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4解答

合集下载

习题4答案——精选推荐

习题4答案——精选推荐

习题4答案第4章例题分析与解答答案:⼀、填空题1.接⼝说明2.功能模块3.变换分析与事物分析4.公共耦合5.通信内聚⼆、选择题1.C2.A3.B4.D5.C三、应⽤题1.2.主图:⼦图M2(考前处理):⼦图M3(考后处理):查询模块的功能⽐较简单,可以将准考证编号作为索引关键字查阅各科成绩,这⾥不再赘述,读者可⾃⾏设计。

测试题⼆、填空题1.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2.模块3.深度、宽度、扇⼊、扇出4.数据耦合5.公共耦合6.通信内聚7.受该模块内⼀个判定影响的所有模块8.模块本⾝以及其所有下属模块9.数据流图10.软件评审三、选择题1.B.2.C.3.A.4.D.5.A.6.D.7.A.8.B.9.B. 10.C.五、应⽤题仿真题答案:1.A 2.A 3.C 4.B 5.C 6.B 7.D 8.CDBDA习题1. 什么是软件概要设计?该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把⼀个软件需求转换为软件表⽰时,⾸先设计出软件总的体系结构。

称为概要设计或结构设计。

基本任务:⑴设计软件系统结构,具体为:采⽤某种设计⽅法,将⼀个复杂的系统按功能划分为模块。

确定每个模块的功能。

确定模块之间的调⽤关系。

确定模块之间的接⼝(模块之间传递的信息)评价模块的结构质量⑵进⾏数据结构及数据库的设计⑶编写概要设计的⽂档主要内容有:概要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说明书(DBMS的简介,概念模型,逻辑设计,结果)⽤户⼿册,修订测试计划(测试的策略﹑⽅法﹑步骤)⑷评审:是否完整地实现了规定的功能﹑性能要求。

设计⽅案是否可⾏。

关键的处理及内部接⼝定义的正确性,有效性,各部分的⼀致性。

2.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哪些内容?⑴模块化:模块是软件的组成部分,是具有独⽴功能且可命名的⼀段程序,所有模块组成整体,可以满⾜问题的要求。

模块化即按照⼀定的原则,将软件划分成若⼲个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个特定的功能,然后把这些模块按照某种⽅法组装成⼀个软件系统。

(可降低复杂度、减少⼯作量)模块具有以下⼏种特性:接⼝:模块的输⼊输出。

现代机械制图习题集习题解答4

现代机械制图习题集习题解答4

2-2 正投影的基本性质班级: 姓名: 学号: 11第2章 投影基础1. 根据给出的视图补画第三视图。

(4)(1)(2)(3)(5)2-6 直线的投影(续)班级: 姓名: 学号: 15第2章 投影基础7. 已知A、B、C在同一直线上,求点的投影。

OXab( )( )ddd'(4)c'aa'Xb'cXca( )d(5)a'OX b'bd'c'cacObbd( )8. 判断下列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平行、相交、交叉)(1)c'a'd'a'c'(2)b'b'd'OX( )bO(6)b'(d')dXa a'(c)c'( )acdbc'(d')a'O (3)b'交叉相交相交交叉交叉平行2-12 换面法班级: 姓名: 学号: 213. 求三角形ABC的实形。

1. 求点A的新投影。

第2章 投影基础O11H VX a'aX HV bab'(2)1HVV HX aa'(1)X V HXOa'1OOOc'c (1)XHV d'cdc'(2)HV aa'bb'OX O2. 求直线AB、CD的实长及AB与水平面的倾角和CD与正平面的倾角。

4. 求点K到三角形ABC的距离。

aa'Xcbkc'Ok'b'a 1'a 1a 1'b1'c1'。

流体力学习题解答4

流体力学习题解答4

习 题 四1. 油(μ=3⨯103-kg/m*s )和水(μ=1.14⨯103-kg/m*s )在管径d=100mm 的圆管中流动,如果压力降相同,流态都是层流,试求这两种流动中管轴线上的流速之比。

2. 动力粘度μ=0.072kg/m*s 的油在管径d=0.1m 的圆管中作层流运动,流量Q=3⨯103-m 3/s ,试计算管壁切应力τ0。

3. 水(运动粘度υ=106-m2/s )在直径d=200mm ,长l=20m 的圆管流动,流量Q=24⨯103-m 3/s ,如果管壁粗糙度∆=0.2mm ,求沿程水头损失。

