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航拍正射影像的尝试

合集下载

无人机正射影像工作总结

无人机正射影像工作总结

无人机正射影像工作总结
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许多新的应用可能性,其中之一就是无人机正射影像工作。

无人机正射影像是利用无人机航拍技术获取的高分辨率影像数据,通过特定的处理方法生成的具有一定几何校正的影像产品。

这种影像产品在土地测绘、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无人机正射影像在土地测绘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土地测绘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往往无法做到全面覆盖和高精度的测绘。

而利用无人机进行航拍,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再通过正射处理,可以得到具有真实地面坐标的影像产品,为土地测绘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其次,无人机正射影像在城市规划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城市规划需要对城市的地理信息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而无人机正射影像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真实地理坐标的影像数据,为城市规划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通过对影像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城市的地形地貌、道路交通、建筑分布等情况,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无人机正射影像在环境监测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潜力。

环境监测需要对大范围的地理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而无人机正射影像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更加全面和准确的数据支持。

利用无人机正射影像,可以更好地监测自然资源的利用情况、环境污染的情况等,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总的来说,无人机正射影像工作是一项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技术工作,它为土地测绘、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无人机正射影像工作将会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使用无人机进行航空摄影测量的流程与要点

使用无人机进行航空摄影测量的流程与要点

使用无人机进行航空摄影测量的流程与要点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成为现代测绘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数据精度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地理测绘、土地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使用无人机进行航空摄影测量的流程与要点。

一、准备工作在使用无人机进行航空摄影测量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选择合适的无人机,通常会选择具有较长续航时间、较大载荷能力和较高精度的无人机。

其次,选择合适的航空摄影测量设备,包括全局定位系统(GPS)、惯性导航系统(INS)、相机等。

然后,需要规划航线和航高,以确保航拍图像有足够的重叠度。

最后,制定航空摄影测量任务,并确定测区范围、摄影时间等要素。

二、飞行操作在进行航空摄影测量之前,需要进行飞行操作。

飞行前,应确保无人机及其设备状态良好。

在飞行过程中,需要依据预先设置的航线和航高进行飞行。

同时,要注意遵守飞行规定,确保飞行安全。

在飞行过程中,对无人机进行实时监控,确保航拍图像的质量和完整性。

三、数据处理飞行结束后,需要进行数据处理。

首先,需要将航拍图像进行几何校正,以去除图像畸变和误差。

其次,进行图像匹配,将相邻图像进行特征点匹配,以获取三维重建所需的点云数据。

然后,根据点云数据进行三维建模,生成数字地形模型(DTM)和数字表面模型(DSM)。

最后,根据模型数据进行地理信息的分析和应用。

四、数据精度控制在进行航空摄影测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精度的控制。

首先,要确保无人机的姿态稳定,避免因飞行不稳定引起的图像畸变。

其次,要校准GPS和INS设备,以保证获取的图像和点云数据具有较高的精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图像重叠度和使用先进的图像处理算法,提高数据的精度。

五、质量检测与评估在完成航空摄影测量后,需要进行质量检测与评估。

首先,要对航拍图像进行质量检验,查看是否存在图像重叠度不足、图像畸变等问题。

其次,要评估三维模型的精度,比较生成的数字地形模型和数字表面模型与实际地形的差异。

无人机正射影像图的制作

无人机正射影像图的制作

无人机正射影像图的制作准备工作制作无人机正射影像图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需要收集研究区的地形图、航拍照片等基础资料,以便确定航拍方案和图像处理方法。

同时,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无人机型号和镜头参数,确保获取高质量的影像数据。

需要确定航拍时间、地点和天气条件,选择合适的云台角度、曝光参数等,以保证影像质量。

还需要进行无人机及配件的保养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制作步骤无人机正射影像图的制作步骤主要包括以下环节:数据采集根据航拍方案,选择合适的无人机型号和镜头参数,进行航拍数据的采集。

