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卷-部编版(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卷-部编版(含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唐朝诗人罗殷在《炀帝陵》一诗中写道:“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诗中“平陈业”指的是( )A.灭掉陈朝B.创立科举制C.统一度量衡D.开通大运河2.“琼花缀玉扬州梦,稻米流脂汴水情。
百里龙舟经过处,千年漕运赖通行。
”这是对安徽泗县的隋朝大运河遗址的抒怀。
诗句体现出大运河的开通( )A.加速了当地造船业的发展B.有利于沿岸的科技进步C.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D.加强对流域水质的保护3.唐太宗在《诫皇属》中提道,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
”不可不察也。
以下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是( )A.知人善任B.从谏如流C.轻徭薄赋D.戒奢从简4.“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
”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郡县制B.分封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5.“唐史臣称(姚)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宋)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
二人道不同,同归于治,此天所以佐唐使中兴也。
”以上材料可以佐证( )A.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B.唐玄宗统治后期,任人唯亲C.唐玄宗励精图治,重用贤能D.唐太宗用人唯贤,唯才是举6.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A.唐太宗统治前期B.唐太宗统治后期C.唐玄宗统治前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7.唐代广泛流行“胡装”“胡食”“胡乐”,统治者还在不同场合宣扬“四海一家”“混一戎夏”的思想。
这表明唐朝( )A.民族政策开明B.中央集权强化C.社会风气保守D.文学艺术多彩8.文物具有重要的史证价值。
下列图片呈现的文物既能证明唐朝的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 )A.陕西秘色瓷B.骑驼乐舞俑C.越窑青瓷D.邢窑白瓷9.“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
2020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卷及答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1.日本的唐招提寺在每年的6月5日,即鉴真忌辰的前一天举办纪念法事。
而只有在这一天,平日难得一见的国宝“鉴真和尚坐像”才会和公众见面。
鉴真东渡日本发生在()A.隋朝时期B.秦汉时期C.唐朝时期D.宋元时期2.(题文)有人这样赞美京杭大运河:“翻开人类历史的记录本,从没有一页如中国大运河一般,将人类勤劳与勇气、文明与智慧标记得如此熠熠生辉。
”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A.长安B.涿郡C.余杭D.洛阳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诗歌主要描述了开元盛世时期()A.政治清明B.科举兴盛C.民族融合D.经济繁荣;开元盛世4.小明以“繁荣与开放的唐朝”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局面B.唐玄宗时出现“开元盛世”局面C.唐太宗时吐蕃是唐王朝的一部分D.都城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5.《三国演义》卷首语这样说:“有道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我们知道中国历史在东汉末年到南北朝近400年分裂后,隋朝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你知道隋统一时间是A. 581年B. 589年C. 618年D. 605年6.唐朝时,该国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这个国家是()A.日本B.天竺C.大食D.大秦7.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 )A. 581年B. 589年C. 605年D. 618年8.如今,许多中小学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大诗人杜甫的这首经典诗称颂的是()A.开皇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9.科举制度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他们认为“(科举考试使得)即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也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并未设置不公平的障碍来阻挠他提升自身的地位……”这主要是指科举制度()A.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B.保证了官吏的清正廉明C.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10.下列的工具,发明于唐朝而且用于灌溉的是()A.翻车B.曲辕犁C.筒车D.水排11.下列有关黄巢起义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攻入长安,建立政权B.以失败而告终C.起义军转战大半个中国D.推翻了唐王朝12.日本共派遣遣唐使13次,人数多时一次就有500余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和开放的时代 单元测试卷(无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卷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
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A. 加强中央集权B. 实现国家统一C. 开通京杭大运河D. 社会经济发展2.隋炀帝时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这条运河以()A. 余杭为中心B. 涿郡为中心C. 洛阳为中心D. 长安为中心3.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 下扬州看琼花B. 巩固对全国的统治C.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D. 显示自己的功绩4.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A. 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B. 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C. 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D. 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5.“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分封制B. 郡县制C. 科举制D. 行省制6.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于是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不属于他采取的是( )A. 轻徭薄赋,发展生产.B. 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C. 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D. 开通大运河7.如果你是唐太宗时期的朝廷高官,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①有幸与魏征、杜如晦等名臣同朝为官。
②聆听唐太宗的告诫“水能载舟,亦能覆”。
③你的一些有利于朝政的提议,得到唐太宗的赏识。
④见证唐太宗死后传位于武则天。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8.《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
”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A. 改国号为周B.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C. 破格用人推动社会经济继续发展D. 减轻人民负担并提高人民的政治地位9.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2018.5一、选择题1.小强和爸爸都是历史迷。
