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地理(10-江苏与浙江))
江苏有关人文地理准

江苏省有关人文地理1、江苏省——中国古代吴越文化、长江文化的发祥地.江苏南京汤山直立人化石将这块富饶土地的文明史追溯到距今35万年前的远古时期.早在公元七世纪的中国盛唐时期,江苏就为那悠长的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美绫玉帛,省会所在地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创造了推进中国历史进程的长江文明.2、江苏省概貌江苏省,简称“苏”.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位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地居长江、淮河下游,东临黄海,西连安徽,北与山东接壤,南与浙江和上海毗邻.全省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1.05%.总人口7000多万人,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全省辖13个地级市,31个县级市,33个县,省会南京市,其他省辖市有:有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盐城、淮安、扬州、镇江、泰州、宿迁.3、政区沿革:江苏建省始于清代初年,取江宁、苏州两府的首字而得名.4、地方传统文化江苏是历史上多个朝代的地域政治文化中心,文化艺术历史悠久,文化遗产极为丰厚.江苏的地方戏曲表演艺术品种众多,名家迭出.现存的戏种有20余个,影响较大的有昆剧、锡剧、淮剧、扬剧、滑稽剧、淮海戏、柳琴戏、梆子戏等.昆剧,又称昆腔,昆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有"百戏之祖"的美称.5、地理:江苏是全国地势最低的一个省区,绝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米以下,低山丘陵集中在北部和西南部,占全省总面积的14.3%,主要有老山山脉、宁镇山脉、茅山山脉、宜溧山脉、云台山脉.连云港的市郊云台山玉女峰为全省最高峰,海拔625米.6、河流与湖泊:全省主要河流湖泊大致可分为沂沭泗水系、淮河下游水系、长江和太湖水系等三大流域系统,全省有大小河道2900多条,湖泊近300个,水库1100多座,由江河湖泊组成的水面面积1.7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6.8%,比重之大居全国之冠,故以鱼米之乡而着称.7、气候:江苏属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具有寒暑变化显着、四季分明的特征8、旅游资源:江苏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水秀美,风光旖旎,加上历史悠久,城市密集,文化发达,人文荟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趣,名胜古迹遍布全省各地.已有2500多年历史的苏州城,享有"东方威尼斯"之美称,城内小桥、流水、巷深、人家,充满水乡情调.江苏的水兼江湖河海之美,长江横穿东西,江面辽阔,一泻千里.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连云港海阔天空,太湖烟波浩瀚,洪泽湖碧波万顷,扬州的瘦西湖,南京的玄武湖、莫愁湖,徐州的云龙湖,溧阳的天目湖等都是着名的游览湖泊.江苏的名泉极多,有"天下第一泉"镇江中泠泉,"天下第二泉"无锡惠山泉,"天下第三泉"苏州虎丘憨憨泉;南京汤山温泉;东海汤庙泉等.9、苏州古典园林: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西园、网师园、怡园等.苏州园林占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宋、元、明、清历代遗存至今的苏州古典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10、世界文化遗产:南京明孝陵 .2003年7月3日,经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投票决定,南京的明孝陵和北京昌平的明十三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11、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 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起源于元末明初的江苏昆山一带,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形态,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瑰宝.