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作业

合集下载

美学原理课后满分作业和答案

美学原理课后满分作业和答案

美学历史及20世纪中国美学概况已完成成绩:?分1【单选题】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的哲学家是()。

•A、•B、•C、•D、我的答案:B得分:?分2【单选题】以下著作中不属于朱光潜的是()。

•A、•B、•C、•D、我的答案:A得分:分3【单选题】王国维的作品不包括()。

•A、•B、•C、•D、我的答案:C得分:分4【单选题】“以美育代宗教”的说法是由谁提出的()•A、•B、•C、•D、我的答案:D得分:分5【单选题】集中反映朱光潜先生致力于中西美学融合的是()。

•A、•B、•C、•D、我的答案:A美学研究的对象及学科性质已完成成绩:分1【单选题】对美学的误解不包括()。

•A、•B、•C、•D、我的答案:D得分:分2【单选题】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B、•C、•D、我的答案:C得分:分3【单选题】下列关于审美活动描述正确的是()。

•A、•B、•C、•D、我的答案:C得分:分4【单选题】以下不属于美学的学科性质的是()。

•A、•B、•C、•D、我的答案:C得分:分5【判断题】艺术美、社会美和自然美都是无所不在的。

()我的答案:√得分:分为什么与如何学习美学已完成成绩:分1【单选题】“人类最高的幸福就在于纯理论”出自于()。

•A、•B、•C、•D、我的答案:C得分:分2【单选题】不属于学习美学的有利作用是()。

•A、•B、•C、•D、我的答案:D得分:分3【单选题】决定美学学习方法的因素是()。

•A、•B、•C、•D、我的答案:C得分:分4【单选题】审美活动的核心是()。

•A、•B、•C、•D、我的答案:B得分:分5【判断题】体现21世纪时代精神的具有现代形态的美学学科体系已经形成。

()我的答案:×得分:分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已完成成绩:分1【单选题】以下哪些属于广义的“美”()•A、•B、•C、•D、我的答案:D得分:分2【单选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C、•D、我的答案:D得分:分3【判断题】朱光潜在美学大讨论中解决的理论问题是:说明艺术美和自然美的统一;对美的社会性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美学原理艺术美(四)作业

美学原理艺术美(四)作业

艺术美(四)作业单选题(60分)1、不属于绘画六法的是?(3.00分)A.气韵生动B.经营位置C.应物赋彩D.传移模写2、以下对波普艺术的说法错误的是?(3.00分)A.它20世纪50年代萌发于英国。

B.杜尚是观念艺术的发起者。

C.它指的是流行艺术、通俗艺术。

D.它否定了艺术和非艺术的界限。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中这段古诗的意象类型是(3.00分) 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4、以下关于说法错误的是?(3.00分)A.艺术的本体是审美意象。

B.关于艺术定义的看法有摹仿说和表现说。

C.意象是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

D.艺术只具有审美层面。

5、《诗经》中的第一首是?(3.00分)A.《桃夭》B.《蒹葭》C.《关雎》D.《氓》6、以下对于意境的说法错误的是?(3.00分)A.意境是一种特殊的意象,它除了情景交融还有一般的规定性。

B.意境的概念可以追溯到老子的哲学和美学。

C.意境的理论在魏晋时期形成。

D.刘禹锡的“境生于象外”是对意境最简明的规定。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3.00分)A.艺术品除了具有审美层面,还具有知识层面、经济层面等。

B.杜尚的《泉》否认了艺术品与现成物的区分,否认了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

C.艺术的生命不是“物”,而是内蕴着情意的象。

D.以上说法都正确8、“绘画六法”的提出者是谁?(3.00分)A.谢朓B.谢灵运C.谢玄D.谢赫9、以下不属于艺术品与器具的区别的是?(3.00分)A.制作目的不同B.制作程序不同C.制作依据不同D.观赏感受不同10、以下对休闲与休闲文化的说法错误的是?(3.00分)A.休闲的本质和价值在于提升每个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

B.酒文化和茶文化是重要的休闲文化。

C.休闲文化的核心是“吃”。

D.休闲是在职业劳动和工作之余,人的一种以文化创造、文化享受为内容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

