,量化宽松)QE是指央行通过购买国债、企业债、MBS等资产,向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以推动经济增长,刺激银行贷款,降低借款成本。

QE最开始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后由美联储首次采用,随后被其他国家的央行所借鉴。

国外的QE运作过程中,央行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市场注入货币。

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在2008年开始实施的QE1,通过购买中期和长期国债,向市场注入货币,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和市场信心。

QE的优势是使得货币流入市场,大量增加市场流动性,进而刺激消费者和企业的消费和投资意愿,推动经济增长。

但是也存在风险,如通胀压力的增加,金融泡沫等。

二、Negative Interest Rates(负利率)负利率是指央行将银行存款的利率设置为负数,即存款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以激励银行放贷和企业、消费者投资支出,推动经济增长。

日本和欧洲是最早采用负利率政策的国家。

负利率的实施需要直接影响银行个人账户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这通常需要掌握银行资产负债表信息。

同时负利率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会导致银行的利润下降,甚至出现流动性危机。

三、Forward GuidanceForward Guidance是指央行通过公开宣布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以使市场有合理的预期,进而改变市场信心和预期,从而调整经济运行的方向。

负利率时代

负利率时代

负利率时代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下,负利率所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日益显现。

负利率时代是一种特殊的货币政策环境,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极端的经济政策工具。

在传统的利率制度中,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货币供应和需求,从而实现经济调控的目的。

然而,负利率政策却打破了这一传统模式,对经济体系产生了一系列深远影响。

背景与原因负利率出现的背景可追溯至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后,欧美等发达国家为刺激经济增长采取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

在零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动下,一些国家的利率甚至降到负值。

负利率政策的提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刺激消费和投资:通过负利率政策,中央银行可以鼓励企业和个人增加借贷活动,促进消费和投资,从而激活经济增长。

2.提振通货膨胀:负利率能够促进货币的流动性,增加货币供应量,有助于提高通货膨胀水平,防止经济陷入通缩状态。

3.应对经济下行风险:在经济增长乏力或通缩压力增大时,负利率可以成为中央银行的最后一道防线,帮助经济摆脱衰退陷阱。

负利率政策的影响负利率时代给经济体系带来了许多挑战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银行利润受损:负利率使银行无法获得正常的净息差收入,甚至需要向央行缴纳利息,进而对银行业产生负面影响。

2.储蓄和投资模式改变:负利率会降低银行储户的存款收益,刺激人们将资金投向风险资产,从而改变了储蓄和投资的模式。

3.影响货币政策操作:负利率政策对货币政策操作提出了挑战,限制了中央银行的政策空间,可能引发不确定性和市场波动。

面临的挑战与解决之道虽然负利率政策在短期内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应对负利率时代带来的挑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1.多元化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需要积极探索和应用多元化的货币政策工具,不过分依赖单一政策手段。

2.加强监管合规:在实施负利率政策时,需要加强银行业监管,避免金融风险积聚,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

3.鼓励创新和改革:政府和社会应当鼓励金融业界进行创新和改革,推动金融体系向更为健康和稳健的方向发展。

国外负利率政策的实践经验和启示

国外负利率政策的实践经验和启示

主要国家的负利率政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1004-7026(2021)12-0179-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831
文献标志码:A
1 负利率现象概述
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经济衰退前 夕,各国央行决定推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将利率降至 接近于零的水平。虽然经济有所增长,但增长的速度 缓慢,所以各国选择保持低利率,希望借此鼓励人们 和企业消费,从而刺激经济活动,进而创造更多的就 业机会。 大多数人认为零利率是最低的有效限度,但 问题是在全球经济萧条的情况下, 借贷和支出仍然很 低,各国面临通货紧缩的威胁,有必要采取解决措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国央行开始推出一系列非常规 化的货币政策措施,借此刺激经济增长,防止通货紧
. All缩R。所ig有h这ts些R非e常se规r措ve施d都. 可以归类为“量化宽松”,
其中包括央行购买风险较高的资产、 远期货币指导和 负利率。
2 负利率在国外的实践
2.1 瑞典 2008 年全球危机之后,瑞典经济在 2009 年下半
年迅速恢复,2010 年的实际 GDP 超过了危机前的水 平,2014 年通货膨胀率为 0.5%。 随着通货膨胀率下降, 瑞典央行首先将其政策利率降低至 0.75%,2017 年 底瑞典央行的回购利率为历史最低水平 -0.5%时,通 货膨胀目标才达到瑞典央行设定的 2%。尽管负利率 对瑞典国内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很小,但负利率对房地 产市场和家庭债务水平的影响很大, 失衡状况加剧。 由于房地产价格迅速上涨,加剧了贫富差距,家庭债 务已达到创纪录水平,自开始出现负利率以来,家庭 贷款增长率超过 12%,而公司贷款增长了 3%。瑞典 有超过 13 万亿美元的债券以负收益进行交易, 使人 们对瑞典的一些商业模式产生了怀疑,社会的矛盾和 问题不断加剧。最终,瑞典在 2019 年 12 月 19 日宣布 将利率从原先的 -0.25%上调到 0%, 真正结束了实 行 5 年的负利率试验[1]。 2.2 丹麦

