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建中汤加味的功效与作用

合集下载

加味黄耆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加味黄耆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加味黄耆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制做中医药方,不仅需要信心和细心,并且要对各种各样食物的营养元素有一定的掌握,不然,搭配不当,将影响药方的功效与作用和味儿。下边我们为大伙儿强烈推荐一种作法。备受大家热烈欢迎的药方加味黄耆建中汤。
牙龈药方特异
黄耆白芍药各6克川芎4.5克山参白术茯苓麻黄根牡蛎粉各3克官桂1.5克麦芽糖10ml红枣2枚
牙龈功效与作用特异
阳虚喷射式畏寒,盗汗,乏力,下虚者。
牙龈使用方法使用量特异
中作1服。水2钟绳·伤寒》卷七
上边便是文中对加味黄耆建中汤这类药方的简易详细介绍,加味黄耆建中汤可以承传迄今也在一定水平上表明了它是很好的药方,因此大伙儿能够安心的服食。
牙龈功效与作用特异
健脾补血脾,益气固抑汗。治伤寒恢复期,阳虚,喷射式畏寒,盗汗,乏力下虚者。
牙龈使用方法使用量特异
中作一服。自来水400ml,煎至320ml,空肚时温服。
牙龈摘抄特异
《证治准绳·伤寒》卷七
牙龈药方特异
黄耆2钱,白芍药2钱,川芎1钱半,山参1钱,白术茯苓1钱,麻黄根1钱,牡蛎粉1钱,官桂5分,麦芽糖1匙,红枣2枚。

黄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黄芪建中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工桂枝9g 炙甘草6g 大枣工2枚芍药18g 生姜9g 胶饴200ml 黄芪30g上7味除胶饴外,以水1400ml,煮取600ml,去滓,内胶饴,温服200ml,日三服。

(功效)益气生津,补气固表。

(主治)虚劳发热,洒淅恶寒,腹中拘急,心悸而烦,四肢酸痛,倦怠乏力,盗汗,身重气短,喘咳,纳呆,舌质淡,苔薄白,脉微而弱。

(临证加减)1.血刺身痛,本方加川芎、当归。

[直指方]2.病后、产后及久病虚热,兼见四肢倦怠,而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劳累加重,属气血阴阳俱虚者,加生黄芪50g,当归log以补气养血。

3.溃疡病,本方适用于虚寒型之胃脘痛者j如吐酸嘈杂者加乌贼骨、煅瓦楞;呕吐苦水者加旋覆花、竹茹、黄连;呕吐清水者加吴茱萸、半夏、干姜;胀满者加厚朴、大腹皮、砂仁、广木香;痛甚者加川楝子、元胡、炙乳没;四肢逆冷者加制附子;心下有水声者合二陈汤;食少纳呆者加代代花、厚朴花、谷麦芽等。

[福建中医药,1989 cd,:1834.本方加味治疗溃疡病:药用黄芪、芍药各12g,炙甘草4.5g,桂枝9g,生姜3g,红枣5枚,饴糖30g。

反酸者加乌贼骨12g,川贝母6g;痛甚加延胡索4.5g,丹参9g,川楝子3g。

每日煎服1剂。

[广西中医药,1981,《4,:45]5.本方加减治疗胃窦炎:本方用黄芪、白芍、丹参、大枣各30g,甘草、桂枝、桃仁、延胡索各lOg,干姜5g。

虚寒甚加熟附片、党参、麦冬各15gl胃阴不足去干姜、桂枝,加南沙参、麦冬各工5g;肝胃不和加柴胡、香附各10g;痰浊中阻加法半夏、陈皮各lOg;食滞加神曲、山楂各lOg。

每日服工剂。

[河北中医,1987,(1):2836.本方加味治疗虚寒性溃疡病:药用黄芪12g,桂枝9g,白芍18g,生姜3片,大枣7枚,炙甘草5g,饴糖50g(冲)。

上方水煎去渣,加入饴糖烊化。

每日工剂,分2次服,连服7剂为1个疗程,于第8天服粗鹿茸3g。

黄芪建中汤加味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黄芪建中汤加味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黄芪建中汤加味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

