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加减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谭某,女,62岁。
脘腹疼痛12年,反复发作,时常伴有嘈杂,泛酸,拒按,纳差,苔薄黄,舌红,脉细。
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此寒热错杂,中焦痞阻所致。
治宜辛开苦降,健脾和胃。
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味:党参15g,半夏10g,炒黄连10g,黄芩10g,炙甘草10g,干姜10g,大枣10g,广木香10g,炒白芍15g,蒲公英30g,砂仁10g,苍、白术各10g,乌药10g,丹参20g,莪术6g,白花蛇舌草30g,黄芪10g。
水煎服,每日1剂,1个月后嘈杂减轻,泛酸消失,仍有胃脘胀,纳差,舌淡苔薄,脉细。
上方加焦三仙各15g、枳实10g。
2周后好转,上方继服调治3个月,已无明显临床症状。
四个月后做胃镜检查,胃黏膜正常,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脾胃属中焦,互为表里,相互影响,如胃内素有蕴热,或过食生冷,或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均可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湿困脾胃,脾阳受伤;郁久化热,致寒热错杂,中焦气滞,胃失和降。
症见胃脘痞满,疼痛,泛酸,食少,纳差,口苦而干,舌淡苔黄白相兼,脉沉滑。
治以益气健脾,辛开苦降,选《伤寒论》半夏泻心汤治疗,该方本为因误下而成之心下痞满,后世医家广泛用于脾胃失调,气机升降失司之痞证,意在寒热同施,辛开苦降,调和脾胃。
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这有常见病,其癌变风险不需特别担心,其癌变风险还是较低的(约0.1%),对于具有这种疾病的人,家里人应给与支持照顾,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比如生活饮食的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去复查胃镜,定期去看医生,如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可给予根除治疗。
半夏泻心汤——精选推荐

半夏泻⼼汤三、半夏泻⼼汤【原⽂】伤寒五六⽇,呕⽽发热者,柴胡汤证具,⽽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
此虽已下之,不为逆。
必蒸蒸⽽振,却发热汗出⽽解。
若⼼下满⽽鞕痛者,此为结胸也,⼤陷胸汤主之。
但满⽽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也,宜半夏泻⼼汤。
(149)【⽅解】半夏、⼲姜—和胃降逆⽌呕—⾟能散其结。
黄芩、黄连—泄热消痞—苦能泄其满。
⼈参、⽢草、⼤枣—补益脾胃—⽢能补其虚。
【功效】泄热和中,降逆消痞【主治】中虚热结,胃⽓壅滞之证主症:⼼下痞满,按之柔软⽽不痛。
副症:呕吐(⼲呕),肠鸣,下利,苔⽩或黄多滑腻,脉象濡或弦。
【临证思路】本⽅在临床上上⼴泛应⽤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凡因寒热错杂于中,损伤脾胃,导致中焦升降失司,证见⼼下痞闷,呕吐,肠鸣,下利,⾷欲不振者均可应⽤本⽅加减治疗。
本⽅可⽤于湿热中阻,胃⽓上逆之证。
现代报道本⽅⼴泛应⽤于急慢性胃炎、顽固性呕吐、慢性肠炎、结肠炎、消化性溃疡、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肝炎、痢疾、⼝腔溃疡等。
凡证见⼼下痞满、时时呕逆、⼤便稀溏、肠鸣不适、苔薄⽩或淡黄、脉沉弦,皆可以本⽅为基本⽅,加减治之。
【医案】(⼀)呕利痞案张某某,男,素嗜酒。
1969年发现呕吐、⼼下痞闷,⼤便每⽇两三次⽽不成形。
经多⽅治疗,效不显。
其脉弦滑,⾆苔⽩,辨为酒湿伤胃,郁⽽⽣痰,痰浊为邪,胃⽓复虚,影响升降之机,则上见呕吐,中见痞满,下见腹泻。
治以和胃降逆、去痰消痞为主。
拟⽅:半夏12克,⼲姜6克,黄芩6克,黄连6克,党参9克,炙⽢草9克,⼤枣7枚。
服1剂,⼤便泻下⽩⾊胶涎甚多。
呕吐⼗去其七。
⼜服1剂,则痞利皆减,凡4剂痊愈。
(刘渡⾈医案)按语:本案辨证时抓住⼼下痞⽽确定为泻⼼汤证;根据恶⼼呕吐及有嗜酒酿痰的病史⽽确⽴为痰⽓痞,所以服⽤半夏泻⼼汤后从⼤便泻出许多⽩⾊痰涎⽽愈。
可见古⼈所谓半夏泻⼼汤治疗“痰⽓痞”这⼀说法并⾮虚妄。