昆曲艺术剧目丰富多彩,文词华丽典雅,曲调清俊婉转,舞姿细腻优美,武功技艺术卓绝,表演情真意切,富有诗的意蕴,画的风采,融戏、文、乐、歌、舞于一炉,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昆曲对后来的京剧和众多的地方戏曲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因此它被看作是中华民族戏曲的代表,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是中国戏曲艺术集大成者.12、江苏之最1.江苏省是全国地势最低平的省,绝大部分海拔50米以下.2.江苏连云港市锦屏山已形成18亿年,是全国最古老的山体.3.江苏淮安市的凹凸棒黏土矿的储量居全国第一.4.江苏淮安市的岩盐储量居全国第一.5.江苏宿迁市的蓝晶石储量居全国第一.6.江苏泰州市的二氧化碳矿全国含量最高,储量最大.历史人文篇1.江苏省人口密度居全国各省区之首.2.江苏是全国拥有历史文化名城最多的省份.有7座历史文化名城:第一批的南京,苏州,扬州;第二批的镇江,徐州,淮安,常熟.3.江苏是全国高校数最多的省份.4.江苏是全国每年高校招生人数和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多的省份.5.江苏连云港市的将军崖现存有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唯一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所存岩画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原始社会岩画.6.江苏连云港市云台山中凿有中国现存最大的一个汉字"神"字,取字于唐代怀素和尚的书法,字高39.4米,宽15.85米,深0.6米,已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7.江苏扬州市是全国第一个“菜系之乡”.8.江苏无锡市的灵山大佛是全国世界上最高的释迦牟尼青铜立像.9.江苏苏州市是全国河、桥最多的城市,被誉为“东方威尼斯”.10.我国现存最古的城是苏州城,至今仍保持着2400年前吴王兴建时的规模.11.江苏苏州市的云岩寺塔是保留到现在的最古老的一座楼阁式塔.因矗立在虎丘山上,又称虎丘塔,虎丘塔建于五代吴越钱弘十二年,即公元595年,塔身由外壁,回廊,塔心室组成,每层都有楼面和门窗,由木楼梯连接,登高望远,一览吴中盛景.12.全国世界围地面积最大的城墙是明代南京石头城.13.江苏南京市中华门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城堡,建于明洪武年间,迄今已有600余年.政治经济篇1.江苏省内河航运里程约24000公里,居全国第一.2.江苏南京港是我国最大的内河港.3.江苏是全国目前拥有特大型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100万以上最多的省份之一.有南京,苏州,无锡,徐州4座特大城市.与江苏并列的辽宁省有沈阳,大连,抚顺,鞍山4个特大城市.4.江苏东海县年产水晶全国第一,占全国产量的一半,有“水晶之乡”之誉.5.江苏淮安市境内的淮河大桥是全国最大的公路,油管两用桥.6.江苏盐城市的何首乌产量居全国第一.7.江苏仪征市是全国远东最大的化纤原料生产基地.8.江苏宝应县的荷藕产量居全国第一.9.江苏泰州市银杏产量居全国第一.10.江苏宜兴市是我国最大的紫砂,陶瓷生产基地,素有"中国陶都"之誉.11.江苏苏州市丝绸产量居全国之首.12.江苏昆山市是目前我国台资最密集的地区.13.江苏江阴市是目前我国拥有上市企业数量最多的县级市.中国石化行业最大的合资企业扬子——巴斯夫苯乙烯系列有限公司在宁成立1994年11月19日,中国石化行业最大的合资企业扬子——巴斯夫苯乙烯系列有限公司在宁成立,国内最大的苯乙烯工程也于同日破土动工.中国炼油工业第一套分子筛精制煤油装置1978年2月18日,南京炼油厂建成中国炼油工业第一套分子筛精制煤油装置.中国第一台丝绸印花机1965年9月6日,无锡丝绸印染厂制成中国第一台丝绸印花机.中国第一台环己酮精馏塔1971年2月2日,江苏省第八化工建筑公司第三工程处,在南京化肥厂制造并安装成功中国第一台环己酮精馏塔.中国第一台电火花机床1978年3月,南京江南光学仪器厂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电火花机床.全球最大的落地世界钟江苏武进市湖唐镇淹城落地钟厂于1996年5月制成高2.63米、宽1.35.I米、厚0.39米、重160千克的“二曜牌”巨型落地钟,钟座及1568 只套零部件全部由手工制作,设有11个国家和地区的标准时间,采用先进的光、电、声技术,集中了机械、电子、石英钟的优点,被上海吉尼斯总部以“最大的落地世界钟”载上吉尼斯世界纪录.全国最大光学天文望远镜研制成功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研制的口径2.16米的光学天文望远镜通过中科院主持的鉴定,达到了2米级望远镜的国际先进水平.其折轴系统的光学设计属于国际首创. 