负利率政策含义、实践、效果及启示

负利率政策含义、实践、效果及启示

理论探研THEORY RESEARCH 解读不同经济体负利率政策的实践效冥S得到的启示■苏乃芳/文2摘要2020年新冠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主要发达国家货帀政策全部进入接近零利率和负利率区间,负利率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问题。

本文对负利率政策的含义进行了深入解读,对负利率政策的实践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分析了政策效果及启不O》关键词员利率;货币政策;利率走廊负利率的基本含义负利率指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部分存款利率为负。

负利率政策是一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即将名义目标利率设定为负值。

(一)关于负利率一般来说,负利率所指的“名义利率”专指央行对商业银行存放于中央银行的部分存款收取利息,以迫使商业银行减少在央行的存款,将资金用于增加商业贷款。

商业银行存放于中央银行账户的资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负利率政策调控的存款范围一般是所有超额准备金或者部分超额准备金,负利率的种类包括隔夜利率或者七天利率等。

负利率意味着对货币征税,或以廉价的新货币(例如电子货币)取代流通中的货币。

需要注意的是,负利率政策一般只涉及央行与商业银行,并不是指商业银行对普通储户收取利息费用。

由于拉存款的激烈竞争,商业银行普遍需要向普通储户支付利息。

(二)从政策背景看,负利率政策的实施主要岀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负利率可以提振通胀水平。

对于瑞典、欧元区和日本,通胀持续低迷,2%的通胀目标实现困难,因此需要负利率政策刺激通胀,拉动经济复苏。

另一方面,负利率可以稳定汇率水平。

丹麦、瑞士采取负利率主要迫于本币的升值压力,需要通过负降低利率的方式稳定汇率。

匈牙利的负利率政策既是出于本币升值压力,也考虑到经济的持续低迷。

(三)从作用机制看,引导利率走廊下行从而降低货币市场利率从作用机制看,由于不同国家具体情况不同,负利率政策的货币政策工具及实施的方式与程度均有所不同,但其作用机制都是通过降低政策利率引导利率走廊下行,从而降低货币市场利率。

各国负利率政策盛行的启示

各国负利率政策盛行的启示

各国负利率政策盛行的启示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和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负利率政策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常见的货币政策工具。

从欧洲、日本到瑞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实行负利率政策,以期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和应对通货紧缩。

负利率政策不仅在学术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也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各国负利率政策盛行的启示为何?下面就来分析一下。

负利率政策的兴起揭示了传统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众所周知,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调整利率和购买国债。

在面对全球经济放缓和通货紧缩的严峻挑战时,传统的货币政策似乎已经失去了对经济的有效控制。

为此,一些国家不得不采取更加激进的政策手段,比如实行负利率政策。

这表明,单靠传统货币政策已经无法有效地刺激经济增长和应对通货紧缩,需要进一步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以适应全球经济的变化和发展。

各国负利率政策盛行的启示在于对金融体系的挑战。

负利率政策不仅对传统银行业务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提出了挑战。

在实行负利率政策的情况下,银行将面临利润下降、风险增加、信贷收缩等问题,从而可能影响其经营状况和金融安全。

负利率政策还将对保险、养老金等金融机构带来负面影响,导致资产负债风险的加剧。

各国需要在实施负利率政策的加强对金融体系的监管和风险管理,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负利率政策盛行的启示在于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负利率政策的实行不仅对本国经济产生影响,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方面,负利率政策可能引发跨境资本流动,影响汇率和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