(⼆)反胃案郑某某,男,32岁,1964年3⽉21⽇就诊。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的应用及其加减法则袁梦石老师善用经方,比如常以半夏泻心汤治疗多种消化道疾病。
此方由小柴胡汤加减而来,即小柴胡汤去柴胡、生姜,加黄连、干姜,由于小柴胡汤除去了君药,所以二方作用差异较大,所以张仲景说:“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暗示了这种差异。
但二方的共同特点是立方均体现了和法的要旨。
半夏泻心汤所加入的黄连、干姜是临床上的一个常用搭配,一寒一热,辛开苦降,又相互佐制。
全方主治虚实互见、寒热错杂、胃肠不和之消化不良性疾病,以半夏-人参,黄连、黄芩-干姜等协调配伍,达到齐头并进,但又相互平衡的效果,从而达到调整胃肠功能恢复常态的目的。
半夏泻心汤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均有记载。
《伤寒·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金匮·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可见张仲景认为,半夏泻心汤的主证是心下痞,也就是满而不痛,有呕吐,有肠鸣。
但是老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只要有腹胀,无论痛与不痛,都可以考虑用半夏泻心汤;大便次数增多也是使用半夏泻心汤的重要指针之一,便溏便稀均可;至于呕吐、肠鸣等并不是使用半夏泻心汤的必要症状。
所以,半夏泻心汤的主证是腹胀、大便次数多,可伴有腹痛、呕吐、呃逆、肠鸣、便溏便稀等,临床可以根据症状变化适当加减效果更好。
老师一般将人参换成党参,体虚阴伤者可换太子参,或气虚不明显也可以不用参;腹泻严重可加淮山;完谷不化常加神曲、鸡内金等加强消食;口中异味者常加藿香、白豆蔻以芳香化湿;腹痛甚,频繁腹泻并质稀者,宜合痛泻药方;脘腹疼痛,四肢不温,泄利下重者,常合四逆散;纳差、呕吐、呃逆、肢体困倦、多汗、口干不欲饮者,常合平胃散……试略举两例:徐某某,女,42岁。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脘痛验案3则

·46·山 西 中 医 2020年6月第36卷第6期 SHANXI J OF TCM Jun.2020 Vol .36 No .6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脘痛验案3则高立平 应婉嫄关键词:胃脘痛;半夏泻心汤;验案中图分类号:R256.33,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7156 (2020) 06-0046-02作者简介:高立平,男,中医师,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第三人民医院 (杭州 311115) ;应婉嫄,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第五人民医院。
1 典型病例例1:姚某,女,42岁,2017年11月13日初诊。
上腹部胀痛4个月。
患者4月前出现上腹部胀痛,食后益甚,食欲不振,口气重,白天活动后减轻,夜间休息时症状加重,上腹剑突下按之感舒适。
大便日1次。
舌苔黄腻,脉滑。
予半夏泻心汤加味,药用:姜半夏、党参、大枣、六神曲、枳壳、陈皮各15 g,黄芩、干姜、炙甘草各10 g,黄连6 g,蒲公英30 g,吴茱萸3 g。
7剂,每日1剂,水煎服。
11月21日二诊:患者上腹疼痛显著减轻,口气好转,胃纳转佳,但腹胀仍较明显,舌红、苔黄腻,脉滑。
上方去蒲公英,加用藿香、厚朴、海螵蛸各15 g,加强化湿下气,制酸除痞之力。
7剂。
11月29日三诊:患者纳差、腹胀、舌苔黄腻等诸证皆减,效不更方,守方7剂巩固疗效。
3月后随访症状未反复。
按:患者初诊剑突下胀痛,口中浊气,舌苔黄腻,脉滑,提示痰湿内热阻于中焦脾胃,湿困脾土,脾脏运化、升清功能失常。
予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疏解少阳之气,加吴茱萸取左金丸之意,清泄湿热,炒白芍柔肝止痛,六神曲、枳壳、陈皮消食行气通滞。
例2:陈某,女,45岁,2018年6月18日初诊。
上腹疼痛2月余。
患者胃纳可,上腹胀痛。
查胃镜提示:十二指肠溃疡,查体:腹软,剑突下及右上腹压之疼痛。
舌红苔白,脉弦。
予半夏泻心汤加味,药用:姜半夏、党参、大枣、海螵蛸、瓦楞子、枳壳、陈皮各15 g,黄芩,干姜,炙甘草各10 g,黄连6 g。
姜半夏泻心汤加减方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价值

姜半夏泻心汤加减方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价值
