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反比例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4 用反比例解决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4  用反比例解决问题

用反比例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反比例的量,加深对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2.提高学生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和对反比例的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归总应用题。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不变,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的时间和速度。

看上面的题,回答下面的问题:(1)各有哪三种量?(2)其中哪一种量是固定不变的?(3)哪两种量是变化的?这两种量是按怎样的规律变化的?他们成是什么关系?3.这节课,我们就应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解疑合探:1.教学例6(1)出示例6:书店运来一批书,如果每包20本,要18包。

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2)学生读题后,思考和讨论下面的问题:①问题中有哪两种量?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2.做一做:课本P59“做一做”1、2题,让学生先判断两个量的关系,再进行解答。

三、质疑再探: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有哪些收获?2.你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

四、运用拓展:1.课本P61练习九第4题。

学生读题后,先说说题中哪个量是一定的,再独立进行解答。

2.完成练习九第5、6、7题。

3.总结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

六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四单元——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人教版(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四单元——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人教版(含答案)

第四章 比例2.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梳理】1.正比例的意义。

(1)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2)正比例关系的字母表达式:xy =k (一定)。

要点提示:成比例的两种量必须是相关联的量,而两种相关联的量却不一定都成比例。

如两种量的和或差一定时,这两种量虽然是相关联的量,但不成比例。

2.正比例关系的图像。

正比例图像是一条从(0,0)出发的无限延伸的射线,线上所有点所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都相等。

3.反比例的意义。

(1)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2)反比例关系的字母表达式:x×y =k (一定)。

4.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方法。

关键看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是比值一定还是乘积一定。

如果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乘积一定,就成反比例。

【诊断自测】1.填空。

(1)用字母表示的正比例关系式是( ),反比例式是( )。

(2)已知6x=4y ,x 和y 成( )比例,已知3x =y6,x 和y 成( )比例。

(3)单价一定,数量与总价成( )比例;数量一定,单价与总价成( )比例;总价一定,数量与单价成( )比例。

(4)当两个变量成反比例关系时,所绘成的图是一条( )。

2.选择。

(1)在汽车每次运货吨数,运货次数和运货的总吨数这三种量中,成正比例关系是( ),成反比例关系是( )。

A.汽车每次运货吨数一定,运货次数和运货总吨数。

B.汽车运货次数一定,每次运货的吨数和运货总吨数。

C.汽车运货总吨数一定,每次运货的吨数和运货的次数。

(2)乐乐从1楼爬到3楼共用了3分钟,那么从1楼爬到5楼要用( )分钟。

A.8B.6C.4(3)a÷b=c ,当c 一定时,a 和b ( );当a 一定时,b 和c ( );当b 一定时,a 和c (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反比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反比例
(1)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这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
每天运的质量/吨 300 150 100 75 60 50
运货的天数/天
123456
(2)写出几组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并比 较积的大小,说一说这个积表示什么。
300×1=300 150×2=300 100×3=300
75×4=300 60×5=300 50×6=300
第4单元 比 例 2.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 2 课时 反比例
复习导入
1.说一说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
也随着变化,如果的量。
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1)长方形的长一定,它的宽和面积。 成正比例关系
所需地砖数量与每块地砖的面积是否成反比例关 系?为什么? 成反比例关系,因为教室的面积一定,而每块地砖 的面积与所需地砖数量的乘积都等于教室的面积。
3.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并说 明理由。 (1)煤的数量一定,使用天数与平均每天的用煤量。
成反比例关系。因为平均每天的用煤量×使用 天数=煤的数量(一定),所以使用天数与平均 每天的用煤量成反比例关系。
水的高度/cm
30 20 15 10 5 ...
根据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 容器的底面积和水的高度。
容器的底面积/cm² 10 15 20 30 60 ...
水的高度/cm
30 20 15 10 5 ...
(2)水的高度是怎样随着容器底面积的大小变化 而变化的?
水的高度随着容器底面积的增大而减小。
乘积都相等(一定),这个积表示这批货的总量。
每天运的质量/吨 300 150 100 75 60 50

