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建中丸

合集下载

黄芪建中丸的功效与作用

黄芪建中丸的功效与作用

黄芪建中丸的功效与作用黄芪建中丸是一种中药方剂,以黄芪为主要药材,配以其他辅料制成的丸剂。

它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可用于辅助治疗多种疾病。

下面将详细介绍黄芪建中丸的功效与作用。

一、黄芪建中丸的功效1. 补气养血:黄芪是黄芪建中丸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

补气养血可以改善人体气血不足的情况,促进气血运行畅通,增强体力和免疫力。

2. 益肺健脾:黄芪建中丸中的黄芪和茯苓等成分具有益肺健脾的作用。

使用黄芪建中丸可以帮助调节肺脾功能,增强体质,改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3. 健胃消食:黄芪建中丸中还含有陈皮等辅料,它们具有健胃消食的功效。

黄芪建中丸可以增加胃液分泌,促进食物消化,改善胃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胃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4. 抗疲劳:黄芪建中丸中的黄芪和甘草等成分具有抗疲劳的作用。

黄芪建中丸可以提高机体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增加体力,缓解疲劳感。

5. 调节内分泌:黄芪建中丸的黄芪和人参等成分具有调节内分泌的作用。

黄芪建中丸可以平衡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改善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相关症状。

6. 提高免疫力:黄芪建中丸中的黄芪和当归等成分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黄芪建中丸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二、黄芪建中丸的适应症1. 脾胃虚弱型消化不良:黄芪建中丸可以补气健脾,改善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2. 气虚血亏型贫血:黄芪建中丸可以补气养血,改善气虚血亏型贫血,提高血红蛋白含量。

3. 外感风寒感冒:黄芪建中丸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加机体的抵抗力,缩短病程。

4. 疲劳倦怠:黄芪建中丸可以抗疲劳,提高机体的抗压能力,缓解疲劳感。

5. 血虚头晕:黄芪建中丸可以补气养血,改善血虚型头晕,提高大脑供氧能力。

6. 气虚慢性咳嗽:黄芪建中丸可以益肺健脾,改善气虚慢性咳嗽,缓解咳嗽症状。

7. 妇科病:黄芪建中丸可以调节内分泌,预防和改善妇科病,如月经不调、痛经等。

三、黄芪建中丸的注意事项1. 孕妇、哺乳期妇女、小儿慎用:黄芪建中丸中的一些药材可能对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这些人群中应慎用。

肾阳虚感冒的治法与主治方剂是什么?.docx

肾阳虚感冒的治法与主治方剂是什么?.docx

脾阳虚感冒有哪些常用中成药?
(1)附子理中丸理中丸增入附子,即附子理中丸。

附子、大辛大热之品,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

于脾阳虚之甚者,非此莫为。

服用时以生姜、葱白煎汤送服,就可以起到外散风寒,内温脾阳的作用。

(2)黄芪建中丸即黄芪建中汤的新型制剂。

服用时,可用苏叶煎汤送服,增强辛温解表的功效。

(3)丁蔻理中丸即理中丸加公丁香,白豆蔻组成。

公丁香辛温,温中散寒,降逆止呕;白豆蔻辛温,芳香健脾,行气温中。

二味加入理中丸,就使该药不但有温中散寒,健脾补气的功效,而且具有行气止痛,降逆止呕的作用。

于脾胃虚寒兼浊气不降与气滞不和证候,症如脘腹隐痛,食后泛恶,大便稀薄,脉沉缓等,尤为适宜。

若脉浮缓有表证者,可用苏叶、葱白煎汤送服。

(4)温中健胃丸方用吴茱萸、干姜温中散寒;炒麦芽、药曲健胃消食。

合用成丸,适于脾胃虚寒,食滞不化,症见腹痛喜暖,呕吐清涎的患者。

用苏叶少许煎汤送服,是治疗脾胃阳虚兼食滞而感冒的良药。

(5)小建中合剂为小建中汤的新型制剂。

是治疗脾胃虚寒的常用良方。

平时可作为脾阳虚患者的补益剂服用。

感受风寒时,可用生姜、葱白适量煎汤混合服用,内补外散,疗效显著。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黄芪建中丸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观察

