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冶疗头痛药方
头痛的中医辨证论疗

犯巅顶,邪气稽留,阻抑 清阳;内伤诸疾,导致气 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 所养,均可导致头痛。
外感与内伤两类
1、感受外邪——起居不慎,感受风、寒、 湿、热,以风邪为主要病因。
2、情志失调——忧郁恼怒 3、先天不足或房事不节 4、饮食劳倦或体虚久病——劳倦、病后;
饮食不节、嗜酒太过、过食辛辣肥甘。 5、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
• 天麻——平肝熄风,为治头痛、眩晕之要药。 半夏、陈皮——和中化痰 白术、茯苓——健脾化湿 天麻、白蒺黎、蔓荆子——平肝熄风止痛
治疗-分证论治
• 内伤头痛-3.肾虚头痛
• 临床特征:头痛而空;腰膝痠软,眩晕耳鸣,健忘,遗精带下,神疲 乏力;偏肾阳虚则见畏寒肢冷;偏肾阴虚则见面色潮红,五心烦热,
盗汗;舌质淡,体胖,或舌质红,苔薄白,或少苔、剥苔,脉沉细无
刺出血; 如头痛而气血虚弱者,宜加脾俞、胃俞、肾俞、气海、足三
里等穴,每选4~6穴,用毫针施以补法,宜配合灸法。
治疗-分证论治
• 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
• 临床特征:头痛连及项背,常有拘急收紧感;
•
或伴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
•
苔薄白,脉浮紧。
• 治 法:疏散风寒止痛。
• 代表方: 川芎茶调散加减。
• 外感头痛-3.风湿头痛
• 临床特征: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身热不扬。胸闷纳呆,小便 不利,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 治法: 祛风胜湿通窍。
• 代表方:羌活胜、白芷、防风、细辛、蔓荆子— 除湿散寒而止头痛;
—祛风
• 川芎—辛温通窍, 活血止痛。
•
实证——肝阳、痰浊、瘀血
• 3、发病特点:
• 外感头痛——一般病程较短, 预后较好
中医赵强治疗各种头疼的验方

中医赵强治疗各种头疼的验方头疼(1)细辛3克、元胡10克、牛蒡子10克、半夏10克、川芎15克、白芷15克,煎服,一天一副。
头蒙:佩兰、菖蒲、白芷各10克。
痰湿头疼:生山楂10克、茺蔚子6克、红花5克、决明子10克,煎服。
(2)疼痛统一方:细辛3克、元胡10克、牛蒡子10克、半夏10克、川芎15克、白芷15克,煎服。
(3治疗各种疼痛的药方:党参9克、吴茱萸9克、生姜18克、大枣4枚切碎,煎服。
(4)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疼、偏头痛。
四物汤加减,当归、生地、白芍、川芎、元胡、牛膝各10克、前额和眉棱骨疼加白芷10克、蔓荆子10克,后脑连颈疼加羌活10克、葛根10克,太阳穴疼加柴胡10克、黄芩10克、头顶疼加吴茱萸5克、藁本10克,说不清什么地方疼就全部加上。
煎服。
(5)各种头疼的表现:(一)风湿头疼头疼如裹而重(二)肝阳上亢头疼(实证)用天麻钩藤饮(三)痰浊头疼是头疼昏重(四)血瘀头疼,头疼加针刺,固定不移(五)气虚头疼,头疼绵绵上午重,遇劳加重(六)血虚头疼,头疼如细筋牵引头部刺痛。
(6)治疗头疼的中成药:芬必得、安乃近、元胡止痛片、头痛宁胶囊加盐酸洛美利嗪片、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加尼莫地平片、紧张性头痛吃黛力新、养血清脑胶囊、补中益气丸、防风通圣丸、大黄苏打平、谷维素、镇脑宁胶囊、天智颗粒、正天丸、天麻钩藤胶囊、头顶蒙疼用蒙药顺气安神丸黄连上清丸、穿心莲片、龙胆泻肝丸、脑灵素、百服宁、血府逐瘀丸、太极通天口服液、愈风宁心片、镇痛宁颗粒、通窍灵胶囊、辛香止痛吸入剂、速效救心丸、天麻素注射液、银杏叶片。
