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二)

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二)引言: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是保障混凝土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可以确保商品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并提高施工效率。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正文:一、原材料控制措施1. 系统的原材料选择。
根据工程要求,选择适当的水泥、骨料、粉煤灰等原材料,确保商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2. 严格检测原材料质量。
对每批原材料进行检测,确保其质量稳定,并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3. 合理的原材料配比。
根据设计要求和原材料的特性,通过科学的配比计算,确定合理的原材料配比,提高商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4. 原材料贮存及保护。
严格按照规定的原材料贮存条件进行管理,避免原材料受潮、变质等情况发生,确保其质量稳定。
5. 原材料审核制度。
建立原材料审核制度,对新供应商的原材料进行审核,确保其符合质量要求。
二、搅拌工艺控制措施1. 搅拌设备的选择和维护。
选择具备高效搅拌性能、稳定质量的搅拌设备,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转。
2. 搅拌时间和速度控制。
根据混凝土配比和搅拌设备的特性,控制搅拌时间和速度,使混凝土得到充分搅拌,确保均匀性。
3. 搅拌过程中的监测。
对搅拌过程进行监测,包括温度、湿度、搅拌轮转速等参数的实时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
4. 搅拌现场的管理。
对搅拌现场进行管理,包括场地的清洁、安全等,保证搅拌过程的正常进行。
5. 搅拌试块抽检及试验。
对搅拌试块进行抽检,并进行强度试验,以验证搅拌工艺的有效性。
三、浇筑施工控制措施1. 浇筑队伍的管理。
建立专业的浇筑队伍,并进行培训,确保其具备浇筑技能和良好的作业素质。
2. 浇筑工艺的规范执行。
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控制浇筑过程中的浇筑速度、浇筑方式等,确保浇筑质量。
3. 浇筑作业的环境监控。
对浇筑作业现场的环境进行监测,包括温度、湿度、风速等,及时发现环境变化对浇筑质量的影响。
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一、原材料选择与检测1.水泥:选择合格的水泥,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并进行定期检测以确保质量。
2.砂石:砂石要求符合规范,主要检测指标包括颗粒形态、级配、含泥量等。
3.骨料:骨料要求符合规范,主要检测指标包括颗粒形态、含泥量、石粉含量等。
5.水:选用洁净、无异味的饮用自来水或其他符合规范的水源。
二、生产过程控制1.搅拌设备:保证搅拌设备的工作状态良好,定期检修保养设备,确保设备不出现漏料、渗水等问题。
2.混凝土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配合比,确保混凝土强度、流动性等性能达到标准要求。
3.搅拌时间与速度:搅拌时间和速度要根据不同型号的搅拌设备和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合理设置,以确保混凝土均匀搅拌。
4.运输:运输过程中要注意混凝土的保温、防止凝结,按时保证浇注工地的混凝土质量。
三、混凝土试验与评定1.试验项目:对每批混凝土进行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流动性等试验,确保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符合规范要求。
2.试验频率:根据标准要求和工程的重要程度,确定试验的频率,对于大型工程要每批进行试验,对于小型工程可以每天一次或每周一次进行试验。
3.试验机构:选择正规的试验机构进行试验,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试验报告:对于试验合格的混凝土,要及时生成试验报告,并进行归档保存,以备日后核查使用。
以上是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一些措施,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控制措施,可以确保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稳定可靠,满足工程需求。
同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应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情况,灵活调整控制措施,如增加试验频率、加强搅拌设备维护等,以确保混凝土质量的持续控制和提高。
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一、商品混凝土运输1现场配备2台HBT80型输送泵和47mφ125输送管。
2、商品混凝土用混凝土运输车运输,装料前筒内积水排除干净,运输途中拌筒以1~3转∕min速度进行搅拌,防止离析;搅拌车达到施工现场卸料前,使搅拌筒以8~12转∕min转动,然后再进行反转卸料;现场内通行派专人负责疏导车辆,统一协调指挥,以便混凝土能满足连续浇注施工的需要。
3、搅拌车在卸料前不得出现离析和初凝现象,在施工过程中严禁加水。
4、混凝土泵送宜连续作业,输送泵出现间歇时间预计超过45min或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时,需立即冲洗管内残留混凝土,重新泵送混凝土。
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1执行商品混凝土供应联系专人负责制(1)设专人负责商品混凝土供应的有关组织工作,合理安排混凝土的浇注速度和运送频率,保证商品混凝土能按时连续供应。
(2)要求供应商必须按确定的配合比进行混凝土生产,并在使用前对混凝土进行检测。
2、建立商品混凝土进场验收制度(1)到浇注地点的每辆混凝土运输车必须有配料单、混凝土使用部位及性能的相关资料。
(2)商品混凝土到达施工现场后由监理工程师、试验工程师、质检工程师进行联合检查,确认合格后方能进入浇注工作面。
(3)对到现场的每一车商品混凝土都要进行数量、坍落度、和易性、出机时间、运输时间及混凝土温度等进行检查,若不能满足要求,严禁使用。
(4)夏季温度较高或运距较远时应采取加冰搅拌,控制混凝土温度,浇注混凝土时,入模温度不得大于28℃;冬季施工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
保证到现场的商品混凝土质量满足要求。
3、混凝土强度抗渗的检验与评定(1)按规定抽取的混凝土试样制作试件后,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至28天,其强度作为硬化后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依据;抽检频率每100m3抗压试件不少于2组,连续浇注500m3,取2组抗渗试块。
(2)试块在浇注地点制作,其中一组在标准条件下养护,另一组与现场相同条件下养护,试块养护其不得少于28天。
商品砼质量控制

商品砼质量控制商品砼,作为现代建筑施工中广泛应用的重要材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耐久性。
因此,对商品砼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至关重要。