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出如下提示词:开通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暴君。
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A.晋惠帝B.隋文帝C.隋炀帝D.唐玄宗2.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幼年丧父,家贫无力上学,其母折荻为笔,以沙为纸,教其读书,终跳龙门。
欧阳修做官的途径很可能是( )A.通过科举考试做官B.通过推荐做官C.继承先代爵位世袭做官D.通过经商致富做官3.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
与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北魏D.西晋4.秉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理念,并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论断的皇帝是( )A.唐高宗B.唐玄宗C.唐太宗D.宋太祖5.下列工具中属于唐朝发明的灌溉工具的是( )6.下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反映的是唐朝皇帝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场景。
下列事件与之直接有关的是 ( )A.昭君出塞B.文成公主入藏C.丝绸之路D.张骞出使西域7.“唐朝被中国和西方许多历史学家称为最辉煌的朝代。
对外国人来说……唐朝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加开放。
”下列事件不能说明唐朝对外开放的是 ( )A.遣唐使来华B.玄奘西游C.鉴真东渡D.郑和下西洋8.小明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帝王的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唐玄宗的(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9.唐宋元明清,是大家都熟悉的朝代,但是在这种说法中也湮没了一些其他的朝代,比如和宋朝并立的辽和西夏。
那么在唐朝和宋朝之间也有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这一段时期是( ) A.南北朝时期 B.三国时期C.春秋战国D.五代十国10.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难以控制,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废除知州设置,直属中央B.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C.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D.地方设置转运使11.唐朝时期,大将李靖、侯君集等,遇有战事,就统兵出征。
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综合检测卷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选择题1.“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
平卢、范阳、河东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20万,实力强大。
相反,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
”材料反映了唐玄宗后期()A.社会矛盾日益尖锐B.外重内轻局面形成C.外戚宦官专权乱政D.边疆地区经济发展2.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既让人赞美又让人惋惜的朝代,因为它()①实现了国家的局部统一②开通了大运河③创立了科举制④采取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3.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唐朝,作为一名朝廷重要官员,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A.从长安去洛阳乘船,经大运河到江南余杭体察民情B.有幸与房玄龄、杜如晦等名臣同朝为官C.和太宗皇帝一起讨论发展农业生产的事宜D.见证了唐太宗统治时期开创的“开元盛世”4.有一部电视剧的简介说道:“本剧讲述了‘他’历经磨难、矢志不渝、东渡日本的故事。
六次东渡,五次失败,历尽坎坷,终于在第六次东渡成功……”剧中的“他”指的是()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孙悟空5.下列成为“贞观之治”出现的重要因素的是()A.唐太宗用人唯贤 B.唐太宗打败东西突厥C.唐太宗营建东都 D.唐太宗开创科举制6.隋唐最显著的时代特点是()A.繁荣与开放 B.民族政权对立C.君主专制加强 D.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隋朝大运河7.下列历史贡献中不属于隋朝的是()A.创设科举制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C.实现南北重新统一 D.创立殿试制度8.“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对这句话解读最正确的是()A.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B.明经科主要测试对儒家经典记诵的能力C.科举考试中人们普遍推重明经科D.进士科比明经科难度大,不易考取9.唐末农民起义前夕,翰林学士刘允章上《直谏书》,指出百姓有“官吏苛刻”“赋税繁多”“冤不得理,屈不得伸”“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
这段材料中归纳的起义原因不包括()A.政治腐败 B.赋税沉重 C.民不聊生 D.自然灾害10.唐朝时期中国在世界上影响很大。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下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却光芒四射。
”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使南北重新统一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C.隋炀帝时科举制度正式形成D.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2.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开凿“此河”的皇帝是()A.秦始皇B.隋炀帝C.唐太宗D.明太祖3.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
”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实行了()A.郡县制B.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D.行省制4.2013年4月,在江苏扬州邗江区发现的一座墓葬中出土了一块墓志,墓志铭文记载墓主去世时间为“大业十四年”(618年),并有“帝崩于扬州”等文字。
它可以印证()A.隋的统一B.开皇之治C.隋的灭亡D.唐的建立5.唐太宗时期,轻徭薄赋,戒奢从简,虚心纳谏,为政宽容,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史称()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开皇之治6.太宗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
”唐太宗“觉其妩媚”,是因为魏征()A.多谋善断,助皇帝处理朝政B.设三省六部,提高行政效率C.直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D.创立科举制,进行制度创新7.“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A.经济发展B.吏治清明C.人才济济D.生活奢侈8.7世纪时,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密切了汉藏关系,藏族人民亲切地称呼她为“阿姐甲莎”(意为汉族阿姐)。
这件事发生在()A.隋朝B.唐朝C.宋朝D.清朝9.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主要讲述了文成公主克服艰难险阻入藏联姻,促进汉藏经济文化相互交流的故事。
