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建中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52例临床观察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的临床观察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的临床观察作者:赵璐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9年第08期【摘要】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患者52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26例。
采用西医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观察组。
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Hp阳性率。
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对照組为96.15%,观察组为80.77%,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在Hp阳性率上,对照组为15.28%,观察组为3.85%,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的效果显著,即可改善患者各种症状,降低Hp阳性率,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28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8-03--01在临床上,消化性溃疡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其以食道、肠道、胃部等器官黏膜炎症和坏死,并导致黏膜漏洞,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反酸、呕吐、恶心、嗳气等,还可对十二指肠以及胃部造成累及【1】。
对于此类患者而言,由于胃酸的作用,因而其病情易反复发作,且治疗难度较大。
常规采用西医三联疗法治疗该病症时,其复发率高,疗程长,且不良反应多,费用高,因而对患者的生活存在较大影响。
而在中医学理论中,该病症属于“痞满”、“胃脘痛”等范畴,其中脾胃虚寒证占比85%【2】。
所以脾胃病则可从太阴虚寒、阳明积热这一病机辩证入手,看太阴虚寒、阳明积热偏盛情况。
因它脏波及脾胃的,必须通过治疗它脏才能达到疾病痊愈目的。
而治疗脾胃虚寒型的主方则首选黄芪建中汤,因此本文即对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的临床效果做了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患者52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26例。
黄芪建中汤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

参麦注射液由人参和麦冬组成 , 人参大补元气, 复脉 固脱 ,
参脉注射液主要成分有红参、麦冬。研 究证 明【 ,红参俱有补 气 、滋阴、益血 、生津 、强心、健 胃、镇静等作用 ,能够提高 心肌耐缺氧能够力 ,促进培养心肌细胞 D NA合成 ,调节心肌 组织血流量 ,并对损伤心肌超微结构有保护作用 ,麦冬有抗心 律失 常和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可使不 同左 室充盈压 患者每搏量增加,同时外周阻力降低 ,心肌氧气消耗 量降低,提高心脏效率 。本组 6 4位 患者应用参脉注射液治疗
[ Ab s t r a c t ]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l ni i c a l e f e c t o f t h e H u a n g q i J i a n z h o n g d e c o c t i o n o n t r e a t i n g p e p t i c u l c e r
王纪 岗
( 河南省 嵩县人民 医院,河南 嵩县 ,4 7 1 0 0 0)
中图分类号:1 1 5 7 3 .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 7 4 . 7 8 6 0( 2 0 1 3 )2 1 - 0 0 6 4 - 0 2
证型 :I DG A
【 摘 要 】 探讨黄 芪建 中汤治疗消化性 溃疡 的临床疗效。 【 关键词 】 消化 性溃疡;黄 芪建 中汤;临床报道
( 2 9 ) : 2 8 6 — 2 8 7
[ 4 ] 徐秀 举. 参 麦注 射液 对缺 氧缺 血 的心肌 的营养 保 护作用 [ J ] . 中 国实 用医 药,
2 0 1 2 , 2 7 ( 1 1 ) : 1 6 1 0 . 1 6 1 2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证的临床观察

六 五二 合 剂 即 六 味 地 黄 丸 、 五子衍 宗丸 、 二 仙 汤 组 方 而 成 。组 成 : 熟地黄 2 5 g , 山药 2 5 g , 山萸 肉 1 5 g , 泽 泻 1 5 g , 茯苓 1 5 g , 牡丹皮 1 5 g , 菟丝子 2 5 g , 覆 盆 子 1 5 g , 枸杞子 1 5 g , 五 味子 1 5 g , 车前子 2 5 g , 仙 茅
