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东山再起的故事-东山再起的寓意-东山再起的意思

合集下载

文学_东山再起成语故事

文学_东山再起成语故事

东山再起成语故事东山再起成语故事1【释义】失败后重新恢复力量再来。

【出处】唐·房玄龄《晋书·谢安传》。

谢安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曾隐居在浙江会稽的东山,常与大书法家王羲之一起游山玩水,吟诗作画,朝廷几次召他作官,都被拒绝了。

北宋著名改革家、大文豪王安石的名字就是他父亲希望他能够成为像谢安一样有用的人物,才为他起的。

谢安40几岁才出来做官,曾官至宰相,他气度宽宏,性格冷静,即使在危及性命的紧要关头,他仍然能与平时一样,泰然处之。

有两件事最好地表现了他的这一性格。

有一天,他与隐士孙绰结伴到海上游玩,忽然风起浪涌,小船随着大浪上下沉浮颠簸。

船上的人惟恐船翻人亡,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只有谢安稳如泰山,依然饮酒赋诗。

船夫以为他喜欢风浪,便继续向深海划去。

这时谢安不紧不慢地说:“还往前行,我们能安然返回吗?”船夫听了,立即掉头,同船的人非常佩服谢安的沉着镇静。

简文帝病故,权臣桓温企图篡晋自立,他在新亭的军帐设酒宴款待王坦之和谢安,其实这是个“鸿门宴”,桓温在帐外埋伏下刀斧手,要在席间杀死王坦之和谢安。

王坦之见手执利刃的刀斧手就要杀出,不禁惊慌失措,但谢安则处变不惊,他对王坦之说:“晋室江山的存亡,就在我们这次会见啊!”王坦之被吓得冷汗湿衣。

谢安却谈笑风生,饮酒依然,并有意用话开导桓温,最后竟劝止了桓温的叛乱。

谢安在担当要职之前,长期隐居在东山。

开始时,他被任命为司徒府著书郎,他以有病为借口推辞了。

每天与王羲之等人登山临水,饮酒作诗。

后来,扬州刺史庾冰听说他才能非凡,决心请他出山,命令郡县的官员进行威逼,他却一概置之不理。

有人感叹说:“谢安不出山,让天下人怎么办啊(安石不出,如苍生何)。

”谢安之所以隐居,主要考虑到怕影响在外做大官的弟弟的前途,当他弟弟遭到免职后,他才出山,最后官至宰相。

东山再起成语故事2百尺竿头的故事:【成语】:百尺竿头【拼音】: bǎi chǐ gān tóu【解释】: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

东山再起典故

东山再起典故

东山再起典故东山再起的意思是指再度出任要职。

你们知道东山再起的典故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东山再起典故,供大家阅读!东山再起典故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晋书·谢安传》东晋人谢安,年轻时曾做过官,后来辞去官职,跑到会稽东山隐居起来了。

隐居后,他整天游山玩水,吟诗作画。

朝廷屡次要他出山做官,他都不去。

到了40岁时,谢安终于应召人朝,再度做官,直到任宰相之职。

他曾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八万军队抗击80万前秦军队,取得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的指挥者之一。

这个成语原比喻隐退后再任要职,现在常比喻失势后重新得势。

东山再起解析【注音】dōng shān zài qǐ【出处】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晋书·谢安传》【解释】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重新得势【相近词】重整旗鼓、卷土重来、死灰复燃【相反词】风流云散、一去不返、过眼烟云东山再起造句1. 与此同时,变化引来了层出不穷的有趣现象:在英国,信奉重商主义的保守党已经转而崇尚绿色环保;阿尔?戈尔在美国东山再起;混合动力车也日益走俏。

2. 你现在的苟延残喘是为了你今后的东山再起做准备,加油吧,我们都相信你。

3. 失败了,只要不灰心丧气,一切从头开始,重整旗鼓,就有东山再起的希望。

4. 只要你有东山再起的心你就一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不然你就等于把机会留给了别人。