前额疼吃附子理中丸。
西药治疗头疼、偏头痛:尼莫地平片加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7)偏头痛:(一)前额疼(胃经不通)白芷、木香、枳实各10克,三煮二。
(二)头两侧疼(胆经不通)脾气不好、性格内向、口干口苦,川芎、白芍、当归各10克,三煮二(三)头顶疼、头胀(肝经不通)葛根、羌活、独活各10克,三煮二(四)后脑勺疼(膀胱经不通,和肾有关系)葛根、桂枝、白芍各10克,三煮二。
头晕头痛古方选

头晕头痛古方选
头痛可由风、热、湿、痰引起,皆由内发,归根结底,还是与气血有关。
可能会有多种因素一起引发,故无论怎么治,都必须调养气血。
1.雷头风痛
头面起疙瘩,头晕目眩,耳中雷鸣。
初病者,宜清震汤。
日久不愈者宜芎芷石膏汤。
清震汤方
升麻苍术荷叶
芎芷石膏汤方
川芎白芷石膏菊花羌活藁本
苦痛者加细辛
风盛目昏者加防风
热盛者加栀子、连翘黄芩薄荷甘草
大便秘小便赤者加芒硝、大黄
2.风热头痛
茶调散方
川芎甘草香白芷香附子防风细辛砂仁薄荷叶
3.虚寒头痛
人参芎附汤
人参川芎附子
4.血虚头痛
四物羌天汤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羌活天麻
5.气虚头痛
补中芎细汤
黄芪人参甘草当归身橘皮升麻柴胡白术川芎细辛
6.风痰兼气虚头晕欲吐
半夏白术天麻汤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黄芪干姜黄柏天麻神曲麦糵泽泻苍术
7.气血两虚头晕头痛
十全大补汤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黄芪肉桂。
中医治疗头痛的中药方集

中医治疗头痛的中药方集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
头痛的病因较多,但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其病机多因风寒湿热等邪外侵,风阻火毒上扰,痰浊瘀血阻滞,致经气不利,气血逆乱;或因气血营精亏虚,清阳不升,脑神失养等所致。
1.疏风活血汤治慢性头痛[配方]川芎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熟地10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独活1O克,白芷10克,鸡血藤2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活血,疏风,上痛。
用治各种慢性头痛。
2.芎芷二陈汤治头痛[配方]川芎9克,白芷9克,升麻9克,麻黄9克,姜半夏10克,天麻10克,荆芥穗10克,陈皮12克,茯苓12克,生甘草6克,蜈蚣2条。
[制用法]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小儿量酌减。
[功效]祛风解表,除湿化痰,疏通经络。
用治外感所致痰湿内停、寒邪凝滞、气郁血瘀所引起的头痛。
3.大黄苏打片治疗血管性头痛[配方]大黄苏打片。
[制用法]大黄苏打片7—10片,空腹服,每日2—3次,以出现轻度腹泻为度。
[功效]大黄苏打片含有大黄粉、碳酸氢钠、薄荷油等,主要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消化不良、便秘等。
大黄苏打片具有扩张血管、改变血液PH、减少血黏度,从而对血管性头痛起到治疗作用。
可使头痛在1小时内减轻,1—8小时内消失。
4.白果治疗头痛[配方]带壳生白果20克。
[制用法1将生白果捣裂,去膜及胚芽,人砂锅,加人水500毫升,水煎,1天分2次服完。
[功效]补肾益肺,扩张脑血管。
治疗脑血管硬化性头痛、头晕。
5.大黄细辛塞鼻孔治疗头痛[配方]大黄、细辛各6克。
[制用法]以上研细奉,左侧头痛塞左鼻,右疼塞右鼻。
[功效]散寒化痰,通窍止痛。
治疗鼻炎、鼻窦炎引起的头痛、鼻塞。
