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花甲子顺序用公式速算法

合集下载

六十甲子快速记忆法口诀

六十甲子快速记忆法口诀

六十甲子是中国古代纪年法的一种,由六十个十年组成,每个十年又称为一个甲子。

为了记忆六十甲子,人们总结出了很多容易记忆的口诀,比如:
“甲子: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
乙丑: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
丙寅: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
丁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口诀中把六十甲子按照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的顺序划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用一句容易记忆的诗句表达,只要把每个部分的口诀记住,就可以轻松记住六十甲子了。

六十甲子口诀是记忆六十甲子的重要方法,它把六十个甲子用容易理解、容易记忆的口诀形式给出,使用口诀不仅可以节省记忆时间,还可以帮助记忆。

只要把口诀背熟,就可以记住六十甲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记忆方法。

六十甲子快速计算法

六十甲子快速计算法

简单快捷学周易(9、推算甲子)
周易文化传承
3天前 · 科技公司企业顾问 星座领域创作者
显示大图
前面课程讲过60甲子,它是60组干支,根据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的规律组合,古人拿它用来纪时,掌上就可以推算,十分方便。

但60甲子也有其序列号,就像周易64卦一样,其次序是有规律可循的。

接下来,我继续用数学方法讲解60甲子序列号的推算,即从1-60的甲子序列数。

一、天干排序,十天干用阿拉伯数字代替:甲1、乙2、丙3、丁4、戊5、己6、庚7、辛8、壬9、癸0,次序数的个位数是几,则对应的天干是什么;
二、天干举例:如1,1对应天干甲,即1的天干的甲;又如19,个位数9对应的是天干壬,即19的天干为壬;再如23,个位数3对应的是天干丙,即23的天干是丙,依法类推即可;
三、地支排序,十二地支也分别用数字来代替:子1、丑2、寅3、卯4、辰5、巳6、午
7、未8、申9、酉10、戌11、亥12(0);
四、地支计算方法,用序列号数除以12,所得的余数对应地支序列数;
五、60甲子序列数推算举例:如第1位,1/12,余数为1,那么地支对应子,个位数为1对应甲,所以,第1位为甲子;再如第23位,23/12,余数为11,地支对应戊,个位数为3对应丙,所以,第23位为丙戌;又如第36位,36/12,余数为12(或0),对应的是地支亥,个位数为6对应己,所以第36位为己亥,依法类推即可,60甲子,只要知道干支或数字就能互推。

不传之秘公开,有收获的朋友请点赞转发!。

六十甲子快速推算

六十甲子快速推算

六十甲子快速推算十分钟记忆六十命秘法A图B图C图D图背诵六十花甲子,算六十命很难,于老师将秘法传给有缘的您,有一定周易理论基础的人,只要看完一遍,就能轻松背诵与利用。

若是初学,多看几遍也会很快学会的。

只要告知哪年生人,随口能说出生年的天干地支、阴阳五行、是何命,以及本命的一些基本的性情、事业、家庭、命运等。

一:已知某年生人,推生年干支法:以“子”位为1960年的开始,逆行隔一位“戌”为70年的开始,再逆行隔一位“申”为80年的开始,依次至2010年的开始。

所有开始位置的天干都是“庚”。

知道了整数为的开始位置,零数顺数即可,如一人生于1993年,那么,即在午位上数90,未上数91,申上数92,酉上数93,那么,此人出生年的地支就是“酉”。

酉年的天干,则从整数位的午位(90)数庚,未辛,申壬,酉癸,所以,93年生人的年天干就是“癸酉”。

下图为以子位为1960年的开始,顺推隔一位到“寅”,为1950年,再隔一位为40,直至10年,当然,还可以依次向前推。

只要找到整数位,其它的算法同前。

下图即六十甲子五行捷法图:使用方法如下:1)如查某年(干支)的纳音五行,先以某年的地支,看在左手拇指上的位置。

拇指的上端为1,有子、丑、午、未四个地支;拇指的中端为2,有寅、卯、申、酉四个地支;拇指的下端为3,有辰、巳、戌、亥四个地支。

若觉得不好记,也可不用死记,只要顺着拇指上端数子丑,中端数寅卯,下端数辰巳,再在上端数午未,中端数申酉,下端数戌亥,即可得出地支所对应的数字。

注:这一步主要是以地支所在位置,求得数字1或2或3.如:癸卯年,卯在拇指的中端,数字为2.2)查十天干的开始位置。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每两个天干一组,共分五组,不管是哪个天干,都要从甲乙开始数,数到所需的天干止。