负利率政策可能导致全球货币政策的协调性降低,影响国际货币政策体系的稳定和有效性。

各国需要在实施负利率政策的过程中,注重国际协调和合作,避免负利率政策对全球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负利率政策盛行的启示在于对货币政策框架的再思考。

传统的货币政策框架主要包括通胀目标和利率工具。

在实行负利率政策的情况下,这一框架可能无法有效发挥作用。

各国负利率政策盛行的启示

各国负利率政策盛行的启示

各国负利率政策盛行的启示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多个国家实行负利率政策的现象,这包括欧元区几乎所有
国家、日本、瑞典、瑞士等国。

这些国家在采取负利率政策之前,一些经济指标表现不佳,比如通货膨胀难以达到目标水平、债务水平偏高、产出增长疲软等。

而这些国家在采取负
利率政策后,一些经济指标表现出了积极的变化。

首先,采取负利率政策可以促进投资和消费。

因为传统上,银行会通过降低贷款利率
来刺激经济,但在实施低于零的贷款利率时,它们不得不考虑投资需求和富余资本的集中
加重,而采取负利率政策就能实现这一目的。

当储蓄被贬值,资本就被鼓励投资,从而刺
激消费和投资需求的增长,促进经济增长。

其次,采取负利率政策可以加速债务偿还和提高经济信心。

企业或个人拥有未来收益
流的资产,一旦被负利率政策威胁到,他们就会更努力地把资产快速转化成资本,用于还
债并减少杠杆,这样有助于平衡宏观经济。

然而,负利率政策也有一些缺点需要考虑。

一是对银行的利润带来了挑战,并且可能
导致银行对风险规避更加谨慎,从而减慢货币市场的流动性。

二是与利率相反,负收益的
影响可能对储蓄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曾经依靠储蓄进入这个市场的人因负收益而感到不满,他们就可能选择其他投资市场,这会降低市场流动性,并且带来更严重的经济后果。

因此,对于采取负利率政策的国家而言,需要平衡利率和宏观经济问题,从而在保持
前提下实现经济增长。

这个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以在合理範围内实行负利率政策,从
而应对宏观经济问题。

各国负利率政策盛行的启示

各国负利率政策盛行的启示

各国负利率政策盛行的启示随着全球经济陷入低迷,许多国家开始实行负利率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消费。

负利率政策是指央行将存款利率设置为负数,意味着银行需要向央行支付利息,而不是从存款中获得利息。

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和经济运行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值得探讨的启示。

负利率政策强调降低实际利率的重要性。

实际利率是指扣除通货膨胀率后的利率,负实际利率表示存款的实际价值会下降。

通过降低实际利率,负利率政策鼓励人们更多地借贷和投资,促进经济活动和消费增长。

这一点对于那些通货膨胀率较低的国家尤为重要,因为即使存款利率为零或接近零,通货膨胀率较低仍使得实际利率较高。

政府应该关注如何有效地降低实际利率,以刺激经济活动。

负利率政策对于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整提出了挑战。

负利率政策下,央行无法通过降低存款利率来鼓励存款和储蓄,反而可能导致人们将资金转移到其他资产,如股票、房地产等。

央行需要创造新的工具和手段来影响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这需要央行思考如何调整现有的工具,或开发新的工具,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

负利率政策对于金融市场和银行业务模式也提出了挑战。

负利率政策下,银行将面临利润减少的压力,因为它们需要向央行支付利息。

这可能导致银行收紧信贷政策,减少对企业和个人的贷款,对整个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负利率也可能导致资产价格泡沫的出现,因为人们转移资金到更具风险和收益的资产上。

金融监管部门需要密切关注市场波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潜在风险。

负利率政策提醒我们,货币政策无法单独解决经济问题。

虽然负利率政策可以刺激消费和投资,但它并不能解决结构性问题和供给侧问题。

政府还需要通过实施结构改革、减少宏观经济不稳定因素、优化税收政策等措施来促进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只有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各种工具,才能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各国负利率政策的实施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负利率政策强调了降低实际利率的重要性,挑战了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考验了金融市场和银行业务模式,提醒了我们货币政策不能单独解决经济问题。

