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预防和应对高压静电的措施

预防和应对高压静电的措施静电是由于物体表面带电或电势的差异引起的一种现象。
当物体的表面带电或电势差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发生高压静电现象。
高压静电不仅会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伤害,还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等事故。
为了减少或避免高压静电带来的风险,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和应对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高压静电防控方案。
1. 检测与监测首先,为了预防和应对高压静电,我们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监测工作。
通过检测和监测,我们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高压静电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
常见的检测和监测方法包括:•静电电位测量:使用静电电位仪测量物体表面的电势差,以了解物体是否带电;•电荷测量:使用电荷检测仪测量物体带电量的大小;•电场测量:使用电场测量仪测量物体周围的电场强度,以判断是否存在高压静电现象。
通过定期的检测和监测,我们能够及早发现高压静电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2. 接地系统接地是预防和应对高压静电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将物体接地,可以使其与地面电势相等,从而减少或消除静电的积累和放电。
一般来说,接地系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保证接地导体的良好接触:接地导体应与物体表面有良好的接触,确保电荷能够有效地流入地面;•使用合适的接地导体:接地导体应选择合适的材质和截面积,以保证足够的导电性能;•接地系统的布置:在布置接地系统时,需要考虑物体的大小、形状以及与其他物体的距离等因素,以确保接地效果的良好。
通过合理设计和使用接地系统,我们能够有效地降低物体的电势差,减少或避免高压静电的产生。
3. 绝缘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在一些特殊场合,我们无法通过接地来消除物体的静电。
这时,我们可以考虑使用绝缘材料来减少或避免静电的积累和放电。
使用绝缘材料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合适的绝缘材料: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绝缘材料,可以考虑绝缘性能、耐高温性能、耐腐蚀性能等因素;•避免绝缘材料的磨损和损坏:绝缘材料如有磨损或损坏,可能会影响其绝缘性能,导致静电的积累和放电;•定期检查和更换绝缘材料:定期检查绝缘材料的状态,如有需要及时更换。
液体化工罐区静电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引言1

液体化工罐区静电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随着人们对资源利用和能源使用的要求越来越高,液体化工罐区的使用也逐渐增加。
然而,液体化工罐区也存在着静电产生的问题,这些问题也给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隐患。
为此,本文总结了液体化工罐区静电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以期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一、液体化工罐区静电产生的原因1.摩擦引起电荷分离液体化工罐区内物品的摩擦会导致电荷分离,其中一种材料失去电子而变成带正电荷的物体,而另一种材料则获得电子并带负电荷。
在两种带电物体之间摩擦摩擦时,产生的电荷不平衡可能会导致静电产生。
2.物体移动引起电荷分离当罐区内的液体流动或输送过程中,液体与管道、泵等部件摩擦,也会产生电荷分离。