型为 肾虚 证 。 依据中医学理论 , 治 疗 无 精 子 症 主 要 从 肾人 手 。
【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 黄芪建中汤 ; 脾 胃虚 寒
黄 芪 建 中汤加 减 治 疗
消化 性 溃 疡 脾 胃虚寒 证 的 临床 观察
窦 晨 辉 彭 书玲 桑 凤 梅 燕 飞
( 河南省郑州人 民医院, 河 南 郑州 4 5 0 0 O 0 )
胃酸 的作 用导 致 临 床 治疗 难 度 较 大 , 且 易反 复发 作 [ 1 ] 。 常规 西 医治疗 疗程 长 , 复发 率 高 , 且 费用 高 昂 , 不 良反 应 较多 , 对 患者 生活 影响 较大 。中医学 将 消化性 溃疡 归 为
1 8 g , 鹿衔草 3 0 g 。中成 药 给 予右 归 胶 囊 每 次 1 . 3 5 g , 每 日 2次 ; 左 卡 尼 汀 口服 液 每 次 1 0 mL , 每 日 2次 。 2 0 1 5年 1 2月 1 2日复 诊 , 诉 服 药期 间稍 有 咽 喉 干燥 症 状, 余 无 不 适 。上 方 加 入 连 翘 1 0 g , 栀子 1 0 g , 继服 , 余 用 药 不变 。
不 育症 患 者 的梦想 。笔 者 将 六 五 二 合 剂 加 味 治疗 特 发 性 无精 子症 验 案整理 如 下 。 患者 , 男, 3 1岁 。2 0 1 5年 1 1月 1 4日以 “ 正 常 性 生
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70例临床疗效观察

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70例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43%。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8-0338-01消化性溃疡主要包括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由于胃酸腐蚀和胃蛋白酶的消化而形成的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粘膜溃疡,以规律性胃脘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系情志不畅、饮食不节或外邪侵袭、药物刺激等,导致脾失健运、胃络受损而发病。
我院对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与单用西药治疗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40例,均经胃镜检查证实为消化性溃疡。
临床表现以胃脘隐痛为主,或有腹胀,嗳气泛酸,便溏,形寒肢冷,喜暖喜按,舌质淡胖苔白,脉细沉或细弦。
男82例、女58例,年龄25~70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3月,胃溃疡5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9例、复合性溃疡19例,合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124例,脾胃虚寒型97例、肝脾不和型13例、瘀阻胃络型9例。
排除消化道恶性溃疡、并发消化道大出血以及胃阴亏虚型及胃热炽盛型患者。
将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程、病情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基础方:黄芪建中汤加味:黄芪30g,桂枝12g,白芍15g,炙甘草6g,生姜5片,大枣4枚,陈皮9g,丹参15g,蒲公英12g,黄芩12g,乌贼骨15g,浙贝12g,煅瓦楞18g,白芨(冲服)3g。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作者:何镇文王东美张志云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0年第11期摘要: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2例确诊为脾胃虚寒型慢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
观察组内服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内服西药,2组均治疗6周后观察临床疗效、胃镜疗效、中医证候消除时间、复发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胃镜疗效、中医证候消除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黄芪建中汤加减;慢性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型中图分类号:R573.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20)11-0034-03消化性溃疡是一种消化系统的慢性疾病,发病率较高,主要包括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与胃排空延缓、胃酸分泌过多、黏膜屏障减弱、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环境、遗传等有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消化性溃疡发病率逐年上升,且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中老年人。
