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验案举隅

合集下载

隗继武应用半夏泻心汤验案举隅

隗继武应用半夏泻心汤验案举隅
… …
但 满 而 不痛 者 , 此为痞 , 柴胡 不 中与 之 , 宜半 夏 其 上下 , 而但 治其 中。其 中 , 黄连 、 黄 芩苦 以降 阳 , 半
泻心汤” ; “ 呕而 肠 鸣 , 心下 痞 者 , 半 夏 泻 心汤 主 之 ” 。 夏、 干 姜辛 以升 阴 , 阴升 阳降 , 痞 将 自解 ; 人参 、 甘、 枣 本 方 由制半 夏 、 黄芩 、 干姜 、 党参 、 炙 甘草 、 黄连 、 大枣 则 补养 中气 , 以为交 阴 阳 、 通上 下之用 也 。 ” 投 以半 夏
和、 升 降失 常 、 湿 热 留恋 等 皆 可选用 , 临 床 常用 于寒 白芍 、 柴 胡疏肝 以和 胃 ; 砂仁 醒脾 和 胃; 枳实、 厚 朴合
湿 阻 中郁 而化 热 或湿 热 阻 中等 所 致 中焦 升 降 失 常 、 用 增 强破 结 实 、 除胀 满 之 功 : 炙甘 草 、 大 枣 甘 温 补脾 多种 症状 并见 、 百药难 愈之 疑难病 。 今选 录隗老 临床 气 以和 中 , 生 津液 . 既可 防黄芩 、 黄连 之苦 寒伤 阳 , 又 应用 半夏泻 心 汤治验 4则 , 以飨 同道 。
躁, 纳少 , 大便稀 溏 , 肠鸣, 小便调 , 舌红 、 苔 薄黄 , 脉沉 肠 呜隆 隆 , 食 欲欠 佳 , 纳少 , 心 烦不 安 , 夜梦纷纭 , 小 弦 。2 0 1 2年 6月 于本 院行 胃镜检 查示 : 浅表 性 胃炎 。 便调 。 2 0 1 2年 l 2月 于 山东省 中 医院行 结肠 镜示 : 未 自行 服用 奥美拉 唑 、 吗丁 啉等药 物 效果 不显 , 停药 即 见 明显 异 常 ; 胃镜 示 : 浅 表 性 胃炎 。曾 服 用 思密 达 、 复发 。隗老诊为痞满 , 此乃 胃热脾寒 , 寒 热错杂 之证 , 易蒙停等药物 , 服 药效 可 , 停 药 遇寒 凉 即 复 发 。舌 寒热 壅滞 于 中焦兼肝 胃失 和所 致 。治 宜疏肝理 脾 , 和 红 、 苔 白腻 , 脉细 弦 。隗老诊 为泄 泻 , 证属 脾 胃虚弱 , 胃消痞 , 辛 开苦降 。方选 半夏泻心 汤加减 . 处方: 炒吴茱萸 6 g , 炒 白芍 1 5 g , 柴胡 1 0 g , 茯苓 1 5 g , 砂 仁 6 g , 枳实 9 g , 厚朴 1 0 g , 炙甘 草 6 g , 大枣 3 枚 。7剂 。 寒 热错 杂 。 治 以消痞 止泻 , 寒 热平调 。 给予 半 夏泻 心 半夏 1 2 g , 黄芩 1 0 g , 黄连 6 g , 干姜 6 g , 党参 1 5 g , 防风 9 g , 厚朴 1 2 g , 木香 9 g , 炙甘 草 l O g , 生姜 3 g , 大 2 0 1 3年 1月 1 7日复诊 : 腹 泻次 数 较 前减 少 , 日 半夏 1 2 g , 黄芩 9 g , 黄连 6 g , 干姜 1 0 g , 党参 1 5 g , 汤 加减 , 处方 :

加减半夏泻心汤补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证思路及验案举隅

加减半夏泻心汤补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证思路及验案举隅

中医文献杂志加减半夏泻心汤补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的临证思路及验案举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0021) 顾长丽郭丽坤李兴佳吴辰恒邵沁凌江红A摘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多次根除失败患者的再次治疗是目前H p根除治好的难点,中医药在H p感染治疗失败后的补救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