张晓兵全国最大的医用手套出口基地——张家港市西张镇双龙村该村拥有12条乳胶手套生产流水线,1996年出口各种手套3.5亿只,占美国市场总量的l/3,自营出口超过l 000万美元.1997年创产值2亿元,自营出口1 200万美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医用手套生产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外商独资水泥项目在句容建成投产该项目由香港京阳实业有限公司于1995年8月独资兴办,总投资1 2.9亿美元,于1997年10月建成投产.厂区占地900亩,日产5 000吨纯硅水泥,其中70%出口.该项目为全国水泥行业规模最大的外商独资企业.南京天文仪器厂研制成功HC-I人造卫星摄影跟踪机1971年8月20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厂研制成功HC-I人造卫星摄影跟踪机.南京化肥厂研制成功高效氮磷钾复合肥料1970年2月9日,新华日报报道:南京化肥厂研制成功高效氮磷钾复合肥料,填补了中国化学肥料工业的一项空白.连云港市建成全国最大的氨纶丝生产基地位于连云港开发区内的苏港合资企业——钟山氨纶有限公司是国家二类大型企业,1997年总投资7 000多万元,完成差别化氨纶丝生产技术改造项目国家第二批“双加”工程,累计年产氨纶丝1 500万吨.这标志着我国目前生产规模最大、产品品种最全的氨纶丝生产基地已经形成.江苏银杏产量全国第一全省有银杏成片林 20万亩,散生栽植2000万株.其中,邳州市港上镇采叶园面积达2.5万亩,银杏密植园3万亩,培育银杏苗木的苗圃3000亩,5年以上挂果银杏树 100万株以上,建成了号称“天下第一园”的连片银杏种植基地,是我省连片规模最大的银杏之乡.1996年,全省银杏产量达到5000吨,位居全国之首, 也是世界银杏结果产量之最.我国第一条11万伏一级防腐海底电缆在长江口的青龙港和崇明之间铺设成功1987年1月8日,我国第一条11万伏一级防腐海底电缆在长江口的青龙港和崇明之间铺设成功.紫金山天文台在中国首次发现彗星1965年,1月1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用40厘米双筒望远镜发现一颗彗星,定名为紫金山1号;11日,又发现一颗彗星,定名为紫金山2号.这是中国首次发现的两颗彗星.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第一颗小行星1955年1月,紫金山天文台用60厘米赤道仪发现第一颗小行星,取名为紫金1号.中国首口超深井钻探选址江苏东海县1997年8月 18日至20日,在地矿部主办的大别——苏鲁地区大陆科学钻探选址国际论证会上,国内外专家一致通过“中国第一口超深井最佳选址在江苏东海县境内”的选址方案.东海地区地表出露了地壳最深部的岩石,中外地质学家相继在这里发现超高压矿物一柯石英,还发现微粒金刚石,使该区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超高压变质带及最深的古碰撞造山带的根部.因此,在这一特殊地区实施中国第一口超深井科学钻探,其意义巨大.中国第一座太阳塔在南京建成1982年11月16日,中国第一座太阳塔由南京大学在在紫金山南麓建成.太阳塔是一座大型的塔式太阳望远镜,塔高21米,壁厚40厘米,是一座双层圆柱形空心塔,塔体周围环有多波段太阳光谱室、太阳单色光照相室、太阳磁象仪室.早在1979年5月31日即初步建成.天文工作者可以用它对太阳进行较全面的综合性研究.我国新一代小型卫星数据通信地球站在宁研制成功1988年11月29日,南京第十四研究所研制成功我国新一代小型卫星数据通信地球站我国第一只CKM—26脉冲磁控管1957年11月28日,国营南京电子管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只CKM—26脉冲磁控管.全国最大紫菜加工储藏基地在连云港建成由日本雅玛珂株式会社投资近1 000万美元建立的连云港雅玛珂紫菜有限公司,于1997年10月开业.该公司拥有厂房1.5万平方米,有冷藏能力为3 000吨的冷库和可存放1万箱紫菜的仓库;二次加工紫菜生产线1条,年加工烘烤调味紫菜2 500万张.其规模在全国同类企业中居首位.全国第一个注册的草类商标武进市湟里镇后坊村农民毛炳泉1984年培育成功一种耐寒抗旱、四季常青的草坪草,取名为“丹麦草”,并在钓鱼台国宾馆和毛主席纪念堂边等重要场所和北方城市种植.1995年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鉴定,获得专利,1996年底又获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授予的“北国之春”注册商标,为全国第一个注册的草类商标. 杜仁彬全国产粮第一镇——东海县平明镇1996年,该镇稻麦总产1.15亿公斤,1997年粮食总产又过1亿公斤,其中稻谷一项超亿斤,连续三年名列全国产粮乡镇之首.江苏螃蟹产量冠全国1997年,江苏螃蟹养殖面积达 161.5万亩,年产量达到3.87万吨,全省螃蟹养殖创造的产值达30亿元.其中,仅洪泽县螃蟹养殖面积就达14万亩,销售螃蟹6 000多吨,产值含蟹苗10亿多元,为全国螃蟹养殖第一县.。
【地理】中国地理知识大全,让你了解祖国风土人情!

