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_李超群

合集下载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所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所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所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所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通过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观察与随访,发现黄芪建中汤加减能够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一、引言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酸臭泛酸、嗳气、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浅表性胃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演变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甚至发展成胃癌,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传统中医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及其演变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有着显著的疗效,黄芪建中汤加减是其中的一种经典处方。

黄芪建中汤加减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及其并发症,其有效成分能够调节胃肠道功能,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二、材料与方法2.1 受试对象选择符合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共选取20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男性100例,女性100例,年龄范围为30-60岁,平均年龄45岁。

2.2 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均接受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其中黄芪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5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加味辛夷10克、砂仁10克。

煎服,一日2剂。

疗程为3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2.3 观察指标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胃镜检查结果以及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来评估治疗的效果。

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上腹部疼痛、酸臭泛酸、嗳气、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胃镜检查结果、胃黏膜病理学变化、胃酸分泌情况、胃排空功能等胃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

2.4 统计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治疗前后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三、结果3.1 治疗效果经过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并随访发现,慢性浅表性胃炎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15·大 医 生D O C T O R2020年第15期参考文献[1] 郭黎娜,王云海.茵陈蒿汤治疗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患者89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9):175.[2] 李丹.茵陈蒿汤联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104-105.[3] 康梦,孙克伟.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38例临床观察[J]. 湖南中医杂志, 2018, 231(5):76-77.[4] 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指南(2018年版)[J].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8, 34(12):39-44.[5] 覃晓雾,卢杰夫,田惠芳.茵陈蒿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Meta分析[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7):162-164.[6] 安贺娟,王建玲,杨帆,等.自拟黄疸汤结合常规保肝疗法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50(7):97-99.[7] 白璐.多烯磷脂酰胆碱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影响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 2019,48(7):933-935.[8] 魏和平.急性黄疸型甲型病毒性肝炎应用中医分期辨证治疗临床疗效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3):53-54.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观察白春颖 姜彩霞(吉林省胜利医院,吉林长春 130051)摘要: 目的 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在吉林省胜利医院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180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90人。