H p属于湿热邪气,湿热中阻,脾胃升降失司,造成痞满、胃痛、口臭、嗳气等病症。

半夏泻心汤清热燥湿、健脾和胃,恰中该病病机,结合现代药理研究佐加杀菌抑菌中药,组成经验 方,该验方在H p感染补救治疗中临床疗效显著,并附医案佐证。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半夏泻心汤补救治疗验案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4737(2021) 02-0059-04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是治 疗或预防H p感染相关性疾病(慢性活动性胃炎、消 化性溃疡、胃癌、胃M A L T淋巴瘤等)的主要措施之 一,国内外有关共识对根除H P均持积极态度。

然 而,在临床上,随着抗菌药物耐药率的增高,确有少 数H p感染者经过>3次规范的四联方案治疗仍难 以根除(称为难治性H p感染),是H p感染治疗中 的难点。

中医药在H p感染治疗失败后的补救治疗 中具有一定优势。

半夏泻心汤是张仲景创立的治 疗痞证的一首经典方剂,该方辛开苦降、平调寒热、调畅气机、散结消痞,同时兼顾补虚扶正。

凌江红 教授拟定加减半夏泻心汤作为补救治疗幽门螺杆 菌感染的经验方,结合现代药理研究,佐加杀菌抑 菌中药,屡获效验。

兹述如下。

病因病机l.H p感染符合中医湿热邪气致病的特点H p是一种定殖在胃黏膜表面的革兰氏阴性菌,*其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口-口和粪-口。

《湿热条辨》指出:“湿热之邪……由口鼻入者,十之八九……”可见,就其传播途径而言,H p符合中医湿热邪气的 特点。

感染H P可导致胃黏膜炎症,在此基础上,部 分患者可发生消化性溃疡、胃癌、M A L T淋巴瘤等 多种消化道疾病。

半夏泻心汤验案举隅

半夏泻心汤验案举隅

临床用半夏泻心汤心得体会何院生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由半夏、黄连、黄芩、炙甘草、干姜、人参、大枣7味药组成。

全方寒热互用以调和阴阳,苦辛并用以复升降,补泻兼施顾其虚实,多用于以心下痞为表现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

验案1: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李某,男,40岁,患者1个月前上腹胀痛,伴有嗳气吞酸、恶心,食欲渐减,稍食则腹胀,每次饮冷和辛辣食物后加重,偶见空腹痛,大便偏稀,舌红、苔薄黄腻,脉滑。

胃镜检查示:胃黏膜充血水肿,红白相闻,局部糜烂。

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方用半夏泻心汤:制半夏10 g、黄芩10 g、黄连6 g、干姜10 g、党参10g、炙甘草6 g。

水煎服,每日1剂,服7剂后症状明显减轻。

偶有嗳气吞酸,前方加旋复花15 g,代赭石15 g,再服药10剂,嗳气亦减。

继服上方10剂,自觉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胃黏膜恢复正常,随访至今未发。

按: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黏膜浅表性炎症,它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在胃镜检查中占全部慢性胃炎的50%~85%。

本病的发病高峰年龄为31~50岁多见,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本病属中医学“吐酸”、“嘈杂”、“痞满”等范畴,方中黄连、干姜、半夏辛开苦降,清痞散结,和胃降逆;黄芩、黄连,清泄胃热;党参、炙甘草益气健脾。

故半夏泻心汤,为辛开苦降、调和寒热、和胃降逆、开结散痞,促使脾胃运化正常的方剂。

验案2: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返流病陈某,男,56岁。

胃脘灼热胀痛2月余,伴嗳气返酸,每次饮冷加重,口臭,大便偏稀,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滑。