6.草决明治疗头痛[配方]草决明60克(炒)。
[制用法]研为末,用茶调敷两太阳穴,干则换。
[功效]清热明目。
治疗肝火上炎、风热外袭所至头痛、眩晕、目赤。
7.川芎茶叶治疗头痛[配方]川芎9克,茶叶6克。
头痛中医辨证治疗-谷万里

【辨证论治】
(二)治疗要点
审证求因,审证论治 外感头痛:祛风散邪(活络) 内伤头痛:滋阴养血补虚 虚实夹杂(肝阳、痰浊、瘀血)、虚实兼顾
【辨证论治】风寒头痛
(三)分证论治--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
(1)辨证依据: ①主症:全头痛,痛势较剧烈,痛连项背,常喜裹头; ②兼次症:恶风寒,口淡不渴; ③舌象:舌质淡红,苔薄白; ④脉象:脉浮紧。
【概说】
3、治疗
(1)《伤寒论》:“少阳头痛,往来寒热,不可发 汗,用柴胡汤调解之”。“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 用吴茱萸汤”
【概说】
(2)李杲分经用药治疗:“太阳头痛,恶风而脉浮紧,川 芎、羌活、独活、麻黄之类为主;少阳经头痛,脉弦细,往 来寒,柴胡为主;阳明头痛,自汗发热恶寒,脉浮缓长实者, 升麻、葛根、石膏、白芷为主;太阴头痛,必有痰,苍术、 半夏、南星为主;少阴经头痛,三阴阳经不流行而足寒气逆 为寒厥,其脉沉细,麻黄附子细辛为主;厥阴头顶痛者,或 吐痰沫厥冷,其脉浮缓,吴茱来自汤主之”瘀血阻滞 脑络不通
内伤头痛
【诊断】
(一)诊断要点
1.以头痛为主症,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头痛性质可为 剧痛、隐痛、胀痛、搏动痛等。 2.外感头痛者当兼有外感证候,且起病较急,病程较短暂, 内伤头痛者则兼有内伤证候,且起病缓慢,呈反复发作。 3.血常规、脑脊液检查,测血压及经颅多普勒、脑电图、 头颅CT或MRI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头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聊城市人民医院中医科 谷万里
【概说】
• 头痛是常见的疾病,也是许多疾病普遍存在的一 种症状。
• 我国有近90%的男性和95%的女性一生中有过头 痛的体验。
• 头痛不仅发生于成人,亦见于小儿。
【概说】
名中医治头痛十二个秘方

名中医治头痛十二个秘方治头痛秘方(12首)6.1加味乌星散【来源】任应秋,《任应秋论医集》【组成】制川乌、南星、细辛、地龙各3克,菊花6克,冰片0.9克(研细,分2次冲服)。
【用法】先煎川乌、南星、细辛、地龙四味,后入菊花,稍煎即成,分2次服。
冰片临服时分2份各冲入1份。
服后稍事休息,头痛即止。
【功用】升清阳,化浊气,止头痛。
【方解】方中川乌、南星、细辛祛风散寒止痛;地龙通络镇痉;菊花疏风、清头目;冰片开窍散瘀,清热止痛。
诸药合用,有通络止痛、疏风散邪之功。
药专力宏,取效颇佳。
【主治】慢性头痛。
悠悠戚戚,迁延不愈,或在一侧,或在巅顶,诸如生气、受风、感寒以及天气变化都能引起发作。
脉象往往沉细微弦。
可用于神经性头痛。
【疗效】屡用屡效,多1剂痛止而愈。
6.2柔肝熄风方【来源】潘兰坪,《新编经验方》【组成】生地、熟地、天冬各9克,玉竹15克,黑芝麻12克,钩藤9克,白菊花6克,鲜莲叶20克,羚羊角0.5克(研细,分2次冲服),苦丁茶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清热熄风,滋阴益血。
【方解】方用鲜莲叶、菊花、羚羊角、钩藤、苦丁茶清肝热,熄肝风;地黄、天冬、玉竹、黑芝麻滋肝益肾。
“此养肝体佐以清肝用法,阴虚火浮之头痛最宜。
即偏正头风亦可治。
叶案所谓育阴和亢阳,柔润熄内风者以也”。
【主治】阴虚火浮之头痛,偏正头风。
可用于阴虚阳亢,血压上升引起的头痛。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颇佳。