黄芪建中丸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观察

黄芪建中丸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观察陈升捷【摘要】目的:观察黄芪建中丸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38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为本次观察对象,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等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黄芪建中丸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wk后观察组有17例治愈,对照组有13例治愈,观察组临床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给予黄芪建中丸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能有效缓解餐后发作性胃痛、胃胀等临床症状.【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17(036)015【总页数】1页(P65)【关键词】黄芪建中丸;奥美拉唑;脾胃虚寒型;胃溃疡;临床疗效【作者】陈升捷【作者单位】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沙头分院内一科佛山5282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1胃溃疡的发生与个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在胃中大量繁殖,导致胃内酸碱平衡状态失衡,暴饮暴食,大量饮酒,长期食用阿司匹林等因素有关,胃溃疡患者多表现为胃脘疼痛、腹胀吐酸的症状,以胃痛喜按、渴喜热饮、遇热痛减、遇冷加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最为多见[1]。

1.1 一般资料:观察组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15~35岁、平均年龄(34.6±1.3)岁,病程 3~12个月;对照组男性 14例、女性 5例,年龄16~33岁、平均年龄(33.9±1.3)岁,病程2~14个月。

两组在性别比例、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2]。

1.2 病例选择标准:我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38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符合临床诊断标准:①症状:多出现规律性餐后上腹部隐痛,呕吐、反酸等临床症状,同时伴有胃痛喜按,渴喜热饮,热饮后疼痛明显缓解[2]。

②实验室检查:基础胃酸分泌量大于20mmol,胃镜检查显示胃部出现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溃疡创面。

经典经方类成药制剂(一)

经典经方类成药制剂(一)

经典经方类成药制剂(一)经方是历代流传来的经典医方。

古今接轨,在其基础上利用现代制剂工艺制成成药新制剂,属经方类制剂,临床应用占有独特优势。

目前中医大夫还是以开饮片煮汤剂为主,汤剂流行,丸散剂式微。

但中成药制剂服用方便、易于携带、口感易于接受,诸多优点可供选用。

于今大批中成药上市,替代了部分汤剂功能,这是时代的进步。

我早年行医间坚持中医特色,临床开方治病也不乏诸多源于经方的中成药供选用。

其丸剂组方来源有古方、验方,有的是原方原味,有的是原方化裁。

欲将来源于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传承下来,并造福一方。

经多年运作,没两下子肯定败下阵来。

就中医特色医疗而言,中成药作为处方之一,中医的对比治疗有令人信服的魅力。

但总觉得丸剂数量实在是太少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将就着用吧。

诸多源于经典经方的中成药,是我近二十年临证,留心采撷,或偶然得之,而累记于一纸。

所集所记并非全面,仅凭记忆而托出。

他山之石,一管之见,识者明鉴。

现代经方成药制剂小记如下:桂枝合剂、桂枝颗粒——桂枝汤小建中颗粒——小建中汤葛根汤颗粒——葛根汤小青龙颗粒——小青龙汤麻杏止咳片——麻杏石甘汤原方寒喘丸——射干麻黄汤风寒感冒颗粒——麻黄汤加味表虚感冒颗粒——桂枝加葛根汤加杏仁桂芍镇痫片——柴胡桂枝汤原方五苓胶囊——五苓散原方茵陈五苓丸——茵陈五苓散麻仁丸——麻子仁丸葛根芩连丸——葛根芩连汤三黄片——泻心汤原方黄芪建中丸——黄芪建中汤健肝乐颗粒——芍药甘草汤脑乐静——甘草浸膏、大枣、小麦。