11、丰乳肥臀的原始母神雕像反映了原始美感(3.00分)A.与动物崇拜观念相关B.与图腾崇拜观念相关C.与人的巫术观念相关D.与生殖崇拜观念相关1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哪位诗人的诗(3.00分)A.李商隐B.李白C.王维D.陶渊明1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3.00分)A.在节庆狂欢中一般人们超越了阶层地位的差别。

美学原理作业及答案

美学原理作业及答案

美学原理作业及答案什么是美学(一)作业单选题(50分)1、王国维的作品不包括?(50.00分) A.《宋元戏曲考》B.《人间词话》C.《谈美》(√)D.《红楼梦评论》判断题(50分)1、西方美学是从鲍姆嘉通开始的。

(50.00分) 是否(√)什么是美学(三)作业单选题(50分)1、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美学?(50.00分) A.学习美学可以完善人格修养B.学习美学可以完善自身理论修养C.学习美学可以扩大知识视野D.以上说法都正确(√)判断题(50分)1、审美活动都属于艺术活动。

(50.00分)是否(√)“美”是什么(二)作业单选题(50分)1、以下不属于美学的学科性质的是?(50.00分) A.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B.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C.美学是一门心理学学科(√)D.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判断题(50分)1、美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之中。

(50.00分)是(√) 否“美”是什么(四)作业单选题(50分)1、写意是中国绘画美学的概念,它与哪一家的美学有密切联系?(50.00分)A.儒家B.道家(√)C.佛家D.阴阳家判断题(50分)1、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

(50.00分)是(√) 否美感的分析(二)作业单选题(50分)1、以下不属于“现量”的三种含义的是?(50.00分)A.现在B.存在(√)C.现成D.显现真实判断题(50分)1、梵高是荷兰的后印象派画家。

(50.00分)是(√) 否美和美感的社会性(一)作业单选题(50分)1、被园林家称为“园之魂”的是:(50.00分)A.假山B.水(不选这个)C.竹D.香正确答案: D判断题(50分)1、时间的距离和空间的距离有助于产生美感。

(50.00分)是(√) 否美和美感的社会性(三)作业单选题(50分)1、对审美活动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是(50.00分)A.地理环境B.社会文化环境(√)C.审美对象D.审美主体判断题(50分)1、时尚是上层人士的特权(50.00分)是否(√)自然美(下)作业单选题(50分)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50.00分)A.持肯定美学观点的人认为自然美不能按照等级区分。

西南大学《美学原理》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美学原理》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1:[单选题]美学之父是()A:A 康德B:B 鲍姆嘉通C:C 黑格尔D:D 维科参考答案:B2:[单选题]强调"美善结合”的是()A:A、儒家B:B、道家C:c、墨家D:D、法家参考答案:A3:[单选题]康德主要美学著作是()。