4. 圆管直径d=80mm ,当流量很大时,测得沿程损失系数是一个常数,其值为λ=0.025,试计算管壁的粗糙度∆。

5. 一条管道,新使用时,相当粗糙度∆/d=104-,使用多年后,发现在水头损失相同的情况下,流量减少了35%,试估算此旧管的相对粗糙度。

6. 如图,串联管道由两段管组成,其长度和直径分别为l 1=500m ,d 1=300mm ,l 2=400m ,d 2=250mm ,壁面粗糙度都是∆=0.6mm ,水位H=10m ,如果沿程损失系数按阻力平方区计算,求流量Q 。

11题图7. 一段水管,长l=150m ,流量Q=0.12 m 3/s ,该管段内总的局部损失系数为ζ=5,沿程损失系数那λ=3.002.0d计算,如果要求水头损失h=3.96m ,求管径d 。

8. 为了测量截面突然扩大的局部损失系数ζ和管道沿程损失系数λ,在管道三个截面上装有测压管,其中测压管1在扩大前端,其余两个测压管等距离地安装在下游,已知三支测压管液面读数为h 1=156.5mm, h 2=163mm, h 3=113mm ,管径d=15mm ,D=20mm ,长度l=100mm ,测得流量Q=2.65⨯104-m 3/s ,求ζ和λ的值。

15题图9. 一条输油管道,直径d=250mm ,长l=6.5km ,壁面粗糙度∆=0.8mm ,流量Q=0.06 m 3/s ,油的运动粘度υ=2.4⨯106-m 2/s ,求沿程损失。

结构化学习题解答4(北大)

结构化学习题解答4(北大)
3 3
1 0 2

CH3
Cl
[(5.17 1030 C m) 2 (13.4 1030 C m) 2 1 1 2 2 5.17 1030 C m (13.4 1030 C m) ] 2 =5.95×10-30C•m
o C Cl C CH
2
N
CH3 Cl
[解:兹将各分子的序号、点群、旋光性和偶极矩等情况列表如下: 序号 点群 旋光性 偶极矩 a* C2v 无 有 b* Cs 无 有 c C4v 无 有 d D4d 无 无 e C2h 无 无 f Cs 无 有 g C1 有 有
*注:
基团。
在判断分子的点群时,除特别注明外总是将—CH3看作圆球对称性的
(g) H2N
NH2 (μ=5.34×10-30C•m)
[解]: 序号 a b c d
分子 C3O2 SO2 N≡C—C≡N H—O—O—H
几何构型 O=C=C=C=O
点群 D∞h C2v
同左
D∞h
C2
e
f*
O2N—NO2
H2N—NH2
D2h
C2v
g*
H2N
NH2
C2v
[4.16] 指出下列分子的点群、旋光性和偶极矩情况: (a) H3C—O—CH3 (b) H3C—CH=CH2 (c) IF5 (d) S8(环形) (e) ClH2C—CH2Cl(交叉式) NO (f) Br (g)
6.51 1030 C m

3

5.17 1030 C m 13.4 1030 C m
CH3
由推算结果可见,C6H4ClCH3间位异构体偶极矩的推算值和 实验值很吻合,而对位异构体和邻位异构体、特别是邻位异 构体两者差别较大。这既与共轭效应有关,更与紧邻的Cl原 子和—CH3之间的空间阻碍效应有关。事实上,两基团夹角 大于600。

微机原理习题解答:4

微机原理习题解答:4

微机原理习题解答:4习题四1.8086语言指令的寻址方式有哪几类?用哪一种寻址方式的指令执行速度最快?请问:数据操作数的串行方式存有七种,分别为:立即串行,寄存器串行,轻易串行,寄存器间接串行,寄存器相对基址变址和相对基址变址串行。