在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飞行的稳定性、曝光时间等参数的调整,以保证影像质量。

同时,需要按照拍摄计划,对拍摄区域进行分块、分时拍摄,确保数据覆盖全面、无遗漏。

数据处理与编辑拍摄完成后,需要对采集的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和编辑。

这包括对影像进行去噪、纠正、拼接、色彩调整等操作,以便获得高质量的正射影像图。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图像的分辨率、颜色等参数的调整,保证影像图的质量和精度。

对于大型项目,需要对多个无人机拍摄的影像进行拼接,以获取全面的正射影像图。

拼接时需要选择重叠区域,并对其进行图像处理和匹配,以保证拼接处的平滑和连续。

同时,需要注意控制点、坐标系等参数的设置,确保整个影像图的精度和一致性。

完成拼接后,需要对正射影像图进行加框处理。

这包括添加图框、标题、标注等信息,以便用户能够快速识别和利用影像图。

同时,需要注意保持图框和标注的简洁明了,避免影响影像图的阅读和使用。

注意事项在制作无人机正射影像图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数据精度无人机拍摄的影像数据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正射影像图精度。

因此,在采集数据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无人机型号和镜头参数,并注意调整好飞行姿态和曝光参数,以保证获取高质量的影像数据。

图像质量在处理和编辑影像数据时,需要注意保持图像的质量和精度。

这包括对图像进行去噪、纠正、拼接等操作时,需要尽量减少人为误差和操作失误,以保证最终的正射影像图质量。

无人机航空摄影、正射影像及地形图制作项目技术方案(1)(1)

无人机航空摄影、正射影像及地形图制作项目技术方案(1)(1)

无人机大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正射影像制作项目技术方案1、概述根据项目需求对项目区进行彩色数码航空摄影,获取真彩数码航片,并制作正射影像及地形图。

1.1作业范围呼伦贝尔市北部区域约400平方公里。

如下图:飞行区域(红色)1.2作业内容对甲方指定的范围进行1:2000航空摄影,获取高分辨率的彩色影像。

1.3行政隶属任务区范围隶属于呼伦贝尔市。

1.4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1.5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呼伦贝尔市地处东经115°31′~126°04′、北纬47°05′~53°20′。

东西630公里、南北700公里,总面积26.2万平方公里[2] ,占自治区面积的21.4%,相当于山东省与江苏省两省面积之和。

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

边境线总长1733.32公里,其中中俄边界1051.08公里,中蒙边界682.24公里。

(2)地形概况呼伦贝尔市西部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北部,北部与南部被大兴安岭南北直贯境内。

东部为大兴安岭东麓,东北平原——松嫩平原边缘。

地形总体特点为:西高东低。

地势分布呈由西到东地势缓慢过渡。

(3)气候状况呼伦贝尔地处温带北部,大陆性气候显著。

以根河与额尔古纳河交汇处为北起点,向南大致沿120°E经线划界:以西为中温带大陆性草原气候;以东的大兴安岭山区为中温带季风性混交林气候,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为中温带季风性森林草原气候,“乌玛-奇乾-根河-图里河-新帐房-加格达奇-125°E蒙黑界”以北属于寒温带季风性针叶林气候。

1.6已有资料情况甲方提供的航飞范围。

2、作业依据(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2)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3)《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H/Z3005-2010;(4)《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CH/Z3004-2010;(5)《航空摄影技术设计规范》GB/T 19294-2003;(6)《摄影测量航空摄影仪技术要求》MH/T 1005-1996;(7)《航空摄影仪检测规范》MH/T 1006-1996;(8)《航空摄影产品的注记与包装》GB/T 16176-1996;(9)《国家基础航空摄影产品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实施细则》国家测绘局;(10)《国家基础航空摄影补充技术规定》国家测绘局;(11)《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 6962-2005;(12)《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2008;(13)《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7930-2008;(14)《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GB 15967-1995;(1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16)《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 14804-93;(17)《全球定位系统(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定》(18)《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GB/T23236-2009;(19)《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 18326-2001;(20)《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21)《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24356-2009;(2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3989-2012;(23)《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1:1000、1:2000数字正射影像图》CH/T 9008.3-2010;(24)《数字测绘产品质量要求第1部分:数字线划地形图、数字高程模型质量要求》GB/T 17941.1-2000;(25)《高程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CH/T1021-2010;(26)《平面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CH/T1022-2010;(27)《测绘管理工作秘密范围的规定》(国测办[2003] 17号)。