上面1)中,地支所落求得的数字1、2、3分别对应于A、B、C,A、B、C就是开始数天干甲乙的位置,如果,地支在1,对应A(拇指),那么,就在拇指上开始数甲乙;如果地支对应B,就在食指上开始数甲乙;如果地支对应于C,就在中指上开始数甲乙。

六十甲子表:六十花甲子年表推算快速记忆法

六十甲子表:六十花甲子年表推算快速记忆法

六十甲子表:六十花甲子年表推算快速记忆法六十甲子纳音六十甲子表:六十花甲子年表推算快速记忆法•九八四年起六十甲子表:六十甲子年表推算快速记忆甲子:甲子丙寅初四子,二五六八九闰十。

解:甲子年正月初一为丙寅日,正月初四子时立春,第二句指小月,正月为丙寅月。

乙丑:乙丑庚寅望五卯,正四六八九冬小。

解:乙丑年正月初一为庚寅日,“望五卯”,指先一年腊月十五日卯时立春,第二句指小月,正月为戊寅月。

丙寅:丙寅甲申年六马,正四七九冬腊“耍”。

解:正月初一为甲申日,“年六马”指先一年腊月,二十六日午时立春,第二句指小月,正月为庚寅月。

丁卯:丁卯戊寅初七酉,二四闰六九冬腊。

解:正月初一为戊寅日,正月初七酉时立春,第二句指二月,四月,闰六月,九月,冬月,腊月为小月,正月为壬寅月。

戊辰:戊辰壬寅十七亥,二三五七九月“在”解:正月初一为壬寅日,“十七亥”指先一年腊月十七日亥时立春,第二句指小月,正月为甲寅月。

己巳:己巳丁酉年八寅,二三五七十月“行”。

解:正月初一为丁酉日,“年八寅”指先一年腊月二十八曰寅时立春,第二句为小月,正月为丙寅月。

庚午:庚午壬辰初九巳,正三四闰五六八。

解:正月初一为壬辰日,正月初九已时立春,三月,四月,闰五月,六月,八月为小月,正月为戊寅月。

辛未:辛未丙辰二十申,正三四六七九“真”解:正月初一为丙辰日,“二十申”指先一年腊月二十日申时立春,第二句指小月,正月为庚寅月。

壬申:壬申庚戌初一亥,二四五七八十“在”。

解:正月初一为庚戌日,初一亥时立春。

第二句指小月,正月为壬寅月。

癸酉:癸酉甲辰十三寅,正闰三五七八十腊。

解:正月初一为甲辰日,正月十三寅时立春,第二句指小月。

闰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腊月为小月,正月为甲寅月。

甲戌:甲戌丁卯年四巳,四六八九冬月“起”。

解:正月初一为丁卯日,“年四巳指先一年腊月二十四曰巳时立春,第二句指小月,正月为丙寅月。

乙亥:乙亥壬戌初五申,正四六闰八九冬。

解:正月初一为壬戌日,正月初五、五申时立春,第二句正月,四月,六月,闰八月,九月、冬月为小月,正月为戊寅月。

六十甲子速记方法(收藏)

六十甲子速记方法(收藏)

六十甲子速记方法(收藏)六十甲子是汉族人民最早、最大的发明创造,其最古老的用途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然而对于现代人来说,六十甲子是个很陌生的东西。

记忆六十甲子更是一个难题。

那么接下来就告诉你们一个快速记忆六十甲子纳音表方法。

六十甲子快速的记忆法六十甲子分别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已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六十甲子纳音五行快速记忆法快速记60甲子纳音五行只需记五个字:锰、濉、砹、燥、楷。

