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由接受性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主动学习对新课程的实施具有极其重要作用。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状况并不容乐观。

2.我校教学实践的需要。

根据实际,我校提出了“和谐、高效、可持续”的课堂教学发展方向,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新性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的智慧、潜能迸发出来,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与创造者,这样才能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踏实。如果学生的学习建立在此基础上,将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学习和探究知识,并将此种意识形成为一种具有长期性特征的学习品质,就能提高学习的效果,提高教育的质量,最终促进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

基于上述情况我选择了“小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性探究”这一课题,旨在认真研究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的智慧、潜能迸发出来,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与创造者,将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学习和探究知识,并将此种意识形成为一种具有长期性特征的学习品质,提高学习的效果,为今后持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我们把课题的研究界定在“小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性研究”的范畴之内,因此,对有关概念做以下界定:

1. 小学生: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在小学读书的学生1――6年级学生。

2.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3.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一定的学习目标,以自己为主体,独立、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愿意学,乐于学,学得有兴趣;二是学生能独立自主地学;三是学生会学,有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的创始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要求教师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2.课标强调:“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3.德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1790-1866)说过;"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又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英国的斯宾塞也说过:"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现的过程,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已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认为:"学校中的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已获得知识的方法。"

4.系统科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动态系统,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手段等进行综合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

1.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实践探索,探讨出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和课堂教学的一般性模式,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形成本校教改特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2)通过实验研究,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性、创新性、实践性上得到提升,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促使广大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真正树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推进各学科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理论水平、科研水平。

2.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进一步调查分析目前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以及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帮助学生优化学习行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的具体策略。

(3)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会学、主动地学、创新地学,逐步构建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3.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调查研究法3.文献研究法。4.观察法。5.经验总结法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4年4月-2014年6月):课题申报立项阶段。

主要工作:

填写课题申请评审书,申报课题立项。

1. 搜集国内外关于自主学习的资料,了解自主学习研究的进展情况。

2. 按照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校原有课题《自主创新教育》的

研究成果,形成各学段学生自主学习的预设目标。

3. 开展调查研究,弄清各学段学生原有自主学习的情况,并对照自主学习

的预设目标及国内外自主学习的研究情况确定本课题研究的若干个支撑点。

4. 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制定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2014年8月—2014年11月):开题研究阶段。

主要工作:

1.点上实验:如何指导小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有哪些:怎样认识指导与自主之间的关系;从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的

过程中有没有基本的规律与原则可以遵循。

2.追因调查:弄清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应对。

3.验证研究: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并修订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

4. 课题研究中期评估。

第三阶段(2014年11月—2014年12月)课题结题阶段。

主要工作:

1.搜集实验中积累的资料,从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筛选出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通过上面推广深化、拓展和完善本课题研究。

2.结题汇报活动。

六、研究的具体举措及成效

1.研究的具体举施

从本课题实施至今,我们围绕“小学生自主探究性教学策略的研究”、“小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小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与学生能力发展的研究”、“小学生自主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小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等,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1)拓展校本教科时空,激活教师课题意识。

读书启思,内化观念。读书是提高教师专业理论修养的最佳途径之一,是属于隐性的校本教研活动。因此,我们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通读一本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书籍,每月至少向同事推荐好文1篇,注明文章出处,并写上简短的推荐意见或感受,共享优秀理论成果;每学期举行一次读书报告会,交流读书心得,引导老师养成思考性阅读习惯,并逐渐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思想。

(2)坚持草根化课题研究,努力实现课题为教学服务。

人人参与“小课题研究”。我校不仅要求每位教师围绕“小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研究”,人人上好一节课题研讨课,人人写好一份课题案例,人人参加好每次的课题组活动。而且,要求青年骨干教师在主课题背景下,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问题寻找切入点,以一个学期为时间段确立一个小课题,透过教学实践表象研究和剖析教学的本质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策略实践,不断丰富理论的微观研究。我们要求期初上报研究课题名称,撰写研究简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展开短期研究,并填写研究记录表,要求每月在教科沙龙微型团队活动中有专门的时间进行小课题研究情况交流,学期结束时撰写总结文章,交流展示,并选择优秀成果在学期末的全校教科大会上交流。实践证明,这种草根化的研究不仅为老师反思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提供了实践与理论依据,而且,最大可能地实现着教师自我更新和发展的目标,为提速老师的专业成长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教学的核心,它决定着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方向,也决定着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意义。教学目

标的确立不能仅仅将目光投注于文本内容,而应该将目光转向学生的学科素养形成与人格完善的需要,使三维目标融合化、具体化、实在化、人本化、发展化。

教学内容的研读——倡导“个性解读”。教学内容的研读,倡导“个性化解读”,即教师必须走进教材,在充分理解感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实现超越文本的个性解读,准确把握学科与教材的特点及其教学价值,从而为凭借教材进行有效地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地发展,创造最广阔的平台与空间。

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注重“双管齐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和课堂的质效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应该充分关注“显性资源(教学图片、参考材料、网络、多媒体等可视性教学材料)”和“隐性资源(人们的想像力、创造力、情绪、环境以及知识和技能等)”,做到“双管齐下”。

②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主要教学行为策略追求“有效性”。体现为:有效对话、有效训练、有效迁移等教学行为活动。

“自主探究”的课堂追求应该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又不断求解的过程”,教师、学生、教材三者在课堂的平等对话中实现着互学互惠,共生共长。我们充分相信学生与教材有独立对话的能力,在课堂上追求“四有”,即:学生有自主阅读的时间,有自主思考的时间,有自主合作的时间,有自主对话的时间,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我们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出一种“对话”的情境,追求有语言内涵的灵动对话、有效对话,在互动式对话中实现思维互动,在导向式对话中进行情感诱导,在评价式对话中实现激励肯定,