如果在不恰当的条件下运动,就会发生静电火花,导致爆炸、火灾等事故。
3.空气干燥或低湿度罐区内的空气干燥或湿度低会使电荷从物体表面释放。
特别是在冬季或空调环境下,由于罐区的空气干燥,摩擦或移动就更容易导致静电。
二、液体化工罐区静电防范措施1.接地接地是液体化工罐区防范静电最基本的措施。
通过接地,可以将带电物体的电荷导入地球,消除积累的电荷。
在罐区内,要对所有可导电的设施进行接地处理,避免地面接触不良或接地电阻过大的情况。
同时,还应定期检查接地系统的状况,确保接地系统可靠。
2.排除静电积累静电积累是液体化工罐区静电产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排除静电积累。
具体方法包括:(1)在液体输送管道中设置导电接口,确保液体都能触到导电物,以便把静电放到导体里面。
(2)使用金属部件。
在液体输送过程中要使用导电的材料,比如说使用管道、泵、阀门等部件,来减少电荷的积累。
(3)保持环境湿度。
罐区内保持适宜的湿度可以减小静电累积的可能。
可以进行湿度调节,或者安装加湿系统。
3.确保所有设备的可靠性罐区内的设备必须是可靠且维护良好的。
设备的内部和外部必须清洁,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所有工人都应该接受必要的培训,以增强对设备操作的安全意识。
加油站静电火灾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

静电火灾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1、事故案例2011年8月29日上午10时许,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的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储运车间875号储运罐起火爆炸。
据现场知情人称,是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发生静电起火引发爆炸。
2、静电的产生油品在收发、输转、灌装过程中,油品分子之间和油品与其他物质之间的摩擦,会产生静电,其电压随着摩擦的加剧而增大,如不及时导除,当电压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两带电体之间调火(即静电放电)而引起油品爆炸着火。
静电电压越高越容易放电。
电压的高低或静电电荷量大小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灌油流速越快,摩擦越剧烈,产生静电电压越高。
②空气越干燥,静电越不容易从空气中消除,电压越容易升高。
③油管出口与油面的距离越大,油品与空气摩擦越剧烈,油流对油面的搅动和冲击越厉害,电压就越高。
④管道内壁越粗糙,流经的弯头阀门越多,产生静电电压越高。
油品在输转中含有水分时,比不含水分产生的电压高几倍到几十倍。
⑤非金属管道,如帆布、橡胶、石棉、水泥、塑料等管道比金属管道更容易产生静电。
⑥管道上安装滤网其栅网越密,产生静电电压越高。
稠毡过滤网产生的静电电压更高。
⑦大气的温度较高(22-40℃),空气的相对湿度在13-24%时,极易产生静电。
⑧在同等条件下,轻质燃料油比润滑油易产生静电。
3、加油站发生静电火灾的几种情况3.1卸油时易发生火灾1) 静电起火。
由于油管无静电接地或静电接地不良、采用喷溅式卸油、卸油中油罐车无静电接地等原因,造成静电积聚放电点燃油蒸气,会产生爆炸燃烧。
2) 油气回收管路破裂密封垫破损,大量积聚油蒸气从管路卸油口喷出会产生静电爆炸燃烧。
3) 卸油过程中,油罐漫溢。
卸油时对液位监测不及时易造成油品跑冒。
油品溢出罐外后,与空气摩擦可形成很高的静电电位,从而引发静电着火爆炸燃烧。
4) 由于卸油胶管破裂、密封垫破损、快速接头紧固栓松动等原因,致使油品滴漏至地面遇火花立即燃烧;3.2量油时易发生火灾油罐车到站后立即开盖量油。
静电引发火灾事故的条件及对策措施

静电引发火灾事故的条件及对策措施静电有其特殊性,加强防范时,应当正确认识静电的“脾气”。
静电引发火灾或爆炸有四个条件:
一、空间有爆炸混合物存在;
二、有产生静电的工艺条件和操作过程;
三、静电积聚达到或超过相当程度,致使介质间的局部电场被击穿;
四、静电放电火花能量达到爆炸混合物的最小点能量。
引发火灾和爆炸,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因此要做到:
一、消除周围环境的爆炸危险。
