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胃脘痛96例

合集下载

黄芪建中汤联合食疗调理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中医食疗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黄芪建中汤联合食疗调理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中医食疗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黄芪建中汤联合食疗调理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中医食疗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胃脘痛在临又称为胃痛,主要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出现的疼痛,所以又将胃脘痛称为心痛心口痛等.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改变,胃脘痛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且在年老体弱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临床西医治疗后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中医临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主要以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为主,临经常以黄芪建中汤为主方进行治疗,但疗程较长,长期治疗时疗效欠佳.为了提高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效果,我院使用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 年6 月-2013 年6 月收治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60 例,男32 例,女28例,年龄25岁~70 岁,平均年龄(46.52.5)岁,病程 1 年~ 10 年,平均(3.21.5)年.根据西医诊断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22 例,胃溃疡16例,十二指肠溃疡13 例,复合型溃疡9 例.将60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使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观察组使用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2 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诊断分型等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 诊断和排除标准1.2.1 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和第七版《实用内科学》中有关慢性胃炎、胃溃疡以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相关诊断标准进行诊断.①患者上腹部隐痛,喜温喜按、空腹疼痛明显、泛吐清水、精神疲倦乏力、大便稀薄、苔白腻、脉沉细.②患者反复发病,经常情志不畅、饮食不规律、劳累受寒等.③进行胃镜检查可见胃、十二指肠黏膜发生炎症病变或出现溃疡等影像学表现.1.2.2 排除标准①胃肠部恶性肿瘤患者;②引起上腹部疼痛的其他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慢性胰腺炎等;③患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1.3 方法1.3.1 对照组对照组使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进行治疗,具体方剂为:黄芪20 g,大枣10~15 个,白芍10 g,桂枝10 g,生姜10 g,甘草10 g,饴糖50 g.根据临床症状,经常泛吐清水且量较多者加用陈皮5 g,茯苓5 g,半夏5 g,脾胃寒凝严重者可加党参10 g,附子2 g.服用方法:水煎服,每天服用 1 剂,分 2 次服用,早晚各服1 次.治疗期间戒烟酒,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 2 周为 1 个疗程,2 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1.3.2 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食疗方法治疗,食疗方法为:对患者饮食结构和饮食规律进行规范,饮食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食物为主,且以易消化、吸收为宜,禁食过冷、过热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尽量避免饮用含碳酸气体较多以及冰冻饮料.同时每天少食多餐,每天饮食次数以4~5 次为宜;治疗期间注意休息,保持情致舒畅,避免受寒等.以 2 周为 1 个疗程,2 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1.4 疗效评定标准和观察指标1.4.1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相关疗效标准进行评定,临床分为治愈、好转、无效三个等级.治愈:经过治疗后,患者胃脘部疼痛、泛吐清水等临床症状消失,经胃镜检查胃和十二指肠黏膜部位病变消失;好转:患者胃脘部疼痛、泛吐清水等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或疼痛时间明显减少、泛吐清水次数明显减少,胃镜检查胃和十二指肠黏膜部位病变明显减轻;无效:上述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好转,内镜检查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病变无好转甚至加重.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愈+ 好转)/ 总例数100%.1.4.2 观察指标观察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3 个月后观察2 组患者复发情况,并对2 组间数据进行比较.1.5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2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经过2 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23 例,好转 6 例,无效 1 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者治愈12 例,好转10 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1,P0.05).说明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黄芪建中汤.2.2 2 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3 个月后对2 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患者复发 2 例,复发率为 6.7%.对照组患者复发9 例,复发率为30.0%,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45,P0.05).3 讨论黄芪建中汤方剂来源于《金匮要略》,主要由黄芪、生姜、大枣、甘草、饴糖和桂枝等药物组成.方剂中黄芪药性甘温,为君药,可温补脾胃阳气,与饴糖合用重在温中益气、缓解胃脘疼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缓解疲劳乏倦,有助于温补阳气.桂枝辛温解表,可散寒温阳、升阳举陷,生姜和大枣温胃散寒.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温中补虚、健脾益胃之功,达到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目的.食疗是指通过调整饮食来调节机体脏腑功能,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2].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由于脾胃阳气不足、寒气侵犯致使脾胃功能失调、消化能力减退以及机体免疫力下降.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进行食疗,主要以易消化和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软食为主,以促进脾胃消化吸收,同时少量多餐并禁食辛辣、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减轻对脾胃的伤害和负担,促进脾胃功能恢复.综上所述,使用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疗效明显,且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 国家中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2] 蔡志成.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32 例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7,16(3):9.。