A:A 美学B:B 判断力批判C:C 纯粹理性批判D:D 拉奥孔参考答案:B4:[单选题]集中体现马克思美学思想的著作是()A:《共产党宣言》B:《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C:《资本论》D:《经济学导言》参考答案:B5:[单选题]崇尚自然美,反对人工雕琢的美的先秦诸子是()A:A 孔子B:B 孟子C:C 庄子D:D 韩非子参考答案:C6:[单选题]汉语里"美”字出现在()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参考答案:B7:[单选题]第一次提出崇高概念的人是()A:A 柏拉图B:B 亚里士多德C:C 朗吉弩斯D:D 贺拉斯参考答案:C8:[单选题]相当于优美的中国美学范畴是()A:大B:雄浑C:阴柔之美D:阳刚之美参考答案:C9:[单选题]首先提出"寓教于乐”的人()A:柏拉图B:亚里斯多德C:贺拉斯D:布瓦洛参考答案:C10:[单选题]在中国提倡"美育代宗教”的人是()A:陈独秀B:胡适C:鲁迅D:蔡元培参考答案:D1:[单选题]提出"美是主客观统一”的当代美学家是()A:朱光潜B:高尔泰C:吕荧D:朱立元参考答案:A2:[单选题]主张"美是社会性与客观性的结合”的是()A:李泽厚B:蔡仪C:蒋孔阳D:郭沫若参考答案:A3:[单选题]主张"美是客观的”是()A:高尔泰B:蔡仪C:李泽厚D:叶朗参考答案:B4:[单选题]主张"美是主观”的是()A:高尔泰B:李泽厚C:朱光潜D:宗白华参考答案:A5:[单选题]提出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与明确”的是()A:毕达哥拉斯B:泰勒斯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参考答案:D6:[单选题]强调"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人是()A:康德B:黑格尔C:费希特D:谢林参考答案:B7:[单选题]提出"美是生活”的俄国理论家是()A:托尔斯泰B:别林斯基C:车尔尼雪夫斯基D:杜博罗留波夫参考答案:C8:[单选题]强调"美是关系”的人是()A:狄德罗B:卢梭C:伏尔泰D:孟德斯鸠参考答案:A9:[单选题]最早提出了"美本身”与"美的东西”这一范畴的人是()A:赫拉克利特B:德谟克利特C:柏拉图D:色若芬参考答案:C10:[单选题]认为美的三要素是"和谐、整一”再加"鲜明的颜色”的是()A:奥古斯丁B:阿奎那C:普洛丁D:朗吉弩斯参考答案:B1:[单选题]阿恩海姆是()代表人物。

美学原理-尔雅通识-作业考试题满分答案

美学原理-尔雅通识-作业考试题满分答案

什么是美学(一)1“美学”这一名称最早由谁提出A、黑格尔B、康德C、鲍姆嘉通D、海德格尔正确答案:C2宗白华认为,中国形而上学属于()的体系。

A、唯美B、生命C、唯心D、意趣正确答案:B3“以美育代宗教”的说法是由谁提出的A、王国维B、梁启超C、鲁迅D、蔡元培正确答案:D4西方美学的历史开始于1750年。

正确答案:×5以下着作中不属于朱光潜的是A、《美学散步》B、《文艺心理学》C、《西方美学史》D、《谈美》正确答案:A6下列对《诗论》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用西方诗论来阐释中国古典诗歌B、它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C、它是一本介绍诗歌创作的着作。

D、它分析了中国诗走向律诗的原因正确答案:C7西方美学历史的创始是谁:A、苏格拉底B、鲍姆嘉通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正确答案:C8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国美学大讨论的思维模式是:A、主客二分B、天人合一C、主客统一D、天人分离正确答案:A9宗白华的美学立足点是()。

A、西方形而上学B、西方美学C、中国形而上学D、中国美学正确答案:D10离开人的生活世界而专注于语义分析,会从根本上取消美学。

正确答案:√1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A、美好事物B、积极事物C、审美活动D、美丽景色正确答案:C12中国古代是不存在美学的。

正确答案:×13宗白华认为:艺术家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风景交融渗透。

()正确答案:√14不是中国近代美学家的是A、梁启超B、蔡元培C、王国维D、华罗庚正确答案:D15王国维的作品不包括A、《宋元戏曲考》B、《人间词话》C、《谈美》D、《红楼梦评论》正确答案:C16朱光潜的《悲剧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没有介绍的理论是:A、叔本华的悲剧理论B、里普斯的移情说C、弗洛伊德精神分析D、荣格的心理学理论正确答案:B17集中反映朱光潜先生致力于中西美学融合的是:A、《诗论》B、《西方美学史》C、《美学散步》D、《判断力批判》正确答案:A18西方美学是从鲍姆嘉通开始的。

《美学原理》-尔雅通识-作业考试题满分答案

《美学原理》-尔雅通识-作业考试题满分答案

旗开得胜美感的分析(一)1审美活动在主体方面的前提条件是:•A、坚持主客二分•B、跳出主客二分•C、坚持情境融合•D、坚持天人合一正确答案: B2中国美学中的审美心胸又可以称为:•A、审美活动•B、审美经验•C、审美态度•D、审美境界正确答案: C3真理具有相对性,依靠人的思维只能达到逻辑的真。