通常采用改善通风条件,以降低爆炸混合物的浓度,或者充填不活泼气体,以降低含氧量。
同时应采用防爆措施,用不可燃介质代替可燃介质。
这是间接性防范措施。
二、可适当选择材料,改革制造工艺设备和降低生产工具摩擦速度或相对运动的速度,消除杂质和附加静电等,遏制静电产生。
这是防止静电引发火灾事故的直接措施。
三、通过泄漏和中和的方法限制静电积累。
如接地、增湿、应用抗静电措施,采用静电消除器等。
为了防止静电成灾,做到不会出现任何问题,除采取上述防范措施外,还必须建立健全、严格的工艺流程规章管理制度,同步采用静
电测量、监控等技术,真正对生产环境和生活场所静电致灾的危险性做到心中有数,达到防患于未然。
静电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报告总结

静电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报告总结一、引言静电火灾是一种由于物体摩擦、传输或接触而产生的静电放电所引起的火灾事故。
它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发生的可能性,并且对人员安全和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某些静电火灾事故案例的分析,总结其原因和经验教训,以提供给相关部门和个人进行预防和处理该类事故的参考。
二、案例一:化工厂罐区爆炸起火事件1. 事件背景在某化工厂的罐区内,突发爆炸起火事件,导致大面积燃烧并波及周围设备和建筑物。
2. 事故原因根据调查结果,该次爆炸起火事件主要起因是不适当地处理了静电积聚问题。
操作人员未按时清除容器和管道内的静电积聚,在结束作业后没有正确接地设备。
3. 教训与启示(1)建立专门机构负责监测与管理静电风险,在规定工艺中明确指出静电防范的有关要求。
(2)对于涉及静电积聚的操作设备,要确保及时清除积聚的静电,并正确接地。
三、案例二: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火灾事故1. 事件背景某加油站的油气回收系统发生火灾,在一夜间造成严重损失,并引发多辆汽车起火。
2. 事故原因经调查后发现,该次火灾是由于工作人员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静电放电风险所致。
在处理和维修油气回收设备时,工作人员没有使用导电材料进行操作,并没有注意到可能存在的静电火花。
3. 教训与启示(1)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明确指出处理涉及易燃物品设备时需要注意防止静电放电。
(2)在维护和操作过程中,使用导电材料或导管,以减少或消除静电积聚。
四、案例三:纺织厂纺锭间爆炸事故1. 事件背景某纺织厂的纺锭间突发爆炸事故,造成多名工人伤亡,并导致厂房严重受损。
2. 事故原因经过调查,发现该次爆炸事故是由于纺锭间中的纤维材料产生了大量的静电放电。
静电积聚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后,遇到火源引发了爆炸。
3. 教训与启示(1)强化场所管理,确保纤维材料及时清除和处理。
(2)对于易产生大量纤维颗粒或碎屑的工作环境,应加强通风设施以减少静电积聚。
五、结论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静电火灾事故往往是由于操作人员忽视了静电防范措施而造成的。
喷漆静电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喷漆静电火灾事故案例分析一、案例概述在工业生产中,喷漆工艺是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尤其是在汽车制造、家具制造、金属加工等行业。
但是,由于静电的存在,喷漆作业可能会引发火灾事故。
本文将就一起喷漆静电火灾事故进行分析,以期推动工业生产安全管理和技术改进。
1.1 事故发生地点该事件发生在一家汽车制造厂的喷漆车间。
该厂是一家知名汽车制造商的供应商,具有很高的生产规模和一流的生产技术。
1.2 事故背景在事故发生当天,喷漆车间正在进行汽车车身喷漆作业。
喷漆作业是在一个封闭式喷漆室内进行的,为了防止灰尘和异物进入喷漆室,喷漆室内经常会进行排风处理。
1.3 事故过程在作业过程中,喷漆工人使用高静电的气象枪进行汽车车身喷漆作业,由于静电的存在,喷漆作业时很容易产生静电放电。
由于厂房内空气携带着大量的颗粒和化学物质,静电放电极容易引发爆炸或火灾。