人人参与“教科沙龙微型团队”。合作与交流能激起思维碰撞,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因此,以研讨、交流为主的沙龙活动形式被大家广泛采用。我们认为要切实提高教学沙龙活动的成效和质量,让每个人思考,让每个人表达是最根本的要求。所以,我们将原来的全体参与的会议式沙龙活动,变革为语数(分低中高)、英语、体艺、科学和信息技术等九个微型沙龙团队。由班子成员分别担任组长,定期组织开展有效的课题研讨活动,具体包括:每双周四开展一次的课题沙龙研讨活动(主题一般提前两周由组长与组员共同商讨确立),每单周二进行一次的点名谈课和预约听课活动(内容一般是谈自己要上的课,重点谈教学设计与理念以及课题研究在这一设计中的体现,并预约好这一课听课时间),此不断增强课题研究与行为实践的相互转化、相互促进。

“三课一评,一课三议”主题化。近学年,我们本着“教研、科研一体化”的工作思路,以新课程改革目标为指引,开始实施以“三课一评,一课

(三)多管齐下,提高课题研究的反思力度。

反思是最有效的自我提升方法,它是促进课题研究呈螺旋上升态势的助推剂。为了加强教师对课题研究的反思力度,加快课题研究的步伐,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

课堂教学是开展课题实践的主要场所,也是促进教师进行课题反思的主要平台之一。因此,我们在教师备课本上特别辟出一栏,专门用于记录教师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情况,要求教师日日思,日日记,养成自觉反思习惯。

主题化的教科沙龙研讨是强化教师进行深入反思的重要途径。因此,每个研讨主题都是从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具体研究中遇到的普通问题中提炼而产生的,如“课题认识大家谈”“自主互动,追求高效”“自主探究性教学案例谈”“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等,主题一般提前两周公布,供教师就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实践、思考,撰写书面交流文章,确保每个教师的反思和对话都有一定的浓度,营造有一定的学术研讨氛围,达到智慧共生共长的效果。

撰写论文、案例是加强教师反思力度的必要手段,我们鼓励教师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有质量的论文和案例,并通过课题组评比推荐参加上一级的各类评比活动,争取让优质的反思成果得到进一步推广。

2.研究的主要成效

(1)总结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小学生自主探究性教学策略

“自主探究性教学策略”指的是教师为实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这一教学目标或意图所采用的一系列问题解决行为。几年来,课题组经过长期细致的课堂教学实践围绕“教学前的准备策略”、“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教学后的评价策略”三个方面,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有效推进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途径,使我们课堂教学不断走向四个和谐,即:教学目标的和谐相融、教法学法的和谐统一、师生对话的和谐互动、教学资源的和谐整合。

①教学前准备策略

教学目标的确立——坚持“以生为本”。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整个课堂师生的思维在逐层递进的“对话”中,不断生发,不断深入。

“有效训练”旨在通过体验让学生“练而有悟”、“练而有得”、“练而有乐”。练而有悟,即从学生的疑难之处入手,以训练为途径,在释疑的过程中,

在结果的凸现中,引导学生自省自悟,从而实现思维能力的发展。练而有得,即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能力培养两个层面上寻找到结合点,在引导学生释疑的过程中,灵活处理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抓住训练主线,以“重”(主要问题)带“轻”(次要问题),以“轻”促“重”,提高释疑和训练的质量,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发展,使教学目标得到有效的落实。练而有乐,即面向全体,关注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灵活化,关注途径的层次性、发展性,并充分运用激励手段,调动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人人走向成功,使探究成为一种乐趣,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迫切需要。

“有效迁移”是在巩固书本知识的基础上,以拓展相关内容为载体,以发展学生素质为核心,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它是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发展阶段。我们一般采用“模仿实践——自主运用”这样一个操作过程。即: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内容上由易到难,由课内到课外;操作形式上由模仿到熟练,由熟练到有所变化,做到步步落实,层层提高。另外,在迁移练习的设计上要面向全体,体现层次性,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程度上得到自主发展。作为教师,无论是知识拓展的形式,还是教法和学法的设计,都要力求有新意,要积极鼓励学生在自主实践与探索中不断积累,善于发现,敢于创新,促进其萌发创新意识,培养其敢于探索,追求科学的良好品质,为其成长为新世纪的优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辅助教学行为策略体现“激励性”。教师一方面注重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通过一些有效途径,如:环境的创设,大胆的质疑,情境的渲染,操作与体验等,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进而产生新的学习动机,激发起自觉学习的愿望。另一方面关注积极的教师期望(即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给学生以学习的自信,让学生在教师的目光、行为、言语中受到鼓励,从而激励孩子对自我概念、自我期望、动机、归因等获得良性发展。

管理行为策略实现“最优化”。我们提出并建立了“一个模式”“两个标准”和“四个原则”的课堂管理模式。“一个模式”即“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学练并重—迁移实践”自主探究性教学基本模式;“两个标准”即建立和实施《小学生自主探究性课堂教学标准》和《小学生自主探究性课堂学习标准》;四个原则即:教学相长的原则、有教无类的原则、个性化发展的原则、动态生成的原则。这一管理模式一方面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可对照执行的标准,另一方面

也为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另外,我们还提出了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充分利用好每堂课的关键时间段(前15分钟),并通过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来延长有效学习时间,同时讲究处理课堂问题的时机和方式,从而达到实施有效的课堂时间管理的目的。

③教学后评价策略——“全面评价,关注发展”

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被广泛应用,它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在“自主探究性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评价坚持“全面评价,关注发展”这一原则。评价内容和标准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还要注重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发展,更要关注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我们从心理素质、智力品质、方法技巧三个方面确立评价内容与目标。“心理素质”方面重点要求学生具有自主探究意识及自主学习的态度和动机。“智力品质”则关注学生观察力、思考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评价的发展水平。“方法技巧”侧重于培养学生学习参与能力和自主实践能力。我们鼓励教师进行富有创造性的个性化教学评价活动,通过评价促使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意识逐步根植于学生的心灵之中,付诸于他们的实践之中。