1、锰由金、水;子为水、火:皿为血、血红色为离卦为火,三部分组成,为甲乙与子丑,纳音金、甲乙与寅卯纳音水、甲乙与辰巳纳音火、甲乙与午未纳音金、甲乙与申酉纳音水、甲乙与戌亥纳音火的记忆顺序,记忆时用地支掌从子顺排两个金、水、火即可。

2、濉(suī)由水、火目为离卦为火、土佳字两土组成,是丙丁与十二地支组合纳音五行的记忆顺序;3、砹(ai)由土石由土出、木、金杀头用刀、刀属金组成,是庚辛与十二地支组合纳音五行的记忆顺序;4、燥由火、土天园地方,口为方、为坤、为土、木组成,是戊己与十二地支组合纳音的记忆顺序;5、楷由木、金比为两匕、匕为金、水水无色类为白,是壬癸与十二地支组合纳音的记忆顺序。

这五字也可记忆为孟穂爱赵楷。

月份干支的循环公式如前所述,每年十二个月按序使用十二组干支,则每满五年恰用六十组干支(即一周甲子),至第六年时,其记月干支又会与第一年的记月干支重覆相同,同理可推第二年与第七年、第三年与第八年、第四年与第九年、第五年与第十年的记月干支亦分别会重覆相同。

据闻这就是易经河图所暗示的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途之原理,依照这种原理,我们若将十天干按序编号:甲1、乙2、丙3、丁4、戊5、己6、庚7、辛8、壬9、癸10,则可归纳出五组通则:1、凡是甲年或己年(一六共宗)其全年各月干支均同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

巧记六十甲子纳音掌诀(绝对好用,与各位易友分享)

巧记六十甲子纳音掌诀(绝对好用,与各位易友分享)

巧记六十甲子纳音掌诀(绝对好用,与各位易友分享)
六十甲子的纳音五行比较难记,其实是有方法可以记的。

有一种办法是把这些列上掌上推算,更为方便易记。

1、把十二支代入手指掌中:子丑(午未)——拇指;寅卯(申酉)——食指;辰巳(戌亥)——中指
2、把纳音五行分别代入指掌中:拇指(金)、小指(木)、食指(水)、中指(火)、无名指(土);
3、把天干放在指掌中推排。

推排方法是甲乙一组、丙丁一组,戊己一组,庚辛一组,壬癸一组。

明白以上三步。

推算法则如下。

例如:丙子
一、先寻地支子在何指。

子在拇指;
二、在拇指开始推排天干,即把甲乙落于拇指,丙丁落于食指。

三、食指所代表的纳音是(水)。

也就是说丙子的纳音是水了。

再如:庚寅
先寻地支寅落于何指,在这个指中起甲乙,顺排推算致庚辛,看落在何指,此指所代表之纳间五行即是庚寅的纳音五行。

推排范例:
寅卯地支指落在食指,在食指起甲乙,中指丙丁,无名指戊己,小指庚辛。

也就是说庚辛落在小指,小指的纳音五行是木。

也就是庚寅纳音为木了。

六十甲子空亡速算表

六十甲子空亡速算表

六⼗甲⼦空亡速算表学习⼋字如果背不下来六⼗甲⼦旬空表,可以通过计算得出空亡⽇,⽅法如下希望对新⼿有帮助。

天⼲:甲(1)、⼄(2)、丙(3)、丁(4)、戊(5)、⼰(6)、庚(7)、⾟(8)、壬(9)、癸(10);地⽀:⼦(1)、丑(2)、寅(3)、卯(4)、⾠(5)、巳(6)、午(7)、未(8)、申(9)、⾣(10)、戌(11)、亥(12)。