60.6 加味黄芪建中汤

60.6 加味黄芪建中汤

60.6 加味黄芪建中汤60.6 加味黄芪建中汤【来源】杨泽民,《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组成】黄芪20克,桂枝、白芍各10克,煅瓦楞30克,延胡索10克,虎杖20克,生姜3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取汁300毫升,痛前服100毫升,日服3次。

【功用】益气温中、制酸疗嘈杂。

【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浅表萎缩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之属中焦虚寒胃脘痛,或伴嘈杂泛酸者。

【疗效】屡用屡验,坚持治疗,每获良效。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肝胃气滞)方处方:佛手、旋覆花、陈皮、香橼各15克,枳壳7.5克,川楝子、法半夏、香附、甘草各10克,黄连6克,吴茱萸3克,白芍1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用于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辨证属肝胃气滞型。

症见胃脘胀痛连胁,嗳气频作,食后腹胀,或有烧心反酸,大便不畅,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舌多正常,脉弦。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胃热内蕴)方处方:吴茱萸3克,黄连6克,大黄4克,佛手、香橼、谷芽各10克,败酱草、连翘、煅瓦楞、陈皮各15克,蒲公英2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泻热和胃。

用于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辨证属胃热内蕴型。

临床症见患者胃脘灼痛,泛酸嘈杂,口干,口臭,大便干结,舌苔黄,脉弦数。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脾胃气虚)方处方:党参、白术、茯苓各15克,炒薏苡仁、炙黄芪各30克,炒山药20克,枳实12克,陈皮、泽泻、绿萼梅各10克,砂仁5克,生姜3片,大枣6枚。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健脾助运,升脾降胃。

用于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辨证属脾胃气虚型。

症见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温喜按,纳差,食后胀闷,倦怠乏力,便溏,舌淡或胖,苔薄白,脉细弱。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胃阴亏虚)方处方:沙参、石斛、佛手、陈皮、元胡各15克,白芍18克,五灵脂、玉竹、麦冬、绿萼梅各10克,黄连5克,蒲公英2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黄芪建中汤合埋线疗法治疗脾胃虚寒性胃脘痛

黄芪建中汤合埋线疗法治疗脾胃虚寒性胃脘痛

黄芪建中汤合埋线疗法治疗脾胃虚寒性胃脘痛脾胃虚寒: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
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药:黄芪建中汤。

方解:本方以黄芪、大枣、甘草补脾益气,桂枝、生姜温阳散寒,白芍缓急止痛,饴糖补脾缓急。

加减:若泛酸者,可去饴糖,加吴茱萸暖肝温胃以制酸,另可再加瓦楞子。

泛吐清水较多者,可
加干姜、陈皮、半夏、茯苓等以温胃化饮。

埋线疗法:是将一些异种组织埋伏体内,利用人体对其产生的排斥反应,对穴位产生生物化学
刺激来治疗胃脘痛的一种方法。

穴位:中脘透下脘,胃俞透脾俞(双),足三里(双),气海。

黄芪建中汤加味对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黄芪建中汤加味对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黄芪建中汤加味对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7-10-20T15:58:17.990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7期作者:段习献[导读] 黄芪建中汤加味可促使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提高治疗效果,且用药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云南腾冲市中医医院云南腾冲 679100摘要:目的:分析黄芪建中汤加味对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94例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0.85%、95.74%,中医症候积分(11.47±2.30)分、(6.19±1.28)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51%、10.64%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味可促使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提高治疗效果,且用药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关键词: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黄芪建中汤加味疗法;中医症候积分慢性浅表性胃炎在消化内科中十分常见,是由于诸多致病因素影响下导致胃黏膜出现非萎缩性慢性炎症所致疾病,患者主要有食欲降低、胃肠胀满、食欲降低等临床表现[1]。

目前西医对于该药并无特效治疗方法,难以有效解除患者痛苦[2],近年来中医在该病治疗中逐步得到应用。

我院通过临床研究发现,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4例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借助《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3]分型后,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

对照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24~68岁,平均(41.35±4.69)岁;病程4~8个月,平均(5.23±1.06)个月;观察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23~69岁,平均(41.40±4.71)岁;病程3~8个月,平均(5.19±1.01)个月;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经方应用——黄芪建中汤二案

经方应用——黄芪建中汤二案

经方应用——黄芪建中汤二案病案举例1——胃脘痛(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应某,男,50岁,1992年11月20日诊。

以上腹部疼痛伴纳差乏力,消瘦2年在本乡医院经X线钡餐透视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西医用抗溃疡治疗,病情时轻时重,特来本所就诊。