(2)明确了自主探究性学习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促进作用

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是学习方式的转变。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以认识和把握有效学习方式为价值取向,是我们创造性地引导和促进学生进行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重要保证。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自主探究性学习”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促进作用,“自主探究性学习”能较大限度地发展学生学习方式的“五性”,即:体验性、独特性、独立性、主动性、问题性。

“自主探究性学习”激活了学生学习的“体验性”。体验使学习的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也是人格健全的过程。在“自主探究性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具有专业特质的教学语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用各种灵活的组织形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他们进入“学生”这一角色,对教材进行自我理解、自我解读。我们提出在课堂上要努力让学生获得四种体验,即“情感体验、探究体验、省悟体验、成长体验。”

“自主探究性学习”推进了学生思维的“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自主探究性学

习”能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层面学生的发展需要制定教学目标,根据每个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确定教法和学法。在宽松、和谐的对话环境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个性化学习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解读,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我,发展自我,成为“鲜明独特”的自我,从而发展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

“自主探究性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的“独立性”。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本质特征,在具体活动中表现为:我能学。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我们不必怀疑学生与文本有独立对话的能力,而应当很好地反思我们是否给予了这种“独立性”生成的机会。“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课堂则为学生的独立成长构建了最广阔的平台,因为教师能充分信任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和环境,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因此,我们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必须让学生有自主阅读的时间,有自主思考的时间,有自主合作的时间,有自主对话的时间;必须为学而教,化教为学,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让学生在学习成功之中不断走向独立。

“自主探究性学习”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在具体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关注“自主探性学习”的课堂就是要努力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主探索,主动获得的过程。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上,我们突出了探究方法的指导,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化解在层层的感知与理解、体验与感悟中,循序渐进,拨云见日,其过程对学生产生了莫大的吸引与挑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探究意识和释疑能力。

“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问题意识”。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新课程标准也把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作为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向。“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课堂就是要充分呵护和诱发学生的发奇心,让学生既能走进教材,又能走向教材以外的世界,从中

发现新的领域,寻求新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强烈探究性欲望,通过新一轮的学习与实践增强知识的广度、深度,及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构建了小学生自主探究性教学一般模式框架

本课题实施以来,我们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坚持课题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结合,通过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对“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认识,提高了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初步构建了“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学练并重→迁移实践”的自主探究教学的一般模式框架。

自主预习。“自主预习”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变“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和“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为“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的重要环节。“自主预习”强调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通过自学对教材预先有所得有所悟,为课堂上的自主探究作好充分准备。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的差异,我们作了适当的调整:低年级以导学为主,中年级以半扶半放为主,高年级以自学为主。“自主预习”这一环节重在以自主为核心,以发现为目标,着力提高自学的效益。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互动合作进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重在通过展开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体验中获得释疑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其一般操作步骤为:“启思——探究——释疑”。这一环节的操作是立体式的多向交流,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多元互动对话,是师生智慧共生共长的过程。

学练并重。“学练并重”是自主学生获得知识并灵活运用知识的一个重要过程。这个过程重在以学导练,以练促学,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获得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感。在具体操作时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练而有悟;通过突出重点,使学生练而有得;通过多法结合,使学生练而有乐。

迁移实践。“迁移实践”是指在巩固书本知识的基础上,以拓展相关内容为载体,以发展学生素质为核心,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这是一个学生自主实践运用的阶段,是知识、能力双迁移的提升阶段,是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发展阶段。其一般操作过程为:“模仿实践——自主运用”。操作遵循的原则为:循序渐进的原则;自主选择的原则;创新的原则。

(详见附件1第21页至22页:《在自主探究中愉快地学习——“小学生自主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谈》)

(4)构建了具有学科特色的自主探究性学校课堂教学特色

在课题组构建了小学生自主探究性课堂教学一般模式框架的基础上,课题组通过整合科研与教研,致力于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学生的学习评价、教师的教学评价等的进一步探索,不断磨炼课堂,总结提炼成果,逐步构建了具有学科特色的自主探究性学校课堂教学特色。

七、研究反思

通过此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我们看到我们的研究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如:1.科研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1)科研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尽管我校制定的科研工作制度比较健全,但制度的步伐跟不上科研工作的发展需要,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2)课题管理还不够精致化。我们对课题研究工作的管理比较偏重于显性的活动开展、资料收集、研究成果,而对隐性的学习、思考、提炼等过程还缺乏强有力的、精细的管理方式。

(3)教师、学科的差异兼顾还不够全面。我们在建立子课题研究小组时,虽然对组成成员进行了比较合理的调配,也充分考虑了薄弱学科的因素,但是在具体的研究运行操作过程中,对基层老师的差异发展、小学科的研究工作还没有真正兼顾到位,导致了老师之间、学科之间的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

2.理论创新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

(1)尚未建立高层次的理论指导专家组。由于条件限制,加上主动性不够,我们缺乏比较有权威性的相关专家、教授给予全程而系统的理论构建指导,使课题研究的理论成果与预期目标有一定的距离,其推广价值及影响力不是十分深远。

(2)课题核心成员的理论水平尚未达到一定高度。近几年来,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校的骨干教师队伍得到了不断壮大。但是具有良好专业理论修养,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骨干教师还相对欠缺,因此,课题研究的理论创新力量显得比较薄弱。

3.课堂特色有待进一步打造。

(1)教学方式转变不尽到位。从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还没有达到最理想的境界。其原因有:一是对自主探究性的教学策

略研究不够透彻、深入,课堂教学的特色比较趋向大众化,缺乏鲜明个性特征;二是老师的教学观念受大教育环境影响,受班级学额制约,不敢轻易走向教学的全面开放。

(2)评价机制改革不尽完善。一是评价“自主探究”教与学的标准体系构建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在较短的时间内难以达到科学、系统的规范要求,致使评价达不到最佳可信度;二是评价的操作系统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之下,持续实施的难度相当大,致使评价达不到最佳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研究中,将进一步巩固成果,正视问题,深入研究,积极创新,一切都着眼于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力争把塘桥中心小学的“自主探究性”特色建设提升到更高的发展阶层。