和文成公主联姻的是()A.松赞干布B.尺带珠丹C.呼韩邪单于D.铁木真10.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可见,他特别重视()A.对外交往B.民族关系C.任用贤才D.虚心纳谏11.2016年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7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单元测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03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隋初有官员进表,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
”这说明当时()A.分封制度盛行B.全国户口众多C.土地兼并严重D.郡县数量过多2.为解决我国南北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匀的难题,国家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其东线是依托著名的京杭大运河而建,请问这条沟通南北的古代最长的人工运河开凿于()A.春秋时期B.秦朝C.隋朝D.元朝3.图中所示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
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A.南方经济发展原因B.孝文帝的汉化政策C.隋统一全国的背景D.科举制的深远影响4.隋炀帝时,南方和北方的经济形势,使得加强它们之间的水路交通运输成为一件迫切的事情。
于是,隋炀帝()A.南下灭陈B.营建东都C.开通大运河D.创立科举制5.太宗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
”唐太宗”觉其妩媚”,是因为魏征()A.多谋善断,助皇帝处理朝政B.设三省六部,提高行政效率C.直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D.创立科举制,进行制度创新6.唐高宗时,宰相薛元超曾感叹自己虽然富贵,但非进士出身,这是人生最大遗憾;唐宣宗也羡慕进士,曾在官宫题“乡贡进士李道龙”。
这说明()A.殿试制度成为定制B.科举制是唐朝唯一的选官制度C.进士身份受到尊崇D.下层民众成为进士的主要来源7.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A.唐太宗统治时期B.武则天统治时期C.唐玄宗统治前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8.读中国古代某制度的演变示意图,该制度是()A.九品中正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9.唐太宗武则天和塘玄宗治国措施的共同点是重视人才、任用贤能。
下面历史人物中哪些是在唐玄宗时被提拔担任宰相的()①房玄龄②杜如晦③魏征④姚崇⑤宋璟A.①②B.③④⑤C.①②③D.④⑤10.唐代,我国境内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其中有一个少数民族生活在我国的高原地区,他们最引以为豪的建筑是今天闻名于世的布达拉官。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隋唐时期,最有利于知识分子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途径是()A.建立军功 B.努力耕织 C.参加科举考试 D.依靠门第出身2.苏辙在《栾城集》中写道:(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其中,“朝廷”指的是以下哪一个?A.金 B.北宋 C.南宋 D.西夏3.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这个时期的社会特点是()①政治清明②经济发展③社会安定④物价低廉A、①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4.徐州市的户部山有条状元街,“状元”一词和哪种制度有关()A.分封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九品中正制5.被唐太宗称为可以知得失的“镜子”的大臣是A.魏征 B.宋璟 C.狄仁杰 D.姚崇6.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A.洛阳、涿郡 B.洛阳、余杭 C.涿郡、余杭 D.余杭、涿郡7.自战国到中唐,中国经济的重心一直在北方。
但随着历史的演进,北方的重心地位逐渐丧失,终于在南宋在让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经济的重心完成了由北方向南方的转移。
下列关于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说法不不确的是A.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B.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C.广州、泉州都有发达的造船业D.长安是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8.据说隋炀帝是为了到扬州看琼花而开凿大运河的。
你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经济交流 B.加强对全国的统治C.沟通五大河流 D.便利南北交通9.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10.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隋灭陈统一全国②杨坚夺权建立隋朝③大运河的开凿④隋炀帝在江都被杀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④②①③11.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了社会发展的盛况,当时的皇帝是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12.我国古代书法史上有“颜筋柳骨”、“颜骨赵姿”的说法,下列作品中能反映“颜筋”、“颜骨”的是A.B.C.D.13.隋朝是一个富强文明而又暴虐短命的王朝,38年的历史就像流星一样,瞬间璀璨又瞬间灭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2016·四川自贡)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建立的是(A)A.隋朝 B. 唐朝C.北宋D.明朝2.(2016·湖南张家界)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与精神底蕴。
隋朝时开通的贯通南北、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工程是(B)3.“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C) 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4.司马光评价唐太宗:“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
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下列对于唐太宗的史实描述不正确的是(D)A.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大大扩充了国学规模B.知人善任,任用了魏征等著名的谏臣C.以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被奉为“天可汗”D.统治时期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史称“开元盛世”5.武则天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引发了时人和后人更多的关注和争议。
下列这些评论中,最准确的是(B)A.严刑酷法,实行残暴统治B.颇有作为,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C.奢侈腐化,心狠手辣D.选贤任能,政治清明,创“开元盛世”6.下面历史人物中哪些是在唐玄宗时被提拔担任宰相的(D)①房玄龄②杜如晦③魏征④姚崇⑤宋璟A.①②B.③④⑤C.①②③D.④⑤7.(2016·湖北天门)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史书称这一时期“贞观之风,一时复振”。
他是(D)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8.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总结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皇帝引领唐朝走向辉煌的共同经验,对今天我们努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将有巨大的借鉴作用。