导语: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受到疾病的困扰,那么面对疾病我们又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呢?遇到疾病应该怎么办?又要如何调理?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种中药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受到疾病的困扰,那么面对疾病我们又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呢?遇到疾病应该怎么办?又要如何调理?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种中药方剂黄芪建中汤加味,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学习下哦。

【处方】黄芪24克,党参15克,白术9克,茯苓15克,桂枝6克,白芍15克,当归7.5克,甘草4.5克,生姜6克,大枣3枚。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甘温除热。

主机体伤损,正气虚弱。

(胃癌术后发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林如金方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黄芪建中汤加味功效和用法等。

通过上述文章的介绍,大家可以看到虽然黄芪建中汤加味的好处很多,但是还是要在充分了解它的情况下再去服用。

生活常识分享。

60.6 加味黄芪建中汤

60.6 加味黄芪建中汤

60.6 加味黄芪建中汤60.6 加味黄芪建中汤【来源】杨泽民,《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组成】黄芪20克,桂枝、白芍各10克,煅瓦楞30克,延胡索10克,虎杖20克,生姜3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取汁300毫升,痛前服100毫升,日服3次。

【功用】益气温中、制酸疗嘈杂。

【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浅表萎缩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之属中焦虚寒胃脘痛,或伴嘈杂泛酸者。

【疗效】屡用屡验,坚持治疗,每获良效。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肝胃气滞)方处方:佛手、旋覆花、陈皮、香橼各15克,枳壳7.5克,川楝子、法半夏、香附、甘草各10克,黄连6克,吴茱萸3克,白芍1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用于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辨证属肝胃气滞型。

症见胃脘胀痛连胁,嗳气频作,食后腹胀,或有烧心反酸,大便不畅,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舌多正常,脉弦。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胃热内蕴)方处方:吴茱萸3克,黄连6克,大黄4克,佛手、香橼、谷芽各10克,败酱草、连翘、煅瓦楞、陈皮各15克,蒲公英2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泻热和胃。

用于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辨证属胃热内蕴型。

临床症见患者胃脘灼痛,泛酸嘈杂,口干,口臭,大便干结,舌苔黄,脉弦数。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脾胃气虚)方处方:党参、白术、茯苓各15克,炒薏苡仁、炙黄芪各30克,炒山药20克,枳实12克,陈皮、泽泻、绿萼梅各10克,砂仁5克,生姜3片,大枣6枚。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助运,升脾降胃。

用于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辨证属脾胃气虚型。

症见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温喜按,纳差,食后胀闷,倦怠乏力,便溏,舌淡或胖,苔薄白,脉细弱。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胃阴亏虚)方处方:沙参、石斛、佛手、陈皮、元胡各15克,白芍18克,五灵脂、玉竹、麦冬、绿萼梅各10克,黄连5克,蒲公英2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汉方译作加味归芪建中汤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效佳

汉方译作加味归芪建中汤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效佳

汉方译作加味归芪建中汤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效佳归芪建中汤(小建中汤加当归、黄芪)是华冈青洲先生所创,在已经出版的一些书籍中认为该方主要用于各种化脓性创伤与肌肤溃疡之类的疾病,其表现为:疮疡溃破之后,持续流出稀薄脓液,始终没有新生肉芽。

这次,我们应用本方加味治疗了4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病例1. 男,78岁主诉:多关节疼痛既往病史:无特别之处家族史:无特别之处现病史:14年前,出现风湿性关节炎,经过西医内科治疗,病情得以缓解。

