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曼-消费函数理论 Index. (p. 241 - 243)
第四章 消费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学家对美国有关消费 函数的经验资料的统计研究发现,影响消费需求的 因素虽然很多,收入确如凯恩斯所说是决定消费开 支的最重要因素。并且从横截面资料和每个经济周 期的短期来看,统计资料符合于凯恩斯 在《通论》 中所作假设。但是从长达五十年以上的长时期来看, 经验材料显示的长期消费函数是与凯恩斯的消费理 论相矛盾的。 为此,经济学家提出不同的假说,试图对短期 (经济周期)消费函数的经验材料与长期消费函数 的经验材料互不一致的情况从理论上作出能把两者 协调起来的解释,它们主要有:绝对收入假说,相 对收入假说和恒常收入假说。
2、同样的论据可以推论,假如一个家庭的收 入不变,而其邻居的家庭收入提高,这个家庭 的收入相对于邻居下降了,相对收入假说认为, 这个家庭的消费支出在其收入中所占比例将提 高,尽管收入的绝对水平没有变化。也就是说, 他宁肯减少储蓄,以便在消费方面保持与邻居 的相对地位。如果把相对收入假说扩展到宏观 的消费总支出时,一个人的消费支出对收入的 比率取决于现有的收入对以前曾达到的最高的 收入的比率。
第三节 短期消费函数与长期消费函数
一、主题说明 二、短期消费函数 三、长期消费函数 资料验证见宋承先《宏观经济学》第二 版156页。
第四节 绝对收入假说
一、绝对收入假说的论点: 消费与收入的关系是,各个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取 决于收入的绝对水平。 二、与经验资料的矛盾 三、阿瑟.斯密塞斯的解释: 消费对收入的变动所作反应的基本关系本来是非 比例的。但是在收入的长期增长过程中,由于影响消 费支出的除收入以外的其他因素的作用,这种非比例 的消费函数向上移动恰好抵消了APC随收入增加而下 降的趋势,因而从长期来看,消费与收入呈现出同比 例变动的趋势,即APC成为固定不变的数值。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表达式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表达式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提出的一种经济学模型,用于解释个体对货币需求的决策。
根据弗里德曼的理论,个体对货币的需求与货币的名义利率、个人收入以及价格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
弗里德曼提出的货币需求函数的一般表达式可以写为:
Md = P * L(R,Y)
其中,Md表示对货币的需求,P表示价格水平,R表示名义利率,Y 表示个人收入。
L(R,Y)表示个体对货币需求的函数。
从这个函数中可以看出,个体对货币的需求取决于多个因素。
首先,个体的货币需求随着价格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因为高价格水平意味着同样的购买力需要更多的货币。
其次,个体的货币需求与名义利率呈负相关关系,即利率越高,个体对持有货币的成本就越高,从而减少对货币的需求。
最后,个体的货币需求与个人收入呈正相关关系,即收入增加,个体对货币的需求也会增加。
根据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可以得出一些重要的经济学结论。
首先,货币的需求是一个非常灵活的变量,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其次,货币需求的变动会对经济产生影响,例如当利率上升时,个
体对货币的需求减少,可能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变快,进而影响通货膨胀和经济活动。
最后,货币政策的调整可以通过影响货币需求来实现其影响经济的目标。
总之,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提供了对个体对货币需求的解释和预测,对于理解货币市场的运作和货币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弗里德曼-消费函数理论 1. (p. 7 - 19)

FIGURE
I
Hypothetical Indifference Curves and Budget Lines of a Consumer Unit for Consumption in Two Time Units
lying each such point is already a prior maximization process: the expenditures represented by the corresponding c1 and c2 are supposed optimally distributed among the various consumption
points of time.1
To facilitate graphic presentation, consider the special case of
two discrete time iods, say years 1 and 2.2 The relevant features year 1, can then of a consumer unit's tastes at a point in time,
them has, I believe, received inadequate attention. It therefore seems desirable to start by setting forth in considerable detail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pure theory of consumer behavior, even though
弗里德曼

米尔顿·弗里德曼个人简介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年7月31日—2006年11月16日)是美国经济学家,以研究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史、统计学、及主张自由放任资本主义而闻名。
1976年取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扬他在消费分析、货币供应理论及历史、和稳定政策复杂性等范畴的贡献。
弗里德曼是《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的作者,在1962年出版,提倡将政府的角色最小化以让自由市场运作,以此维持政治和社会自由。
他的政治哲学强调自由市场经济的优点,并反对政府的干预。
他的理论成了自由意志主义的主要经济根据之一,并且对1980年代开始美国的里根以及许多其他国家的经济政策都有极大影响。