⽅法⼀:先算此⽇⾠属于哪⼀旬,算法:地⽀减天⼲加1,如果地⽀⼩于天⼲,地⽀加12再减天⼲。

例⼀:丙戌⽇,11 - 3 + 1 = 9,地⽀9数为申,于是知丙戌⽇在甲申旬。

例⼆:⾟丑⽇,(2+12) - 8 + 1 = 7,地⽀7数为午,于是知⾟丑⽇在甲午旬。

知道哪⼀旬就知道空亡⽇了,因为旬头地⽀的后⾯2个地⽀即为空亡⽇。

⽐如丙戌⽇,属于甲申旬,申后⾯的午、未即为空。

⽅法⼆:算法:地⽀减天⼲减1,如果地⽀⼩于或者等于天⼲,地⽀加12再减天⼲。

例⼀:丙戌⽇,11 - 3 - 1 = 7,地⽀7数为午,于是知丙戌⽇空亡在午、未。

例⼆:⾟丑⽇,因为地⽀丑为2,天⼲⾟为8,2减不起8,就加12再减,(2+12) - 8 - 1 = 5,地⽀5数为⾠,于是知⾟丑⽇空亡在⾠、巳。

例三:甲⼦⽇,(1+12) - 1 - 1 = 11,地⽀11数为戌,于是知甲⼦⽇空亡在戌、亥。

六甲空亡六甲空亡⼜叫旬空,甲⼦旬中有⼗个地⽀,却⽆戌亥⼆⽀,故戌亥为空亡,其余的空亡类推。

如⽇⼲⽀或者年⼲⽀为⼰⾣,⼰⾣在甲⾠旬,甲⾠旬中寅卯空,⼋字地⽀若有寅字或卯字,则寅卯落空亡。

⼋字中某地⽀是⼋字整体配合所必需的吉利五⾏,⽽该⽀却落空亡,则不能见到吉兆,如⼋字喜申字,⽽申落空亡,则⽆吉可⾔,同理某地⽀为⼋字所忌之五⾏,⽽该⽀落空亡,则凶兆不显,换⾔之,吉者不宜落空,落空不吉,凶者宜落空,落空不凶。

诗云:煞神最喜落空亡,凶煞空亡⼤吉昌,禄马贵⼈还减福,如遇相冲另⼀详。

(空亡相冲刑则不空.宜⽣旺忌死绝).普遍认为空亡的意思似乎是空了,虽有如⽆,根据我的研究,并不⼀定如此,空亡之地⽀仍有作⽤⼒,只是作⽤⼒有所减⼩。

六十甲子表:六十花甲子年表推算快速记忆法(建国后)

六十甲子表:六十花甲子年表推算快速记忆法(建国后)

六十甲子表:六十花甲子年表推算快速记忆法(建国后)建国后,六十甲子表,发现万年历上因历史缘故而有多处的遗漏和错误。

五十年代初,由南京天文台重新整理核查,出版了第一套新中国万年历,准确无误。

凡论命首先必须起八字。

起八字是论命的最初始的准备,所谓“八字”就是指将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时用天干地支表示,组成的八个字。