1.4 事故结果在喷漆作业进行中,由于静电放电引发了爆炸,导致喷漆车间内起了大火。
由于现场人员及时发现并进行了紧急处置,最终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厂房和设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二、事故分析2.1 喷漆静电的危害静电是由于物体失去或获得电子而产生的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放电现象,即静电放电。
喷漆过程中产生的静电,极易与气溶胶产生相互作用,积累电荷并放电,从而引发火灾或爆炸。
2.2 喷漆静电火灾的信号在静电火灾的前期,多会产生一些特定的信号,如机器表面无法用肉眼看见的电荷积累,气溶胶的微粒成团等,在工业生产中,可以通过监测仪器、传感器来实时监测和预警静电积累情况。
2.3 喷漆静电火灾的预防措施(1)在喷漆车间设置抗静电地板,并保持地面的清洁,减少积尘;(2)对喷漆工具和喷漆设备进行静电接地处理,防止静电的积累和放电;(3)对喷漆房间内的加工件和操作人员进行静电放电处理,减少静电的积累;(4)加强对静电放电预警信号的监测和及时处置,尽可能降低静电放电引发火灾的风险。
油品储运过程中产生静电的防范措施

浅议油品储运过程中产生静电的防范措施周雪梅郭勇(兰州石化公司油品储运厂,甘肃兰州730060)摘要本文主要通过熟悉静电的特性和产生条件,对油品储运过程中静电产生及发生静电危害因素分析,探究油品储运系统的防静电措施,进而结合生产实际制定相应的油品储运静电防范措施及管理制度。
关键词:油品储运静电危害防范措施前言油品储运厂主要承担兰州石化公司原油管输接收和槽车接卸、输转储存和送装置加工;汽、煤、柴油等大宗石油产品的调合、储存、输转;各类成品油的管输、装车以及原油装车出厂。
成品油汽车零装公路分流出厂,液化气、丙烯等气体产品装车出厂和公司民用液化气的充装业务。
同时,还承担着炼油化工原材料进厂部分接卸工作。
目前,我厂现有各类罐区27个,储罐138具,总容量109万立方米,其中原油库容52万立方米,轻质油库容33.5万立方米,酸、碱、醇、液氨库容1.35万立方米。
装卸油栈桥16座,泵房30座。
分厂在各类油品的储存、装卸、输转过程中,油品分子之间和油品与其他容器、运输设备之间的摩擦,会产生静电,其电压随着摩擦的加剧而增大, 当电压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两带电体之间产生静电放电,引起油罐、罐车着火或爆炸,其造成的损失往往很大,严重影响着公司的安全生产。
而由静电积聚引起的放电是造成油品储运过程中爆炸等灾害性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油品储运过程中静电产生的原理及危害1.1静电产生的原理当液相与固相之间,液相与气相之间,液相与另一不相容的液相之间以及固相和气相之间,由于流动、搅拌、沉降、过滤、冲刷、喷射、灌注、飞溅、剧烈晃动以及发泡等接触、分离的相对运动相互之间摩擦,都会在介质中产生静电。
一旦静电电压足够大,有合适的放电间隙,有一定的电位差,就会产生静电放电。
油品产生的静电类型分为3类:(1)油品与固体之间产生的静电,油品在管道中流动、搅拌、撞击,固体颗粒在油品中的沉降都会产生静电;(2)油品与气体之间产生的静电,油品从管道口或喷嘴喷出、气泡在油品中上升产生的静电;(3)油品与不相容液体之间产生的静电,水滴在油品中沉降、高压水冲击储罐产生的静电。
静电危害及防范安全培训

储存和处理
在储存和处理静电敏感物品时, 应使用防静电工具,并确保工作
场所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得当。
安全警示
对于有静电风险的工作场所,应 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告 知员工有关静电的危害和防范措
施。
03 静电安全操作规 程
操作流程
穿戴防静电工作服
操作人员应穿着防静电工作服 ,禁止穿合成纤维材料制成的 衣服。
接触带电
两种不同电位的物体接触时,电位 高的物体将电子转移给电位低的物 体,使物体带电。
感应带电
当一个带电体靠近一个不带电的物 体时,由于静电感应作用,不带电 的物体靠近带电体的部分会带电。
静电的危害
01
02
03
引发爆炸和火灾
在易燃易爆的环境中,静 电放电可能引发爆炸和火 灾。
损害电子设备
静电可能对电子设备产生 干扰,影响其正常工作, 严重时可能损坏设备。
事故教训