诊见患者腹痛隐隐,饥饿时痛甚,泛吐清水,四肢不温,怕冷,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缓弱。

辩证为中气虚寒,气血不足。

治以温中健脾,调补气血。

方选黄芪建中汤合良附丸。

桂枝15g,炙甘草12g,大枣7枚,芍药30g,生姜15g,胶饴60g,黄芪50g,良姜15g,香附15g,红参10g,五灵脂15g。

水煎服,5剂。

二诊:上方服至3剂腹痛止,肢冷转暖,5剂服完,诸证消失。

后用本方加鱼膘胶10g,共服10剂后X线钡餐复查溃疡愈合,随访10年未复发。

按:本例“十二指肠溃疡”,证见脘腹冷痛,饿时痛甚,喜温喜按,四肢不温,苔白脉弱,为中焦虚寒,气血不足。

方用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参芪补中益气,良附丸理气散寒止痛,人参配灵脂补气化瘀,愈合溃疡。

由于证方相符,故获效较速。

——余泽运医案病案举例2——胃脘痛上世纪八十年代,临县有一地质队工人李某,因“十二指肠溃疡”在郑州某医院治疗一个月效果不明显,经亲戚介绍来我处求诊。

患者诉:“上腹部疼痛,多在饥饿时发作,隐隐而疼,喜温喜按,疼发时吃点东西即可缓解,伴有嘈杂,吐清水,心悸乏力,口干而不渴,手足心热”。

观其面色咣白而清瘦,腹皮薄,按之腹直肌稍紧张,脉虚弦。

当时给小建中汤3剂,因无饴糖,用红砂汤50g代之。

3剂用完疼即缓解,后又在原方中加黄芪60g,继服12剂痊愈。

两年后问其亲戚,言愈后未发作。

以后我在临床上遇到虚寒性消化性溃疡,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常以小建中汤为基础随证加减化裁,收效颇佳。

——余泽运医案。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观察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观察

1 . 3 . 1 对 照组
对照组使用黄芪建 中汤加减进行治疗 , 具
体方剂为 : 黄芪 2 0 g , 大枣 1 0 ~ 1 5个 , 白芍 1 0 g , 桂枝 1 0 g , 生姜 1 0 g , 甘草 1 0 g , 饴糖 5 0 g 。 根据临床症状 , 经 常泛 吐清水且量较 多者加用 陈皮 5 g , 茯苓 5 g , 半夏 5 g , 脾 胃寒 凝严重 者可 加 党 参1 0 g , 附子 2 g 。 服用方法 : 水煎服 , 每天 服用 1 剂, 分 2次服 用, 早 晚各服 1 次 。治疗期间戒 烟酒 , 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 2周为 1 个疗 程 , 2个疗 程后 观察 患者 的临床疗效 。
②患者反复发病 , 经常情志不畅 、 饮食不规律 、 劳累受寒等 。③
进行 胃镜检查可见 胃、 十二指肠黏膜发生炎症病 变或 出现溃疡
等影像学表现 。
疗。观察 2组 临床 疗效及治疗后 3个月的复发情 况。结果
率 明显 低 于对 照 组 ( 0 . 0 5 ) 。 结论

察组 临床 治疗总有效率明显 高于对照组( P < O . 0 5 ) , 观察组 复发
脘痛治疗 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脾 胃虚寒型 胃 脘痛 患者 6 O例 , 随机 分 为观察 组和对 照组各 3 0例 , 观察组使 用黄 芪建 中汤配合食 疗治疗 ,对照组单独使 用黄 芪建 中汤治
版《 实用 内科学》 中有关慢性 胃炎 、 胃溃疡 以及十二指肠溃 疡的 相关诊断标准进行诊 断。 ①患者上腹部隐痛 , 喜温喜按 、 空腹疼 痛 明显、 泛 吐清 水 、 精 神疲 倦乏力 、 大便稀 薄 、 苔 白腻 、 脉沉细 。
(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0 9 — 1 2 )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疗效分析王中明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疗效分析王中明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疗效分析王中明发布时间:2023-06-17T09:14:37.804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6期作者:王中明[导读] 目的:对慢性胃炎(脾胃虚寒型)患者运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8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辨证分型为脾胃虚寒型,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39例。

对照组应用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辅助。

结果:经临床疗效评价,观察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44%、84.62%,差异明显(P<0.05)。

结论:对患者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辅助治疗可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更具优势。

苍溪县皮肤病性病防治院四川省广元市 628400摘要:目的:对慢性胃炎(脾胃虚寒型)患者运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8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辨证分型为脾胃虚寒型,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39例。

