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指标内容

对于建筑设计的经济评价,需要利用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分为用地规划(总图)技术经济指标和单体建筑技术经济指标两大类。对于前者而言,主要从用地的经济性方面进行评价,分析在单位用地面积上建筑面积的总量(容积率)、建筑底层的覆盖面积(建筑密度)、绿地面积(绿地率)以及道路、硬质场地、停车位等的占地面积,从而综合评价建筑总体平面布局的经济性和环境质量。而对于后者,目前我国主要以建筑面积控制指和每平方米建筑面积造价为主要控制和评价的根据。用这两项指标的乘积来反映基本建设在民用建筑事业上的投资额。但从经济分析的角度来考虑,按民用建筑的性质确定其基本计算单位,如居住建筑以“住户”为单位,学校建筑以“一个学生”为单位,医院以“病床”为单位,影院以“一个观众”为单位,这样有利于国家计划投资,有利于设计工作者的全面考虑。此外,评价一个建筑设计是否经济,还应从节约建筑面积和体积方面考虑,通常利用建筑系数这一指标来衡量。建筑技术经济指标包括用地规划(总平面图)和单体建筑两个方面,下面分别叙述
一、用地规划(总平面图)技术经济指标
(一)容积率
容积率表示用地(基地)内的所有建筑的建筑面积之和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容积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单位建筑面积分摊的土地成本,在土地价格一定的情况下,容积率越高,单位建筑面积所分摊的土地成本越低,反之则越高。在建筑密度一定的情况下,建筑层数越多,则容积率越高,反之则越低。容积率是建筑经济测算的一个重要指标,但过高的容积率则可能会造成建筑总体环境的恶化(建筑密度增加,减少绿地面积)和建筑土建安装造价的提升(层数增加,带来结构和设备成本的增加),所以,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确定一个合适的容积率。
(二)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表示用地(基地)内,所有建筑的基底面积之和与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建筑密度表达了用地(基地)内建筑直接占用土地面积的比例,所以称之为建筑密度。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建筑总体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对绿化面积的影响,过高的建筑密度会带来绿化面积的减少,从而影响整个基地的环境质量。建筑密度的确定根据建筑使用性质的不同而区别对待。一般来说,对于生活性的建筑用地,建筑密度不宜过高,比如住宅小区,一般控制在30%以内;而对于商业用地而言,为了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建筑覆盖率一般控制在50%以内。
建筑密度与容积率一起,构成了影响土地利用的两大因素,直接

影响了建筑总体造价的高低,是建筑总体规划时必须重点考虑的两大指标。
(三)绿地率
绿地率指建筑基地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与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式中绿地包括:公共绿地、专用绿地、宅旁绿地、防护绿地和道路绿地等,但不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除了以上三种规划(总图)指标以外,还常用到其他一些控制指标和要求,比如:停车位总数、主入口方位、建筑主朝向、建筑层数、建筑高度等,对于住宅小区设计,还要求计算总户数、户型面积比例等等,应在遵守相应规范标准的同时,满足当地规划部门的要求。
二、单体建筑技术经济指标
(一)建筑面积建筑面积
是指建筑物勒脚以上的各层外墙外围的水平面积之和。建筑面积是国家控制建筑规模的重要指标,是作为建筑物经济效果的计算单位。因此,国家基本建设主管部门对建筑面积的计算作了详细的规定,以下内容引自枟建筑面积计算规则枠中相关规定:
1.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
(1)单层建筑物不论其高度如何均按一层计算,其建筑面积按建筑物外墙勒脚以上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单层建筑物内如带有部分楼层者,亦应计算建筑面积。
(2)高低联跨的单层建筑物,如需分别计算建筑面积,当高跨为边跨时,其建筑面积按勒脚以上两端山墙外表面间的水平长度乘以勒脚以上外墙表面到高跨中柱外边线的水平宽度计算;当高跨为中跨时,其建筑面积按勒脚以上两端山墙外表面间的水平长度乘以中柱外边线的水平宽度计算。
(3)多层建筑物的建筑面积按各层建筑面积总和计算,其底层按建筑物外墙勒脚以上外围水平面积计算,二层及二层以上按外墙水平面积计算。
(4)地下室、半地下室、地下车间、仓库、商店、地下指挥部及相应出入口的建筑面积按其上口外墙(不包括采光井、防潮层及其保护墙)外围的水平面积算。
(5)用深基础做地下架空层加以利用,层高超过2畅2m的,按架空层外围的水平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6)坡地建筑物利用吊脚做架空层加以利用且层高超过2畅2m的,按围护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7)穿过建筑物的通道、建筑物内的门厅、大厅不论其高度如何,均按一层计算建筑面积。门厅、大厅内回廊部分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8)图书馆的书库按书架计算建筑面积。
(9)电梯井、提物井、垃圾道、管道井等均按建筑物自然层计算建筑面积。
(10)舞台灯光控制室按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乘以实际层数计算建筑面积。
(11)建筑物内的技术层,层高超过2畅2m的