国外非常规货币政策运作及其启示

国外非常规货币政策运作及其启示

国外非常规货币政策运作及其启示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稳定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

在特定的情况下,传统的货币政策可能无法有效应对经济风险和挑战,这时就需要采取非常规货币政策措施。

国外一些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时采用了非常规货币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制定有一定的启示。

第一,定向降息政策可以提振经济增长。

国外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时普遍采用了定向降息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即降低对冲流动性冲击的利率,促进信贷发放和投资增长。

这种政策能够降低企业和个人的贷款成本,鼓励借款和消费,刺激经济活动和增长。

我国可以借鉴这种政策,针对具体的经济领域或地区,采取降息措施,刺激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第二,量化宽松政策可以稳定金融市场。

量化宽松是一种通过购买政府债券或其他资产来增加流动性的非常规货币政策。

国外一些国家在金融危机后采用了量化宽松政策,有效缓解了金融市场崩溃和信贷紧缩的风险,稳定了金融系统和经济增长。

我国也可以考虑在适当的时候采取量化宽松政策,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流动性,促进经济增长。

负利率政策可能对经济产生副作用。

负利率政策是一种降低利率至负数的非常规货币政策。

国外一些国家在经济衰退和通缩风险加剧时,采取了负利率政策。

虽然负利率政策可以促进投资和消费的增长,但同时也可能对银行的利润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带来负面影响。

在考虑实施负利率政策时,需要权衡利益和风险,确保政策效果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国外非常规货币政策运作的经验和启示对我国制定货币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我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定向降息、量化宽松等非常规货币政策手段,促进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稳定。

要注意避免负利率政策可能带来的副作用,确保货币政策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利率政策研究及其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启示作者:杨北京张英男来源:《现代管理科学》2018年第10期摘要:近年来,全球有多家央行运用负利率作为刺激性货币政策。

负利率政策拓宽了非传统货币政策的边界,也对降低融资成本、控制通缩起到了积极作用。

文章梳理了负利率政策的概念和相关理论,总结了各央行的政策实践和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负利率政策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启示。

关键词:负利率政策;货币政策框架;超常规货币政策工具近年来,丹麦、欧元区、瑞典、瑞士、日本和匈牙利等六家央行先后实施了负利率政策。

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效果在一些经济体已有不同程度的显现。

总体而言,负利率政策是拓宽非传统货币政策边界的有益实践,在提高信贷供给、降低融资成本、控制通缩和稳定币值等方面均有积极作用,也为各国央行未来的货币政策操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文对相关概念、理论及政策实践效果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并探讨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相关启示。

一、负利率政策的概念及相关理论1. 负利率政策的形式及概念界定。

负利率政策是中央银行运用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即在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框架下,将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贷款名义利率或金融机构间的名义拆借利率目标设定为负值,打破其“利率零下限”。

当前已实施负利率政策的中央银行主要采取两种政策形式:一是向超额存款准备金或超过一定数量的存款准备金收取利息,从而将上述存款准备金的利息调至负值区间;二是将基准政策利率或政策目标利率降为负值。

2. 负利率政策的相关理论。

(1)负利率政策属超常规货币政策,但实际运用中也存在下限。

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逐步实践的超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三类:量化宽松、前瞻性指引和负利率政策。

当名义政策利率接近或处于零下限,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刺激经济作用失效,理论界提出了多种超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其中包括:通过购买债券扩大央行资产负债表的量化宽松政策和通过外汇市场干预的汇率贬值政策、通过财政赤字货币化扩大央行资产负债表的"直升机撒钱"方式(Bernanke,2003)、通过加强公众沟通进行利率前瞻性指引和通过扭曲性操作降低长期利率的政策(Bernanke,2004)。