使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制作正射影像的技巧

使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制作正射影像的技巧

使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制作正射影像的技巧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用于制作正射影像。

正射影像是通过对航空摄影图像进行处理,将相机具有的垂直摄影几何信息与地面数据相结合,使得图像中的目标物在一个平面上等距分布,并且无畸变。

在制作正射影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下面将详细介绍。

首先,在使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制作正射影像之前,我们需要采集高质量的航空摄影图像。

摄影图像的质量对最终制作的正射影像影响很大。

因此,在选择航空摄影设备时,我们应该选择具有高分辨率和低畸变的相机,并使用高质量的航空摄影器材。

其次,进行航空摄影测量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航线布局。

航线布局的合理性可以影响到正射影像的质量和制作的效果。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类型的航线布局:条带式布局和螺旋式布局。

条带式布局是指将场景划分为若干个相互平行的条带,按照一定的航向进行飞行。

螺旋式布局是指将场景划分为若干个螺旋状,以中心点为起点,不断向外螺旋扩展。

选择哪种类型的航线布局取决于具体的制作要求和场景特点。

然后,在摄影测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确保航摄图像的重叠率。

重叠率是指连续两幅相邻的航摄图像之间在地面上对应区域的重叠部分的比例。

通常情况下,航摄图像之间的重叠率应该达到50%以上,以便后续的数字图像处理和正射影像的制作。

此外,为了提高正射影像的质量和制作效果,我们还需要进行相机定位和辐射定标。

相机定位是指确定相机在航空摄影过程中的具体位置和姿态信息,而辐射定标是指校正航空摄影图像中的辐射值,以便在制作正射影像时可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通过精确的相机定位和辐射定标,我们可以减少制作正射影像过程中的误差,并提高影像的精度和准确性。

最后,在制作正射影像时,我们可以使用数字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后期处理。

通过对航摄图像进行校正、配准、去噪等处理,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升制作的正射影像质量。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亮度、对比度、色彩等参数来优化影像的视觉效果,使得正射影像更加清晰、真实。

无人机航拍航测实训报告

无人机航拍航测实训报告

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无人机航拍航测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提高我国无人机航拍航测技术水平,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养的无人机航拍航测人才,我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无人机航拍航测实训。

以下是本次实训的详细报告。

二、实训内容1. 理论知识学习实训期间,我们学习了无人机航拍航测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无人机系统组成、飞行原理、飞行控制、传感器原理、数据处理与分析、航测技术等。

通过学习,我们对无人机航拍航测有了全面的认识,为后续实践操作奠定了基础。

2. 无人机操作实训在理论课程结束后,我们进行了无人机操作实训。

实训内容主要包括无人机的组装、调试、飞行、降落等。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正确组装无人机,调整飞行参数,确保无人机在空中安全飞行。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控制无人机进行不同角度的拍摄,以满足航测需求。

3. 航测数据处理与分析航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是无人机航拍航测的重要环节。

在实训中,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数据处理软件对无人机拍摄的影像进行处理,包括图像拼接、正射影像生成、三维建模等。

通过实训,我们掌握了航测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

4. 实际航测项目操作为了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训期间,我们参与了一个实际航测项目。

项目内容包括无人机飞行、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成果生成等。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所学知识,确保了项目顺利完成。

三、实训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实际问题,通过团队合作和不断尝试,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

2.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实训期间,我们分组进行项目操作,每个成员都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通过团队合作,我们学会了如何沟通、协调,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3. 拓宽了视野实训期间,我们接触到了许多先进的无人机航拍航测技术,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无人机航拍航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无人机技术在航空摄影中的使用方法

无人机技术在航空摄影中的使用方法

无人机技术在航空摄影中的使用方法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无人机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之一就是航空摄影领域。