对照组患者应用西药治疗,试验组患者应用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胃黏膜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指标恢复正常值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64例疗效分析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64例疗效分析
8 体 会 慢性 宫颈炎 是妇科 的常 见病 、 多发病 , 属 中医妇 科 “ 带 下病 ” 的 范畴, 病机 以湿邪 为患 , 影响任 带二 脉 , 以致带 脉失 约 , 任 脉不 固而 为病 。 带下 一证多 与脾肝 关系密 切 , 与 肾也相关 , 盖脾 主运化 , 肝 主 疏泄 。因脾虚失 运 , 水湿 不化 , 湿 浊 内停 , 下注成 带 ; 若肝 郁乘脾 , 脾
于对 照组 , 差异 有统 计 学意 义( 尸 < 0 . 0 5 ) 。 观 察组 不 良反 应发 生率显 著低 于对 照组 , 差异 有统 计 学意 义( P < O . 0 5 ) 。 观 察 组与 对照组 治 疗前 H Wn 性 数 差异 无统 计 学意 义( 尸 > 0 . 0 5 ) 。观 察组 治疗 后转 阴率显 著高 于对 照组 , 差异 有统 计学 意义 ( 0 . 0 5 ) 。结论 : 采 用黄 芪建 中汤治 疗慢性 胃炎 , 疗 效优 于 常规 治疗 , 患者 主要 临床 症状 及体 征缓 解情 况佳 , 不 良反 应 少 , 值 得 临床推 广 应 用。
失 健运 , 则湿 浊下 注 , 亦可 致带 ; 或 因 肾虚失 固 , 封藏 失 司 ; 或 因摄 生 不慎 , 感受 外来 湿邪 。 笔 者报道 9 8 例慢 性宫颈 炎患者 , 多属脾 虚 带下 , 因带下 病多 系正 虚邪实 , 其 虚多为脾 虚 、 肾虚 , 而邪 实多与湿 邪有关 。 脾 主运化 , 为后天 生化之 源 。 若饮 食不节 或劳倦 过度 , 或情 志 不畅 、 思虑 过度 、 肝 木乘 脾土 、 损 伤脾 气 、 运 化 失常 、 水 谷精 微 不
] 汉・ 张仲景 述 , 晋・ 王叔 和 集 , 金 匮要 略【 M 】 . 北京: 人 民卫 生 出版 1 9 8 1 , 4 ( 1 ) . 能上 输 以化血 、 反 聚而成 湿 、 流注 下焦 , 伤及 任带 而为带 下。 方 中人 社 , 参、 白术 、 山 药补脾 益 气 , 白术并 能燥 湿 , 山 药兼 可涩 精 , 更合 健 脾 【 5 ] 《 史记 ・ 扁鹊 仓公 列传 ) ) 1 9 5 9年 中华书局 校 点本. 止 带之 用 ; 苍术 、 陈皮 健脾 燥湿 、 芳 香行 气 、 取 气 行湿 自去 之 意 ; 白 『 6 ] 《 黄帝 内经 素 问 ̄ i ) ) 1 9 6 3 年人 民卫生 出版社 校点 本.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慢性胃炎效果观察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慢性胃炎效果观察
(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0 5 — 1 6 )
效。诸药合用 , 内外兼 治 , 共奏行气 活血 、 清热解毒之功 。
本文显示 观察组 的治疗 有效 率明显高于对 照组 , 且在疾病
恢复 时间上较对 照组 明显 缩短 ( P < 0 . 0 5 ) , 与林 超等目 的研究结
炎患者 5 7例收到满意效果 , 现总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痛者 , 加延胡 索 6 木香 6 g ; 若腹胀 、 或早饱 、 或 嗳气严重 者 , 减 大枣 , 加高 良姜 1 0 公丁香 3 g o 取t A_ : k 药物, 加水 1 0 0 0 mL , 浸
泡3 0 ai r n , 用 文火煎 煮 3 0 mi n去渣 , 再加入 饴糖微火 消解后取
【 3 j 杨欣 , 李洪波 , 陈诚 , 等. 金银花 药性与功效的文献考证[ J 】 . 中国实 验
方剂学杂志 , 2 o 1 0, 1 6 ( 1 8 ) : 2 2 0 .
[ 4 】 邹小荣. 中西 医结合治疗 阑尾周 围脓肿 1 2 9 例临床疗 效分析[ J ] . 内 蒙古 中医药 , 2 0 1 2 , 1 1 ( 9 ) : 6 0 . [ 5 】 林超 , 李鑫. 联 合治疗 阑尾 周 围脓肿 的疗 效观察f J 1 . 中国现代 医生 , 2 0 1 1 , 4 9 ( 1 3 ) : 1 2 7 .
黄芪建 中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慢性 胃炎效果观察
李 晓 东 郄凤 岐
( 代县人 民医院 , 山西 代县 0 3 4 2 0 0)
【 摘要】目的 观察黄芪建中汤加味对气血两虚型慢性 胃
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 门诊 治疗的慢性 胃炎辨证为气血两 虚型者 1 1 4例 , 分 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5 7例。治疗组给 予黄 芪 建 中汤加味和 西药, 对照组仅给 予西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

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

刘玉如
【期刊名称】《中国处方药》
【年(卷),期】2018(16)12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对于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行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8年3月时段到院治疗的92例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均分为46例,分别行常规西医方式治疗、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多项症状消失时间(胃黏膜愈合、上腹胀满、上腹疼痛、嗳气反酸)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多项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其效果较常规西医治疗方式理想,可缩短症状消失时间,且具有安全性,在临床中有借鉴价值.
【总页数】2页(P119-120)
【作者】刘玉如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北京 10002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的效果分析 [J], 张丙泉
2.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J], 王小彪
3.穴位敷贴联合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Hp感染的疗效观察 [J], 郑树然; 李景花; 杨翔宇; 刘建涛; 张自强; 孙永康
4.黄芪建中汤联合穴位敷贴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J], 刘浩
5.黄芪建中汤加味辅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型临床观察 [J], 江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1,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2.1,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2.1,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脘痛)】
马某,女,40岁。