【地理】中国地理知识大全,让你了解祖国风土人情!地理是我们对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科学。
学习地理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自己所生活的地方,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丰富多样文化的国家,中国的地理知识是非常丰富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国的地理,让你更加了解这个美丽神奇的国家。
中国地理位置中国是位于东亚的一个国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与14个国家和4个海域接壤。
中国北方与俄罗斯、蒙古、朝鲜相邻,东北方向与朝鲜半岛相望;西北和西南与中亚诸国接壤,南部与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家接壤,东南沿海与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等国相望。
中国地域辽阔,东方大陆地壳架构复杂,地势高低错落有致。
如果用男人躺下时的轮廓喻为中国,那么他的头发就在新疆西部,脑袋就在西北地区,胸脯就在华北平原,肚子就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肚脐就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屁股就在江苏、浙江、上海东南沿海地区,大腿就在云贵高原,小腿就在西南地区,脚就在广东沿海地区。
中国地形地貌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多样,包括高山、平原、丘陵、高原、盆地、河流和湖泊等多种地貌类型。
高山中国是拥有大片高山地区的国家,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和秦岭山脉等。
其中,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中国边界,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
平原中国的平原地区广袤辽阔,包括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西南盆地等。
这些平原地区土地肥沃,非常适合农业生产。
丘陵中国的丘陵地区分布广泛,其中包括太行山脉、中条山、崆峒山等。
丘陵地区地势较高,山丘连绵起伏,既适合农业生产,也具有一定的旅游价值。
高原中国拥有多个高原地区,包括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等。
其中,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
高原地区气候凉爽,适合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盆地中国的盆地地形分布广泛,包括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四川盆地等。
地理常用的记忆口诀

地理常用的记忆口诀1. 大洲与大洋- "亚欧非,囊括西":亚洲、欧洲、非洲三大洲以西亚洲为核心。
- "美澳陈美双,大洋四方韵":美洲、澳洲、南极洲、欧洲为四大洋。
2. 中国地理- "龙的传人厚重北":东西幅员辽阔,南北地貌有神州北方平原。
- "黄河逆流黄河善洪 1998大":黄河发源地向东流,上游地形谓逆行,流入平原称泥沙腔。
1998 年闹洪水。
3. 世界地理- "埃亚非印":亚非印度被肯定。
- "中东西东南":中东地区位于东南方。
- "加巴布阿卡南":加勒比海、巴巴多斯、布基纳法索、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南非。
4. 地球体系- "坐标刺盘,你记么":南北二极刺穿地球,南北纬盘踞全球。
- "魔鬼赤道线,烧得老人烫":赤道称魔鬼,热带地区气候炎热。
5. 经纬度- "纬度有透明中":纬度由赤道至两极逐渐减小。
- "经度有变样了":经度在各纬度并不均匀。
6. 自然地理- "城旁丘岗":城市多建在平原和丘陵地带。
- "扶桑滨":日本列岛分布在海洋东侧。
7. 人文地理- "北生育稀南生育率旺":北方生育率较低,南方生育率较高。
- "华夏是是非非黄露骨统":中国是个边海国家,东海、黄海、南海都近在咫尺。
8. 经济地理- "火热均强":世界经济高度发展的地区有北美洲、欧洲、东亚。
- "GDP上海江干人均贵安":上海、江苏、浙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贵州、安徽是中国人均GDP较低的地区。
9. 气候地理- "温7低":温带气候包括大陆性气候、沿海洋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八年级人文地理知识点浙江

八年级人文地理知识点浙江
1. 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条件
浙江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和福建省东北部,东临东海,南界闽江,与福建相邻,西接江西、安徽,北邻上海、江苏。
浙江地形复杂,是江南山区的代表,主要分为五大地貌类型:沿海平原、海岛、河谷平原、丘陵、山地。
由于地势高低起伏,气温和降雨分布较为复杂,形成了南北差异大和东西差异小
的特点。
南北部由于气温差异较大,且南北季风变化明显,气温
分布较为复杂。
年降水量较多,水资源丰富。
2. 历史文化和人文地理
浙江是中国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
浙江黄龙洞人化石是人类学领域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标志着人
类在华南地区的早期活动。
浙江的文化底蕴深厚,先后孕育了吴
越文化和江南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杭州是浙江省的省会,它位于中国南方文化的中心位置,有着半数古迹、半数名胜
古迹、半数风景名胜的美誉。
除了杭州,浙江还有诸如绍兴、宁波、温州等历史悠久的名城,是中国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载体。
3. 政治经济和人类活动
浙江是中国东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经济中心。
浙
江的地理位置优良,历史上一直是中国的重要海岸线,因此贸易
一直是浙江的核心经济活动。
如今,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都
发展出了极为广泛的制造业。
