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评价 2

合集下载

奶油的感官评分评价标准

奶油的感官评分评价标准

奶油的感官评分评价标准
一、外观评估
1.颜色:奶油应呈乳白色或略带黄色,色泽均匀一致,无杂质。

2.质地:奶油应细腻,呈丝滑的膏状,无颗粒感。

二、气味评估
1.气味:奶油应具有浓郁的奶香味,无异味或刺激性气味。

2.香气:奶油的香气应持久,无明显挥发。

三、口感评估
1.口感:奶油口感应细腻、润滑,无粗糙感。

2.入口即化:奶油应在口中迅速融化,不留余渣。

四、风味评估
1.味道:奶油的味道应以奶味为主,甜味适中,无苦涩或其他不良味道。

2.风味:奶油的风味应醇厚,层次分明,具有独特的奶油风味。

五、余味评估
1.余味:奶油的余味应悠长,让人回味无穷。

2.回甘:奶油在口中的回甘应明显,无明显的苦涩或不适感。

六、质地评估
1.粘稠度:奶油的粘稠度应适中,既不过于稀薄也不过于粘稠。

2.流动性:奶油的流动性应良好,容易涂抹和操作。

七、纯度评估
1.无杂质:奶油中不应含有任何杂质,如颗粒、沉淀物等。

2.无异味:奶油中不应有任何异味或刺激性气味,应保持纯正的奶香味。

食品感官评价

食品感官评价
将人的感觉器官作为分析仪器来测定食品的感官品质。感官评定员需经过筛选/培训,测定样品的制备及评定环境需标准化
差别检验:确定两个样品之间是否有可觉察的差别。如:检验两个乳糖含量不同牛奶样品,人们是否能觉察这种差别。
3、三点检验、二-三点检验的基本方法:包括工作表(主控表)、评分表、结果统计及分析方法等(参照书)。
三点检验:三点检验法是同时提供三个样品,其中二个是相同的,要求评价员区别出有差别的一个样品的检验方法。
二-三点检验:二-三点检验同时提供三个样品,其中一个标明“对照”,要求评价员从其他两个样品中选出与“对照”相同的一个样品的检验方法。
第四章 情感检验
1、标度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
标度:将人的感觉、态度或喜好等用特定的数字表示出来的一种方法 。
类型:名义标度、序级标度、等距标度、比率标度
2、类项标度的基本原理与主要形式 :
6、评价员考核的内容:
?正确性:考察每个候选评价员是否能够正确地评价样品,如正确区别、分类、排序和评分;?稳定性:考察每个候选评价员对同一组样品先后评价的再现度;
?一致性:考察各候选评价员之间是否掌握统一标准做出一致的评价。
7、感官评价实验室的功能分区:
检验区、集体工作区、准备区 和办公、辅助区域
8、感官评价实验室设计的原则:
酸:最佳35~50℃,17~42℃阈值变化不大;
甜:最佳35~50℃,17~37℃阈值 ↓,越过37℃阈值 ↑;
苦:最佳10℃,17~42℃阈值 ↑;
咸:最佳18~35℃,17~42℃阈值 ↑;
10、嗅觉的特点:
?极高的敏感性;
?容易疲劳;
?嗅觉会相互作用。
11、生理状态对味觉的影响:
?疾病的影响:身体患病或异常时,会导致失味、味觉迟钝或变味。从某种意义讲:味觉的敏感性取决于身体的需求状况;