胃镜检查:食管中、下段狭窄,粘膜见条状发红,糜烂;胃粘膜皱襞潮红,胃窦近幽门部粘膜皱襞明显水肿。

病理检查:均排除食管癌。

诊断:返流性食管炎。

证属上热下寒型。

治宜寒热并调,和胃降逆。

处方:半夏10 g,黄连10 g,黄芩10 g,党参6 g,炙甘草6 g。

水煎服,日l剂。

服10剂后症状明显减轻。

前方加乌贼骨15 g再服药10剂,自觉症状完全消失。

半夏泻心汤临证验案举隅

半夏泻心汤临证验案举隅

红 苔薄黄 , 脉 沉细。血糖 稳 定 , 监测 有 下降 趋势 , 测 当 日餐
后2 h血 糖 5 . 0 5 mm o l / L 。处方 : 乌梅 3 0 g , 细辛 6 g , 干姜 9 g ,
黑附片 1 0 g , 桂枝 6 g , 党参 2 0 g , 黄连 1 0 g , 当归 2 0 g , 木香 1 0 g , 炒枳 实 2 0 g , 苍术 1 5 g , 龙胆 草 1 5 g , 荔枝 核 3 0 g , 炒杜仲 2 0 g , 续断 3 0 g , 番 泻叶 l O g , 玄参 3 0 g , 生槟榔 3 0 g , 桔梗 l O g , 合 欢 皮3 0 g , 首乌藤 3 0 g , 炒酸 枣仁 3 0 g 。1 4弈 l , 水煎 内服 , 每天2
者出院, 于门诊继续 治疗 , 半 月后 复诊 , 可排 出黄褐 色软 便 ,
便后 不尽 感 已基本消失 , 大便 可 1 ~ 2 d 1行 , 全 身乏 力、 四肢
麻 木 怕冷 症状 明 显 改善 , 已无 口 干 口苦 症 状 , 调 整诺 和灵人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 的研究
通讯作者 : 冯兴中, 男, 主任 医师 , 博 士 研究 生导 师 , 研
次, 每 天 1剂 。 泡 洗 方 : 桂枝 3 0 g , 桑枝 3 0 g , 苏木 3 0 g , 红 花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0 4—1 0 )
3 0 g , 黑附片 l o g 。7荆 , 水煎泡脚 , 每天 1次 , 每次 4 0 m i n 。患
第一作者 : 孙盼 盼 , 女, 2 0 1 2级 硕 士 研 究 生 , 研究 方 向 :
究方 向: 中 医 药 防 治糖 尿 病 的研 究 , E—ma i l : 1 1 0 2 6 6 7 2 0 2

郑翔主任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验案举隅

郑翔主任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验案举隅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23, 12(3), 692-697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tcm https:///10.12677/tcm.2023.123105郑翔主任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验案举隅高 凤1,严红梅1,2*,郑 翔31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湖北 武汉 2武汉市中医医院,脾胃肝胆科,湖北 武汉3武汉市中医医院名医堂,湖北 武汉收稿日期:2023年2月21日;录用日期:2023年3月21日;发布日期:2023年3月31日摘要 郑翔主任是武汉市中医院教授,国家第四批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早年师从于名医章真如,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40余年,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内科疾病有独到之处,郑翔主任在临床中灵活运用本方治疗各种内科疾病,笔者有幸跟随临诊,聆听教诲,收获颇深,现将其经验及医案介绍如下。

关键词郑翔,半夏泻心汤,临床经验Zheng Xiang, Director of the Application of Banxia Xiexin Decoction to Add and Subtract the CaseFeng Gao 1, Hongmei Yan 1,2*, Xiang Zheng 31Clinical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2Department of Spleen, Stomach and Hepatobiliary, Wu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3Famous Medicine Hall, Wu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uhan Hubei Received: Feb. 21st , 2023; accepted: Mar. 21st , 2023; published: Mar. 31st , 2023AbstractDirector Zheng Xiang is a professor in Wu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fourth batch of seni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structor for inheritance of academic expe-*通讯作者。

半夏泻心汤加减案例

半夏泻心汤加减案例

半夏泻心汤加减案例半夏泻心汤是一剂常用的中药方剂,其主要适用于痰饮壅滞、气机郁滞所致的胸膈痞闷、咳嗽、呕吐、泄泻等症。

在临床上,我们常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做出加减,以求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半夏泻心汤的加减案例。

