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退烧效果好

合集下载

婴儿发烧按哪个部位退烧快

婴儿发烧按哪个部位退烧快

婴儿发烧按哪个部位退烧快婴儿是家庭中的宝贝,但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很容易因为生病而出现不适,其中发烧是最常见的一种症状。

对于此类情况,家长需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婴儿退烧。

但是在这里,要提醒父母们的是,在按摩退烧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按摩的部位,确定起来合适的部位可以帮助婴儿退烧最快,同时也可以缓解婴儿不适的感觉,保证患儿得到更好的护理。

育婴师建议:婴儿发烧时如何按摩退烧在婴儿发烧时,家长可以按摩一些合适的部位来帮助婴儿降温。

但是,应掌握一些按摩技巧,避免对婴儿带来更多不适。

1. 头部部位头部是婴儿的重要部位,也是温度最高的部位。

因此,头部是降温的重点。

在按摩头部时,要避免使用较大的力量,并且按摩过程中应注意宝宝的脑神经的生理变化,同时避免压迫太过强劲或者局部缺氧。

具体操作时,可用食指和拇指捏揉头部。

这可以有效提高婴儿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退烧。

2. 脚底部位婴儿的脚底是与身体其他部位相连的重要部位,经常按摩这个位置可以促进婴儿的新陈代谢,加速运输新生血液到身体各个部分。

同时,按摩脚底还可以疏通脾、胃、肝等器官功能,消食除秽。

在按摩时,可以由父母脚掌和脚趾的部分轻柔按摩婴儿的脚底部分,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

3. 肚部部位按摩婴儿的腹部可以帮助促进消化和吸收,让婴儿温暖舒适。

以由上往下、由左往右的方向轻柔按摩婴儿的肚子部位,可以帮助宝宝消化食物和减轻腹痛。

同时,按摩肚子部位还可以活血、化瘀,有效缓解肠胃积滞和病毒感染引起的腹部不适。

4. 背部部位按摩婴儿的背部可以帮助宝宝舒缓神经,降低紧张状态、加速身体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同时还可以有效缓解背部及肋骨附近的不适和疼痛。

具体操作时,由上往下、从中央往两侧的方向按摩宝宝的背部部位,轻柔舒适即可。

以上四个部位都是血管密集、对于退热起到有效的帮助作用的区域,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按摩位置,确定起来合适的区域可以帮助婴儿退烧最快,同时也可以缓解婴儿不适的感觉,保证患儿得到更好的护理。

推天河水-退烧良法

推天河水-退烧良法

推天河水-退烧良法今天,用推天河水成功为LG退烧,开心~~~推拿:天河水穴位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穴位: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叫“天河水”。

操作:推天河水法是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成人自劳宫穴开始推至肘横纹),次数:200~500次。

作用: 天河水性凉,清热,除烦.小儿200—300次,成人4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1、小儿外感发烧、头痛:怕冷、少汗、流清涕。

先用推天河水法200—300次。

再按揉“风池”(颈后枕骨下,大筋两侧凹处:与耳后‘硬骨’下缘相平);“曲池”(曲肘90度,肘横纹桡侧头《大拇指一侧》);双手自"攒竹穴"(眉头内侧凹处)经眉弓(眼眉)向两侧抹至太阳穴;各按揉或抹3分钟以上。

2、小儿食积发烧:手、足心热,不思饮食,下午发热高。

先用推天河水法200—300次。

再用捏脊法5-7次。

按揉"劳宫"(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取穴);"足三里"(外膝眼下4指)各三分钟以上。

3、如高热:可用食、中指蘸水弹打,同时吹气,称“打马过天河”。

4、成人发烧、头痛:可用力“推天河水”400—500次,但要从“劳宫穴”开始推。

再加按风池、曲池、大椎、合谷、足三里各穴;并用力按揉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的第二个骨节的两侧、哪个点痛的厉害要大力反复按揉(分别对应着前头疼点、头顶疼点、偏头疼点、及后头疼点)。