小学六年级数学《反比例》教案(8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反比例》教案(8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反比例》教案(8篇)小学六年级数学《反比例》教案1教学内容:教材第99~102页例1~例3。

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2.下面哪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为什么?(1)时间一定,行驶的速度和路程。

(2)数量一定,单价和总价。

3.说一说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在什么条件下,其中两种量成正比例?4.引入新课。

如果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之间会怎样变化呢,变化又有什么规律呢?这两种量又成什么关系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反比例关系。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1.教学例2。

出示例2某运输公司要运一批300吨的货物。

让学生计算并完成填表任务。

每天运的数量(吨)1020304050所需的天数在本上填表,并观察思考能发现什么?指名口答,老师板书填表。

让学生按学习正比例的方法观察表里内容,相互之间讨论,发现了什么。

指名学生口答讨论的结果,得出:(1)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需要的天数随着每天运的吨数的变化而变化。

(2)每天运的吨数缩小,需要的天数反而扩大,每天运的吨数扩大,需要的天数反而缩小。

(3)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是: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总是一定的。

(板书: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一定)因为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都是240。

提问:这里的240是什么数量?谁能说出这里的数量关系式?想一想,这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把上面的板书补充成:运的总吨数一定时,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一定)2.教学例1出示例1。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 正比例与反比例 超详细教案+答案解析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  正比例与反比例 超详细教案+答案解析

正比例与反比例★知识概要一、正比例1、知识点归纳总结:前提:必须是两个相关的量。

要求: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具体表现是: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即商)一定。

结论: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

字母表示法:设x与y是两种相关联的量,k是x与y的比值(定值),则x/y=k(一定)或y/x=k(一定)。

正比例的判断方法:(2步)(1)先判断这两种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什么叫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是不是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

(2)再判断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是否一定,若一定,则这两种量是成正比例,否则就不成正比例。

注意:例如12÷4=3这种情况,不能说12和4成反比例关系,因为成正比例关系的必须是两个量,可以取不同数值的两个量,不能是具体的数字。

3、正比例的图像特点:正比例的图像时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二、反比例:1、知识点归纳总结:前提:必须是两个相关的量。

要求: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具体表现是: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

结论: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字母表示法:设x与y是两种相关联的量,k是x与y的乘积(k为定值),则xy=k(一定)。

2、反比例的判断方法:(2步)(1)先判断这两种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是不是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

(2)再判断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否一定,若一定,则这两种量是成反比例,否则就不成反比例。

注意:例如3×4=12这种情况,不能说3和4成反比例关系,因为成反比例关系的必须是两个量,可以取不同数值的两个量,不能是具体的数字。

★ 精讲精练例1、判断(1)如果3x=8y ,其中x 和y 均不为0,那么y 与x 成正比例。

( √ )(2)黄豆的出油率一定,榨出豆油的重量和所需要的黄豆的重量成正比例( √ )(3)装订每个练习本所用纸的页数一定,装订的本数和所需要的纸的总张数成正比例。

六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PPT课件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PPT课件人教版