案例一,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胸膈痞闷。

患者张某,男,45岁,主诉胸膈痞闷、咳嗽已有半个月,伴有纳差、腹胀等症状。

舌苔白腻,脉弦滑。

辨证为痰浊郁滞,脾胃失健。

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

加减处方,半夏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4枚,法半夏10克,竹茹10克,茯苓10克,栀子10克,木香10克,鸡内金10克,蜜糖适量。

服药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连服2剂痊愈出院。

案例二,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泄泻。

患者王某,女,32岁,主诉泄泻已有一周,伴有腹痛、便稀、纳差等症状。

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

辨证为湿热蕴结,脾胃失和。

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

加减处方,半夏10克,法半夏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4枚,泽泻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泽兰10克,黄芩10克,薏苡仁10克。

服药后,患者大便逐渐恢复正常,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案例三,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呕吐。

患者李某,男,50岁,主诉反复呕吐已有数天,伴有头晕、口苦、腹胀等症状。

舌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为胃气上逆,痰浊内蕴。

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

加减处方,半夏10克,法半夏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4枚,竹茹10克,茯苓10克,栀子10克,木香10克,鸡内金10克,蜜糖适量。

服药后,患者呕吐明显减轻,头晕、口苦等症状逐渐缓解。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半夏泻心汤在治疗胸膈痞闷、泄泻、呕吐等症状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

但在临床应用时,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慎重斟酌,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希望本文对于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半夏泻心汤治疗痞证验案举隅

半夏泻心汤治疗痞证验案举隅

乾上坤下 , 《易》彖 日: “否……则是天地不交 , 而万物不通也 ;上 下不交 ,而天下无 邦也。内阴 而外 阳 ,内柔 而外 刚 , 内小 人 而 外 君 子 。小 人 道 长 ,君子 道消也 。 ’否 卦 中天 气 向上 升 ,地 气 向 下降 ,天地不 能交通 ,阴阳气交不 能实现 ,因此 出现枢机不通之象。然 由否转泰 的过程则 反应在 《伤寒论》 太 阳病篇痞证 ,其 中痞证则对应 “否 ” 卦这一状态 ,《伤寒论》 中对于痞证 的治疗用 的是 泻心 汤 ,这里 的泻并 非指 补泻 ,而是 通 的意思 。 1.3 方 药浅 析 半夏 泻心 汤 中主药半 夏功善 开结 , 能 够 打 开 上 下 交 通 的 道 路 ,《神农 本草 经》 言 : “半夏,昧辛平 ,主伤寒、寒热、心下 坚 、下 气、 喉咽肿 痛 、头 眩胸 张 、 咳逆 肠 鸣 、止 汗 。” 黄 连 、 黄芩 苦寒 泻 热 和 胃,可 以 帮 助 少 阴 离 火 的 下 降 , 《神农 本草 经 》 云 : “黄芩 ,味 苦 平 ,主 诸 热 ,黄 胆 ,肠 湃 ,泄痢 ,逐 水 ,下血 闭”。 《神农 本 草 经》 载 : “黄 连 ,味 苦 ,寒 。主热 气 目痛 ,皆 伤 泣 出 , 名 目,肠 游 ,腹 痛 ,下利 ,妇 人 阴 中痛。久 服 , 令人 不忘 。” 干 姜 、人 参 、炙 甘 草 、大枣 目的在 于 助 阳 、除寒 、助 脾 ,用 于脾 寒 阳不足 的 阴位 乏 阳。 干姜 味辛 温 ,可 温 中散 寒 ,助 阳通 脉 ,陈 修 园 日 : “干姜 气温 ,秉 足厥 阴风 木 之气 ,若 温 而 不 烈 ,则 得 冲 和 之 气 而 属 土 也 ,味 辛 ,得 阳 明 燥 金 之 味 , 若辛则 不偏 ,则 金 能 生 水 而 转 润 矣 ,故 干 姜 为 脏 寒之要 药 也 ” J。 1.4 临床应 用 本 方 现 代 常 用 于 急 慢 性 胃肠 炎 、 慢性 结肠 炎 、慢 性 肝 炎 等 属 中 气 虚 弱 ,寒 热 互 结 者 。亦 被 广泛 应 用 于 复 发 性 口疮 ,妊 娠 恶 阻 等 疾 病。姚春 阳 ]、杨桂珍 临床研究表 明半夏泻心 汤能明显改善幽 门螺杆菌相关性 胃炎患者 的临床 症状 ,减 轻 胃黏 膜炎 变程 度 ,对 HP感 染 有 较好 的