2002年5月3日诊。

患者有胃炎病史10年。

刻诊:胃脘隐痛,喜温喜按,嘈杂似饥不欲食,食后作胀,口千无酸水,心烦失眠,便溏畏寒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质淡脉细弱。

胃镜检查示萎缩性胃炎
证属胃病日久,脾胃失健,阴阳两虚。

治宜建中补虚、缓急止痛。

处方:
炙黄芪12g,桂枝6g,白芍12g,大枣5枚,生姜2片,甘草,饴糖20g(和服)
白术10g,
枳壳10g, 陈皮5g,
服药5剂后,胃脘隐痛缓解,嘈杂感减轻,食欲增加。

守方调理1月余,诸症皆愈。

按语: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畴。

本病病程缠绵,常表现为脾阳不振,运化无权,胃阴不足、虚热内扰的寒热错杂症状,故药用黄芪建中汤补虚,以治病求本。

方中黄芪、桂枝、饴糖辛甘化阳,温阳助运;
芍药、甘草酸甘化阴,清热除烦;
佐生姜、大枣、白术、枳壳、陈皮以加强健脾和胃之力。

诸药合用使脾胃功能正常,阴阳调和,则久病得愈。

黄芪建中汤:千古奇方,健脾养胃,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黄芪建中汤:千古奇方,健脾养胃,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黄芪建中汤:千古奇方,健脾养胃,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黄芪建中汤
【组成】炙黄芪30 g,白芍15 g,桂枝10 g,饴糖50 g,生姜3片,大枣5枚。

【加减】脾胃虚寒型加党参30 g;肝郁气滞型加丹参15 g、川楝子15 g;脾胃阴虚型加百合50 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内服,每日两次,1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3~6个月。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型、肝郁气滞型、脾胃阴虚型。

出处:贺方礼
【临床研究】
治疗经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证实属慢性萎缩性胃炎者101例,其中男性85例,女性16例,年龄为30~60岁;病程均在1~20年,5年以上者占45%,合并十二指肠球炎者35例。

疗效标准,分别制定症状、胃镜、病理等3项疗效标准。

1、症状:症状全部消失为临床痊愈,症状减少或减轻为有效,症状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
2、胃镜:胃黏膜基本正常为临床痊愈,胃黏膜糜烂及出血消失,充血减轻、炎症范围明显缩小为显效,炎症范围缩小或减轻为有效,
胃镜所见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
3、病理:取材部位的病理变化,4处均明显进步为临床痊愈,3处进步为显效,1至2处进步为有效,4处均无进步或加重为无效。

4、治疗结果:101例经治疗后,临床痊愈59例,占58.4%;显效24例,占23.6%;有效11例,占10.99%;无效4例,占3.9%。

总有效率96.03%。

分析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分析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分析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发布时间:2022-06-24T08:21:38.261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7期作者:任寿英[导读] 目的分析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任寿英重庆市铜梁区平滩镇中心卫生院重庆铜梁402560【摘要】目的分析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某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共50例,采用随机颜色球法分为观察组、参照组,各25例。

参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应用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复发率。

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高于参照组(P<0.05)。

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参照组(P<0.05)。

结论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效果理想,并能降低患者复发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胃炎;加味黄芪建中汤;临床疗效慢性胃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此病是指人体胃黏膜在多种因素作用下,所出现的慢性炎性病变。

