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数学_认识圆形
幼儿园小班数学《认识圆形》精品课件

幼儿园小班数学《认识圆形》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快乐数学》第二单元“有趣的形状”,主要围绕“认识圆形”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1. 章节内容:第二单元第1节“认识圆形”。
2.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实践、探索,让幼儿了解圆形的特点,学会识别圆形,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圆形的基本特点,能够识别圆形。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圆形的基本特点,学会识别圆形。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实物(如乒乓球、硬币、圆形积木等)、多媒体课件、磁性白板、圆形贴纸等。
2. 学具:圆形卡片、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磁性白板展示各种形状的物品,让幼儿找出圆形物品,并引导他们观察圆形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出示圆形实物,引导幼儿观察、触摸,说出圆形的特点。
(2)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圆形的图片,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圆形。
3. 随堂练习(1)发放圆形卡片,让幼儿在卡片上找出圆形,并剪下来。
(2)让幼儿在磁性白板上贴上圆形贴纸,巩固对圆形的认识。
4. 小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圆形卡片和彩笔,让幼儿合作完成一幅圆形创意画。
(1)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创意画,并让其他幼儿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圆形2. 板书内容:(1)圆形的特点:边缘光滑、没有角、任意两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2)圆形的物品:乒乓球、硬币、圆形积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生活中的圆形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1)圆形的碗(2)圆形的饼干(3)圆形的钟表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圆形的认识程度。
幼儿园小班数学 认识圆形

03
教孩子画圆形
如何画出一个圆形?
使用圆规
圆规是画圆的标准工具, 可以帮助孩子画出标准、 规范的圆形。
手动画圆
让孩子用手腕的力量带动 笔在纸上旋转,通过控制 力度和速度,可以画出大 小不一的圆形。
利用工具
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如 瓶盖、硬币等,让孩子沿 着边缘描画,也可以画出 圆形。
使用不同工具画圆形
利用圆形进行创意绘画的游戏
总结词
通过绘画的方式,让孩子自由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各种与圆形相关的图案和形象,激发孩子的艺术潜 能。
详细描述
教师提供画纸和画笔,让孩子画出圆形或与圆形相关的图案,如太阳、花朵、动物等。鼓励孩子发挥 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圆形形象,并与其他孩子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创意。
感谢您的观看
创造机会让孩子多练习
通过不断的练习,孩子会逐渐掌握画圆的技巧,提高绘画技能和空 间感知能力。
给予孩子正面的反馈和鼓励
当孩子成功地画出圆形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孩子的自 信心和积极性。
04
通过游戏加深孩子对圆形 的理解
寻找圆形物品的游戏
总结词
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圆形物品,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圆形的特征和形态。
彩笔
选择不同颜色的彩笔,让孩子用 不同颜色的笔来画圆,增加画圆
的趣味性。
油画棒
油画棒较粗,适合孩子的小手掌握, 使用油画棒画圆可以让孩子感受不 同的绘画效果。
水彩笔
水彩笔色彩鲜艳,线条流畅,适合 孩子用来画圆,而且画出的圆不易 模糊。
让孩子自己尝试画圆形
鼓励孩子自由发挥
在教孩子画圆的同时,要鼓励孩子自由发挥,不要拘泥于标准答 案,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表现圆形。
详细描述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认识圆形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认识圆形目的:1、教幼儿认识圆形,掌握圆形的特征。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准备:1、教具。
课前在教室里放置一些圆形的物品。
如圆镜、圆圈、圆盘、圆饼干等。
2、学具。
幼儿操作练习用的圆形纸片和各种图形,人手一份(色彩不同、大小各异的纸片若干)。
过程:一、认识圆形1、出示圆镜、圆圈、圆盘、圆饼干等,让幼儿摸摸、看看。
2、教师拿出镜子问:“这是什么?”让幼儿摸一摸镜面、镜边,然后指着镜面说:“镜面是圆形的”。
教师拿着呼拉圈问幼儿:“这是什么?”教师套在身上舞动。
拿下后问:“呼拉圈是什么形状的?”(圆形)教师小结:圆圆的面,圆圆的圈我们都叫它圆形。
(幼儿学说:“圆形。
”)3、请幼儿说说常见的物品中哪些是圆形的(幼儿自由发言)二、巩固对圆的认识游戏一:“谁会找”1、请幼儿在教师出示的实物中找出圆形。
2、请幼儿在教室里找出圆形。
3、幼儿动手从练习用的学具中找圆形。
游戏二:“用圆形做游戏”小朋友桌上和老师桌上,都有许多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纸片,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和圆形做游戏。
1、取出3个红色的圆片,取出后,教师在绒布上将它们摆成“”形式,边摆边说,“让他们排队站好,先大后小”。
小朋友学着老师摆。
2、拿出3个大小一样的圆形,取出后,教师将它们摆成“”形式,边摆边说:“让它们手拉手站好”。
3、拿出3个大小一样的圆形,取出后,老师将它们叠放摆成形状,边摆边说,“让它们一个叠在另一个肚子里。
”4、把最大最小的圆形拿出来,取出后,老师将它们摆成“”,边摆边说“让大圆去追小圆”。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圆形》(精选16篇)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圆形》(精选16篇)小班:《认识圆形》篇1设计意图:小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情绪的支配。
无意记忆占优势,常常在无意中记住一些事物。
游戏、操作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如果单纯让幼儿认识圆形,幼儿会感到很枯燥,兴趣往往不高,而且效果也会不好。