Marvin Goodfriend在对上述部分政策提出质疑的基础上,于2000年首次提出负利率政策,即对商业银行以电子货币形式存在的存款准备金征税。

负利率政策的实施基础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数量的控制权。

但中央银行并不能将该政策利率无限降低。

如果商业银行将负利率传导给储户,会出现民众大量囤积现金的情况,从而导致负利率政策失效。

负利率政策的具体下限值取决于以下三类因素:现金结算的便利度、现金的储存成本以及使用现金的心理和制度因素(McAndrews et al.,2015)。

(2)纸币贬值机制打破负利率下限,为货币政策提供工具储备。

如前文所述,由于纸币或物理货币的发行流通,政策利率设定为负值时也存在下限。

理论界针对如何打破负利率政策下限提出了三种设想。

一是SilvioGesell于1906年提出通过对纸币征税来应对公众囤积纸币的问题。

尽管此设想一直被学界所关注,但由于缺乏可行性,从未被实践。

二是废除纸币,并以电子货币进行替代(Buiter,2009c)。

此设想认为废除纸币将彻底消除纸币囤积问题。

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虽然符合未来发展趋势,但废除纸币的做法较为激进,由于公众的心理和习惯问题,一时难以实现。

三是为纸币和电子货币设置一个动态调整的兑换比率,在实施负利率政策时,使纸币相对于电子货币持续贬值。

不同的兑换比率在存储和支取纸币两个环节分别产生作用(Agarwal,2015)。

以存储兑换比率0.5为例,1单位纸币仅能存储为0.5单位电子货币。

目前,各国实践中仅是对商业银行存储在中央银行的电子货币实施负利率,还未设置纸币相对电子货币持续贬值机制。

但此种设想可行性较高,为货币政策提供了一种工具储备。

(3)負利率拓宽政策操作空间,政策利率随自然利率灵活调整。

为实现稳定就业和通胀的目标,中央银行制定的实际政策利率应尽量趋近于本国的自然利率水平。

一国的自然利率水平在不同时期会随着经济状况和人们对未来收入预期的变化而转变(Fisher,1930;Wicksell,1898)。

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因老龄化趋势、贫富分化加剧和资产负债表衰退等因素造成储蓄上升、总需求不足,而人口增长缓慢、技术创新速度降低和轻资产服务业的发展又造成投资下降,使得自然利率下行至较低水平(Summers,2014)。

由于实际政策利率等于名义政策利率与预期通胀率之差,所以当自然利率下降到较低水平,且预期通胀率为负时,名义政策利率的零下限将阻碍实际政策利率趋近于自然利率,使得实际政策利率处在高于自然利率的状态,导致总需求低于潜在产出,失业率上升,通胀率下降,经济长期停滞。

应像舍弃金本位和固定汇率制一样,来打破名义利率零下限,从而拓宽货币政策操作空间,使政策利率随自然利率灵活调整,经济恢复至均衡状态(Goodfriend,2016)。

(4)打破零下限有利于消除利率单边上行预期,促进经济均衡。

在新凯恩斯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中,由于零利率下限的存在,当名义政策利率趋近于零时,私人部门将会形成未来利率单边上行的预期(Gust et al.,2015)。

这种紧缩预期非线性的改变了经济中均衡价格和产出的分布(Evans et al.,2015)。

最优货币政策会将私人部门的紧缩预期纳入决策考虑范围。

在信息不完全的假设下,当中央银行测算出自然利率上升时,最优货币政策会倾向于使政策利率保持在低于自然利率的水平上,这样做可以修正不完全信息带来的测算误差,减少政策利率高于真实自然利率的可能性,降低由此带来的负面冲击和为应对冲击将政策利率再次调降至零的风险(Aoki,2003)。

但这种最优货币决策又会带来政策利率长期低于真实自然利率,扭曲资源配置,降低经济运行效率的风险。

(5)存在造成风险稳态使通胀率长期偏低的负面影响。

Hills等(2016)学者研究表明长期的低利率政策会导致经济从原有的确定性稳态转变为风险稳态。

风险稳态经济相较于确定性稳态经济而言,其达到稳态时,通胀率和均衡利率更低。

长期低利率会造成企业边际生产成本分布不对称,在面临负面冲击时,人们会预期更低的边际成本,从而制定更低的销售价格,压制通胀率的上升。

在风险稳态经济中,通胀率会长期偏低。

3. 负利率政策推行的原因及目的。

当前,负利率政策推行的主要原因是量化宽松等超常规货币政策实施后,经济的表现仍不尽如人意。

根据各国央行的实践,可将负利率政策的实施目的归纳为两类:一是扩大信贷,降低融资成本,提升通胀预期;二是稳定汇率,降低本币升值压力。

其中欧央行、日本央行、瑞典央行和匈牙利央行的主要目标是扩大信贷,降低融资成本,提升通胀预期。

丹麦央行的目标是稳定汇率,降低本币升值压力。

瑞士央行的目标则是两者兼有。

二、各国央行负利率政策实践及其效果1. 负利率政策实践。

(1)丹麦央行。

丹麦央行的政策利率包括四种:活期存款(等同于存款准备金)利率、7天定期存款利率、7天期贷款利率、贴现(等同于隔夜贷款)利率。

其中,7天定期存款利率和7天期贷款利率属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即基准政策利率。