12年前,发现十二指肠乳头癌,随即做了手术。

随后,关节疼痛再次出现。

9年前,出现十二指肠乳头癌肝转移,随即做了肝脏S5段与S6段部分切除术。

术后,膝关节与足关节疼痛进一步加重,因此用上了轮椅。

自觉症状:多关节疼痛,全身倦怠感,无精打采,易惊恐,因疼痛而致睡眠不佳,早晨关节有晨僵现象,大便干结。

他觉症状:身高172厘米,体重62公斤,血压136/80。

两手关节、两膝关节、两足关节肿胀并有热感,皮肤干燥枯槁与脱发。

脉诊:稍浮紧。

舌诊:舌质淡红,胖大,有裂纹,有少量白苔。

腹诊:腹力软弱,上腹部腹直肌挛急,脐上悸动,小腹不仁,结肠脾曲部位有鼓音。

临床经过:根据以上表现,诊断为虚劳病,故用了加味黄芪建中汤。

患者血虚表现明显,夜间即使睡着了,大约一个小时左右便会疼醒。

于是,从服药的第八天起,改为归芪建中汤加龙骨牡蛎。

患者服药后,各种症状迅速改善,在换方后的第三周就出院了。

变方后第六周,步行困难与疼痛引起的失眠完全消失。

后来,残留的少许关节疼痛也渐渐消失了。

为了巩固治疗效果,患者断断续续地服用了5年的时间。

后来,不但关节疼痛完全消失,而且十二指肠乳头癌也没有再复发。

如今,患者同往常一样,能够从事各种农田劳作。

病例2. 女,60岁主诉:多关节疼痛既往史:无特别之处家族史:无特别之处现病史:患者1987年患风湿性关节炎,两手关节与两足关节肿胀、疼痛。

2000年11月,来我科就诊,随即开始了汉方治疗。

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笔者自1994~1996年对我院住院及门诊部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36例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5例;年龄15~29岁5例,30~59岁15例,51~69岁13例,70岁以上3例,平均年龄47.7岁。

胃溃疡5例,十二指肠球体溃疡31例。

临床表现:呕血和/或黑便,出血量<500ml,无明显循环障碍症状,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

2治疗方法药用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同时给予补液支持疗法。

方药:炙黄芪12g,白芍、煅瓦楞各30g,桂枝、炙甘草各5g,炮姜6g,怀山药、海螵蛸各15g,白及10g,大枣7枚,饴糖30g(冲服)。

气虚甚者加党参;湿滞者加焦白术、半夏;气滞者加砂仁、陈皮;阳虚甚者加熟附片。

1剂/d,分二次煎服。

连服7天为1个疗程,如第7天出血未止者加用洛赛克治疗,用法:20mg口服,2次/d.3治疗结果显效:(3天内出血止,大便潜血阴性,症状体征消失)11例,有效:(4~7天出血止,大便潜血阴性,症状体征消失)21例,无效:(7天以上仍出血不止,症状体征减轻或无减)4例。

总有效率为88.89%.4典型病例章某,男性,19岁,1997年6月18日诊。

患者于昨天觉头晕乏力肢软未引起重视。

今晨起床又感眼前昏暗,汗出肢冷,解下柏油样黑便约400ml.既往有胃中嘈杂、饥饿感,但未作胃部检查。

刻诊:面部无华,精神欠佳,kPa16/9.33,HR84次,律齐,腹软,无明显压痛点,HGB8g/L,RBC3.8×1012/L,大便隐血试验()。

舌淡苔薄,脉细而软。

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出血。

证属中阳亏虚,气不摄血。

拟黄芪建中汤加味治之。

方药:炙黄芪、焦白术各15g,桂枝5g,白芍30g,白及、炮姜各6g,煅瓦楞30g,海螵蛸20g,地榆炭、焦山楂各10g,饴糖25g(冲服)。

3剂后大便已转黄,隐血试验阴性,惟精神欠佳,仍宗原方治疗。

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萎缩性胃炎

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萎缩性胃炎

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萎缩性胃炎陈×× 男 62岁农民蕲春达城乡榔木冲村人。

2001年4月10日初诊。

胃脘部胀闷不适两年余,曾在深圳某院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先后服多种中西药治疗,未见好转。

