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复习试题(附答案)

【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复习试题(附答案)
【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复习试题(附答案)

【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复习试题(附答案)

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1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几年后,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随后,大量以内燃机作动力的机器设备先后问世:汽车、飞艇、飞机、拖拉机、坦克…煤气、石油(尤其是石油)的使用量飞速上升。

图二:石油化学工业,简称石油化工。一般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学工业随着石油开采业的发展,石油化学工业产生。19世纪60年代——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燃料等产品,而且生产成本更低,性能更好。

(1)从两幅图片及文字说明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2)根据上述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得到怎样的历史结论?

【答案】(1)信息一:内燃机制造出来的时间是1876年;信息二: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信息三:19世纪60年代——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燃料等产品等等。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解析】

【详解】

(1)只要是根据图文中获取的信息即可,例如:根据“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可知,内燃机制造出来的时间是1876年;根据“几年后,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可知,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根据“19世纪60年代——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燃料等产品,而且生产成本更低,性能更好。”可知,19世纪60年代——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燃料等产品等等。

(2)据上述图片及文字介绍“大量以内燃机作动力的机器设备先后问世:汽车、飞艇、飞机、拖拉机、坦克…煤气、石油(尤其是石油)的使用量飞速上升。”等可知,第二次工业革会中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初步形成,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商品生产的发展,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的生产体系,已不能满足市场的巨大需求。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材料二在20世纪下半叶,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展,环境破坏波及全球,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危机。近年来,资本又大量涌入到虚拟经济领域,引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这些危机使工业文明濒临绝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变革的新动力和新能源。谈谈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了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发展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化所带来的危机。

(3)综合两则材料,从人类工业化的进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内燃机的创制;电力的应用(或石油的开采)。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电报、电话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世界贸易额增长;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2)生态危机和经济危机。

(3)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趋利避害,发择科技的积极作用,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解析】

【详解】

(1)由材料一“汽车越来越多,火车和轮船越来越先进,交通运输日益便利;电报、电话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可知,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变革的新动力和新能源是内燃机的创制电力的应用。第二小问根据“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可归纳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电报、电话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根据“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可归纳出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根据“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可归纳出世界贸易额增长;根据“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可归纳出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2)根据材料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展,环境破坏波及全球,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危机”可归纳出生态危机;根据“近年来,资本又大量涌入到虚拟经济领域,引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这些危机使工业文明濒临绝境。”可归纳出经济危机。

(3)根据上述材料可知,工业发展和科技发展有利有弊,我们应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趋利避害,发择科技的积极作用,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工业革命的展开是由一系列发明所引发的,而这些发明又很快地应用到实际的生产

中,并形成了大规模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化大生产加速了社会分工,给广大劳动妇女创造了就业机会,使他们逐步取得了经济独立,提高了妇女的家庭地位,由此改变了传统的婚姻价值观、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人们看到了科技所蕴藏的巨大动力,由此焕发了他们学习科技、接受教育的巨大热情。 (1851)

年英国为举办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修建了水晶宫。水晶宫本身就是财富的标志,它的造价达8万英镑,这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宫内陈列着万余种世界各地的产品,其中英国的产品超过一半。

——根据任海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民众观念嬗变》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工业革命有何影响?(不得摘抄原文,答出四点,材料二1858年是泰晤士河的“奇臭年”。这年6月,臭气熏天简直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就连河边议会大厦的窗上也不得不挂起一条条浸过消毒药水的被单。

——引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与治理》(2)根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答案】(1)工厂制出现;女性经济独立或提高了妇女地位或解放了妇女;促进了科技教育的发展;英国积累了大量财富,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巩固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社会化大机器生产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每点,任意4点得,不得摘抄原文。)

(2)环境污染

【解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出现;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社会化大机器生产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2)根据材料二“泰晤士河,臭气熏天简直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过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

点睛:解答此题关键是立足于材料,联系所学分析出各题的答案,如抓住材料一“工业革命的展开是由一系列发明所引发的”,联系所学分析工业革命的过程及影响,即可回答,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出现;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社会化大机器生产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分析材料二时抓住“1858年是泰晤士河的‘奇臭年’”,“臭气熏天简直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这些关键信息可知,工业革命过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

4.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改变了人类生活的轨迹,让我们展开历史的画卷,去见证科学技术的威力。

(科技改变社会生活)

材料一19世纪末的科技发明(如下图)

(科技促进交通革新)