黄芪健胃膏——黄芪建中汤大柴胡颗粒——大柴胡汤参苏饮——参苏丸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丸桂黄清热颗粒——大青龙汤小柴胡汤——小柴胡颗粒、丸、片麻杏止咳糖浆——麻杏石甘汤桂龙咳喘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小陷胸汤加炒苦杏仁风寒感冒颗粒——麻黄汤加味感冒疏风片——麻桂各半汤加独活防风谷芽苓桂咳喘宁胶囊——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加味少阳感冒颗粒——小柴胡汤加青蒿玄麦甘桔颗粒——桔梗汤加味一清胶囊——大黄黄芩黄连泻心汤原方抗病毒口服液——加味白虎汤乌头桂枝汤——附桂骨痛片正天丸——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桃红四物汤加钩藤、白芷、血藤、羌独活、防风泽泻汤——眩晕宁片桅子柏皮汤——栀子金花丸小前胡汤——肺力咳合剂养心定悸胶囊——炙甘草汤独活寄生汤——独活寄生丸附子理中汤——附子理中丸柴黄颗粒——柴胡和黄芩两药尪痹颗粒——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茵栀黄口服液——茵陈蒿汤去大黄加黄芩、银花黄栀花口服液——茵陈蒿汤去茵陈,加黄芩、银花桂附地黄丸——肾气丸坤泰胶囊——黄连阿胶汤白虎加黄连汤——清胃黄连丸防风通圣散——防风通圣丸感冒疏风颗粒——麻桂各半汤加防风、紫苏叶、独活、桔梗、炒谷芽桂龙咳喘宁胶囊——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小陷胸汤药物再加杏仁麻杏止咳糖浆——麻杏石甘汤配方黄连上清片——三黄泻心汤加味大黄蔗虫丸——大黄蔗虫胶囊利胆排石片——大承气汤加茵陈、黄芩、金钱草、郁金、木香、槟榔厚朴排气合剂——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加木香健肝乐颗粒——芍药甘草汤黄芪建中丸——黄芪健胃膏补虚通瘀颗粒——黄芪桂枝五物汤加丹参、红参、刺五加八珍汤——十全大补丸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当归补血汤——补中益气丸银翘散——银翘解毒颗粒舒心宁片——瓜蒌薤白汤加味稳心颗粒——半张炙甘草汤丹蒌片——瓜蒌薤白汤加味复方白头翁片——白头翁汤加白屈菜、小檗碱调经丸——温经汤加减麻仁丸——软胶囊、麻仁滋脾丸益脑胶囊——《千金》定志小丸、枕中丹合生脉饮加味四逆散——气滞胃痛颗粒妇炎康复片——薏苡仁败酱草散加柴胡、黄芩、陈皮、赤芍茵栀黄——茵陈蒿汤加减牛黄清心丸——薯蓣丸加镇静安神药妇科养荣丸——胶艾汤加味枳术宽中胶囊——枳术汤麻仁滋脾丸——麻子仁丸加当归、郁李仁麻仁润肠丸——麻子仁丸加枳壳、厚朴暖宫孕子丸——胶艾汤加味舒胆片——大承气汤合茵陈蒿汤葛根芩连汤——葛根芩连片虚寒胃痛颗粒——黄芪建中汤加高良姜,党参芪葛颗粒——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桂芍镇痫片——柴胡桂枝汤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液、藿香正气软胶囊——藿香正气散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颗粒参芪健胃颗粒——黄芪建中汤合苓桂术甘汤加蒲公英、紫苏梗、海螵蛸、山楂、木香等康妇炎胶囊——薏苡仁败酱草散合当归芍药散加味香砂胃苓丸——胃苓汤加味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汤济生肾气丸——桂附地黄丸加车前子、牛膝胃立康片——四苓散合吴茱萸汤加味)宁神灵颗粒——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人参,茯苓胶艾汤——艾附暖宫丸麻杏石甘汤——麻杏止咳糖浆白虎汤——抗病毒口服液半夏麻黄丸——半夏露颗粒止嗽立效丸——麻杏甘石汤加罂粟壳,葶苈子,莱菔子桔梗汤——玄麦甘桔颗粒固肠胶囊——乌梅丸去细辛、附子、人参、当归,加赤石脂、肉豆蔻、五倍子、吴茱萸、煅牡蛎、炙厚朴、建曲、诃子、川芎胃炎康胶囊——桂枝加芍药汤去生姜、大枣,加良姜、柴胡、黄连四逆散加味——逍遥丸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丸八味肾气丸——桂附地黄丸六一散——滑石粉生甘草.姜枣祛寒颗粒——干姜和大枣归芍调经片——当归芍药散加柴胡三黄片——三黄泻心汤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丸少腹逐瘀汤——少腹逐瘀丸达立通颗粒——四逆散合小柴胡汤化裁加味宫瘤清胶囊——大黄蟅虫丸加枳实、牡蛎、蒲黄,去蛴螬、干漆、杏仁、虻虫)桂枝芍药知母汤——散风活络丸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胶囊胆石利通片——硝石矾石散加味一清颗粒、胶囊——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归羊冲剂——当归生姜羊肉汤宁神灵颗粒——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人参、茯苓、铅丹定志丸——天王补心丸。