,应计算建筑面积。
(12)有柱雨篷按柱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独立柱的雨篷按其顶盖的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13)有柱的车棚、货棚、站台等按其顶盖的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14)突出屋面的有围护结构的楼梯间、水箱间、电梯机房等按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15)突出墙外的门斗按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16)封闭式阳台、挑廊,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凹阳台、挑阳台按其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17)建筑物墙外有顶盖和柱的走廊、檐廊按柱的外边线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无柱的走廊、檐廊按其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18)两个建筑物间有顶盖的架空通廊,按通廊的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无顶盖的架空通廊按其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19)室外楼梯作为主要通道和用于疏散的均按每层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楼内楼梯、室外楼梯按其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20)跨越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的高架单层建筑物,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多层者按多层计算。
2.不计算建筑面积的范围
(1)突出墙面的构件配件和艺术装饰,如柱、垛、勒脚、台阶、无柱雨篷等。
(2)检修、消防等用的室外爬梯。
(3)层高在2畅2m以内的技术层。
(4)构筑物,如独立烟囱、烟道、油罐、水塔、贮油(水)池、贮仓、圆库、地下人防干、支线等。
(5)建筑物以内的操作平台、上料平台,及利用建筑物的空间安置箱罐的平台。
(6)有围护结构的屋顶水箱。舞台及后台悬挂幕布、布景的天桥、挑台。
(7)单层建筑物内分隔的操作间、控制室、仪表间等单层房间。
(8)层高小于2畅2m的深基础地下架空层、坡地建筑物吊脚架空层。
(二)平方米造价
平方米造价即单位建筑面积的造价。单位面积造价在质量标准一致的情况下往往受材料供应、运输条件、施工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出入较大。国家在下达建设计划时,除了下达面积指标外,并同时根据不同建筑性质及质量标准下达平方米造价指标,设计工作者必须严格控制规模和计划投资。
平方米造价的内容包括:
(1)房屋土建工程每平方米造价。
(2)室内给排水卫生设备每平方米造价。
(3)室内照明用电工程每平方米造价。
在确定建筑物每平方米造价时,必须注意哪些费用应该包括在建筑物的每平方米造价内,哪些项目应另列项目计算。对以下几种费用,不能列入单方造价之内。

(1)室外给排水,应另列项目计算费用。
(2)室外输电线路,应另列项目计算费用。
(3)采暖通风应另列项目计算。
(4)环境工程,应另列项目计算费用。
(5)平基土石方,应另列项目计算费用。
(6)设备费用,如剧院的坐椅、教室的桌凳、旅馆的床铺等均需另列项目计算。
(三)建筑系数
1.面积系数
常用的面积系数有:

式中:有效面积———建筑平面中可供使用的面积;
使用面积———有效面积减去交通面积;
结构面积———建筑平面中结构所占的面积;
从上述的面积系数分析中可以看出,在满足使用要求、结构选择合理的情况下,其有效面积越大,结构面积越小,越显得经济些。其中结构形式对建筑的有效面积有一定的影响,近代框架结构建筑的结构面积系数可降低至10%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民用建筑通常以使用面积系数控制经济指标。如中小学建筑的使用面积系数约60%左右。设计中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降低结构面积,在保证使用的条件下,减少辅助面积和交通面积来提高平面系数是有经济意义的。但应防止片面追求平面系数而压缩辅助面积,甚至影响使用要求的现象。
影响平面系数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1)结构面积:结构面积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使用面积的大小,因此结构选型要合理,要避免肥梁胖柱厚墙体,应尽可能选用先进形式和先进的结构材料来降低结构面积。对多层居住建筑来讲,墙体的厚度是关键的因素,据分析,如果将24砖墙体改为18砖墙体,则结构面积由14% ~ 18%降低到10畅8% ~ 13畅5%。37砖墙体改为24砖墙体,则由14畅4% ~ 27畅75%降低到14畅4% ~ 18%,平面系数相应提高。
(2)房间面积:房间面积的大小与多少直接影响平面系数,在建筑面积相同的情况下,房间面积大,积既可提高平面系数又有经济意义。
(3)交通面积:交通面积大小的变化是较大的,特别是在公共建筑中的门厅、过厅、交通厅等更加突出。在设计中应避免那种追求气魄、壮观的做法,从实际要出发,恰当地选择交通面积,在可能的条件下提高平面系数。在居住建筑中,由于楼梯服务户数一般在2 ~ 5户之间,楼梯布置不当以及由此发生的走道面积的变化,都将影响平面系数和经济效果。因此在设计中,对交通面积要求认真的研究,以提高平面系数。
2.体积系数
在一些民用建筑设计中,如果只控制面积,仍然不能很好地分析建筑经济问题。因此在充分利用空间组合时恰当控制体积也是降低造价的有效措施。例如在学

校、办公楼、医院、旅馆以及候车大厅、展览馆的陈列厅等若对层高选择偏高,则因增大了建筑体积而造成投资显著的增长。这就表明选择适宜的建筑层高,控制必要的建筑体积,同样是经济有效的措施。通常采用的建筑体积系数如下:

从上述两个控制系数来看,单位有效面积的体积系数越小越经济,而单位体积的有效面积系数越大则越经济。此外,在研究建筑经济问题时,除分析建筑物本身的经济性之外,建筑用地的经济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增加建筑用地,就相应的增加道路、给排水、供热、煤气、电缆等项管网的城市建筑投资。一般建筑的室外工程费用约占全部建筑造价的20%左右。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经济分析要持全面的观点,防止片面追求各项系数的表面效果,如过窄的走道、过低的层高、过大的进深、过小的辅助面积等,不仅不能带来真正的经济效果,而且会严重的损害合理的功能使用要求与美观的要求,这将是最大的不经济。总之,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经济问题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并且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上述所涉及的有关问题,也只能是概要的加以阐述,力求在设计过程中建立必要的经济观点。如果说满足物质与精神功能要求是民用建筑设计的目的建筑技术是构成建筑空间的手段的话,那么建筑经济则是建筑设计赖以实现的基本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