一、原材料的质量控制1、水泥水泥是商品砼中最关键的胶凝材料。
应选择质量稳定、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品牌。
要关注水泥的强度等级、凝结时间、安定性等指标。
同时,水泥的储存条件也会影响其质量,应确保水泥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避免受潮结块。
2、骨料骨料包括粗骨料和细骨料。
粗骨料的粒径、级配、含泥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等都会影响商品砼的强度和工作性能。
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含泥量、有机物含量等同样重要。
优质的骨料应具有良好的级配,以减少空隙率,提高砼的密实度。
3、外加剂外加剂能显著改善商品砼的性能。
常见的外加剂如减水剂、缓凝剂、早强剂等。
在选用外加剂时,要根据砼的使用要求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和掺量。
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并且要进行相容性试验,确保其与水泥等原材料的适应性。
4、掺和料掺和料如粉煤灰、矿渣粉等能降低砼的成本,改善砼的性能。
粉煤灰的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其细度、烧失量、需水量比等指标要严格控制。
矿渣粉的活性指数、比表面积等也是关键指标。
二、配合比设计的质量控制1、设计依据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工程要求、施工条件、原材料性能等因素进行。
要遵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如《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2、满足性能要求设计的配合比应满足商品砼的强度、工作性(坍落度、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耐久性(抗渗性、抗冻性、抗侵蚀性等)等要求。
同时,还要考虑经济性,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
3、试配调整在理论设计配合比的基础上,要进行试配试验。
根据试配结果,对配合比进行调整,直到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
三、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1、计量控制生产设备的计量系统应定期校准,确保原材料的计量准确无误。
水泥、骨料、水、外加剂等的计量误差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2、搅拌控制搅拌时间应足够,以保证原材料充分混合均匀。
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在建筑工程中,商品混凝土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耐久性。
因此,对商品混凝土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至关重要。
商品混凝土是指在搅拌站(厂)生产的、通过运输设备送至使用地点的、交货时为拌合物的混凝土。
与现场搅拌混凝土相比,商品混凝土具有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环保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质量控制的难点。
一、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原材料是决定商品混凝土质量的基础。
水泥是商品混凝土中最重要的胶凝材料,其品种、强度等级、凝结时间等性能指标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选择水泥时,要考虑工程的特点、施工条件以及环境因素等。
骨料的质量也不容忽视。
粗骨料应质地坚硬、级配良好,其最大粒径要符合结构截面尺寸和钢筋间距的要求。
细骨料宜选用中砂,其含泥量、泥块含量等指标应严格控制。
外加剂能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但使用不当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外加剂的品种和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使用。
掺和料如粉煤灰、矿渣粉等,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和耐久性,但也要控制其质量和掺量。
二、配合比的设计与优化合理的配合比是保证商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
配合比的设计应根据工程的要求、原材料的性能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在设计配合比时,要满足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要求。
同时,还要考虑经济性,尽量降低成本。
通过试验确定初步配合比后,还需要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优化调整。
例如,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调整水胶比和砂率,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和泵送性能。
三、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过程包括原材料的计量、搅拌、运输等环节,每个环节都可能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原材料的计量必须准确,误差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搅拌时间要足够,以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
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发生离析、坍落度损失过大等问题。
搅拌车应保持匀速转动,运输时间不宜过长。
四、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商品混凝土运至施工现场后,施工单位应进行验收。
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等是否符合要求,如有不符合的情况应及时处理。
现场施工过程中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建议方法

现场施工过程中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建议方法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是施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和工程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可靠的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可以采取以下建议方法:1.使用优质原材料: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骨料和混凝土添加剂,确保原材料质量稳定,并结合实验室检测和供应商信誉来评估原材料的可靠性。