无人机的出现为航空摄影师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拍摄方式,使得他们可以拍摄到以往难以触及的景观和画面。

本文将介绍无人机技术在航空摄影中的使用方法,包括飞行准备、摄影技巧和后期处理等。

首先,飞行准备是使用无人机进行航空摄影的第一步。

在准备飞行之前,航空摄影师需要了解所在地区的航空法规和使用无人机的限制条件。

此外,他们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无人机设备,包括无人机机身、相机和航拍设备。

选择适当的无人机设备是非常重要的,要根据摄影需求和拍摄环境来决定无人机的特性,比如航时、稳定性和载荷能力等。

在实际操作中,航空摄影师应熟悉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系统,并进行相应的操作练习和飞行训练,确保能够熟练掌握无人机的飞行技巧和安全操作。

其次,摄影技巧是无人机航空摄影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在飞行之前,航空摄影师需要制定拍摄计划和路线,根据拍摄主题和目标场景规划无人机的飞行轨迹。

同时,他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拍摄需求和风向来选择拍摄时间和角度,以获取最佳的拍摄效果。

在实际拍摄过程中,航空摄影师需要掌握无人机的姿态控制和相机控制技巧,包括调整云台的旋转角度、变焦和快门速度等,以获取清晰、稳定和生动的航空摄影作品。

此外,航空摄影师还应注重构图和视觉创意,抓住独特的角度和美丽的光线,将航空摄影作品拍摄得更具艺术性和吸引力。

最后,后期处理也是无人机航空摄影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航空摄影师需要将拍摄的原始照片进行选取、排序和编辑,以提取出最佳的摄影作品。

后期处理包括图像的调色、裁剪、修复和增强等,以增强图像的细节和表现力。

此外,航空摄影师还可以尝试使用特效和滤镜等技术来创造不同的视觉效果,以呈现出独特的摄影风格和艺术效果。

在后期处理过程中,航空摄影师还应注意保留照片的真实性和自然感,避免过度处理和虚构。

总而言之,无人机技术在航空摄影中的使用方法多种多样,需要航空摄影师具备一定的技术技巧和飞行经验。

正射影像测绘技术的优势与实际应用案例

正射影像测绘技术的优势与实际应用案例

正射影像测绘技术的优势与实际应用案例正射影像测绘技术是一种通过获取高分辨率的卫星或无人机影像,并进行数学投影处理得到与地面坐标一致的影像的测绘方法。

它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带来诸多优势。

本文将探讨正射影像测绘技术的优势,并通过实际应用案例来说明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正射影像测绘技术的首要优势是高分辨率影像的获取。

卫星和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使得获取高质量的影像成为可能。

利用这些影像进行测绘,可以获得很高精度的地理数据,为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来源。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利用正射影像测绘技术可以获取城市地貌、道路、建筑物等信息,为城市规划者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使规划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为城市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正射影像测绘技术可以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

相较于传统的测绘方法,正射影像测绘技术可以实现远程获取地理数据,不需要现场人员进行实地测量,从而节省了大量人力资源。

同时,正射影像测绘技术的快速处理能力,使得数据的获取和处理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例如,在林业资源调查领域,利用正射影像测绘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面积的森林分布和树种信息,从而提高调查的速度和准确度。

此外,正射影像测绘技术还具有多源数据的整合能力。

在进行测绘时,可以通过整合多种不同来源的影像数据,如卫星影像、无人机影像、航空影像等,从而得到更全面、更准确的地理信息。

例如,在资源管理中,通过整合不同时间、不同源头的正射影像数据,可以对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帮助决策者制定有效的资源管理策略。

实际应用中,正射影像测绘技术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环境保护方面,利用正射影像测绘技术可以实现对污染源的定位和监测,提高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效果。

例如,利用无人机获取的高分辨率正射影像,可以对工业排放口进行精准测算,帮助环保部门实施精细化排污管理。

在农业领域,正射影像测绘技术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精确的土地利用信息和农作物生长状态,从而帮助农民科学管理农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资料来自网路,感谢原作者安老师虽天天上来学习,但基本潜水,久未上贴,实是无话可说。