应加强对易燃易爆环境中的静电检测和防范措施的实施, 定期检查设备状况,避免因静电引发的事故。同时加强员 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对静电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05 静电防范安全培 训的重要性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01
静电防范安全培训能够使员工充 分认识到静电的危害,了解其可 能产生的风险和后果,从而增强 安全意识。
事故描述
某油库在油品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由于管道、泵等设备的 摩擦以及油品与空气的摩擦,产生了大量的静电。这些静 电未得到及时释放,最终导致了一次静电放电引起的油品 燃烧事故,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和环境影响。
静电危害
在易燃易爆环境下,如油库、化工厂等,静电可能引发火 灾、爆炸等严重事故,对人身安全、财产和环境造成极大 威胁。
接地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仅供参考[整理]
第 1 页 共 8 页
安全管理文书
静电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
仅供参考[整理]
第 2 页 共 8 页
静电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两起静电事故及分析(1)
1.静电引爆醋酸乙烯事故案例分析
2002年12月,在江苏丹阳某厂浆料车间,工人用真空泵吸醋酸乙
烯到反应釜,桶中约剩下30kg时,突然发生了爆炸,工人自行扑灭了
大火,1名工人被烧伤。经现场察看,未发现任何曾发生事故的痕迹,
电器开关、照明灯具都是全新的防爆电器。吸料的塑料管悬在半空,管
子上及附近无接地装置,还有一只底部被炸裂的铁桶。
此案例为较典型的静电事故,此次爆炸事故的原因是:醋酸乙烯的
物料在快速流经塑料管道时产生静电积聚,当塑料管接触到零电位桶
时,形成高底压电位差放电,产生火花引爆了空气中的醋酸乙烯蒸气。
具体分析如下:
(1)醋酸乙烯是无色液体,有挥发性,曝光容易聚合成固体。其
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星、高热、氧化剂有火灾危险。
闪点:-7.78℃;爆炸极限:2.6%-13.4%。属于易燃液体。
(2)物料在管道输送过程中有静电积聚现象,塑料管由于其导电
性能差,使静电积聚情况更加严重,物料中及塑料管壁上含有高位静电。
(3)醋酸乙烯蒸气与空气形成可燃性混合气体。
(4)当带有高位静电的塑料管接触到铁桶时,形成放电,产生火
花,引爆可燃性混合气体。
2.静电引爆可燃性混合气体的事故案例分析
2002年7月,江苏姜堰某厂二车间的离心机(封闭式),在刚开始
分离从搪瓷反釜卸出的W-100-1纺织用抗氧化剂和甲苯溶剂时突然发生
爆炸,致使1名职工死亡,1名职工重伤。
仅供参考[整理]
第 3 页 共 8 页
调查发现此物料经过23小时不停地机械搅拌,又经过塑料导管直
接送入离心机,离心机转鼓内垫有非导电体的化纤过滤布袋。因此可以
判断,经长时间搅拌,含有甲苯溶剂的物料产生静电积聚,快速流经塑
料管道时得到加强,当物料进入离心机时带有很高的电位。但如果没有
电火花是不能引爆的。我国安全工程专家崔克清教授指出,低电位点是
转鼓上部暴露的螺丝,当物料冲击到离心机的转鼓时,高压电位与螺丝
顶端的零电位形成高低压电位差放电,产生火花引爆了离心机内混合性
爆炸气体。具体分析如下:
(1)物料在反应釜中经长达20多小时机械搅拌,积聚了静电,由
于该釜是搪瓷反应釜,所积聚的静电不能通过反应釜接地线入地,物料
中含有高位静电。
(2)反应釜与离心机进料口采用塑料管道连接,由于塑料管为绝
缘体,当反应釜内的物料快速流经连接管时,原料液中积聚的静电不但
不能得到有效地释放,反而因为快速流动得到增强。
(3)该离心机脱液和甩干物料为甲类易燃液体甲苯溶剂、W-100-1。
甲苯的闪点为4℃,(易燃液体的燃点高于闪点1-5℃),易挥发,具有
快速成流动时易产生和积聚静电的特性。从反应釜中放出的物料的温度
是10℃左右,具备了闪燃和可燃条件。
(4)离心机中的空气和甲苯蒸气迅速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甲苯
的爆炸极限为1.2%~7%(V)。
(5)离心机中过滤袋材质为丙纶纤维,是非导电体,不能将物料
中的静电传导到离心机金属转毂而后及时入地。加之,过滤布袋未能遮