八、主要参考文献、著作目录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朱慕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肖川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肖川上海教育出版社

《探究性教学的实质:一种复杂性思维视角》郝志军《教育研究》200年11期

小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刘海丽

小课题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班级管理与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纳卜藏九年一贯制学校马洪福 一.课题基本情况 1.研究的背景 ①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共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好形势下,为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有很多学校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成效显著。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最基本、最稳定的组织,也是学生在校进行学习生活的集体。因此,班级文化不仅是学校文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建设最基本的支点与抓手,班级文化建设理应成为学校和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②学校高位发展的需要。 学校的根本价值存在是文化存在。认识一所学校,一定要认识该学校的文化;研究一所学校,也一定要研究该学校的文化。学校文化是最值得研究的因素,也是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先进的学校文化一旦形成,便会产生巨大的感召力! 近几年来,我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校本教育研究,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我校根据“特色为根,质量为本,

文化为魂”的办学方针,致力于建设“美丽校园”,打造品牌学校涵。学校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体系还不完善,还未能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有的班主任进行了一些探索,但还没要有在日常的教育中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要使学校在更高层次上良性运转,必须借力于学校的文化建设,如此才能不断提高办学品位,确保学校实现科学发展、持续发展。 ③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 学生养成教育方面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不为班级着想,不关心班集体,缺乏集体思想,养成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这与班级管理有很大的关系。说明我们的班级管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没有良好的班风,班貌,没有良好的文化环境,就没有班级精神的形成。教育的本质,按照我们的理解,就是把“自然人”培养成“文化人”。当前,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帮助下知道“做什么”,部分学生知道“怎么做”,而只有少部分学生才知道“为什么做”。我们的理想,就是让绝大多数学生知道“为什么做”,而文化的功能之一就是能帮助学生知道“为什么做”。文化一旦化为学生自觉主动追求的东西后,它就可以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支撑点,价值判断的参照系。如此,学生就会用某种“特征”的文化选择生活,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进而选择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场合,用恰当的方式和手段,做正确的事情”,以至形成一种生活精神。 ④教师生命发展的需要

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河南化工技师学院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得职业教育 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 课题负责人贺攀科 联系电话 邮箱 所在部门工业分析系电子显微镜技术专业 申请时间2014 年12月31 日 结题时间2015年12 月18 日 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得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摘要:本课题从我校得实际情况入手,构建了基于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得电子显微镜技术专业得课程体系,制订一体化课程得课程标准;打造开放式得一

体化课堂,充分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积极合理地引导学生使用手机; 制定新得学生期末终结性考核评价方案。通过上述教学模式得研究与实践,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得协调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一体化课堂,综合职业能力 本课题就是电子显微镜技术专业为加强电镜技术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而申报得教改课题。该课题于2015年1月由河南化工技师学院批准并列入电镜专业年度工作计划.随后,课题工作人员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了该课题,经过近一年得研究,现已结题,现将具体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得背景、内容及基本原则 我校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弱,学习专业课时感到吃力,怕学厌学心理严重,从而专业系统知识得不到形成,专业技能只能限于盲目性、模仿性得机械操作,无法做到理论指导实践,难以形成系统得专业技能。教学方法主要还就是以专业学科为中心得传统教学方法,容易产生“重理论知识传授,轻职业技能培养"得不良倾向。为了适应用人单位对电镜技能人才得要求,也就是为了为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得职业教育得需要,特申请立项该课题。 本课题主要从职业教育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得要求出发,力足于课堂,改变传统得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得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本课题拟解决得关键问题与主要内容就就是改变传统得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得主体,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得顺利进行,我们提出了课题研究工作得几项基本原则: 1、以科学发展观为提导思想,贯彻教育部教职成[2015]6号文件印发得《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得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 2、本研究特别注重与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得特点,充分重视本专业与本院校得优势与特殊性,使研究富于特色。 3、以研促教,以研促改,通过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电镜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 《初中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探究》课题 结题报告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我校作为一所普通的初级中学,在实施语文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对于新课标倡导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很大。对此现状,我校语文教研组实施了《初中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探究》的课题研究,并被列为市级课题。经过一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做出如下报告。 【摘要】: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应以“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教会学生确立自主目标;获得自学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目标。本课题主要研究初中语文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改进办法,其目的是提高课堂效益,促进学生发展。研究从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历时将近近一年,分两个阶段进行,期间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分析、交流讨论、查阅资料等活动,总结了我校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现状,并研究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由实验教师进行实践,发现新问题,再讨论交流,不断改进,最终得到了一套较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方式方法与策略,推荐给老师们使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自主参与;教学设计;发展性评价 经过了为期不到一年的系统观察和实验研究,课题组完成了课题实验中的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的实验效果。下面就课题实验的基本情况作综合报告。 一、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着力于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

生的可持续发展,倡导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根据我校当前教师教法陈旧、理念落后和学生学不得法、费时长、收效微的现状,促使教师改进教法,引导学生确立自主学习意识,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已迫在眉睫。为此,我们确立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课题研究。 2、主要研究内容: (1)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2)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培养。 (3)学生自主学习策略、方式与方法的研究与培养。 (4)学生自主选择和自主调控的能力。 (5)教师在自主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探索。 3、研究意义:(1)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当今时代是走向知识经济的时代,面对知识爆炸式的发展和更新周期缩短,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可持续发展,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学会学习”的口号。按照现代学习论的观点来看,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才能使学生在将来的学习型社会中,通过自主学习来实现自我构建、自我发展。 (2)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益。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式、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调控,自我评价,那么学生就能有效解决自己的很多问题,学习效率就会提高,教学质量当然也就能提高。同时,学生会从被动学习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学得更开心,教师也能从“手把手地教”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指导自主学习,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 二、课堂教学现状及原因简析