此外,浙江的农业资源也非常丰富,主要种植水稻,为中国的粮食生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人口方面,浙江是全国最多人口的省份之一,人文活动极为丰富。
浙江的民
间文化遗产也十分丰富,如各种民间艺术和民俗活动等。
人文地理学论文-长三角

人文地理学论文长江三角洲区域关系一、长江三角洲区域关系的特征1. 长江三角洲区域关系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包括江苏、浙江和上海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三省市在地理位置上相互依靠、经济资源上自然调节,并在人文精神上感受着相同语言、文化土壤的深厚滋养,因此,长江三角洲作为一个经济区而不是行政区的定义。
长江三角洲各区域间虽然不乏合作,但是更多存在的竞争与冲突同时也制约了彼此经济的提升。
随着制度变迁、经济发展阶段和国内国际经济运行环境的不同,长江三角洲合作与冲突关系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
改革开放以后,中央将更多的权力下放给地方,推行地方财政包干,地方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和积极性逐渐增强,区域利益主体的地位日趋显现。
长江三角洲各区域利益主体从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出发,开始了博弈过程。
参照郑连虎对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关系变化的阶段划分,可以总结出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区域关系的三个阶段。
①区域竞争阶段,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权使地方利益主体地位确立,各区域各自为政进行自主工业化,产生产业结构趋同、市场分割、生产要素流动不畅等局面,而重复建设、开发区热和招商引资则构成了新一轮的竞争。
②区域竞合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多年来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市场信息的逐步完善,长江三角洲各区域之间开始寻求理性博弈和良性竞争。
同时,由于国内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等增长极的发展以及中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国际竞争,江、浙、沪三省市趋于形成互利合作的关系,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成为发展的主题。
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渐推进,作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前沿哨地的长江三角洲各区域最终将进入区域关系的第三个阶段,即长江三角洲经济实现一体化,形成统一大市场,合理分工合作,协调配置大型基础设施,作为一个整体融入到国内国际经济体系当中。
本文认为当前长江三角洲区域关系正处于寻求理性博弈和良性竞争的区域竞合阶段。
2. 当前长江三角洲区域关系特征当前长江三角洲区域关系可以分为合作和冲突两个方面。
关于江苏的地理知识点

关于江苏的地理知识点江苏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濒临黄海,与上海、浙江、安徽、山东等省市接壤。
作为中国人口及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省份之一,江苏拥有丰富的地理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特点。
本文将从江苏的地理位置、地貌、气候、水系等方面介绍江苏的地理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江苏省位于中国东经116°18' - 121°57',北纬30°45' - 35°20'之间。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东临黄海,南接浙江,北邻山东。
作为连接华东与华北的重要纽带,江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地位。
二、地貌江苏地势平坦,地貌类型主要分为平原和丘陵两类。
平原区包括长江三角洲平原、淮河平原和苏北平原。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最大的、世界上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之一。
丘陵地区则主要分布在苏南和苏中地区,包括苏北丘陵、沿江丘陵和华东丘陵。
此外,江苏还拥有一些山地,如太湖山脉、莫干山等,为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自然风景区之一。
三、气候江苏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冬季相对较冷,夏季相对较热,春、秋季温暖宜人。
整个江苏地区的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较多,分布相对均匀。
由于江苏地处长三角地区,周边环境受到杭州湾和黄海的影响,显得潮湿多雨。
四、水系江苏拥有广阔的水系,包括长江、淮河、杭州湾等。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江苏境内超过1000多公里。
长江流域的北部是淮河流域,淮河是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流经江苏东部。
此外,江苏还有众多湖泊,其中最知名的是太湖,也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
五、经济地理江苏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其区位优势和土地资源丰富为江苏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江苏是中国制造业大省,拥有众多的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
同时,江苏还以农业产业为支撑,农产品丰富多样,主要有稻谷、小麦、棉花、油菜等。
六、自然资源江苏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初一上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江苏