正确答案:√4埃尔金斯《视觉品位》中看油画的方式有助于产生一个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

正确答案:×5以下哪项不是张世英认为的人与世界融合关系的特征?•A、内在性•B、统一性1•C、非对象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性•D、人与天地万物相通相融正确答案: B6以下哪项不是主客关系的特征?•A、对象性•B、相对性•C、外在性•D、认识的桥梁性正确答案: B7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意象世界是对自我的超越,对物的实体性的超越,对主客二分的超越。

•B、美是超越与复归的统一。

•C、审美意识是人与世界的交融,即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D、美感不是认识,是一种体验。

正确答案: C8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美在意象,美就是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

•B、意象世界照亮真实的世界。

•C、意象世界是回到存在的本然状态。

2•D、美感是从审美对象方面来表述审美活动。

正确答案: D9不能用来代指“美感”的概念是•A、审美经验•B、审美意象•C、审美意识•D、感兴正确答案: B10关于人与世界融合关系,以下哪些特征不属于张世英先生的观点?()•A、客观性•B、非对象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性•C、客观性和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非对象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 HYPERLINK "javascript:void(0)"性•D、客观性和对象性正确答案: D3旗开得胜11以下说法有误的是?•A、美感是认识•B、审美意识要求天人合一•C、美感是体验•D、美感能够产生生理上的快感正确答案: A12所有的西方美学家都赞同心理的距离理论。

美学原理答案--网络课程--美学原理--网络课程

美学原理答案--网络课程--美学原理--网络课程

美学原理答案--网络课程--美学原理--网络课程1 - [0324]《美学原理》平时作业第1 批次 [单选题]在中国提倡"美育代宗教”的人是() 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蔡元培参考答案:D [单选题]首先提出"寓教于乐”的人() A:柏拉图 B:亚里斯多德 C:贺拉斯 D:布瓦洛参考答案:C [单选题]相当于优美的中国美学范畴是() A:大 B:雄浑C:阴柔之美 D:阳刚之美参考答案:C [单选题]第一次提出崇高概念的人是() A:A 柏拉图 B:B 亚里士多德 C:C 朗吉弩斯 D:D 贺拉斯- 2 - 参考答案:C [单选题]汉语里"美”字出现在()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参考答案:B [单选题]崇尚自然美,反对人工雕琢的美的先秦诸子是() A:A 孔子 B:B 孟子 C:C 庄子 D:D 韩非子参考答案:C [单选题]集中体现马克思美学思想的著作是()A:《共产党宣言》 B:《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C:《资本论》 D:《经济学导言》参考答案:B [单选题]康德主要美学著作是()。

A:A 美学 B:B 判断力批判 C:C 纯粹理性批判 D:D 拉奥孔参考答案:B - 3 - [单选题]强调"美善结合”的是() A:A、儒家 B:B、道家C:c、墨家 D:D、法家参考答案:A [单选题]美学之父是() A:A 康德 B:B 鲍姆嘉通 C:C 黑格尔 D:D 维科参考答案:B 平时作业第2 批次 [单选题]柏格森的喜剧理论是() A:突然荣耀说 B:乖讹说 C:生命机械化说 D:对立因素倒置说参考答案:C [单选题]提出喜剧成因是”预期失望"的是() A:霍布斯 B:鲁迅 C:蔡元培 D:康德参考答案:D [单选题]相当于崇高这一范畴的中国概念是() A:韵味 - 4 - B:阴柔 C:雄浑 D:意境参考答案:C [单选题]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多属于() A:命运悲剧 B:过失悲剧 C:性格悲剧 D:社会悲剧参考答案:C [单选题]第一次把优美与崇高并列,作为一组审美范畴来详细研究的人是() A:博克 B:康德 C:黑格尔 D:利奥塔参考答案:A [单选题]"美是使人幸福的东西",这是奥地利哲学家()的定义。

《美学原理》四套试卷及答案

《美学原理》四套试卷及答案

《美学原理》四套试卷及答案试卷A一、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庄子提出的著名美学命题是“心斋”和()。