临床上患慢性胃炎的患者,容易出现上腹疼痛、腹胀、反酸以及食欲下降等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目前,临床上常规使用西药治疗,此种治疗方法能够减轻患者的一些疼痛,但远期疗效不佳,病情易反复发作。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对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适时引入中医治疗方法,能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

鉴于此,此次研究将围绕着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论述,具体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某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共50例,采用随机颜色球法分为观察组、参照组,各25例。

参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28-74岁,平均年龄(55.78±4.62)岁;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56.03±4.21)岁;两组间一般资料比对未见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1.2.1参照组参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生产企业: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444)治疗,每日20mg,每日2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2慢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所引起的一种胃黏膜慢性炎症。

病情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目前单纯西药治疗效果不够满意,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

故对其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自2007年6月—2008年6月,导师吴耀南教授治疗了63例慢性胃炎患者,经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寒证,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并与雷贝拉唑对照观察,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24例慢性胃炎患者均来自本院专家门诊,按随机原则分为2组。

治疗组63例,男34例,女29例;年龄19~64岁;病程6个月~40年;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3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6例。

对照组61例,男36例,女25例;年龄18~65岁;病程6个月~34年;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3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4例。

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疾病分类等比较,具有可比性(P >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1]。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18~65岁;②符合胃镜和病理诊断标准;③符合脾胃虚寒证型;④具有胃痛症状或合并有胃胀、烧心、泛酸、嗳气、纳呆、乏力等症状。

1.4 排除标准 消化性溃疡、胃癌、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 慢性胃炎非脾胃虚寒证型者。

2 治疗方法2.1 治疗组 选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

方用:黄芪15g,桂枝6g,白芍15g,香附10g,高良姜7g,九节茶30g,大枣10g,生姜6g,鸡内金10g。

虚寒甚者加附子6g ;肝火犯胃者加黄连6g,吴茱萸3g ;瘀血明显者加蒲黄10g,莪术10g ;气滞明显者加枳实10g,郁金12g。

每日1剂,水煎,头煎2碗水煎8分,次煎1碗半水煎7分,分早、晚2次温服。

治疗8周,停药半个月观察疗效。

2.2 对照组 雷贝拉唑10mg,每日1次,早餐前服用,服药8周,停药半个月观察疗效。

HP 感染者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订的2003年幽门螺杆菌共识[2]进行抗HP 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加用莫沙比利治疗。

3 疗效观察3.1 疗效标准 参照200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1]。

近期临床治愈:临床主症消失,次症基本消失或消失;胃镜复查活动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达轻度;病理证实腺体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消退或消失;胃酸基本恢复正常。

胆汁反流消失。

显效:临床主症消失,次症基本消失;胃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李超群1,苏晓芸1,吴耀南2(1.福建中医学院2002级七年制硕士研究生,福建 福州 350003;2.福建中医学院附属厦门市中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9)摘 要: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

方法:选择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12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子雷贝拉唑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停药半个月后观察。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6%。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

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虚寒型慢性胃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黄芪建中汤;慢性胃炎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2X (2009) 09- 0092- 02收稿日期:2009-05-21作者简介:李超群(1984-),男,福建晋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脾胃病。

Clinical Observation of“Huangqi Jianzhong Decoction Plus”in Treatment Patients with Chronic GastritisLI Chao-qun 1,SU Xiao-yun 1,WU Yao-nan 2(1.Fuji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zhou 350003,Fujian,China;2. Xiame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Fujian College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Xiamen 361009,Fujian,China)Abstract :Objective :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Huangqi Jianzhong Decoction Plus”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gastritis. Method :124 cases with chronic gast-ritis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two groups, the therapeutic group were treated by “Huangqi Jianzhong Decoction Plus”,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Rabeprazole”, with a course of 8 weeks,observe the result after stopping the treatment for halfof a month.Result :The total effect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93.6% VS 82.0%, P <0.05). 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Huangqi Jianzhong Decoction Plus in treating chronic gastritis. is prominent.Key words :Huangqi Jianzhong Decoction; Chronic Gastritis93镜复查黏膜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病理证实腺体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恢复或减轻达两个级度以上(含两个级度);胃酸分泌功能和胆汁反流改善,原异常值减少2/3以上。