效果:“推天河水法”是中医小儿推拿学中讲的行之有效的小儿退热法.在成人突高热、头痛时试用有明显效果。

说明:1、发热时不可盲目服药。

2、出现发热时及时推拿,不延误时间、就可见效。

3、用推天河水法时要见红印,但严防搓破皮肤.4、推拿后及时补充凉白开水或淡盐水。

5、推后每个小时测一次体温,如体温确无下降趋势,请速就医。

婴儿发烧按什么部位退烧最快

婴儿发烧按什么部位退烧最快

婴儿发烧按什么部位退烧最快婴儿发烧,是很多父母特别是新手爸妈很容易发愁的问题。

发烧不仅会让孩子感到不适、啼哭不止,而且也会让家长感到十分焦虑。

有很多人都听说过按摩可以帮助婴儿退烧,但是具体是按哪些部位呢?很多家长不是很清楚。

本文就从高级育婴师的角度,介绍婴儿发烧按哪些部位可以退烧最快。

婴儿发烧按摩的原理是什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按摩的原理。

婴儿发烧后,身体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同时也会不断流失水分,这样就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水分严重流失,进而引起其他不适。

而按摩可以通过刺激局部的穴位,促进血液循环,也可以帮助孩子排出体内的毒素,增强身体的免疫力,达到快速退烧的效果。

按哪些部位可以最快退烧?1. 穴位按摩:大拇指的指垫部位。

大拇指的指垫部位,即大拇指最末端的半球形凸起部分。

这个部位是人体自然形成的一个穴位,被称为中医学中的“疏通督脉穴”,可以调节督脉的气血运行,对于缓解发热有很好的效果。

家长可以用双手轻柔地按摩这个部位,每次按摩5-10分钟,一天可以进行2-3次。

2. 足底按摩:小腿内侧到足背的一条直线上婴儿的足部是人体的第二个心脏,这里的经络穴位较多,也十分容易被按摩。

家长可以通过轻柔地按摩宝宝的足底,从小腿内侧到足背的一条直线上,可以刺激子宫旁路、肝经、胃经等穴位,达到调节气血、消肿降温的效果。

按摩时间宜长,每次20-30分钟,每天可以进行2-3次。

3. 脚底按摩:太阳穴的疏通穴位按摩婴儿的脚底的时候,家长可以集中力量按摩宝宝的太阳穴的疏通穴位,这个部位即脚腕和脚掌之间隆起的部位。

这个穴位的按摩可以疏通肝经,有利于代谢物质的转化,增强身体的代谢力。

按摩时间宜缓慢,每次5-10分钟,每天可以进行2-3次。

4. 上肢按摩:大臂肚和手背除了脚底和足底,家长也可以按摩宝宝的上肢部位,包括大臂肚和手背。

这个部位的按摩可以促进循环,让身体排出多余的废气和水分,有利于加快身体康复速度。

按摩时间宜较长,每次可以进行20-30分钟,每天可以进行2-3次。

小儿退烧穴位都是什么地方?

小儿退烧穴位都是什么地方?

小儿退烧穴位都是什么地方?
西医治疗方法简单粗暴,在大多数人选择用西药来治疗退烧的同时,中医也有不少有利于退烧的好法子。

如中国精神给大家传播的精神那样,中医展现了她独特的魅力。

中医运用穴位来制作治疗方法,那么有人就问小儿退烧的穴位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退烧穴位有哪些。

按摩五大退烧穴位:大椎穴: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

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

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十宣穴:即十指尖,共10个。

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

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曲池、合谷、外关穴: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

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

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

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

外关穴是八脉交会
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

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

也可按摩这3个穴,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家长们总是担心小孩的接受西药治疗后,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产生一些后遗症。

俗话说的好是药三分毒,少吃一颗药,生活肯健康。

所以接受中医的穴位治疗师更健康,有效的。

在孩子发高烧的时候不妨来试试中医的穴位治疗,采取更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治疗方法,让孩子健康成长。

小儿推拿退烧

小儿推拿退烧

六月的天,冷冷热热变动非常大,加上空调、踢被子等儿童感冒现象非常多,儿童出现感冒发烧的现象非常多,该怎么样退烧、什么样的退烧的方法才有效,不用说打针吃药再所难免,宝宝不愿意、害怕、抗生素等负面因素太多,是药三分毒何况是小儿、儿童,但迫于健康家长也没其他的可行方法!在这里介绍小儿推拿退烧的方法。