怎样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怎样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结题报告的结构及写作方法 撰写课题报告有一般性的共同要求。但不同类型的课题报告由于其结构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研究者撰写课题报告,首先必须把握各类报告的特征。 教育技术研究报告是对某种教育现象的调查,经过整理分析后的文字材料。一般由题目、引言、正文、讨论或建议、结论等几部分组成。 教育技术研究报告是教育实验研究之后,对教育实验研究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客观、概括地反映的书面材料。一般由题目、引言、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结论、分析与讨论、参考文献和附录等几部分组成。 教育经验总结报告是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积极探索而积累起来的经验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书面材料。由题目、引言、正文、结尾等几部分组成。至此可见,课题报告的写作形式是不尽相同的,但可以归结为前言,正文、结论这种三段式的基本格局。一篇完整的教育课题报告。除了上述几个组成部分外,还应有署名和参考资科两个部分。其目的是表示对报告负责并表明对报告的所有权。附录和参考资料是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参考文献是指在课题报告中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卷期、页码、出版机构及出版时间。 二、撰写课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1.引言引言是课题报告的开场白。引言部分必须说明进行这项课题研究工作的缘由和重要性;前人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存在什么问题;本研究的目的,采用什么方法,计划解决什么问题,在学术上有什么意义等。要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应该指出的是,有的人在文章中对前人的工作随意否定,或轻易断言此问题前人没有研究过,属于历史空白,这是不妥当的。怎样开头为好,应根据课题报告的内容、各人的写作风格等因素全面考虑后确定。但必须注意防止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等毛病。 2.正文正文是课题报告的主体,占报告的绝大部分篇幅;是课题报告的关键部分,体现着报告的质量和水平。所以,必须重视正文部分的撰写。各种不同类型的课题报告在正文部分叙述的内容不尽相同。但要写好正文部分,都必须掌握充分的材料,然后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过程,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并以观点为轴心,贯穿全文,用材料说明观点。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这是基本的要求。对初学者来说。往往易出现两种毛病:一种是只限于表述自己的论点,而缺乏科学的论证;只有论点,没有材料,缺乏说服力。另一种毛病是罗列大量材料,平铺直叙,看不出其主要论点是什么。出现上述毛病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能以确凿的论据来说明论点,做到论点与论据的统一。为了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研究成果,提高说服力和可信性还应减少不必要的文字叙述,而采用图、表、照片来集中反映数据和关键的情节。当然,选用的图、表、照片也要注意少而精,准确无误。 3.结论课题报告的结论部分是作者经过反复研究后形成的总体论点,它是整篇报告的归宿。结论必须指出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还有什么问题尚待研究。有的报告可以不写结论,但应作一简单的总结或对结果开展一番讨论;有的报告可以提出若干建议;有的报告不专门写一段结论性的文字,而是把论点分散到整篇文章的各个部分。不论是哪种类型的科学研究报告。都必须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揭示规律。而不是正文部分内容的简单重 1

《低年级快乐写话微型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记录

《低年级快乐写话微型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低年级学生快乐写话的研究 ——结题报告 延长县小学徐延琴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低年级主要是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看图写话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起步训练,是培养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的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即先说写一句话,后说写一段话。一句话主要在一年级时间训练,到二年级就过渡到一段话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写话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然而,当我在教学写话时,感到很头痛。 一方面教师对写话教学不够重视,对此缺乏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由于我校是城乡结合,学生大多是外来进城务工子女,家长总体文化水平不高,加上工作繁忙,对孩子缺乏引导。孩子课外阅读量少,词语缺乏,一些孩子在写话时没词可写,没句可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写出的话呆板没有生气,甚至表述不清,语无伦次,错别字多,病句多。他们对写话兴趣不高,普遍认为写话是“苦差使”,惧怕写话,厌倦写话,谈写色变,不知从何入手。 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快乐的写话呢? 我在教学中一直思考这个问题,因此我申请了"低年级学生快乐写话的研究”这一课题。 本课题研究旨在落实课程规范中关于低年级写话教学的有关要求,提高教师对写话教学的认识,在写话课堂教学实验中,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与喜好,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使同学在一种快

小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结题报告

小学自主学习案例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内容 从全球范围来看,在知识经济剧烈爆炸的时代,学习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主题,只有树立自主地终身学习的观念并付诸行动,个体才不会被淘汰。《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文中指出了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学习(learning to know)、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21世纪中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足见学习(特别是如何自主学习)在人生发展中是多么的重要。从国内形势来看,在中国“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国家科技大会将“自主创新”作为了未来科技活动的核心,这为学校进一步实施好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从校内实际来看,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学习目的不明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弊病。尤其在热点学校,受教师观念、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的思考能力被弱化,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往往只完成老师布置的显性作业,对隐性作业拖拖拉拉,不能自主完成。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发展。针对大环境的趋势及现实中的矛盾,迫切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着力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养成终身受益的自主学习习惯。《自主学习案例研究》设想立足于课堂教学,探索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让学生在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努力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从而促进自身素质

的提升。本课题在学校各科中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一)探索如何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1、重温学习心理学,结合各科课程标准,更新教育理念,奠定研究基石。 2、努力寻求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进行行动研究。 (二)探索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根据学校实际,拟在数学、语文、英语、科学、品德类等学科进行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要以人为本,从培养和形成学生的自主能力出发,正确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学形式等,使整个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探索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地训练经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后劲。 (三)探索自主学习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对学生学力水平提升的效度 实验中,力图通过鲜明的案例、有效的场景、实物资料来反映学生在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上的发展情况。 二、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和初步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1、学习理论,转变观念,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课题的实施需要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可操作的方法,这些都需要我们课题组成员广泛借鉴已有的经验和理论。学校在财力相当紧张的情况下还为全体实验教师购买了100本郑金洲主编的《自主学习》一书,同时还派出两批教师分赴哈尔滨和杜郎口进行