罗大伦 但真正最好的其实是黄芪建中汤

罗大伦 但真正最好的其实是黄芪建中汤

罗大伦但真正最好的其实是黄芪建中汤(2010-11-1018:55:39)转载▼相关的主题文章:∙黄精玉竹美容酒推荐一款美容酒∙小儿体弱的调养--再谈八珍糕∙第四:汤调理脾胃,自然免疫力就提高了。

特别是感冒刚好的时候,为了怕孩子再次重感,我通常会快快给孩子喝小建中汤。

八珍糕原粉是罗大伦博士推荐的,效果也是许多人试过了都反应有效果的。

所以要想孩子少感冒,这两样配合吃。

少感冒就能让孩子少打针,就是最好的保护。

第三点:大便第六点:虚汗盗汗便秘,温病派就只知道说是上火了。

他们只知道用凉药来通便。

其实虚寒也会便秘。

很归元啊!看到这大家就会晓得了,小建中汤+八珍糕原粉,其实就是小孩子调理身体最好的食疗。

提高免疫力不是光吃什么高营养,小心照顾就能很快见效的。

特别是本来就很虚弱的孩子,身体的六大指征你不把他调好,不管怎么小心,都还是很容易中招。

“过敏性体质”只是西医不晓得调理,给你的孩子说成是天生的体质,让你以为就没办法了。

其实你只要把六大指征调理好,你再看你的孩子还是不是过敏体质!作者:内经养生居竖琴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开始就是冲着调理孩子的身体而来,最后,中医成了我的终身爱好。

现在我想学以致用,跟大家分享一下调理经验。

次。

水”,你很多机会要用到……该用的时候还是要用啊……唉……下回我再来讲一下咳嗽的调理经验。

请关注内经养生居的最新更新。

无助之下我接触到三七养生和民间中医论坛,了解到孩子抵抗力差的真正原因在于过用西药。

从此开始了纯中医调理之路。

在网上有人推荐了一个经方派的老中医,每次孩子一生病就去看中医,平时在家则学一些中医入门知识,用小建中汤给孩子调理。

08年,手脚冰冷,孩子仍然是每个月发烧一次,都是吃老中医的药退下来的。

09年上半年,孩子只发了2次烧,这时候开始自己摸索用药,也在网上认识了现在的中医老师,开方得到他的指导,中医长进不少。

下半年由于入幼儿园,我自己身体不好又经常照顾不过来,所以孩子们总因蹬被子而感冒,频率为2周一次。

黄芪建中汤合左金丸加减治疗慢性胃炎86例

黄芪建中汤合左金丸加减治疗慢性胃炎86例

慢性 胃炎属 中医 “ 胃脘痛 ” “ 、 嘈杂 ” 范 畴 。 临床 等 症状 表 现 胃脘部 胀痛 、 气 、 杂 、 心 、 吐 、 后 饱 嗳 嘈 恶 呕 饭 闷 、 塞 感 等 。 主 要 由 于 饮 食 不 节 损 伤 脾 胃 ; 思 恼 堵 忧 怒 、 失 疏 泄 、 逆 犯 胃 ; 胃郁 热 , 伤 胃阴 ; 病 不 肝 横 肝 耗 久 愈 , 胃虚 弱 , 化 失 常 、 脾 运 气滞 血瘀 。 临床 上 常 见 虚 实 夹 杂 , 热交 错 , 情 缠 绵 , 寒 病 反复 , 治疗 难 度大 。笔者 应 用 黄 芪建 中汤合 左金 丸 加减 治 疗慢 性 胃炎 , 效显 著 。 疗 用 黄 芪建 中汤温 中补 虚 , 金 丸辛 开 苦 降 , 肝 和 胃 , 左 泄 枳 朴理 气 , 消胀 除 满 , 加 胃动力 , 到 寒 热相 宜 , 降 增 达 升
蛇 舌 草 1g 灸 甘 草 6 。 以 后 在 此 基 础 上 治 疗 l 5 g 0 个月 , 自觉 症状 消 失 , 胃镜 复 查 炎 症 消 失 , 理 报 告 肠 病 化 消失 。 随访一 年 无复 发 。
3 讨 论
13 疗 效 标 准 ・ 案 )2。 [I
对 照 18 99年 1 1月 1 0日在 南 昌制 订
著 差异 ( 2 9 2 P <0 O ) =1 . , .1。 2 2 典 型病 例 林 某 , ,5岁 , 民。 19 ・ 男 4 农 9 8年 9月
1 2日初 诊 , 胃病 史 1 年 , 酒 。诉 胃 脘 胀 痛 , 塞 0余 嗜 堵 感 、 心, 烧 胃镜 示慢 性 浅表 胃炎伴 糜烂 , 理 报 告 , 表 病 浅 性炎 伴 不完全 肠 化 。脉 弦 , 胖 质 暗红 苔 腻 带 黄 。脾 舌 胃不 和 , 热 中 阻 , 拟 健 脾 化 湿 , 热 和 胃。 黄 芪 湿 治 清

贲门溃疡怎么治疗?