材料二英国人乔治开汽车到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发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亲爱的妈妈:今晚我将乘坐8点起飞的民航客机回家,与您共度圣诞节!你的儿子乔治(1918年12月23)

(科技推动经济腾飞)

材料三生产在19世纪最后30年,增加了4倍,20世纪初又增加了66%,1870—1900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00%。

材料四1870—1913年英、法、德、美实力变化表

国别项目英法德美1870年工业产量位次1234 1913年工业产量位次3421

(科技带给人们启迪)

材料五历史上,英国首都伦敦曾因污染严重而被称为“雾都”。在英语里,雾霾被称为“烟雾(smog)”,由煤烟(smoke)和雾(fog)合成而来。经过两个世纪的治理,伦敦已是花园城市。

材料六狄更斯(1812—1870年,代表作《雾都孤儿》)曾评价工业革命:“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是愚蠢的时代,也是智慧的时代。”

(1)图一中的发明与谁有关?从材料一的图片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两点即可)

(2)材料二中的事件涉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哪几种新的交通工具?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材料四表格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答案】(1)人物:爱迪生。

信息点一:电器已经进入生活的各个领域。

信息点二:电力作为新能源在19世纪末得到广泛的应用。

(2)汽车、飞机。

(3)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跨越式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由自由资本主

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

(4)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新能源的使用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引发能源危机,威胁人类生存。

【解析】

【详解】

(1)依据图一的图片信息可知图一是电灯,电灯的发明者是美国的爱迪生。从材料一的图片中,能获取信息点一:电器已经进入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点二:电力作为新能源在19世纪末得到广泛的应用。

(2)依据材料二的“英国人乔治开汽车到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发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亲爱的妈妈:今晚我将乘坐8点起飞的民航客机回家,与您共度圣诞节!”可知材料二中的事件涉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汽车、飞机这两种新的交通工具。(3)结合材料三的“1870—1900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00%”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跨越式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依据材料四的“1870—1913年英、法、德、美实力变化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表格的变化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

(4)综合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新能源的使用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引发能源危机,威胁人类生存。在发展科技的同时,我们要注意趋利避害。

5.材料 1885年在实验室中,一个伟大的发明诞生了。卡尔本茨将内燃机改进成汽油发动机安装在三轮车上,人类历史上第一辆汽车的雏形出现了……虽然这辆车的时速只有16公里,但在当时马车流行的时代,这样的速度已经足够让人“瞠目”了。然而事情并不像想象中那样顺利,由于当时欧洲封建宗教居于统治地位,这台在实验室诞生的三轮汽车被封建宗教界视为“怪物”,并预言这东西会毁灭人类,并要将卡尔本茨送到宗教审判台进行审判,卡尔本茨听到消息后,不得不逃到瑞士避难。尽管如此,1886年1月29日,卡尔本茨向德国皇家专利局申报的专利获得了批准,取得了世界上第一个“汽车制造专利权”。因此,1月29日被认为是世界汽车诞生,1886年为世界汽车诞生年。这辆三轮汽车被命名为“奔驰1号”。

汽车虽然制造出来了,可这个不断散发臭气的家伙总是半路“抛锚”,再加上操作性不是很好,经常撞墙,遭到了人们的嘲讽,由于担心在大庭广众面前出洋相,再加上封建势力的阻挠,卡尔本茨尽管进行了多次技术改进,却从来不敢开着它上街。就在这个时候,卡尔本茨的妻子贝尔塔站了出来…1888年8月的一天,早上5点多钟,贝尔塔唤醒了两个孩子,把汽车推出来,一起向100多公里之外的福尔兹海姆进发,去探望孩子的祖母。行驶到14公里,燃料没有了,只好到一家燃油店去购买汽油;行驶到70公里以后,又被一个陡坡拦住了去路,只好让小儿子来驾驶,贝尔塔和大儿子在后面推;发动机的油路堵塞了,贝尔塔就用发针把它修好;电器设备发生短路,就用丝袜作绝缘垫。一直开到黄昏,

母子三人才又累又饿地到达目的地。孩子的祖母惊叹不已,小镇上的人们都跑出来看这个“怪物”。兴奋的贝尔塔立即给丈夫拍了一封电报:“汽车接受了考验,请速申请参加慕尼黑博览会。”卡尔本茨接到电报后两手发抖,几乎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他很快就办妥了参展的手续。在慕尼黑工业博览会上,卡尔本茨成功地展示了自己的汽车,吸引了大批客户的目光。

——选自百度百科(1)根据以上材料可知哪两个人对汽车的发明和使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2)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汽车与当时流行的交通工具相比具有什么特点?汽车发明和使用的开始阶段,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因素,请分别概括?