将近一年,我和我的弟兄们只做了一件事:用无人机尝试航拍正射影像。

年终将至,总该交作业了……一、无人机的调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飞行平台是航拍的必要条件,而能够进行正射影像航拍的无人机必须满足下面的条件:1、飞行器必须定高飞行(允许有5%以内的误差),否则拍出的照片无法拼接;2、飞行器必须有良好的寻迹能力,航线水平误差10%以内;3、飞行器自身飞行姿态必须稳定,在没有正射云台的情况下,稳定的飞行姿态是保持相机正射的必要条件;4、最后,最重要的,飞行器必须有齐备的安全保障,否则商业运作就是一句空话。

我们选用的是常规布局的固定翼飞机,虽“相貌平平”,但气动性能良好,完全可以满足我们的作业需要。

我们的无人机自驾仪的选用着实让我费了一番心机。

按道理应该选用国外成品自驾仪,但技术支持却让我不放心,在经过认真地比较分析后,我选用了国产的UP-10自驾仪。

关于这款自驾仪的技术参数和指标,我就不赘述了,坛子里的“飞鼠”就是UP-10的开发者。

找他要一份UP-10的说明书,就都清楚了。

我只想谈谈我用这款自驾仪的体会。

安装在飞机里的UP-10自驾仪自驾仪不同于其它的电子设备,买回来就能用。

由于与之配用的飞机不同,各种参数的设置调整也不尽相同,还会有一些针对特殊需要的二次开发和改进工作。

在这里我由衷地感谢“飞鼠”同志,其热情的服务态度,精湛的技术水平,稳定的产品质量,娴熟的二次开发能力,使我们的飞行试验一直很顺利。

敬业的凤凰卫视记者我们前后共订购了“飞鼠”5套自驾仪。

此间我们一起就改进自驾仪和地面工作站软件进行了多次试飞和研讨,“飞鼠”同志对自驾仪和飞控软件进行了十几项升级改进和二次功能开发。

比如数传电台和天馈系统的优化、增加“发动机转速异常报警”、增加“关闭接收机功能”以增强抗干扰能力、预设“停车后最小空速”、优化“机载电池监控功能”、增加“滚转和俯仰角度”同步记录、在航线上“回放照片位置”、G-MO USE位置同步显示、提取自动跟踪天线基准方位信号等。

强大的技术支持和良好的合作态度是我们试飞顺利进行的保证!飞鼠(左二)正在和我们一起进行航线规划九个多月以来,我们一共装配了5架无人机,试飞里程超过8000km。

事实证明:UP-10是一款性能稳定、控制精准、可靠性高、操作简便的自驾仪。

其良好的飞控特性、便捷的参数修改、友好的软件界面、开放的二次开发潜力,合理的销售价格、到位的技术支持都证明它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国产优秀自驾仪。

专注的瞬间除自驾仪外,我们对飞机的动力系统、接收机及舵机的供电系统、发动机供油系统、GPS天线、数传电台设置参数、天馈系统等都做了相应的改进和优化,出于安全的考虑,我们还为每架飞机都配置了降落伞。

装配无人机相对于模型飞机,无人机上有更为复杂的供电要求和抗干扰要求。

GPS 模块、自驾仪、数传电台、接收机、舵机、照相机、发动机点火盒等都需要电源,而工作中的GPS、数传电台、发动机等都有可能对飞控系统产生干扰。

因此,合理配置这些电源和消除各种干扰就成了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自行研发的飞艇正射云台经过反复试验,最后我们确定:为GPS模块、自驾仪、数传电台设置专用的滤波电源,为接收机和舵机提供大容量镍氢电源,照相机和发动机点火盒各自使用专用电源;同时,对有可能产生干扰的设备和器件,采取有效的屏蔽设施。