对照组应用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辅助。

结果:经临床疗效评价,观察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44%、84.62%,差异明显(P<0.05)。

结论:对患者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辅助治疗可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更具优势。

关键词:慢性胃炎;脾胃虚寒型;黄芪建中汤慢性胃炎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胃黏膜性炎性疾病,其病因错综复杂,多与饮食不规律、压力过大、病菌感染等因素有关。

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胃黏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等治疗,但复发率较高,副作用较大,治疗效果不理想。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属于“胃脘痛”“胃痞”范畴,且其中脾胃虚寒型最为常见,在治疗时可采取温中健脾,和胃止痛疗法。

黄芪建中汤是治疗脾胃疾病的常用方剂,对胃寒肠热、胃热肠寒引起的脾胃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1,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2.1,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2.1,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脘痛)】
马某,女,40岁。

2002年5月3日诊。

患者有胃炎病史10年。

刻诊:胃脘隐痛,喜温喜按,嘈杂似饥不欲食,食后作胀,口千无酸水,心烦失眠,便溏畏寒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质淡脉细弱。

胃镜检查示萎缩性胃炎
证属胃病日久,脾胃失健,阴阳两虚。

治宜建中补虚、缓急止痛。

处方:
炙黄芪12g,桂枝6g,白芍12g,大枣5枚,生姜2片,甘草,饴糖20g(和服)
白术10g,
枳壳10g, 陈皮5g,
服药5剂后,胃脘隐痛缓解,嘈杂感减轻,食欲增加。