教研活动课题化结题报告201310

“教研活动课题化”实施与研究 一、“教研活动课题化”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 1.学校师资情况 1)随着近几年学校新进、新分一批批教师,学校青年教师比例急剧提升,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刚走上工作岗位没几年教龄的本科毕业生,他们都具有一定的工作热情,都想在教学实践中展现自己的才华,但对于教学,所有的只是“本本教条”,普遍缺少实际教学经验,仅靠个人的单打独斗,似井底之蛙,并且进步不快。 2)就中年教师来说,其中也有不少人处于自身专业发展的“高原状态”,对学科教学“凭经验”,这使学校缺少突出的学科领军人物。尽管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我们也发现在新课程实施中存在不少问题,诸如有的教师的教学仍停留在“满堂灌”的层面上;教师埋头苦干,疲于工作,在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上没有太大变化等,这与新课程新理念明显不符。 2、教研组活动情况 纵观日常的教研组活动: 1)是教研组活动内容比较随意。教研组没有一个具体的实施计划或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学校下达的一些事务性工作布置占据了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时教研组长根据学校统一部署或临时从杂志上、书籍上信手拈来的一些内容组织学习,从而导致学习内容针对性不强,没有系统性和指导性。 2)教研组活动的形式比较简单。每次教研活动大多是由以教研组长为主讲人的开展,或上公开课的教师讲讲,而其他教师则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参与积极性不高。教研组活动到底要研究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有时也不明确,主要局限在听课评课中。 面对这样的状况,学校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和思考: 青年教师们有朝气和活力,肯钻研,乐于思考,中年教师突破教学的瓶颈期,需要自身的发展,如何使他们的教学能力能尽快地成长和成熟起来?如何改变教师们单打独斗的局面?学校要发展,教师要发展,教育质量要提升,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加强教师的教学研究的能力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二)课题推出 在此基础上,学校提出了“教研组活动课题化”,以此来加强推动教研组建设,发挥和强化教研组的学科研究的功能。我们认为,学校成功的内在机制,在于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确切地说,就是教师通力合作形成的支持教与学的氛围,有了这样的氛围,才能形成教学改革的力量。以往大家更多地关注教师的个人发展,如今,在新课程背景下,强调同伴互助与合作,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建立一种新的促进教师合作、发展的学校文化,形成轻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交流与对话、沟通、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

微型课题《论语》结题报告

微型课题《论语》结题报告

微型课题《农村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论语》的朗读方法指导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及背景 中华古诗词历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经典诗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吟诵古典诗词活动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的作用。开展“读诗诵经”活动不需要很大的经济投入,很适合我们农村学校。以最小的投入换取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 二、理论支持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还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本课题的研究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出发点,开展全方位的改革实践,以有效提高读的效率,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进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陶冶心灵。 三、课题概念的界定 1.经典,即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 2.国学经典指那些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智慧结晶的古书。像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笠翁对韵》《幼学琼林》以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庄子》《诗经》《史记》等。 3.经典诵读旨在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国学经典,不断激发兴趣,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方法,口诵心念,熟读成诵。引导小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国学经典,了解祖国传统文化,提升语言质量。

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汇总

------------------------------------------精品文档------------------------------------- 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一、做什么?简介课题主要内容(500~800字左右) 二、为什么做?课题立项研究背景(500字左右) 三、怎么做?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000~3000字左右) 1.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2.主要的研究方法、手段、途径和视角 3.课题难点或关键点以及解决办法 四、做得怎么样?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500~1000字左右) 1.立项时的预期研究成果和实际达到的研究成果对比 2.课题应该有同行专家鉴定报告(如有需要科研处可组织专家验收) 3.成果创新程度 五、反思总结:存在问题及需要说明的情况,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完成,原因何在?(500~800字左右) 注:上述第二至四部分是结题报告的正文部分,每部分的字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掌握,我们给出的字数只做参考。 范文:新课程下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主持人: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钱萍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核心。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务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帮助。 二、课题实验的进展 1.方案的制定 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新课标》思想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和学生入手,关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建设,力求师生和谐互动互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教出个性,学生学出个性,实现“以科研促提高,以提高赢发展,以发展求质量”的目的。 2.研究的重点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心理学研究指出:“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培养青少年的思

如何撰写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如何撰写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微型课题的结题报告既是对研究结果的说明,又是研究的直接成果。它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问题提出:主要阐明课题产生的过程,即我遇到了什么问题,出于一种什么考虑来研究这个课题。它主要交待课题提出的背景,说明选题原因和理由,交待研究目的和思路。同时,它需要从目标要求、现状分析、研究目的这三个方面来回答问题,揭示出目标要求(大背景)与现实状况(小背景)之间的矛盾和问题,说明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才开展这方面研究的。 2. 研究过程与方法:①研究方法:完成该课题研究任务所用到的诸如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教育研究方法,并要阐明每种方法用于研究什么具体问题。②研究过程:就是把研究步骤具体化。研究过程要突出以下问题:一是研究工作一步一步怎么做的,但千万不能报流水账,不能把“研究步骤”复制一遍。二是如何运用微型课题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的,即怎么进行调查研究、案例研究和经验总结的,要充分体现是如何运用教育研究的方法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遵循教育规律进行理性思考的这样一个过程。如采取问卷调查法,那就要阐明问卷是怎么设计的、在什么时间向哪些人做了调查、问卷回收情况、调查统计与分析、调查结论及报告等,最后需要把问卷附在报

告后面作为佐证材料。总之,在阐述研究过程时,通常是先说理,后举例。 4. 研究成效:主要阐述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成果,即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获得了哪些新的认识,丰富了哪些观点,对这个问题的感悟与思考等。二是操作技术成果,即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形成的操作技术、路径、模式、方法等,并用高度概括的文字呈现出来。三是效果,这些问题的解决促进了学生进步、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的提升等。 5. 微型课题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研究报告撰写的灵活性,比如教学日记、教学随笔、教育叙事等,报告的呈现形式就可能是系列文章组成,因此,以上结构仅供参考,老师们可根据需要或个人喜好产生一些变式。