在整合电源配置方案时,我们充分考虑了飞机减重和续航时间的囿限,做到供电系统和燃油系统的良好匹配。

双缸发动机降落伞的设置是非常必要的,由于我们作业地点多在城乡建筑物和人员、车辆集中区域,在没有更为可靠的安全手段之前,唯有降落伞是最后的“救命稻草”。

这种最原始的保护方式恰恰就成了最可靠的保护方式。

我们在广东顺德北窖飞行时,因地面工厂干扰导致发动机意外熄火,多亏UP-10有“自动开伞”功能,失控飞机在离地面100m高度时自动打开降落伞,才没有对地面人员造成伤害,万幸也!二、地面工作站所谓“地面工作站”其实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指地面工作站软件,还包括笔记本电脑、照片存储介质、工作车辆、外场交(直)流供电、通讯联络、数传接收天线、G-MOUSE监控、事故应急处理等内容。

地面工作站整合地面工作站工作,不仅是一个花钱购置必要设备的事,还是一个作业规范的建立和完善。

起飞前的检查非常重要!很多人说起无人机的成本,脑子里就只有自驾仪、飞机和遥控器。

殊不知,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笔记本电脑:我们原来选用的是带有9针串口的DELL D-610,但这款电脑屏幕亮度不够,电池续航时间短,抗震性很差。

我们现在全部换成I BM T30,其超长的电池续航能力和钛合金机壳实为外业之首选!每次飞行返航,拷贝照片是很耽误时间的工作,我们配备了若干个金士顿CF/4G高速卡和另一台电脑,飞机降落后,立即换卡。

不再为拷贝照片耽误时间了。

地面工作站外场供电是挺麻烦的事,市面上普通的逆变电源,标称的功率徒有虚名!而且是方波输出。

我们采用专业的正弦波逆变电源,解决了外场供电的问题。

起飞前测试发动机至于通讯联络,则是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联络畅通的关键。

我们现在配备的是MOTO GP88大功率对讲机和高增益收发天线,以车载台为指挥中心,保证了在10km范围内的通讯联络。

数传接收天线是UP-10配套供应的,有鞭状全向和八木定向两种。

经实际测量:鞭状全向天线有效距离10km,八木定向天线有效距离大于20k m。

晚霞中的数传天线G-MOUSE监控是保证飞行安全的有效措施。

在实地飞行时,我们有一辆车和两个工作人员携带遥控器和笔记本电脑跟踪飞机进行“移动监控”,在UP-10的飞控软件里,可以同时显示跟踪车辆和飞机的移动轨迹,并能快速确定二者之间的方位和距离。

当飞机发生意外时,监控车辆上的工作人员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飞机迫降或远离危险区域。

这看似“多余”的措施,实际上为稳定我们心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玩过无人机的朋友都会对飞机超视距飞行后有切身的感受:就盼着飞机出现在视线里,否则这颗心就一直悬着,那叫一个“紧张”,呵呵……G-MOUSE移动监控三、照相机的选用和设置如果说一架好的无人机只是提供了航拍的飞行平台的话,那么合理选择和设置照相机就是满足航拍要求的最终保证了。

什么样的数码相机能够用来航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

我这里只想做一个基本的评价:1、有手动设置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功能(M档)2、最高快门速度不低于1/2000s3、最大光圈不小于2.84、有ISO调整功能5、能换用定焦镜头6、有外接电子快门接口7、象素不小于800w8、使用锂电9、最好有防手抖功能还有一点必须指出:要想拍出好的照片,合适的滤镜必不可少!这是因为从空中鸟瞰大地,空气中的尘霾会将阳光反射到镜头里面。