其中寄存器串行的指令继续执行速度最快。

2.若ds=6000h,ss=5000h,es=4000h,si=0100h,bx=0300h,bp=0400h,d=1200h,数据段中变量名num的偏移地址为0050h,试指出下列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和物理地址是多少?(1)movax,[64h]请问:串行方式为轻易串行;pa=60064h(2)movax,num请问:串行方式为轻易串行;pa=60005h(3)movax,[si]请问:串行方式为寄存器间接串行;pa=60100h(4)movax,[bx]请问:串行方式为寄存器间接串行;pa=60300h(5)movax,[bp]请问:串行方式为寄存器间接串行;pa=50400h(6)moval,[di]请问:串行方式为寄存器间接串行;pa=61200h(7)moval,[bx+1110h]请问:串行方式为寄存器相对串行;pa=61410h(8)movax,num[bx]请问:串行方式为寄存器相对串行;pa=60305h(9)movax,[bx+si]请问:串行方式为基址变址串行;pa=60400h(10)movax,num[bx][di]请问:串行方式为相对基址变址串行;pa=61505h3.设bx=637dh,si=2a9bh,位移量为c237h,试确定由这些寄存器和下列寻址方式产生的有效地址。

(1)轻易串行请问:有效率地址为ea=c237h(2)用bx的寄存器间接串行请问:有效率地址为ea=637dh(3)用bx的相对寄存器间接串行请问:有效率地址为ea=125b4h (4)基址提变址串行请问:有效率地址为ea=8e18h(5)相对基址变址串行请问:有效率地址为ea=1504fh其中,(3)和(5)中产生位次,必须把最低十一位1舍弃。

化工热力学课后习题第4章解答

化工热力学课后习题第4章解答

第4章 非均相封锁体系热力学一、是不是题1. 偏摩尔体积的概念可表示为{}{}ii x P T i n P T ii x V nnV V ≠≠⎪⎪⎭⎫ ⎝⎛∂∂=⎪⎪⎭⎫ ⎝⎛∂=,,,,∂。

(错。

因关于一个均相放开系统,n 是一个变数,即(){}0,,≠∂∂≠in P T i n n )2. 在必然温度和压力下的理想溶液的组分逸度与其摩尔分数成正比。

(对。

即常数===),(,ˆP T f f x f f i ii is i )3. 理想气体混合物确实是一种理想溶液。

(对)4. 关于理想溶液,所有的混合进程性质转变均为零。

(错。

V ,H ,U ,C P ,C V 的混合进程性质转变等于零,对S ,G ,A 那么不等于零) 5. 关于理想溶液所有的逾额性质均为零。

(对。

因is EM M M-=)6. 理想溶液中所有组分的活度系数为零。

(错。

理想溶液的活度系数为1)7. 体系混合进程的性质转变与该体系相应的逾额性质是相同的。

(错。

同于4)8. 关于理想溶液的某一容量性质M ,那么__i i M M =。

(错,同于4)9.理想气体有f=P ,而理想溶液有i i ϕϕ=ˆ。

(对。

因i i i i i i is i isiPfPx x f Px f ϕϕ====ˆˆ) 10. 温度和压力相同的两种理想气体混合后,那么温度和压力不变,整体积为原先两气体体积之和,总热力学能为原两气体热力学能之和,总熵为原先两气体熵之和。