1、小儿推拿退烧手法儿童按摩跟成人不同,相对而言简单得多。

成人按摩要求有力,而儿童按摩要柔轻快;成人按摩要精确地找穴位,而儿童按摩以点状按摩、面状抚摸或线状推揉为主。

对1岁左右的患儿,应以推、揉等弱刺激手法为主。

为了避免伤及宝宝皮肤,减轻摩擦,按摩时手上可事先蘸一些婴儿爽身粉或润肤油之类。

按摩后以微汗出为宜,切勿发汗太过。

2、小儿推拿退烧选穴儿童感冒可选用推攒竹、揉太阳、清天河水3种手法进行按摩治疗。

风寒感冒者加推三关,风热感冒者加推脊柱。

其中,清天河水可宣肺清热;推攒竹、揉太阳可疏风解表、发散外邪;风寒者加推三关可发汗解表、驱散风寒;风热者加推脊柱以清热解表。

3、小儿推拿退烧环境在给宝宝推拿时,室内温度要温暖适宜,不可过热或过冷,同时严格避风,以免加重患儿病情。

按摩时,得让宝宝平躺着放松身体,动作要柔,不然孩子哭闹不配合,非但没有保健效果,反而伤身。

此外,孩子如果有皮损伤,按摩时要避开受伤皮肤,以免皮肤因摩擦受热而再受损伤。

4、小儿推拿退烧时间最适合按摩的时间是饭后2个小时。

饭后半小时内按摩易发生呕吐、胸闷等不良反应,而空腹则容易出现头晕等不适。

对于轻病患儿,每日推拿1次即可;对重病患儿,每日推拿2-3次疗效较好,且每次推拿的时间应掌握在20-30分钟左右。

小儿的感冒发烧家长要重视,一般而言儿童的体质区别于大人体温在39℃左右才算是发烧,在日常的居家生活中家长应具备常识性的小儿推拿的手法,实践证明,小儿推拿疗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绿色安全有效的方法,其特点包括:不需要复杂的设备、不给小儿带来恐惧感、不用打针服药,避免了药物的毒副作用等。

婴儿发热怎么按摩退烧快点

婴儿发热怎么按摩退烧快点

婴儿发热怎么按摩退烧快点婴儿发热是家长最为担心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对于较小的婴儿来说,发热会使他们十分不适和脆弱。

应对婴儿发热,按摩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可以加速退烧,缓解症状。

下面,我将从高级育婴师的角度,为父母们介绍婴儿发热按摩的方法及技巧。

1.前胸、背部揉捏发生发热时,婴儿身体温度会升高,血液循环也会变得不顺畅。

我们可以通过前胸、背部揉捏的方式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热量散发。

具体方式如下:(1)前胸揉捏:轻轻抚摸婴儿的胸部,然后用指腹顺着肋骨从下到上揉捏,直到婴儿皮肤变得微红。

(2)背部揉捏:将婴儿翻过身来,用手掌沿着背部从上到下揉捏,要轻柔且有力度,注意不要用力过猛。

2.头部、手臂敲打婴儿发热时,手脚末梢处的血液循环也会受到影响,敲打头部、手臂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进而缓解症状。

方法如下:(1)头部敲打:用手指轻轻拍打婴儿头部,以帮助促进头部血液循环。

(2)手臂敲打:轻巧地敲打婴儿的手臂关节处,以帮助促进手臂血液循环。

3.足部按摩婴儿的足部是人体中的重要穴位之一,对于缓解病痛或减轻不适有很好的疗效。

因此,对于婴儿发热,我们可以通过足部按摩来缓解症状。

按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位置,按摩时父母要保证自己的指甲干净,避免划伤宝宝的皮肤。

(2)适度的力量,不要按得过重或过轻。

(3)注意按摩的时间,不要过长,以免刺激宝宝太过疲惫。

附加育婴经验:除了按摩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可以缓解婴儿的发热症状。

比如在室温不高的情况下给宝宝换薄衣服或者敷一条湿毛巾、保持通风等。

另外,家长一定要注意婴儿喝水的量,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取。

如果宝宝症状持续或变得更加严重,则需要立即就医。

总之,对于婴儿发热问题,父母们要及时应对,采取适当的措施,尤其是按摩,可以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退烧和缓解症状。

同时,有效的育婴方法和经验也需要定期分享,以便更好地照顾婴儿的健康成长。

治疗儿童发烧发热的穴位按摩(图文并茂,非常实用)