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笔者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72例,均来自本科门诊,于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者。
其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6岁;病程最短1 a,最长30余年。
随机分为2组,各36例。
观察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25~76岁。
对照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25~72岁。
入选对象均为依从性较高的患者,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50例

型消化性溃疡 , 局部组织活检恶性病变除外 , 亦无穿孔 、 胃下垂 等并发症。 其中男 4 6例 , 4例 , 女 年龄 2 3岁 ~ 2岁者 4 , 5 0例 占
3 治 疗 结果
31 疗 效标准 痊 愈 : . 主要症状 消失 , 胃镜复 查溃疡达
Ⅱ期 愈 合 。 转 : 状 基 本 消失 , 好 症 复查 示 溃 疡 面 缩 小 或达 I 愈 期 合 。无 效 : 要症 状 无 减 轻 或 加 重 , 查示 溃 疡 面 无 明 显 改 善 。 主 复 3 结果 . 2 经 过 2个 疗 程 的 治 疗 , 愈 3 痊 4例 ( 6 % ) 占 8 ,
8% , 均病 程 45年 。 部 病 例 均 为屡 服 西 药 欠 佳 并 曾服 其 他 0 平 . 全 中成 药及 中草 药 未 见好 转 者 。
2 治 疗 方 法
达 Ⅱ期愈合 , 围黏膜正常 。 周 患者精神焕发 , 后用香砂养胃丸调
理 。并 嘱 其 注 意饮 食 , 养成 良好 的生 活 习 惯 , 强 体 育锻 炼 。随 加 访 2年 未 复 发 。
检查 : 十二 指 肠 球 部 前 壁 可 见 一 直 径 约 1 mx1 之 溃 疡 . c . c 0 2m 灶 , 面 附 白苔 , 边 黏膜 充血 水 肿 。 断 为 十二 指 肠球 部溃 疡 表 周 诊
( 活动 Ⅱ期 ) 中医辨证 : 胃虚寒证 。 。 脾 治以温 中健脾 , 散寒止痛。 给 予 黄芪 建 中汤 : 黄芪 3 、 枝 1 、 白芍 2 、 0g 桂 0g 炒 0g 炙甘 草 1 、 0g生姜 1 、 0g大枣 5枚 、 糖 3 ( )另加吴茱萸 1 、 饴 0g 冲 , 0g 白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

排除标准:①恶性消化道溃疡;②复合型溃疡, 或溃疡数目超过2个;③伴有严重心、肝、肾、肺脏 器官病变;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精神疾病;⑤认 知功能障碍(MMSE评分<27分[6]);⑥胃、十二指
质子泵抑制剂或胶体铋为基础的联合克拉霉素、阿莫
西林、甲硝唑中的2种组成三联疗法,或质子泵抑制
剂、胶体铋及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中的2种
组成的4联疗法。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病机为调摄不当,六淫伤
中;饮食不节,食滞伤胃;忧思恼怒、肝气犯胃; 脾胃虚弱、饥饱失常等。脾失健运,胃受纳腐熟水 谷功能失常,胃失和降,不通则痛。可分为肝胃不 和证、脾胃虚弱(寒)证、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 证、胃络瘀阻证,其中脾胃虚弱证十分常见[10]。 黄芪建中汤出自于《金匮要略》,由张仲景所创, 主治诸虚劳不足,阴阳失衡、气血具虚。方中黄芪 益气补虚,具有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溃疡痊愈、抗 炎、提升免疫功能等功效[11];桂枝温阳化气、辛 散升举,具有改善血循环、抗炎和抑制幽口螺旋杆 菌等功效[12];白芍缓急止痛、补血养血,可缓解胁 痛,腹痛;甘草缓急止痛,清火去躁;大枣可补中 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含蛋白质、糖类、有 机酸、维生素A、维生素C、多种微量钙以及氨基酸 成分,有助于促进胃黏膜保护,促进溃疡愈合[13]。 伴有泛吐清水加陈皮、茯苓、姜半夏燥湿化痰,降 逆止呕,消痞散结;伴腹痛、阳虚加吴茱萸、椒 目、制附片缓急止痛,补中益气,强健脾胃,固肠 止泻;伴肠鸣加泽泻、猪苓利水,渗湿,泄热;伴 疲倦加生龙骨镇静,收敛,固涩;伴胃脘冷痛加干 姜、豆蔻、人参除寒通气,补五脏六腑,保中守 神;伴腹部胀满加大腹皮、木香泄有形之积滞,散 无形之滞气。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作者:夏新苗来源:《健康之路(医药研究)》2014年第09期【摘要】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治疗方法在胃溃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06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3人。