贲门溃疡怎么治疗?

贲门溃疡怎么治疗?
胃贲门溃疡在发病之后的症状通常都会表现的很明显,尤其是饮食方面,可能会因为胃痛等原因而无法正常进食,从而身体就会日趋消瘦,因此一定要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那在临床医学方面主要是可以采取哪一些治疗方案呢?为此已经搜集到了资料,一起来阅读吧。

1、胃虚寒型:
(1)良附丸:每次3.6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7岁以上儿童服1/2成人量,3—7岁儿童服1/3成人量。

(2)胃气痛片:每次5片,一日2次,早晚或痛时温开水送服。

(3)黄芪建中丸: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4)小建中合剂:每次20—30ml,一日3次,口服。

2、胃不和型:
(1)十香止痛丸:成人每次服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1/2,3—7岁服成人量的1/3。

(2)柴胡疏肝丸: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3)胃得安胶囊:每次4粒,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3、胃郁热型:
(1)左金丸:成人每次3—6g,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

儿童及老人可酌情减量服用。

(2)加味左金丸:每次6g,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

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1/2,3—7岁儿童服成人量的1/3。

(3)龙胆泻肝丸(片):水丸剂成人每次3—6g,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7岁以上儿童服1/2成人量。

片剂每次4—6片,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发现治疗贲门溃疡主要是通过服用药物的方式,不过要提醒大家一点的是,一定要避免盲目的自己购买药物服用,否则可能就会出现不对症的情况,所以最好是先到医院对胃部做检查,然后再开始治疗。

黄芪建中汤处方

黄芪建中汤处方

黄芪建中汤处方【名称】黄芪建中汤【来源】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处方】炙黄芪40g,桂枝10g,白芍30g,藿香12g,半夏12g,炙甘草20g,生姜15g,大枣十枚【功效】益气生津,补气固表。

【主治】虚劳发热,洒淅恶寒,腹中拘急,心悸而烦,四肢酸痛,倦怠乏力,盗汗,身重气短,喘咳,纳呆,舌质淡,苔薄白,脉微而弱。

【临证加减】1.血刺身痛,本方加川芎、当归。

[直指方]2.病后、产后及久病虚热,兼见四肢倦怠,而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劳累加重,属气血阴阳俱虚者,加生黄芪50g,当归log以补气养血。

3.溃疡病,本方适用于虚寒型之胃脘痛者j如吐酸嘈杂者加乌贼骨、煅瓦楞;呕吐苦水者加旋覆花、竹茹、黄连;呕吐清水者加吴茱萸、半夏、干姜;胀满者加厚朴、大腹皮、砂仁、广木香;痛甚者加川楝子、元胡、炙乳没;四肢逆冷者加制附子;心下有水声者合二陈汤;食少纳呆者加代代花、厚朴花、谷麦芽等。

4.本方加味治疗溃疡病:药用黄芪、芍药各12g,炙甘草4.5g,桂枝9g,生姜3g,红枣5枚,饴糖30g。

反酸者加乌贼骨12g,川贝母6g;痛甚加延胡索4.5g,丹参9g,川楝子3g。

每日煎服1剂。

5.本方加减治疗胃窦炎:本方用黄芪、白芍、丹参、大枣各30g,甘草、桂枝、桃仁、延胡索各lOg,干姜5g。

虚寒甚加熟附片、党参、麦冬各15gl胃阴不足去干姜、桂枝,加南沙参、麦冬各工5g;肝胃不和加柴胡、香附各10g;痰浊中阻加法半夏、陈皮各lOg;食滞加神曲、山楂各lOg。