2、柏拉图全部美学思想的出发点是()。

3、音乐艺术中回旋曲式的结构是()。

4、和崇高这一审美范畴相对立的另一个审美范畴是()。

5、“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一著名悲剧观的提出者是()。

二、名词解释题(每题10分,共30分)6、童心说7、蒙太奇8、审美范畴三、简答题(每题12分,共24分)9、简述绘画艺术的目标。

10、简述中西方美学思想的基本区别。

四、论述题(共26分)11、请结合你平时的艺术欣赏心得,谈谈你学习完《美学原理》这门课后的收获。

一、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人间词话》的作者是()。

2、主张演绎法的近代认识论美学流派是()。

3、电影语言包括音响、表演、画面、画面剪接和()。

4、“预期失望说”这一著名喜剧观的提出者是()。

5、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功能在于引起怜悯和()。

二、名词解释题(每题10分,共30分)6、兴观群怨7、长镜头8、优美三、简答题(每题12分,共24分)9、简述电影艺术对整个艺术大家族作出的贡献。

10、简述美学的研究对象。

四、论述题(共26分)11、请以一件你熟悉的艺术作品为例,谈谈你对它的审美欣赏过程。

一、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养气说”的提出者是()。

2、德国古典主义美学的主要代表者是()。

3、音乐艺术中奏鸣曲式的结构是()。

4、“上升与下降的乖讹”这一著名喜剧观的提出者是()。

5、鲁迅提出的著名悲剧观是()。

二、名词解释题(每题10分,共30分)6、气韵生动7、崇高8、审美现象三、简答题(每题12分,共24分)9、简述美学的研究方法。

10、简述电影艺术中叙事时间的特征。

四、论述题(共26分)11、请结合你的心得体会,论述绘画艺术的一般过程。

一、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境界说”的提出者是()。

2、“理念”是()的美学思想的基本出发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原理作业梁启超:趣味美学梁启超曾说:“问人类生活于什么?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生活于趣味’”,“人若活得无趣,恐怕不活着还好些,而且勉强活也活不下去”。

他又说:“‘美’是人类生活一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中之最要者,倘若在生活全内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出,恐怕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

”梁启超把趣味主义推广到了整个人生的领域。

他的审美观具有鲜明的人生指向;他的人生观在本质上是审美的。

由趣味出发,梁启超构筑了一个以趣味为根基、以人生为指向的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趣味主义人生论美学。

个体感性生命的自由创化从有责任的“趣味”出发到人生“春意”之体味,是对积极入世与自由畅神、理性追求与生命激扬融合为一的人生胜境的个性化追寻。

对于梁启超来说,他既需要生命的感性冲动来激发生活的热情,又需要理性与良知来承担社会的责任。

因此,他以个体生命激扬为标的的趣味追寻又是以宇宙运化的责任为前提的,呈现出试图将生命本质的肯定和生活意义的实现相统一的个性化美学思考。

概念。

客观地看,中国文化中艺术论的趣味论和西方文化中审美论的趣味论在梁启超的美学思想中都留下了一定的痕迹。

但梁启超又在传承化合中对趣味作出了自己的界定,赋予了趣味以新的理论内涵与理论特质。

不放弃对于生命与生活的热情与责任。

从整体言,其积极意义当超过消极影响。

而在今天,梁启超趣味美学所包孕的对审美与人生、物质与精神、感性与理性、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思索,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美的实现是以生命力的激活为前提的。

没有生命之趣,就没有审美之求;没有美的存在,就没有人生的意义;没有个体与众生与宇宙的迸合,也就没有感性个体的自由创化。

这样的人生意境早已超越了具体的历史语境!其哲理意趣与美学意趣对于今天的人文建设仍具有积极的启思。

王国维:意境、境界论后世评价王国维的“境界”理论,一般肯定其文学评论价值,认为在美学界并无多大影响。

事实上,王国维的“境界”理论创造了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美学研究对象与方法,对今天我们建构新的美学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王国维的文论思想,以“境界说”为最,因为“境界说”在汲取了西方新精神的同时,熔铸乐“天才说”、“游戏说”、“苦痛说”、“古雅说”的精髓并发扬光大,成为与中国传统文论相交汇的焦点,从这个意义上讲,《人间词话》等着作标举“境界说”是王国维文论思想的经典。