(错。

总熵不等于原先两气体的熵之和)11. 温度和压力相同的两种纯物质混合成理想溶液,那么混合进程的温度、压力、焓、热力学能、吉氏函数的值不变。

(错。

吉氏函数的值要发生转变)12. 因为G E (或活度系数)模型是温度和组成的函数,故理论上i γ与压力无关.(错。

理论上是T ,P ,组成的函数。

只有对低压下的液体,才近似为T 和组成的函数)13. 在常温、常压下,将10cm 3的液体水与20 cm 3的液体甲醇混合后,其整体积为 30 cm 3。

有色冶金原理(傅崇说版)部分课后习题解答 4

有色冶金原理(傅崇说版)部分课后习题解答 4

第四章习题与思考题1. 含钴和铜的硫化矿于1×101325Pa 条件下进行焙烧,要生成能溶于水的硫酸钴和不溶于水的氧化铜,达到易于 用水分离两者的目的,试确定这种选择硫酸化焙烧的炉气 组成的控制范围,已知:2CuO+2SO2+O→2CuSO4 ΔG θ 950k=-119053J2CoO+2SO2+O2→2CoSO4 ΔG θ 950K=-160482J 2. 硫化镍(Ni3S2)在总压为 101325Pa,温度为1000K,气 相组成范围是3~10%O2,3~10%SO2的条件下进行焙烧,问所 得焙烧产物应是什么?已知NiO+SO3=NiSO4 ΔG θ =-248069+198.82T,J 3. 已知反应Cu2O+FeS=Cu2S+FeO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108336 -0.000074T,问在 1473K温度下该反应 式为logKp=19146.T进行的可能性?解答:1.解:2CuO+2SO 2+O 2 2CuSO 4119053 1 ln 22 2 950 - = × - = D O SO P P RT G q ( 2 22 O SO P P × )1=2.84×10-7 同理,2CoO+2SO 2+O 2 2CoSO 4( 2 22 O SO P P × )2=1×10-9 可知在同样的 P O2 时, 2 2 1 2 ) /( so SO P P ) ( =16.85,即在 950 0C 时炉气范 围只要将 SO 2 的压力控制在(P SO2)2—(P SO2)1 的范围内即可。

2.解:NiO+SO 3=NiSO 4 ΔG θ =-248069+198.82T,JTKp RT G 82 . 198 248069 ln + - = - = D q 得 P SO3(NiSO4)=2.68×10 3 Pa2SO 2+1/2O 2=SO 3ΔG θ =-94558+89.4T,J (P 77) 1000146 . 19 1000 4 . 89 94558 log log 2 1 2 2 3´ ´ - = × = O SO SO P P P Kp Kp=1.84P SO3(炉气)=Kp•P SO2•P O21/2 =1.84×(0.03×101325)×(0.03×101325) 1/2 =3.14×10 5 PaP SO3(炉气)> P SO3(NiSO4),焙烧产物是 NiSO 4。

大学物理课本答案习题 第四章习题解答

大学物理课本答案习题 第四章习题解答

习题四4-1 一宇航员要到离地球为5光年的星球去旅行,如果宇航员希望把这路程缩短为3光年,则他所乘的火箭相对于地球的速度应是多少?解 5光年是在地球上测得的原长,由于此长度相对宇航员也是高速运动的,所以他测得收缩了的长度为3光年. 即3=火箭相对于地球的速度应为45u c =4-2 一飞船以0.99c 的速率平行于地面飞行,宇航员测得此飞船的长度为400 m.. (1)地面上的观察者测得飞船长度是多少?(2)为了测得飞船的长度,地面上需要有两位观察者携带着两只同步钟同时站在飞船首尾两端处.那么这两位观察者相距多远? (3)宇航员测得两位观察者相距多远?解(1)56.4(m)l l ===(2)这两位观察者需同时测量飞船首、尾的坐标,相减得到飞船长度,所以两位观察者相距是56.4 m.(3)地面上的两位观察者相距56.4 m ,这一距离在地面参考系中是原长,宇航员看地面是运动的,他测得地面上两位观察者相距为7.96(m)l l ===所以宇航员测得两位观察者相距7.96 m.4-3 已知π介子在其静止系中的半衰期为81.810s -⨯。

今有一束π介子以0.8u c =的速度离开加速器,试问,从实验室参考系看来,当π介子衰变一半时飞越了多长的距离?解:在π介子的静止系中,半衰期80 1.810s t -∆=⨯是本征时间。

由时间膨胀效应,实验室参考系中的观察者测得的同一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为8310s t -∆==⨯因而飞行距离为7.2m d u t =∆=4-4 在某惯性系K 中,两事件发生在同一地点而时间相隔为4s 。

已知在另一惯性系'K 中,该两事件的时间间隔为6s,试问它们的空间间隔是多少?解:在K系中,04st∆=为本征时间,在'K系中的时间间隔为6st∆=两者的关系为t∆==所以259β=故两惯性系的相对速度为8110m su cβ-==⋅由洛伦兹变换,'K系中两事件的空间间隔为)k kx x u t'∆=∆+∆两件事在K系中发生在同一地点,因此有0kx∆=,故810mkx'∆==4-5 惯性系'K相对另一惯性系K沿x轴作匀速运动,取两坐标原点重合的时刻作为计时起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4
4.1 强迫性中断与自愿性中断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
强迫性中断这类中断事件是正在运行的程序(进程)所不知的。