下列属于他们的共同经验的是(B)A.戒奢从简B.重视人才C.整顿吏治D.平定叛乱9.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D)A.东汉B.三国C.隋朝D.唐朝10.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非常形象地描绘唐都长安城的布局为“千百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唐朝的长安城内有“坊”和“市”的区别,“坊”的城市功能是(C) A.政府机构B.娱乐区C.居民住宅区D.商业区11.下列史实能体现唐朝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的是(C)①武则天登基成为皇帝②唐三彩的生产③妇女喜好骑马、打球、射箭等④尚武风气盛行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12.下列关于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叙述中正确的是(C)A.唐太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B.唐玄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C.吐蕃赞普上书唐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D.北方各族尊称唐玄宗为“天可汗”13.唐朝被称为“诗仙”、“诗圣”的是(C)①李白②阎立本③杜甫④白居易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4.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中国美术史的丰碑,用色彩记录了中华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横亘万里的锦绣河山。
《步辇图》就是其中的一幅,它的作者是(A) A.唐代的阎立本B.宋代的张择端C.东晋的顾恺之D.唐代的吴道子15.下面两幅图片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的是(B)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16.“穿越小说”“穿越电视剧”成为时下的流行话题。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穿越到了唐代长安,你可能看到的是(D)①一起诵诗的年轻人②外国人购买唐三彩③遣唐使④进京赶考的读书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7.歌手河图在《不见长安》中唱道:“长安城有人歌诗三百,歌尽了悲欢。
”下列属于曾经发生在长安城的“悲”的是(C)A.盘庚迁殷B.开元盛世C.安史之乱D.黄巾起义18.历史上大多数的农民起义都是发生在统治阶层对农民阶层的横征暴敛时期,由于农民阶层得不到最低的生存保证而发动武装起义。
下列历史人物属于农民起义领袖的是(C)A.安禄山B.史思明C.黄巢D.姚崇19.五代十国中,五代相继统治的地区是(C)A.东北地区B.江南地区C.黄河流域D.长江流域20.学习了隋唐的历史后,下面是某校七年级“阳光学习小组”的同学对隋唐史的总结,其中与历史较吻合的是(C)A.中华文明的起源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21题11分,22题15分,23题13分,24题11分,共5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开皇十七年(597年),“中外仓库,无不盈积”。
到隋文帝末年,“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材料二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2 700多千米的大运河呢?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材料三京杭大运河,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与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和印度佛加大佛塔并称为世界古代最宏伟的四大工程;但唯独京杭大运河,至今仍然是活着的、流动着的文化遗产。
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隋文帝时期经济状况如何?(1分)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3分)状况:社会经济繁荣。
原因:隋文帝在位时,发展经济,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2)请说明大运河的开凿与材料一的关系。
(2分)关系:隋文帝时,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大运河的开凿创造了物质条件。
(3)根据材料二对大运河开凿情况的描述,谈谈你的体会。
(2分)体会: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勤劳和创造力等。
(4)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成功申遗。
结合材料三,从历史角度说明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理由。
(3分) 理由: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大运河是人类利用大自然,造福人类的杰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言之有理即可)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材料三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唐太宗是如何“以古为镜”“以人为镜”的?(3分)他在位期间唐朝社会出现了什么局面?(1分)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减省刑罚;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
贞观之治。
(2)材料二中的“开元”指是谁统治时期?(1分)“开元全盛日”为什么能够实现?(4分)唐玄宗。
在前代帝王奠定的良好基础上,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重视文教,编修经籍,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哪一战乱景象?(1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象?(3分)安史之乱。
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
节度使权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4)从唐朝的兴衰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2分)保持社会安定,统治者必须任人唯贤,居安思危,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并举等。
(言之有理即可)23.唐朝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
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盛世之治】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1)采纳魏征建议开创“贞观之治”的皇帝是谁?(2分)上则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2分)唐太宗。
虚心纳谏。
【和同(为)一家】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
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2)吐蕃人是现在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1分)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2分)藏族。
文成公主。
【开放交流】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人教版七下教材(3)试举两例唐朝时主动对外交往的事例。
(4分)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4)通过上述对唐朝历史的探究,谈谈和谐社会需要具备的因素。
(2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关系融洽;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对外开放。
(任意两点即可)24.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1)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进士、举人、状元等称号主要是通过________考试的途径获得的;武则天对该制度有哪些创新?(4分)科举制。
创立了殿试。
探究二经济篇(2)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列举唐朝历史上最典型的两例。
(4分)曲辕犁、筒车。
探究三文化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什么?(1分)唐诗。
探究四启示篇(4)通过对上述史实的学习,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启示:维护国家统一;发展先进科技;重视文化教育;坚持改革开放等。
(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