题目1
一个直角三角形,两 多少厘米?
题目2
题目3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长是a厘米, 宽是b厘米。求a和b的关系式,并求出当 a=5厘米时,b是多少厘米?
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的底面积相等、 体积也相等。已知圆锥的高是18厘米,求 圆柱的高是多少厘米。
疑问3
反比例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反比例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汽车行 驶时,如果速度一定,那么行驶的距离和所需的时间成反 比;一定体积的气体,如果压力一定,那么气体的温度和 体积成反比。
下节课预告
• 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圆柱与圆锥》,圆柱和圆锥是常见的几何 图形,它们在生活和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学习圆柱和 圆锥的特性、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我们将更好地理解这两 种几何图形在现实世界中的作用。请大家做好预习工作。
杠杆原理
在杠杆两端挂上不同质量的物体,一端质量大,一端质量小,当杠杆平衡时,两端的距离相等,质量与距离成反 比关系。
数学问题中的反比例解析
面积固定时,长与宽的关系
当一个矩形的面积固定时,长与宽的乘积为定值,即长增大时,宽必须减小,反之亦然,这体现了反 比例关系。
速度固定时,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当一个物体的速度固定时,距离与时间的乘积为定值,即距离增大时,时间必须增大,反之亦然,这 体现了反比例关系。
02 反比例的图像表示
反比例图像的绘制
确定x和y的取值范围
在绘制反比例图像前,需要确定x和y的取值 范围,以便在坐标系中正确表示。
标出原点
在坐标系的中心位置标出原点。
绘制坐标轴
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坐标轴比例,并绘制坐 标轴线。
绘制双曲线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在第一象限和第三 象限内绘制双曲线。

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点一、内容概要正比例和反比例是六年级数学下册的重要知识点,简单来说正比例表示两个量成正比关系,当一个量增加时,另一个量也会增加,反之亦然。

好比速度和时间是常见的正比例例子,当速度加快时,需要的时间就会减少。

反比例则是当两个量中的其中一个增加时,另一个会减少。

像是你在爬山过程中体力消耗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海拔越高体力消耗越大,反之越省力就是反比例的例子。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析这两个概念的应用和解题方法。

1. 回顾数学基础知识,为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做铺垫亲爱的小朋友们,转眼间我们已经进入了六年级的数学之旅,那么今天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前面学过的数学知识,为接下来要学习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点做好铺垫吧!数学的世界总是充满了神奇的奥秘,让我们一步步走进这个奇妙的世界。

我们知道数学是生活中的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有趣的问题。

在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之前,我们要先打好基础。

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关于数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的知识,比如当我们买文具时,文具的数量和总价之间就有一种特殊的关系。

买一支笔和买十支笔的价格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数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基础,你们准备好了吗?接下来我们要更深入地去探索这种关系的奥秘!2. 简述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反比例呢?它与正比例相反,当一个量变大时,另一个量就会变小。

比如说你在调节电视机的音量和亮度时,通常音量越大,电视屏幕的亮度就越低,因为电视的音量和亮度就是一对反比例关系。

再如开车的时候,车速越慢反而里程消耗越多;一个钟表转得越慢它行走的总圈数就越大等生活中都可以发现反比例的例子。

明白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后,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啦!二、正比例知识点我们知道生活中有很多事物之间是有关系的,比如你吃的零食越多,肚子就越容易饱。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反比例-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反比例-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概念,掌握反比例的特点和判断方法。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反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方法。

2. 反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反比例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反比例的意义、判断方法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反比例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反比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方法和应用,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反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反比例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对上一节课的知识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

3.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提问回答,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深入研究反比例相关知识。

2. 组织数学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3. 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反比例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九、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反比例的概念、判断方法和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第1篇】一、教学目标1.利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学生用函数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重点、难点1.重点:利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写出函数解析式3.难点的突破方法:用函数观点解实际问题,一要搞清题目中的基本数量关系,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看看各变量间应满足什么样的关系式(包括已学过的基本公式),这一步很重要;二是要分清自变量和函数,以便写出正确的函数关系式,并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三要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图象和性质,特别是图象,要做到数形结合,这样有利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中要让学生领会这一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教材第57页的例1,数量关系比较简单,学生根据基本公式很容易写出函数关系式,此题实际上是利用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同时也是要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材第58页的例2是一道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来解决的实际问题,此题的实际背景较例1稍复杂些,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掌握用函数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补充例题一是为了巩固反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二是为了提高学生从图象中读取信息的能力,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以便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说课稿【第2篇】一、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是初中阶段所要学习的三种函数中的一种,是一类比较简单但很重要的函数,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反比例函数的例子。