这类中断的发生与否,何时发生都是事先所无法预知的,因而执行的程序可能在任意位置被打断。

自愿性中断这类中断事件是正在运行的程序事先有意识安排的。

它们通常由于正在运行的程序执行访管指令(或系统调用)而引起的,其目的是要求系统为其提供某种服务。

这类中断的发生具有必然性,而且发生的位置确定。

4.2 试说明时钟中断对于程序、作业管理的作用。

答:
①进程管理:在采用时间片轮转处理机调度算法的系统中,记录进程已占用处理机时间,并判断时间片是否用完。

在采用可抢占CPU动态优先数处理机调度算法中,重新计算各进程的优先数,并判断是否有高优先数(与当前运行的进程优先数比较)进程出现。

②作业管理:记录作业在输入井中等待的时间,以及目前的优先级别,以便作业调度程序据此决定下一个将要进入系统执行的作业。

4.3 试说明中断是进程切换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答:
进程切换是在系统模式下,是通过硬/软中断进入系统模式的,但中断不一定产生进程切换,如在非强占机制下,尽管发生I/O外部中断使得一个进程可能从阻塞队列进入就绪队列,但不能立刻强占CPU,即发生进程切换。

4.4 为什么在中断发生时要保存当前被中断进程的PC和PSW,IBM PC机上在中断发生后,硬件上都保存那些内容?
答:
因为PC和PSW当前进程的CPU现场,是下次运行的初始环境。

IBM PC机上在中断发生后,硬件上都保存:CS,IP,PSW。

4.5 何谓中断向量,用户在多道程序系统下是否可修改中断向量,为什么?
答:
每个中断处理程序都有一个入口地址(PC←存放于系统固定单元中的地址),及其运行环境(PSW)。

当中断事件发生时,中断装置根据中断类别自动地将对应的PSW和PC 分别送入程序状态字和程序计数器中,如此便转入到对应的中断处理程序。

这个转移类似于向量转移,因而PSW和PC也可以被称为中断向量。

用户在多道程序系统下不可修改中断向量,因为中断、中断向量和中断处理程序是由系统控制和管理的,对用户是透明的。

4.6 你认为在多道程序系统下,用户程序是否可以执行“关中断”和“屏蔽中断”指令,为什么?
答:
用户程序不可以执行“关中断”和“屏蔽中断”指令,因为中断是由系统控制和管理的,用户不感知中断;否则将造成系统混乱(无统一管理者)。

4.7 如果没有中断,是否可以实现多道程序设计,为什么?
答:
不能,因为如果一个进程被调度执行就一直执行下去而不会被打断,就不会存在多个进程交替运行。

4.8 高级调度与低级调度各自的任务是什么,何时需要中级调度,中级调度的目的是什么?
答:
高级调度的任务就是选择一个或多个作业投入系统活动空间中,即从静止空间进入活动空间,准备在CPU上运行。

低级调度的任务就是选择一个处在活动空间中的一个就绪进程调度到CPU上执行。

在需要进行进程的程序和数据交换时需要中级调度的时机,中级调度的目的就是缓解内存紧张状况,将一个或多个进程的全部或部分程序和数据交换到外存的交换区上。

4.9 如果系统存在系统级线程,低级调度的单位是什么,如果系统不存在系统级线程,低级调度的单位是什么?
答:
如果系统存在系统级线程,则低级调度的单位是线程,如果系统不存在系统级线程,低级调度的单位是进程。