6.3头痛汤【来源】岳美中,《岳美中医案集》【组成】连翘、菊花、霜桑叶、黄芩各9克,苏薄荷3克,苦丁茶6克,夏枯草12克,藁本、白芷各3克,荷叶边半张,鲜白茅根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温服,日2次。
【功用】祛风散热,通窍止痛。
【方解】方中连翘轻浮,为解热清气分之炒品;菊花、薄荷消散上焦风热,清利头目;桑叶搜肝络之风邪;黄芩除中上焦之火邪;苦丁茶祛头部之热邪;夏枯草解散结热;荷叶边舒散邪热;鲜茅根消除痰热,更使以白芷通窍散发表邪,引以藁本上升直达头顶。
头痛的辨证治疗体会

方 药 : 陈 皮 各 1g 白芍 1g白术 1g 防 风 6 , 麻 lg茯 苓 青 5, 5 5, g升 O, 1g 0。连服 6剂, 诸症消失而痊愈。 4 体 会 临床 观察 发现 , 易 激综 合 征 无论 在 门诊 或病 房 , 用 西药 肠 应 治疗 , 均不理想 , 有一 定副 作用 。 效果 并 即便 症状 得 以控制 也需较 长 时间且有 易复发 的特 点 。左 老师 善 于继 承发 扬 中 医传 统 理论 ,
应用 中医理论辨证论治 。她认为脾 胃失和存在于该病之始终, 肝 之疏泄失常又是其主要病机 。痛泄要方是一首传统名方, 组方精 炼, 配伍奥妙, 切中该病之病机, 故临床以该方加减治疗肠易激综 合征 , 捷效 。我们 效仿 试 之 , 心应 手 。这种方 法与西 医治疗 每获 得 相比, 程短、 疗 疗效 好 、 副 作 用 , 所 用 药物 简单 、 价低 廉 , 无 且 药 能 减轻 病人经 济 负担 , 好 的社会 经济 效益 。 有极
头痛 的辨证 治疗体 会
乔 翠红 ’
关键词 : 头痛 ; 医药疗 法 中
中图分 类号 : 25 R 5. 9
文献 标识 码 : B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 章编 号 :06 07 (0 0O- 0 80 10- 992 1 )4 02 — 1
头 乃清 阳之 府 , 阳之会 , 五脏 精 华 之血 , 腑清 阳之气 , 久 不愈 , 诸 凡 六 故常 以桃 红 四物汤 加味 治之 。 皆注 于头 , 旦 受 外邪 或 内伤 之 于 扰 , 会 产 生 疼 痛 , 痛 有 轻 4 缓 急滋 阴 一 便 且 重 , 有久 暂 , 有别 , 质 有 异 , 治疗 不 能一 概 而 论须 具体 病 部位 体 故 阴虚头痛 , 尤以肾阴虚为多
【偏方】偏头痛中医效验良方(含单方及外用方)

【偏方】偏头痛中医效验良方(含单方及外用方)西医认为,偏头痛是由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和某些体液物质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发作性疾病,常因情绪紧张或风寒刺激,使调节血管运动的神经功能失调,反射的引起头部某些小动脉痉挛或扩张,产生搏动性头痛,属中医'内伤头痛'范畴。
方一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主治】:偏头痛,头痛反复发作5个月以上,间隔期一切正常,体检正常,且大多有偏头痛家庭史,排除颅内炎症、占位病变、高血压、脑外伤、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所致各种头痛。
【方药】:法半夏10g,白术10g,天麻10g,陈皮10g,云茯苓10g,甘草5g,红花10g,川芎10g,僵蚕10g,葛根15g,蔓荆子10g,蜈蚣1条。
【加减】:呕吐、恶心明显者加竹茹6g、苏叶8g,觉全身火热者加石膏15g、知母10g,有头痛先兆者加胆南星8g,忧郁眠差者加酸枣仁10g、柏子仁10g,与月经有关者加熟地15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
【用法】:上方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5天为一疗程。