辣白菜感官评价表

辣白菜感官评价表

项目分数
色泽表面呈鲜红色和淡黄色,均匀一致:5分
表面呈较浅红色和淡黄色,较均匀:4分
表面呈浅红色和淡黄色,较均匀:3分
表面不呈红色和淡黄色,不均匀:2分
表面不呈红色和淡黄色,全白,不均匀:1分
爽口感脆嫩适口滑溜,叶肉柔软,无粗糙感:5分
较脆嫩适口滑溜,叶肉柔软,无粗糙感:4分
较脆嫩适口滑溜,叶肉较柔软,无粗糙感:3分
不脆嫩适口滑溜,叶肉不柔软,有粗糙感:2分
不脆嫩适口滑溜,叶肉不柔软,明显粗糙感:1分
滋味有柔和酸味,浓白菜清香味,无青臭味:5分
有柔和酸味,较浓白菜清香味,无青臭味:4分
有较柔和酸味,较浓白菜清香味,些许青臭味:3分
有较酸的酸味,较少白菜清香味,有青臭味:2分
尖酸,没有白菜清香味,明显青臭味:1分
辣味爽辣适口,感觉不到尖辣,吃下过程顺畅,没有不适感:5分
爽辣较适口,带一点尖辣,吃下过程较顺畅:4分
爽辣较适口,感觉尖辣,吃下过程较顺畅,些许不适:3分
不爽辣,感觉尖辣,难下咽:2分
不爽辣,感觉强烈辣味,难下咽,强不适应:1分
组织致密,厚重,无裂缝,平整,表面光滑:5分
较致密,较厚重,无裂缝,较平整,表面光滑:4分
较致密,较厚重,无裂缝,较平整,表面较光滑:3分
疏松,不厚重,有裂缝,不平整,表面不光滑:2分
疏松,不厚重,有较多裂缝,不平整,表面不光滑:1分
综合嗜好
顶好:5分;较好:4分;好:3分;一般:2分;很不好;1分
度。

食品感官评价--第二章+食品感官评定条件

食品感官评价--第二章+食品感官评定条件

2.样品量
样品量对感官评价试验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
即感官评价人员在一次试验所能评价的样品个数 及试验中提供给每个评价人员供分析用的样品数 量。
感官评价人员在感官评价试验期间,理论上可以
评价许多不同类型的样品,但实际能够评价的样 品数取决于下列几个因素:
(1)感官评价人员的预期值
这主要指参加感官评价的人员,事先对试验了解的



4.样品的摆放顺序
呈送给评价员的样品的摆放顺序也会对感官评价试验(尤
其是评分试验和顺位试验)结果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涉及 到两个方面:
• 一是在比较两个与客观顺序无关的刺激时,常常会过高 地评价最初的刺激或第二次刺激,造成所谓的第一类误 差或第二类误差; • 二是在评价员较难判断样品间差别时,往往会多次选择 放在特定位置上的样品。如在三点试验法中选择摆放在 中间的样品,在五中取二试验法中,则选择位于两端的 样品。
建立感官分析实验室的一般导则(GB/T 13868-1992)

食品感官评价的程序

感官实验室的建立 评价员的筛选和培训


样品的制备
感官分析方法的选择和数据处理
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没有正规的感官分析实验室
检验环境和条件不符合检验要求 评价员不具备检验资格 检验方法不规范 主观因素影响分析结果
应以感受所检测样品的特性为基础
4.器皿
无色、无味、便于清洗;
统一试验批次外形、颜色和大小应一致;
玻璃、陶瓷; 清洗剂无味; 储藏柜无味。
二、影响样品制备和呈送的外部因素
1.温度
在食品感官评价试验中,样品的温度是一个值得 考虑的因素,只有以恒定和适当的温度提供样品才能 获得稳定的结果。 样品温度的控制应以最容易感受样品间所评价特 性为基础,通常是将样品温度保持在该种产品日常食 用的温度。

感官评价 2

感官评价 2

基于模糊数学的感官评价方法学院:食品学院班级:农产1101学号:A07110408姓名:周英钰分数:摘要本文使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对食品感官质量评价中众多因素的制约关系进行数学化抽象,建立一个反映其本质特征和动态的理论化评价模式,最大限度地保持信息的完整性。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我们举了两个例子,一是以红松松针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结合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方法研究了红松针茶饮料的制作工艺,结果表明,红松针茶饮料的最佳制作条件为:新鲜松针在3%~5%食用NaC1溶液中浸泡12~24h,恒温干燥箱4O℃干燥1h,180℃条件下远红外食品电烘炉中炒茶15min,100℃水提30min,在调配时绵糖添加量为3.5%,木瓜果粉添加量为0.15%,异维生素C钠的添加量为O.15%能达到最好的感官特性。

二是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原理,结合方差分析和模糊数学综合分析法,对纤维素酶酶解制备麦麸香茶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添加量0.2%、水:麦麸=10:1、焙烤温度为180℃、焙烤时间为15min为最优工艺条件,与同类产品比较,该产品DPPH·清除率为71.3%,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

两个例子都使模糊数学在感官评价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使其达到了最优加工和制作条件。