因此,在设计这个教学活动时,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了解一些常见的圆形物品与特点,从而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观察探究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感知、观察和想象能力。
活动目标:1.能说出圆形的名称、感知圆形的特征。
2.能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圆形的物体,感知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1.活动室布置一些圆形的'物品。
2.圆形纸一张,圆形物品若干(如镜子、瓶盖、铃鼓、盘子)。
3.白板活动过程:小结:对了,它长得圆圆的,它是圆形。
2.感知圆形物品的特征。
(1)分享交流:你玩了什么?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小结:圆形是圆圆的,会滚动。
3.结合白板,引导幼儿辨别寻找圆形,巩固圆形特征。
(1)找找圆圆的饼干在哪里?(2)说一说生活的圆形有哪些,并辨认。
(3)白板游戏,圆形找找乐。
4.实践操作,添画。
5.活动延伸:观看幻灯片中的圆形变成的图形,激发幼儿的想象。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圆形》篇2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认识椭圆形,能将椭圆形与其它图形进行区分。
2、能够让幼儿找到与椭圆形相似的物体。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音乐《认识椭圆形》,红色、黄色椭圆形若干个、各种颜色的图形若干、小组操作图、椭圆形和圆形卡片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一、初步感知:今天我们去参观“图形游乐园”,路上要经过很多的图形,我们一边走一边读出它们的名字吧。
幼儿听音乐一边走一边复习已认识的图形。
1、引导幼儿观察“图形游乐园”里有什么图形?2、找一找“图形游乐园”里来了什么样的新朋友?3、猜一猜新朋友叫什么?跟读“椭圆形”4、点击“环球动漫城”图标,幼儿欣赏动画。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圆形》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圆形》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幼儿数学启蒙》第二章第二节的《认识圆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能够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圆形进行创意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圆形,知道圆形是一种基本图形。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圆形特征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
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圆形进行创意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物品(如硬币、瓶盖、圆球等)、画有圆形的卡片、圆形模板。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圆形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圆形。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画有圆形的卡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圆形的特征。
(2)教师邀请幼儿上台用圆形模板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形,进一步加深对圆形的认识。
(3)教师引导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尝试自己画出一个圆形。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圆形,让幼儿指出圆形的边界、中心点等,并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圆形的特征。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圆形卡片,让幼儿在卡片上找出圆形,并剪下来。
(2)幼儿用剪下来的圆形进行创意活动,如拼贴、画画等。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大圆形,标注“圆形”。
2. 在圆形旁边写出圆形的基本特征:边界、中心点、没有角。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圆形进行创意画。
2. 答案:幼儿可自由发挥,用圆形剪贴或绘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认识圆形,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圆形特征。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可以让幼儿学习其他基本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等,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圆形》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圆形》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有趣的图形》中的第二章第二节,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圆形,通过实践活动和例题讲解,让幼儿了解圆形的特点、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以及学会简单画圆形。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圆形,知道圆形的基本特点,如没有角、边界是曲线等。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圆形物体的能力,提高幼儿对数学图形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使用工具画出简单的圆形。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圆形,了解其特点,能够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难点:学会使用工具画圆形,以及理解圆形的边界是曲线这一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实物(如硬币、瓶盖、圆形玩具等),圆形卡片,画圆工具(如圆形模板、圆规等)。
2. 学具:画纸、铅笔、彩色笔、圆形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圆形实物,引导幼儿观察、触摸,让幼儿说出实物的形状。
(2)教师提问:“你们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形状呢?”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圆形卡片,讲解圆形的基本特点,如没有角、边界是曲线等。