造成拍摄画面的光晕或者影响清晰度。

加上合适的滤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这种影响。

根据气象条件和空气质量的不同,UV镜、减雾镜、黄镜、红镜、偏振镜等都有可能用上。

至于什么条件用什么滤镜,无法一言以蔽之。

只能凭经验了。

我们使用佳能EOS350D,配EOS系列24-28mm/f2.8定焦镜头。

将照相机安装到飞机上照相机的设置至关重要!通常采用Tv(速度优先)模式,并且不小于1 /800s。

但我们更建议使用全手动模式。

因为采用Tv模式,意味着光圈是自动的,这样当地物亮度不同(比如拍摄水面和农田)时,曝光是变化的,光圈也是变化的。

如此拍摄的照片,有可能曝光不同,后期拼接就有问题了。

但采用全手动拍摄,要求很高,固定的光圈速度,很难把握曝光量,即使是使用曝光表,因为地物亮度和光线变化不同,很难设置,有时还还不如采用Tv模式。

有了这样的技术资料,计算相机镜头的拍摄角度就方便多了……搞航拍的都知道,通常要把相机的焦距设置在“无穷远”,靠景深来保证照片的清晰度。

但如何把相机的焦距设置在“无穷远”?不是简单的把镜头的焦距环拧到头就行了。

需要根据不同镜头进行调整。

同时还要固定调整好的镜头焦距环,以免发动机产生的振动使焦距环产生位移。

照片的size设置,不是越大越好!要根据飞行高度、成图比例、CF卡容量和存储速度、相机快门响应速度、连续拍摄最小间隔时间等因素综合考虑。

振翅高飞相机的减震防抖很难处理,高速旋转的发动机就是一个巨大的高频振动源!加上飞机机体的共振、机翼的振动以及上述振动所产生的综合振动,再加上100km/h的航速,想拍出清晰的照片,真不容易!以前我们采用被动减震方式,效果虽然不错,但过于柔软的减震介质影响了照相机的正射姿态。

现在我们正研发“重力式翼面可变迎角阻尼减震正射云台”,希望能彻底解决减震和正射效果之间的矛盾。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照相机的镜头必须经过专业机构的检校,用检校出来的参数才能进行影像的纠偏工作。

即便如此,普通数码照相机拍摄的影像也无法满足测绘意义上的要求,此文不做深入探讨。

鹰击长空四、航线规划和作业计划看似简单的航线规划和作业计划,实际上非常复杂。

井井有条的工作现场面对一个有具体要求的作业任务,客户会提出很多苛刻的要求。

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就要合理规划航线和作业计划。

在知道所拍摄区域的面积、飞行空域、成图比例、精度和分辨率要求等条件后,规划航线和作业计划包括这样一些工作:1、作业现场的勘查2、飞行高度的确定;3、飞行速度的确定;4、起降场地的甄选;5、航线密度的确定;6、航线方向的确定;7、迫降场地的确定;8、监控线路的确定;9、相机参数的确定;10、照片文件的设定;11、相机滤镜的选择;12、航向叠片率和旁轴叠片率的确定;13、镜头的选用;14、拍摄范围的确定15、作业时间的确定;16、地物坐标采集…… ……哈,还不是夸张!准备工作真的是这么繁杂……在地图上规划航线实际飞行航线(蓝色轨迹)五、作业规范的建立跟模型爱好者不同的是,我们搞无人机是希望将其产业化,能够商业运作。

君不见,时下玩无人机的大有人在,但靠无人机赚钱的却寥寥无几。

无人机的产业化,不完全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应用领域问题。

对于我国目前的无人机行业(姑且称之为行业吧,因为中国事实上还没有形成这个行业),炒概念的多,搞研发的多,能够进入一个应用领域的少。

当然,我只是指民营企业,军方和院校科研单位俺不了解。

计算航向叠片率和旁轴叠片率的手稿无人机的核心技术是自驾仪,但仅有自驾仪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个飞行平台,“系统集成”是很多UAV爱好者的高门槛!航拍绝不是飞机上挂个照相机就行的事。

为此,我们非常重视作业规范的建立。

外业作业规范、飞行记录、飞行报告、航拍作业规范、航拍数据交迄规范、GE影像下载规范、后期修图规范、拼图作业规程、成图交迄标准、数据备份……随着我们对无人机和相关作业的理解,这些规范性的条文应运而生,并且要保证绝对的执行力!小到电池的充电、影像数据的交接,大到飞行数据文件包、影像数据后期处理流程,都要有严格的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