5. 如今,尽管许多前苏联治下的邻国从未承认失败,但俄国已经东山再起,而且不仅仅局限于这一区域。

6. 你毕竟还不算很老,所以你还是有很大的机会东山再起的。

7. 每个人非常鲁莽地扩张信用到其他人身上,常常为了让对方能东山再起,大笔的债务就这麽一笔勾消。

8.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俗话又说: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拨掉的毛可以再长出来,死掉的骆驼却活不过来,不要因为一时的困境,不得志,而放弃,坚持下去,东山再起,是金子终究。

东山再起的意思详解、造句、读音、解释、近反义词、出处

东山再起的意思详解、造句、读音、解释、近反义词、出处

东山再起的意思详解、造句、读音、解释、近反义词、出处成语名称:东山再起
成语读音:dōng shān zài qǐ
成语解释: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东山再起的故事
成语出处:《晋书·谢安传》
成语造句:要警惕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东山再起。

近义词:重振旗鼓、卷土重来、重作冯妇
反义词:风流云散、过眼烟云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重新得势
成语繁体:東山再起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形式:ABCD式的成语
东山再起成语接龙:
起承转合起:开头;承: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转折;合:结束。

泛指文章的做法。

也比喻固定呆板的形式。

起凤腾蛟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

形容人很有文采。

起根发由比喻指出事物的根源。

起死回生把快要死的人救活。

形容医术高明。

也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

起早贪黑起得早,睡得晚。

形容辛勤劳动。

起偃为竖偃:卧躺。

竖:立,站着。

使躺着的人站起来。

比喻给予减轻刑罚的恩惠。

东山再起的意思是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东山再起出自哪

东山再起出自哪

东山再起出自哪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于东晋人谢安。

东山再起,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谢安传》。

这则成语意思是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于东晋人谢安。

东山再起,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谢安传》。

这则成语意思是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其结构为偏正式,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

谢安年轻时曾做过官,后来辞去官职,跑到会稽东山隐居起来了。

隐居后,他整天游山玩水,吟诗作画。

朝廷屡次要他出山做官,他都不去。

到了40岁时,谢安终于应召人朝,再度做官,直到任宰相之职。

他曾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八万军队抗击80万前秦军队,取得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的指挥者之一。

这个成语原比喻隐退后再任要职,现在常比喻失势后重新得势。

《世说新语·排调》:“谢公在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

后出为桓宣武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出瞻送。

高灵时为中丞,亦往相祖。

先时,多少饮酒,因倚如醉,戏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今亦苍生将如卿何?”谢笑而不答。

”“谢公始有东山之志,后严命屡臻,势不获已,始就桓公司马。

”。

东山再起的古代用语

东山再起的古代用语

东山再起的古代用语【引言】“东山再起”这个成语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承载了无数人奋发向前、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它起源于古代,传颂至今,成为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勇往直前的精神支柱。

那么,究竟什么是东山再起?它又有哪些历史典故呢?【东山再起的历史典故】东山再起这个成语,起源于东晋时期的名将谢安。

据《晋书·谢安传》记载,谢安曾因母亲去世而离职守丧。

在守丧期间,他悲痛欲绝,形体消瘦。

然而,在守丧期满之后,谢安毅然决定东山再起,重返政坛,为国家继续贡献力量。

此后,人们便用“东山再起”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人在遭遇挫折后,重新振作,再创辉煌。

【东山再起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应用】从古至今,东山再起这个成语在历史上有着丰富的应用。

从谢安开始,无数失意文人、落魄官员都在借用这个成语,表达自己不甘平庸,立志重新崛起的信念。

如唐代诗人杜甫《月夜忆舍弟》中便写道:“人生不作安期生,便是东山再起时。

”这里的东山再起,寓意着在人生低谷中重新崛起,再创佳绩。

【当代语境下的东山再起含义及其演变】随着时代的发展,东山再起的含义也在不断演变。

如今,这个成语不再仅仅局限于政治领域,而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它已经成为了一个象征,代表着勇敢面对挫折、坚定信念、不屈不挠、奋发向前的精神。