关键词:麦麸茶;纤维素酶;红松松针:茶饮料;模糊数学综合感官评价1.基于模糊数学综合感官评价的红松针茶饮料的制作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解释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而感知到的食品及其他物质特征或者性质的一种科学方法]1[。

在食品体系的质量评价中,感官评价起着主导作用]2[。

然而感官评价以人为测量仪器产生数据,其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必须有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来处理结果。

1.2试验方法1.2.1生产工艺流程选料→清洗→千燥→炒茶→浸提→过滤→调配→离心→灭菌→灌装→检验→成品。

1.2.2操作要点选料:采用松龄6年以上、3m 高无污染的新鲜红松针叶;清洗、炒茶:先将红松针中的杂质拣出,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去离子水清洗3遍,然后放入3%~5%的食用NaC1溶液中浸泡12~24h ,将浸泡好的松针取出用去离子水冲洗2遍后放入恒温干燥箱40cc 干燥1h 。

食品感官评价原理与技术2

食品感官评价原理与技术2

量化的常用方法
分类法:将样品分成几组,各组之间只是命名上有所 不同。如水果按照颜色分类。 打分法:是商业领域被认为最有效的评判方法,由专 业打分员打分。如对香熏香肠打分,差=1分;一般=2 分;好=3分;很好=4分;非常好=5分。 排序法:将样品按照强度、等级或其他性质进行排序。 标度法:品评员根据一定范围内的标尺(通常是0~10) 对样品进行评判,但这种标尺的使用是经过事先培训 的。
描述分析
三、常用的描述分析方法 3、定量描述分析法
参评人员要具备对试验样品的感官性质的差别进行识别的能力。在正 式试验前,要对品评人员进行培训,首先是描述词汇的建立,召集所有 的品评人员,对样品进行观察,然后每个人都对产品进行描述,尽量用 他们熟悉的常用的词汇,由小组组长将这些词汇写在大家都能看到的黑 板上,然后大家分组讨论,对刚才形成的词汇进行修订,并给出每个词 汇的定义。培训结束后,要形成一份大家都认同的描述词汇表,而且 要求每个品评人员对其定义都能够真正理解。这个描述词汇表就在正 式试验时使用,要求品评人员对产品就每项性质进行打分,一般采用 15cm的直线进行标度正式试验时,为了避免互相干扰,品评人员在单 独的品评室对样品进行评价,试验结束后,将标尺上的刻度转化成数 值输入计算机,和风味剖析法不同,QDA的结果不是通过讨论综合大 家意见而得到的一种一致性的结果,而是经过统计分析得到的。 。
例4 对3种乳清分离蛋白胶体进行质地评价
样品:3种乳清分离蛋白胶体ABC;评价员:由11名 经过培训并对剖析有过一定经验的人员组成。
培训:在试验前,品评员接受10次每次为期1h的培 训,培训用样品为能代表所有试验样品的各种胶体 物质。首先由每个品评员对所提供样品进行品尝, 形成一份描述词汇表及定义,然后大家讨论。培训 结束时,形成一份正式正式描述词汇及定义。 正式评价:每个品评员在单独的品评室内进行单独 评价,所得到的样品规格一致,呈送顺序随机。试 验所用标尺为15cm长的直线,直线的端点分别为 “没有”和“非常大”。

感官评价表

感官评价表
5-7分
5
7
6
5
5
入口感差
0-4分
中口(15分)
混合香味纯正,
甜、酸比例合适,
芳香味浓厚
8-10分
8
8
甜、酸比例不协调,
太酸或太甜
5-7分
7
5
6
存在其他味道
0-4分
余味强度(5分)
浓厚
8-10分
一般
5-7分
5
5

0-4分
4
4
4
余味滞留度(5分)
滞留时间长
8-10分
滞留时间中等
5-7分
5
6
滞留时间短
0-4分
3
果蔬混合配比比例好,很喜欢--5分
果蔬混合配比比例一般,一般喜欢--3-4分
口味差,有其他异味,不喜欢--1-2分
表5总体评价表(总分10分)
总体评价
评价描述
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标准
得分
1
2
3
4
5
对本产品总体印象好,易接受

8-10分
对本产品总体印象一般,还需改进
一般
5-7分
5
5
5
6
6
印象差,不易接受

0-4分
总体得分
4
3
1
总计得分
21
22
16
20
24
表4产品特性强度记录表
评价产品:生姜雪梨饮料
特性特征:0-不存在;1-刚好可识别;2-弱;3-中等;4-强;5-很强
感觉顺序
强度(标度A,用数字表示)
1
2
3
4