治疗儿童发烧发热的穴位按摩(图文并茂,非常实用)

治疗儿童发烧发热的穴位按摩(图文并茂,非常实用)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

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

外感风寒发烧,可采用以下四种推拿方法,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

1.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2、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穴位: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3、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穴位:天门(攒竹)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4、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

穴位:太阳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

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中医小儿退烧的最快方法

中医小儿退烧的最快方法

中医小儿退烧的最快方法小儿是每个家庭重点培养与保护的对象,其一旦出现发烧现象,爸爸妈妈就会恐慌,甚至有的家长想使用西药退烧又怕其危及孩子身体健康,而不退烧又怕孩子烧坏脑子。

基于此,本文给各位家长讲讲中医小儿退烧的最快方法,以帮助各位爸爸妈妈正确为小儿退烧。

一、小儿退烧-中医按摩(1)推天河水:即在前臂内侧,从肘横纹至腕横纹正中连线部位进行按摩。

注意,用拇指按摩,且按摩前要蘸取适量冰水,以提升退烧效果。

(2)大鱼际:其位于手掌伸开时掌心突起明显的位置,即在掌心拇指根部至掌跟部位进行按摩。

注意,按摩该部位时拇指指腹要保持垂直,且要保持一松一紧,持续按压2min左右。

(3)清肺经:即无名指指腹,用食指与拇指夹住小儿无名指进行上下推移按摩,每次按摩50次。

(4)合谷穴:其位于虎口部位,即第一、第二掌骨间的部位。

注意,对该穴位进行按摩时要用拇指点按,每次按摩50次,然后换另一只手进行按摩。

(5)列缺穴:其位于小儿前臂桡骨茎突上部,即腕横纹上1.5寸的位置。

注意,每次按摩2min即可。

二、小儿退烧-中医辩证治疗(1)风寒发烧:该类患儿会出现清稀痰、清鼻涕、不出汗、舌淡红等现象,可使用葱姜豆豉汤(原料:1段带有须根的葱白、2片带皮的生姜、5g淡豆豉)进行退烧。

注意,该食疗方要在饭后30min服用,不足3岁的患儿每次饮用小半碗即可,3岁以上的患儿饮用半碗即可,6岁以上的患儿每次饮用半碗或1碗即可。

(2)风热发烧:该类患儿会出现黄黏痰、微汗、黄浊涕等现象,且患儿淋巴结、咽喉、舌头、扁桃体等部位还会出现红肿痛,可使用菊薄豆豉汤(原料:5g淡豆豉、6g薄荷与菊花)进行退烧。

注意,饭后30min后服用,饮用量同上。

(3)气虚发烧:该类患儿会出现倦怠、乏力、面色偏白且无光泽、舌偏淡、舌苔发白、冒虚汗等现象,可使用玉屏风颗粒进行治疗。

但注意,舌偏红、苔黄、无乏力、无虚汗等现象的患儿不宜食用,以免引起上火现象。

(4)夹惊发烧:该类患儿会出现手足动、睡不安、惕哭闹等现象,需使用菊花枕(200g蚕沙、100g绿豆衣与白菊花)进行退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推拿退烧效果好(转)
中医认为,小儿具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故很多急慢性疾病均可出现发烧症状。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

主要是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近视、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

前面介绍的那个孩子经辨证为外感风寒发烧,采用清肺经(无名指从指尖到指根)300次、清天河水(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等推拿方法,以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

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就基本可以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这类患儿起病比较急,推拿治疗效果也比较好。

患儿长期低热,中医认为是由于久病伤阴而产生的虚热。

治疗一般采用揉内劳宫、清天河水、按揉足三里、推涌泉等推拿方法。

可以调节脏腑功能,引热下行,清退虚热,从而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也能达到预防的效果。

小儿伤食发热,多由于幼儿脾常不足,加上饮食不洁或者不节,损伤脾胃,导致乳食停滞,蕴结生热。

通过清脾胃、退六腑、清大肠、摩腹等手法,可达清热消食导滞开胃的目的。

这里提醒一点,无论是什么原因的发热,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宝贝已经又睡着了,于是我坐在她身边,开始给她做推拿。