初一上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江苏地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关注着我们生活的环境和地球上的各种现象。
在初中地理课程中,江苏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省份,具有丰富的地理资源和特点。
下面将对初一上地理课程中江苏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地理位置江苏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东濒黄海,南界杭州湾,与上海毗邻,向北与山东接壤,西连安徽,东北邻浙江。
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江苏在经济、交通等方面都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自然地理环境1. 地形:江苏地势平坦,主要由长江、淮河及其支流流经,形成了长三角地区的重要部分。
2. 气候:江苏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降水充沛。
3. 植被:江苏地区植被丰富,以耐湿性较强的水稻为主要农作物,还有苹果、桃子等水果。
三、经济特点1. 农业:江苏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省份之一,以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要种植业,同时还发展了养殖业,特别是水产养殖业。
2. 工业:江苏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大省,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纺织等行业发达,经济实力强劲。
3. 交通:江苏交通便利,有发达的水陆空交通网络,包括港口、高速公路和机场等设施。
四、地理景观1. 长江三角洲:江苏处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例如苏州的园林、南京的夫子庙。
2. 中国大运河:大运河横贯江苏,这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3. 湿地保护区:江苏拥有多个湿地保护区,其中最知名的是洪泽湖湿地保护区和东台鹤壁湿地保护区,这些湿地生态系统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五、环境保护江苏一直致力于环境保护工作,例如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水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等。
此外,江苏还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六、地理灾害由于江苏地理位置特殊,容易受到台风和洪涝灾害的影响。
江苏不断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增强了对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
总结起来,江苏地理知识点的归纳可以从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特点、地理景观、环境保护和地理灾害等方面进行。
地理知识 中国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

地理知识中国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国家。
自然地理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和水系等自然要素,而人文地理则包括人口分布、文化传统和历史遗迹等人文要素。
以下将分别对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进行介绍。
一、中国的自然地理1. 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广泛多样,包括高山、平原、盆地、丘陵和河谷等。
从东部的中国东海沿岸到西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地形层次分明。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和最长的河流,如珠穆朗玛峰和长江。
2. 气候中国的气候类型众多,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南方地区湿润多雨,呈现绿色和湿润的气候特征;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呈现干燥和草原气候特征。
3. 水系中国拥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其中最著名的是长江、黄河和西湖。
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黄河则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西湖则是浙江省最美丽的湖泊之一。
二、中国的人文地理1. 人口分布中国人口众多且分布不均,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的人口密度较高,而西部地区的人口密度较低。
这种人口分布差异主要由经济发展和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所致。
2. 文化传统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包括汉字、传统节日、传统艺术和饮食文化等。
汉字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字,流传至今;传统节日如春节和中秋节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节日;传统艺术如京剧和中国画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中国的饮食文化也是世界闻名的,如四川川菜和广东粤菜。
3. 历史遗迹中国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包括长城、故宫和兵马俑等。
长城作为中国的象征之一,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故宫是中国古代帝王的宫殿,是世界文化遗产;兵马俑则是秦始皇陵的守护者,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陶俑坑。