4.10 请你给出低级调度的三个时机,即何时会产生低级调度。

答:
一个进程执行结束、当前进程由于请求I/O进入阻塞、以及分时系统中时间片到。

4.11 在抢占方式的系统中,何时会产生抢占?
答:
当一个进程从阻塞队列进入就绪队列时、以及创建一个新进程时等。

4.12 判别下列各结论的正确与错误,并说明你的理由
(1)若系统限定一个进程在CPU上一次只能执行一个时间片,则系统采用的是抢占式调度方式。

正确,因为时间片到是一种强占机制。

(2)若只当一个进程执行完了它的任务,系统才重新进行调度,则系统采用的是非抢占式调度方式。

正确,因为中间未被打断过(强占)。

(3)若现行进程需要等待某个事件时,系统立即将CPU转交给其它进程,则系统采用的是抢占式调度方式。

否,因为是由进程主动放弃CPU的。

(4)实时系统通常采用抢占式调度方式。

正确,因为需要及时响应高级中断事件。

4.12 解释 CPU利用率、吞吐率、作业的周转时间和进程的周转时间,以及作业带权周转时间。

答:
单位时间内CPU运行时间所占比例。

单位时间内完成任务的个数。

作业进入系统到完成的时间;进程初始进入就绪队列到完成的时间。

作业周转时间与运行时间的比。

4.13 如果某调度算法获得了平均周转时间最小,能否说明该算法必定是最佳的,该结论是否成立?试说明你的理由。

答:
平均周转时间最小将导致单位时间内系统吞吐率高,因而该算法是最佳的。

4.14 周转时间与响应时间有何不同?
答:
周转时间一般是指从进入到完成的时间。

响应时间一般是指从进入到准备开始响应的时间(分时系统否)。

4.15 设在批处理系统中,有4道作业,他们进入系统的时刻及运行时间如下:
请分别求出下列算法各作业的执行顺序,以及平均周转时间、带权周转时间。

FCFS,SJF,HRN,SRT算法
答:
FCFS:
SJF:
HRN:
SRT与SJF同样:
4.16 请证明SJF算法导致最短的平均周转时间。

答:
在长作业之前,优先执行短作业,所减少的短作业的等待时间大于长作业所增加的等待时间,从而,平均等待时间应得到减少;即有下面图示:
从相关的参考资料(何炎祥主编,计算机操作系统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清华大学出版社)得到的具体解答为:
解:假设在某一时刻,有n个作业到达,其服务时间(运行时间)分别为;
t1≤t2≤t3 。

,所以响应时间;T(t1)= t1,T(t2)= t1 + t2,。

因此平均响应时间如下:
T av= ∑
=
+ -
n
i
i
t
i
n
n1
)1 (
1
再假设,作业a和作业b交换执行顺序,且a<b,则新响应时间如下:
'
T av=n1[nt1+(n-1)t2+…+(n-a+1)t b+…+(n-b+1)t a+…+t n]
'
T av-T av=n1[(n-a+1)t b-(n-a+1)t a+(n-b+1)t a-(n-b+1)t b]= n1(t b-t a)(b-a) 由于a<b,所以t a<t b,上式大于0,即按SJF调度平均响应时间最小(短)。

4.17 下述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1)SJF属于公平调度算法。

(2)越短的作业,或进程,应越优先服务。

(3)由于SJF优先服务短者,故可用于分时系统。

答:
(1)不正确,因为SJF属于短作业优先。

(2)不正确,应根据系统的追求的目标。

(3)正确,分时系统对及时要求不高。

4.18 假定RR算法调度一个进程所需的CPU时间的平均值为 a,讨论下述情况对时间片q不同的设置将导致什么结果,或产生什么影响;
(1)q = ∝;(2)q 稍大于 0 ;(3)q = a ;
答:
(1)q = ∝时,相当于FCFS。

(2)q 稍大于 0时,CPU利用率极低。

(3)q = a 时,CPU利用率 = 50%
4.19 实时调度算法中最重要的参考依据是什么?
答:
实时调度算法中最重要的参考依据是截止时间。

4.20 目前常用的调度算法能否应用到实时系统中?
答:
不能。

4.21 在实时系统中,采用不可抢占处理机的优先级调度算法与采用可抢占处理机的优先级调度算法的区别是什么?
答:
区别是否存在快速的外部事迹中断响应。

可抢占处理机的优先级调度算法要求系统具有快速响应外部事件中断的能力。

一旦出现外部中断,只要当前任务未处于临界区,便能立即剥夺当前任务的执行,把处理机分配给请求中断的紧迫任务;而不可抢占处理机的优先级调度算法一旦调度某个进程运行就一直运行下去,直到完成,或自我终止。

4.22紧耦合与松散耦合多处理机系统的区别是什么?
答:
区别就在于是否通过主存进行数据交换。

紧耦合是通过主存进行数据交换,而松散耦合是通过通信线进行的数据交换。

(注: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只是收取少量整理收集费用,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