在当代社会,许多人把东山再起视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人生挑战的积极回应。

【如何运用东山再起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东山再起来形容一个人在遭遇困境后,重新振作,取得了不起的成就。

例如:“他在事业低谷时,并未气馁,反而坚定信念,最终实现了东山再起。

”此外,我们还可以用东山再起来激励他人,传递一种积极向上、勇敢面对挫折的精神。

【结语】总之,东山再起这个成语,既是古代文化传承的瑰宝,也是我们现代人奋发向前的动力。

它告诉我们,人生总会有低谷,但关键在于如何面对挫折,勇敢地走出困境,实现人生的再次辉煌。

东山再起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

东山再起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

东⼭再起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 东⼭再起的典故: 宋代李纲是⼤名⿍⿍岳飞的伯乐师傅,他原是北宋的名⾂,官职位居丞相之下,在当时宋朝抗⾦争论中,⼒举岳飞挂帅,使得岳飞得以⼤展宏图。

之后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迫害致死,李纲也受到牵连,被⾰去官职,并流放到当时离京城最远的海南岛,也就是当今的三亚。

当时的经济条件极为落后,去往南⽅路途之艰⾟难以想象。

李纲来到海南东⼭岭时⼤病⼀场,⽆法继续前⾏,于是暂时在东⼭岭⼭脚下住下。

⼀次闲时上⼭,进到当地著名寺庙潮⾳寺,请主持⾼僧算卦,以占⼘未来前途。

⾼僧指点说:施主乃贵⼈天命,虽暂时受挫,但如若诚信拜佛,不久即会逢凶化吉,前途不可限量。

于是李纲决定上⼭修⾏,结果不到半年,宋孝宗继位,秦桧被惩处,李纲也接到朝廷赦免,并官复原职的圣旨。

李纲回到朝廷后,仕途通达,官⾄宰相,他对海南东⼭岭念念不忘,常常和⼈提起此事,后⼈便在民间流传“东⼭再起”之说,此事在海南省万宁市东⼭岭有⽯碑为记。

东⼭再起的汉语词典解释: 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喻失势之后⼜重新得势。

●《晋书•谢安传》载:安少有重名,「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并以疾辞。

」 ●《⼉⼥英雄传》第三九回:「或者圣恩⾼厚,想起来,还有东⼭再起之⽇,也未可知。

」 ●马识途《最有办法的⼈》:「于是莫达志怀着东⼭再起的伟⼤抱负,到601⼯地‘上任’去当材料员去了。

」 东⼭再起的近义词/反义词如下: 近义词:重振旗⿎、出⼭⼩草、重作冯妇、余烬复起、⽌⽔重波、⼤张旗⿎、东⼭复起、卷⼟重来、借⼫还魂、死灰复燃、反复嚼、卷⼟⽽来、重整旗⿎、死灰复然 反义词:⼀去不返、挂冠⽽去、⾓⼱私第、冰消⽡解、买⽥阳羡、销声匿迹、息影园林、东⼭⾼卧、过眼烟云、⼀败涂地、灰飞烟灭、风流云散、⼀蹶不振 ⽤东⼭再起造句: 1. 反动派亡我之⼼不死,妄图东⼭再起。

2. 睽违政坛多年后,他东⼭再起,⾼票当选⽴委。

3. 这位政治家⾃从5年前失败后,现在⼜东⼭再起了。

“东山再起”出自于谁?原本是什么意思?

“东山再起”出自于谁?原本是什么意思?

“东山再起”出自于谁?原本是什么意思?本文导读:成语故事东山再起的意思:东晋时谢安退职后曾在会稽东山隐居(今浙江上虞县);后来又出任要职。

现以此比喻隐退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又重新得势。

释义:古时,指出山为官。

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

典故介绍东山再起是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其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重新得势。

出自于唐·杜甫《暮秋……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出自《晋书·谢安传》:“谢安少年既有名声,屡次征辟皆不就,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东山再起的历史故事来源典故一: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