每日服工剂6.本方加味治疗虚寒性溃疡病:药用黄芪12g,桂枝9g,白芍18g,生姜3片,大枣7枚,炙甘草5g,饴糖50g(冲)。

上方水煎去渣,加入饴糖烊化。

每日工剂,分2次服,连服7剂为1个疗程,于第8天服粗鹿茸3g。

鹿茸焙成焦黄色,.研细末,用鸡汤或瘦肉汤送服。

服鹿茸后忌食豆类3天。

7.本方加减治疗胃炎及胃溃疡:基本方为黄芪、白芍、大枣、麦芽各30g,桂枝lOg,甘草6g,元胡15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芪建中丸
处方来源汉·《金匮要略》。

剂型汤剂;丸剂
药物组成黄芪、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

加减气短胸满,加生姜;腹满,去枣,加茯苓4.5g。

功效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主治虚劳里急,诸不足之症,尤多用于治疗脾胃虚寒的脘腹痛,以及虚热,痛经等。

用于治疗胃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胃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贫血,心律失常,慢性铅中毒等。

用法用量汤剂: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丸剂:蜜丸,每丸重9g,成人每次1丸,日3次口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1/2量,3-7岁服成人1/3量。

用药禁忌阴虚火旺者忌用;呕吐、中满、吐蛔者不可用,恐甘药助呕逆上,补气填实故也。

临床应用
1.溃疡病:应用本方加减:黄芪、白芍、桂枝、甘草、炮姜炭。

水煎服,日1剂水煎服。

治疗溃疡病50例,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以18-55岁占多数。

结果:
服药止痛有效的共39例(78%),无效的11例(22%)。

又有报道,用黄芪建中汤注射液(1ml合生药
1g)4ml,日2次,肌肉注射;同时氢氧化铝胶10ml,氧化镁0.5g,1日3次口服。

30日为1疗程。

治疗前后1周内停药作胃镜检查,另随机选择其中40例作治疗前后之五肽胃泌素刺激泌酸试验对比,试验前停药24小时。

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0例,患者均经胃镜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全部病例均为男性,年龄18-30岁者53例,31-40岁者9例,41-50岁者4例,50岁以上者4例。

结果:70例十二指肠球溃疡活动期患者经30日治疗,除1例(1.43%)无变化外,转为愈合期的6例(8.57%),转为瘢痕期的63例(90%)。

40例经30日治疗后基础酸排泌量(BAO)、最大酸排泌量(MAO)及高峰酸排泌量(PAO)均下降。

其各项下降例数依次为31例(77.57%)、25例(62.5%)及31例(77.5%)。

BAO、MAO、PAO之均值均有显著或极显著下降。

又有报道,用黄芪50-100g,桂枝10g,白芍30g,炙甘草10g,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0剂,服药数剂后病人虽无明显自觉症状,也要连续服药3个月为1疗程,然后进行复查。

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70例,男102例,女68例;年龄20-41岁或41岁以上,病程2-16年。

诊断标准:有明显的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
经X线或胃镜检查,有明确的十二指肠龛影或溃疡灶。

结果:治愈(服药后症状完全消失,并经X线或胃镜复查,龛影或溃疡灶消失,且2年以上无复发者)155例,治愈率9叮%;有效(服药后症状虽然消失,但经X线或胃镜复查,龛影或溃疡灶未消失)15例,总有效率100%。

2.慢性萎缩性胃炎:应用本方加减:炙黄芪30g,白芍15g,桂枝10g,饴糖50g,生姜3片,大枣5枚。

脾胃虚寒者加党参30g;肝郁气滞者加丹参15g,川楝15g;脾胃阴虚者加百合50g。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服药4周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1例,男85例,女16例;年龄30-60岁,病程1-20年,均经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证实。

结果:症状全部消失,胃镜检查胃粘膜基本正常,病理检查4处均明显进步为临床痊愈,共59例,症状减少,胃镜下胃粘膜糜烂及出血消失,充血减轻,炎症范围明显缩小,病理检查3处进步为显效,共24例,占2
3.6%;症状减少或减轻,胃镜下炎症范围缩小或减轻,病理检查1-2进步为有效,共14例;症状无变化或加重,胃镜所见无变化或加重,病理检查4处均无进步或加重为无效,共4例,占4%;总有效率为96%。

3.胃窦炎:应用本方加减:黄芪70g,白芍70g,丹参70g,大枣70g,甘草10g,桂枝10g,桃仁10g,延胡索10g,干姜5g。

日1剂水煎服,病情好转改为隔日1
剂。

虚寒明显加附片10g;胃阴不足加南沙参15g。

治疗胃窦炎41例,男34例,女7例;病程最长12年,最短9个月。

结果: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正常,参加工作3年以上未复发者为痊愈,共23例;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好转或稳定不变,参加工作1年以上未复发者为显效,共9例;症状减轻,但胃镜检查如故,能胜任轻工作者为好转,共6例;症状及胃镜均无好转者为无效,共3例。