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甲,丙,戊,庚,壬是阳干;乙,丁,己,辛,癸是阴干。

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在预测时,为了快速准确,方便起见,必须学会开历。

现将开历口决公布如下。

第一节开历歌诀细解(大甲子)从一九二四年开始:甲子:甲子甲寅初一已,正四七九冬腊“字”。

解:正月初一为甲寅日,初一巳时立春,第二句系指正月,四月,七月,九月,冬月,腊月为小月。

按“甲已之年丙作初”的口决推算,甲子年的正月为丙寅月,丙寅月的初一为甲寅日。

其余仿此。

乙丑:乙丑戊申十二马,二前四五七十小。

解:意思是乙丑年的正月初一为戊申日,正月十二午时立春(午为马)。

第二句系指二月,前四月(此年闰四月)五月,七月、十月、为小月。

按“乙庚之年戊为头”的口决推算,乙丑年的正月为戊寅月。

丙寅:丙寅癸酉年二亥,正二四六九腊“在”。

解:意思是丙寅年的正月初一是癸酉日。

年二亥系指旧年腊月二十二日亥时立春。

第二句系指正月,二月,四月,六月,九月,腊月为小月。

“在”是为了便于顺口好说的配语。

按“丙辛之年寻庚上”的口决推算,丙寅年正月为庚寅月。

丁卯:丁卯丁卯初四寅。

二三五七九月“行”。

解:意思是丁卯年的正月初一为丁卯日,正月初四寅时立春。

第二句是指二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为小月。

“行”字为配语。

按“丁壬壬寅顺水流”的口决推算,丁卯年的正月为壬寅月。

戊辰:戊辰壬戌十四酉,正闰二三五六八“字”。

解:第一句话是说戊辰年正月初一为壬戌日,正月十四日酉时立春,第二句是说正月,闰二月,三月,五月,六月,八月为小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十花甲子顺序用公式速算法
01甲子02乙丑03丙寅04丁卯05戊辰06已巳07庚午08辛未09壬申10癸酉
11甲戍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已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
21甲申22乙酉23丙戍24丁亥25戊子26已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
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已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
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已酉47庚戍48辛亥49壬子50癸丑
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已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戍60癸亥
上表为我国古代用于纪年的六十干支顺序,按十天干顺序和十二地支顺序以奇干搭奇支、偶干配偶支(或叫阳干搭阳支、阴干配阴支)的规律组合而成。

如何快速说出某一干支在60位里面的序号呢?比如:干支“戊戍”的序号是“35”,“48”是干支“辛亥”的序号。

一种方法是花时间死记硬背;再有一种是借助公式巧记。

下面就介绍公式巧记的方法。

1、记住十天干的顺序及序号,我们称天干的序号为“干序”。

甲1、乙2、丙3、丁4、戊5、己6、庚7、辛8、壬9、癸10。

2、记住十二地支的顺序及序号,我们称地支的序号为“支序”。

子1、丑2、寅3、卯4、辰5、巳6、午7、未8、申9、酉10、戍11、亥12。

3、我们将六十个干支的顺序号叫“干支序”。

见上表。

我们注意到“干序”的个位数与“干支序”的个位数是绝对相同的!
一、求60个干支“干支序”的公式:
干支序= 6×干序-5×支序(读作:干支序等于6个干序减5个支序)
干支序=(干序-支序)×5 +干序
应注意:若“干序<支序”,则“干序”用(干序+10)的和来代替。

例一、求干支“戊戍”的序号。

解:首先判断“戊”的“干序”5,“戍”的“支序”11,干序<支序,则“干序”用(5+10)的和15来代。

那么,
干支序=6×干序-5×支序=6×15-5×11=90-55=35
故,干支“戊戍”的序号为35。

例二、求干支“壬辰”的序号。

解:首先判断“壬”的“干序”9,“辰”的“支序”5,干序>支序,那么,
干支序=(干序-支序)×5+干序=(9-5)×5+9=20+9=29
故,干支“壬辰”的序号为29。

简单验证:“干支序”与“干序”的尾数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即错。

例三、求干支“己巳”的序号。

解:首先判断“己”的“干序”6,“巳”的“支序”6,干序=支序,那么,
干支序=(干序-支序)×5+干序=(6-6)×5+6=0+6=6
故,干支“己巳”的序号为6。

简单验证:“干支序”与“干序”的尾数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即错。

二、已知“干支序”,求其所代表的干支的方法:
我们知道“干支序”的个位数与“干序”的个位数是一样的,直接就可确定“天干”。

所以,我们只要从“天干序”求出“支序”即可求得干支了。

求“支序”的公式如下:
支序=(6×干序-干支序)÷5(读作:支序等于6个干序减干支序的差除以5)
注意,若得数为负,则结果加上12后所得的值即为支序。

例四、求序号为29的干支是什么?
解:“干支序”为29,故“干序”为9的“天干”是“壬”,
支序=(6×干序-干支序)÷5=(6×9-29)÷5=25÷5 =5
“支序”为5的地支是“辰”,故序号为29的干支是“壬辰”。

例五、求序号为51的干支是什么?
解:“干支序”为51,故“干序”为1的“天干”是“甲”,
支序=(6×干序-干支序)÷5=(6×1-51)÷5=-45÷5=-9
结果为负值,故加上12 (-9+12),得“支序”为3。

“支序”为3的地支是“寅”,故序号为51的干支是“甲寅”。

例六、求序号为8的干支是什么?
解:“干支序”为8,故“干序”为8的“天干”是“辛”,
支序=(6×干序-干支序)÷5=(6×8-8)÷5=40÷5 =8
“支序”为8的地支是“未”,故序号为8的干支是“辛未”。

我们注意到,两个公式均与常数5、6有关,什么原因呢?因为天干与地支搭配出六十甲子,天干经6轮,地支经5轮,故两公式均与常数5、6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