人物生平弗里德曼生于纽约市一个工人阶级的犹太人家庭,父亲是Jeno Saul Friedman,母亲是Sarah Ethel Lan dau(1892-?),两人从奥匈帝国(今乌克兰一带)来到美国邂逅,曾在血汗工厂工作。
弗里德曼是家中第四个孩子,也是唯一的男孩。
他的三个姊姊包括:Tillie F. Friedman (1919-?)、Helen Friedman (1920-?)、以及Ruth Friedman (1921-?)[1]。
在高中时,弗里德曼父亲逝世后,举家搬到新泽西州的罗威市(Rahway)。
他16岁前完成高中,凭奖学金入读罗格斯大学。
原打算成为精算师的弗里德曼最初修读数学,但成绩平平,1932年取得文学士,翌年他到芝加哥大学修读硕士,1933年芝大硕士毕业。
上第一堂经济课时,座位是以姓氏字母编排,他紧随一名叫罗斯(Ross Director)的女生之后,两人6年后结婚,从此终生不渝。
弗里德曼曾说他的作品无一不比罗斯审阅,更笑言自己成为学术权威后,罗斯是唯一胆跟他辩论的人。
当弗里德曼病逝时,罗斯说:“我除了时间,什么都没有了。
”毕业后,他曾为新政工作以求糊口,批准了许多早期的新政措施以解决当时面临的艰难经济情况,尤其是新政的许多公共建设计划。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对经济学领域的贡献如此之大,以至于有人称他为“弗里德曼大师”。
弗里德曼于1956年提出了货币需求函数,该理论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这一函数的核心观点是:货币需求是由预期货币收入和利率水平决定的。
根据弗里德曼的理论,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预期货币收入:货币需求与人们对未来收入水平的预期有关。
当人们预期收入增加时,他们往往会增加对货币的需求,因为他们需要更多的货币来满足更高水平的消费和投资需求。
2.利率水平:货币需求与利率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当利率较高时,人们更倾向于将货币存入银行获得较高的利息收入,而减少对货币的需求;而当利率较低时,人们更愿意持有货币,以免错过投资机会或支付高昂的借贷利息。
根据这些决定因素,弗里德曼提出了如下的货币需求函数:M=k某Y/L(i)其中,M表示货币需求,Y表示预期货币收入,L(i)表示利率的函数,k是一个常数,表示货币需求对预期货币收入的弹性。
从这个函数可以看出,货币需求与预期货币收入正相关,与利率水平负相关。
当预期货币收入增加时,货币需求也会增加;而当利率水平上升时,货币需求减少。
弗里德曼在提出这一理论后,通过对大量经济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这一货币需求函数在经济周期中的预测能力较强,并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重要参考。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为货币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但它不是一个完整的货币需求模型。
它未考虑其他因素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比如存款准备金比例、支付技术的改进、风险偏好等。
因此,货币需求函数需要与其他模型相结合,才能更全面地解释货币需求的形成和变动。
总之,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为我们理解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法和工具,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虽然该函数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无疑在经济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被广泛应用和研究。
消费函数理论主要假说述评

消费函数理论主要假说述评消费函数理论是指建立在消费者行为假设基础上的、揭示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某种函数关系的一系列假说。
由凯恩斯首先在其名著《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提出自己的消费函数理论,是其有效需求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他的最著名的贡献之一。
随后的数十年,西方经济学家对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并进一步发展了新消费函数理论。
近些年来,随计量技术与工具发展,在消费与收入的关系研究中大量应用计量分析方法,得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提出了一些新的假说。
本文据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过程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仅考虑现期收入、不分析预期收入及其不确定性的消费函数理论主要包括绝对收入假说和相对收入假说,这两个假说都注重现期收入对当期消费的影响,而不分析预期收入及不确定性问题。
1.绝对收入假说(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A IH)凯恩斯(J. M. Keynes)在深入分析了影响消费的主、客观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消费函数理论。
他认为,消费支出的多少与收入的高低水平密切相关,收入的绝对水平决定消费水平,因此,一般称之为绝对收入假说。
其基本思想是:现期消费随现期绝对收入的变化而变化,并且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用函数式表示如下:Ct = b0 + b1 Yt + ut式中, Ct 当前消费支出; Yt当前收入; b0 为自发消费,也是为生存而必须的消费; b1 边际消费倾向(0 < b1 < 1) 。
其表达的主要观点包括: (1)边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短期内消费支出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收入变化引起的,而不是由于消费支出与收入之间比例关系的变化。
(2)边际消费倾向为小于1的正值,即,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小于增加的收入。
(3)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减。
凯恩斯认为这是一条先验的心理规律,随收入的增加人们会增加其消费,但消费的增量小于收入的增加量。