食品感官评定期末试卷2

食品感官评定期末试卷2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食品感官评定》课程食品监管13A1班期末考试卷(B卷)(请考生注意:本卷为考试卷,答案写在本卷无效,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出题审阅批准一、名称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 协同效应2. 差别阈3. 二—三点检验法4. 评估检验法5. 鉴评员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1。

感官评价常用的三类方法分别是:____(1)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

2。

感官检验是建立在多种理论综合的基础上的,主要与社会学、____(4)___和___ (5)密不可分。

3。

筛选区别检验品评员时,一般采用__(6)__、_(7)___、__(8)__和___(9)__对其进行感官能力的测试。

4。

影响阈值(味觉)的因素很多,例如:___(10)___、___(11)____、__(12)____、___(13)__、等5. 食品的脆性和弹性分别与人类感觉中的___(14)___、和___(15)___有关.6。

做一般的感官灵敏度测试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__(16)__、__(17)___、__(18) 。

7。

嗜好型感官评价是通过___(19)___来测定人们的_____(20)___三、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最容易产生感觉疲劳的是( ).A。

视觉B。

味觉C。

嗅觉 D. 触觉2.选择品评员最基本的要求是()A. 年龄一致B. 自愿参加C. 做过培训D. 感官正常3.盛样品的容器不可用的材质为()A,玻璃制品 B. 陶瓷制品 C. 不锈钢制品D。

塑料制品4.食品的外观性状,如颜色、大小和形状、表面质地、透明度、充气情况等靠()来评价.A. 视觉B. 味觉C。

嗅觉 D. 触觉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由感觉的()产生的。

A. 对比现象B. 疲劳现象C. 掩蔽现象D。

拮抗现象6.不属于食品感官评价三大支柱的学科是()A. 统计学B. 心理学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模糊数学的感官评价方法学院:食品学院班级:农产1101学号:A07110408姓名:周英钰分数:摘要本文使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对食品感官质量评价中众多因素的制约关系进行数学化抽象,建立一个反映其本质特征和动态的理论化评价模式,最大限度地保持信息的完整性。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我们举了两个例子,一是以红松松针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结合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方法研究了红松针茶饮料的制作工艺,结果表明,红松针茶饮料的最佳制作条件为:新鲜松针在3%~5%食用NaC1溶液中浸泡12~24h,恒温干燥箱4O℃干燥1h,180℃条件下远红外食品电烘炉中炒茶15min,100℃水提30min,在调配时绵糖添加量为3.5%,木瓜果粉添加量为0.15%,异维生素C钠的添加量为O.15%能达到最好的感官特性。

二是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原理,结合方差分析和模糊数学综合分析法,对纤维素酶酶解制备麦麸香茶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添加量0.2%、水:麦麸=10:1、焙烤温度为180℃、焙烤时间为15min为最优工艺条件,与同类产品比较,该产品DPPH·清除率为71.3%,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

两个例子都使模糊数学在感官评价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使其达到了最优加工和制作条件。

关键词:麦麸茶;纤维素酶;红松松针:茶饮料;模糊数学综合感官评价1.基于模糊数学综合感官评价的红松针茶饮料的制作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解释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而感知到的食品及其他物质特征或者性质的一种科学方法]1[。

在食品体系的质量评价中,感官评价起着主导作用]2[。

然而感官评价以人为测量仪器产生数据,其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必须有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来处理结果。

1.2试验方法1.2.1生产工艺流程选料→清洗→千燥→炒茶→浸提→过滤→调配→离心→灭菌→灌装→检验→成品。

1.2.2操作要点选料:采用松龄6年以上、3m 高无污染的新鲜红松针叶;清洗、炒茶:先将红松针中的杂质拣出,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去离子水清洗3遍,然后放入3%~5%的食用NaC1溶液中浸泡12~24h ,将浸泡好的松针取出用去离子水冲洗2遍后放入恒温干燥箱40cc 干燥1h 。