【编按】:方中天麻、法夏、陈皮、茯苓健脾化痰,解痉祛风;红花、川芎活血祛风止痛;僵蚕、蜈蚣化痰通络;葛根升清阳,使清浊得分。
本方能化痰引瘀,气血兼治,故能取得明显疗效。
84例患者治疗1~3个疗程后,治愈(5天内头痛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44例,好转(5天内疼痛基本消失,随访半年偶有发作,再应用本方症状迅速控制者)3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0.4%。
方二穴位埋线【主治】:偏头痛,具有反复发作性,搏动性,偏于一侧,再遇紧张或风寒刺激而诱发。
【方法】:将1号铬制免煮型医用外科羊肠线,剪成1cm或2cm 长线段。
主穴取外关、合谷。
配穴:伴心烦郁怒,脉弦数加太冲;胸闷,恶心,脉弦滑加丰隆;面色晦暗,脉弦细加阿是穴;少气懒言,心悸,少寐,脉细者加足三里。
使用自制埋线针,万福金安液浸泡消毒,选好穴位,做好标记,常规消毒,1%利多卡因表皮局麻,取一段羊肠线,用埋线针将肠线顶入穴内,埋入肌层,查看针孔,无线头外露,立即贴上创可贴,保护针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辨证冶疗头痛药方
中医辨证治疗头痛药方
1.瘀血头痛。
【症状】如果头痛始终固定在一个地方,症状就像被针刺,有时侯轻有时侯重,经常这样没有好转,并且舌头上微微发紫、或者是出现瘀斑瘀点,脉搏有不流利的表现。
【药方】桃仁10克当归尾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川牛膝10克炒柴胡6克白芷6克细辛3克枳壳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饭后各服1次。
【备注】等到头痛的症状有所减轻或者缓解后,改成服用中成药,例如复方紫参冲剂,1日3次,每次1袋(22克),或者是元胡止痛片,1日3次,每次4~6片。
2.肝阳头痛。
【症状】如果头痛游走补丁,忽左忽右,忽前忽后,来的时候比较剧烈,或者是剧烈跳动,就像有烧灼感,并且有眩晕感,面色油红,心情烦躁,容易动怒,夜间的睡眠不安宁,清晨容易口干口苦,有时侯眼睛收红,舌头干红。
【药方】石决明30克(先煎20分钟)珍珠母30克(先煎20分钟)山栀6克黄芩8克生地10克白芍10克杭菊花10克天麻10克茯神10克夜交藤15克钩藤15克(后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各服1次。
3.痰湿头痛。
【症状】虽然头痛并不剧烈,但是感到头胀沉重,整天好像被重物缠绕,压返在头上,身体大体型丰满或者是肥胖,经常感到心胸憋气,饮食感到乏味,很少有饥饿感,时常会感到恶心,甚至会呕吐痰沫,舌苔出现白腻。
【药方】苍术10克川芎15克细辛3克姜半夏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茯苓10克陈胆星6克白芥子6克菖蒲6克陈皮6克生姜3片。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饭前各服1次。
【备注】中成药的话经常用半夏天麻丸,1日2次,每次6克;二陈丸,1日3次,每次6~9克。
4.肾虚头痛。
【症状】头部似胀非胀,似痛非痛,经常空虚的感觉,并且伴有耳鸣,眼花眩晕,视力下降,晚上睡觉不踏实,记忆力出现明显减退,面色额头暗淡等现象。
【药方】熟地10克山萸肉10克淮山药10克枸杞子10克杜仲10克当归10克人参3克(如果用党参代替,用量要加大)炙甘草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
【加减】伴有五心烦热,舌红口干等阴虚火旺现象,在药方中要加生地、丹皮、黄柏、知母各8克,也可以用中成药知柏地黄丸,1日2~3次,每次9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