2.严格按照配合比: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应根据工程要求和使用环境,结合实验室试验数据,合理确定配合比。
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按照配合比进行准确的投料,避免误差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
3.合理控制水灰比: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的重要因素,合理的水灰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工程要求合理控制水灰比,并避免过度加水或过度加入减水剂。
4.严格控制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是影响混凝土均匀性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应根据混凝土的石料粒径和设计配合比,配置合适的搅拌设备,并严格控制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
5.加强现场检测和试验:在施工过程中,应经常进行混凝土的抗折、抗压等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
同时,要加强对混凝土的工作性检验,确保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可塑性和流动性。
6.保持施工环境稳定:施工现场的温度、湿度和风速等环境因素会对混凝土的水化过程和强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尽量保持施工环境的稳定,避免极端天气条件对混凝土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7.优化养护措施:混凝土的养护是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发展的关键环节。
应根据混凝土的类型和使用要求,合理选择和实施养护措施,包括及时浇水养护、及时摄氏、覆盖保温等,确保混凝土养护的有效性。
8.定期检查及时处理问题:在施工过程中,要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混凝土质量问题。
如果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或更换,确保混凝土质量符合要求。
9.记录和总结施工经验:在施工过程中,要记录并总结施工经验,包括原材料的选用、配合比的确定、施工方法的改进等。
商品混凝土质量保障措施

商品混凝土质量保障措施商品混凝土是指经过严格控制材料比例及施工工艺,生产出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混凝土制品。
为保证商品混凝土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下面将对商品混凝土质量保障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原材料控制1. 水泥: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且定期委托第三方实验室对水泥进行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等方面的检测,确保其质量稳定。
2. 砂石:选用经过筛分、洗净的河沙、山石,控制砂石含泥量和含杂质量,避免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产生不良影响。
3. 骨料:选用质量良好、尺寸均匀、不含脏杂物的骨料,并进行筛分、洗净等处理,以确保混凝土强度和稳定性。
二、生产控制1. 配料:根据不同施工需求,合理控制水泥、砂、石等原材料的配合比例,确保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等性能指标满足要求。
2. 搅拌:采用先湿拌后干搅或湿拌干搅工艺,确保混凝土均匀搅拌,并避免空鼓、离析等现象的发生。
3. 浇筑:控制混凝土浇筑层厚度,采取适当的振捣措施,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4. 养护:根据混凝土强度等性能要求,进行适当的养护措施,如覆盖湿布、保温等,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耐久性。
三、质量检测1. 原材料检测:对水泥、砂石、骨料等原材料进行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等方面的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2. 强度检测:采用取样试块的方式,经过严格养护后进行检测,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要求。
3. 掺合料控制:如使用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合料,需进行化学成分、活性指数等方面的检测,确保其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改良效果。
4. 施工现场检测:在施工现场监测混凝土浇筑、养护等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坍落度等参数,以及取样试块进行强度检测,及时掌握混凝土的质量情况。
四、质量管理1.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供应商进行评价、选择,并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可控。
2. 质量控制计划制定:制定混凝土生产的质量控制计划,明确每个环节的控制要求和责任,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商品混凝土在现代建筑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
因此,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稳定可靠,是建筑行业中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一、原材料的质量控制1、水泥水泥是商品混凝土中最主要的胶凝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应选择质量稳定、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的水泥品种。
同时,要对水泥的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性能指标进行严格检测,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
2、骨料骨料包括粗骨料和细骨料。
粗骨料应质地坚硬、级配良好,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细骨料宜选用中砂,其细度模数、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也需符合相关标准。
3、外加剂外加剂能显著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但使用时要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和施工条件合理选择。
对外加剂的品种、掺量进行严格控制,并检验其与水泥的相容性。
4、掺和料常见的掺和料有粉煤灰、矿渣粉等。
掺和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其活性指数、需水量比等指标要满足混凝土的性能要求。