(以下的推拿次数为2岁小儿,如果是2岁以下的宝宝就要酌减,3岁以上就要增加)
1、从大拇指的脾经开始推,依次推食指肝经、中指心经、无名指肺经、小指肾经,全部用“从指端到指根”直推的方法。

脾(100次)、肝(100次)、心(100次)、肺(200次)直推为泻,肾经直推为补(100次),(这点曾经有过争议,周尔普说直推为补,萧言生却说直推为泻,在以前的育儿课上我也是按萧言生的说法来讲的,但经过这次运用我已经证实,肾经应该是直推为补,特此更正)。

在周老先生的书里曾经讲过小儿退高热的方法,都是要300次,但我用了酒精做介质,就没有推这么多次,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所以这里我要注明一下。

2、如果宝宝发热还有咳嗽,那么肺经是需要又泻又补的,就是说直推了以后,再顺时针旋推,各200次。

此法来自夏禹铸先生的《推拿代药赋》:无名指泻肺,功并桑皮桔梗;旋推止嗽,效争五味冬花。

五味子补气强阴益精,冬花润肺祛痰,桔梗通肺窍而传诸药,桑白皮补虚益气。

大家可以酌情而用。

3、推三关300次;清天河水200次。

做到这里,通常孩子的烧已经退的差不多了。

4、推脊柱N次。

从大椎穴一直推到尾椎,如果宝贝觉得舒服,你就给她多摸一会儿吧!刚开始的时候可以用手指醮酒精来推,大概200次,宝贝的烧就会完全退了,这时如果她要
求你继续给她按摩,就不要再沾酒精了,也不要用手指推,直接用手掌去抚摸她的背就好了,宝贝会感到很有安全感。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定位
[脾穴(脾经)]拇指桡侧,赤白肉际处,由指尖到指根
[肝穴(肝经)]食指掌面,由指尖到指根
[心穴(心经)]中指掌面,由指尖到指根
[肺穴(肺经)]无名指掌面,由指尖到指根
[肾穴(肾经)]小指掌面,由指尖到指根
[胃穴(胃经)]自腕横纹至拇指根部,外侧缘赤白肉际处
[大肠穴(大肠)]食指桡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尖到指根
[小肠穴(小肠)]小指尺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尖到指根
[利小便穴]自腕部沿手掌尺侧缘推向小指尖称为利小便穴
[八卦穴]手掌面,掌心的周边。

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画一圆圈,八卦即在此圆圈上,分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对小天心者为坎,对中指者为离
[运水入土穴]手掌面,自小指尖偏尺侧至大指根,沿手掌边呈一弧形曲线
[运土入水穴]手掌面,自拇指桡侧端至小指根,沿手掌边呈一弧形曲线
[板门穴]拇指下,掌面大鱼际肌之中点,以指点之有大如豆粒的筋头,重按有酸麻感,为扳门的部位
[小天心]掌根,小大鱼际肌交接处凹陷中
[四横纹(小横纹)]掌面,第2至5指根部横纹处
[小横纹穴(掌小横纹)]掌面,小指根纹下小横纹处
[阴阳穴]掌根,小天心穴两侧,靠拇指侧的为阳池,靠小指侧的为阴池
[外劳宫穴]在手背、中指与无名指掌骨中间
[二马穴(二人上马/上马)]手背无名指与小指掌骨小头之间的凹陷中
[一窝风穴]手腕背侧,腕横纹中央之凹陷中
[列缺穴(非针灸之列缺)]手腕两侧的凹陷内
[阳池穴(膊阳池)]前臂一窝风穴上2寸凹陷中
[清天河水]前臂掌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六腑穴]前臂尺侧,自肘横纹头至腕横纹头成一直线
[三关穴]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五指节穴]手背手指各关节处
[威灵穴]在手背外劳宫旁,食中指掌骨之间
[精宁穴]在手背外劳宫旁,无名指与小指掌骨之间
[七节骨]从尾骨端到第四腰椎成一直线
[涌泉穴]屈趾,足掌心前正中凹陷处
小儿特定穴的功效
小儿驱寒一招
天气转冷,孩子穿的多且好动,则易出汗,汗后防止着凉一招:推拿“一窝风穴”(手腕背侧,腕横纹中央之凹陷中)。

具体如下:0-1岁,揉3分钟;1-3岁,揉5分钟;4-6岁,揉10分钟;7岁以上,可适当延长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