守方调理1月余,诸症皆愈。

按语: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

本病病程缠绵,常表现为脾阳不振,运化无权,胃阴不足、虚热内扰的寒热错杂症状,故药用黄芪建中汤补虚,以治病求本。

方中黄芪、桂枝、饴糖辛甘化阳,温阳助运;
芍药、甘草酸甘化阴,清热除烦;
佐生姜、大枣、白术、枳壳、陈皮以加强健脾和胃之力。

诸药合用使脾胃功能正常,阴阳调和,则久病得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 、茯苓 健 脾 和 胃 ;白芍 缓 急 止 痛 ;桂 枝 温 中散 寒 ; 饴糖 甘 温质 润 ,能益 脾气 而 养 脾 阴且 温 补 中焦 ;炙甘 草甘 温 益气 ,生 姜 温 胃,大 枣补 脾 ,合 而 用之 ,能升 腾脾 胃 中焦 生 发 之 气 而 行 津 液 、和 营 卫 。诸 药 合 用 , 共 奏温 中健脾 、和 胃止 痛 之 功 。本 方 用 以治 疗 脾 胃虚 寒 型 胃脘 痛 ,疗效 显著 ,值 得 临床 推广应 用 。
有 过服寒 凉 药物 而导 致脾 胃虚 寒 而痛 者 。主要 临 床表
现 为 胃痛 隐隐 、喜 温喜 按 、空腹 痛 甚 、得 食痛 减 、泛 吐 清水 、纳 差 、神 疲 乏 力 、甚 则 手 足 不 温 、大 便 溏 薄 。故 宗 “ 虚者 补之 ” 、“ 寒者 温 之” 之 旨 ,治 宜 温 中
痛 。每 日 1 剂 ,治 疗 2 1 天 为 1疗程 ,共 3个疗 程 。 2 . 2 对 照组 :采用 胃蛋 白酶合 剂 1 0 0 ml ,每次 l O ml ,
胃脘痛 患 者 常 反 复 发 作 ,且 病 程 长 ,久 病 多 虚 , 中老年 患者 以脾 胃虚寒 多 见 。脾 胃为仓 廪 之官 ,主受 纳 和运 化水 谷 。若饥 饱失 常 ,或 劳 倦 过 度 ,或 久 病脾 胃受 伤 等 ,均能 引 起脾 阳不 足 ,中焦 虚寒 。此 外 ,亦
4 体 会
治疗 组 9 6例 中 ,男 5 6例 ,女 4 O例 ;年 龄 2 1 ~
7 2岁 ,其 中 以 3 6 ~6 6 岁 较 多 ,平 均年 龄 4 8岁 ;病 程 最 短 为 6个 月 ,最 长 者达 1 8年 。对 照组 7 8例 ,男 4 5
例 ,女 3 3例 ;年 龄 1 8 ~7 O岁 ;病 程 最 短 4个 月 ,最
5 参考 文献
[ 1 ] 国家 中医药管 理局. 中医病证诊 断疗效 标准 [ M3 . 南京 : 南 京
大学出版社 , 1 9 9 4 : 7 4 .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1 1 - 1 5 修 回 日期 2 0 1 4 一 O 卜1 4
可 加 吗 叮啉 片剂 ,每 次 l O mg ,每 日 3次 ,饭 前 1 5分
健脾 、 和 胃 止 痛 。方 中 ,黄 芪 益 气 补 中 ;党 参 、 白
每 日 3次 ;西 咪替 丁 片 ,每次 0 . 2 g ,每 日 3次 ,共 治
疗 4 ~8 周 。若有 明确 感 染 者 ,可 加 用 阿莫 西 林 胶囊 , 每次 0 . 5 g ,每 日 3次 ,共 治 疗 4 ~ 8周 。若 有 呕 吐 者
干姜 、陈皮 、半 夏 以温 胃化饮 ;如寒 胜 而 痛 甚者 ,可 加 高 良姜 、香 附温 中散寒 、理 气 止 痛 ;若 脘 腹 气 多胀 甚 者 加枳 实 、砂 仁 、神 曲以行 气 消 滞 ;若 血 瘀 者 加 三 七 、延胡 索 以活 血化 瘀 、理气 止 痛 ;若 胃脘 胀 满 、脘 痛 连 胁 ,可加 柴 胡 、枳 壳 、郁 金 以疏 肝 理气 、和 胃止
脘 当心 而 痛 。 ”这 里 的 “ 当心 而痛”都是 指 胃脘痛 。
现 代 医学 的慢性 胃炎 可归 属 于 中医学 胃痛 或 胃脘 痛 的 范畴。
白术 、茯 苓各 1 5 g ,生姜 6 g ,大 枣 3枚 。加 味 :若 泛
酸者 ,加 吴茱 萸 以暖 肝温 胃 以制 酸 ;泛 吐 清 水者 ,加
论 篇 》说 :“ 木 郁 之 发 … … 民病 胃脘 当 心而 痛 。 ”《 灵
2 . 1 治 疗 组 :采 用 黄 芪 建 中 汤 治 疗 ,处 方 :黄 芪
2 5 g ,白芍 2 0 g ,桂 枝 、炙 甘 草 、饴 糖 各 l O g ,党 参 、
枢 ・ 邪 气脏 腑病 形 》篇 指 出 : “ 胃病 者 ,腹 嗔 胀 , 胃
1 一 般 资 料
显 效 :胃脘 痛 缓 解 ,疼 痛 次 数减 少 ,其 他 症 状 减 轻 ;
有 效 :服药 后 胃脘痛 消失 ,能进 食 物 ,但 需 继 续 服 药 及 休息 配合 者 ;无效 :症 状改 善不 明显 。 3 . 2 治 疗 结 果 :治 疗 组 9 6例 中,痊 愈 2 8例 ,显 效 4 1例 ,有 效 1 9例 ,无 效 8例 ,总有 效 率 为 9 1 . 7 A o; 对 照组 7 8 例 中 ,痊 愈 7例 ,显 效 1 8例 ,有 效 2 7例 , 无效 2 6例 ,总 有 效 率 为 6 6 . 7 。两 组 总 有 效 率 比较 有 显著 性差 异 ( Pd o . 0 5 ) 。治 疗结 果表 明 ,治疗 组 临 床 疗效 优 于对 照组 。
长 1 7年 。 患 者 均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胃脘 痛 ,并 伴 嗳 气 、 恶 心 、呕吐 、纳呆 或腹 满不 适 等症 。经 X线 钡餐 造 影
及 纤 维 胃镜 确诊 。
2 治 疗 方 法
中 医学 认 为 , 胃脘 痛 多 系 寒 凝 气 滞 、饮 食 积 滞 、
肝 胃不 和 、脾 胃虚寒 等所 致 。如 《 素问 ・ 六 元 正 纪 大
浙江 中医杂志 2 0 1 4年 3月 第 4 9 卷第 3 期
黄 芪 中汤加 味 治疗 胃脘 痛 9 6例
方 黎 明
福建 省漳 州 市 芗城 中医 院 福建 漳 州 3 6 3 0 0 0
关键词 黄 芪建 中汤 胃脘 痛 临床 观 察
胃脘痛 以上腹 胃脘 部 近 心窝 处 经 常 发生 疼 痛 为 主 要 症状 ,常伴 有 腹满 、嗳 气 、恶 心 、呕 吐 、纳 呆 等 症 状 。笔者 近 年 来 采 用 黄 芪 建 中汤 治 疗 胃脘 痛 9 6例 , 取 得 满意疗 效 ,现 报道 如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