盖住转毂罩壳顶部的螺栓,带有高压静电的物料与紧固螺栓顶端的零电
位形成高低压电位差,在此具备了放电条件,发生放电现象并产生电火
仅供参考[整理]
第 4 页 共 8 页
花,引爆了离心机内爆炸性混合气体。
由上述两起事故的分析可以看出,由静电引起的事故有三个因素:
一是有大量电荷的积聚,这常在管道输送过程中产生;二是有零电位点,
这些地方易被忽视;三是周围有可燃性气体,很多化工原料的蒸气可与
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性混合气。在生产中如果注意防止这三个因素同时具
备,就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静电的产生及防范措施(2)
1.静电的产生
当物料在管道中流动时,摩擦的机械能转化为静电能,物料与管道
摩擦界面会形成电偶电层。随着液体的流动,会使液体成为带电液流。
若物料的导电率小,绝缘性能好,则能良好地保持电能,静电在短时间
内不能消除。如果管道足够长,则液流电流将趋近于一个稳定值,从防
止物料静电的观点出发,流动所产生的静电量,往往大于最大电流发生
量IM。
2.静电基本防护措施
(1)减少静电核产生:对接触起电的有关物料,应尽量选用在带
电序列中位置较临近的,或对产生正负电荷的物料加以适当组合,使最
终达到起电最小。在生产工艺设计上,对有关物料应尽量做到接触面积、
压力较小,接触次数较少,运动和分离速度较慢。
(2)使静电荷尽快对地泄漏:在存在静电引爆危险的场所,所有
静电导体必须接地,金属体应与大地作通导性连接,金属以外的静电导
体及亚导体则应作间接。静电导体与大地的总泄漏电阻值在通常情况下
均不应大于106Ω,每组专设的静电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一般不应大于
100Ω。局部环境的相对湿度宜增加至50%以上。生产工艺设备应采用静
电导体或静电亚导体,避免采用静电非导体。对于带高电位的物料,宜
仅供参考[整理]
第 5 页 共 8 页
在接近排放口前的适当位置装设静电缓和器。在某些物料中,可添加少
量适宜的防静电添加剂,以降低其电阻率。在生产现场使用静电导体制
作的操作用具应予接地。
(3)为消除静电非导体的静电,易采用高压电源式、感应式或放
射源式等不同类型的静电消除器。
(4)将带电体进行局部或全部静电屏蔽,同时屏蔽应可靠接地。
(5)在设计和制作工艺装置或设备时,应尽量避免存在静电放电
的条件,如在容器内避免出现细长的导电性突出物和避免物料高速剥离
等。
(6)控制气体中可燃物的浓度,保持在爆炸下限以下。
3.液体物料静电防护措施
(1)控制烃类液体灌装时的流速:灌装铁路罐车时,液体在鹤管
内的允许流速VD≤0.8;灌装汽车罐车时,液体在鹤管内的允许流速
VD≤0.5,V——烃类液体流速,m/s,D——鹤管内经,m。
(2)在输送和罐装过程中,应防止液体的飞散喷溅,从底部或上
部入灌的注油管末端应设计成不易使液体飞散的倒T形等形状或另加导
流板;或在上部灌装时,使液体沿侧壁缓慢下流。
(3)烃类液体中应避免混入其他不相溶的第二项杂质如水等。并
应尽量减少和排除槽底与管道中的积水。当管道内明显存在第二物项
时,其流速应限制在1m/s内。
(4)在贮存罐、罐车等大型容器内,可燃性液体的表面,不允许
存在不接地的导电性漂浮物。
(5)当液体带电很高时,例如在精细过滤器的出口,可先通过缓
和器后再输出进行灌装。带电液体在缓和器内停留的时间,一般可按缓
仅供参考[整理]
第 6 页 共 8 页
和时间3倍来计算。
(6)当设备在灌装、循环或搅拌等工作过程中,禁止进行取样、
检尺或测温等现场操作。在设备停止工作后,需静置一段时间才允许进
行操作。所需静置时间见下表:
溶液体积m3
液体导电率S/m
10
10~50
50~5000
5000
10-8
10-12~10-8
10-14~10-12
10-14
1
2
4
10
1
3
5
15
1
20
仅供参考[整理]
第 7 页 共 8 页
60
120
2
30
120
240
注:若容器内设有专用量槽,则按溶液体积103取值。
对油槽车的静置时间为2min以上。对金属材质制作的取样器、测
温器及检尺等在操作中应接地。有条件时应采用自身具有防静电功能的
工具。
(7)当用软管输送易燃液体时,应使用导电软管或内附金属丝、
网的橡胶管,且在接地时注意静电的导通性。
(8)在使用小型便携式容器灌装易燃绝缘性液体时,宜用金属或
导静电容器,避免采用静电非导体容器。对金属容器及金属漏斗应跨接
并接地。温力崔克清
仅供参考[整理]
第 8 页 共 8 页
安全管理文书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