干燥后将松针剪成约1cm 长的短松针。

在180℃温度下的远红外食品电烘炉烘制15min ,1min 翻动红松松针1;。

浸提、调配:红松针茶与去离子水以3(g):100(mL)的比例放入水提设备在100℃下水提30min 。

1.2.3单因素试验设计。

①以红松针茶饮料炒茶温度分别为150、160、170、180、190℃设置5个水平单因素试验。

②以红松针茶饮料炒茶时间分别为5、10、l5、20、25min 设置5个水平单因素试验。

③以红松针茶饮料煮茶温度分别为60、70、80、90、100oc 设置5水平单因素试验。

④以红松针茶饮料煮茶时间分别为20、30、4O 、50、60rain 设置5个水平单因素试验。

⑤以绵糖添加量分别为1%、2%、3%、4%、5%、6%设置6个水平单因素试验。

⑥以异维生素c 钠添加量分别为0.05%、0.10%、0.15%、0.20%设置4个水平单因素试验。

⑦以木瓜果粉添加量分别为0.06%、0.12%、0.18%设置3个水平单因素试验;1.2.3正交试验设计根据单因素试验的结果进行(3)正交试验。

试验因素及水平设计见表1;表1)3(49L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水平 因素棉糖添加量%//)(A木瓜果粉添加量%//)(B异维生素C 钠添加量%//)(C1 3.5 0.10 0.102 4.0 0.12 0.12 34.50.150.151.2.4感官评价方法选取15名感官灵敏的同学作为评价员。

为了确保感官评价的准确性,对评价员进行基础培训。

要求评价员在评价前1h 内不进食,1d 内避免入食强味食品、接触强味物质.以及使用化妆品或用有气味的洗涤液洗手问。

在评价时,避免交谈。

为提高感官评价的可信度,采用3位随机编码编号供评价员随机取样逐一评价四。

感官评价标准见表2;表2感官评价标准指标 评价标准 得分 色泽均一淡褐色 优 黄色 良 淡黄色 中 无色差 气味具有松针茶香及木瓜果粉的香味,且气味柔和 优 具有松针茶香及木瓜果粉的香味,且气味不太柔和良 仅具有松针特有香味 中 仅具有木瓜果粉的香味差 口感具有松针特有柔和苦涩及木瓜果味混合滋味 优 具有松针苦涩及木瓜果味,口感柔和性较差 良 仅具有松针特有苦涩,无木瓜果味 中 仅具有木瓜果味,无松针特有茶涩差 外观清澈透明,无肉眼可见的悬浮物优 液相较均一,不澄清,无肉眼可见的悬浮物 良 清澈透明,但底部有少量悬杂质 中 不澄清,有肉眼可见的外来杂质差1.3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1.3.1确定评价对象集A评价对象集A ,即在本次研究中需要进行感官评价的产品的集合]6[{}987654321,,,,,,,a a a a a a a a a A =其中91...a a 分别代表本次研究中的)3(49L 正交试验制作的9种红松针茶饮料,用j A 代表对9种红松针茶饮料的综合评价,其中9...3,2,1=j ; 1.3.2确定评价因素集x评价因素集x 即红松针茶饮料评价指标构成的因素集合。

{}4321,,,x x x x X =,其中4321,,,x x x x 分别代表本次试验中在评价红松针茶饮料时需要评价的指标,故{}观色泽,气味,口感,外=X1.3.3确定评价得分集U评价得分集U ,即为对各项评价结果的等级组成的集合。

{}4321,,,u u u u U =其中41...u u 分别是优、良、中、差4个等级,在本次试验中4个等级分别对应90、80、70、604个分值。

即{}{}60,70,80,90==优,良,中,差U 1.3.4确定模糊综合评价中各项指标的权重集Y权重集,Y 即各评价因素的权重系数组成的集合。

{}4321,,,y y y y Y =,4321,,,y y y y 分别代表色泽、气味、口感、组织状态的权重系数的值。

采用二元对比决定法确定色泽、气味、口感、外观4项指标的权重用。

请15名评价员进行权重的确定。

首先对参加评价的因素作一对一比较,当一对一比较时,重要的得1分,次要的得零分,但实际工作中,特别是主要因素作比较时,取消某个因素不太合理,则自身比较可按1分记,表明它是必要的,但有时是最次要的]3[。