丹麦央行将7天定期存款利率设定为负。

为避免商业银行将资金全部放入活期存款账户,进行利率和外汇市场投机套利,丹麦央行对单家银行的活期存款余额设定了上限,单家银行的余额上限又加总成为总余额上限。

当活期存款总余额超过上限时,每家超过自身上限的银行必须参加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将超出上限的资金存为7天定期存款,接受负利息率。

自2012年7月开始,7天定期存款利率虽历经了多次下调和上调,但多数时间仍保持为负。

(2)欧央行。

欧央行的政策利率为三种:隔夜存款(等同于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主要再融资利率、隔夜贷款利率。

主要再融资利率是公开市场操作利率,隔夜贷款利率和隔夜存款利率分别是利率走廊的上、下限。

其负利率政策是将隔夜存款利率设定为负。

自2014年6月开始,隔夜存款利率历经4次下调。

(3)瑞典。

瑞典央行的政策利率为三种:隔夜存款(等同于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7天回购利率、隔夜贷款利率。

7天回购利率是公开市场操作利率,隔夜贷款利率和隔夜存款利率分别是利率走廊的上、下限。

瑞典央行曾在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间执行过负利率政策,将隔夜存款利率设定为-0.25%。

本轮负利率政策始于2014年7月,其先将隔夜存款利率下调为负,后于2015年2月将作为基准政策利率的7天回购利率也下调为负。

除7天回购和隔夜存贷款外,瑞典央行还使用日微调操作来辅助吸收银行多余流动性。

日微调操作的利率是-0.6%,较隔夜存款利率优惠,所以在每日营业终了前,仍有多余流动性的商业银行都会争取参加日微调操作,以避免隔夜存款的较低利率。

(4)瑞士央行。

瑞士央行的政策利率为三种:隔夜存款(等同于存款准备金)利率、瑞士法郎3个月期Libor、隔夜贷款利率。

瑞士央行直接设定隔夜存款利率。

瑞士法郎3个月期Libor是由银行间市场形成的,瑞士央行可以通过调节流动性间接对其施加影响,所以也称之为政策目标利率。

隔夜贷款利率是在瑞士平均隔夜利率(SARON)基础上加点形成,而SARON则是由六家瑞士银行间市场交易所交易数据加权平均而成。

瑞士央行的负利率政策是将超过一定数量的隔夜存款利率设定为-0.75%,并将瑞士法郎3个月期Libor目标区间设定为[-1.25%,-0.25%],从2015年1月起至今未作调整。

(5)日本央行。

日本央行的政策利率为三种:活期存款(等同于存款准备金)利率、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隔夜贷款利率。

其中,活期存款和隔夜贷款利率由日本央行直接设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则是由市场形成的利率,称为政策目标利率。

其负利率政策是自2016年1月起对超过一定数量的活期存款利率设定为-0.1%。

为实施负利率政策,日本央行将活期存款划分为四层,每层适用不同的利率。

从2016年4月开始至今十次抬升第三和第四层间界限,使适用负利率的活期存款数量维持在10万亿日元范围内。

(6)匈牙利。

匈牙利央行的政策利率为三种:隔夜存款(等同于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3个月定期存款利率、隔夜贷款利率。

3个月定期存款利率是其公开市场操作利率,隔夜贷款利率和隔夜存款利率分别是利率走廊的上、下限。

其负利率政策是从2016年3月开始,将隔夜存款利率设定为-0.05%,2017年9月至今又下调至-0.15%,并分别于2016年4月、5月、10月和11月,两次调降3个月定期存款利率、四次调降隔夜贷款利率,使政策利率中枢不断下移,利率走廊区间逐渐收窄。

2. 负利率政策实施效果。

(1)欧盟、瑞典、匈牙利信贷增速提升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