总结一下,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都十分丰富多样。
自然地理包括多样的地形地貌、气候和水系,而人文地理包括人口分布、文化传统和历史遗迹。
这些丰富多样的地理特征使得中国成为一个独特而美丽的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城市经济圈 以宁波市区为中心,依托高速公路主骨 架和铁路主骨架发展。 重点发展临港重化产业和服装、塑料加 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成为上海国际航运 中心的重要组成与浙江临港重化工业的 核心区域。
近沪经济走廊 包括嘉兴、湖州临近上海地区。呈现 以嘉兴市区、湖州市区为两极,依托申 嘉湖高速公路(规划)、申苏浙皖高速公 路(规划)发展的带状结构。强化嘉兴区 域性中心城市地位,加大接轨上海力度, 重点发展临港型产业、高附加值传统特 色产业和部分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上海 产业转移的吸纳基地、产业协作的配套 基地、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地和跨国公司 的出口加工基地。
3、发展格局 形成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城市连绵带 和绿色生态网、基础设施网为主体的 “区—带—网”的开发格局,实现产业、 城市、生态融合发展,建成产业集群优 势明显、生产力布局合理、科教支撑有 力、生态环境优良,产业区、城市群、 物流网有机融合的长三角南翼“黄金产 业带”。
城市发展:两圈一廊
杭州城市经济圈 以杭州市区为中心,杭宁、杭沪、杭甬、杭金 衢高速公路以及104、320国道等主要交通走廊 为轴线的圈层状结构 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现代医药为主体的高新 技术产业以及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成 为全省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的核心区域、 高附加值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的枢纽区域。
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
1、基本情况 位于长三角南翼,包括杭州、宁波、嘉兴、 湖州、绍兴、舟山六市,陆域面积4.5万平 方公里,占浙江全省的44.2%。地区生产 总值7841亿元,约占全省的65.9%, 人均生产总值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4倍,是 浙江省发展最快的区域。 2、战略定位 · 先进制造业核心区 · 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 · 改革开放与新型工业化先行区 · 科技创新先导区 · 生态建设示范区
服装产业集群:以宁波男装、杭州女 装、湖州童装等为特色,提升设计水平, 打造国际品牌,成为国际上有影响的服 装制造中心之一。 大力扶持交通运输设备、先进装备制造、 新型金属材料及制品、纸制品、家用电 器及设备、食品加工制造等具有优势的 产业集群。
杭州地区卫星照片
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
石化产业集群:以炼油和乙烯为龙头,发展塑 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以及多种有机化工 原料、下游精细化工产品,成为国内有重要影 响的石化制造中心之一,与上海漕泾、金山、 吴泾石化共同构筑国际石化制造基地。 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化学纤维制造、织造、印 染以及中高档棉纺织、纺织机械等,成为以化 纤纺织为特色的集制造、研发、贸易等功能于 一体的国际纺织品中心之一。
1、基本情况 金衢丽地区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包括金 华、衢州、丽水三个地级市,总面积 3.7万平方公里,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 值1527亿元,分别占全省的36.3 %和12.8%,是浙江省生态环境优越、 地区差距较大、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开发 潜力较大的区域。
2、战略定位 经济走廊:浙江经济新的成长区域;产 业空间布局主要集中在杭金衢、金丽温 高速公路和铁路沿线交通走廊地带;长 三角和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区经济辐射 的重要通道。 生态屏障:全省生态安全体系和生态省 建设中的关键区域;区域人与自然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太湖地区侧重生态环境保护,划定太湖湖体、 沿湖岸5公里陆地、入湖河道上溯10公里及沿 岸两侧各1公路范围为太湖水污染防治的一级 保护区;现有工矿企事业单位应积极治理污染, 限期达到太湖流域废水排放标准,限期不能达 标的一律关闭或按规划迁移;加强船舶污染控 制。划定沿太湖岸线一公里保护带,保护自然 景观特色,旅游项目的开发要优先绿化与美化, 增加水岸景观的多样性;在保护带范围以内不 得引入与旅游业无关的房地产项目,严格禁止 人造景点的建设,禁止对自然景观的人”。山地 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 流和湖泊占6.4%,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 顷。 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大致可分为浙北 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 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 等六个地形区。 有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 云江、鳌江、京杭运河(浙江段)等八条 水系;有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 宁波东钱湖四大名湖及人工湖泊千岛湖。
1、基本情况 包括温州、台州2个地级市,陆域面 积2.1万平方公里,全年地区生产总 值2577亿元,分别占全省的2 0.6%、和21.7%。该地区市场 化水平高,民营经济活跃,特色产业和 专业市场发达,民间资金充裕,是著名 的“温台模式”发源地。
2、战略定位 国际性产业集群集聚区 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 陆海联动开发先行区