二、配合比设计的质量控制1、设计依据根据工程的结构特点、使用环境、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耐久性要求等设计指标,并依据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配合比设计。
2、试配调整通过试配,检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强度等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根据试配结果,对配合比进行调整,直至达到最佳配合比。
3、配合比验证在生产前,应对确定的配合比进行验证,确保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三、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1、计量控制保证原材料的计量准确是生产高质量商品混凝土的关键。
定期对计量设备进行校准和检定,确保计量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2、搅拌控制严格控制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各组分充分混合。
3、运输控制选择合适的运输车辆,并保证运输过程中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损失在可控范围内。
采取有效的保温、保湿措施,防止混凝土受冻或水分散失。
四、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1、浇筑前的准备检查模板的支撑、密封性和钢筋的布置情况,清理模板内的杂物和积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论文题目浅谈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专业学院XXXXXXXXXX专业班级XXXXXXXXXXXX姓名XXXXXXXXXXX指导老师XXXXXXXXXX201X年XX月XX 日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摘要商品混凝土实现了混凝土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具有加快施工进度、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工程质量和节约材料成本等优点。
商品混凝土的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但是,商品混凝土作为建筑业的一项新技术,其质量控制措施给工程技术人员带来了新的课题。
商品混凝土的施工,涉及到商品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商品混凝土现场浇筑的控制技术、商品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以及商品混凝土后期出现裂缝的处理等几个方面。
研究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在施工中掌握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技术,从而减少或避免因施工工艺或流程的错误而出现的商品混凝土质量问题,提高建筑物施工后整体结构的质量。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建筑工程;准备工作;质量检验;现场浇筑;养护;裂缝;处理AbstractOf commodity concrete the concrete production specialization, commercialization and socialization, has the advantage of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progress, reduc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mprove project quality and save material cost. Application of commercial concrete has good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However, a new technology of concrete for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to the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has brought new topic.Merchandise concrete construction, relates to the concrete preparation, commercial concrete quality inspection, commodity concrete cast in situ control technology, commodity concrete curing and commodity concrete crack treatment etc.. Study on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of commercial concrete, quality control technique of commodity concrete in construction, so as to reduce or avoid the merchandise concrete quality problems caused by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err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Keywords:Commercial concrete;quality control measures;construction engineering;preparation;quality inspection;in situ conservation;fracture;treatment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 商品混凝土的意义及发展 (1)1.1.1 商品混凝土的概念及意义 (1)1.1.2商品混凝土的发展 (1)1.2 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意义及现状 (2)1.2.1 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意义 (2)1.2.2 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的现状 (3)第2章商品混凝土浇筑前的施工准备工作 (4)2.1 施工现场浇筑前的现场检查工作 (4)2.1.1 商品混凝土浇筑前对钢筋的检查工作 (4)2.1.2商品混凝土浇筑前模板、支撑及外架的检查工作 (4)2.1.3商品混凝土浇筑前其他的检查工作 (4)2.2 商品混凝土浇筑前的施工准备工作 (4)2.2.1 开盘发料前的准备工作 (4)2.2.2 商品混凝土浇筑前施工现场准备工作 (4)2.2.3商品混凝土浇筑前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5)第3章商品混凝土的检验 (6)3.1 商品混凝土坍落度的试验 (6)3.1.1 混凝土坍落度及其影响因素 (6)3.1.2 商品混凝土坍落度的试验 (6)3.2 商品混凝土试块的制作 (6)3.2.1 商品混凝土的检验 (6)3.2.2 商品混凝土试块的制作 (6)第4章商品混凝土浇筑的现场控制 (8)4.1 混凝土浇筑工人的技术控制 (8)4.1.1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及浇筑方法 (8)4.1.2混凝土浇筑的间歇时间规定 (8)4.2 现场值班人员的技术控制 (8)4.2.1护筋工人的技术交底 (8)4.2.2护模工人的技术交底 (9)4.3 混凝土外观的技术控制 (9)第5章商品混凝土浇筑后养护及拆模 (10)5.1 商品混凝土的养护 (10)5.1.1 商品混凝土自然养护 (10)5.1.2 商品混凝土覆盖养护的保温保湿养护方法 (10)5.2 支撑架及模板的拆除 (10)第6章商品混凝土浇筑后期出现裂缝的成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11)6.1 混凝土出现裂缝的类型及成因 (11)6.1.1混凝土因自身特性产生的裂缝 (11)6.1.2混凝土因外部原因产生的裂缝 (11)6.2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措施 (11)6.2.1常用的混凝土裂缝处理措施 (11)6.2.2其他的混凝土裂缝处理措施 (12)第7章总结与展望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第1章绪论1.1商品混凝土的意义及发展随着经济发展脚步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建筑行业也在飞快的发展,工程数量不断的增多。
为了缩短项目工期,加快资本回收,各种方便、快捷的施工工艺在建筑行业中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
混凝土是建筑行业中的重要材料,其在各种形式的建筑物中的比例不断增多,运输方便、施工快速的商品混凝土逐渐成为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什么是商品混凝土呢?1.1.1商品混凝土的概念及意义商品混凝土在国内外泛指预拌混凝土,简称:“商砼”,俗称灰或料;是由水泥、粗细骨料、水等以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按照一定比例在搅拌站经计量、拌制后出售并采用运输车,在规定时间内运送到使用地点的混凝土拌合物。
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的预拌混凝土获得了迅猛的发展。
这正是我国近20年来蓬勃发展的基础建设状况的缩影,它把过去分散的混凝土生产,由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集中形成规模化、自动化的生产作为一种半成品提供给施工工地。
商品混凝土的生产是建筑行业文明化、现代化的一个标志,有着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1)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改善了生产环境;(2)有利于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3)能够改善施工工地狭窄等困难,减少粉尘、物料、废水、噪音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4)能够减少施工单位的费用,同时对混凝土质量有保证;5、能够节约原材料、提高水泥的散装率。
1.1.2商品混凝土的发展预拌混凝土作为散装水泥发展的高级极端,它是社会进步,文明施工的体现。
混凝土的研制、生产、使用经历了将近200年的发展历史。
中国预拌混凝土行业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20世纪90年代开始获得蓬勃发展。
为了区分20世纪50年代冶金系统如鞍钢及包钢企业内部曾使用过的集中搅拌混凝土,并强调其进入社会后的商品属性,曾命名它为“商品混凝土”。
但在商品混凝土的技术标准中,为了与国际接轨,仍称其为预拌混凝土,英文:Ready mixed concrete。
近几年来,国家对发展预拌混凝土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法规,为预拌混凝土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2003年,商务部、公安部、建设部、交通部发布了《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知》,确定了124个禁止现场搅拌的城市,并且明确规定了城区禁止现场搅拌的时间表大大加快了混凝土商品化的进程。
到了2011年我国商品混凝土产量已达14.24亿m3,2005年到2011年复合增长率为32.7%;商品混凝土产占预拌混凝土的比例从2005年的35.9%提高到2011年的52.2%。
表1-1 2005~2011年中国商品混凝土产量统计表1.2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意义及现状1.2.1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意义商品混凝土的应用不但大大减少了施工场地,减少了施工噪音,加快了施工进度,也给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创建文明工地带了诸多方便。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但是,商品混凝土作为建筑业的一项新技术,在生产、施工中都不可避免的给工程技术人员带来了新的课题。
商品混凝土的施工,涉及到商品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商品混凝土现场浇筑的控制技术、商品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以及商品混凝土后期出现裂缝的处理等几个方面。
如果控制不到位的,将会导致混凝土开裂、钢筋露筋、混凝土表面不平整等等质量问题,造成很大的损失。
因此研究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就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1.2.2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的现状近年来,商品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但由于施工管理、技术力量、施工组织等方面的影响,目前采用商品混凝土的现浇住宅的楼板裂缝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另外,在混凝土施工应用过程中也会经常出现一些问题:(1)混凝土是由胶结材料,骨料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经搅拌振捣成型,在一定条件下养护而成的人造石材。
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其用料越来越大。
浇筑混凝土时,商品混凝土站如因接单较多,易出现发料较慢,混凝土罐车清洗不干净,混凝土搅拌不均匀等。
(2)模板表面局部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模板接缝拼接不严密,浇筑混凝土时缝隙漏浆;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未排出等问题易产生麻面现象;(3)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和均匀,混凝土易和性差,振捣不密实;未按操作规程浇筑,下料不当,使碎石集中;混凝土一次性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振捣不密实;模板孔隙未堵好造成严重漏浆等问题易出现蜂窝、孔洞现象;(4)混凝土强度只有在温度、湿度适宜条件下才能保证正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