熊燕主任医师半夏泻心汤验案举隅

熊燕主任医师半夏泻心汤验案举隅

熊燕主任医师半夏泻心汤验案举隅贺志力熊燕(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江西南昌330008)作者简介:贺志力,女,硕士,主治中医师。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1)10-1447-02DOI :10.19435/j.1672-1721.2021.10.058脾胃为阴阳气机升降之枢纽,半夏泻心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为降阴与和阳的经典代表方,被广大医者广泛用于脾胃病的诊治。

熊燕主任医师为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师承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老年病、肿瘤及内科杂病的中医调理,理论扎实,尤重临床,力求医理,技艺精湛,重视继承,强调发展,勇于创新,理论、学术上多有建树,在临床诊治中,思路开阔,强调详查细询,四诊合参,注重衷中参西,注重实用。

半夏泻心汤为熊燕主任临床常用方剂,以其灵活加减治疗各系统疾病疗效显著。

现就熊燕主任临床运用半夏泻心汤验案收集整理,举隅如下。

1眩晕案患者,女,56岁,因反复头晕5年余就诊。

患者诉5年来头晕反复发作,发作时感头昏重不适,口干口苦,时有头眩、心悸,纳差,上腹部痞满,长期睡眠差。

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

刻下诊见:舌暗红,舌底络脉迂曲,苔微黄腻,脉细滑。

诊断:眩晕,脾虚血瘀,寒热错杂。

治法:健脾化瘀,调和寒热。

方拟半夏泻心汤加减,处方如下:法半夏10g ,黄芩15g ,黄连8g ,干姜9g ,党参12g ,川芎10g ,地龙10g ,钩藤12g ,煅磁石20g ,红花9g ,炙甘草6g ,陈皮10g 。

7剂,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混匀后分2次服用。

7剂后患者复诊,诉头晕、口干口苦、上腹部痞满明显减轻,但睡眠改善不理想,守方+丹参15g 、合欢皮15g ,石菖蒲10g ,再进14剂,诸症缓解。

按:眩晕的论述始见于《黄帝内经》,历代医者多认为其属肝所主,与气血亏虚、髓海不足、肝郁等有关,或与痰饮相关,或与风邪、火郁有关,辨证多从肝阳上亢、痰湿中阻、瘀血阻窍、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等入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用半夏泻心汤心得体会
何院生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由半夏、黄连、黄芩、炙甘草、干姜、人参、大枣7味药组成。

全方寒热互用以调和阴阳,苦辛并用以复升降,补泻兼施顾其虚实,多用于以心下痞为表现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

验案1: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
李某,男,40岁,患者1个月前上腹胀痛,伴有嗳气吞酸、恶心,食欲渐减,稍食则腹胀,每次饮冷和辛辣食物后加重,偶见空腹痛,大便偏稀,舌红、苔薄黄腻,脉滑。

胃镜检查示:胃黏膜充血水肿,红白相闻,局部糜烂。

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方用半夏泻心汤:制半夏10 g、黄芩10 g、黄连6 g、干姜10 g、党参10g、炙甘草6 g。

水煎服,每日1剂,服7剂后症状明显减轻。

偶有嗳气吞酸,前方加旋复花15 g,代赭石15 g,再服药10剂,嗳气亦减。

继服上方10剂,自觉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胃黏膜恢复正常,随访至今未发。

按: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黏膜浅表性炎症,它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在胃镜检查中占全部慢性胃炎的50%~85%。

本病的发病高峰年龄为31~50岁多见,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本病属中医学“吐酸”、“嘈杂”、“痞满”等范畴,方中黄连、干姜、半夏辛开苦降,清痞散结,和胃降逆;黄芩、黄连,清泄胃热;党参、炙甘草益气健脾。

故半夏泻心汤,为辛开苦降、调和寒热、和胃降逆、开结散痞,促使脾胃运化正常的方剂。

验案2: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返流病
陈某,男,56岁。

胃脘灼热胀痛2月余,伴嗳气返酸,每次饮冷加重,口臭,大便偏稀,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滑。