浙江省产业发展规划与布局
三大产业带:环杭州湾、温台沿海、金衢丽 高速公路沿线 1. 环杭州湾产业带:重点培育电子信息、现代 医药、石化、纺织、服装等五大标志性产业 集群。 2. 温台沿海产业带:重点构筑电气机械及器材、 交通运输设备、现代医药与保健仪器、服装 服饰与服装设备、模具与塑料制品等五大支 柱产业集群。 3. 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重点加强生态 保护,加快发展绿色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 中高档豪华大客车及汽车配件、氟化工、小 商品及五金制品等优势产业。
3、发展格局:两类发展区
产业带:杭金衢、金丽温高速公路和铁 路沿线区域,区位条件、空间条件较好, 是人口与经济进一步集聚的重点发展区 域,可以形成; 生态型经济发展区:环境资源丰富、生 态要求较高的广大山区,既要承担生态 功能,又要积极合理发展经济,是人口 需要继续适度外迁的区域,列为。
南京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包括南京、镇江、扬州、马鞍山、 滁州、芜湖,以及淮安南部和巢湖部分地区。根据 规划,南京都市圈将成为长江流域与东部沿海交汇 地带的枢纽型都市圈,江苏省核心型都市圈,兼容 并蓄、开放多元的文化型都市圈,并成为以上海为 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在一体化的总体构 思下,南京都市圈将针对市场、产业、基础设施、 城市化等方面的共同发展制定相应策略,扩大区域 合作,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循环经 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长江为纽带、沿江城市 为依托,联合培育都市圈信息生产和信息服务中心, 构建国际性的沿江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以历史文化、 山水城林为特色的城市带。
江苏四大产业带、三大都市圈、三大 旅游圈
四大产业带:沪宁线、沿江线、沿东陇海 线、沿海线 三大都市圈:南京、苏锡常、徐州 三大旅游圈:环太湖、宁镇扬泰、徐淮盐 连宿
江苏三大都市圈、五大产业带示意图
“江苏省区域经济框架
沪宁铁路沿线高新技术产业带,大力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的密集 区; 长江沿岸滨江基础工业带,布局钢铁、石 化、电力、建材、船舶修造和高新技术产 业; 沿海经济带,以土地、海洋、生物滩涂资 源的开发和港口、铁路、公路、航道建设 为主;
浙江城市群体系规划
产业发展:重点培育五大标志性产 业集群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通信设备、软件、 微电子、电子元器件、计算机网络以及 配套研发、教育服务业等,与沪、苏电 子信息产业共同构筑国际重要的电子信 息产业基地。 现代医药产业集群:生物医药、现代中 药、化学医药、海洋药物和新型医疗器 械、制药机械等,成为国内重要的现代 医药制造中心之一。
沿江、沿沪宁线、沿东陇海线三条横向 产业带
苏通盐、锡常泰、宁镇扬淮三条纵向产业走 廊; 打造“555”扶持工程,即培育5个年营业收入 超500亿元、50个超100亿元、500个超10亿元 的重点企业和集团;创建10个国际水平和50 个国内一流水平的制造业研发中心等。
培育壮大重点优势产业。集中力量发展 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基础材料和新材料、现 代纺织、生物医药、软件等六大重点优势产业, 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重点支持电子 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等,力 争今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的比重超过 25%。 着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汽车行业抓紧 开工建设南京江宁长安福特第二工厂、盐城东 风悦达起亚第二工厂。造船行业推进南通中远 川崎大型造船项目,启动江阴扬子江造船扩建、 融盛造船项目,加快其一体化进程。
蓝色产业带:以临港工业、海产品精深 加工、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为重点,形 成以海岸带、主要岛屿、港区、沿海城 镇为平台的海洋产业带。 绿色产业带:以绿色农产品生产及加工、 休闲观光旅游、生态型工业为重点,统 筹城乡发展,形成以内陆山区小城市、 中心镇为依托的生态型产业带。
金衢丽地区生产力布局与产业 带发展规划
苏锡常都市圈
苏锡常都市圈将划分为五个空间分区进行组 织:沿沪宁线地区、环太湖地区、长江沿岸地 区、沿沪地区和宜溧金丘陵地区。这五个地区 既要考虑各自区域内具体环境及发展要求,同 时也要为苏锡常都市圈的整体发展提供空间整 合支撑。 沿沪宁线地区应避免城镇建设空间无序蔓延。 优先保证高新技术园区和研发创新基地选址; 鼓励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大型超市与文体娱乐设 施布局;引导农村居民点逐步迁出;限制一般 加工业、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城镇居住区扩大用 地规模;禁止污染项目布局。
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 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突出抓好集成 电路和软件产业的发展 沿江基础产业带重点抓好沿江港口开发 和专业化开发园区建设 沿东陇海线产业带主要抓好特色产业的 发展。同时,组织编制好沿海经济带和 海洋经济规划。 围绕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争取每县培 育一二个特色板块经济,形成具有竞争 优势的产业集群。
3、产业发展:三带 金色产业带:以国际性产业集群为核心、沿 海城市群为依托,形成沿甬台温铁路、台温 高速公路和沿海大通道集聚发展的先进制造 产业带。 大力发展电气机械及器材、交通运输设备、 轻工机械等三大特色装备制造型产业集群; 改造提升服装服饰、日用小商品、工艺品家 具、家用电器、通用机械、包装印刷等六大 轻加工型产业集群;培育现代医药与保健食 品、新型材料等两大新兴产业。
徐连经济带,以布局重化工业和林海 工业为主、建设高效创汇农业; 苏北大运河经济轴线的开发,以煤炭、 石油、铁矿、岩盐、石膏等矿产资源 的开发为主,调整工业结构,积极发 展创汇农业和建设城市的副食品基地。
江苏省“三纵三横”的产业布 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