王国维说:“境非独指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人间词话》六)“大家之作,……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

……”(《人间词话》五十六)“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人间词话》五十二)这就是说,艺术要“真”、“真切”才有境界,少“真味”则无境界。

真就是自然,是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言语言情。

王国维的“真”和“自然”与庄子的艺术观一脉相承,也受到了歌德、席勒等西方美学家的影响,而且深受明清之际李贽的童心说、汤显祖的唯情说和公安派的性灵说强调“真人”、“真心”、“真声”、“真文”的影响。

不难看出,王国维在美学上所坚持的审美的无利害性,其直接的肯定意义就是自然与真。

境界的两种形态是“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王国维对着一对范畴作了界定:其以“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其二“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王国维认为“以我观物”一直反观到“动之静时”而达到的“宏壮之美”的境界,“其物直接不利于吾人之意志,而意志为之破裂,唯由知识冥想其理念者,谓之曰壮美之感情。

”即“有我之境”是一种“知力”特高、感人独深的精神境界。

而“无我之境”是由于“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王国维所谓“以物观物”的“观”正是书本华所谓的“现于直观中时”的“观”。

处于这种“直观”中的“我”,“与万物无异”也是空间和时间中的一块“物”,所以说,在“以物观物”时,就“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了。

比起“有我之境”来,“无我之境”它是“忘利害”的艺术境界,创造这种境界的难度是很大的,所以,“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

然未始不能写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这就意味着,写“无我之境”需要更高尚的品格、更纯真的性情和更精湛的艺术修养。

“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是王国维“境界说”理论的一对重要审美范畴,而境界的呈现则表现为“隔”与“不隔”,“不隔”范畴提出的侧重点和切入的角度不同,它强调的是境界的“真”与“深”,“所见者真,所知者深”。

“不隔”有两层内涵,表层指语言的真诚、自然,而深层意蕴指事物的本真、本源。

在这个意义上,物的“真”不是指我们眼前所见的无生命的自然,也不是指打上主观烙印的“人化”的自然,而是指充满着原始灵性的自然,艺术上物我两忘的“不隔”境界是很难达到的,实际上只是一种不可企及的范本。

绝大多数的中国艺术都是以景表情。

正如袁行霈先生所说“中国诗歌艺术的发展,从一个侧面看来就是自然景物不断意象化的过程。

”所以长期统治中国诗坛的理论不是意境,而是兴趣、神韵等其核心都是以景显情,略貌取神,“情”的表现隔了一个“景”。

王国维谈到的“隔”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在意象方面,一在语言方面。

意象方面的“隔”作为中国艺术的含蓄朦胧表现,几乎构成了一部艺术风格史,既符合中国人的直观思维方式,又符合了中国艺术的含蓄美感追求。

“隔”作为中国艺术的独特审美形态,作为自然景物的意象化表现,应该加以肯定。

当然,对于语言上的雾障所造成的“隔”应全盘否定。

王国维的境界说使众说纷纭的“意境”探讨植根于“本”的求索上而不是“末”的顽味上。

沧浪之“兴趣”,阮亭之“神韵”本与境界相通,但“兴趣”、“神韵”的美的本质属性,使人从观赏“面目”而深入到追究本质,使空灵蕴藉的回味找到具体可感的形象实体,故他认为“兴趣”、“神韵”等“不过道其面目”,而“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又说:“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

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

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

“(《人间词话未刊稿》一十四)。

王国维是中国意境思想的集大成者,并且对其作了全新的发挥,使之由以前的风格论、技巧论、趣味论变成为本质论。

“境界说”是王国维文论思想的核心,具有哲学化、人格化、美学化的色彩,这一点迥然有异于前人。

王国维的“境界说”为源远流长的传统文论“意境”的理论发展划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天才说”和“游戏说”、“苦痛说”和“古雅说”、“境界说”分别从文学创作的起源、审美尺度、审美特征等方面规定了王国维的文学整体观念,大致勾勒了其文论思想的真实风貌。