总有效率为92.6%。

4.过敏性鼻炎:应用本方加减;黄芪50g,党参30g,山药30g,白术15g,白芍15g,桂枝15g,大枣5枚,生姜3片。

有热加黄芩15g,白芍改为20g,去巴戟天。

水煎服,1日1剂。

连续用药最短1周,最长20日。

停用抗组织胺药。

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男22例,女38例;年龄30岁以下4例,30-40岁36例,40-60岁20例;病程最短1年,最长20年。

结果:服药后临床症状消失,鼻腔粘膜恢复正常颜色,停药后3个月之内不复发为显效,共50例,占83.3%;临床症状消失,鼻粘膜恢复正常颜色,停药后1-3个月内复发,但症状减轻或发作间隔时间延长者为有效,共10例,占16.6%。

药理作用主要有制酸,抗溃疡,解痉,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增强免疫功能,镇静等作用。

1.制酸:皮下注射加味黄芪建中汤煎剂不仅使幽门结
扎的大鼠胃液分泌量显著减少,也使胃的酸碱度、游离酸度和总酸度都明显降低,并使胃液pH值上升,说明该方皮下给药具有抗酸作用。

皮下注射本方注射剂能降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对五肽胃泌素的敏感性;抑制五肽胃泌素刺激泌酸作用。

连续应用该注射剂,患者基础酸排泌量、最大酸排泌量和高峰酸排泌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口服黄芪建中汤煎剂,亦能抑制溃疡病患者的胃酸分泌,尤以基础酸排泌量下降明显,其血清胃泌素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本方上述药理作用在醋酸所致大鼠胃溃疡模型实验中也同样被证实。

2.抗溃疡:注射加味黄芪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加当归、赤芍)煎剂10g/kg,可防止幽门结扎所致大鼠胃溃疡的发生。

以去甘草的加味黄芪建中汤煎剂皮下注射,对幽门结扎所致的大鼠胃溃疡同样有效,说明该方尚有除甘草外的其它抗溃疡成分。

另外,黄芪建中汤煎剂对幽门结扎及醋酸所致的大鼠溃疡有疗效,能降低溃疡指数及缩小溃疡面积,本方煎剂每日按13.25g/只,分两次灌服,可使胃粘膜压酸法所致胃溃疡大鼠的溃疡愈合面积、溃疡愈合速度明显升高。

3. 解痉:整体鸽胃运动和麻醉家兔在体肠管实验都证明加味黄芪建中汤有抑制胃肠运动的作用。

在家兔和大鼠离体肠管,实验证明本方不仅能抑制肠运动,并能较明显
地对抗乙酰胆碱和毛果云香碱的作用,说明方有类似抗胆碱药的作用。

4. 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口服黄芪建中汤煎剂治疗的溃疡患者,其胃蛋白酶活性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本方亦能抑制实验性胃溃疡大鼠的胃蛋白酶活性。

5. 增强免疫功能:黄芪建中汤加减方(黄芪建中汤去饲糖、生姜,加良姜、香附)治疗虚寒性胃痛(慢性胃炎8例、消化性溃疡11例),症状获改善,淋巴细胞转换率及血清IgG含量明显增加,说明黄芪建中汤具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作用,并对体液免疫有一定的影响。

6. 镇静:加味黄芪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加当归、赤芍)可使小鼠自由活动减少,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镇静作用。

7.促进脾虚小鼠的恢复正常:灌胃本药8.8g/kg可使大黄、芒硝合剂所致脾虚小鼠神志、粪便恢复正常,食欲大增,毛色恢复光亮,复健迅速。

毒性试验急性毒性:以加味黄芪建中汤药液容量为
0.5ml/10g皮下注射,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为
48.0±7.2g/kg。

用16-19g/小鼠ZO只(雌雄兼有),以200%(每1ml相当原生药2g)药液0.5ml/10g灌胃,经24小时死亡6只;150%药液0.5ml/10g灌胃,24小时没有死亡,说明毒性较小。

由于应用更大浓度灌胃很困难,故未
进一步测定口服半数致死量(LD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