(3)依据以上材料,概括汽车成为大众交通工具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程?

【答案】(1)卡尔本茨和贝尔塔。

(2)速度快。有利因素:国家对发明创造的支持;内燃机的发明、卡尔本茨的不断进行技术改进;贝尔塔的勇于实践。不利因素:封建宗教势力的阻挠;人们对新事物的排斥和技术的不完善。

(3)从实验室发明到应用到实践的历程。

【解析】

【详解】

(1)分析材料可知,卡尔本茨制造了汽车,卡尔本茨的妻子贝尔塔使用了汽车,成功了,所以卡尔本茨和贝尔塔对汽车的发明和使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2)分析材料“虽然这辆车的时速只有16公里,但在当时马车流行的时代,这样的速度已经足够让人瞠目了”可知,汽车与当时流行的交通工具相比具有速度快的特点。由材料“卡尔本茨向德国皇家专利局申报的专利获得了批准,取得了世界上第一个汽车制造专利权。”可知,其有利因素包括国家对发明创造的支持;由材料“卡尔本茨将内燃机改进成汽油发动机安装在三轮车上,卡尔本茨进行了多次技术改进”可知,其有利因素包括内燃机的发明、卡尔本茨的不断进行技术改进;由“卡尔本茨的妻子贝尔塔站了出来,把汽车推出来,一起向100多公里之外的福尔兹海姆进发”可知,其有利因素包括贝尔塔的勇于实践。由材料“当时欧洲封建宗教居于统治地位,这台在实验室诞生的三轮汽车被封建宗教界视为怪物,并预言这东西会毁灭人类,并要将卡尔本茨送到宗教审判台进行审判”可知,不利因素包括封建宗教势力的阻挠;由材料“汽车虽然制造出来了,可这个不断散发臭气的家伙总是半路抛锚,再加上操作性不是很好,经常撞墙,遭到了人们的嘲讽”可知,其不利因素包括人们对新事物的排斥和技术的不完善。

(3)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汽车成为大众交通工具经历了一个从实验室发明到应用到实践的历程。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爱迪生是美国大发明家,他的众多发明都与电力的运用密切相关,因此,人们称赞他为“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

19世纪60年代,电气开发热席卷美国。爱迪生在得到法拉第的电学著作后,很快投入到

这股开发热潮中。

1869年,他决意当一名职业发明家。很快,他改进了电报机,发明了蜡纸和油印机。1876年,他发明了留声机。

1878年,他将兴趣转到电灯研制。据说,他为了寻找灯丝,验证了多种理论,使用了1600余种材料,但都没有成功。后来,他受到“英国工程师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启发,终于在1879年10月试制成功第一盏完善而实用的电灯。于是,他开始大批量生产这种灯泡,并且为此专门建设直流电站、架设电网。在电灯的带动下,供电系统以及开关、灯座、灯具、电线、配电盘等电力用料陆续取得市场。

1894年,他用电灯光和电动机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影放映机,他的公司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

爱迪生在研制灯泡的过程中,曾发现电灯通电时的灯丝与灯泡内的金属板之间有电流流过。对此,他做了记载并中请了专利,后人称之为“爱迪生效应”。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利用“爱迪生效应”发明了电子二极管,而电子管的出现导致了另一次技术革命。

——摘编自《科学的历程》等(1)根据材料,概括爱迪生能够成功发明电灯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爱迪生对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爱迪生的事迹如何体现了“科”与“技”的结合。

【答案】(1)爱迪生能够成功发明电灯的原因,在于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积极思考,永不气馁,持之以恒的品质等。(言之有理即可)

(2)爱迪生被誉为“发明大王”,是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言之有理即可)

(3)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事物。他在纽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这些发明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体现了“科”与“技”的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1878年.他将兴趣转到电灯研制。据说,他为了寻找灯丝,验证了多种理论,使用了1600余种材料,但都没有成功。后来,他受到“英国工程师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启发,终于在1879年10月试制成功第一盏完善而实用的电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爱迪生能够成功发明电灯的原因,在于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积极思考,永不气馁,持之以恒的品质。