姜半夏泻心汤加减方是基于姜半夏泻心汤经临床经验加减所得,其基本组合由干姜、半夏、生姜、黄芩、黄连、生地、甘草组成,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进行微调。
姜半夏泻心汤的主要功效在于清热、泻火、平肝和胃,调节气血。
这些中草药的药性互补互相协同,治疗慢性胃炎有一定的效用。
一,消化系统的调节作用。
慢性胃炎患者往往会出现脘腹部胀痛不适感、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姜半夏泻心汤加减方能够通过清除胃中的热毒和湿毒,帮助调节胃酸分泌,同时还具有润滑肠道的作用,缓解腹胀和恶心。
二,改善慢性胃炎的症状。
姜半夏泻心汤加减方能够缓解或消除慢性胃炎的疼痛、胀气、嗳气等症状,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同时,该方剂具有清肝平胃的作用,有助于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并缓解神经衰弱。
三,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慢性胃炎的症状不仅仅是由于胃黏膜受损而引起的,还可能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有关。
姜半夏泻心汤加减方可以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可能对幽门螺杆菌产生的毒素进行有效的排毒解体,从而达到清除幽门螺杆菌的目的。
四,调节免疫系统。
慢性胃炎的发生与患者的免疫系统有关,特别是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可能会导致胃炎的发生。
姜半夏泻心汤加减方可以起到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增强机体抵抗力,从而减少胃炎反复发作的可能性。
半夏泻心汤

临证加减
(1)气机结滞——枳实、升麻,开结散滞。
(2)食积——神曲、焦槟榔,消食化积。
现代运用
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早期肝硬化、口腔溃来自等证属寒热错杂、肠胃不和者。
注意事项
(1)食积之痞满者禁用——应该用保和丸。
(2)痰浊内结之痞满者禁用——应该用旋覆代赭汤
附方
生姜泻心汤(《伤寒论》)、甘草泻心汤(《伤寒论》)、黄连汤(《伤寒论》)
【方解】方中半夏、黄芩、干姜、党参、黄连、甘草、大枣取半夏泻心汤之意,和胃降逆,开结除痞;黄连、吴茱萸取左金丸之意,清肝泻火,降逆止呕;佛手、香橼皮理气和中,除满止痛;枳壳、大腹皮、陈皮理气和中,调和肠胃;茯苓、建曲、麦芽健脾和胃消食;甘草兼能调和诸药。诸药配合,寒温并用,辛开苦降,调中和胃,适合于治疗寒热错杂型消化不良。
禁忌与制方原理禁忌
本方主治虚实互见之证,若因气滞或食积所致的心下痞满,不宜使用。
制方原理
1. 病机:少阳证误下而中气虚,寒热互结于中焦,气机结滞,脾胃升降失常。
2. 症状分析:
(1)痞——同“否” →否塞不通
(2)满——胀满
(3)痛——疼痛
(4)否卦——天地不交流
—
— 天 乾→胃不降浊→呕吐
附注
本方为治疗中气虚弱,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而致肠胃不和的常用方;又是体现调和寒热,辛开苦降治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心下痞满,呕吐泻利,苔腻微黄为辨证要点。
半夏泻心汤加减的临床应用

半夏泻心汤加减的临床应用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方由,法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七味药组成,原方主治胃气不和,心下痞满不痛,干呕或呕吐,肠泻下痢等症,笔者在临床中以此方加减治疗多种疾病,效果满意,举例如下:1 半夏泻心汤合丹参饮治疗脘腹胀痛患者耿某,男,53岁,职工,2002年12月3月初诊,脘腹胀痛已两年余,曾在几家医院诊治,胃镜检查诊断为胃溃疡病,经服中西药治疗,时轻时重。
近来,脘腹胀痛,食纳不干,时欲泛恶,苔白略腻,脉象右手弦而略滑,左手沉弦略濡,证属寒热互结,气滞血瘀,治以寒热互用以调阴阳,苦辛并用以顺升降,佐以活血化淤,消痞散结。
方用;法半夏15g,干姜6g,黄连6g,黄芩10g,党参15g,白术15g,甘草3g,丹参30g,檀香10g(后下),砂仁10g(后下),水煎服每日3次,连服5剂,诸证减轻,又稍作加减,继服十余剂,诸证悉除。
按:半夏泻心汤合丹参饮所主之证,多因寒热错杂,痰湿蕴蓄,致气机痞塞,久病不愈入络,气血乖乱所致,半夏主治心下痞。