这些理论说明了王国维文论思想形成的两条线索:一是来源于对西方哲学美学思想精微细致的把握,二是来源于对中国古代文学玲珑剔透的剖析。

在认识论上,王国维从主体与客体,人生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中发微文学的真谛,体现出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在方法论上,王国维由西方美学到中国文学,由历史考据、文字训诂到文学批评,表现出思维的整体性,因此,王国维文论充满哲学美学的意义,深刻地传达出文学本体论的特质。

王国维是中国传统文论的最后一座丰碑,其位置是处于中国与西方近代与现代的交汇点。

正如李泽厚评曰“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包括他的境界说的特点在于,它一方面是中国古典美美学的继承和总结,同时又是走向中国文艺的先声。

”朱光潜:创造审美意象解放后,朱光潜系统接触到马克思主义。

经过对自己以前的唯心主义美学思想的批判,提出了美是主客观的辨证统一的美学观点,认为美必须以客观事物作为条件,此外加上主观的意识形态或情趣的作用使物成为物的形象,然后才是美。

他还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的实践观点(即把主观视为实践的主体——人,认为客观世界和主观能对立统一于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美学思想,形成了一个颇有影响的美学流派。

一颗古松长在园里,无论是你是我或是任何人一看到它,都说它是古松。

古松在我们头脑里留下一个表象,这个表象就是古松的模样,这对于大家基本上都是一样的。

然而古松的形象与古松的表象不同,古松的形象是古松的美,每个人在古松上见出不同的美,也就是见出古松的不同形象。

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

这种形象并非天生自在一成不变,并非像一块石头在地上让人一伸手即拾起似的。

观赏者的性格和情趣随人随时随地不同,所获得的形象也因而千变万化。

古松的形象是观赏者性格和情趣的返照。

朱光潜由此得出结论说:“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

物的意蕴深浅和人的性分密切相关。

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

比如一朵含露的花,在这个人看来只是一朵平常的花,在那个人看或以为它含泪凝愁,在另一个人看或以为它能象征人生和宇宙的妙谛。

一朵花如此,一切事物也是如此。

因为我把自己的意蕴和情趣移于物,物才能呈现我所见到的形象。

我们可以说,各人的世界都由各人的自我伸张而成。

欣赏中都含几分创造性。

”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物的形象,即物的美呢?“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

”也就是说,要把实用的态度丢开,把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审美的态度去看待事物。

朱先生以一棵古松为例,说明这三种态度的区别。

朱光潜又把物的形象称作为意象。

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指客体的景和主体的情的融合。

离开客体的景,或者离开主体的情,就不可能产生审美意象。

如果心中只有一个意象,就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我和物就达成一气了,这是审美中凝神的特点。

尽管朱先生对意象的解释不尽相同,然而就其实质而言,意象不是客观存在的景,也不是外物在主体头脑中产生的表象,而是情和景的结合,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由于意象产生于情景交融,面对同一个景,不同的主体就会产生不同的意象。

“情趣不同则景象虽似同而实不同。

比如陶潜在‘悠然见南山’时,杜甫在见到‘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时,李白在觉得‘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时,辛弃疾在想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时,姜夔在见到‘数峰清苦,商略黄错雨’时,都见到山的美。

在表面上意象(景)虽似都是山,而实际上却因所贯注的情趣不同,各是一种境界。

我们可以说,每人所见到的世界都是他自己所创造的。

物的意蕴深浅与人的性分情趣深浅成正比例,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

”同样是山,欣赏者由于性格、情趣和经验的不同,见出山的不同的意象,即山的不同的美。

可见,美和意象是创造出来的。

朱先生的这一观点和中国传统美学是相通的,和西方现代美学也是相通的。

宗白华:散步美学/生命哲学宗先生的著述不算太多,但要理解他的思想却并不容易。

这一方面与他所采用的“散步”方法有关。

宗先生说:“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

看重逻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唤作‘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对不相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