刻下:胃脘部胀闷、隐痛,食后尤甚,喜温喜按,纳呆,神疲乏力,畏寒,舌质暗淡,苔薄白,脉沉细。

证属脾胃虚寒,治以温中健脾养胃为主。

佐以活血化瘀。

拟方加味黄芪建中汤:炙黄芪30g,桂枝10g,白芍30g,炙甘草6g,生姜3g,大枣3枚,饴糖30g ,柴胡6g,延胡索10g。

每日一剂,煎2次,去滓,内饴糖。

微火消解,每天服3次。

服5剂后症状减轻、一个疗程结束,自觉症状消失。

2个疗程后胃镜复查,胃粘膜基本正常,随访1年未复发。

按: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后导致的粘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粘膜肌层常见增厚的病理改变。

由于腺体萎缩或消失,胃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变薄,并常伴有肠上皮增生、炎性反应及不典型增生。

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症状,当首推上腹胃脘部痞满饱胀,兼有胃脘疼痛及嗳气、恶心、纳呆等消化不良症状。

但也有一些病人以胃脘疼痛为主或胃脘痛胀并见,这大概跟西医诊断所讲的合并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等病变有关。

因此,萎缩性胃炎多属古代医籍中的“痞”、“否膈”、“心下痞”、“痞满”等范畴,结合主症特点及病位所在,称之“胃痞”更为恰当。

萎缩性胃炎患者之痞满多表现为胃脘饱胀,纳谷不馨,而食后或进肥甘则胃胀加重。

《灵枢·平人绝谷》指出:“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

”可见胃为水谷之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通降是胃的生理特点的集中表现。

胃降则生化有源,出入有序;不降则传化无由,壅滞成病。

出现《灵枢·胀论》中描述的“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可见萎缩性胃炎痞满饱胀之机理亦乃胃失通降之故也。

那么,食后胃胀或进肥甘则胃胀加重如何解释?这是由于萎缩性胃炎病生于胃,而脾胃向居中焦,互为表里。

探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气虚为主症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探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气虚为主症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探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气虚为主症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黄芪建中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常用于治疗脾胃气虚为主症功能性消化不良。

本文将从临床研究的角度,探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气虚为主症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一、黄芪建中汤的药理作用黄芪建中汤的主要组成为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其药理作用主要包括益气健脾、祛湿化痰、调节胃肠功能等。

黄芪具有补气固表、益阳升阳、健脾益胃、固表止汗等作用;白术具有健脾温中、祛湿利水、止痛化湿等作用;茯苓具有利水祛湿、健脾益胃、安神平肝等作用;甘草具有益脾胃、和中止痛、解毒润肺等作用。

以上药物组合在一起,可以协同作用,从而达到健脾益胃,调节胃肠功能的效果。

二、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气虚为主症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1. 临床研究针对脾胃气虚为主症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黄芪建中汤加减的临床疗效观察。

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中药治疗。

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胃肠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等情况。

2. 结果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后,发现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组的患者在胃肠功能改善、消化不良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指标,如胃肠蠕动加快,胃肠蠕动节律恢复正常等指标也得到显著改善。

说明黄芪建中汤加减在治疗脾胃气虚为主症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三、临床应用建议1. 针对脾胃气虚为主症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进行治疗。

2. 在使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时,应注意严格掌握适应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加减用药。

3.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4. 结合临床辅助检查,如胃肠功能检查,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疗效情况。

5. 在临床实践中,应加强对患者的指导,帮助患者改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促进疗效的提高。

结语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气虚为主症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是显著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芪建中汤加味的功效与作用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受到疾病的困扰,那么面对疾病我们又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呢?遇到疾病应该怎么办?又要如何调理?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种中药方剂黄芪建中汤加味,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学习下哦。

【处方】
黄芪24克,党参15克,白术9克,茯苓15克,桂枝6克,白芍15克,当归7.5克,甘草4.5克,生姜6克,大枣3枚。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甘温除热。

主机体伤损,正气虚弱。

(胃癌术后发热)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
林如金方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黄芪建中汤加味功效和用法等。

通过上述文章的介绍,大家可以看到虽然黄芪建中汤加味的好处很多,但
是还是要在充分了解它的情况下再去服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