吴昆《医方考》曰:“泄心者,泄心下之邪也。
姜夏之辛,症以散痞气,芩连之苦,所以泄痞热;”《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论》:“但满而不疼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丹参饮是治疗心胸,胃脘疼痛的有效良方,其中丹参味苦性寒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
《吴普本草》说它“治心腹痛”;檀香辛温理气,利胸膈,《日华子本草》说它“治心痛”;砂仁辛温,行气调中,和胃温脾,对日久不愈,气滞血瘀,正气渐虚的胃脘痛,并能养血,益肾,醒脾,调胃。
半夏泻心汤是治疗心下痞满而不痛,以上两方相合,既主寒热错杂之痞满,又治气血乖乱之心腹诸痛,故药证相符,收效甚速。
临床上笔者每遇脘腹胀痛的此类病人,常用此方半夏泻心汤合丹参饮加减,获得满意的疗效。
2 半夏泻心汤是治疗加枳壳,白术,佛手,广木香治疗中满患者季某,男,42岁,农民,2002年4月6日初诊,主诉:心下痞满,且有堵塞之感,经X线钡餐透视及胃镜检查诊断为胃溃疡病,十二指球部溃疡。
半夏泻心汤加减案例

半夏泻心汤加减案例半夏泻心汤是一剂常用的中药方剂,其主要适用于痰饮壅滞、气机郁滞所致的胸膈痞闷、咳嗽、呕吐、泄泻等症。
在临床上,我们常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做出加减,以求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半夏泻心汤的加减案例。
案例一,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胸膈痞闷。
患者张某,男,45岁,主诉胸膈痞闷、咳嗽已有半个月,伴有纳差、腹胀等症状。
舌苔白腻,脉弦滑。
辨证为痰浊郁滞,脾胃失健。
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
加减处方,半夏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4枚,法半夏10克,竹茹10克,茯苓10克,栀子10克,木香10克,鸡内金10克,蜜糖适量。
服药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连服2剂痊愈出院。
案例二,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泄泻。
患者王某,女,32岁,主诉泄泻已有一周,伴有腹痛、便稀、纳差等症状。
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
辨证为湿热蕴结,脾胃失和。
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
加减处方,半夏10克,法半夏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4枚,泽泻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泽兰10克,黄芩10克,薏苡仁10克。
服药后,患者大便逐渐恢复正常,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案例三,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呕吐。
患者李某,男,50岁,主诉反复呕吐已有数天,伴有头晕、口苦、腹胀等症状。
舌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为胃气上逆,痰浊内蕴。
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
加减处方,半夏10克,法半夏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4枚,竹茹10克,茯苓10克,栀子10克,木香10克,鸡内金10克,蜜糖适量。
服药后,患者呕吐明显减轻,头晕、口苦等症状逐渐缓解。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半夏泻心汤在治疗胸膈痞闷、泄泻、呕吐等症状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
但在临床应用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慎重斟酌,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希望本文对于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