其中实验组给予黄芪建中汤治疗,而对照组则给予西药联合治疗(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奥美拉唑胶囊),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2个疗程。
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有效人数为49例,而对照组有效人数为40例,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2.45%和75.47%。
另外,在治愈后期实验组10人出现溃疡复发,复发率为18.88%,对照组则有18人出现复发,其溃疡复发率为33.96%。
进一步通过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黄芪建中汤胃溃疡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 R656.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245-01作为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胃溃疡的病因多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非甾体类药物的滥用和乱用等引起。
其临床症状主要为嗳气、泛酸以及剧烈疼痛,严重者会出现呕血和黑便等[1]。
目前临床上,胃溃疡的治疗多采用西药的联合治疗(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奥美拉唑胶囊),由于药物的长期使用导致幽门螺旋杆菌的耐药性,导致药物的治愈效果差以及溃疡的复发等情况,因此对于该疾病的新治疗方法的探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2]。
本文通过使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来治疗胃溃疡,其效果显著,复发率低,现对其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06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42例,患者年龄在30-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3±4.2岁。
所有患者的诊断结果都是建立在胃镜检查基础上确定,同时经过病理性检查后排除了相关的恶变性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芪建中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52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黄芪建中汤合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52例经胃镜诊断消化性溃疡患者给以中药口服。
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达94.4%。
结论:黄芪建中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
【关键词】黄芪建中汤,半夏泻心汤,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好发于中青年,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以胃痛,胃胀,泛酸,胃区烧灼感,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笔者自2001年采用纯中药黄芪建中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及(或)十二指肠溃疡伴(或不伴)幽门不全梗阻患者52例,取得较理想疗效。
病例选择:患者年龄最大63岁,最小17岁,平均34岁,男性39例,女性13例,均为我院胃镜检查确诊为溃疡病,其中胃溃疡2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3例,混合溃疡7例,伴幽门不全梗阻19例。
均未服用制酸剂及胃黏膜保护剂。
疗效判定:服药一个月症状消失,复查胃镜溃疡愈合为治愈;症状明显好转,复查胃镜溃疡愈合三分之二为显效;症状减轻,复查胃镜溃疡面缩小三分之一为好转;症状及复查胃镜无改变或病变扩大为无效。
结论:,治愈37例,占71﹪,显效8例,占15.4﹪,好转4例,占8﹪,无效3例,占5.6﹪,总有效率达94.4﹪
典型病例:
1 黄某,男性,39岁,农民。
2001年9月就诊,主诉胃痛半月余,进食后尤葚,遇寒加重,伴腹胀,便溏而不爽,查舌质淡红,苔白微腻,脉沉,查胃区明显压痛,肠鸣音活跃,行胃镜检查示胃窦前壁溃疡(活动期),溃疡面积约1.2×1.0厘米,基底白苔,表面附着少量血痂,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11.8克,给以中药7剂煎服,方药如下:黄芪30克,太子参20克,白芍20克,桂枝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砂仁9克,吴茱萸10克,黄连6克,干姜10克,饴糖10克,大枣10枚,炙草10克。
水煎取汁300毫升,早晚饭前分服,嘱易消化饮食。
一周后复诊,诉胃痛明显减轻,无腹胀,大便成型,日一次,进食正常,舌质淡红,苔白,脉滑,上方去黄连,陈皮,续服7剂,三诊未诉胃痛,饮食及大便均可,二方去半夏,干姜,加生姜10克,继服14剂,复查胃镜溃疡愈合,可见胃窦前壁黏膜水肿充血,停汤剂,嘱定期复诊。