凯恩斯之前的经济学家在分析消费问题时,主要是从微观经济学角度分析个体消费者行为,主要是为阐述在收入水平既定时消费是价格的函数。
米尔顿弗里德曼简介

理论贡献 现代货币数量论 弗里德曼在理论上有三大贡献,首先是提出现代货币数量论,即通 货膨胀起源于“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政府可以通过控制 货币增长来遏制通胀。这被视为现代经济理论的一场革命。 消费函数理论 其次,他创立消费函数理论,对凯恩斯经济理论中的边际消费递减 规律进行驳斥。凯恩斯认为,随着社会财富和个人收入的增加,人 们用于消费方面的支出呈递减趋势,与此同时储蓄则越来越多。因 此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抵消个人消费的减少,从而保证经 济的持续增长。弗里德曼指出,这一理论站不住脚,因为人们的欲 望实际上永无止境,原有的得到满足后,新的随即产生。 “自然率假说”理论 第三,1968年,弗里德曼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家菲尔普同时 提出“自然率假说”理论。他们发现,长期来看,失业率与通货膨 胀并没有必然联系。自然失业率永远存在,是不可消除的。因此政 府的宏观调控政策长期来看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弗里德曼名言编 自由、私有、市场这三个词是密切相关的。在这里,自由是指没有管制的、开放的市场。 单单使用市场并不足够。任何国家不论富庶或贫穷的,都在使用它。只有私有市场也是 不足够的。例如,印度虽然有一个相当庞大的私有市场,但人民的生活比起四十年前并 没有多大的改善。同样地,一般非洲国家和拉丁美洲国家也使用私有市场,但它们非常 落后贫穷。[8] 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弗里德曼重振了自由经济学,在它即将被世人所遗忘的时候。他是一个学术界的自由斗 士,在没有比他更忧郁的“忧郁科学(资本主义社会中讽刺经济学的说法)”实践者。 美国总统布什: 美国失去了一位最伟大的公民。他的工作证明了自由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引擎,他 的著作为当今世界各国央行的政策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有效帮助央行维持经济稳定, 也改善了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 弗里德曼的主要理论对手、经济学家保罗· 萨缪尔森: 米尔顿· 弗里德曼是一个巨人,在推动美国经济自1940年顺利发展至今的过程中所起的作 用方面,20世纪的经济学家中还没有谁可以与他相提并论。[9] 批评 弗里德曼去世两年后,金融海啸冲击全球经济,不少人指责先前美国所奉行的自由放任 经济政策是海啸成因之一,弗里德曼也被指难辞其咎。 而支持自由市场的经济学者则反驳说,次贷危机是政府干预的结果,并非是弗里德曼所 提倡的自由放任的过错,因为酿成次贷祸根的房地美、房利美属于政府资助型企业
简述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简述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的概述二、货币需求函数的主要影响因素三、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的特征四、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的政策含义正文一、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的概述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是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的一种理论模型,用于描述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对货币的需求量。
该函数表示为:md/pf(y,w,rm,rb,re,gp,u),其中,md 表示名义货币需求量,p 表示物价水平,y 表示名义恒久收入,w 表示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rm 表示货币的预期名义收益率,rb 表示债券的预期收益率,re 表示股票的预期收益率,gp 表示物价水平的预期变动率,也就是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u 表示影响货币需求的其他因素。
二、货币需求函数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1.实际恒久收入(y):实际恒久收入是构成人们货币需求的基础,它决定了人们持有货币的能力。
实际恒久收入越多,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也越大。
2.财富结构(w):财富结构包括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它影响了人们对货币的需求。
非人力财富占比越高,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越小;反之,非人力财富占比越低,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越大。
3.预期收益率(rm,rb,re,gp):预期收益率是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
当预期收益率越高,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越小;反之,预期收益率越低,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越大。
4.其他因素(u):其他因素包括人们的消费习惯、投资偏好等,也会对人们的货币需求产生影响。
三、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的特征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具有以下特征:1.货币需求是名义货币需求,即人们持有货币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名义交易。
2.货币需求是恒久性的,即人们在长期内对货币的需求是相对稳定的。
3.货币需求是适应性的,即人们在短期内会对货币需求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经济环境。
4.货币需求与其他资产需求相互替代,即当其他资产的收益率上升时,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