胃镜检查:食管中、下段狭窄,粘膜见条状发红,糜烂;胃粘膜皱襞潮红,胃窦近幽门部粘膜皱襞明显水肿。

病理检查:均排除食管癌。

诊断:返流性食管炎。

证属上热下寒型。

治宜寒热并调,和胃降逆。

处方:半夏10 g,黄连10 g,黄芩10 g,党参6 g,炙甘草6 g。

水煎服,日l剂。

服10剂后症状明显减轻。

前方加乌贼骨15 g再服药10剂,自觉症状完全消失。

胃镜复查:食道粘膜恢复正常,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按:胃食管返流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为异常的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病理性反流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障碍和(或)与其功能有关的组织结构异常以至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低下而出现的反流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并发症。

中医应归属于“胃脘痛”、“痞证”、“吐酸”、“嘈杂”等病的范畴。

其病机为胃失和降,湿中化热,湿热胶结而成寒热错杂之证。

治疗上多以辛开苦降、和胃降逆法为主治疗,均获良效。

故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食管返流病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验案3半夏泻心汤治疗胃溃疡
王某,女,43岁,患者1个月前上腹部胀痛,呈烧灼性,疼痛常因饥饿、服药、酸性食物而诱发,吃凉食后加重,伴烧心,吐酸水、嗳气、稍食则腹胀、纳呆、消瘦,偶尔呕吐,大便偏稀,偶黑色或柏油样大便,舌红、苔薄黄腻,脉滑。

X线钡餐检查:可见龛影,胃镜检查示:大弯侧多发溃疡。

诊断为胃溃疡。

方用半夏泻心汤:制半夏10 g、黄芩10 g、黄连6 g、干姜10 g、党参10g、吴芋2g、炙甘草6 g。

水煎服,每日1剂,服7剂后症状明显减轻。

继服上方20剂,自觉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胃黏膜恢复正常,随访至今未发。

按:半夏泻心汤为仲景治脾胃病而设,为治疗消化道疾病的良方,具有开结散痞、并调寒热、清热化湿、调节升降、温中止泻等功效。

只要证属中焦寒热错杂、虚实互见、阴阳不调.均可使用。

半夏泻心汤具有保护胃粘膜作用。

李惠林等【1】以胃溃疡面积、胃液游离酸度、胃蛋白酶活性等为指标,观察本方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防治作用,显示本方对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有保护性作用,且对醋酸性胃溃疡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验案4半夏泻心汤治疗急性肠炎
何某,女,32岁,患者腹痛腹泻2天余。

患者自述误食不洁食物后泄泻不止,水样便,每日7~8次,服用氟哌酸等皆未收效,遂来我院求治。

刻诊:肠鸣腹痛腹泻,水样便,吃凉食后加重,腹胀痛,恶心、呕吐,形体瘦弱,口渴喜饮,心烦少寐;舌红、苔腻微黄,脉滑。

B超示肝胆胰脾肾未见异常。

诊断为急性肠炎。

辨证为胃热肠寒;治拟清胃热,补脾涩肠,并调寒热;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

处方:半夏10g,黄芩12 g,黄连6 g,干姜10g,党参15 g,藿香l0g。

复诊:患者服药7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再进14剂后一如常人,至今未复发。

按:急性肠炎是由于伙食不当,进食发酵分解或腐败污染的食物所致肠道的急性炎症,其致病菌多为沙门氏菌属,由于微生物对肠粘膜的侵袭和刺激使胃肠道的分泌、消化、吸收和运动等功能障碍,最终导致粪便稀薄,排便次数增加,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

半夏泻心汤为治疗消化道疾病的良方,也具有温中止泻等功效,心下痞、干呕、下痢、肠呜等,但见一症亦可用之。

Kase Y【2】研究发现,本方能显著抑制蓖麻油所致的腹泻,增加血皮质酮水平,抑制环加氧酶- 2(OX - 2)活性,其止泻作用与抑制消化道前列腺素E2(PGE2)产生、增加肠道液体吸收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