因此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与意义的教学是基础。

二、学情分析由于之前学习过函数,学生对函数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力,另外在前一章我们学习过分式的知识,因此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的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反比例函数意义;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解决问题: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并确定其表达式.情感态度: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实际.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难点: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确立.五、教学过程( 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 单位: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 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 单位:m)随宽x 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4.2.2反比例-人教版2


书的总页数一定,已读的页数与未读的页数。
(1)X∶Y=K,k一定,成正比例。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用关系式或列表等方式说明你作出判断的依据。
量出他的影长和身高,得到相应比例;
要想左右保持平衡,右边也要挂6颗,应该挂在哪里?
乘积一定,都等于300。
(4)使用竹竿来当参照物,绑在旗杆上,或者立在
正比例和反比例
反比例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认识
(1)X∶Y=K,k一定,成正比例。 (2)Y×X=K,k一定,成反比例。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认识
(3)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个 量变化,另外一个量也随之变化, 如果这两个的比值一定,就是正 比例。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认识
(4)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 变化,另外一种也随之变化,如 果这两个量的乘积一定,那么就 是反比例。
(1)下面是某种汽车所行路程和耗油量的对应数值表。
树高和影长是成正比例。
杠杆原理背后隐藏着反比例。 第三步,量出旗杆的影长,用 右边的刻度×所放棋子数=左边的刻度×所放棋子数 同学身高∶同学影长=X∶旗杆影长
乘积一定,所以成反比例关系。
有两个相关联的量X、Y
(1)X∶Y=K,k一定,成正比例。
(2)京沪高铁的火车平均行驶速度与形式时间数值表。
书的总页数一定,已读的页数与未读的页数。 不成比例。
已读页数+未读的页数=书的总页数。 正比例 反比例 不成比例
有两个相关联的量X、Y
X
10 20
Y
30 15
反比例: 10×30=300 20×15=300 乘积一定,成反比例。
有两个相关联的量X、Y
X
10 20
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还有哪些 成反比例的量?
判定方法:
判定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主要是 看这两个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它们 的积是不是一定的。
运一批货物,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如下表。
每天运的吨数 需要的天数 300 1 150 2 100 3 75 4 60 5 50 6
(1)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2)算出几组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并比 较积的大小。 (3)说明这个积所表示什么。 (4)表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当A一定时,B和C成什么比例?
当B一定时,A和C成什么比例?
当C一定时,A和B成什么比例?
谢 谢
制作:李媛
正比例
反比例
相同点
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
1. 变化的方向相同, 1.变化的方向相反, 一种量扩大(缩小), 一种量扩大(缩小), 另一种量也扩大(缩 另一种量反而缩小 (扩大)。 小)。
不同点
2. 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 2.相对应的每两个数 比值(商)是一定的。 的乘积是一定的。
y 3.关系式: 3.关系式: =k(一定) x x×y=k(一定)
1. 积一定,一个因数和另一个因数成反 比 例。( √ )
2. 人的体重和他的年龄成反比例。( × )
3.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成正比例。 ( √ )
4. x×y=k(一定),x和y 成反比例。( √ )
已知A×B=C。(A、B、C均不为0)
3 2
30 10
20 15
15 20
10 30
5 60
300 300 300 300 300
1.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2.这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 3.算出几组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 比较积的大小,说明这个积表示什么?
4.用数量关系式表示它们的关系。
底面积×高=体积(一定)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 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 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 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 关系。
判断下列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并 说明理由。
1.除数一定,被除数和商。
2.和一定,一个加数和另一个数。 3.比值一定,比的前项和后项。
把相同体积的水,倒入 底面积不同的杯子。高度/cm Nhomakorabea底面积/cm
2
30 10
20 15
15 20
10 30
5 60
体积/cm
3
高度/cm 底面积/cm 体积/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