各项指标的总得分与总得分的比重即为权重。

结果见表1O 。

由表10可知,红松针茶饮料的权重分别为色泽(0.22),气味(0.16),口感(0.37),组织状态(0.25),故{}25.0,37.0,16.022.0,=Y表1O 感官指标权重评价指标色泽 气味 口感 组织状态合计 权重 色泽 15 9 2 7 33 0.22 气味 6 15 0 3 24 1.16 口感 13 15 15 12 55 0.37 组织状态812315380.251.4红松针茶饮料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结果运用模糊数学原理.由15名评价员对9种红松针茶饮料进行感官评价。

评价结果见表1l 。

模糊评定矩阵根据评价人员的评定结果确定,即将表中得到的结果除以总人数,得到9个如j R 的模糊矩阵]4[()⎪⎪⎪⎭⎪⎪⎪⎬⎫⎪⎪⎪⎩⎪⎪⎪⎨⎧=43213433323124232221141312114321........i i i i j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其中......3,2,1=j 为样品编号,4,3,2,1=i 为红松针茶饮料的各项评价指标,4321,,,i i i i r r r r 分别表示第i 个评价指标分数项所得到的票数。

1.5模糊评价结论将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的各个量分别乘以其对应的分值。

并进行加和,最后可得出每个样品的总得分]5[。

最终得出各样品终感官得分。

表明:各因素的影响顺序为木瓜果粉的添加量>木瓜果粉添加量与儒糖添加量的交互作用>异维生素C 钠的添加量>绵糖添加量。

2.模糊数学评价在麦麸香茶研制中的应用研究麦麸是小麦制粉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我国麦麸年产量可达2000万吨以上]6[。

研究发现,麦麸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元素,还含有多种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的生理活性物质,如黄酮类化合物、阿魏酸、植酸以及阿拉伯木聚糖等]7[。

随着研究的深入,麦麸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食品行业,相关产品主要有麦麸膳食纤维饼干、麦麸香肠、麦麸膳食纤维火腿肠、麦麸纤维花生饮料等]11-8[。

目前,关于麦麸产品开发主要是围绕麦麸膳食纤维展开,产品形式较为单一。

有研究表明,纤维素酶制备的麦麸膳食纤维具有较高品质,且纤维素酶酶解有助于提高烟叶的香气质量]41-12[。

王文侠等人研究发现,纤维素酶在pH=5、温度50℃、加酶量2%、料水比1:18条件下酶解2h,豆渣膳食纤维的品质得到提高]10[。

肖诗明等人通过实验发现,焙烤温度和时间对苦荞茶产品的色泽和风味影响最大,将温度控制在120-170℃,时间在20-40min范围内可得到较优品质的产品]17[。

除此之外,麦麸经焙烤后会散发出一种特殊的麦香味,该香味清新自然,广受大众喜爱。

由此,本研究利用纤维素酶酶解,经焙烤后将麦麸制备成为一种具有特殊麦香味的麦麸香茶,为麦麸的开发利用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均匀设计是基于实验点在整个试验范围内均匀散布,从均匀性角度出发的一种设计方法,特别适用于多因素、多水平的试验,其实验次数比正交试验明显减少,可省去繁琐的单因素实验,但其属于非正交性设计,所以它无法估计出方差分析模型中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

结合本研究属于工艺参数探讨的特点,因此本研究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原理,以DPPH·清除率和感官评价结果为指标,通过方差分析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确定出纤维素酶酶解制备麦麸香茶的最优工艺条件,并同市售茶类进行DPPH·清除率比较,判定麦麸香茶的抗氧化能力,以期探讨出一套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能制备具有较高抗氧化特性的麦麸茶加工工艺。

2.1材料与方法2.1.1材料、试剂与仪器材料:市售麦麸、立顿红茶铁观音、竹叶青茶、苦荞茶;试剂:柠檬酸(食用级)、纤维素酶、芦丁标准品化钠等均为分析纯;仪器:远红外线食品烤箱、高效液相色谱仪、高压泵、柱温箱、型电子天平、电热恒温干燥箱、冷冻离心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超声仪、纯水仪、旋转蒸发器;2.1.2方法清洗→纤维素酶酶解→焙烤→冷却→装袋→包装清洗:将麦麸倒入水中清洗,除去麦麸中的杂质及附着在麦麸上的淀粉,直至水不再浑浊。

纤维素酶酶解:按试验方案表所示,添加相应量的纤维素酶和饮用水,然后利用柠檬酸溶液调节pH=5.0,在60℃条件下酶解2h]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