(2)通过对比其他图形,让幼儿加深对圆形特点的理解。
3.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和圆形模板,指导幼儿使用工具画圆形。
(2)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画圆形的乐趣。
六、板书设计1. 《认识圆形》2. 内容:(1)圆形的特点:没有角、边界是曲线(2)生活中的圆形物体:硬币、瓶盖、车轮等(3)画圆形的方法:使用工具(圆形模板、圆规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并画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和例题讲解,让幼儿对圆形有了基本的认识,但在画圆形环节,部分幼儿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他形状的特点,如正方形、三角形等。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圆形简单5篇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圆形简单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形状世界》中的第三节“认识圆形”。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幼儿能够识别圆形,理解圆形的特点,并能运用圆形进行创造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圆形,并说出圆形的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提高幼儿对形状的认知水平。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圆形的特点,并能运用到实际中。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实践,认识圆形,提高形状认知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物品(如硬币、瓶盖、圆球等)、画有圆形的卡片、圆形拼图。
2. 学具: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圆形物品,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卡片展示,讲解圆形的特点。
(2)教师演示如何用圆形拼图拼出不同形状。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用圆形拼图拼出不同形状。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4. 创作活动(15分钟)(1)让幼儿用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棒创作圆形作品。
(2)教师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同伴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圆形2. 板书内容:(1)圆形的特点(2)圆形拼图(3)圆形创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生活中的圆形,并画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创作等活动,让幼儿认识了圆形,提高了形状认知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避免直接告诉答案。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尝试用圆形进行组合,创作出更多有趣的形状。
同时,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圆形,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圆形的特点,并能运用到实际中。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2024年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圆形》

2024年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圆形》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认识圆形》。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和感知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使幼儿能够认识圆形,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并能够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表达生活中圆形物体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并能够用语言进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实物(如球、硬币、瓶盖等),圆形卡片,磁性圆形贴图,画有圆形的图纸。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圆形模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些圆形实物,如球、硬币、瓶盖等,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通过这个环节,让幼儿初步感知圆形。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圆形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圆形的特征,如边缘光滑、没有角等。
同时,让幼儿用圆形模具在彩纸上按压,感受圆形的形状。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磁性圆形贴图,让幼儿在画有圆形的图纸上进行粘贴。
期间,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幼儿正确粘贴。
4. 小组讨论(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每组幼儿在教具中找出圆形物品,并讨论它们的特点。
然后,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5.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发放作业纸,让幼儿用画笔、彩纸等学具,画出自己心中的圆形。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圆形》2. 板书内容:圆形特征:边缘光滑、没有角圆形物品:球、硬币、瓶盖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圆形2. 答案要求:幼儿用画笔、彩纸等学具,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心中的圆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对圆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