有效:主症明显减轻;胃镜检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炎症有所减轻;病理证实急、慢性炎症减轻1个级度以上,腺体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减轻;胃酸分泌功能和胆汁反流改善.原异常值减少1/2以上。

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3.2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组 别n 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63311711493.6对照组612015151182.0两组疗效经秩和检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4 讨 论慢性胃炎是胃黏膜损伤与修复的一种慢性过程,其病因主要是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饮酒、十二指肠液反流、免疫因素、服用非甾体药物等,目前西医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如烧心反酸者予抑酸护胃,HP 感染者予三联或四联抗HP,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且停药后复发率高。

慢性胃炎在祖国医学中属“胃痛”、“胃痞”、“呃逆”、“吐酸”、“嘈杂”等范畴,病因有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辨证分寒、热、虚、实。

病初为实,日久伤脾,脾气不足,阳气亏虚,阳损及阴(胃阴不足),则由实证转虚证。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病日久,气血必亏,脾阳必损。

《内经》云:“劳者温之,损者益之。

”导师以此为原则,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本病脾胃虚寒型患者,获得了良好疗效。

方中黄芪,味甘微温,补中健脾益气;以辛温之桂枝温阳气,祛寒邪;酸甘之白芍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白芍、桂枝一凉一温,调和阴阳,阴阳相生则中气自生;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

导师在此方基础上加高良姜温中散寒止痛,香附疏肝理气,鸡内金消食健胃,九节茶抗菌消炎、活血止痛;虚寒甚者加附子以增温阳散寒之功;肝火犯胃者加左金丸,其中黄连一来清泻肝火,肝火得清,自不横逆犯胃,二来可清胃火,胃火降则其气自降,吴茱萸可助黄连和胃降逆,且可制约黄连之苦寒,使泻火而无凉遏之弊,辛开苦降,肝火得清,胃气得降;瘀血明显者加蒲黄10g,莪术10g ;伴有气滞,腹胀明显者,加用枳实、郁金行气除胀。

临床随症加减,诸药合用,则脾胃得养,病邪得驱,诸症自愈。

◆参考文献[ 1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 J ]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5,10 ( 3 ):181-184.中医药治疗心脏X 综合征4例报道刘彦伟,指导:杨积武(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2)摘 要:心脏X 综合征通常指患者具有心绞痛或类似于心绞痛的胸痛,平板运动时出现ST 段下移而冠脉造影无异常发现,并排除冠脉痉挛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由于现代医学对此病的认识有限,在治疗方面疗效并不理想,而在中医活血化瘀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中医药在治疗心脏X 综合征方面有很突出的特色和优势,通过观察4例心脏X 综合征患者,经过中医药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心脏X 综合征;中药治疗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2X (2009) 09- 0093- 02收稿日期:2009-05-20作者简介:刘彦伟(1983-),男,河北藁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疾病。

The report of the treatment of four cardiac syndrome X with chinese MedicineLIU Yan-wei,advisor:YANG Ji-wu(2007 Master's Graduate Student,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032,Liaoning,China)Abstract :Cardiac syndrome X usually refers to patients with angina or chest pain similar to angina,treadmill exercise when ST segment depression and coronary angiography without abnormal findings,and exclusion of coronary artery spasm as a clinical syndrome. Because of modern medical understanding of this disease is limited,in the treatment efficacy is not satisfactory.While under the guidance of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theory,it is very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in the treatment of cardiac syndrome X with Chinese medicine.Through the observation of four cases of cardiac syndrome X patients,we have achieved a satisfactory effect after treatment in Chinese medicine.Key words :Cardiac syndrome X ;trea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