(2)根据材料“爱迪生1931)是美国大发明家,他的众多发明都与电力的运用密切相关,因此,人们称赞他为‘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爱迪生被誉为“发明大王”,是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根据材料“他受到‘英国工程师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启发,终于在1879年

10月试制成功第一盏完善而实用的电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事物。他在纽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这些发明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体现了“科”与“技”的结合。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抓住材料“1878年.他将兴趣转到电灯研制。据说,他为了寻找灯丝,验证了多种理论,使用了1600余种材料,但都没有成功。后来,他受到“英国工程师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启发,终于在1879年10月试制成功第一盏完善而实用的电灯”,可知永不气馁,持之以恒的品质是他取得成功的原因。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人们称赞他为‘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被誉为“发明大王”,是电气时代最伟大的发明家即可回答。解答第三问主要抓住题眼“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体现了‘科’与‘技’的结合”。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事物。他在纽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这些发明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体现了“科”与“技”的结合。

7.2018年5月13日,国际工程教育科技论坛在北京召开。自工业革命以来,科技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单位:万吨)

(1)材料一反映的趋势是什么?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在动力方面的哪一重大技术进步显著地促进这一趋势的出现?

材料二1870—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图

(2)材料二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什么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次工业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工业革命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案】(1)英国煤产量逐年提高。蒸汽机的改良。

(2)现象:石油产量剧增。原因:内燃机的广泛应用,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发明。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3)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趋势是英国煤产量逐年提高。1774年,瓦特改造的蒸汽机在一家冶金工厂正常运转,为鼓风机、汽锤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不久,瓦特蒸汽机开始应用到更多的行业。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因此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在动力方面蒸汽机的改良促进这一趋势的出现。

(2)根据材料二“1870—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石油产量剧增;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内燃机的广泛应用,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合理利用科技为人类造福。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瓦特改良蒸汽机。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解答第三问需要分析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

8.下面一副油画的作者是谁,油画名是什么,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一作品表达对生活怎样的态度?

【答案】梵高《向日葵》

1987年3990万美元价格,创下了当时世界油画价格之最。《向日葵》画面艳丽而又和

谐、优雅,每朵葵花好似燃烧的火焰,花瓣叶则像跳跃的火苗。画家运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油画的名称是《向日葵》,作者是荷兰的梵高。《向日葵》画面艳丽而又和谐、优雅,每朵葵花好似燃烧的火焰,花瓣叶则像跳跃的火苗。梵高运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9.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论就其深度还是广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都远远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深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的电磁学和热力学这两门新兴科学物化的技术成果;就广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遍及一切与功、电、磁、热、光相关的技术领域。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时时刻刻地直接感受着它所带来的恩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历史》材料二科学在铸造世界的未来上能起决定性的作用……没有科学,现代工业国家就一点也不能存在……一个国家若不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资源来推进科学,并推广科学的运用,它就不能长久继续存在。

——英国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就其深度与广度而言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一例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至今给我们带来的“恩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科学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

【答案】(1)深度: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的电磁学和热力学这两门新兴科学物化的技术成果;广度:第二次工业革命遍及一切与功、电、磁、热、光相关的技术领域;电灯、汽车等(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可同等给分).

(2)科学在铸造世界的未来上能起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国家要长久继续存在就必须推进科学、推广科学的运用.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科学等.(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成理的答案可同等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仅仅利用水、蒸汽等主要发展了机械的创新与改造,设计机械制造、交通、采矿、冶金等行业但第二次工业革命遍及一切与功、电、磁、热、光相关的科技领域;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一国开始,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在多国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厂的技术上的革命;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的电磁学和热力学这两门新兴科学物化的科技成果把科学进步与技术革命紧密的结合起来.至今电灯、汽车、飞机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恩惠;

(2)科学使现代工业国家快速的发展,科学决定现代工业国家的未来;国家要振兴,民族要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发明与推广;

(3)综合上述材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发明,

科教兴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超越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通过学习工业革命,认识科学在人类的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得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

10.合作探究一工业革命与人口的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出现了明显变化。在工业革命时期后的50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长,几乎增长了一倍。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来形容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人口增长至少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摘编自舒小昀著《欧洲的历史与文明》请回答

(1)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2)工业革命使劳动力结构发生什么变化?

【答案】(1)工业革命促进工农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政局稳定。

(2)1.农业人口减少;从事工业和商业的人数增加;

2.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

【解析】

【分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促进工农业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由于科技的进步,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政局稳定等等,这些因素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同时,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