向南的大路上,烟尘滚滚,步兵、骑兵,再加上车辆、马匹、辎重,队伍浩浩荡荡,差不多拉了千把里长。

过了一个月,苻坚主力到达项城(在今河南沈丘南)益州的水军也沿江顺流东下,黄河北边来的人马也到了彭城,从东到西一万多里长的战线上,前秦水陆两路进军,向江南逼近。

这个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着了慌。

晋朝军民都不愿让江南陷落在前秦手里,大家都盼望宰相谢安拿主意。

谢阁老心里有数:跟苻坚硬拼,如鸡蛋碰石头。

只有用计,才能以少胜多。

他好容易调了八万人马到前线,跟苻坚的百万大军对阵。

谢阁老虽心里有谱,也止不住发虚。

不过谢阁老表现镇静,上上下下也就吃了定心丸,没得一个乱套。

两边人马在淝水开战了,谢阁老稳坐东山跟人下棋。

后首,淝水的敌人果真中计,被东晋八万人马打得七零八落,大败而逃。

淝水一仗,救了东晋,谢阁老被封为三公之上。

典故二:宋代李纲是大名鼎鼎岳飞的伯乐师傅,他原是北宋在班文臣,官居丞相之下,在当时抗金争论中属于主战派,力举岳飞挂帅,使得岳飞得以施展宏图。

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迫害致死后,李纲也受到牵连,被革职并指定流放到当时离京城最远的海南岛崖州(今三亚)。

东山再起是什么意思

东山再起是什么意思

东山再起是什么意思东山再起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它的读音,解释,词性,出处,英文翻译,近反义词以及造句吧。

东山再起是什么意思【拼音】:dōng shān zài qǐ【解释】:东山:指晋人谢安隐居所在。

指隐退后再度出任要职。

后常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示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回到家乡,先图个骨肉团聚,一面藏器待时,或者圣恩高厚,想起来还有~之日,也未可知。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重新得势【褒贬】:褒义词【英语】:stage a comeback;make a comeback;return to a previous stage;东山再起的典故东山再起的近义词卷土重来重振旗鼓死灰复燃重作冯妇东山再起的反义词金盆洗手销声匿迹一蹶不振一去不返东山再起造句自从上次失利后,他就一直试图东山再起。

中国的排球队正重整旗鼓,准备东山再起。

如果你要有所作为,最好是趁年轻,否则年纪大了就很难东山再起了。

这几年我们董事长在商场上屡败屡战,如今终于东山再起,大展鸿图。

一个人只要不甘心失败,总会有东山再起的时候。

东拼西凑是什么意思【拼音】:dōng pīn xī còu【解释】:比喻零乱地加以拼凑。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因是儿子的终身大事所关,说不得东拼西凑,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带了秦钟到代儒家来拜见。

”【示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八回:“当他在半路上,早已~,凑得三千银子,专为监中打点之用。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褒贬】:贬义词【英语】:piece togetherput all sorts of things [people] together;have to pinch and scrape and calculate in every way;东拼西凑的近义词东鳞西爪一鳞半爪七拼八凑琐屑零星七零八落东拉西扯东拼西凑的反义词浑然一体完完整整天衣无缝完好无损一气呵成连成一气东拼西凑造句这篇作文完全是东拼西凑的,读起来前言不搭后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山再起-东山再起的故事-东山再起的寓意-东山再
起的意思
【成语】东山再起
【拼音】dōng shān zài qǐ
【简拼】dszq
【近义词】重整旗鼓、卷土重来、死灰复燃
【反义词】风流云散、一去不返、过眼烟云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解释】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成语出处】唐・杜甫《暮秋……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重新得势
【例子】要警惕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东山再起。

【英文翻译】return to power
【谜语】谢安复职;夕阳西下几时回
【成语故事】东晋时期,贤人谢安坚决辞去官职到会稽附近的东山隐居,经常有文人前来拜访他,与他饮酒赋诗。

前秦南侵,东晋危在旦夕,谢安临危授命,当了东晋的宰相,率军在淝水成功打败前秦军队,并趁机率军北伐收复失地。

【成语辩形】再,不能写作“在”。

【产生年代】古代【常用程度】常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