学生自主学习结题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学生自主学习结题报告 篇一: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教学模式探索课题结题报告萍乡市安源学校新一轮目标教学课题研究实验计划 一、实验的必要性 针对学校当前学生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低下,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提出以目标教学为导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科学学习方法,从而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为实验目的。目标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并不十分注重研究的成果,而是要让每个智力正常的学生经历研究学习的过程,提高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避免班级教学中经常出现的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 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观”、“旁听”地位的被动学习状况。 学习“洋思”经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尊重主体,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变传统的“讲—学—练”为“学—讲—练”。体现个性化,实行“堂堂清,日日清,月月清”。使教师真正走下讲台,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导演”而不

是“演员”,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最终使学生学会选择,体验成长的快乐。 二、课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劳动者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我校自实施目标教学以来,在这一项课堂教改活动中,通过对教师的培训,走出去虚心学习外地先进的经验和方法的同时,在校内通过发挥教研组的科研先导作用,在短短的几年里,经过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使各项课改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成绩主要表现在:(1)更新了教师的思想观念,提高了教师的思想业务水平。(2)在一定的程度上发挥了学 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能力。(3)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教师,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但在教学活动中也暴露出一些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教师的教学模式化严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 的能力,但教师仍摆脱不了传统的创新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得培养,没有体现学生个体化的发展。(2)学生的学习方式仍 然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编号:FS-DY-20563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结题报告的结构及写作方法 撰写课题报告有一般性的共同要求。但不同类型的课题报告由于其结构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研究者撰写课题报告,首先必须把握各类报告的特征。 教育技术研究报告是对某种教育现象的调查,经过整理分析后的文字材料。一般由题目、引言、正文、讨论或建议、结论等几部分组成。 教育技术研究报告是教育实验研究之后,对教育实验研究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客观、概括地反映的书面材料。一般由题目、引言、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结论、分析与讨论、参考文献和附录等几部分组成。 教育经验总结报告是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积极探索而积累起来的经验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书面材料。由题目、引言、正文、结尾等几部分组成。

至此可见,课题报告的写作形式是不尽相同的,但可以归结为前言,正文、结论这种三段式的基本格局。一篇完整的教育课题报告。除了上述几个组成部分外,还应有署名和参考资科两个部分。其目的是表示对报告负责并表明对报告的所有权。附录和参考资料是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参考文献是指在课题报告中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卷期、页码、出版机构及出版时间。 二、撰写课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1.引言 引言是课题报告的开场白。引言部分必须说明进行这项课题研究工作的缘由和重要性;前人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存在什么问题;本研究的目的,采用什么方法,计划解决什么问题,在学术上有什么意义等。要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应该指出的是,有的人在文章中对前人的工作随意否定,或轻易断言此问题前人没有研究过,属于 历史空白,这是不妥当的。怎样开头为好,应根据课题报告的内容、各人的写作风格等因素全面考虑后确定。但必

微课题结题报告范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写

微课题结题报告范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写一份规范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其基本结构大致包括以下10个部分(也可分为8个部分):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部分); 这两个部分着重回答“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课题研究的目标; 5、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6、课题研究的方法; 7、课题研究的步骤; 8、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从3--8部分,回答“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 结题报告的这8个部分,除了第8部分外,从第1到第7部分在填报课题立项申报表、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在开题报告中,都有要求,内容基本相同。到了撰写结题报告时,只须照抄或作适当修改就可以了。而第8部分,则需要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提炼。有时候,第7、8两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写。 9、课题研究成果; 这个部分是回答“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10、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实验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的结构,基本上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相同。它们之间的差别在3个地方: 1、研究报告中的第3部分“课题研究目标”,在实验报告中应改为“实验假设”。

2、研究报告中的第9部分“课题研究成果”,在实验报告中应改为“实验结果与分析”。 3、研究报告中其他部分的标题中的“课题研究”,应改为“课题实验”。 微型课题的结题报告既是对研究结果的说明,又是研究的直接成果。它主要 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么考虑来研究这个课题。它主要交待课题提出的背景,说明选题原因和理由,交 待研究目的和思路。同时,它需要从目标要求、现状分析、研究目的这三个方面 来回答问题,揭示出目标要求(大背景)与现实状况(小背景)之间的矛盾和问 题,说明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才开展这方面研究的。

小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由接受性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主动学习对新课程的实施具有极其重要作用。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状况并不容乐观。 2.我校教学实践的需要。 根据实际,我校提出了“和谐、高效、可持续”的课堂教学发展方向,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新性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的智慧、潜能迸发出来,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与创造者,这样才能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踏实。如果学生的学习建立在此基础上,将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学习和探究知识,并将此种意识形成为一种具有长期性特征的学习品质,就能提高学习的效果,提高教育的质量,最终促进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 基于上述情况我选择了“小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性探究”这一课题,旨在认真研究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的智慧、潜能迸发出来,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与创造者,将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学习和探究知识,并将此种意识形成为一种具有长期性特征的学习品质,提高学习的效果,为今后持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我们把课题的研究界定在“小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性研究”的范畴之内,因此,对有关概念做以下界定: 1. 小学生: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在小学读书的学生1――6年级学生。 2.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3.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一定的学习目标,以自己为主体,独立、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愿意学,乐于学,学得有兴趣;二是学生能独立自主地学;三是学生会学,有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

校级教研课题结题报告(高岩)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高等教育研究所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 目 录 一、前言 (1) 1.课题的研究背景、理论依据 (1) 2.研究目的 (2) 3. 研究成果将产生的作用和价值 (2)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2 课 题 名 称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薪酬管理》课程理实一体 化开发与实践 立 项 时 间 2014年3月 课题主持人 高岩 承 担 单 位 工商管理学院 完 成 日 期 2014年11月

三、研究的实施步骤 (2)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2) 1.研究内容 (2) 2.研究结论 (2) 五、问题和讨论 (5) 六、参考文献 (5)