2 于某,男性,26岁,铁路工人。
2004年11月就诊。
主诉上腹痛反复发作一年余,加重伴呕吐一周。
患者一年来间断上腹痛,夜间偶有痛醒,进食后疼痛有所减轻,胃区烧灼感,近一周疼痛加重,伴腹胀,呕吐,查舌质红,苔黄而腻,
脉滑,左上腹压痛,行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球前壁溃疡,球腔变形,幽门不全梗阻。
患者既往药物过敏史,要求服中药,给以中药5剂煎服,嘱如不适立即就诊。
方药如下:黄连9克,黄芩12克,半夏15克,生地10克,干姜9克,人参10克,白芍20克,桂枝10克,黄芪15克,黄柏10克,茯苓10克,元胡10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炙草6克,水煎取汁200毫升,三餐前半小时各温服。
5天后复诊,疼痛减轻,无呕吐,无过敏反应,食后腹胀略减,舌质红,苔微腻,脉滑,前方加大腹皮10克,枳壳10克,继服7副,患者三诊无腹痛腹胀,偶有烧灼感,查舌质淡红,苔白,脉滑,前方去黄柏,生地,黄芩,干姜,生姜,加乌贼骨15克,瓦楞子10克,7剂,再诊无明显不适,上方去黄连,厚朴,再服十剂,患者复查胃镜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期,球腔变形,球前壁浅息室,原方去瓦楞子,再服十剂停药。
嘱忌烟,定期复诊。
分析:祖国医学将消化性溃疡归入“胃脘痛”,“腹痛”范畴,《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木郁发之,病胃脘,当心而痛”。
《素问-至真要大论》又云:“太阳之胜,凝溧而至,寒厥入胃,则内生心痛,复见厥气上行,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痞满”。
现代中医认为该病病因主要与情志不遂,饮食失节,感受外邪,素体脾胃虚弱有关。
溃疡病在中医辨证中大多属于虚证,虚寒证,以脾虚为主,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不能濡养滋润胃黏膜,湿热淤毒乘虚而入,损伤黏膜形成溃疡。
同时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致胃腑升降失调,胃气不疏,胃脘胀闷疼痛,日久入络,造成黏膜损伤,溃疡形成。
《医学心悟-吞酸》曰:“脾气不运而酸者,是怫郁之极,湿热蒸变,如酒缸太热则酸也”,可见酸是郁蒸的产物,酸滞胃中,随胃气上泛则吞酸,侵蚀黏膜则发为溃疡。
现代医学认为,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等导致胃黏膜的防御和修复功能削弱,胃酸/胃蛋白酶自身消化所致。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释放空泡毒素细胞相关蛋白以及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促使胃黏膜白细胞浸润和激活,致使大量自由基释放,幽门螺旋杆菌自身也可以产生自由基而导致机体自由基水平升高,消耗自身的自由基清除剂,使组织细胞抗氧化损害作用减弱,导致消化道黏膜细胞损伤,诱发溃疡。
黄芪建中汤和半夏泻心汤现代药理研究均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能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显著增加胃粘蛋白含量,抑制胃粘蛋白下降,减轻或阻断组织的脂质过氧反应,从而减少自由基对黏膜的损伤,还能提高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从而减少对胃黏膜的损害,提高黏膜愈合速度。
黄芪建中汤出自张仲景《金贵要略》,具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功。
其中黄芪能增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能降低胃液胃酸的分泌量,促溃疡愈合。
白芍含芍药甙,能通过刺激交感神经从而抑制胃肠管蠕动,起解痉镇痛镇静作用,抑制胃酸分泌,促溃疡愈合。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半夏生姜可以止呕,镇吐,黄连能兴奋肠道平滑肌,并有很强的抗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
黄芩甘草抑制酶的活性,能抗炎,解热,解痉,镇痛,能缓解症状,促溃疡愈合。
在临床应用中还需灵活多变,随症加减,有望提高疗效。
在此仅将笔者有限的临床观察整理归纳,以期同仁指正。
参考文献
[1] 温武兵,张桂珍,叶向荣;半夏泻心汤调和胃肠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2000年02.
[2] 张志军;汉方药对化合物48/80引起胃粘膜损害的抑制效果[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5年04期.
[3] 蒋朱秀;黄芪建中汤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杂志;2005年01期.
[4] 胡荣学;黄芪建中汤治愈慢性萎缩性胃炎一例报告[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1987年03期.
[5] 刘晨光!215600;黄芪建中汤治疗胃脘痛80例[J];四川中医;1994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