一、前言 1.课题的研究背景、理论依据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技术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其课程性质决定了该课程在教学模式上应该有别于传统学科系统化课程的教学模式。目前,一般本科院校《薪酬管理》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理论方面的灌输,而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培养出的学生理论知识较扎实,但因其动手操作能力的不足,难以满足实践中用人单位对薪酬管理专门人才的需求。当然,也有少数本科院校对《薪酬管理》课程实验教学设计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但这种做法只是在传统《薪酬管理》理论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加上课时量十分有限的实验课程来做补充,并未能真正实现薪酬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达到一体化的效果。因此,《薪酬管理》课程理实一体化改革势在必行。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实训课之间界限,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理论中有实践、实践中有理论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普遍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集教、学、做于一体,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是目前职教界公认的专业课教学最佳模式之一。 2、研究目的 调查分析当前国内外高校《薪酬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制定出一套适合我院办学特色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科特点的《薪酬管理》理实一体化教学新模式。尝试基于体验式教学《薪酬管理》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新模式,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3、研究成果将产生的作用和价值 二、在体验式教学理念引导下,“薪酬管理”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力求体现主体性、亲历性、趣味性的特点,激发学生潜能,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未来更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奠定基础。体验过程中,学生主动运用思维和情感去感受和体验,不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提升了自主学习、创新思维、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等多项综合能力。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

教研项目和教改项目的区别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教研项目和教改项目的区别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法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课题是人文社科学院法学教研室为加强法律学科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而申报的教改课题。该课题于xx年9月由攀枝花学院批准并列入年度工作计划。随后,课题工作人员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了该课题,经过近两年的研究,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内容和基本原则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法学专业是人文社科学院发展势头良好的专业之一,自xx年秋开始招收本科以来,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层次和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成为法学专业发展的重点。为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特申请立项该课题。该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挖掘法学专业教学的发展潜能,使专业教育和市场需求能更好的结合,有利

于提高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实现攀枝花学院“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这个课题蕴涵着丰富的研究内容,我们将课题内容分解为以下方面: 1、教学内容的改革: 2、教学形式的改革; 3、教学环节,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在以上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中,我们认为该课题选题需要突破的难点有以下两点: 一是法学专业的教学如何适应当今社会对法律人才需求的变化;二是专业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如有机整合。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提出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几项基本原则: 1、以邓小平教育思想和“ __”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 __教高[1998]2号文件印发的《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等五个文件精神。 2、本研究特别注重和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充分重视本地区和本院校的优势和特殊性,使研究富于特色。 3、以研促教,以研促改,通过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项目研究情况 (一)研究计划和项目分工 整个项目的年底进展计划及目标共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xx年9月——xx年3月拟定法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计划;

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模板及范文

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模板及范 文 一、做什么?简介课题主要内容(500~800字左右) 二、为什么做?课题立项研究背景(500字左右) 三、怎么做?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000~3000字左右) 1.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2.主要的研究方法、手段、途径和视角 3.课题难点或关键点以及解决办法 四、做得怎么样?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500~1000字左右) 1.立项时的预期研究成果和实际达到的研究成果对比2.课题应该有同行专家鉴定报告(如有需要科研处可组织专家验收) 3.成果创新程度 五、反思总结:存在问题及需要说明的情况,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完成,原因何在?(500~800字左右)注:上述第二至四部分是结题报告的正文部分,每部分的字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掌握,我们给出的字数只做参考。 范文:新课程下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主持人: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钱萍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中小学《语

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核心。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务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帮助。 二、课题实验的进展 1.方案的制定 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新课标》思想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

《小学语文低段“读_写_绘”的实践研究》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低段“读·写·绘”的实践研究》 微型课题成果报告

《小学语文低段“读·写·绘”的实践研究》 微型课题成果报告 一、课题实施的时间 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 二、课题实施的对象 泸州市城北学校2015级三班(即二年级三班)。 三、课题的提出 1.我新接手二年级三班语文读书习惯和语文思维习惯现状分析 2010年9月,我接手了二年级三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对本班 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家中的表现情况进行跟踪、调查、访问后,我发现 除少数优生以外,该班绝大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都存在以下问 题:一是没有主动读书、大声读书的习惯。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即使教师要求读书,往往也显得消极被动,读得吞吞吐吐,声若蚊蚁,面无悦色,如嚼枯草,干瘪无味。二是没有课外阅读的意识。无论是 校内,还是在校外,都只是按部就班,机械性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一点 作业,其余时间不是看电视、玩玩具,就是和小伙伴追逐打闹。即使 偶尔看书,也充其量看看《奥特曼》《大怪兽》等动漫书籍而已。三 是课堂上不能完整地、流利地表述清楚一件事情。更有甚者,不能完 整地、流利地表述清楚一句话,即使说得清楚,一旦动起笔来,也写 不清、说不明、道不通,如果再要求用上一两个词语,那情况会更糟。四是语文学习兴趣不浓厚。语文课堂上总是无精打采,心不在焉,任

凭老师千呼万唤,响应者寥寥无几。但同时,我也欣喜地看到,很多 孩子喜欢在课间画画写写,做一些精美的小卡片,送给老师或者同学。于是,我决定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开展“读·写·绘”的实践研究, 扭转学生学习语文的被动局面,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13岁前的语文学习新观念”的启示 (1)新教育实验“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研究”认为:童年不是一个静止的房间,它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 蓝的彩色阶梯。在小学三年级(9岁左右)之前,儿童都处于粉红浪漫期。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论述,儿童早期(换牙之前)是浪漫、 混沌、整体,是“我与世界不相分享”的儿童,这一阶段儿童有自己 特定的思维方式、认识方式、生命方式。而到二三年级后,随着“自 我概念”和“他人概念”同时出现,世界概念相伴而生,儿童对于这 个世界就需要既分享又整合的认识了。因此,与此相适应的,是要对 儿童进行既符合又能引领他们身心发展的特殊课程:以特殊的阅读为核心的“读写绘”。 (2)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在《十三岁前的语文》中指出:13岁以前是人类记忆力的高峰,语文学习在小学阶段应以记忆为主, 而不是以理解为主!重诵读,重记忆,重积累应是13岁之前学习语文的重要法则! 四、课题的界定 “读写绘”的核心首先是“读”。人类的经验证明:绘本、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